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中考化学三轮冲刺练习专练 (含解析)
中考化学三轮冲刺练习专练01(综合易错选择50题)(含解析)
展开这是一份中考化学三轮冲刺练习专练01(综合易错选择50题)(含解析),共2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下列过程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下列操作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我国古代文献记载中蕴含着丰富的化学知识。下列记载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易经》—“泽中有火,上火下泽”
B.《淮南万毕术》—“曾青得铁则化为铜”
C.《抱朴子》—“丹砂(HgS)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
D.《天工开物》—“侯潮一过,明月天睛,半日晒出盐霜”
【答案】D
【解析】A、《易经》—“泽中有火,上火下泽”,火加热生成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A正确;B、《淮南万毕术》—“曾青得铁则化为铜”, 曾青得铁生成铜,属于化学变化,故B正确;C、《抱朴子》—“丹砂(HgS)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有银和丹砂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C正确;D、《天工开物》—“侯潮一过,明月天睛,半日晒出盐霜”,属于物理变化,故D不正确。故选D。
2.下列我国古代发明或技术中,主要原理不是化学变化的是
A.炭黑制墨 B.粮食酿酒 C.胆矾炼铜 D.燃放烟火
【答案】A
【解析】A、炭黑制墨,没有新物质产生,是物理变化,符合题意;B、粮食酿酒,产生了新物质酒精,是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C、胆矾炼铜,产生新物质铜,是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D、燃放烟火,产生了新物质,是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故选A。
3.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下列古诗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B.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C.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D.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答案】A
【解析】A、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符和题意;B、爆竹声中一岁除中鞭炮爆炸,属于化学变化,故不符合题意;C、粉身碎骨浑不怕中有新物质生成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不符合题意;D、蜡炬成灰泪始干中有蜡烛燃烧,属于化学变化,故不符合题意
4.下列过程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冰雪融化 B.汽油挥发 C.大米酿酒 D.玻璃破碎
【答案】C
【解析】A、冰雪融化只是状态发生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误;B、汽油挥发只是状态发生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误;C、大米酿酒生成了酒精等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C正确;D、玻璃破碎只是形状发生了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误。故选C。
5.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滴加溶液 B.加入固体
C.量取液体 D.加入酒精
【答案】D
【解析】A、用胶头滴管滴加溶液时,胶头滴管应垂直悬空于容器口的正上方进行滴加,不能伸入试管内,错误;B、试管中加入固体时,应将试管横放,将固体放在试管口,然后将试管慢慢竖起来,错误;C、量取液体时,瓶塞应倒放在桌面上,错误;D、向酒精灯加入酒精时,应用漏斗进行添加,瓶塞倒放,标签向着手心,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添加酒精,正确。故选D。
点睛: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6.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SKIPIF 1 < 0 SKIPIF 1 < 0
A.读取液体体积B.称量NaOH固体
C.熄灭酒精灯D.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答案】B
【解析】 SKIPIF 1 < 0 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故正确;B.使用托盘天平时应将易潮解和腐蚀性强的药品放在玻璃器皿中称量,故错误。C.在熄灭酒精灯时应该用灯帽盖灭,不能用嘴直接吹灭,故操作正确D.将导管一段浸入水中,用手紧握烧瓶外壁,有水柱上升,说明气密性良好。故正确。故选B。
7.下表中对部分化学知识归纳完全正确的是
【答案】B
【解析】A、①氧气是助燃剂,不能用作燃料,③空气中稀有气体含量比二氧化碳高,故错误;B、分解反应和化合反应没有交集,而有些氧化反应是化合反应,例如红磷燃烧,有些氧化反应不是化合反应,例如蜡烛燃烧,有些化合反应也是氧化反应,故正确;C、①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有: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及臭氧等,没有二氧化碳,故错误;D、①缓慢氧化也是放热的,故错误。故选B。
8.将零散的化学知识进行整理归纳得出规律,是学好化学的可取方法之一。以下归纳不正确的是
A.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再分,原子不可再分
B.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粒子不一定是稀有气体原子
C.核内质子数相同的微粒属于同一种元素
D.分子、原子和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
【答案】C
【解析】A、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最小的粒子,在化学反应中原子不能再分,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再分,原子不可再分,说法正确;B、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粒子不一定是稀有气体原子,例如钠离子最外层电子数是8,说法正确;C、元素是具有相同质子数一类原子的总称,核内质子数相同的微粒属于不一定是同一种元素,如:Si和N2,核内质子数相同,但不属于同种元素,说法错误;D、分子、原子和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该选项说法正确;答案:C。
9.下列化学知识的归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答案】C
【解析】A.①水银体温计测量体温因为温度升高,原子间隔变大,不符合题意;②湿衣服晾在太阳底下干得快是因为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率加快,符合题意;③氢气和液氢都可以作燃料是因为它们都是由氢分子构成,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不符合题意;选项A错误。B.①同种元素的质子数相同,因此质子数相同的原子(不是微粒)一定是同种元素,不符合题意;②不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一定混合物,但混合物也可能是由不同种原子构成的,不符合题意;③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但带电的粒子不一定是离子,也可能是电子,不符合题意;选项B错误。C.①地壳里所含各种元素的质量分数关系:氧>硅>铝>铁>钙,符合题意。②空气中各物质的体积分数大小为二氧化碳为0.03%,稀有气体0.94%,氧气21%,氮气78%,所以空气中各物质的体积分数大小关系:二氧化碳<稀有气体<氧气<氮气,符合题意;选项C正确。D.①拉瓦锡通过实验研究空气成分,符合题意;②门捷列夫发表了元素周期表,不符合题意;③张青莲测定相对原子质量,符合题意,选项D错误。故选:C
10.关于下列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归纳正确的是
A.①和②所表示的粒子化学性质相似
B.②⑥可形成AB型化合物
C.③⑤⑥表示的粒子都具有相对稳定结构,都属于阴离子
D.①④属于稀有气体元素
【答案】D
【解析】A、①和②的原子虽然最外层电子数相同,但是①的原子只有一个电子层,达到了相对稳定结构,①和②所表示的粒子化学性质不相似,不符合题意;B、②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表示原子,12号元素是镁元素,表示镁原子,⑥质子数小于核外电子数,表示阴离子,8号元素是氧元素,表示氧离子,不能形成AB型化合物,不符合题意;C、③⑤⑥表示的粒子,最外层电子数均为8,都具有相对稳定结构,③质子数大于核外电子数,表示阳离子,⑤质子数小于核外电子数,表示阴离子,⑥质子数小于核外电子数,表示阴离子,不符合题意;D、质子数=原子序数,①为氦元素,④为氖元素,它们均属于稀有气体元素,符合题意。故选D。
11.化学学习让我们有了很多收获,下列归纳总结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答案】C
【解析】A、当铁元素带2个单位正电荷的时候为亚铁离子,故错误;B、掏沼气池(沼气池中有大量可燃性气体CH4)前,不能进行灯火试验,容易发生爆炸,故错误;C、①氧气是非金属气态物质,由氧分子构成②氯化钠是金属化合物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③黄金是金属单质,由金原子构成;故正确;D、海水中最多的物质是海水,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故错误。故选:C。
12.推理和归纳是化学学习和研究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中,正确的是
A.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所以带电的粒子一定是离子
B.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则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C.点燃可燃性气体前要验纯,所以点燃氢气前一定要验纯
D.化学变化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所以质量不发生改变的变化就是化学变化
【答案】C
【解析】A、带电的离子也可能是质子、电子等,故A说法错误;B、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混合物,如氧气和臭氧,故B说法错误;C、氢气为可燃性气体,点燃前需验纯,故C说法正确;D、质量不改变的变化也可能是物理变化,故D说法错误。故C正确。
13.对以下反应归纳正确的是( )
① 2HgO SKIPIF 1 < 0 2Hg+O2↑ ②2H2O SKIPIF 1 < 0 2H2 ↑ +O2 ↑ ③2KMnO4 SKIPIF 1 < 0 K2MnO4+MnO2+O2↑
A.反应物都属于氧化物 B.生成物中氧元素的化合价都相同
C.都是实验室制取O2的常用方法 D.在反应②的实验中,氧气由连接电源正极的一端产生
【答案】D
【解析】A、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反应③的反应物是高锰酸钾,不属于氧化物,不符合题意;B、反应①②③的生成物中都有氧气,氧气中氧元素的化合价是零价;反应③的生产物中有锰酸钾和二氧化锰,在化合物中氧元素的化合价是-2价,不符合题意;C、反应③是实验室制取O2的常用方法;反应①会产生有毒的金属汞,反应②会消耗电能,不用于实验制取氧气,不符合题意;D、在反应②的实验中,氧气由连接电源正极的一端产生,氢气在电源负极的一端,符合题意。故选D。
14.下列知识归纳中,不正确的一组是
【答案】C
【解析】A、减少一次性筷子的使用符合“低碳生活”的理念,说法正确;氢气燃烧产物只有水,是最清洁能源说法正确;B、热胀冷缩的微观原因是物质分子的间隔在变化,说法正确;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存在很大的差别是因为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说法正确;C、进入菜窖前应先做灯火实验,可防止氧气不足造成窒息,说法正确;一氧化碳难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在室内放一盆水,不能防止煤气中毒,说法错误;D、生活中常用加热煮沸的方法软化硬水,说法正确;干冰升华大量吸热是水蒸气凝结,用于人工降雨,说法正确。故选C
15.下列对某一主题知识归纳有错误的是
【答案】B
【解析】A、碳具有可燃性,可作燃料,干冰升华吸热,可用作制冷剂,完全正确,不符合题意;B、煤气具有可燃性,混有一定量的空气,遇到明火或电火花,容易发生爆炸,故厨房煤气泄漏,不能立即打开排气扇,应关闭阀门,打开门窗,错误;暖水瓶中的水垢主要是碳酸钙和氢氧化镁,碳酸钙、氢氧化镁都能与食醋反应,可用食醋除去,正确。存在错误,符合题意;C、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金刚石因其原子排列紧密,是天然存在硬度最大的物质,完全正确,不符合题意;D、分子、原子、离子都可直接构成物质,单质可分为金属、非金属和稀有气体,完全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B。
16.类比、总结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对化学知识的归纳总结正确的是
A.金刚石、石墨、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物质,所以它们的性质相似
B.点燃H2、O2的混合气体可能发生爆炸,所以点燃CO、O2的混合气体也可能发生爆炸
C.自然界中的物质是由一百多种元素组成的,所以可以利用周期表中的元素任意组合新物质
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1g氢气与9g氧气恰好完全反应生成10g水
【答案】B
【解析】A、金刚石、石墨、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物质,它们的化学性质相似,物理性质差异较大,故A错误;B、可燃性气体在燃烧时都有爆炸极限范围,当可燃气体浓度在爆炸极限范围内时就会爆炸。氢气是可燃性气体,所以点燃H2、O2的混合气体可能发生爆炸,同理,点燃CO、O2的混合气体也可能发生爆炸,故B正确;C、虽然物质世界是由一百多种元素组成的,但是不能任意组合不同的元素,需要遵守客观的规律,故C错误;D、根据化学方程式 SKIPIF 1 < 0 可知,反应中氢气、氧气、水的质量比为 SKIPIF 1 < 0 ,1g氢气和8g氧气完全反应生成9g水,氧气有剩余,故D错误;故选B。
17.以下归纳和总结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答案】C
【解析】A、金刚石是碳单质,不属于金属材料; 纯碱是碳酸钠,属于盐;硝酸钾含氮、钾元素,属于复合肥,故不正确;B、一氧化碳难溶解于水,室内放一盆水不能防煤气中毒,故不完全正确;
C、茉莉飘香是因为分子是不断运动的;温度计中水银柱上升是因为原子之间有间隔,受热时原子之间的间隔变大;氯化钠溶液能导电是因为氯化钠溶液中存在能自由移动的Na+和Cl—,故完全正确;
D、使用含磷洗衣粉会造成水体污染,会造成水体富营养化;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不会造成空气污染,产生的二氧化硫等会产生污染,故不完全正确。故选:C。
18.小意同学对所学化学知识进行归纳整理,你认为有错误的是 SKIPIF 1 < 0 SKIPIF 1 < 0
【答案】A
【解析】A.金属不一定是银白色的,如铜是紫红色的;并不是所有的化学反应都放出热量,如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需要吸收热量,故错误;B.水既是资源、也是能源,但不是燃料;氢气既是新能源,又是最清洁燃料;化石燃料有:煤、石油、天然气,故正确;C.1角、5角、1元的硬币均为合金;合金的硬度比纯金属高;合金的熔点比纯金属低,故正确;D.自然界最轻的物质是氢气;自然界最硬的物质是金刚石;空气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氮气,故正确。故选:A。
19.归纳总结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金属的熔点:
B.地壳中的元素含量:
C.空气中气体的体积分数:
D.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答案】B
【解析】A、金属的熔点最高的为钨,汞为常温下唯一的液体金属,错误;B、地壳中的元素含量前三位是氧、硅、铝,正确;C、空气中气体的体积分数含量最大的为氮气,次之氧气,错误;D、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铝>锌>铜,错误。故选B。
20.下列知识归纳都正确的一组是
【答案】C
【解析】A、①活性炭疏松多孔,具有吸附性,制糖工业中利用活性炭脱色制白糖,说法正确;②洗涤剂去油污,是因为洗涤剂中含有乳化剂,具有乳化作用,能将油污乳化为细小油滴,随水冲走,汽油去油污,是因为汽油能溶解油污,去污原理不一样,说法错误,故选项归纳不完全正确;B、①合金比组成它的纯金属的硬度大、抗腐蚀性好,说法错误;②合金是指一种金属与另一种或几种金属或非金属经过混合熔化,冷却凝固后得到的具有金属性质的固体产物,故合金中至少含一种金属,说法错误,故选项归纳都不正确;C、①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遇到明火,容易发生爆炸,故实验室点燃可燃性气体前,一定要先验纯,说法正确;②炒菜时油锅起火,立即盖上锅盖,隔绝空气灭火,说法正确,故选项归纳完全正确;D、①推广使用脱硫煤,可以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减少酸雨的发生,不能减缓温室效应,说法错误;②生活垃圾应分类处理,可以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保护环境,说法正确,故选项归纳不完全正确。故选C。
21.下表中对有关主题知识的归纳,有错误的是
【答案】B
【解析】A、金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即使在高温下也不与氧气反应,而由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所以我们可以闻到花香,故说法正确,知识的归纳正确,不符合题意;B、粗盐提纯——溶解、过滤、蒸发、结晶;配制溶液——计算、称量、溶解、装瓶贴签。实验步骤正确,知识的归纳错误,符合题意;C、合理的使用农药化肥可以减少水的污染,化石燃料燃烧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会造成温室效应,知识的归纳正确,不符合题意;D、使篝火燃烧更旺——多加木,且要架空,给足充分的氧气;家中常用铁锅炒菜是利用了铁的导热性,知识的归纳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B。
22.归纳梳理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以下对知识的归纳正确的是
A.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则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B.NaOH、Ca(OH)2等碱溶液都能使酚酞试液变红,所以使酚酞试液变红的一定是碱性溶液
C.镁和稀盐酸反应能产生氢气,所以能和稀盐酸反应产生气体的物质一定是金属
D.CO2、SO2都能与水反应生成酸,它们都是引起酸雨的重要气体
【答案】B
【解析】A、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则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例如: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故A错误;B、碱性溶液能使酚酞变红,故B正确;
C、镁和稀盐酸反应能产生氢气,所以能和稀盐酸反应产生气体的物质不一定是金属,可能是碳酸盐,故C错误;D、二氧化硫能引起酸雨,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的酸性很弱,不会引起酸雨,故D错误。故选B。
23.归纳总结、对比分析是常用的科学方法,如图所示:两圆重叠的区域表示它们的共同特征(相似点),重叠区域以外的部分表示它们的独有特征(不同点),某同学对(1)(2)(3)(4)区域相对应的内容填写错误的是
A.(1)区域: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B.(2)区域:具有可燃性和还原性
C.(3)区域:能使酚酞试液变色D.(4)区域:跟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反应
【答案】C
【解析】A、CO2和CO都是有碳、氧两种元素组成的氧化物,故A选项叙述正确;B、CO具有可燃性和还原性,故B选项叙述正确;C、酚酞遇到酸溶液不变色,遇到碱溶液变成红色,故C选项叙述错误;D、碱能跟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比如NaOH和CO2反应生成Na2CO3和H2O,故D选项叙述正确。故选C。
24.归纳是化学学习的常用方法,下表的知识归纳中完全正确的是
【答案】C
【解析】A、氢氧化钠具有强烈的腐蚀性,不能用作食品干燥剂;氧气化学性质活泼,不能用作金属焊接的保护气,故选项不完全正确,不合题意;B、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做中和反应,而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 SKIPIF 1 < 0 ,pH大于7的溶液一定是显碱性,但不都是碱溶液如碳酸钠溶液显碱性,但碳酸钠属于盐类,故选项不完全正确,不合题意;C、煤、石油、天然气都是不可再生能源;风能、水能、太阳能都是清洁能源;氢能是一种可再生的绿色能源,故选项完全正确,符合题意;D、引起贫血的主要原因是人体缺铁; SKIPIF 1 < 0 具有腐蚀性,不能用来治疗胃酸过多症,故选项不完全正确,不合题意;故答案为:C
25.以下归纳和总结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对酸的认识:①酸溶液中都存在H+②pH小于7的雨水为酸雨
B.对碱的认识:①碱溶液中都存在OH﹣②氨水可以作为氮肥使用
C.对盐的认识:①盐溶液都是中性的②盐类物质就是食盐可食用
D.对氧化物的认识:①氧化物都含有氧元素②氯酸钾是氧化物
【答案】B
【解析】A、①酸溶液中都存在氢离子,正确;②酸雨的pH小于5.6,错误;选项A错误;
B、①碱溶液中都存在氢氧根离子,正确;②氨水中含有氮元素,所以可以作为氮肥使用,正确;说选项B正确;C、①碳酸钠溶液显碱性,错误;②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与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为盐,错误;选项C错误;D、①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为氧元素,氧化物中都含有氧元素,正确;②氯酸钾中含有三种元素,不是氧化物,错误;选项D错误。故选B。
26.归纳总结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方法,下列归纳总结正确的是
A.复分解反应中可能同时生成两种沉淀
B.氧化物中一定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
C.酸碱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D.能使紫色石蕊变为红色的物质一定是酸的溶液
【答案】A
【解析】A、复分解反应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复分解反应中可能同时生成两种沉淀,如硫酸铜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铜沉淀,故正确;B、氧化物中一定含有氧元素,但含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如氢氧化钙,故错误;C、酸碱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但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不是中和反应,故错误;D、能使紫色石蕊变为红色的物质不一定是酸的溶液,例如硫酸氢钠溶液显酸性能使紫色石蕊变为红色,错误。故选A。
27.小林同学归纳总结了有关酸和碱的化学性质的知识网络如图所示(图中短线表示两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化学反应)。其中A是一种生活中使用量最大的金属,B是一种常见的化合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质B只能是Na2CO3
B.反应⑤的实验现象是:黑色固体逐渐消失,溶液从无色变为黄色
C.反应①是 SKIPIF 1 < 0
D.图中所标的9个反应中,属于中和反应的是④⑥⑨
【答案】C
【解析】A、酸的通性为酸能与酸碱指示剂起作用,酸还能与较活泼金属、金属氧化物、碱、盐等反应,根据酸和碱的通性,结合图示,可知B物质的类别为盐类,碳酸钾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钾、水和二氧化碳,碳酸钾和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钾,所以物质B还可以是碳酸钾,故A选项错误;B、氧化铜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硫酸铜溶液为蓝色溶液,不是黄色的,故B选项错误;C、物质A是一种生活中使用量最大的金属,所以物质A是铁,单质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故C选项正确;D、中和反应是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①铁和稀硫酸反应,属于置换反应;②是盐和酸反应、③是盐和碱反应、⑤酸和金属氧化物反应,都属于复分解反应,但不是中和反应。反应④为二氧化碳和石灰水反应,石灰水中的溶质为氢氧化钙,属于碱类,二氧化碳为非金属氧化物,不是酸,所以反应④不是中和反应;反应⑥为稀硫酸和烧碱反应,烧碱为氢氧化钠的俗称,氢氧化钠属于碱类,硫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硫酸钠属于盐类,所以该反应属于中和反应;反应⑨石灰水和盐酸反应,氢氧化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氯化钙属于盐类,所以该反应属于中和反应,故D选项不完全正确;故选C。
28.小明同学在复习阶段在笔记本上对化学知识进行了归纳整理:①小明家的农作物出现了叶色发黄,倒伏现象,他选择了KNO3肥料 ②用pH试纸测得某地下水的pH为5.2 ③生活中使用的洗发液一般是弱碱性的 ④淬火后的针制钓鱼钩 ⑤图书,档案,精密仪器等物失火,可用CO2灭火器 ⑥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都是氧化反应,则氧化反应一定要有氧气参加。上述说法正确的个数是
A.1B.2C.3D.4
【答案】C
【解析】①氮肥有促进植物茎、叶生长茂盛、叶色浓绿、提高植物蛋白质含量的作用,钾肥有促进植物生长、增强抗病虫害和抗倒伏能力等功能,故小明家的农作物出现了叶色发黄,倒伏现象,可以选择KNO3肥料,正确;②pH试纸测得的pH值是整数,故不能用pH试纸测得某地下水的pH为5.2,错误;③生活中使用的洗发液一般是弱碱性的,可除去油脂,正确; ④淬火后的针变脆、韧性减弱,不能制钓鱼钩,错误;⑤图书,档案,精密仪器等物失火,可用CO2灭火器,正确; ⑥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都是氧化反应,但是氧化反应不一定要有氧气参加,如氢气还原氧化铜,错误。故正确的个数是3个。故选C。
29.下列归纳总结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答案】B
【解析】A、碳酸钙的俗名是灰石、石灰石、石粉、大理石等,而熟石灰是氢氧化钙的俗名,故A错误;B、①检验硬水和软水:加肥皂水,搅拌,泡沫多的是软水,泡沫少的是硬水;②蒸馏水和酒精:闻气味,有特殊的芳香气味是酒精,而蒸馏水没有气味;③空气和氧气:用带火星的木条,能使木条复燃的是氧气,故B正确;C、分子总是在不停的运动,固体物质的分子也是在不停的运动,故C错误;D、实验用剩的药品应放回原试剂瓶会污染原试剂,故D错误;故选B。
30.下列对物质性质的归纳中,正确的是
A.H2、CO2、CH4都具有可燃性
B.H2、C、CO都能和CuO发生置换反应
C.硝酸钾、氯化铵、磷酸铵都是农业上的复合肥
D.浓硫酸、浓盐酸、浓氨水敞口放置,溶质的质量分数都变小
【答案】D
【解析】A、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说法错误。B、CO和CuO反应不属于置换反应,因为反应物是两种化合物,说法错误。C、氯化铵只含有一种营养元素氮元素,属于氮肥,说法错误。D、浓硫酸在空气中会吸收水分,溶液质量增加(溶剂量变多),溶质质量分数减小;浓盐酸和浓氨水在空气中会挥发出气体,使溶质质量减小,溶质质量分数减小,所以溶质的质量分数都变小了,说法正确。故选:D。
31.归纳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各组对主题知识的归纳中不完全正确的是
【答案】C
【解析】A 、用肥皂水可以区别硬水和软水,在硬水中加入肥皂水搅拌后产生泡沫较少、甚至会有浮渣产生,而在软水中则会产生丰富的泡沫;用灼烧闻气味的方法可以区分羊毛和涤纶,灼烧羊毛后有烧焦的头发味,而灼烧涤纶后有烧纸味,不符合题意;B、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合物等都属于空气污染物;使用无磷洗衣粉可避免水体的富营养化,减少水体污染,不符合题意;
C、煤、石油、天然气都属于化石能源,是不可再生能源;化学电池就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符合题意;D、磷肥能使作物根系发达,耐寒耐旱, 钾肥使作物抗倒伏,不得“软骨病”;如果混合使用,氯化铵会与碱性物质反应生成氨水,而氨水易分解、挥发,造成氮肥流失,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2.下列主体知识的归纳都正确的一组是
【答案】A
【解析】A、①人体缺乏维生素A,会导致夜盲症,正确;②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可用于焙烤糕点,正确。符合题意;B、①农药有毒,但是农药对农业生产非常重要,不能禁止施用农药,应合理施用,错误;②铵态氮肥能与碱性物质反应生成氨气,降低肥效,铵态氮肥不能与碱性物质混合施用,正确。不符合题意;C、①烧碱是氢氧化钠的俗称,氢氧化钠是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都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属于碱;纯碱是碳酸钠的俗称,碳酸钠是由钠离子和碳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错误;②钢是铁的合金,是由铁、碳等混合而成,属于混合物,错误。不符合题意;D、①量筒只能精确到0.1mL,不能用10 mL量筒量取7.25 mL水,错误;②用pH试纸测得的pH值是整数,不能用pH试纸测得苹果汁的pH为3.2,错误。不符合题意。故选A。
33.下列对主题知识的归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答案】A
【解析】A、①硬水中含有较多钙、镁离子,加热过程中可将部分离子转化为沉淀除去,使水软化,正确;②洗洁精对油污有乳化作用,正确;③活性炭有吸附性,能吸附异味和色素,正确;故A正确;B、①五谷杂粮富含淀粉,淀粉属于糖类,正确;②缺铁易引起贫血,缺碘易引起甲状腺肿大,错误;③牛奶中含钙,能预防骨质疏松,正确;故B错误;C、①硝酸钾中含钾、氮元素,属于复合肥,错误;②可以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正确;③铵态氮肥可以和碱性物质反应生成氨气,降低肥效,不能一起混用,错误;故C错误;D、①使用太阳能,节省了化石燃料的利用,能有效减少碳排放,正确;②大量使用塑料袋加重白色污染,错误;③大量使用化石燃料,会生成大量有害物质,会引起空气污染,正确;故D错误。故选A。
34.下列对某一主题的知识归纳,有错误的是
【答案】D
【解析】A、重金属能与蛋白质反应,重金属中毒要多喝富含蛋白质的食物,例如喝鲜牛奶、豆浆等解毒,使重金属优先与食物中的蛋白质结合,从而减少对人体组织的伤害,说法正确;煤气泄漏要立即关闭阀门,开窗通风,严禁烟火,防止发生爆炸,说法正确,故选项归纳完全正确;B、铁是合成血红蛋白的主要元素,缺铁会引发缺铁性贫血,说法正确;亚硝酸钠有毒,用亚硝酸钠腌制食品,会危害人体健康,说法正确,故选项归纳完全正确;C、用肥皂水区分硬水和软水,向水中加入肥皂水时,如果产生的泡沬较多,是软水,如果产生大量浮渣,是硬水,说法正确;硫酸铵与熟石灰混合有刺激性气味产生,与尿素不反应,说法正确,故选项归纳完全正确;D、玻璃钢属于复合材料,铝合金属于金属材料,说法不正确;风能、太阳能是未充分利用的绿色能源,说法正确,故选项归纳不完全正确。故选D。
35.下列归纳和总结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答案】A
【解析】A、①小苏打受热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焙制面包加入小苏打使面包松软,正确;②生理盐水为氯化钠溶液,氯化钠可用于配制生理盐水,正确;③棉线为植物纤维、羊毛线为动物蛋白质,羊毛烧焦时有烧焦羽毛气味,点燃并闻气味区分棉线和羊毛线,正确;B、①油锅着火可以用锅盖盖灭,隔绝氧气灭火,正确;②高层楼房着火时,绝对不能乘电梯逃离,应该走消防通道,错误;
③夜间发现液化气泄漏,开灯产生的电火花可能引起爆炸,错误;C、①缺乏维生素C会引起坏血症,错误;②鸡蛋清富含蛋白质可以与重金属盐发生变性,误食少量重金属盐,可喝鸡蛋清解毒,正确;③甲醛能使蛋白质变性,用甲醛溶液浸泡水产品对人体有害,正确;D、①煤矿矿井要保持通风、严禁烟火,防止爆炸,正确;②催化净化汽车尾气能提高空气质量,减少污染,正确;
③三大化石燃料属于不可再生能源,错误;故选A。
36.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
B.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C.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白光
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四氧化三铁
【答案】B
【解析】A、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错误;B、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正确;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在空气中仅能出现红热现象,错误;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色固体(生成四氧化三铁是结论而不是现象),错误。故选B。
37.下列有关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打开盛有浓盐酸试剂瓶的瓶塞,瓶口出现大量白烟
B.将一氧化碳通入装有灼热氧化铜的玻璃管,生成铜和二氧化碳
C.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D.向蒸馏水中加入适量肥皂水搅拌,产生大量泡沫
【答案】D
【解析】A、打开盛浓盐酸试剂瓶的瓶塞,瓶口上方出现白雾,而不是白烟,烟是固体小颗粒,雾是小液滴,错误;B、生成铜和二氧化碳是实验结论不是现象,错误;C、铁丝在空气中不燃烧,错误;D、蒸馏水是软水,向蒸馏水中加入适量肥皂水搅拌,产生大量泡沫,正确。故选D。
38.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氧化反应一定是化合反应
B.凡是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参加的反应就是化合反应
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既属于氧化反应,又属于化合反应
D.混合物由多种物质组成,所以混合物中一定存在多种元素
【答案】C
【解析】A、物质和氧气发生的反应是氧化反应,多种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属于化合反应,故氧化反应不一定是化合反应,错误;B、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参加的反应并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是化合反应,错误;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有氧气参加,属于氧化反应,两种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属于化合反应,正确;D、混合物由多种物质组成,但混合物中不一定存在多种元素,如氧气和臭氧的混合物,只有氧元素,错误;故选C。
39.化学科学的发展离不开定量研究,下列有关定量实验的误差分析中,不正确的是
A.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中,红磷质量的多少不影响实验结果
B.粗盐提纯实验中,若过滤过程中液体外溅会导致测得的氯化钠纯度偏低
C.红磷燃烧探究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中,红磷质量的多少不影响实验结果
D.配制10%的氯化钠溶液时,若烧杯内有水会导致所配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偏小
【答案】A
【解析】A.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中,红磷质量的不足,导致测定结果偏小;B. 粗盐提纯实验中,若过滤过程中液体外溅会导致得到的氯化钠偏少,纯度偏低;C.质量守恒定律是参加反应的所有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所有物质的质量总和, 红磷燃烧探究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中,红磷质量的多少不影响实验结果;D. 配制10%的氯化钠溶液时,若烧杯内有水,会导致水量偏多,所配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偏小;选A
40.在进行“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实验时,某同学制得的氧气不纯。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 )
A.用排水法收集O2时,集气瓶装满水
B.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O2时,导管伸入到集气瓶的底部
C.用排水法收集O2时,导管口冒出气泡,立即收集
D.用排水法收集O2,收集满后,在水下盖上玻璃片
【答案】C
【解析】A、用排水法收集,集气瓶中装满水,可以把集气瓶中的空气排尽,故正确;B、用排空气法收集氧气,导气管伸到集气瓶的底部,可以把集气瓶中的空气排尽,故正确;C、用排水法收集,没有等到气泡连续均匀放出时就开始收集,原试管内的空气进入集气瓶,故错误;D、用排水法收集O2 ,收集满后,在水下盖上玻璃片,可以防止空气的进入,故正确;答案:C。
41.下列关于催化剂的说法正确的是
A.催化剂必定加快反应速率
B.反应前后催化剂的化学性质通常会发生改变
C.在酿造工业和制药工业,一般都要用酶作催化剂
D.用氯酸钾制氧气时,加入催化剂可使生成氧气的质量增加
【答案】C
【解析】A. 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改变了化学反应速率,可能加快反应速率,也可能是减慢化学反应速率,错误;B. 反应前后催化剂的化学性质不变,错误;C. 在酿造工业和制药工业,一般都要用酶作催化剂,正确;D. 催化剂只是改变了反应速率,不影响生成物的质量,错误。故选C。
42.河水净化的主要步骤如下图所示。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步骤Ⅰ可出去难溶性杂质B.X试剂可以是活性炭
C.步骤Ⅲ可杀菌.消毒D.净化后的水是纯净物
【答案】D
【解析】A、步骤Ⅰ沉降和过滤去除的是水中的不可溶性杂质,此项正确。B、活性炭有吸附性,可除去水中的异味和色素。此项正确。C、液氯是水厂等常用的消毒剂,可起杀菌、消毒的作用。此项正确。D、净化后的水含有可溶解性杂质,不是纯净物。此项不正确。所以应选D项。
43.下列关于过滤操作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滤纸的边缘要低于漏斗口
B.液面不要低于滤纸的边缘
C.玻璃棒要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
D.漏斗下端的管口要紧靠烧杯内壁
【答案】B
【解析】过滤实验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即滤纸要紧贴漏斗内壁;滤纸边缘要低于漏斗边缘,漏斗内液体的液面低于滤纸边缘;烧杯嘴紧靠引流的玻璃棒,玻璃棒的末端轻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漏斗下端紧靠接受的烧杯。故选B。
44.水是我们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物质,下列有关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水通电分解时产生的氢气和氧气质量比为2:1
B.活性炭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是化学变化
C.可用肥皂水区分硬水和软水
D.用过滤的方法可以使硬水软化
【答案】C
【解析】电解水实验中正极产生的是氧气,用带火星的小木条检验,负极产生的是氢气,可用燃烧法检验,正负两极气体的体积比为1:2,质量比为8:1,A错误;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能吸附颜色和异味,具有吸附性,属物理性质,B错误;鉴别硬水和软水用到的是肥皂水,产生大量泡沫的是软水,泡沫较少的是硬水,C正确;D中过滤只能除去难溶性杂质,硬水软化的方法有蒸馏和煮沸,D错误。故选C。
45.1800年,人类电解水获得成功。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该实验时,发现左、右两侧试管内气体体积比略大于2: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已知:①相同条件下,气体的体积比等于气体的分子个数比;
②常温常压时,1L水可溶解0.031L O2、0.57L O3。
A.水在通电时能发生化合反应
B.实验中若加入少量NaOH溶液,则导电性增强
C.从实验结果可以确定,相同条件下,H2在水中的溶解度比O2的小
D.若右侧试管内产生少量O3,也会使左右两侧试管内气体体积比略大于2:1
【答案】A
【解析】A、水在通电时由一种物质生成了两种物质,发生了分解反应,选项A错误;B、由于NaOH在水中能解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实验中若加入少量NaOH溶液,则导电性增强,选项B正确;C、如果在相同条件下,氢气和氧气的溶解度相等,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应该是2∶1,但实验结果是:左、右两侧试管内气体体积比略大于2:1。因此可以确定相同条件下,H2在水中的溶解度比O2的小,选项C正确;D、若右侧试管内产生少量O3,就会减少O2的生成,从而右侧试管内气体分子个数减少,因此使左右两侧试管内气体体积比略大于2∶1,选项D正确。故选A。
46.碳酸乙烯酯(C3H4O3)可用作锂电池电解液,下列有关碳酸乙烯酯的说法正确的是
A.碳酸乙烯酯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3+1×4+16×3)g
B.碳酸乙烯酯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1:16
C.碳酸乙烯酯中C、H、O三种原子的个数比为3:4:3
D.碳酸乙烯酯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 SKIPIF 1 < 0 ×100%
【答案】C
【解析】A. 碳酸乙烯酯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3+1×4+16×3,相对分子质量单位为“1”,通常不写,错误;B. 碳酸乙烯酯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3:1×4:16×3,错误;C. 化学式中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为一个分子中原子的个数,碳酸乙烯酯中C、H、O三种原子的个数比为3:4:3,正确;D. SKIPIF 1 < 0 ,碳酸乙烯酯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 SKIPIF 1 < 0 ×100%,错误。故选C。
47.苏州盛产杨梅。杨梅中含有丰富的叶酸,对防癌抗癌有积极作用,其化学式为Cl9Hl9N7O6。下列有关叶酸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叶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41 g
B.叶酸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大于氧元素的质量分数
C.叶酸中碳、氢、氮、氧四种元素质量比为19:19:7:6
D.叶酸由19个碳原子、19个氢原子、7个氮原子和6个氧原子构成
【答案】B
【解析】A、相对分子质量的单位是1,错误;B、叶酸分子中氮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大于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故氮元素的质量分数大于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正确;C、叶酸中碳、氢、氮、氧四种元素质量比= =228:19:98:96,错误;D、一个叶酸分子是由19个碳原子、19个氢原子、7个氮原子和6个氧原子构成,错误。故选B。
48.下列关于化学方程式4P+5O2 SKIPIF 1 < 0 2P2O5的读法,错误的是( )
A.磷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
B.在点燃的条件下,每4体积的磷和5体积的氧气完全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
C.在点燃的条件下,每4个磷原子和5个氧气分子结合生成2个五氧化二磷分子
D.在点燃的条件下,每124份质量的磷和160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反应,生成284份质量的五氧化二磷
【答案】B
【解析】A、磷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正确;B、化学式前的计量数表示参加反应的微粒个数比,错误;C、在点燃的条件下,每4个磷原子和5个氧气分子结合生成2个五氧化二磷分子,正确;D、在点燃的条件下,每124份质量的磷和160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反应,生成284份质量的五氧化二磷,正确。故选B。
49.某同学根据铜锈的成分Cu2(OH)2CO3作出猜想:引起金属铜锈蚀的因素除有氧气和水外,还应该有二氧化碳。为证明“必须有二氧化碳”,需要进行下列实验中的
A.甲和乙B.甲和丁C.乙和丁D.丙和丁
【答案】B
【解析】甲试管的铜片与氧气、水和二氧化碳同时接触发生了锈蚀;乙中的铜片与二氧化碳和水接触,没有锈蚀,说明铜的锈蚀与氧气有关;丙中的铜片与二氧化碳和氧气接触,没有锈蚀,说明铜的锈蚀与水有关;丁中的铜片与氧气和水接触没有锈蚀,说明了铜的锈蚀与二氧化碳有关。由以上分析可知,通过实验甲与丁的对比得出:铜的锈蚀必须有二氧化碳参与。故选B。
50.探究铁生锈的条件,有利于寻找防止铁制品锈蚀的方法。下列对比实验设计与所探究的条件(蒸馏水经煮沸并迅速冷却),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甲和乙:水B.乙和丙:空气C.甲和丙:空气D.甲和丁:水
【答案】D
【解析】A、对比实验甲和乙可知,变量有两个,分别是水和氧气,对应关系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B、对比实验乙和丙可知,铁钉所处的条件一样,没有变量,因此对应关系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C、对比实验甲和丙可知,变量有两个,分别是水和氧气,对应关系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D、对比实验甲和丁可知甲和丁,变量是水,对应关系正确;故符合题意;故选DA.空气成分及其用途
B.化学概念间的关系
①氧气具有助燃性,可作燃料电池的燃料
②液氮应用于磁悬浮列车、稀有气体用作电光源均利用相应的物理性质
③按体积分数计算,空气中各成分含量由小到大排列依次是稀有气体、二氧化碳、
氧气、氮气
①化合反应与分解反应:
②化合反应与氧化反应:
C.化学与环境
D.剧烈氧化与缓慢氧化
①目前计入空气质量日报污染指数的项目包括二氧化硫、二氧化碳、PM2.5等
②空气质量级别越高,空气质量越差
③提倡使用清洁能源,积极植树以保护空气
①物质发生剧烈氧化,放出热量;物质发生缓慢氧化,吸收热量
②食物腐败、葡萄酿酒等属于缓慢氧化,体现了氧气的氧化性
A.宏观事实与微观解释
B.推理分析
①水银体温计测量体温---温度升高,分子间隔变大
②湿衣服晾在太阳底下干得快----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率加快
③氢气和液氢都可以作燃料----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再分
①同种元素的质子数相同,因此质子数相同的微粒一定是同种元素
②不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一定混合物,因此混合物一定是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
③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因此带电的粒子一定是离子
C.化学成分排序
D.重要化学史
①地壳里所含各种元素的质量分数关系:氧>硅>铝>铁>钙………。
②空气中各物质的体积分数大小关系:二氧化碳<稀有气体<氧气<氮气
①拉瓦锡---通过实验研究空气成分
②门捷列夫----实验发现原子内部结构
③张青莲----测定相对原子质量
A化学符号的含义
B注意实验安全
①2H:2个氢原子:
② SKIPIF 1 < 0 :氧化镁中镁元素的化合价为+2
③Fe2+:一个铁离子带两个单位正电荷
①点燃燃性气体前,一定要检验纯度
②掏沼气池(沼气池中有大量可燃性气体CH4)前,先进行灯火试验
③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预先在瓶内加少量水或铺一层细沙
C物质与微粒构成
D化学之最
①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
②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
③黄金是由金原子构成
①地壳中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
②化学变化的最小微粒是原子
③海水中最多的元素是钠
A.化学与环保
B.化学与物质结构
①减少一次性筷子的使用符合“低碳生活”的理念
②氢气燃烧产物只有水,是最清洁能源
①热胀冷缩的微观原因是物质分子的间隔在变化
②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存在很大的差别是因为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C.化学与安全
D.化学与生活
①进入菜窖前应先做灯火实验
②在室内放一盆水,防止煤气中毒
①生活中常用加热煮沸的方法软化硬水
②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A.性质与用途
B.生活常识
碳具有可燃性--可作燃料
干冰易升华--作制冷剂
厨房煤气泄漏--立即打开排气扇排气
暖水瓶中的水垢--可用食醋除去
C.化学之最
D.初中化学的“三”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氧
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质--金刚石
构成物质的三种粒子--分子、原子和离子
单质可分为三类--金属、非金属和稀有气体
A.对物质的认识
B.对安全的认识
常见的金属材料:生铁、黄铜、金刚石
常见的碱:纯碱、烧碱、熟石灰
常见的氮肥:氨水、硝酸钾、硫酸铵
天然气泄漏,及时关闭阀门,开窗通风
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前,要进行灯火实验
室内放一盆水可以防止一氧化碳中毒
C.对微观的认识
D.对环境污染的认识
茉莉飘香—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温度计受热时水银柱上升——受热时原子之间的间隔变大
氯化钠溶液能导电——氯化钠溶液中存在能自由移动的Na+和Cl—
使用可降解塑料可以减少白色污染
使用含磷洗衣粉不会造成水体污染
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会造成空气污染
A物质的性质
B能源与燃料
①有可燃性的气体是: SKIPIF 1 < 0 、CO、 SKIPIF 1 < 0
②所有的金属都是银白色的固体
③所有的化学反应都是放热的
①水既是资源、也是能源,但不是燃料
②氢气既是新能源,又是最清洁燃料
③化石燃料有:煤、石油、天然气
C合金与纯金属
D化学之最
①1角、5角、1元的硬币均为合金
②合金的硬度比其组成纯金属高
③合金的熔点比其组成纯金属低
①自然界最轻的物质是氢气
②自然界最硬的物质是金刚石
③空气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氮气
A.化学与生活
B.化学与材料
①制糖工业中利用活性炭脱色制白糖
②洗涤剂和汽油都能除去衣服上的油污,其去污原理是一样的
①合金的硬度比组成它的纯金属小
②合金中至少要含两种金属
C.化学与安全
D.化学与环保
①实验室点燃可燃性气体前,一定要先验纯
②炒菜时油锅起火,立即盖上锅盖
①为减缓温室效应推广使用脱硫煤
②生活垃圾应分类处理
A、俗语、诗词与化学
B、实验步骤
真金不怕火炼﹣﹣金化学性质稳定
花香四溢﹣﹣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粗盐提纯﹣﹣溶解、过滤、蒸发、算产率
配制溶液﹣﹣称量、溶解、装瓶贴签
C、化学与环境
D、生活经验
减少水污染﹣﹣合理使用农药化肥
温室效应﹣﹣化石燃料的燃烧
使篝火燃烧更旺﹣多加木柴并架空
炒菜用的铁锅﹣具有导热性
A一些物质的用途
B一些化学知识中的“一定”
①NaOH、生石灰都能用作食品干燥剂
②N2、O2都能用作焊接金属的保护气
③食醋可用于除掉热水瓶中的水垢
①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
②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③pH大于7的溶液一定是碱溶液
C一些化学中的能源知识
D一些化学中的健康知识
①煤、石油、天然气都是不可再生能源
②风能、水能、太阳能都是清洁能源
③氢能是一种可再生的绿色能源
①引起贫血的主要原因是人体缺锌
②NaHCO3、Ca(OH)2都能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症
③人体缺乏维生素A,会引起夜盲症
A.物质的俗名
B.物质的鉴别
①氢氧化钠:烧碱
②碳酸钙:熟石灰
③氯化钠:食盐
①硬水和软水:加肥皂水,搅拌
②蒸馏水和酒精:闻气味
③空气和氧气:用带火星的木条
C.分子特征
D.资源节约
①水分子很小
②固体物质的分子不运动
③气体分子间的间隔很大
①积极回收利用废旧金属
②提倡使用乙醇汽油
③实验用剩的药品应放回原试剂瓶
A.化学与生活
B.化学与环境
①用肥皂水区别硬水和软水
②用灼烧闻气味的方法区分羊毛和涤纶
①SO2属于空气污染物
②使用无磷洗衣粉可减少水污染
C.化学与能源
D.化学与农业生产
①石油、沼气都属于可再生能源
②化学电池就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①磷肥能使作物根系发达、耐寒耐早
②施肥时氯化铵不能与碱性物质混合施用
A.化学与健康
B.化学与农业
①人体缺乏维生素A会引起夜盲症
②碳酸氢钠用于培制糕点
①农药有毒,应禁止施用农药
②铵态氮肥不能与碱性物质混用
C.物质的分类
D.化学实验数据记录
①烧碱、纯碱都属于碱
②钢是纯净物
① 用10 mL量筒量取7.25 mL水
② 用pH试纸测得苹果汁的pH为3.2
A.化学与生活
B.化学与健康
①可用煮沸使硬水软化
②可用洗洁精去除餐具上的油污
③可用活性炭吸附水中异味和色素
①五谷杂粮富含糖类
②缺铁易引起甲状腺肿大
③老年人饮用牛奶预防骨质疏松
C.化学与农业
D.化学与环境
①硝酸钾属于钾肥
②可以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③铵态氮肥可以和碱性物质一起混用
①使用太阳能能有效减少碳排放
②大量使用塑料袋减缓白色污染
③大量使用化石燃料会引起空气污染
A.化学与安全
B.化学与健康
重金属中毒——喝鲜牛奶、豆浆等解毒
煤气泄漏——关闭气阀、严禁烟火
缺铁——会引发缺铁性贫血
用亚硝酸钠腌制食品——危害人体健康
C.化学与生活
D.化学与材料、能源
硬水和软水——用肥皂水来鉴别
尿素、硫酸铵——用熟石灰鉴别
玻璃钢、铝合金——都属于复合材料
风能、太阳能——未充分利用的绿色能源
A.化学与生活
B.化学与安全
①焙制面包加入小苏打使面包松软
②氯化钠可用于配制生理盐水
③点燃并闻气味区分棉线和羊毛线
①油锅着火可以用锅盖盖灭
②高层楼房着火时立即乘电梯逃离
③夜间发现液化气泄漏立即开灯寻找泄漏源
C.化学与健康
D.化学与社会
①缺乏维生素C会引起夜盲症
②误食少量重金属盐,可喝鸡蛋清解毒
③用甲醛溶液浸泡水产品对人体有害
①煤矿矿井要保持通风、严禁烟火
②催化净化汽车尾气能提高空气质量
③三大化石燃料属于可再生能源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选择专练03(综合易错知识55题)-2022年中考化学常考点专题必杀集训(人教版),文件包含选择专练03综合易错知识55题-2022年中考化学常考点专题必杀集训人教版原卷版docx、选择专练03综合易错知识55题-2022年中考化学常考点专题必杀集训人教版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9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最新中考化学三轮冲刺过关(讲义) 查补易混易错点01 物质的化学变化-【查漏补缺】,文件包含查补易混易错点01物质的化学变化-查漏补缺中考化学三轮冲刺过关原卷版docx、查补易混易错点01物质的化学变化-查漏补缺中考化学三轮冲刺过关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6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中考复习 专练01(综合易错选择50题)-2022年九年级化学中考备考考点必杀200题(人教版)(原卷版),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下列过程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下列操作正确的是,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