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4年中考语文一模试题分类汇编(上海专用)
专题02 文言文对比阅读(含古诗文)-【好题汇编】2024年中考语文一模试题分类汇编(上海专用)
展开
这是一份专题02 文言文对比阅读(含古诗文)-【好题汇编】2024年中考语文一模试题分类汇编(上海专用),文件包含专题02文言文对比阅读含古诗文原卷版-好题汇编2024年中考语文一模试题分类汇编上海专用docx、专题02文言文对比阅读含古诗文解析版-好题汇编2024年中考语文一模试题分类汇编上海专用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5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4上·上海闵行·九年级一模卷)阅读下面诗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饮酒(其五)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乙】
醉翁亭记(节选)
①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②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丙】
伯父君谟,号“美髯须”。仁宗一日属清闲之燕,偶顾问曰:“卿髯甚美,长夜覆之于衾下乎,将置之于外乎?”君谟无以对。归舍,暮就寝,思圣语,以髯置之内外,悉不安,递一夕不能寝。盖无心与有意,相去适有间,凡事如此。
【注]①燕: 同“宴”。
1.【乙]文作者是 (朝代)文学家学 (人名)。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1)临溪而渔 (2)偶顾问
3.对【丙】文画线句意思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君谟)把胡子放在被子的里面或外面,感觉都不安全,于是一夜不能睡着。
B.(君谟)把胡子放在被子的里面或外面,感觉都不安心,于是一夜不能睡觉。
C.(君谟)把胡子放在被子的里面或外面,都感觉不安全,于是一夜不能睡觉。
D.(君谟)把胡子放在被子的里面或外面,都感觉不安心,于是一夜不能睡着。
4.【甲】诗【乙】文都出现了“喧”字。【甲】诗作者因“ ”而能“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表现了作者 的心境;【乙】文通过宾客“起坐而喧哗”、太守“颓然乎其间”,表现了太守 的思想。
5.【甲】诗“悠然见南山”一句有版本作“悠然望南山”,苏轼认为“望”不如“见”,用【丙】文的话说,“望”出于“ ”而“见”出于“ ”。【丙】文给我们的启发是
(2024上·上海浦东新·九年级一模卷)【甲】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乙】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丙】
追和陶渊明诗引(节选)
苏辙
东坡先生谪居儋①耳,置家罗浮②之下。葺茅竹而居之,日啖薯芋。
先生平生独喜为诗。是时,辙亦迁海康,书来告曰:“吾于诗人,无所甚好,独好渊明之诗。渊明作诗不多,然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③。然吾于渊明,岂独好其诗也哉?如其为人,实有感焉。吾今半生出仕,以犯世患,此所以深服渊明,欲以晚节师范其万一也。”
嗟夫!渊明不肯为五斗米一束带见乡里小人,而子瞻出仕三十余年,为狱吏所折困,终不能悛④,以陷于大难,乃欲以桑榆之末景,自托于渊明,其谁肯信之?
(有删改)
【注】①儋:即儋州。②罗浮:即罗浮山。③质而实绮,癯而实腴:这是苏轼对陶渊明诗歌的评价,意思是平实中透着文采的华丽,清淡中透着丰富的意味。④悛(quān):改变。
6.【甲】诗题中的“乐天”指的是 (人名)【丙】文中提到了“渊明”,我们还学过他的作品《 》。
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1)葺茅竹而居之( )
(2)参考下面的诗句,画线句中加点词“桑榆”的意思是( )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刘禹锡《酬乐天咏老见示》)
A.桑树和榆树 B.指日落时余光所在处,谓晚暮
C.比喻晚年 D.喻指隐居田园
8.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相与步于中庭。
9.【乙】文中苏轼“ ”的行为,说明他把张怀民当作心意相通的朋友。【丙】文中,苏轼评价陶渊明 、 (用自己的话概括),说明他称得上是陶渊明跨越时空的知音。
10.【甲】与【丙】中,刘禹锡和苏轼面对相同的处境——“□”(【丙】文中的一个字),采取了不同的方式来排解苦闷,前者“ ”,后者读诗写诗,二人体现出相同的人生态度,即 。
11.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甲】诗用“闻笛赋”表达对物是人非的感慨,用“烂柯人”抒发对友人的怀念。
B.【乙】【丙】两文融多种表达方式为一体,字里行间饱含了作者辛酸与悲凉的情感。
C.【丙】文中苏轼居陋室、饭蔬食仍“喜为诗”,其心境与【乙】文的“闲人”相近。
D.【甲】【乙】【丙】三篇诗文都抒发了作者虽然“处江湖之远”,却忧国忧民的心声。
(2024上·上海崇明·九年级一模卷)阅读下面诗文,完成小题。
【甲】
饮酒(其五)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乙】
醉翁亭记(节选)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获,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丙】
元德秀,字紫芝,河南人。……为鲁山令,有盗系①狱,会虎为暴,盗请格②虎自赎,许之。吏曰:“彼诡计,且亡去,无乃为累乎?”德秀曰:“许之矣,不可负约。即有累,吾当坐,不及余人。”明日,盗尸虎还,举县嗟叹。
所得俸禄,悉衣食人之孤遗者。岁饥,日或不爨③。嗜酒,陶然弹琴以自娱。天宝十三载卒,家惟枕履箪瓤而已。
(《新唐书》,有删改)
【注释】①系:拘囚,关进牢狱。②格:打斗,击杀。③爨(cuàn):烧火煮饭。
12.【乙】文的作者是 (人名),我们还学过他另一篇作品《 》。
13.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
(1)下列与文中加点词“负”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如释负重 B.忘恩负义 C.负荆请罪 D.久负盛名
(2)许之矣 许是
14.用现代汉语解释【乙】文中划线句。
15.对【丙】文划线句理解恰当的一项是( )
A.那是盗贼的诡计,将来他逃跑了,追捕他不也是很劳累的啊?
B.那是盗贼的诡计,将来他逃跑了,难道你不会被他所连累吗?
C.那是盗贼的诡计,并且他要是死了或是逃走了,追捕他不也是很劳累的啊?
D.那是盗贼的诡计,并且他要是死了或是逃走了,难道你不会被他所连累吗?
16.下列对三篇诗文理解恰当的一项是( )
A.三篇文章都强调了守土有责的为官之道。
B.三篇文章都体现了安贫乐道的人生信条。
C.三篇文章都表现了坚守自我的价值追求。
D.三篇文章都展现了尽职尽忠的高贵品格。
17.三篇诗文从不同角度体现了不同的君子之德。【甲】诗中“ ”一句表明诗人已从思想上舍弃了富贵荣华之念。【乙】文中作者因 而醉,体现了他在仕途失意时仍然豁达的胸怀。【丙】文通过 和自居贫困仍赠衣食与孤遗者的事件反映了元德秀为官守正、信任他人、 的优秀品质。
(2024上·上海松江·九年级一模卷)阅读下面诗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钱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乙】
醉翁亭记(节选)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丙】
魏文侯出游,见路人反裘①而负刍②。文侯曰:“胡为反裘而负刍?”对曰:“吾爱其毛。”文侯曰:“若不知其里尽而毛无所恃耶?”
明年,东阳上计③钱布④十倍,大夫毕贺,侯甚______。文侯曰:“此非所以贺我也,譬无异夫路人反裘而负刍也。虽爱其毛,不知其里尽,毛无所恃也。今吾田不加广,民不加众,而钱十倍,必取之民也。吾闻之下不安者上不可居也。此非所以贺我也。”
(选自《新序·杂事》,有删改)
【注释】①裘:毛皮衣服。②刍:喂牲口的草。③上计:官员上报管辖地区的户口、垦田、治安等数据。④钱布:钱币。
18.【甲】诗作者是 (代)诗人白居易;【乙】文中的“太守”是 (人名)。
19.解释下列加点词。
(1)临溪而渔( ) (2)见路人反裘而负刍( )
20.用现代汉语翻译【丙】文画线句。
若不知其里尽而毛无所恃耶?
21.联系全文,下列选项中填入【丙】文空格处最合适的一项是( )
A.喜B.忧C.惧D.怒
22.下列对诗文内容理解最正确的一项是( )
A.【甲】诗尾联借景抒情,表达了不能尽兴游玩湖东的遗憾。
B.【乙】文作者“颓然”之醉态流露出被贬谪后的消沉无奈。
C.【甲】诗【乙】文分别以“行、乐”贯穿,内容散而不乱。
D.三则材料都是通过叙写作者出游途中的见闻来表情达意。
23.【甲】诗呈现了西湖的 早春景象;【乙】文描绘了滁人游山之乐和 ;【丙】文记叙了魏文侯由路遇反裘负刍之人而引发对治国理政思考的故事。
24.【乙】文表现出作者 的思想;【丙】文中魏文侯由“皮”和“毛”的关系类推到 和 的关系,体现了他 的治国理念,二者都善治善为。
(2024上·上海徐汇·九年级一模卷)阅读下面诗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饮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乙]
陋室铭
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丙]
仅二竹笼
张岱
明轩䡚由御史为按察使,清约自持,四时一布袍,常蔬食。约诸僚友,三日出俸市肉一斤,多不能堪。待故旧,惟一肉,或杀鸡,辄惊曰:“轩廉使杀鸡待客矣。”后以都御史致仕①。上问曰:“昔浙江廉使考满归家,仅二竹笼,是汝乎?”䡚顿首②谢。
(节选自《夜航船》)
【注释】①致仕:辞去官职退休。②顿首:跪而头叩地。
25.[甲]诗的作者陶渊明是 (朝代)诗人。
26.用现代汉语翻译[乙]文划线句。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27.根据知识框中的文言知识,下列选项中可以合并解释的一项是( )
A.结庐B.白丁C.故旧D.辄惊
知识框:文言文中有同义复用的现象,指两个同义或近义词连用,如“起坐而喧哗者”中的“喧”与“哗”词义相近,“喧哗”可合并解释为“人声大而嘈杂”。
28.下列对[丙]文划线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轩䡚廉使杀鸡等待客人了。
B.轩䡚廉使杀鸡招待客人了。
C.轩䡚派人杀鸡招待客人了。
D.轩䡚派人杀鸡等待客人了。
29.品读[甲]诗[乙]文中写景的句子,填写表格。
30.[甲]诗[乙]文的作者和[丙]文主人公都选择了朴素的生活,但原因各有不同。
[甲]诗体现了陶渊明(1) 的人生追求。
[乙]文体现了刘禹锡(2) 的人生态度。
[丙]文则体现了轩䡚(3) 的职业操守。
(2024上·上海金山·九年级一模卷)阅读下面的诗文,完小题。
【甲】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乙】
①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②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选自《醉翁亭记》)
【丙】
余为夷陵①令时,得琴一张于河南刘几,盖常琴也。后做舍人②,又得琴一张,乃越琴也。后做学士,又得琴一张,则雷琴也。官愈高,琴愈贵,而意愈不乐。在夷陵时,青山绿水,日在目前,无复俗累,琴虽不佳,意则萧然③自释。及做舍人、学士,日奔走于尘土中,声利扰扰盈前,无复清思,琴虽佳,意则昏杂,何由有乐?乃知在人不在器,若有以自适,无弦可也。
(选自《书琴阮记后》)
【注释】①夷陵:地名。②舍人:官名。③萧然:悠闲,潇洒。
31.甲诗是刘禹锡写给 (人名)的酬答诗,乙、丙两文的作者是欧阳修,其中乙文是作者被贬到 时所作。
3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1)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 (2)及做舍人、学士( )
33.(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2)下列对丙文画线句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琴虽然好,(弹琴时)内心却昏乱芜杂,又因为什么快乐呢?
B.琴即使好,(弹琴时)内心却昏乱芜杂,又因为什么快乐呢?
C.琴虽然好,(弹琴时)内心却昏乱芜杂,又能有什么快乐呢?
D.琴即使好,(弹琴时)内心却昏乱芜杂,又能有什么快乐呢?
34.下列与甲诗颈联表达的情感最接近的一项是( )
A.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B.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C.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D.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35.下列对乙、丙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乙文首段由远及近,移步换景,交代了醉翁亭的位置、由来等,点出太守之乐。
B.乙文第②段抓住景物的特征,写出了山间朝暮、四季的不同景色。
C.丙文讲述了作者所得三张琴后的心绪变化,悟出“乐在人不在器”的道理。
D.乙、丙选文都描写了自然的美景,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与向往之情。
36.丙文中“琴虽不佳,意则萧然自释”是因为“ ”;“琴虽佳,意则昏杂”是因为“ ”。
37.从乙、丙选文来看,作者意“不在酒”、乐“不在器”,请结合两篇选文内容,简要分析作者真正追求的是什么?
(2024上·上海虹口·九年级一模卷)阅读下面诗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饮酒(其五)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乙]桃花源记(节选)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 为外人道也。”
[丙]
王经①少贫苦,仕至二千石②,母语之曰:“汝为寒家子,仕至二千石,此可以止乎!”经不能用,为尚书,助魏,不忠于晋③,被收。涕泣辞母曰:“不从母敕,以至今日!”母都无戚容④,语之曰:“为子则孝,为臣则忠,何负吾邪?”
——《世说新语·贤媛》
【注释】①王经(? —260):字彦纬,冀州清河郡人,三国时代曹魏大臣,曾官至尚书,深得魏帝曹髦信任。公元260年五月初六夜晚,魏帝曹髦因司马昭弑君篡位之心日益明显,决定不再坐以待毙,召王经、王沈、王业商讨伐司马昭计划。王沈、王业要向司马昭秘告此事,邀王经一道前往,被王经拒绝。不久,魏帝曹髦被司马昭所杀,王经因忠于曹魏被诛。②二千石:汉代称郡守为二千石。③晋:特指后来篡魏国权的司马氏。④戚容:悲伤的神色。
38.[甲]诗和[乙]文的作者是 (朝代)的 (人名)。
3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1)下列选项中,加点的“为”和“武陵人捕鱼为业”中的“为”解释相同的一项是( )
A.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B.不足为外人道也
C.汝为寒家子
D.为尚书
(2)下列选项中,对丙文“不从母敕”中“敕”的解释最恰当一项是( )
A.告诫 B.命令 C.任命 D.斥责
4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遂与外人间隔
41.下列对诗文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甲]诗“欲辨已忘言”是因为诗人喝酒之后,处于半醉半醒的状态。
B.[甲]诗“飞鸟相与还”中飞鸟翩然来归,可以看作是诗人躬耕自乐的艺术化身。
C.[乙]文“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写出了渔人对桃源中人错过外面世界的精彩变化而感叹惋惜。
D.[丙]文“何负吾邪”表达了王母对儿子不忠不孝的失望,塑造了她“贤媛”的形象。
42.[甲]诗[乙]文的作者和[丙]文中的王经都身处乱世,面对社会黑暗,政治腐败,前者的人生选择是 。而后者的人生选择是 。虽然他们的人生选择不同,但都具有 高贵品质。
(2024上·上海黄浦·九年级一模卷)阅读下列古诗文,完成小题。
【甲】
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乙】
醉翁亭记(节选)
(1)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2)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丙】
书马犬事
欧阳公在翰林时,常与同院①出游。有奔马毙犬,公曰:“(3)试书其一事。”一曰:“有犬卧于通衢,逸马蹄而杀之。”一曰:“有马逸于街衢,卧犬遭之而毙。”公曰:“(4)使之修史,万卷未已也。”曰:“内翰②云何?”公曰:“逸马杀犬于道。”相与一笑。
[注释]①同院:指与欧阳修同在翰林院供职的人。②内翰:翰林的别称,此处指欧阳修。
43.甲词作者 (人名),乙文作者欧阳修,都是宋代著名 家。
44.用现代汉语翻译乙文和丙文中的画线句。翻译恰当的是( )
(1)不久夕阳挂在西山上。
(2)人们知道从太守游玩中获得乐趣。
(3)大家尝试写下其中一件事。
(4)让你们编修史书,一万卷也写不完。
A.(1)(3)B.(1)(4)C.(2)(3)D.(2)(4)
45.“何”在词典中的解释有: A.谁;B.什么;C.怎么样;D.为什么。为下列句子中的“何”选择一个正确的选项(填字母):
(1)今夕是何年( )
(2)内翰云何( )
46.“旷达”形容人的心胸开阔、豁达。甲词和乙文中最能体现作者“旷达”的一句分别是:“ ”;“ ”。
47.以下主张与丙文中欧阳修的看法一致的是( )
A.写作要实事求是,不能随意夸大。
B.写作要言简意赅,绝对不可啰嗦。
C.文章应发乎真情,无需刻意求新。
D.文章应追求内容深刻而字面浅显。
48.黄同学读了丙文后,将乙文最后两句改写如下。请对他的改写进行评价。
同其乐,述以文,庐陵欧阳修。
(2024上·上海普陀·九年级一模卷)阅读下面选文,完成第5—9题。
【甲】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乙】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丙】
孔子学鼓琴师襄子,十日不进①。师襄子曰:“可以益矣。”孔子曰:“丘已习其曲矣,未得其数也。”有间,曰:“已习其数,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志也。”有间,曰:“已习其志,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为人也。”有间,有所穆然②深思焉,有所怡然高望而远志焉。曰:“丘得其为人,黯然而黑,几然而长,眼如望羊③,如王四国,非文王其谁能为此也!”师襄子辟席④再拜,曰:“师盖云《文王操》⑤也。”
【注释】①进:这里指学习新曲子。②穆然:沉静深思的样子。③几然而长,眼如望羊:体形颀长,眼光远大。④辟席:即避席。古人席地而坐,离座而起,表示敬意。⑤《文王操》:周文王作的琴曲名。
49.【甲】诗选自《 》,【乙】文选自《 》,此两书与其他三本经典著作合称为“五经”。
50.解释文中的加点词。
(1)知不足( ) (2)可以益矣( )
51.对【丙】文画线句意思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如果要说是在四国范围中,若不是周文王还有谁能做这呢?
B.如果要说是在四国范围中,没有周文王谁又能愿意去做呢?
C.像个统治四方诸侯的王者,没有周文王谁又能愿意去做呢?
D.像个统治四方诸侯的王者,若不是周文王还有谁能做这呢?
52.以上诗文都是围绕“求”字展开:【甲】诗“寤寐求之”所求的是 ;【乙】文求的是“ ”;【丙】文孔子学琴不断进阶,从习曲到 再到 ,最终“得其为人”,孔子求的是 。
53.【丙】文孔子从多个“未得”到最后“得”,正是【乙】文论述的“ ”一句的具体体现。【丙】文写师襄子的作用是 。
(2024上·上海普陀·九年级一模卷)
【甲】水调歌头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乙】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丙】书遗蔡允元(元丰八年九月作于楚州)
仆闲居六年,复出从仕。自六月被命,今始至淮上,大风三日不得渡。故人蔡允元来船中相别。允元眷眷不忍归,而仆迟回不发,意甚愿来日复风。坐客皆云东坡赴官之意,殆似小儿迁延避学。爱其语切类,故书之,以遗允元,为他日归休一笑。
54.【甲】【乙】【丙】三篇的作者都是 (朝代)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苏轼。(1分)
55.【甲】词中的“绮户”的意思是 (2分)
56.加点字解释。(4分)
(1)大风三日不得渡( )
(2)以遗允元( )
57.句子翻译(6分)
(1)用现代汉语解释【乙】文中画线的句子。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下列对【丙】文中画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在座的客人都说东坡赴官上任的意思,恐怕像小孩子缓步而行逃避上学。
B.在座的客人都说东坡赴官上任的样子,就像小孩子缓步而行逃避上学。
C.在座的客人都说料想东坡赴官上任的神情,接近像小孩子被邀请去上学要逃避一样。
D.在座的客人都说东坡去做官的路,困乏疲惫像小孩子逃避上学一样。
58.下列对【甲】词的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恐”字把词人既向往天上又留恋人间的矛盾心理直接表达出来。
B.“转”和“低”准确生动地描绘了月光的移动,暗示夜已深沉。
C.“无眠”表现了离别之人因不能团圆而难以入眠的情景。
D.“何事”一词表达了词人不能和亲人团聚的惆怅。
59.【甲】词中“此事古难全”可以看出作者 (1) 。这种人生态度在【乙】文中的具体表现是 (2) 【丙】文中苏轼“ (3) ”,却 (4) ,同样也反映了他这一特点。(6分)
诗文
写景句子
所写景物
景物动态
【甲】诗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2)
还
【乙】文
(1)
苔痕、草色
上、(3)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专题07 文言文对比阅读(课内外结合)-【好题汇编】备战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真题分类汇编(全国通用),文件包含专题07文言文对比阅读课内外结合-好题汇编备战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真题分类汇编全国通用原卷版docx、专题07文言文对比阅读课内外结合-好题汇编备战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真题分类汇编全国通用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62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期中真题】(广东专用)2023-2024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期中真题分类专题汇编专题09 文言文对比阅读(二)-试卷.zip,文件包含期中真题广东专用2023-2024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期中真题分类专题汇编专题09文言文对比阅读二原卷版docx、期中真题广东专用2023-2024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期中真题分类专题汇编专题09文言文对比阅读二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1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期中真题】(广东专用)2023-2024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期中真题分类专题汇编专题08 文言文对比阅读(一)-试卷.zip,文件包含期中真题广东专用2023-2024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期中真题分类专题汇编专题08文言文对比阅读一原卷版docx、期中真题广东专用2023-2024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期中真题分类专题汇编专题08文言文对比阅读一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0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