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中考物理二轮复习难点剖析+真题汇编专题15 固体压强与液体压强的判断技巧攻略(含解析)

    中考物理二轮复习难点剖析+真题汇编专题15  固体压强与液体压强的判断技巧攻略(含解析)第1页
    中考物理二轮复习难点剖析+真题汇编专题15  固体压强与液体压强的判断技巧攻略(含解析)第2页
    中考物理二轮复习难点剖析+真题汇编专题15  固体压强与液体压强的判断技巧攻略(含解析)第3页
    还剩9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中考物理二轮复习难点剖析+真题汇编专题15 固体压强与液体压强的判断技巧攻略(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中考物理二轮复习难点剖析+真题汇编专题15 固体压强与液体压强的判断技巧攻略(含解析),共12页。
    1.考点定位:
    1)压强问题是中考的重点,在全国各省市中考试题中,不仅每考必现,而且所占比分也较大,考点地位突出。其中以压强的相关计算为必考,应用压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考查尤其常见。
    2)压强问题的考查,考查形式比较成熟稳定,题型多样,有选择题、填空题;有实验探究题、计算题,也有简答题;有时也会出现与浮力的综合类试题。
    2.考点剖析:
    【突破技巧】
    1、压强问题由于在实际生活中、在现代科技中均有比较广泛的应用,因而是中考考查的重点;又由于固体与液体的不同性质,压强也存在不同的特点。在解决问题时,区别难度大,因而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2、难点:
    ①固体压强与液体压强混淆,解决问题时不会区别应用,是难点之一;
    ②对固体压强与液体压强的特点理解不到位,常常张冠李戴是难点之一;
    ③对固体压强与液体压强在什么条件下可以相通使用不理解,也是难点之一;
    ④特殊形状容器的液体压强问题,是学生常见难点;
    ⑤特殊形状压强计算与判断问题,也是常见难点。
    3、难点原因分析:
    ①不区别判断压强类别,就胡乱应用公式,是难点形成的原因之一;
    ②对固体压强与液体压强的思路不清楚,是难点形成的主要原因;
    ③压强压力不分,导致应用错乱,也是压强问题难点形成的一个原因;
    ④压力与质量不分,是导致压强计算错误的一个原因;
    ⑤对压强的特殊情况缺乏认识,此类问题完全靠碰,难点难以突破;
    ⑥不理解液体压强的本质,对特殊容器不会分析,也是难点成因之一。
    4、“难点”突破技巧:
    【突破技巧一】——“一般思路法”
    要点:此法主要用于解决常规的固体压强及液体压强问题。
    第一步,判断问题的类别,即,判断属于固体压强还是液体压强。
    第二步,分类按照“一般思路”进行分析、判断、计算。
    ①若为“固体压强问题”:
    一般思路:——由“压力”及“压强”。
    即,先找到“压力”的相关信息,得出其大小;再应用“P=F/s”分析、判断、计算压强。
    ②若为“液体压强问题”:
    一般思路:——由“压强”及“压力”。
    即,先应用“P=ρgh”分析、判断、计算出压强;再由“P=F/s”得出的推导公式“F=Ps”分析、判断、计算压力。
    【突破技巧二】——“特殊思路法”
    要点:此法主要用于解决“一般思路”不能准确判断结论的固体压强及液体压强问题。
    第一步,找出题中“特殊信息”。
    [方法技巧]:
    ①若研究对象是“固体”,看是不是“柱体”(“柱体”指,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棱柱体等,粗细均匀的固体)
    ②若研究对象是“液体”,看是不是“柱形容器”(“柱形”指,长方、正方、圆柱、棱柱等,粗细均匀的容器)
    第二步,分类按照“特殊思路”进行分析、判断、计算。
    ①若固体为“柱体”:
    [特殊思路]:——按照“液体压强”的“一般思路”解决。即,由“压强”及“压力”。
    即,先应用“P=ρgh”分析、判断、计算出压强;再由“P=F/s”得出的推导公式“F=Ps”分析、判断、计算压力。
    ②若液体为“柱形容器”:
    [特殊思路]:——按照“固体压强”的“一般思路”解决。由“压力”及“压强”。
    即,先找到“压力”的相关信息,得出其大小;再应用“P=F/s”分析、判断、计算压强。
    【突破技巧三】——“望文生义”法
    要点:此法主要破译试题中一些“关键词句”的隐含信息,以利于应用于正确的思路中。
    [做法]:找出题中“关键词”,解读其隐含信息。
    ①“水平面上”——常常隐含“压力”=“重力”=mg
    ②“相同材料”——隐含“密度”相同
    ③“不同液体”——隐含“密度”不同
    ④“行走”——隐含“受力面积”为“总面积”的“一半”
    ⑤“站立”——隐含“受力面积”=“总面积”
    ⑥“总接触面积”——隐含“受力面积”=“总接触面积”
    【突破技巧四】——“影响因素”法
    要点:此法用于判断解决“固体压强”与“液体压强”的变化类题。
    ①找到关键词“XX对”,分析“XX”的状态特征,若为固态,则可判定为固体压强问题,其大小及变化特点的判断,看影响因素“压力”与“受力面积”,可结论其变化情况;
    ②找到关键词“XX对”,分析“XX”的状态特征,若为液态,则可判定为液体压强问题,其大小及变化特点的判断,看影响因素“液体密度”与“液体深度”,可结论其变化情况。
    5、例析:
    例:(2022 北京)如图所示,两个圆柱形容器甲和乙放在水平桌面上,甲容器底面积大于乙容器底面积,它们分别装有体积相等的液体,甲容器中液体的密度为ρ甲,乙容器中液体的密度为ρ乙。液体内A、B两点到容器底部的距离相等,其压强分别为pA、pB。若两容器底部受到的液体压强相等,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ρ甲<ρ乙,pA<pB B.ρ甲<ρ乙,pA>pB
    C.ρ甲>ρ乙,pA=pB D.ρ甲>ρ乙,pA<pB
    【答案】D
    【解析】题中找到了关键词“圆柱形容器”“水平桌面”,想到“特殊思路法”,依据题中信息“两容器底部受到的液体压强相等”,有F甲/S甲=F乙/S乙,由于S甲>S乙,所以F甲>F乙,推得m甲>m乙;题中有“体积相等的液体”,由ρ=m/v得,体积相等,质量大的密度大,可得,ρ甲>ρ乙;应用极限法,题中已知A、B两点距容器底部距离相等,将两点继续上移至甲容器液面处,此时,甲中液体压强为0;而乙中液体仍然有较大压强,可推得,A、B两点所受液体压强关系为:pA<pB;因而,ABC错误,D正确,故,选D。
    【考场试手】
    1、(2022 重庆A)A、B两个质量均匀的正方体放在水平地面上如图甲所示,B的边长是A的2倍。将A沿竖直方向切去宽为L的部分,把切去部分叠放在B上,B对地面的压强PB与L的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切割后,A剩余部分对地的压强为PA,则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A. B的重力是50N
    B. L=2.5cm时,PA∶PB=16∶21
    C. B的底面积为100cm2
    D. A切去一半后,PA=2000Pa
    【答案】B
    【解析】分析图乙可知,被切割的最大长度L=10cm,即A的边长为10cm;B的边长为20cm;求得B的底面积,即受力面积SB为400cm2;A的底面积SA为100cm2;由图乙可知,当L=0,即A未被切割时,B对地面压强为5×103Pa;由P=F/S可求得,B所受重力为GB=F0=P0SB=5×103Pa×400cm2=200N;所以AC错误;由图乙可知,当L=10cm时,相当于A完全放B上,B对地面压强为6×103Pa;可求得此时B对地面压力,即AB总重力为GAB=F=PSB=6×103Pa×400cm2=240N,则物体A的重力为GA=240N-200N=40N;可求得A物体对水平地面压强为PA=GA/SA=40N/100cm2=4×103Pa;应用“特殊思路法”,只要竖直切割,A剩余部分对地面压强将保持4×103Pa不变,D错误;当L=2.5cm,即切割四分之一时,B对地面的压力增大10N;可求得此时B对地面压强为PB=G总/SB=(10N+200N)/400cm2=5.25×103Pa;则PA:PB=4×103Pa:5.25×103Pa=16:21,B正确;故,选B。
    2、(2020 上海)如图所示,均匀正方体甲、乙置于水平地面上,甲、乙对地面的压强分别为p甲、p乙。若沿水平方向截去相同体积后,甲、乙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强相等.则( )
    A. p甲可能小于p乙 B. p甲可能大于p乙
    C. p甲一定小于p乙 D. p甲一定大于p乙
    【答案】D
    【解析】应用“特殊思路法”可求得,正方体甲乙对地面压强为p甲=ρ甲gh甲;p乙=ρ乙gh乙;沿水平方向截去相同体积后,甲、乙剩余部分的高度为h甲′、h乙′,因为甲、乙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强相等,则有p甲′=ρ甲gh甲′=p乙′=ρ乙gh乙′,由图可知,h甲′ρ乙,截去的体积相同,则有ΔV=S甲Δh甲=S乙Δh乙,因为S甲Δh乙,则截去相同体积后甲对地面的压强减少量为Δp甲=ρ甲gΔh甲,乙对地面的压强减少量为Δp乙=ρ乙gΔh乙,所以Δp甲>Δp乙,则有p甲=p甲′+Δp甲,p乙=p乙′+Δp乙,因为p甲′=p乙′,Δp甲>Δp乙,则有p甲>p乙;ABC错误;D正确;故,选D。
    3、(2022 广州)如图1,连通器中的水静止,此时水面上方a、b处的气压为Pa0、Pb0。在b上方持续水平吹气,水面稳定后如图2所示,此时a、b处的气压为Pa、Pb。水面下c、d处水的压强为Pc、Pd,若大气压保持不变,则( )
    A.Pc > Pd B.Pa > Pb
    C.Pa0 > Pa D. Pb0 = Pb
    【答案】B
    【解析】根据流体压强特点可知,在b上方持续水平吹气,b处流速大,压强小,a处流速小,压强大,形成由a向b的气压差,即Pa>Pb;在气压差的作用下,b处液面升高,水面稳定后如图2,应用“一般思路法”可知,c、d处深度相同,则Pc=Pd,因而B正确;A错误;因为大气压保持不变,此时水面上方a处的气压为大气压,保持不变,则可知Pa=P。,C错误;在b上方持续水平吹气,因为b处流速变大,压强变小,则可知Pb>Pb,D错误;故,选B。
    4. (2022 重庆B)有A、B两个均匀实心圆柱体,A的高为5cm、底面积为20cm2,B的高为8cm、底面积为50cm2。若将它们按图甲、乙的方式放在水平桌面上,A对桌面的压强为P1=1.0×103Pa,B对桌面的压强为P2;若按图丙的方式放置时,B对A的压强为P3=6.0×103Pa,A对桌面的压强变为P4。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g=10N/kg)
    A.A的重力为20N B.B的密度为3.0g/cm3
    C.P3﹕P2=2﹕5 D.P4=1.6×104Pa
    【答案】B
    【解析】利用“一般思路法”,由P=F/S可得,A的重力为GA=FA=p1SA=1.0×103Pa×20×10-4m2=2N;
    A错误;B的重力为GB=FB=p3SB=6.0×103Pa×20×10-4m2=12N,B的密度为
    B正确;B对桌面的压强为
    ,p3与p2的比为 ;C错误;A对桌面的压强变为
    ,D错误;故,选B。
    5、(2021 苏州)如图,两个质量相等的圆柱形杯子甲、乙放置于水平桌面上,杯底与桌面的接触面积之比为1∶2,装入一定量的水后杯子对桌面的压强均为P0,将乙杯中水全部倒入甲杯中放回原处后,甲杯对桌面的压强P1 2P0,乙杯对桌面的压强P2 eq \f(1,2)P0(选填“>”“=”或“<”)。
    【答案】 > eq \f(2(G+G甲水),S)=2p0;乙杯对桌面的压强p2=eq \f(G,2S) < eq \f(G+G甲水,2S) = eq \f(1,2)p0 。
    6、 (2022 陕西)位于陕西泾阳的郑国渠,是我国古代三大水利工程之一、如图是郑国渠跨路面两侧的截面示意图,两侧水渠和中间的涵洞可以看作是一个 ;当水不流动时,水对A点的压强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水对B点的压强。
    【答案】连通器 小于
    【解析】观察“郑国渠”截面图可知,水渠与路面的涵洞组成的图形特点为:上端开口下部相连通,应用的是连通器原理,故,第一空填“连通器”;找到关键词“水对A”“水对B”,分析可知属于液体压强问题,应用“影响因素法”,须比较“液体密度”与“液体深度”。AB两点,液体密度相同,B的深度大于A,表明A处所受压强小于B处。故,第二空填“小于”。
    7、(2021 宜宾)在水平地面上,有一块砖先平放如图A,再立放如图B.平放时砖对地面的压力和压强分别为FA和PA,立放时砖对地面的压力和压强分别为FB和PB,则FA FB,PA________ PB(均选填“>”“=”或“

    相关试卷

    中考物理精练7-第四讲 固体压强与液体压强(解析版)2:

    这是一份中考物理精练7-第四讲 固体压强与液体压强(解析版)2,共14页。

    中考物理专题复习《固体液体压强》1:

    这是一份中考物理专题复习《固体液体压强》1,共4页。

    中考物理专题复习《固体液体压强》2:

    这是一份中考物理专题复习《固体液体压强》2,共4页。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