2024届河北省承德市部分高中高考二模生物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展开第Ⅰ卷(选择题共41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2分,共2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刘畊宏的《本草纲目》健身操火爆全网,带来一股全民跳健身操的热潮。如果我们了解组成细胞的分子等相关知识,也可以指导我们注重营养的均衡,进行科学健身。下列涉及细胞中的化合物的叙述中,不合理的是( )
A. 生物大分子是以碳链为基本骨架的单体连接而成的多聚体
B. 糖类和脂质提供了生命活动的重要能源
C. 在鸡蛋清中加入食盐会看到白色絮状物,这一过程改变了蛋白质分子中的肽键数
D. 饺子馅中的无机盐进入人体细胞后,多数以离子形式存在
【答案】C
【解析】
【分析】盐析:是由溶解度的变化引起的,蛋白质的空间结构没有发生变化。
糖类的元素组成和功能:(1)元素组成:C、H、O,(2)功能:主要的能源物质。
无机盐的存在形式:细胞中大多数无机盐以离子形式存在。
【详解】A、生物大分子是由单体连接而成的多聚体,每一个单体都以若干个相邻的碳原子构成的碳链为基本骨架,因此生物大分子也是以碳链为基本骨架的,A不符合题意;
B、糖类是主要的能源物质,脂质中如脂肪是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B不符合题意;
C、在鸡蛋清中加入食盐会看到白色絮状物,是盐析现象,这一过程没有改变蛋白质分子中的肽键数和蛋白质的空间结构,C符合题意;
D、细胞中大多数无机盐以离子形式存在,饺子馅中的无机盐进入人体细胞后,多数以离子形式存在,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 Ca2+是一种重要的信号物质,植物细胞内的钙稳态是靠Ca2+的跨膜运转来调节的。据图分析,不合理的是( )
A. Ca2+进出液泡都由ATP直接供能
B. 载体蛋白转运Ca2+时会发生构象改变
C. 细胞质基质中Ca2+浓度比细胞外低
D. 生物膜上存在多种运输Ca2+的转运蛋白
【答案】A
【解析】
【分析】由图分析,钙离子出细胞核进入液泡都需要消耗ATP,说明是主动运输,同时也能说明胞外核液泡内钙离子的浓度均高于细胞质基质。钙离子从胞外和液泡内进入细胞质基质均为协助扩散。
【详解】A、Ca2+进入液泡需要消耗ATP,是主动运输,钙离子出液泡是顺浓度梯度的协助扩散,不需要消耗能量,A错误。
B、Ca2+如果是主动运输出细胞还是进入液泡,依赖载体时,其构象会发生改变。若钙离子是协助扩散,依赖载体蛋白也会发生构象改变,B正确;
C、钙离子出细胞核进入液泡都需要消耗ATP,说明是主动运输,同时也能说明胞外核液泡内钙离子的浓度均高于细胞质基质,C正确;
D、由图可知,生物膜上既存在能够介导钙离子主动运输的载体蛋白,也存在介导钙离子协助扩散的载体蛋白,D正确。
故选A。
3. 下列关于生物学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用无水乙醇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
B. 观察细胞质流动时,黑藻叶肉细胞呈正方形,叶绿体围绕细胞核运动
C. 用淀粉酶、淀粉和蔗糖验证酶的专一性时,不能用碘液检测实验结果
D. 用酸性重铬酸钾溶液检测酵母菌培养液呈灰绿色,则说明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
【答案】C
【解析】
【分析】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
1、提取色素原理:色素能溶解在酒精或丙酮等有机溶剂中,所以可用无水酒精等提取色素。
2、分离色素原理:各色素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速度不同,从而分离色素。溶解度大,扩散速度快;溶解度小,扩散速度慢。
【详解】A、无水乙醇提取色素,层析液分离色素,A错误;
B、观察细胞质流动时,黑藻叶肉细胞呈长条形或不规则形,在显微镜下可观察到叶绿体围绕大液泡运动,B错误;
C、蔗糖以及蔗糖的分解产物遇碘液都不变色,用淀粉酶、淀粉和蔗糖验证酶的专一性时,不能用碘液检测实验结果,C正确;
D、葡萄糖也会使酸性重铬酸钾溶液呈灰绿色,D错误。
故选C。
4. 用酵母菌做实验材料探究细胞呼吸,将酵母菌(甲)、细胞质基质(乙)及线粒体(丙)分别放入3支试管,向试管中加入等量、相同浓度的葡萄糖溶液,均供氧充足,一段时间后,得到葡萄糖和CO2的相对含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甲中产生的CO2其氧元素来自葡萄糖和水
B. 乙反应结束后可用酸性重铬酸钾溶液检测酒精
C. 甲和乙消耗等量的葡萄糖释放的能量相等
D. 实验结果表明葡萄糖不能在线粒体中分解
【答案】C
【解析】
【分析】1、有氧呼吸的第一、二、三阶段的场所依次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和线粒体内膜。有氧呼吸第一阶段是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和[H],释放少量能量;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水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H],释放少量能量;第三阶段是氧气和[H]反应生成水,释放大量能量;
2、无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和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相同,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丙酮酸和[H]反应生成酒精和CO2或乳酸;
【详解】A、根据呼吸作用的方程可知,呼吸作用产生的CO2其氧元素来自葡萄糖和水,A正确;
B、由题意可知,甲既可进行有氧呼吸也可进行无氧呼吸,乙只能进行无氧呼吸,丙只能进行有氧呼吸第二、三阶段,乙反应结束后产生的酒精可用酸性重铬酸钾检测,呈灰绿色,B正确;
C、甲(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和乙(只进行无氧呼吸)消耗等量的葡萄糖,前者释放的能量多与后者,C错误;
D、丙中葡萄糖无消耗,说明葡萄糖不能在线粒体中分解,D正确。
故选C。
5. 某种老鼠的体色由复等位基因A1、A2和a决定,A1决定黄色且纯合时胚胎致死,A2决定灰色,a决定黑色,A1对A2为显性,A2对a为显性。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黄色个体与灰色个体杂交,子代可能全为黄色
B. 灰色个体与黑色个体杂交,子代可能出现灰色:黑色=1:1
C. 黄色个体与黑色个体杂交,子代可能出现黄色:灰色=1:1
D. 黄色个体与灰色个体杂交,子代可能出现黄色:灰色:黑色=2:1:1
【答案】A
【解析】
【分析】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详解】A、A1决定黄色且纯合时胚胎致死,则黄色个体的基因型为A1A2或A1a,其与灰色个体(A2A2或A2a)杂交,子代可能为黄色和灰色,也可能是黄色、灰色和黑色,不可能全为黄色,A错误;
B、灰色个体的基因型为A2A2或A2a,其与黑色个体(aa)杂交,子代可能全灰色,也可能出现灰色∶黑色=1∶1,B正确;
C、黄色个体的基因型为A1A2或A1a,与黑色个体(aa)杂交,子代可能为黄色∶灰色=1∶1,黄色和灰色,也可能是黄色和黑色,C正确;
D、黄色个体(A1a)与灰色个体(A2a)杂交,子代可能出现黄色(A1A2、A1a)∶灰色(A2a)∶黑色(aa)=2∶1∶1,D正确。
故选A。
6. 为探究N末端乙酰转移酶(Naa50)对高等植物拟南芥根尖分生区细胞有丝分裂的影响,某研究小组选择Naa50突变型和野生型拟南芥进行实验。有丝分裂各时期细胞数如表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类别( )
A. 据表可比较野生型和突变型分裂前期时间的长短
B. Naa50基因突变会导致有丝分裂中期细胞数目增多
C. 分裂前期,移向细胞两极的中心粒发出纺锤丝形成纺锤体
D. 分裂后期,着丝粒、染色体、染色单体的数目均加倍
【答案】B
【解析】
【分析】有丝分裂过程:(1)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即染色体的复制;(2)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3)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是观察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的最佳时期;(4)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均匀地移向两极;(5)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详解】A、结合细胞总数、不同分裂期细胞数目以及细胞周期可推测出不同时期的时间,现在不知道野生型和突变型的细胞周期时间长短,故无法比较野生型和突变型分裂前期时间的长短,据表只能比较两株植物各时期所占比例的大小,A错误;
B、与野生型相比,Naa50基因突变株的中期比例明显增加,故推测该基因突变会导致有丝分裂中期细胞数目增多,B正确;
C、拟南芥为高等植物,无中心体,分裂前期,从细胞的两极发出纺锤丝形成纺锤体,C错误;
D、分裂后期,着丝粒、染色体的数目均加倍,着丝粒断裂后,染色单体消失,D错误。
故选B。
7. 胎儿绒毛是胚胎植入子宫后,由滋养层细胞在胚胎表层形成的。胎儿绒毛检查是孕早期产前诊断的重要手段,可以判断胎儿是否存在染色体异常,对优生优育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下表是对536例停止发育的胚胎进行绒毛染色体检查的结果。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三倍体的产生可能是由多精入卵导致的
B. 三体或单体的形成可能是亲本减数分裂异常引起的
C. 染色体结构异常可能发生在早期胚胎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
D. 236例胚胎未检出染色体异常的原因可能是绒毛细胞已发生分化
【答案】D
【解析】
【分析】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数目变异和染色体结构变异。染色体结构变异包括缺失、重复、易位、倒位。
【详解】A、三倍体的产生可能是由2个精与1个卵细胞结合发育成的,即多精入卵导致的,A正确;
B、三体是某一亲本减数分裂同源染色体未分开形成含有同源染色体的生殖细胞与1个正常生殖细胞结合发育成的,单体是某一亲本减数分裂同源染色体未分开或姐妹染色单体分开移向一极后形成的不含某条染色体的生殖细胞与1个正常生殖细胞结合发育成的异常,B正确;
C、染色体结构异常可能发生在早期胚胎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C正确。
D、题干明确告知所检测的536例均为停止发育的胚胎,但其中236例未检出染色体异常,可能是绒毛细胞分化后,某些细胞染色体正常,某些异常,但取样时恰好取到了正常细胞,D错误。
故选D。
8. 某二倍体小鼠,控制其毛色的等位基因G(黑色)、g(灰色)只位于X染色体上。受表观遗传的影响,基因G、g来自母本时不表达,且基因G、g均不表达时小鼠表型为白色。某雄性小鼠与杂合子雌性小鼠杂交,F1代小鼠中出现白色、灰色两种不同的毛色。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 来自母本的G基因与来自父本的G基因碱基序列不同
B. 亲本雄性小鼠表型可能为灰色
C. 亲本杂合子雌性小鼠表型黑色或灰色
D. F1中小鼠自由交配,F₂中小鼠表型黑色∶灰色∶白色=1∶2∶2
【答案】C
【解析】
【分析】生物体基因的碱基序列保持不变,但基因表达和表型发生可遗传变化的现象,叫作表观遗传。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控制的性状,在遗传上总是和性别相关联,此现象称为伴性遗传。
【详解】A、基因G来自母本时不表达,但来自母本的G基因与来自父本的G基因的碱基序列相同,A错误;
B、基因G、g来自母本时不表达,且基因G、g均不表达时小鼠表型为白色,由题意可知:某雄性小鼠的为XGY或XgY,其中的XG或Xg来自母本,所以亲本雄性小鼠表型为白色,B错误;
C、亲本杂合子雌性小鼠的基因型为XGXg,若其中的XG来自母本,则该雌性小鼠的表型为灰色,若其中的Xg来自母本,则该雌性小鼠的表型为黑色,C正确;
D、由题意可知:基因G、g来自母本时不表达,且基因G、g均不表达时小鼠表型为白色,某雄性小鼠(XGY或XgY)与杂合子雌性小鼠(XGXg)杂交,F1代小鼠中出现白色、灰色两种不同的毛色,说明亲本雄性小鼠的基因型为XgY,F1小鼠的基因型及其比例为XGXg ∶XgXg ∶XGY∶XgY=1∶1∶1∶1,产生的雌配子为1/4XG、3/4Xg,产生的雄配子为1/4XG、1/4Xg、1/2Y,所以F1中小鼠自由交配,F₂中小鼠表型黑色∶灰色∶白色=1∶1∶2,D错误。
故选C。
9. 网游成瘾是指从事电子游戏的活动远超一般人玩电子游戏的程度,为了满足强烈的玩电子游戏的冲动而放弃重要的社会角色及其他有意义的社会活动,导致社会功能受损,却无法摆脱的行为。在离开网络的间歇期网游成瘾者会出现焦躁不安、情绪低落、注意力不集中、逻辑思维迟钝化等表现。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游戏时的憋尿行为说明神经调节中存在分级调节
B. 经常熬夜会导致脑干调控的生物节律性出现紊乱
C. 网游成瘾后,脑对情绪的调节相比之前会更困难
D. 队友间语言沟通交流,体现了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
【答案】B
【解析】
【分析】1、大脑皮层是整个神经系统中最高级的部位。它除了感知外部世界以及控制机体的反射活动,还具有语言、学习和记忆等方面的高级功能。语言文字是人类社会信息传递的主要形式,也是人类进行思维的主要工具,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学习和记忆也是脑的高级功能,是指神经系统不断地接受刺激,获得新的行为、习惯和积累经验的过程。情绪是人对环境所作出的反应,情绪也是大脑的高级功能之一。
2、各级中枢的分布与功能:
大脑:大脑皮层是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是高级神经活动的结构基础。其上有语言、听觉、视觉、运动等高级中枢。
小脑:有维持身体平衡的中枢。
脑干:有许多维持生命活动的必要中枢,如心血管中枢、呼吸中枢等。
下丘脑:有体温调节中枢、渗透压感受器(水平衡中枢)、血糖平衡调节中枢,是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总枢纽。
脊髓:调节运动的低级中枢。
【详解】A、排尿反射的低级中枢位于脊髓,而憋尿行为说明排尿反射受高级中枢大脑皮层的调控,即高级中枢大脑皮层可以控制低级中枢脊髓,说明神经调节中存在分级调节,A正确;
B、生物节律是由下丘脑控制的,不是脑干调控的,B错误;
C、根据题意,网游成瘾后,在离开网络的间歇期网游成瘾者会出现焦躁不安、情绪低落、注意力不集中、逻辑思维迟钝化等表现,说明脑对情绪的调节相比之前会更困难,C正确;
D、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队友间语言沟通交流,体现了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D正确。
故选B。
10. 动物受伤后总会舔舐伤口,是因为其唾液内含有一种叫作神经生长因子的蛋白质,这种蛋白质可以杀死细菌,预防感染并加快伤口愈合。下列关于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脊髓、胸腺、脾脏、淋巴结都属于免疫器官
B. 免疫活性物质都是由免疫细胞分泌的
C. 识别出癌变细胞并对其加以清除,依赖的是免疫系统的免疫防御功能
D. 动物唾液中的这种杀菌物质属于免疫系统的第一道防线,是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
【答案】D
【解析】
【分析】1、人体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免疫器官包括胸腺、骨髓、淋巴结、扁桃体和脾脏等,免疫细胞主要指淋巴细胞(B细胞、T细胞)和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等,免疫活性物质是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如淋巴因子、抗体和溶菌酶等。
2、皮肤和黏膜是人体的第一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如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是人体的第二道防线,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是人体的第三道防线;唾液、胃液中的杀菌物质是人体和外部环境的第一道防线,人体的第二道防线是指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即人体内环境(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中的物质。
【详解】A、脊髓不是免疫器官,A错误;
B、免疫活性物质不都是由免疫细胞合成并分泌,如溶菌酶可以由唾液腺细胞分泌,B错误;
C、免疫系统的监视功能主要针对体内的抗原,机体清除外来病原体体现了免疫系统防卫功能,因此机体内部清除衰老、破损细胞或癌变细胞体现了免疫系统监视的功能,C错误;
D、人体第一道防线包括体表屏障和化学防御,其中动物唾液中的这种杀菌物质就属于免疫系统的第一道防线,是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D正确。
故选D。
11. 蓝冠噪鹛是极度濒危物种,其繁殖期活动基本限于婺源县境内河流附近的村落风水林中。科研人员采用无线电遥测法(通过遥测装在动物身上的发射器发出的无线电波来确定动物位置)对其繁殖情况进行了调查。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影响蓝冠噪鹛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有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等
B. 食物、天敌属于限制蓝冠噪鹛种群增长的密度制约因素
C. 自然生态系统中的种群数量变化,多数是“S”形增长,极少数是“J”形增长,没有其他类型
D. 保护蓝冠噪鹛及其生存的环境,是在基因、物种和生态系统三个层次上进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答案】C
【解析】
【分析】①种群的数量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年龄结构、性别比例。②一般来说,食物和天敌等生物因素对种群数量的作用强度与该种群的密度是相关的,这些因素称为密度制约因素。气温和干旱等气候因素以及地震、火灾等自然灾害,对种群的作用强度与该种群的密度无关,被称为非密度制约因素。③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详解】A、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是影响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A正确;
B、食物、天敌会影响蓝冠噪鹛种群的密度,是影响种群增长的密度制约因素,B正确;
C、因自然界的资源和空间是有限的。自然生态系统中的种群通常呈现“S”形增长,种群数量的变化包括增长、稳定、波动、下降等,C错误;
D、保护蓝冠噪鹛及其生存的环境,可在基因、物种和生态系统三个层次上对生物多样性的进行保护,D正确。
故选C。
12. 某生物活动小组为探究当地农田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数量,进行了取样、系列梯度稀释、涂布平板、培养、计数等步骤,实验操作过程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图中接种的培养基是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固体培养基,能生长的微生物都能合成脲酶
B. 若每支试管稀释10倍,则图中a的数值应为2.7,5号试管共稀释了106倍
C. 图中左上角培养基菌落连成一片,可能是稀释倍数不够造成的
D. 若仅以4号试管接种培养基计数,5g该土壤中含分解尿素菌的估算数目是1.4×108个
【答案】B
【解析】
【分析】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测定同一土壤样品中的细菌数时,在每一个梯度浓度内,至少要涂布3个平板,选择菌落数在30~300的进行记数,求其平均值,再通过计算得出土壤中细菌总数。
【详解】A、本实验是探究当地农田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数量,因此图中接种的培养基是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固体培养基,在此培养基上能生长的微生物不一定都能合成脲酶,如固氮菌也能生存,A错误;
B、若每支试管稀释10倍,即将0.3mL菌液与amL无菌水混合稀释10倍,需要a的数值为2.7,5g土壤溶于定溶剂形成50mL溶液被稀释了10倍,故5号试管共稀释了106倍,B正确;
C、图中左上角培养基菌落连成一片,可能是涂布不均匀造成的,C错误;
D、若仅以4号试管接种培养基计数,5g该土壤中含分解尿素菌的估算数目是(275+285+280)÷3÷0.2×105×5=7×108个,D错误。
故选B。
13. 下列关于“菊花的组织培养”的实验,叙述错误的是( )
A. 实验材料和用具都要灭菌,接种器械采用干热灭菌法灭菌
B. 在酒精灯火焰旁,将外植体的1/3~1/2插入培养基进行接种
C. 脱分化期间一般不需要光照,再分化过程中需给予适当光照
D. 挑出的愈伤组织先转接到生芽培养基,生芽后再转接到生根培养基
【答案】A
【解析】
【分析】植物组织培养的过程为:离体的植物组织,器官或细胞经过脱分化(避光)形成愈伤组织;愈伤组织经过再分化(需光)过程形成胚状体,进一步发育形成植株。
【详解】A、植物组织培养需要无菌操作,防止杂菌污染,所用器械需灼烧灭菌,实验人员和外植体需消毒操作,A错误;
B、接种时,在酒精灯火焰旁,将外植体的1/3~1/2插入诱导愈伤组织培养基,B正确;
C、脱分化期间一般不需要光照,再分化过程中需给予适当光照,目的是诱导叶绿素的形成,进一步形成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C正确;
D、诱导愈伤组织形成试管苗的过程,需要将生长良好的愈份组织先转接到诱导生芽的培养基上,长出芽后,再将其转接到诱导生根的培养基上,进一步诱导生根,D正确;
故选A。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3分,选对但不全得1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 2021年,我国科学家设计了一种下图所示的人造淀粉合成代谢路线(ASAP),在高密度氢能的作用下,成功将CO2和H2转化为淀粉。ASAP由11个核心反应组成,依赖许多不同生物来源的工程重组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反应器的能量输入需要人工提供高能氢和ATP
B. 人工合成淀粉同样需要CO2的固定和C₃的再生,最终将C6合成淀粉
C. ASAP代谢路线有助于减少农药、化肥等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D. 大量工程重组酶的制备是该项技术走向工业化可能面临的难题
【答案】ACD
【解析】
【分析】该反应器模拟光合作用,将CO2和H2转化为淀粉,需要人工供酶和能量,同样需要CO2的固定,C3的还原。
【详解】A、该反应器需要高能氢以及ATP还原C3,故该反应器的能量输入需要人工提供高能氢和ATP,A正确;
B、人工合成淀粉同样需要CO2的固定,但不需要C3的再生,B错误;
C、由题意可知,ASAP代谢路线无需植物光合作用可直接合成淀粉,有助于减少农药、化肥等对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C正确;
D、该反应器需要酶,大量工程重组酶的制备是该项技术走向工业化最可能面临的难题,D正确。
故选ACD。
15. 细胞中DNA分子复制时,在解旋酶的作用下DNA双链解开,DNA单链结合蛋白与解旋后的DNA单链结合,使单链呈伸展状态而有利于复制。如图是原核细胞中DNA复制过程的DNA单链结合蛋白示意图,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 在真核细胞中,间期DNA复制与染色体复制是先后进行的
B. DNA是边解旋边复制,两条子链的合成有一条是不连续的
C. DNA能准确复制取决于其具有独特的双螺旋结构
D. DNA单链结合蛋白能防止解旋的DNA单链重新配对
【答案】BD
【解析】
【分析】DNA分子的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复制特点是边解旋边复制。DNA分子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链盘旋成双螺旋结构。在复制形成子链时,常常需要两条链沿着不同的方向延伸,而反向的那条链在延伸时是不连续的。
【详解】A、在真核细胞中,间期DNA复制与染色体复制是同步进行的,A错误;
B、DNA分子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链盘旋成双螺旋结构。由图可知:DNA是边解旋边复制,在复制的过程中,两条子链的合成有一条是不连续的,B正确;
C、DNA能准确复制的原因有:独特的双螺旋结构提供了精确的模板,通过碱基互补配对,保证了复制能够准确地进行,C错误;
D、DNA单链结合蛋白与解旋后的DNA单链结合,可避免两条单链间相互配对而复旋,D正确。
故选BD。
16. 神经系统是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下列有关神经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从支配方向上讲,外周神经系统分为躯体运动神经和内脏运动神经
B. 从结构上讲,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都属于外周神经系统
C. 饭后立即运动可引起消化不良的原因可能是运动导致交感神经兴奋
D. 轴突末端的分支有利于提高神经元之间信息传递的效率
【答案】BCD
【解析】
【分析】传出神经可分为支配躯体运动的神经(躯体运动神经)和支配内脏器官的神经(内脏运动神经)。支配内脏、血管和腺体的传出神经,它们的活动不受意识支配,称为自主神经系统。当人体兴奋时,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表现为心跳加快,支气管扩张,但胃肠蠕动和消化腺的分泌活动减弱。当人体安静时,副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表现为心跳减慢,支气管收缩,但胃肠蠕动和消化腺的分泌活动增强。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对同一器官的作用通常是相反的。
【详解】AB、从结构上讲,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都属于外周神经系统,其中传出神经按传递方向分为躯体运动神经和内脏运动神经,A错误,B正确;
C、饭后立即运动,可以引起交感神经的兴奋,抑制肠胃的蠕动,从而影响消化,C正确;
D、轴突末端的分支可以与其他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相等相接近,构成突触,有利于提高神经元之间信息传递的效率,D正确。
故选BCD。
17. 下图1是北美西海岸某潮间带海星捕食部分生物的示意图,图2是移除海星前后潮间带被捕食物种数目的变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图1中的生物再加上它们的生存环境就构成了潮间带生态系统
B. 移除海星后,物种数量下降的原因可能是被捕食者之间种间竞争加剧
C. 荔枝螺可能位于第二、三营养级,荔枝螺与海星之间是捕食关系
D. 潮间带地形单一,其群落不存在水平结构,存在垂直结构
【答案】ACD
【解析】
【分析】群落的种间关系中有捕食、种间竞争、寄生和互利共生等,其中种间竞争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相互争夺资源和空间等。种间竞争的结果常表现为相互抑制,有时表现为一方占优势,另一方处于劣势甚至灭亡。
【详解】A、在一定空间内,由生物群落与它的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称为生态系统,潮间带所有的生物再加上它们生存的无机环境就构成了潮间带生态系统,A错误;
B、据图2可知,移除海星后被捕食物种的数量下降,究其原因可能是由于食物和空间资源等有限,被捕食者之间的种间竞争加剧,B正确;
C、食物链的起点是生产者,据图1可知,荔枝螺不可能位于第二营养级,荔枝螺与海星之间既有捕食关系,也存在种间竞争关系(均可捕食藤壶),C错误;
D、潮间带地形单一,但其群落也存在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只是相对简单,D错误。
故选ACD。
18. 在酒的酿造过程中,除酿酒酵母外还有非酿酒酵母的参与,其中非酿酒酵母发酵能力弱,乙醇耐受力差,难以充当酒精发酵的主要菌株,但其代谢产物及分泌的酶类能促进酿酒酵母降解葡萄糖等发酵底物,产生醛、酯、酸等芳香化合物,对最终酒产品的风味产生积极影响。关于传统发酵制作果酒的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制作果酒时,发酵温度应控制在30~35℃之间
B. 发酵瓶中只含有酿酒酵母和非酿酒酵母两种微生物
C. 制作葡萄酒时,酿酒酵母和非酿酒酵母都主要来自葡萄的果皮
D. 发酵过程中,非酿酒酵母的数量逐渐下降,酿酒酵母的数量不断上升
【答案】ABD
【解析】
【分析】果酒的制作离不开酵母菌,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型生物,在有氧条件下,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大量繁殖,在无氧条件下,酵母菌进行酒精发酵。温度是酵母菌生长和发酵的重要条件,20℃左右,酒精发酵时,一般将温度控制在18~25℃,在葡萄酒自然发酵过程当中,其主要作用的是附着在葡萄皮上的野生酵母菌。
【详解】A、果酒发酵时温度宜控制在18-25℃,A错误;
B、果酒发酵的微生物是附着在葡萄皮上的野生酵母菌,故发酵瓶中除了含有酿酒酵母和非酿酒酵母两种微生物,还有其他的微生物,B错误;
C、制作葡萄酒时,起主要作用的是附着在葡萄果皮上的野生酵母菌,C正确;
D、发酵一段时间后,由于非酿酒酵母乙醇耐受力差,故其数量逐渐下降,酿酒酵母的数量先上升,最后因为营养物质不足和有害产物的积累,数量也会下降,D错误。
故选ABD。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9分)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9分)
19. 喜旱莲子草是一种著名的恶性杂草,其防治过程中,生物防治为一种重要的防治手段。以下是以盆栽的喜旱莲子草为实验材料,研究了全寄生植物南方菟丝子对喜旱莲子草叶片光合特性的影响。
南方菟丝子寄生对喜旱莲子草部分光合特性的影响
回答下列问题:
(1)菟丝子是一年生攀缘性的草本寄生性种子植物,其叶退化为鳞片状,显微观察发现其细胞中缺少_________(填细胞器),无法吸收、转化光能,因此无法以CO2和H2O为原料合成有机物。
(2)表中的净光合速率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示;据表分析,与对照组相比,寄生处理组喜旱莲子草净光合速率下降是不是气孔因素所致?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对照组相比,寄生处理组喜旱莲子草净光合速率下降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研究人员猜测,寄生处理组的气孔导度下降可能是由脱落酸引起的。请以喜旱莲子草脱落酸缺失突变体和脱落酸为材料设计前后对照实验进行探究,要求写出简要实验思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叶绿体 (2) ①. 单位时间单位叶面积二氧化碳的吸收量 ②. 不是,寄生处理组虽然气孔导度下降,但胞间二氧化碳浓度高于对照组 ③. 寄生组相对叶绿素含量下降,吸收转化的光能下降,光合速率下降
(3)取喜旱莲子草脱落酸缺失突变体在正常情况下测气孔导度,经南方菟丝子寄生处理一段时间后测气孔导度,经脱落酸处理一段时间后测气孔导度
【解析】
【分析】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土壤中水分的多少,光照的长短与强弱,光的成分以及温度的高低等,都是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外界因素。光合作用的强度可以通过测定一定时间内原料消耗或产物生成的数量来定量地表示(如植物在单位时间内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糖类的数量)。
【小问1详解】
叶绿体能吸收和转化光能,菟丝子是一年生攀缘性的草本寄生性种子植物,其叶退化为鳞片状,细胞中缺少叶绿体,因此无法吸收、转化光能。
【小问2详解】
净光合速率=总光合速率-呼吸速率,表中的净光合速率用单位时间单位叶面积二氧化碳的吸收量表示;据表分析,与对照组相比,寄生处理组虽然气孔导度下降,但胞间二氧化碳浓度高于对照组,因此寄生处理组喜旱莲子草净光合速率下降不是气孔因素所致;叶绿素可吸收、利用光能,据表分析,寄生组与对照组相比叶绿素含量下降,吸收转化的光能下降,光合速率下降。
【小问3详解】
分析题意,本实验目的是探究寄生处理组的气孔导度下降是否是由脱落酸引起的,实验设计的自变量是脱落酸的有无,因变量是气孔导度的开放情况,实验设计可采取前后对照,实验材料可选择脱落酸突变体,故可设计实验如下:取喜旱莲子草脱落酸缺失突变体在正常情况下测气孔导度,经南方菟丝子寄生处理一段时间后测气孔导度,经脱落酸处理一段时间后测气孔导度。
20. 瘦素是脂肪细胞分泌的一种蛋白质类激素,与血糖调节有一定的关系,它的功能主要表现在对脂肪及体重的调控。下图是下丘脑的相关神经元调节摄食行为的部分机理,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神经细胞间的兴奋是通过突触传递的,图中③处的信号转换过程是____。
(2)瘦素通过____运输到达下丘脑神经细胞,作为信号分子与细胞膜上受体结合后发挥作用。据图分析,瘦素抑制机体进食是通过调节下丘脑内关键神经元群的活动,即____,进而抑制大脑皮层产生食欲,减少摄食行为。
(3)瘦素还能够促进脂肪细胞中脂肪的分解,为验证“瘦素通过激活支配脂肪组织的交感神经促进脂肪分解”,某科研人员利用小鼠进行实验操作步骤Ⅰ和步骤Ⅱ后,检测小鼠体内脂肪组织体积的变化量。请补充表中相关实验步骤(可选试剂包括:生理盐水、瘦素、抑制交感神经的药物)。
③预期实验结果为____。
【答案】(1)化学信号→电信号
(2) ①. 体液 ②. 促进饱食中枢兴奋、抑制摄食中枢兴奋
(3) ①. 注射瘦素 ②. 注射抑制交感神经的药物 ③. A组和C组小鼠体内脂肪组织体积的减少(或分解)量均明显低于B组
【解析】
【分析】分析题意,瘦素可以通过血脑屏障,然后与下丘脑特异性受体结合,把人体相关物质含量的信号传递给下丘脑的体重调节中枢,调节摄食行为。
【小问1详解】
据图可知,图中的③是突触后膜,在突触后膜处完成的信号转化是化学信号→电信号。
小问2详解】
瘦素是脂肪组织分泌的一种激素,可通过体液运输到达下丘脑神经细胞,作为信号分子与细胞膜上受体结合后发挥作用;据图1分析饱食中枢兴奋可引起饱腹感,摄食中枢兴奋可引起饥饿感,瘦素能抑制机体进食,因此推测瘦素能导致饱食中枢兴奋增强、摄食中枢减弱,进而抑制大脑皮层产生食欲,减少摄食行为。
【小问3详解】
本实验目的是验证“瘦素通过激活支配脂肪组织的交感神经促进脂肪分解”,自变量为是否注射瘦素,以及是否交感神经发挥作用,因变量为小鼠体内脂肪组织体积的变化量,根据表格可知,A组是对照组,步骤I和步骤Ⅱ都注射生理盐水,与A组相比,B组应该先注射生理盐水,然后注射瘦素,观察瘦素的作用结果,在A和B组的基础上,C组应该先注射抑制交感神经的药物,交感神经不能发挥作用,后再注射瘦素,观察小鼠体内脂肪组织是否分解,进一步证明瘦素是通过激活支配脂肪组织的交感神经促进脂肪分解,因此①是注射瘦素,②是注射抑制交感神经的药物;A组没有注射瘦素,C组交感神经不能发挥作用,因此脂肪分解量较少,B组注射瘦素,能激活支配脂肪组织的交感神经促进脂肪分解,脂肪的分解量较多,因此预期实验结果为A组和C组小鼠体内脂肪组织体积的减少(或分解)量均明显低于B组。
21. 《孟子•梁惠王上》提到,“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意思是密网不下到池塘里,鱼鳌之类的水产就会吃不完。但20世纪90年代初,江夏梁子湖区由于跟风养殖,以小银鱼的养殖为例,养殖户从鱼苗就开始养殖,主要投喂多种人工复合饲料。这些高蛋白的饵料很难被及时分解,使水体中N、P元素的含量升高,对水质的影响很大。回答下列问题:
(1)湖泊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____,该生态系统物质总在循环,能量不断流动,生物个体持续发展和更新,体现了生态平衡特征中的____平衡。
(2)据调查梁子湖湖面总面积为220km2,假设湖内小银鱼种群的K值为22000条;则为维持小银鱼较高的产出,捕捞小银鱼时,应使其种群密度在____(填“捕捞前”或“捕捞后”)到达____条/km2。“数罟不入洿池”可保证池塘中的鱼类种群年龄结构为____。
(3)小银鱼为肉食性鱼,养殖的小银鱼除饲料外还以小型的鱼虾为食。科研人员对小银鱼的能量流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如表所示(数字为能量值,单位是kJ/cm2a)。据表分析,小银鱼粪便中的能量是____kJ/cm2a。
(4)在富营养化湖泊中种植芦苇、莲藕等挺水植物既能有效抑制浮游植物过度繁殖生长又能治理富营养化,其原理是____。
【答案】(1) ①.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 ②. 功能
(2) ①. 捕捞后 ②. 50 ③. 增长型
(3)32.8 (4)芦苇、莲藕等挺水植物能遮挡阳光、吸收无机盐,抑制浮游植物的繁殖,并通过收获相关产品输出水中的N、P
【解析】
【分析】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组成成分又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同化的总能量=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
2、渔业捕捞时,应使捕捞后的剩余量维持在K/2左右,此时种群增长率最高,短时间能恢复到K值。
【小问1详解】
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功能平衡表现在生产-消费-分解的生态过程正常进行,物质总在循环,能量不断流动,生物个体持续发展和更新。
【小问2详解】
为维持小银鱼较高的产出,捕捞小银鱼时,应使其种群数目在捕捞后维持在K/2左右,因为此时种群处于增长型且增长率最高,可短时间能恢复到K值,由题知K值是22000,说明其中种群密度为22000÷220=100/Km2,K/2即50/Km2。“数罟不入洿池”,即密网不下到池塘里,就不会捕捞到小鱼仔,可保证池塘中的鱼类种群年龄结构为增长型。
【小问3详解】
根据表格数据分析,小银鱼粪便中的能量=小银鱼摄入食物中的能量-小银鱼同化的能量,而小银鱼同化的能量=小银鱼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小银鱼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因此小银鱼粪便中的能量=57.8-(3.8+21.2)=32.8kJ/(cm2•a)。
【小问4详解】
在富营养化的湖泊中,由于芦苇、莲藕等挺水植物能遮挡阳光、吸收无机盐,抑制浮游植物的繁殖,并通过收获相关产品输出水中的N、P,因此种植芦苇、莲藕等挺水植物既能有效抑制浮游植物繁殖又能治理富营养化。
22. 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s)是人体必需脂肪酸,为解决猪肉中PUFAs含量不足的问题,研究者从线虫中获得控制PUFAs合成的必需酶基因fatl,培育转fatl基因猪,操作过程如图所示。图中GFP基因表达出绿色荧光蛋白。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用PCR技术在体外扩增目的基因时,PCR扩增仪中要加入缓冲液、目的基因、____(答出2点)等。
(2)由图可知,在构建基因表达载体时,为克服目的基因自身环化,即线性DNA的末端相互连接形成圆环,以及便于目的基因与载体的连接,切割含目的基因的DNA和载体的限制酶应选用____和____。
(3)构建的基因表达载体中,GFP基因的作用是____。除GFP基因外,未标注出的必需元件还有____。
(4)猪成纤维细胞在培养瓶中培养时,除必须保证环境是无菌、无毒外,还必须定期____,以防止细胞代谢物积累对细胞自身造成的伤害。培养到一定程度后,需要分瓶再继续培养,分瓶后的培养过程称为____。此过程中,对于悬浮培养的细胞直接用____法收集细胞处理成细胞悬液。
(5)经检测,fatl基因成功整合在猪基因组DNA后,不能说明成功培育转基因猪,还需要____。
【答案】(1)引物、4种脱氧核苷酸(原料)、(耐高温的)DNA聚合酶
(2) ①. EcRⅠ ②. BamHⅠ
(3) ①. 标记基因(使相关细胞发出绿色荧光方便进行筛选) ②. 复制原点
(4) ①. 更换培养液 ②. 传代培养 ③. 离心法
(5)进行个体生物学水平的鉴定,即检测转基因猪体内的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s)是否增加
【解析】
【分析】1、基因工程技术的基本步骤:(1)目的基因的获取:利用PCR技术扩增。(2)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是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基因表达载体包括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和标记基因等。(3)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根据受体细胞不同,导入的方法也不一样。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的方法有农杆菌转化法、花粉管通道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最有效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微生物细胞的方法是感受态细胞法。(4)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
2、基因表达载体必需具备的元件有目的基因、标记基因、启动子、终止子和复制原点。
3、目的基因的检测和鉴定:(1)分子水平上的检测 ;(2)个体水平上的鉴定:抗虫鉴定、抗病鉴定、活性鉴定等。
【小问1详解】
用PCR技术在体外扩增目的基因时,PCR扩增仪中要加入缓冲液、目的基因、引物、4种脱氧核苷酸(原料)、(耐高温的)DNA聚合酶等。
【小问2详解】
据题图可知,运载体有三种限制酶位点可供选择,目的基因fat1两侧有EcRI和BamHI两种限制酶酶切位点,正好运载体上也有这两种限制酶位点,为防止目的基因自身环化使用双酶切,可选用EcRI和BamHI切割含目的基因的DNA和载体。
【小问3详解】
构建的基因表达载体中,GFP基因的作用是标记基因(使相关细胞发出绿色荧光方便进行筛选)。基因表达载体必需具备的元件有目的基因、标记基因、启动子、终止子和复制原点;所构建的重组基因表达载体中未标注出的必需元件除了标记基因还有复制原点。
【小问4详解】
猪成纤维细胞在培养瓶中培养时,除必须保证环境是无菌、无毒外,还必须定期更换培养液,以防止细胞代谢物积累对细胞自身造成伤害。培养到一定程度后,需要分瓶再继续培养,分瓶后的培养过程称为传代培养,此过程中,对于悬浮培养的细胞直接用离心法收集细胞处理成细胞悬液。
【小问5详解】
转基因猪已经培育成功的标志是fat1基因在转基因猪体内成功表达,此时能够检测到转基因猪体内含有fat1基因表达的蛋白质,转基因猪体内具有较高的PUFAs含量。而该实验没有检测fat1基因是否成功表达;没有在个体生物学水平鉴定转基因猪的PUFAs含量,不能说明成功培育转基因猪。
23. 已知雄性家蚕的性染色体是ZZ,雌性家蚕是ZW。由于雄性具有生长期短、出丝率高等优点,因此多养雄蚕可以增产。1975年科学家培育出了只产雄蚕的家蚕品系,如图1所示,其中I1和I2是Z染色体上的两个致死基因(不考虑互换),“+”是对应的野生型基因。图2是经过诱变得到的雌蚕。请回答下列问题:
(1)据题目信息可知,I1和I2是__________(填“显性”或 “隐性”)致死基因,若以图1中的家蚕为亲本杂交所得子代的基因型为________。
(2)图2中雌蚕发生的变异类型为__________。
(3)让图2中含有I1的雌蚕与图1中的雄蚕交配,子代中雌蚕:雄蚕=______。若让图2中含有I2的雌蚕与图1中的雄蚕交配,子代的表型及比例与上述结果_______(填“相同”或“不同”)。通过诱变和筛选获得图2中雌蚕的目的是__________。
(4)在某次生产中,将多只图1中的雄蚕与多只图2中的雌蚕交配,得到M只F1,将F1与N只正常雌蚕进行自由交配,若M:N=3:7,则所得的F2中,雌蚕:雄蚕=______,雄蚕中同时含有I1和I2的占__________。
【答案】(1) ①. 隐性 ②. Z++ZI1+、Z++Z+I2
(2)基因突变 (3) ①. 2:1 ②. 相同 ③. 培育只产雄蚕的父本家蚕(ZI1+Z+I2)
(4) ①. 1:4 ②. 1/8
【解析】
【分析】如图1所示的雌雄基因型分别为ZI1+Z+I2、Z++W,子代基因型为Z++ZI1+、Z++Z+I2、ZI1+W、Z+I2W,子代只产雄蚕可知,I1和I2为隐性致死。
【小问1详解】
根据子代只产雄蚕,雌蚕均致死可知,I1和I2为隐性致死;因此产生的子代只有雄蚕,基因型为Z++ZI1+、Z++Z+I2;
小问2详解】
图2雌蚕是经过诱变得到的,变异类型为基因突变;
【小问3详解】
图2中含有I1的雌蚕(ZI1+W++)与图1中的雄蚕(ZI1+Z+I2)杂交,子代基因型为:ZI1+ZI1+(致死):ZI1+Z+I2:ZI1+W++:Z+I2W++=1:1:1:1,所以雌蚕:雄蚕=2:1;若让图2中含有I2的雌蚕与图1中的雄蚕交配,产生的后代依然是雄蚕有一半致死,雌蚕均存货,与上述结果相同;根据杂交结果可知,图2中雌蚕可以用于培育ZI1+Z+I2,正是图1中培育的只产雄蚕的父本家蚕;
【小问4详解】
将多只图1中的雄蚕与多只图2中的雌蚕交配,由上一小题分析可知,F1中的ZI1+Z+I2:ZI1+W++:Z+I2W++=1:1:1;又M:N=3:7,所以雌蚕中ZI1+W++:Z+I2W++:Z++W=1:1:7;雄配子为ZI1+:Z+I2=1:1,雌配子为ZI1+:Z+I2:Z++:W++:W=1:1:7:2:7;F2中雄蝇有1/9致死,雌蝇有7/9致死,所以雌蚕:雄蚕=2/9:8/9=1:4;雄蚕中同时含有I1和I2的占1/9÷8/9=1/8。
【点睛】本题考查基因的分离定律与连锁,通过配子棋盘法或交叉法仔细分析后代的情况进行解题。类别
总数
分裂期
前期
中期
后期
末期
野生型
3526
426
47
20
164
195
突变型
2265
241
38
34
114
55
染色体数目异常(例)
染色体结构异常(例)|
染色体核型正常 (例)
三倍体
三体
单体 (45, X)
缺失
其他
236
35
223
30
8
4
处理
净光合速率(μmlCO2·m-2·s-1)
气孔导度(mml·m-2·s-1)
胞间CO2浓度(mml·ml-1)
相对叶绿素含量
寄生处理组
16.53
0.39
271.67
17.1
对照组
23.40
0.58
261.67
19.6
组别
步骤Ⅰ
步骤Ⅱ
A组
注射生理盐水
注射生理盐水
B组
注射生理盐水
①____
C组
②____
注射瘦素
小型的鱼虾同化的能量
小银鱼摄入鱼虾及饲料中的能量
小银鱼同化饲料中的能量
小银鱼粪便中的能量
小银鱼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
小银鱼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
小银鱼的遗体残骸流向分解者的能量
150.6
57.8
2.6
?
3.8
21.2
1.1
河北省承德市部分高中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模生物试题(PDF版附答案): 这是一份河北省承德市部分高中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模生物试题(PDF版附答案),共5页。
2024届上海高考普陀区生物一模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4届上海高考普陀区生物一模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2024届上海高考普陀区生物一模试题原卷版docx、2024届上海高考普陀区生物一模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9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4届海南省高考一模生物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4届海南省高考一模生物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2024届海南省高考一模生物试题原卷版docx、2024届海南省高考一模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1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