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二轮复习题型专项复习专题10 斜面、杠杆、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含解析)
展开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1.在实验中,弹簧测力计拉力的测量应该在工作过程中进行。在测量中,弹簧测力计应竖直向上匀速拉动。必须在拉动中读数。为顺利完成实验,同一实验组的同学要分工合作。
2.钩码上升高度的测量,可先量出钩码到桌面(或铁架座面)的距离h1,向上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使钩码升高后,再量出钩码到桌面(或铁架面)的距离h2那么h2-h1就是钩码升高的高度h 。为了测量和计算方便,钩码前后的高度h1、h2最好是整数。
3.弹簧测力计通过距离的测量,可以仿照测量钩码提升高度h的方法进行,或者事先在细绳与动滑轮(或定滑轮)相切处做个带色的记号,再拉弹簧测力计,量出记号到细绳与动滑轮(或定滑轮)相切处的距离,这就是弹簧测力计通过的距离s。
4.在实验中要求严肃认真,实事求是地记录测得的数据,不能凑数。实验结束,要整理仪器,并放回原处。学生分组实验,完成实验记录并分析数据。
【专题突破】
1.如图,小明在做探究影响杠杆机械效率因素实验时,发现把同一钩码放在A点,弹簧测力计示数小;放在B点,弹簧测力计示数大。对此,小明猜想:“同一杠杆,同一物体在杠杆上的悬挂点离支点越近,机械效率越高。”请设计实验验证其猜想。
(1)除图中所示的器材以外,还需要的实验器材有 刻度尺 。
(2)画出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
(3)写出实验步骤(可用画图或文字表述)和判断小明猜想是否正确的依据。
【解答】解:(1)实验时需要测量钩码和测力计上升的高度,故需要刻度尺;
(2)使用杠杆克服重力做功,有用功等于克服重力做的功,总功等于弹簧测力计的拉力做的功,机械效率等于有用功与总功的比值,故实验时需要记录的数据有钩码的悬挂点、钩码的重力、钩码上升高度、拉力、测力计上升的高度、机械效率,据此画出实验数据表格;记录表格如下图所示:
。
(3)要验证猜想:同一杠杆,同一物体在杠杆上的悬挂点离支点越近,机械效率越高,需要控制物重、物体上升高度不变,只改变悬挂点离支点的距离,除图中所示的器材以外,还需要的实验器材有刻度尺;则实验步骤如下:
①按图组装好实验装置。
②把钩码悬挂在弹簧测力计的挂钩上,钩码静止时读出测力计的示数即钩码的重力G;
③把钩码悬挂在A点,用弹簧测力计测竖直方向匀速拉至钩码上升到某一高度,分别读出弹簧测力计匀速拉动时的示数;用刻度尺测出此时钩码上升的高度、测力计上升的高度。
④把钩码悬挂在B点,用弹簧测力计测竖直方向匀速拉至钩码上升到同一高度,分别读出弹簧测力计匀速拉动时的示数;用刻度尺测出此时钩码上升的高度、测力计上升的高度。
⑤根据η 算出钩码在不同悬挂点时杠杆的机械效率。
⑥整理器材。
实验中的额外功是克服杠杆自重做的功,在有用功相同的情况下,钩码的悬挂点越靠近支点处,由于同一钩码上升相同高度时,杠杆移动的角度越大,杠杆的重心上升的距离越大,额外功越多,机械效率越低,故小明的猜想是错误的。
故答案为:(1)刻度尺;(2)见解答图;(3)见解答部分。
2.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滑轮组机械效率与哪些因素有关,他猜想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可能与钩码重力、动滑轮重力、滑轮的轮与轴之间的摩擦有关。
(1)实验器材除了图中所示外,还需要 刻度尺 。
(2)组装好滑轮组后他匀速竖直向上拉弹簧测力计并在运动中读数,记录数据如表。表中a= 2.4 ,b= 83% (结果保留到1%)。
(3)实验过程中测力计应该匀速竖直向上拉,如果使物体加速运动,则测得的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将 偏小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4)学习小组改变提起钩码重力又做了两次实验,他们这样做可以探究“同一滑轮组,机械效率与 提升物体的重力 是否有关。”此探究需保持动滑轮重力及 滑轮的轮与轴之间的摩擦 不变。
【解答】解:(1)由η分析可知钩码上升高度、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需要刻度尺;
(2)由图可知,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为0.2N,绳自由端所受拉力F=2.4N;
总功:W总=Fs=2.4N×0.6m=1.44J,
有用功:W有用=Gh=6N×0.2m=1.2J,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η100%100%≈83%;
故a=2.4,b=83%;
(3)如果拉弹簧测力计时用力较大,使物体运动的速度越来越大,此时所测的拉力偏大,则计算出的总功偏大,有用功不变,所以机械效率偏小;
(4)用同一滑轮组提升不同重物至同一高度,由W=Gh可知,克服动滑轮的重所做的额外功相同,提升的物重增加时,克服物重所做的有用功增加,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变大,学习小组改变提起钩码数又做了两次实验,探究同一滑轮组,机械效率与提升物体的重力是否有关。此探究需保持动滑轮重和滑轮的轮与轴之间的摩擦不变。
故答案为:(1)刻度尺;(2)2.4;83%;(3)偏小;(4)提升物体的重力;滑轮的轮与轴之间的摩擦。
3.建筑工地上矗立的塔吊,是用电动机来带动滑轮组提升重物的设备。如何提高滑轮组机械效率,节约电能呢?为此同学们进行了“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因素”的实验探究,用到的装置如图所示,实验数据记录如表所示。
(1)实验中应沿竖直方向 匀速 拉动弹簧测力计。
(2)分析表中数据可知:第4次实验是用图 丙 所示装置来完成的。
(3)通过比较 1、2 两次实验数据可得出:使用同一滑轮组提升相同重物,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重物上升高度无关。
(4)通过比较1、3两次实验数据可得出:同一滑轮组提升的物体越重,滑轮组机械效率 高 。
(5)(多选)为提高滑轮组机械效率、节约电能,根据以上结论和生活经验,你建议可采取的措施有 ABC 。
A.减轻动滑轮重
B.增加所提物体重
C.机械加润滑油
D.增加重物上升高度
【解答】解:(1)为了准确测出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应使弹簧测力计沿竖直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
(2)在第四次实验中,s=0.5m,h=0.1m,由s=nh可得n=5,即承担物重的绳子股数n=5,所以第4次实验是用丙图所示装置来完成的;
(3)要探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重物上升高度无关,需要用使用同一滑轮组提升相同重物,物体上升的高度不同,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相同,通过比较实验1、2数据可得出;
(4)1、3两次实验,s=0.3m,h=0.1m,由s=nh可得n=3,使用同样的滑轮组,即使用的甲、乙两图,通过得出的实验数据可知提升的物体重力越大,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高,得出结论:同一滑轮组提升的物体越重,滑轮组机械效率越高;
(5)要提高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可以:
A、减轻动滑轮重力,在提升相同重物、提升相同高度时,减小额外功,而有用功不变,总功减小,有用功与总功的比值增大,提高了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故A正确;
B、由实验得出的结论可知,增大提升的物体重力,可以提高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故B正确;
C、机械加润滑油,在提升相同重物、提升相同高度时,减小额外功,而有用功不变,总功减小,有用功与总功的比值增大,提高了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故C正确;
D、滑轮组的机械效率:η,可见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提升物体的高度无关,所以,增加重物上升高度,不能提高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故D错误。
故答案为:(1)匀速;(2)丙;(3)1、2;(4)高;(5)ABC。
4.测量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先用弹簧测力计测量钩码所受的重力G,如图甲所示,再按图乙所示的连接方式组装好滑轮组,并分别记下钩码和弹簧测力计的起始位置。
(1)读出图甲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2 N。
(2)图乙中,为了测量绳子自由端的拉力F,A同学认为应该在弹簧测力计静止时读数,B同学认为应该在缓慢匀速提升时读数,正确的是 B (选填“A”或“B”)同学的方法。
(3)按照正确的测量方法,测出的拉力F与钩码所受重力G的大小关系为F > G(选填“>”“<”或“=”)。若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1N(不计绳重和摩擦),则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 66.7% (结果保留至0.1%),若只增加钩码的重量,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将 变大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解答】解:(1)图中测力计分度值为0.2N,测力计示数为2N;
(2)为了测量滑轮组提升物体时的机械效率,所以需在缓慢匀速提升时读数,这时系统处于平衡状态,测力示数大小于拉力大小,若静止时读数,则测力计没有测量出机械之间的摩擦,测量值偏小,故B同学的方法正确;
(3)由图知,滑轮组由3段绳子承担物重,在不考虑机械自重和摩擦,F,在实验中,因机械自重和摩擦存在,F;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η100%100%100%100%≈66.7%;
若只增加钩码的重,则增大了有用功在总功的比例,故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变大。
故答案为:(1)2;(2)B;(3)>;66.7%;变大。
5.小明利用甲和丙的器材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忽略绳重和摩擦):
(1)当小明利用图甲装置进行实验时,重物以0.1m/s的速度匀速上升,则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上移动的速度为 0.3 m/s。
(2)只改变动滑轮重力,提升同一物体进行多次实验,获得数据并绘制出如图乙所示的图像,分析图像可知被提升物体所受的重力相同时,动滑轮越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 低 。
(3)分析图像中的A点可知,被提升物体所受的重力为 4 N。
(4)当甲、丙滑轮组使用相同的动滑轮提升相同的重物时,甲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等于 丙滑轮组的机械效率。(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解答】解;(1)由图可知,n=3,则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上移动的速度v绳=nv物=3×0.1m/s=0.3m/s;
(2)根据图乙可知,被提升物体所受的重力相同时,动滑轮越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低;
(3)忽略绳重和摩擦,提升物体重力所做的功为有用功,提升物体和动滑轮重力所做的功为总功,
所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η,
由图乙可知,G动=1N,η=80%,则80%,
解得:G=4N;
(4)小红同学分别使用动滑轮重相同的甲、丙滑轮组提升相同的重物时,若忽略绳重及摩擦,则克服动滑轮重做的功为额外功,额外功相同,做的有用功相同,因此总功相同,由η100%,则甲、丙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相同,甲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等于丙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故答案为:(1)0.3;(2)低;(3)4;(4)等于。
6.某小组同学在用杠杆测定机械效率的实验中。
(一)小敏用如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测定杠杆的机械效率。实验时,竖直向上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使挂在杠杆下面的钩码缓缓上升。
(1)实验中,测力计的示数F为 0.5 N,钩码总重G为1.0N,钩码上升高度h为0.1m时,C点上升了30cm,则杠杆的机械效率为 66.7 %。
(2)实验中若提升的钩码重一定,则影响杠杆机械效率的主要因素是 杠杆的重力 。
(3)若只将钩码的悬挂点由A移至B,仍将钩码提升相同的高度,则杠杆的机械效率将 变大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二)小王用如图2所示的另一实验装置测量杠杆的机械效率。O为杠杆的转轴,不计摩擦。实验时,给B端施加竖直向下的力,使挂在杠杆A端的钩码缓缓上升。(图中杠杆为质量分布均匀的直棒)下表是提升物体时采集到的数据:
(1)由 ①②④ 三组实验,可以初步得出的结论:相同的杠杆,提升的物体越重效率越高。
(2)该实验中杠杆的效率总小于100%的原因是杠杆有自重,分析实验数据可知道杠杆的自重为 2 N。
【解答】解:小敏:
(1)由图可知,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是0.1N,所以它的示数是0.5N;
已知C点上升了s=30cm=0.3m
所以杠杆的机械效率是:;
(2)有用功是提升钩码所做的功,额外功主要是克服杠杆重力做的功,影响机械效率的因素主要是有用功和总功所占的比例;提升的钩码重一定说明有用功一定,所以影响杠杆机械效率的主要因素是杠杆自身的重力;
(3)钩码的悬挂点在A点时,由杠杆的平衡条件得G•OA=F•OC;悬挂点移至B点时,由杠杆的平衡条件得G•OB=F•OC,经对比发现,由OA到OB力臂变大,所以拉力F也变大,如果仍使钩码提升相同的高度,那么杠杆提升的高度就会减小,额外功减小,因此杠杆的机械效率变大。
小王:
(2)要研究杠杆的机械效率与提升物体重力的关系,应控制杠杆的重力一定、提升物体的高度相同,而提升物体的重力不同,所以应分析表中①②④三组实验,可得到的初步结论为:同一杠杆提起的物体越重,杠杆的机械效率越高;
(3)分析第①组实验数据,根据A、B两端上升和下降的距离关系可知力臂的关系AO=2OB,设杠杆的重心为C,
则由数学知识可知杠杆的重心到支点的距离,所以可知当B端下降0.02m时,重心上升的高度为0.01m,
拉力做的总功:W总=Fs=5N×0.02m=0.1J,
有用功:W有=Gh=2N×0.04m=0.08J,
则额外功:W额=W总﹣W有=0.1J﹣0.08J=0.02J,
不计摩擦,根据W额=G杆h重心可得杠杆的自重:。
故答案为:小敏:(1)0.5;66.7;(2)杠杆的重力;(3)变大;小王:(2)①②④;(3)2。
7.在“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实验中,小华用同一滑轮组提升不同的物体,如图甲、乙所示。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
(1)图乙中是第二次实验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表格中②处的数据应为 62.5% ;
(2)分析数据可初步得出结论:同一滑轮组,提升的物体越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 大 (选填“大”或“小”);
(3)小华改变动滑轮的重力,提升同一物体进行多次实验,获得数据并绘制出机械效率和动滑轮重的关系图像如图丙。如果忽略绳重和摩擦,分析图像中的A点可知,被提升物体所受的重力为 3 N。
【解答】解:(1)由图可知,测力计分度值为0.2N,示数为3.2N;
有用功:W有=Gh=6N×0.1m=0.6J;
总功:W总=Fs=3.2N×0.3m=0.96J,
第2次机械效率为:
η100%100%=62.5%;
①处数据应为 3.2,编号②处数据应为 62.5%。
(3)由表格二次数据可知,使用同一个滑轮组提升物体时,钩码重越大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高;
(4)根据图丁可知,当动滑轮重为4N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75%;
忽略绳重和摩擦,滑轮组的机械效率η,
所以,被提升物体所受的重力:G′3N。
故答案为:(1)62.5%;(2)大;(3)3。
8.图甲是老李用轮椅推着他老母亲在无障碍通道上缓缓行走,图乙是该通道斜面示意图。为了解老李推轮椅所用力的大小,小华进行了探究。她从斜面底端A点沿斜面确定了相距1m处的B点,并测出B点距离地面的高度为9.00cm。(g取10N/kg)
(1)选用车轮与轮椅相同材质、花纹的小车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如下操作:
①测出小车重为2.0N,小车在斜面上时,其所受重力的示意图是 丁 (填“丁”或“戊”)图。
②将弹簧测力计校零后沿斜面方向匀速拉动小车,如图乙所示,测力计示数为 0.3 N;
③将小车从水平地面提升到B点过程中斜面的机械效率为 60% 。
(2)在小车上逐渐添加重物,测出小车的总重G,测出沿斜面匀速拉动小车需要的力,计算出拉小车从A点到B点所做的功W1;计算出竖直向上将小车从水平地面提升到B点所做的功W2。以功为纵坐标、小车总重为横坐标,建立坐标系,作出W1、W2与G的关系图像如图丙中的线段a和b。
①由丙图知:用该通道斜面提升物体时的机械效率与物重 无 (填“有”或“无”)关。
②若这位母亲的质量为50kg,所坐的轮椅质量为20kg,则老李用沿着通道斜面方向的力推轮椅匀速上坡时,力的大小为 105 N。
【解答】解:(1)①重力方向是竖直向下的,故小车在斜面上时,其所受重力的示意图是丁图;
②由图可知,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是0.02N,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0.3N;
③将小车从A点拉到B点的过程中,拉力做的功为:W总=Fs=0.3N×1m=0.3J;
利用斜面将小车从水平地面提升到B点时所做的有用功为:W有用=Gh=2.0N×9.00×10﹣2m=0.18J;
机械效率为:η100%100%=60%;
(2)从图像读出当小车的总重G增大到5N时,拉小车从A点到B点所做的功W1=0.75J,
竖直向上将小车从水平地面提升到B点所做的功W2=0.45J,
利用斜面将小车从水平地面提升到B点时的机械效率为:η′100%100%=60%,
η′=η,所以由图像可知:用该通道斜面提升物体时的机械效率与物重无关;
②这位母亲和所坐的轮椅总重力为:G总=m总g=(50kg+20kg)×10N/kg=700N,
老李用沿着通道斜面方向的力推轮椅匀速上坡时,从A点到B点所做的有用功为:W有用′=Gh=700N×9.00×10﹣2m=63J;
由η100%得,老李用沿着通道斜面方向的力推轮椅匀速上坡时,从A点到B点所做的总功为:W总′105J;
由W=Fs得,力的大小为F′105N。
故答案为:(1)①丁;②0.3;③60%;(2)①无;②105。
9.如图1所示,把物体甲从A点竖直向上匀速提升至高度为H的B点,绳的拉力为F1;用平行于斜面的拉力F2把物体甲沿斜面从C点匀速拉至与B点等高的D点,物体甲移动距离为s。
(1)在此过程中斜面的机械效率η= (用题目中的字母表示)。
小明在实验中,提出了关于斜面的机械效率与斜面倾角大小关系的猜想:斜面倾角越大,沿斜面把同一物体拉升至同一高度时,机械效率越高。请设计实验验证小明的猜想。
(2)除了图2中的器材,还需要什么测量工具: 弹簧测力计、刻度尺 。
(3)请写出实验步骤(可画图或文字表述): 见解析 。
【解答】解:
(1)把物体甲从A点竖直向上匀速提升至高度为H的B点,绳的拉力为F1,由二力平衡条件可得物重G=F1,则使用斜面提升重物时的有用功:W有=GH=F1H;
用平行于斜面的拉力F2把物体甲沿斜面从C点匀速拉至与B点等高的D点,物体甲移动距离为s,则总功:W总=F2s;
根据机械效率的定义可得,斜面的机械效率η;
(2)由η可知,要测量斜面的机械效率,需要测出物重、拉力、上升高度和在斜面上通过的路程,故需要的测量工具是弹簧测力计和刻度尺;
(3)要验证猜想:斜面倾角越大,沿斜面把同一物体拉升至同一高度时,机械效率越高,需要控制物重、上升高度以及斜面的粗糙程度不变,只改变斜面的倾角,
则实验步骤如下:①按图2安装好长木板和木块。
②把物体甲挂在弹簧测力计上,甲静止时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1(即物体的重力);
③用弹簧测力计沿斜面把物体甲从斜面底部匀速拉至某一高度,读出弹簧测力计匀速拉动时的示数F2;用刻度尺测出此时物体甲离地面的高度H、物体从斜面底部运动至该处的距离s。
④增大斜面与水平地面的夹角,把物体甲沿斜面拉至同一高度H处,重复步骤③。
⑤根据η算出沿不同倾角的斜面时提升物体甲至同一高度的机械效率。
⑥整理器材。
故答案为:(1);(2)弹簧测力计和刻度尺;(3)见解析。
10.小金和小明在探究“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因素”时,提出了如下猜想:
猜想一:滑轮组机械效率与被提升物体所受的重力有关;
猜想二:滑轮组机械效率与动滑轮所受的重力有关。
为了验证猜想,准备的器材如下:两个相同的滑轮、一根细绳、钩码若干、刻度尺和弹簧测力计。小金把两个滑轮分别作为定滑轮和动滑轮组装成滑轮组,用该滑轮组提升不同数量的钩码进行了三次实验,数据如表所示:
请你解答如下问题:
(1)表中第3次实验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 80% 。根据表中数据在图中画出该滑轮组的绕线方式。
(2)分析表中数据可知:用同一滑轮组提升不同的物体,物体越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越高 。(选填“越高”、“越低”或“不变”)
(3)利用提供的器材, 不能 (选填“能”或“不能”)验证猜想二。
(4)小明在实验中发现:一边拉动弹簧测力计一边读数,由于测力计示数不稳定,非常不方便。为了方便读数,他提出可以让弹簧测力计保持静止时读数,他的这种想法显然不合理,因为他没有考虑到 绳子与滑轮之间的摩擦 对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影响。如果让弹簧测力计保持静止时读数,则所测出的滑轮组机械效率比真实值 偏大 (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解答】解:(1)表中第3次实验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η100%100%100%=80%;
由s=nh可得绳子的有效段数:n3,该滑轮组的绕线方式如下图所示:
(2)分析表中数据可知:用同一滑轮组提升不同的物体,物体越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高;
(3)为了验证猜想二,滑轮组机械效率与动滑轮所受的重力有关,要改变动滑轮的重力,故还需增加的实验器材是几个自重不同的滑轮,因此不能验证猜想二;
(4)在弹簧测力计静止时读出了数据,由于不会克服绳与轮之间的摩擦,所以测得的拉力偏小,她的想法是不正确的,实验过程中拉力F应该在弹簧测力计做匀速运动时读数,若为了方便,若在测力计静止时读数,则没有测量出机械的摩擦力,测量出的拉力变小,根据W=Fs,求出的总功变小,故测出的机械效率将比真实值偏大。
故答案为:(1)80%;如解答中的图;(2)越高;(3)不能;(4)绳子与滑轮之间的摩擦;偏大。
钩码重力G/N
钩码上升高度h/m
绳子自由端所受拉力F/N
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s/m
机械效率η/%
6
0.2
a
0.6
b
实验次数
钩码重力G/N
钩码上升高度h/m
绳端拉力F/N
绳端移动距离s/m
机械效率η
1
2
0.1
1.2
0.3
55.6%
2
2
0.2
1.2
0.6
55.6%
3
4
0.1
1.9
0.3
70.2%
4
4
0.1
1.3
0.5
61.5%
实验序号
物重G(N)
拉力(N)
A端上升的高度h/m
B端下降的高度s/m
杠杆的效率
1
2
5
0.04
0.02
80%
2
4
9
0.04
0.02
89%
3
2
5
0.06
0.03
80%
4
6
15
0.04
0.0.2
92%
试验次数
物体重力/N
提升高度/m
拉力/N
绳端移动的距离/m
机械效率/ŋ
1
3
0.1
2.0
0.3
50%
2
6
0.1
①
0.3
②
实验
次数
钩码所受的重力G/N
提升高度h/m
拉力F/N
绳端移动的距离s/m
机械效率η
1
2.0
0.1
1.0
0.3
66.7%
2
4.0
0.1
1.8
0.3
74.1%
3
6.0
0.1
2.5
0.3
中考物理二轮复习实验专项练习实验16 测定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含解析): 这是一份中考物理二轮复习实验专项练习实验16 测定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含解析),共15页。
初中物理自主招生讲义46功、功的原理、机械效率、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斜面的机械效率、增大或减小机械效率的方法(含详解):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自主招生讲义46功、功的原理、机械效率、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斜面的机械效率、增大或减小机械效率的方法(含详解),共46页。
初中物理自主招生讲义45功、功的原理、机械效率、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斜面的机械效率(含详解):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自主招生讲义45功、功的原理、机械效率、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斜面的机械效率(含详解),共6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