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中考地理一轮复习真题探究与变式训练专题 (含解析)
中考地理一轮复习真题探究与变式训练专题15 中国的地理差异(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中考地理一轮复习真题探究与变式训练专题15 中国的地理差异(含解析),共19页。
例1(2022·广西贵港)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该界线是( )
A.湿润区与半湿润区分界线B.暖温带与中温带分界线
C.北方地区与西北地区分界线D.热带季风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气候分界线
【答案】1.A
【解析】1. 秦岭一秦淮一线是中国地理区域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地理分界线、是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是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分界线、是亚热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等,A正确,BCD错误。故选A。
例2(2022·广西)我国地域辽阔,自然环境复杂多样。图为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2-3小题。
2.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下列选项中属于该线地理意义的是( )
A.半湿润区和半干旱区的分界线B.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
C.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的分水岭D.我国地势第二、三级阶梯分界线
3.下列关于四大地理区域特征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甲区域河湖众多B.乙区域平原广阔
C.丙区域水热充足D.丁区域气候干旱
【答案】2.B 3.C
【解析】2.秦岭-淮河一线,就是人们常说的中国南方和北方的地理分界线,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800mm年等降水量线, 一月份0℃等温线,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湿润与半湿润的分界线,亚热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长江水系与黄河水系的分界线等;阶梯分界线没有经过秦岭--淮河,故ACD错误、B正确,根据题意,故选B。
3.由图可知,甲是秦岭--淮河以南的南方地区,降水丰富,河湖众多,故A正确。乙是秦岭--淮河以北的北方地区,地形以平原为主,平原面积广阔,故B正确。丙是位于第一阶梯上的青藏地区,由于海拔高、热量严重不足,故C错误。丁是西北地区,由于深居内陆、远离海洋,最突出的特征是干旱,故D正确。故选C。
例3(2022·辽宁铁岭)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我国南、北方的饮食差异很大,有“南米北面”的饮食习惯。我国南、北方饮食差异反映出南、北方农业的差异。据此完成下面4-6小题。
4.根据南、北方主要粮食作物的差异,判断“南米北面”的主要原料分别是( )
A.玉米、谷子 B.水稻、大豆 C.玉米、高粱 D.水稻、小麦
5.我国南、北方的大致界线是( )
A.秦岭—淮河 B.黑河—腾冲 C.天山一阴山 D.大兴安岭一太行山
6.造成我国南、北方农业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形的差异 B.气候的差异 C.栽培技术的差异 D.地势的差异
【答案】4.D 5.A 6.B
【解析】4.南方以米食为主,常将稻米做成饭、粥、米线等;北方以面食为主,常将小麦等做成馍、饼、馒头、面条等。故选D,ABC错误。
5.我国南、北方的大致界线秦岭—淮河,此分界线以南就是南方、以北就是北方,无论是自然条件、农业生产方式,还是地理风貌以及人民的生活习俗,都有明显的不同。故选A,BCD错误。
6.我国北方农业生产多为旱地农业,主要种植小麦、玉米等;我国南方地区农业生产多为水田农业,主要种植水稻等。造成我国南、北方农业差异的主要原因是气候的差异,北方地区以温带季风气候为主,南方地区以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为主。故选B,ACD错误。
例4(2022·新疆)《绿水青山看中国》节目中有一句谚语“山北黄牛下地,山南水牛犁田”。据此完成下面7-9小题。
7.依据谚语中展现的农耕景象推断,这里的“山”是指( )
A.天山山脉 B.昆仑山脉C.秦岭D.南岭
8.“山北”黄牛下地耕种的主要粮食作物是( )
A.水稻 B.青稞C.花生D.小麦
9.属于“山南”地区农业特征的是( )
A.以水田为主 B.作物一年一熟C.以畜牧业为主D.盛产苹果、甜菜
【答案】7.C 8.D 9.A
【解析】7.由谚语“山北黄牛下地,山南水牛犁田”可知,山北是旱地,山南是水田,该山脉是旱地与水田的分界线--秦岭,所以C正确,ABD错误。故选C。
8.由谚语“山北黄牛下地,山南水牛犁田”可知,该山脉是秦岭,秦岭以北以温带季风气候为主,是我国重要的旱作农业区,主要粮食作物是小麦,水稻主要分布在秦岭以南,青稞主要分布在青藏地区,花生是油料作物,不是粮食作物,所以D正确,ABD错误。故选D。
9.秦岭以南的耕地以水田为主,农业以种植业为主;植被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降水多,雨季长,河湖众多;气候以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气候湿热,水热条件优越,作物熟制是一年两到三熟;盛产油菜、甘蔗等,不适宜甜菜生长;所以A正确、BCD错误。故选A。
例5(2022·甘肃天水)综合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特征的差异,可以把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下图为“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识别并写出图中我国区域名称。甲是__________;丙是__________。
(2)甲、乙两区域以__________(山脉)淮河一线为界,此线约为我国1月0℃等温线和__________nm年降水量线。
(3)从地理位置看,甲、乙两区域临海,丙区域位于__________,距海遥远,气候__________。
(4)区域不同,农业生产方式各异,乙、丙两区域中以种植业为主的是__________;甲、丁两区域中以畜牧业为主的是______________。
【答案】10.(1)南方地区 西北地区
(2)秦岭 800
(3)内陆 干旱
(4)乙 丁
【解析】(1)根据区域特征的不同,综合地理位置、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特点,可以把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即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其中,甲是南方地区,丙是西北地区。
(2)甲是南方地区 ,乙是北方地区,秦岭--淮河一线是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分界线。秦岭--淮河一线被我国1月0℃等温线和800nm年降水量线穿越,是我国南北方的分界线,是我国湿润地区和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等。
(3)从地理位置看,甲、乙两区域临海,丙西北地区深居内陆,距海遥远,降水稀少,气候干旱,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
(4)区域不同,农业生产方式各异,乙、丙两区域中以种植业为主的是乙北方地区,丙以畜牧业位置;甲、丁两区域中以畜牧业为主的是丁青藏高原地区,海拔高,气温低,以高山草甸为主,热量不足,不适合发展种植业。
一、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
注:秦岭为黄河水系与长江水系的分水岭。
二、秦岭—淮河线南北两侧的地理差异
【变式1】(2022·云南玉溪)下图为我国重要地理界线分布。读图,完成下面1-2小题。
1.地理界线②③共同经过的山脉是( )
A.昆仑山脉B.大兴安岭
C.天山山脉D.巫山山脉
2.关于图中四条地理分界线的描述,正确的是( )
A.①线以西地区人口稠密,以东地区人口稀疏
B.②线以西以畜牧业为主,以东以种植业为主
C.③线以东的主要地形类型只有平原
D.④线是热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分界线
【答案】1.B 2.B
【解析】1.由图可知,图中的②是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大致经过大兴安岭-阴山山脉-贺兰山-巴颜喀拉山脉-冈底斯山脉以东一线;③是我国第二阶梯和第三阶梯的分界山脉,大致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一线。可见两条界线共同经过的山脉是大兴安岭,由此可知ACD错误,B正确。故选B。
2.由图可知,①线是我国第一阶梯和第二阶梯的分界线,黑河-腾冲一线是我国人口数目分界线,该线以西地区人口稠密,以东地区人口稀疏,A错误;②线以西为非季风区,以畜牧业为主,以东以种植业为主,B正确;③线以东地区具有山东丘陵、长白山脉等丘陵和山地地形,并非只有平原,C错误;④线为秦岭-淮河线,是温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分界线,D错误。故选B。
【变式2】(2022·广东茂名·校考二模)读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示意图,完成下面3-4小题。
3.甲地区和乙地区的分界线是( )
A.秦岭—淮河一线B.黑河—腾冲一线
C.干旱区与半干旱区的分界线D.热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
4.图中各地区的景色搭配正确的是( )
A.甲——“温婉水乡”B.乙——“雄浑大漠”
C.丙——“苍茫林海”D.丁——“巍峨雪山”
【答案】3.A 4.D
【解析】3.甲为北方地区,乙为南方地区,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四大区域中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也是一月份0℃等温线通过的地方,800mm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BCD错误故选A。
4.甲为北方地区,“温婉水乡”描述的是南方地区的景观,A错误。乙为南方地区,“雄浑大漠”描述的是西北地区的景色,B错误。丙为西北地区,“苍茫林海”描述的是东北地区,C错误。丁为青藏地区,“巍峨雪山”是该地区的景观,D正确。故选D。
【变式3】(2022·湖南湘潭·校考模拟预测)秦岭平均海拔2 000米左右,挡住了南方暖湿气流的北上,也阻断了北方干燥气流的南下,使其山脉两侧气候有很大不同。秦岭南麓下的汉中盆地,盛产水稻、柑橘等农作物,而北麓则主产小麦、苹果、梨等作物。古人赞秦岭:唯此有马头观桃花,马尾扫风雪之景致。完成下面5-7小题。
5.“秦岭—淮河”一线南、北两侧的农业有很大不同,表现为( )
A.北侧青稞、香蕉,南侧水稻、柿子B.北侧水稻、柑橘,南侧玉米、苹果
C.北侧玉米、菠萝,南侧小麦、鸭梨D.北侧小麦、苹果,南侧水稻、柑橘
6.“秦岭—淮河”一线南、北两侧地域,人们的生活方式有很大区别,表现为( )
A.北侧地域的传统民居多以竹木为原料,通风性好B.南侧地域的人们喜食米饭
C.北侧地域的人们传统出行可走水路D.南侧一些地区传统民居墙壁厚实,防寒保暖
7.古人赞秦岭,“唯此有马头观桃花,马尾扫风雪之景致”,“马尾”指秦岭( )
A.北侧 B.南侧 C.东段 D.西段
【答案】5.D 6.B 7.A
【解析】5.秦岭——淮河一线以北是温带季风气候,以南是亚热带季风气候;两侧的农业有很大不同,表现为北侧主要粮食作物是小麦、常见水果有苹果等,南侧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常见水果是柑橘等。香蕉属于热带水果,北侧为温带,A不符合;柑橘是亚热带水果,位于南侧,苹果是温带水果,位于北侧,B不符;菠萝属于热带水果,北侧为温带,C不符;北侧主要粮食作物是小麦、常见水果有苹果、梨等,南侧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常见水果是柑橘等,D符合。故选D。
6.秦岭——淮河一线南侧为热带、亚热带气候,夏季高温,南侧地域的传统民居多以竹木为原料,通风性好,A错误;北侧一些地区传统民居墙壁厚实,由于北方地区气候寒冷,墙厚有利于御寒,D错误;秦岭——淮河一线以北耕地以旱地为主,主要粮食作物有小麦、玉米等;秦岭——淮河一线以南耕地以水田为主,粮食作物主要是水稻,人们喜食米饭,B正确;北侧地域的人们传统出行以陆路为主,C错误。故选B。
7.根据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可知,秦岭——淮河一线南北分属不同地理区域,该线以北为北方地区、以南为南方地区。“马尾”指秦岭以北,主要为温带季风气候;“马头”指秦岭以南,主要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故选A。
【变式4】(2022·四川遂宁·校联考一模)读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BCD所代表的四大地理区域中,日照充足,热量不足的是____。
(2)与山脉②共同组成B、C两区域地理分界线的河流是____。
(3)④处的地形区是____,其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____。
(4)描述C区域的地理位置:____。
【答案】8.(1)D
(2)淮河
(3)黄土高原 水土流失
(4)位于秦岭—淮河一线以南,青藏高原以东,濒临东海、黄海和南海。
【解析】(1)图中A、B、C、D所代表的四大地理区域中,日照充足,热量不足的是D青藏地区,该地区位于我国地势第一级阶梯,是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大洲,被称为“世界屋脊”。
(2)与山脉②秦岭共同组成B北方地区、C南方地区地理分界线的河流是淮河。是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如南方-北方;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河流有无结冰期等。
(3)④处的地形区是黄土高原,其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其景观特点是沟壑纵横。
(4)C是南方地区,该地区位于秦岭—淮河一线以南,青藏高原以东,濒临东海、黄海和南海。当地以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雨热同期,农业发达,自然条件优越。
考向二 四大地理单元
例1(2022·辽宁葫芦岛)读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图,完成下面1-4小题。
1.以“高寒”为显著地理特征的地区是( )
A.甲 B.丙C.乙D.丁
2.与甲、乙两地区分界线位置大致相当的是( )
A.400mm年等降水量线B.1月0℃等温线
C.暖温带与中温带分界线D.半干旱区与半湿润区分界线
3.下列水果中,主要产自甲地区的是( )
A.菠萝、芒果 B.柑橘、香蕉C.荔枝、椰子D.苹果、梨
4.根据因地制宜的原则,丙地区最适宜发展( )
A.渔业 B.林业C.畜牧业D.种植业
【答案】1.D 2.B 3.D 4.C
【解析】1.读图可知,图中甲是北方地区、乙是南方地区、丙是西北地区、丁是青藏地区。其中丁青藏地区的主体是有“世界屋脊”之称的青藏高原,由于海拔高,气温低,最大的自然环境特点是高寒。故选D。
2.读图可知,图中甲北方地区和乙南方地区分界线为秦岭—淮河一线,该线大致与我国800mm年等降水量线、1月0℃等温线、暖温带与亚热带分界线、湿润区与半湿润区分界线一致。结合题意,故选B。
3.菠萝、芒果、柑橘、香蕉、荔枝、椰子等水果主要产自图中乙南方地区,苹果、梨等水果主要产自甲北方地区。故选D。
4.读图可知,图中丙是我国西北地区,这里气候干旱,草场广布,适宜发展畜牧业。故选C。
例2(2022·江苏常州)下图为我国四大地区示意图,①~④表示四大地区,甲乙丙丁表示四条山脉。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5.①与③的分界线( )
A.大致是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B.大致是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C.大致是一月平均气温0℃等温线D.大致是4000m等高线
6.图中西安市气候类型是( )
A.温带季风气候B.亚热带季风气候
C.热带季风气候D.温带大陆性气候
7.“分隔”青藏高原与四川盆地的山脉是( )
A.甲B.乙
C.丙D.丁
8.下列河流中汛期最长的是( )
A.长江B.黄河
C.珠江D.黑龙江
9.我国面积最小的省级行政区是( )
A.台B.港
C.宁D.澳
【答案】5.D 6.A 7.C 8.C 9.D
【解析】5.由图可知,①是南方地区,③是青藏地区。这两个地区的分界线为横断山区,是青藏高原边缘线即4000米等高线,D正确。1月0℃等温线和800mm等降水量线经过秦岭-淮河线,是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BC错误。400mm等降水量线是北方地区和西北地区的分界线,A错误。根据题意故选D。
6.西安位于秦岭-淮河线以北,属于我国的北方地区,是温带季风气候,A正确。南方地区以亚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为主,西北地区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BCD错误。故选A。
7.甲是大兴安岭,乙是祁连山,丙是横断山脉,丁是天山。青藏高原与四川盆地的界线是横断山脉,排除ABD,故选C。
8.河流的汛期和雨季有关,雨季越长,河流的汛期越长。南方雨季时间长,北方雨季时间短。黄河和黑龙江位于秦岭-淮河线以北,雨季短,汛期短,排除BD,长江和珠江,珠江纬度位置更低,雨季时间更长,因此珠江的汛期时间更长,A错误,C正确。故选C。
9.台是台湾的简称,港是香港的简称,宁是宁夏的简称,澳是澳门的简称。我国面积最小的省级行政单位是澳门,是我国的特别行政区之一,根据题意排除ABC,故选D。
例3(2022·辽宁铁岭)如图为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分布图,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图中各地区的数字分别表示各地区气候资源的质量等级,数字越大质量越优,其中百、十、个位数字依次表示水分、热量、光照。
(1)界线甲是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大体与1月份________℃等温线和________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一致。界线丙与我国地势第________级阶梯的边界线基本吻合,其中A为________山脉。确定界线丙的主导因素是________(填“气候”或“地形”)。
(2)黄河、长江等河流自西向东流,反映出我国地势的特点是________,呈阶梯状分布。
(3)南方地区发展农业最有利的气候条件是________和________为主。
(4)西北地区最不利的气候条件是________不足,发展农业需要依靠灌溉。本区古老的引水工程是________。
(5)青藏地区气候资源最优的是________充足,最差的是热量不足。
(6)由于自然环境的差异,我国各地农业生产部门也有很大不同,南方地区和________地区以种植业为主,青藏地区和________地区以畜牧业为主。
【答案】10.(1)0 800 — 昆仑 地形
(2)西高东低
(3)水分 热量(或热量水分)
(4)水分 坎儿井
(5)光照
(6)北方 西北
【解析】(1)界线甲是秦岭--淮河一线,是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大体与1月份0℃等温线和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一致。界线丙与我国地势第一和第二级阶梯的边界线基本吻合,其中A为昆仑山脉。确定界线丙的主导因素是地形,我国青藏地区和西北地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的分界线,大致以第一级阶梯和第二级阶梯的分界线为界。
(2)黄河、长江等河流自西向东流,反映出我国地势的特点是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西高东低的地势沟通了我国的东西交通,有利于来自海洋的湿润气流深入内陆。
(3)南方地区主要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发展农业最有利的气候条件是降水丰富和热量充足。
(4)西北地区深居内陆,距海遥远,降水稀少,气候干旱,最不利的气候条件是水资源不足,发展农业需要依靠灌溉。本区古老的引水工程是坎儿井,目的是减少地表水的蒸发。
(5)青藏地区海拔高,气温低,降水不丰富,空气稀薄,气候资源最优的是光照充足,最差的是海拔高,气温低,热量不足,不适合发展种植业。
(6)由于自然环境的差异,我国各地农业生产部门也有很大不同,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降水较丰富,以种植业为主,青藏地区和西北地区降水较少,水资源不足,草原广阔,以畜牧业为主。
一、四大地理区域分界线
二、自然地理差异
1.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三、自然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变式1】(2022·山东济南·统考模拟预测)读下图,回答下面1-3小题。
1.图中划分乙、丙区域的主要依据是( )
A.地形差异 B.气候差异C.植被差异D.河流差异
2.对于各地地理特征描述正确的是( )
A.甲地区的水资源主要来自降水
B.乙地区地形多样,河湖密布,食材丰富
C.丙地区气候湿热,昼夜温差大
D.丁地区降水量在800mm以上,多数地区为湿润区
3.下列对于四地农业景观描述不正确的是( )
A.甲哈密飘香葡萄亮B.乙稻花香里蛙声响
C.丙旱地麦浪大豆香D.丁甘蔗扯起青纱帐
【答案】1.B 2.B 3.D
【解析】1.读图可得,甲是西北地区,乙是南方地区,丙是北方地区,丁是青藏地区。乙南方地区与丙北方地区以秦岭-淮河一线为界,秦岭-淮河一线是温带季风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气候差异是划分南方地区、北方地区的主要依据。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甲西北地区的水资源主要来自高山冰雪融水,A错误;乙南方地区地形多样,河湖密布,食材丰富,B正确;丙北方地区以温带季风气候为主,夏季湿热,冬季冷干,C错误;丁青藏地区为高寒气候区,多数地区降水少,D错误。故选B。
3.甲西北地区,有新疆的哈密瓜和葡萄,A正确,不符合题意;乙南方地区主要发展水稻种植业,有“稻花香里蛙声响”景观,B正确,不符合题意;丙是北方地区,旱作农业种植小麦、玉米、大豆等农作物,有“旱地麦浪大豆香”景观,C正确,不符合题意;丁青藏地区,气候高寒,不适宜种植甘蔗,D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
【变式2】(2022·四川乐山·统考模拟预测)读我国四大地理单元示意图,完成下面4-10小题。
4.地理单元丙和丁的分界线是( )
A.秦岭-淮河一线B.400mm年等降水量线
C.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D.二、三级阶梯分界线
5.地理单元甲的名称是( )
A.南方地区 B.北方地区 C.青藏地区 D.西北地区
6.云贵高原位于图中四大地理单元的( )
A.甲 B.乙 C.丙 D.丁
7.乐山大佛、东风堰位于图中( )所在的省级行政区( )
A.① B.② C.③ D.④
8.由③→②→①→⑤方向,符合我国地理要素变化规律的是( )
A.气温年较差变小B.人口逐渐增多
C.年降水量逐渐减少D.地势逐渐平缓
9.图中⑤、⑥、⑦、⑧是我国重要的山脉,下列关于各山脉名称及分界线说法正确的是( )
A.⑤是大兴安岭,位于我国地势一、二阶梯的分界线上
B.⑥是巫山,位于我国地势二、三阶梯的分界线上
C.⑦是长白山,位于我国地势一、二阶梯的分界线上
D.⑧是昆仑山,位于我国地势二、三阶梯的分界线上
10.根据图中河流的流向分析,我国的地势特点是( )
A.东高西部低B.南高北部低
C.西高东部低D.北高南部低
【答案】4.A 5.D 6.C 7.A 8.C 9.B 10.C
【解析】4.从图中看,甲为西北地区、乙为青藏地区、丙为南方地区、丁为北方地区;我国丙南方地区和丁北方地区的分界线是秦岭-淮河一线,A正确;4000mm年等降水量线大体与西北地区和北方地区分界线一致,B错;丙和丁都位于季风区,C错;丙和丁都跨地势的二、三级阶梯,D错。故选A。
5.从图中看,甲位于我国西北内陆,为西北地区,D正确;乙为青藏地区,丙为南方地区,丁为北方地区,ABC错。故选D。
6.云贵高原位于我国的南方地区,图中甲为西北地区、乙为青藏地区、丙为南方地区、丁为北方地区,C正确、ABD错。故选C。
7.乐山大佛位于四川省乐山市南岷江东岸,东风堰位于位于四川省乐山市夹江县境内的一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两个景区都位于四川省,也就是位于图中①所在的省区,A正确;②为湖南省、③为福建省、④为广东省,BCD错。故选A。
8.从图中看,由③→②→①→⑤方向,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由于沿此方向夏季风逐渐减弱,其年降水量逐渐减少,气候大陆性增强,气温年较差变大,地势逐渐升高,人口逐渐稀少,煤炭资源逐渐减少,C正确、ABD错误。故选C。
9.从图中看,⑤是昆仑山,位于我国地势一、二阶梯的分界线上,A错误;⑥是巫山,位于我国地势二、三阶梯的分界线上,B正确;⑦是长白山,不属于阶梯分界线,C错误;⑧是太行山,位于我国地势二、三阶梯的分界线上,D错误。故选B。
10.从图中看出,我国大多数河流自西向东流,可判断出我国地势西高东低,C正确,ABD错误。故选C。
【变式3】(2022·山东济南·统考一模)我国地域辽阔,气温和干湿状况的空间差异大,气候类型多样。下图是中国气候类型分布示意图。结合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1)将中国气候类型图中甲、乙、丙与对应的景观图及农业类型对号入座。
①畜牧业和灌溉农业②旱地农业③水田农业
(2)读珠江段气温降水分布图,分析珠江的水文特征与气候的关系。
(3)分析坎儿井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完成图中填空。
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
【答案】11.(1)
(2)珠江段各月均温高(或10°以上),无结冰期;珠江段降水有明显的季节变化,河流有明显的汛期和枯水期;珠江段年降水量大,珠江河流水量大。
(3)山地降水、高山冰雪融水 地下水 减少蒸发 绿洲
【解析】(1)据图可知,甲是北方地区,乙是南方地区,丙是西北地区,北方地区年降水量在400毫米——800毫米之间,耕地以旱地为主,主要种植小麦等粮食作物,与②和图片C相对应;南方地区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降水丰沛,河流众多,耕地以水田为主,传统交通工具是船,与③和图片A相对应;西北地区年降水量在400毫米以下,天然降水难以满足农作物生长的需求,以畜牧业和灌溉农业为主,有大面积的沙漠,传统交通工具是骆驼,与①和图片B相对应。
(2)根据珠江段的气温曲线可知,珠江流域夏季炎热,冬季温和,最低月平均气温在10℃以上,河流无结冰期;根据珠江段的降水量柱状图可知,珠江流域降水丰沛,使得珠江水量大;主要集中在夏季,河流季节变化大,有明显的汛期(汛期为夏季)和枯水期。
(3)坎儿井是新疆地区著名的水利工程,坎儿井将地下水导入暗渠,使水在地表下面引到灌溉区,形成绿洲农业;坎儿井的水源主要是自于天山及其他高大山脉的山地降水和高山冰雪融水;新疆地区气候干旱,蒸发强烈,坎儿井利用地下取水方式,可以最大限度减少水分的蒸发,从而保存了水量。根据以上分析可知,A处应填“山地降水、高山冰雪融水”,B处应填“地下水”,C处应填“减少水分蒸发”,D处应填“绿洲”。
【变式4】(2022·山东菏泽·统考二模)读“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图”,图中甲乙丙丁代表我国四大地理区域,A、B是我国主要的两条河流。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丁区域最为显著的地理特征是____,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为克服这一自然地理特征,兴修的著名引水工程是____
(2)图中A河流中游主要流经地形区的地表特征是____,该地形区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严重,其主要原因是____。(从人文和自然因素两方面回答)
(3)丙区域与全国其他地区联系,被誉为“天路”的主要交通线是____铁路;丙区域中①地为三江源地区,该地区是长江、黄河和____发源地。
(4)有关AB两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两河均流经我国三大阶梯,上游水能资源丰富;
B.两河汛期的水源主要来自大气降水;
C.两河都发源于青藏高原;
D.两河下游地区秋春季节均有凌汛现象。
(5)图中丙地区和丁地区的相似之处是( )
A.热量充足 B.光照充足 C.水资源丰富 D.土壤肥沃
【答案】12.(1)干旱 坎儿井
(2)沟壑纵横 自然因素:降水集中于夏季,且多暴雨;土质疏松,裂隙多;植被稀少。人为因素:过度放牧;过度开采;乱砍滥伐等
(3)青藏 澜沧江
(4)D
(5)B
【解析】(1)由图可知,丁区域是我国的西北地区,西北地区深居内陆,距离海洋遥远,降水少,显著的自然特征是干旱。古代劳动人民为了克服干旱,兴修引水工程坎儿井,防止水分蒸发。
(2)A河流是黄河,中游流经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现象严重,因此黄土高原地表形态沟壑纵横、支离破碎。水土流失现象产生的自然原因是:黄土高原土质疏松、植被稀少,且夏季多暴雨,人为原因是:人们过度放牧,过度开垦,乱砍滥发树木植被,加剧水土流失现象。
(3)丙地区是我国的青藏地区,这里有称为“天路”的青藏铁路。①是三江源地区,是黄河、长江和澜沧江(湄公河)的发源地,有“中华水塔”之称,是中国最大的自然保护区。
(4)A是黄河,B是长江。两河都发源于青藏高原,自西向东注入海洋,流经我国三大阶梯,上游水能资源丰富,AC正确。两河都是外流河,主要水源来自大气降水,B正确。黄河的上游和下游在初春和初冬有凌汛现象,长江没有凌汛现象,D不正确。本题要求选择叙述不正确的选项,故选D。
(5)丙是青藏地区,丁是西北地区。这两个地区都是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B正确。青藏地区热量不足,西北地区水资源不足,两地土地生产力较低,排除ACD,故选B。中考命题方向
考向一 秦岭—淮河线
考向二 四大地理单元
项目
秦岭—淮河线以北
秦岭—淮河线以南
1月平均气温
<0℃
>0℃
年降水量
800毫米
植被类型
温带落叶阔叶林为主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
耕地类型
旱地为主
水田为主
主要粮食作物
小麦、玉米
水稻
作物熟制
长城以南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长城以北一年一熟
一年两熟到三熟
项目
北方地区
南方地区
农业发展条件
平原广阔,耕地集中,雨热同期。
气候湿热,水热充足,雨热同期,地势低平,河湖密布,灌溉条件好。
耕地类型
以旱地为主。
以水田为主。
粮食作物及熟制
长城以北:种植春小麦,作物一年一熟;
长城以南:种植冬小麦,两年三熟。
水稻,一年两熟或三熟。
糖料作物
甜菜
甘蔗
主要水果
苹果、梨、杏、枣等。
香蕉、柑橘、菠萝、荔枝等。
项目
西北地区
青藏地区
农业发展条件
夏季气温高,晴天多,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利于作物糖分积累。
河谷地区海拔较低,气温较高,地形平坦,灌溉水源充足。
农业类型
畜牧业、灌溉农业、绿洲农业
畜牧业、河谷农业
农作物
小麦、长绒棉、甜菜、哈密瓜、葡萄
青稞、豌豆、小麦
农业/聚落分布
河流沿岸、绿洲边缘
地势较低的河谷地带
牧区
新疆牧区、内蒙古牧区
青海牧区、西藏牧区
主要畜种
内蒙古牧区:三河马、三河牛
新疆牧区:细毛羊、伊犁马
牦牛(“高原之舟”)、藏绵羊、藏山羊
北方地区
南方地区
西北地区
青藏地区
饮食
面食
米饭
手抓羊肉
糌粑、青稞酒、酥油茶
传统居居
屋顶坡度小、墙体厚
屋顶坡度大、墙体薄
平顶晾房、蒙古包
牛毛毡搭的帐篷,平顶碉房
交通
以铁路、公路等陆路运输为主
水路运输发达
陆路运输
以公路为主,铁路主要为青藏铁路
民俗活动
溜冰、滑雪
游泳、赛龙舟
那达慕大会
(骑马、摔跤、射箭)
雪顿节、晒佛节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专题20 中国在世界中-中考地理总复习真题探究与变式训练(全国通用),文件包含专题20中国在世界中-中考地理总复习真题探究与变式训练全国通用解析版docx、专题20中国在世界中-中考地理总复习真题探究与变式训练全国通用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8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专题18 西北地区-中考地理总复习真题探究与变式训练(全国通用),文件包含专题18西北地区-中考地理总复习真题探究与变式训练全国通用解析版docx、专题18西北地区-中考地理总复习真题探究与变式训练全国通用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1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专题16 北方地区-中考地理总复习真题探究与变式训练(全国通用),文件包含专题16北方地区-中考地理总复习真题探究与变式训练全国通用解析版docx、专题16北方地区-中考地理总复习真题探究与变式训练全国通用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59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