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博爱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博爱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第1页
    博爱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第2页
    博爱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第3页
    还剩18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博爱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博爱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诗歌鉴赏,默写题,语言表达,材料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王静安先生说,“殷周之兴亡,乃有德与无德之兴亡”,中国文化成为一个道德理性的文化是从周开始的,周公治理周的谋虑“乃出于万世治安之大计,其心术与规摹,迥非后世帝王所能梦见也”。王静安先生的看法我非常赞同。
    “礼也者,理也”,礼就是合于道德理性的规定。《乐记》更是强调:“礼也者,理之不可易者也。”礼是不能替代的法则。《左传》中说:“先君周公制周礼曰:‘则以观德,德以处事。’”“则”是指法则、规范,指的就是礼。人若没有德,也就没有礼。德是抽象的,要使这个抽象的东西进入你的本体之中,那就需要把这种道德的东西细分成很多的“则”,比方说要孝敬,要诚信,要有义,要懂礼,要谦虚,要恭敬等。“德以处事”,是说我们处理每件事情一定要用德。
    我们经常讲东方文化、西方文化,其实很少有人考虑,东、西方文化的根本不同点在哪里。西方文化源于宗教文化,而东方文化不是宗教文化,它以人文精神为主干,这是一个根本区别。
    西方文化认为人性是恶的,所以西方人要靠宗教来救赎,寻找自我的解脱。中国没有救世主,中国文化一般倾向认为人性是善的。人一生下来便注定是可以教育的。人的灵魂可以不断升华,因为人的生命里有仁、义、礼、智四个善端。人的这些善端是与生俱来的,动物则不具备,所以动物是永远不能教育的,而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我们有一个善良的本性。只是在社会上待久了,这个本性可能会被灰尘遮住,所以需要慢慢地把灰尘除掉,要培养它,让它茁壮成长。
    钱穆先生说:“中国文化的核心是礼。在西方语言中没有‘礼’的同义词。”他还说过:“礼是整个中国人世界里一切习俗、行为的准则,标志着中国的特殊性。正因为西语中没有“礼”这个概念,西方只是用风俗之差异来区分文化,似乎文化只是影响其所及地区各种风俗习惯的总和。”他说的非常正确。在西方人看来,只要方言和风俗不同,就是不同的国家,而中国就不能这样分,中国各地的方言不同,风俗就差别更大,可是中国几千年来却是统一的,因为中国文化在方言风俗之上,有一个更高的东西,那就是共同的道德理性的具现,就是“礼”。“礼”维系着大江南北,黄河上下所有的中国人,一致认同“礼”。西方是“小国寡民”,而中国这么大,却牢不可分,一旦分离了,马上又会积极地合起来,形成分久必合的局面。因为我们始终都是一个整体,一个文化认同的整体,这是西方人无法理解的。
    现在很多人在讲礼俗,其实礼是礼,俗是俗,是不同的。俗是一种生活习俗,比如过年吃汤圆还是吃饺子,放鞭炮还是贴门神,这都是风俗,汤圆可以吃也可以不吃,鞭炮可以放也可以不放。“礼”不一样,“礼”是大家要遵守的,是体现道德的。所以钱穆先生说:“要了解中国文化,必须站到更高层面来看到中国之心,中国文化的核心思想就是‘礼’。”
    (摘编自彭林《礼乐文明与中国文化精神》)
    材料二:
    孔子的主张,是“克己复礼”。克己复礼,是孔子对颜回提出来的,原文是“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我们知道,仁,是孔子的核心价值;礼,是孔子的政治主张;颜回,是孔子的得意门生。因此,这段话是儒家的纲领。
    然而,孔子所处的时代,却“礼崩乐坏”。要克己复礼,就要为礼乐制度找到人性的依据。什么根据?爱必须得到回报。这一点,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因此,爱与爱的回报就必须设定为道德,这就是仁;必须设立为制度,这就是礼。礼是仁的制度保证。因为爱,或者仁,或者孝,都是无形的,内在的。不彰显出来,就无法确认;不诉诸行为,就无法培养。礼,岂能可有可无?
    但更重要的,是仁,仁为礼乐之本。孔子曾经反问:礼,难道就是牺牲和玉帛吗?乐,难道就是钟鼓和舞女吗?当然不是。那是什么?爱。因此孔子说,一个人如果没有爱心,就不会拿礼乐当回事。这层意思,他是用反问的语气说出来的:“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那么,爱心从何而来?天性。出自天性的爱,叫天良。没有天良,就不是人,叫“人而不仁”。总之,礼坏乐崩绝不是礼乐制度不好,而是人心出了问题。但只要人性依旧,天良尚存,这世界就有救了。只不过,救世先得救心。
    仁爱,就是拯救世界的“速效救心丸”,问题是,这药丸找得到吗?孔子认为找得到。因为他的原材料是每个人心里都有的,这就是对父母、对子女、对亲人的爱,叫“亲亲之爱”。这种爱是天然的,固有的,不需要讨论和证明的。只要纳入古已有之的礼乐制度,就万无一失。
    (摘编自易中天《中华史·百家争鸣》)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一个朝代讲,周公制定了周礼,周因崇尚道德而兴盛。同时,其影响使中国文化走上了一条道德理性之路。
    B.礼是合于道德理性的规定,礼与德二者不可分割,《乐记》中强调的礼是不能替代的法则,是有道德依据的。
    C.如果认定一个人是有善良本性的,尽管其本性可能会受社会上的不良影响而被遮蔽,但仍然可以通过教育让其本性显露。
    D.我们中国有分有合,西方人只注重了这种合分与分合的现象,但他们没有注意到中国为什么能够分而又合。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讲的要孝敬,要诚信,要谦虚,要恭敬等等,常常形成某些规则要求,实际上也就是“则以观德”的体现。
    B.东方文化以人文精神为主干,看重后天教育的作用;西方人认为人性是恶的,要靠宗教来救赎。东西文化形成的本源不同。
    C.礼俗二字常常一起说,但二者是有区别的,俗可以放弃而礼必须遵守,因为俗是因人而异的生活习惯,礼则关乎全民道德。
    D.“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之所以成为儒家的纲领,是因为它说出了仁与礼的关系及孔子的核心价值。
    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最能支持“礼也者,理也”这一观点的一项是( )
    A.《左传》:“礼以行义,义以生利,利以平民,政之大节也。”
    B.《礼记·乐记》:“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
    C.《毛诗序》:“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
    D.《弟子规》:“冬则温,夏则清。晨则省,昏则定。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
    4.请简要分析材料二的论证思路。
    5.在学习生活中,你可能参加过学校的许多仪式,如入学仪式、升旗仪式、成人仪式等等,请结合材料内容,谈谈你对“仪式”的认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跳马
    路内
    小孩小名叫阿毛。副队长到嘉定拉队伍时,他正在路边讨饭,不知怎地跟定了副队长,就一起到了镇上,听口音是上海本地人。大队长说,这么小的孩子,就带在队伍上吧,只是不要给他耍刀玩枪,出去贴贴标语也好。小孩是读过点书的,国民革命、新四军、抗日救亡,全都会写,只是缺乏管教,两个队长调教了好些天,现在可以带出去了。
    这支队伍上,大队长是体育教员,三十一岁,副队长是个读书郎,只有十八岁。小孩有一天问福元,阿叔,我是不是跟错了人,我想跟一个杀人不眨眼的大王,天天与日本人干仗,怎么跟了两个先生?不但不发枪给我,还要读书写字,要练游泳和跳马。福元大笑。
    昨天夜里,两个队长商量关于孙庆荣公开投敌的事,说孙庆荣得了日本人的钱粮军火,必来寻衅,决定连夜召集人马,撤出上海。大队长却崴了脚,只得回家休养。副队长孤身往西走了。
    天亮时,福元带着小孩去看大队长。大队长说,你带小孩去芦苇荡避避风头吧。临别,大队长摸摸小孩的头,问说,跳马练得如何?小孩说,报告司令,矮一点的木箱能跳过去。大队长说,你记得我说的话,练好体育,等你长大,去参加奥林匹克运动会,日本人的跳马水平很高,不要输给他们。小孩说,司令,都打仗了,还参加什么运动会。大队长说,体育和读书写字一样,让你学会做人,亡国奴才是没有资格上赛场的。
    这是八月的天气,没有一丝风。福元背着步枪,带着小孩往西走。阿叔,你手上这杆枪是我搞来的。小孩说,当天副司令带了我去警察局借枪。警察一问副司令才十八岁,胆气冲天,不肯借。后来司令来了,警察问他会不会打枪。司令借了一杆,哗哗地拉了枪栓,走到街上,又往对面巷子里走了五十步,一枪就把警察局的招牌给打下来了。警察服了,就说,二位的气度,能带十万兵,备长枪十支,短枪两支,子弹五箱,送至府上。那是我第一次见到司令。
    福元看了看小孩,忍不住打趣说,王桥村的那个小姑娘,叫啥名字。小孩说,叫芳蕙,不大识字,跑得比我还快,司令说她可以做田径运动员,司令天天想开运动会。福元说,大队长就是这样的,他是体育教员。
    福元决定进树林。树林背靠一座小山包,林间一片空地,是平日练兵的场所,枪靶和人形草垛早已收走,如今仅剩一个大木箱,是大队长亲手量出的尺寸规格,并辟了一条跑道,让队员们练习跳马。福元在里面搭了个窝棚,日近中午,想着可以眯一觉。
    小孩不必交代就自觉地放哨站岗。福元的鼾声大了起来,小孩渐感无聊,他上了跑道,踢掉鞋子,挺腰抬腿,按大队长教的做了几个预备动作,随后跑向木箱。这一次居然跳了过去,且稳稳地落在地上。小孩十分高兴,这时听到树林里有布谷鸟叫。小孩喝道,是谁。只见芳蕙从一棵树后面绕了出来。
    福元也醒了,吓得不轻,摸到枪,从窝棚另一头爬起来看。芳蕙说来时遇到一队兵,二十多个人,往镇上去了。福元说我得去通知大队长,实在不行就把他背出来,总之不能让他落在敌人手里。我们的人都在王桥村的祠堂,你们去找副队长,告诉他赶紧带救兵来。说罢往镇上飞步奔去。
    此地距王桥村尚有十里路。太阳高照,没有一丝风。周围尽是稻田,路越来越窄。就在这时,听到一阵嗡嗡的声音。小孩顿时紧张起来,不好,日本人的飞机来啦。芳蕙大骇,往树林里跑,小孩一把拽住她,说,躲到桥底下。果然两架飞机从南边过来,飞得很低。小孩说,遇到飞机,你要记得,不可往树林里躲。芳蕙觉得小孩在发抖,拍了拍他,等到飞机远了,听到小孩的牙齿发出咯咯哒哒的声音。
    太阳已经西落。小孩加快了步伐,看见了远处王桥村的祠堂。小孩跑进祠堂,见到队伍里的王大贵,问副队长在哪里。王大贵说,副队长刚走。小孩说,找到副司令,我有要紧的情报,天黑了你要是寻不到副司令,我就把手榴弹丢到你家里去。王大贵一溜烟地跑了。
    小孩觉得很累,坐在地上,背靠墙壁。芳蕙说,你好好讲讲为啥飞机来了不能躲到树林里?
    去年,日本人是从海上登陆的,离我家不远,打了七天七夜,炮声越来越近,我爷娘带着我和我阿妹逃难。日本兵从后面追了上来,大家拼了命地逃,我被人群冲到了一个水沟里。日本人的飞机来了,很多人往树林里躲,我爷娘带着阿妹也躲了进去。树林里全是人。飞机扔了一串炸弹,轰的一下,整个树林全飞上了天。很多冒烟的人尖叫着爬出树林,还有人在火里面跳,跳着跳着,就倒了下去。
    我懂了。芳蕙说。
    小孩讲完这些,睡了过去。不知过了多久,被讲话声惊醒。那声音一听就知道是福元。福元说,我要背他出来,他不肯,给了我一份名单,全是我们的人,然后让我快走,我来不及出镇,只得躲进茶馆,孙庆荣的兵进了大队长家,绑了他,在后院开了枪。大队长是条汉子啊。福元边哭边说。
    小孩爬起来,向祠堂外跑去,被芳蕙的腿绊了一下,直剌剌扑倒在地,摔岔了气,喊不出声音来。芳蕙连忙爬过来看他,往他背上拍了好久,小孩放声大哭。
    司令都不知道我能跳过木箱了。
    (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大队长让小孩读书写字、游泳跳马,是让他学会做人,以后有资格上赛场。
    B.福元未能及时救出大队长是形势所迫,没办法。
    C.芳蕙的报信是情节发展的关键,小孩送情报、福元赶去救人都与之有关。
    D.王大贵接到小孩的情报,却未能找到副队长,这导致了大队长被捕牺牲。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大队长是体育教员,副队长是读书郎,小说强调了他们的普通群众身份,小中见大,展现了全民抗战的时代特征。
    B.小说借小孩之口讲述福元步枪的来历,更能突显两个队长身上的传奇色彩,也体现了小孩对他们的仰慕之情。
    C.小孩讲述随父母逃难的经历,既呼应大前文他在飞机轰炸中的表现,也为他一心想要抗日杀敌提供了合理解释。
    D.小说有多处景物描写,穿插在故事进程中,交代了人物活动的自然环境,体现了时间的变化,也舒缓了叙事节奏。
    8.小说反复写到“跳马”,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9.小孩与大队长谁才是小说的主人公?请结合作品谈谈你的看法。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昔者,越王勾践问大夫种①曰:“吾欲伐吴,奈何能有功乎?“大夫种对日:“伐吴有九术。”王曰:“何谓九术?”对日:“一曰尊天地,事鬼神;二曰重财币,以遗其君;三日贵籴粟槁,以空其邦;四日遗之美女,以荧其志;五日遗之巧匠,使起宫室高台,尽其财,疲其力;六日遗其谀臣,使之易伐;七曰强其谏臣,使之自杀;八曰邦家富而备器;九日坚厉甲兵,以承其弊。故日九者勿患,戒口勿传,以取天下不难,况于吴乎?“越王日:“善。”于是作为荣楯②”,婴以白璧,镂以黄金,类龙蛇而行者。乃使大夫种献之于吴,日:“东海役臣孤勾践。使者臣种,敢修下吏,问于左右。赖有天下之力,窃为小殿,有余财,再拜献之大王。”吴王大说。申胥③谏日:“不可。王勿受。大王受之,是后必有灾。”吴王不听,遂受之而起姑胥台。三年聚材,五年乃成。高见二百里,行路之人,道死巷哭,越乃饰美女西施、郑旦,使大夫种献之于吴王,日:“昔者,越王勾践窃有天之遗西施、郑旦,越邦湾下贫穷,不敢留,使下臣种再拜献之大王。”吴王大喜。申胥谏日:“不可。王勿受。臣闻五色令人目不明,五音令人耳不聪。大王受之,后必有殃,胥闻越王勾践昼书不倦,晦诵竟旦,聚死臣数万,是人不死,必得其愿。胥闻越王勾践服诚行仁听谏进贤士是人不死,必得其名。胥闻越王勾践冬披毛裘,夏披稀俗,是人不死,必为利害。胥闻贤士邦之宝也,美女邦之咎也。夏亡于末喜,殷亡于妲己,周亡于褒姒。”吴王不听,遂受其女,以申胥为不忠而杀之。越乃兴师伐吴,大败之于秦余杭山,灭吴,禽夫差,而戮太宰与其妻子。
    (节选自《越绝书·内经九术》)
    材料二:
    《书》曰:“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节选自《新五代史·伶官传》)
    【注】①种:文种,越国著名谋臣。②荣楯:装饰文彩的栏杆。③申胥:伍子胥,名贠(yún),字子胥。吴国著名谋臣,因封于申,故称申胥。
    10.文中画框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勾选出相应位置。
    胥A闻B越C王D勾E践F服G诚H行I仁J听K谏L进M贤N士O是P人Q不R死
    11.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疲,文中为使动用法,与《谏太宗十思疏》中“必固其根本”的“固”字用法相同。
    B.说,文中为通假字,通“悦”,与“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的“说”字意思相同。
    C.晦,由昏暗引申为夜晚,与《登泰山记》中“戊申晦”的“晦”指农历月末意思不同。
    D.利害,为偏义复词,与《六国论》“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的“存亡”用法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越王勾践要复仇灭吴,问计于文种,文种给出九术,勾践一一实行,最终如愿。
    B.文种两次代表越王出使吴国,送物送人,言辞极其谦恭,不辱君命,成效显著。
    C.越王勾践为完成复仇,勤于政事、俭朴生活、施行仁义、采纳谏言、崇贤尚能。
    D.伍子胥、文种均为得力的谋臣,吴王、越王对待谋臣的态度决定了各自的结局。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婴以白璧,镂以黄金,类龙蛇而行者。
    (2)灭吴,禽夫差,而戮太宰嚭与其妻子。
    14.联系材料一,简述吴王夫差灭亡及越王勾践取胜的原因。
    三、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浣溪沙
    【宋】秦观
    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淡烟流水画屏幽。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的开头两句,点出时间为春日早晨,点出地点在家中小楼,点明主人公的心境百无赖。
    B.这首词通过“晓阴”“淡烟”“飞花”“丝雨”等意象,情景交融,刻画了一位闲居闺中、内心充满轻轻寂寞和淡淡哀愁的女主人公形象
    C.“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之句,把“飞花”比作“轻梦”,把“丝雨”比作“细愁”,化抽象为具象,给人强烈的新奇之感,特别具有一种诗意美和画境美。
    D.整首词中,词人并未正面刻画女主人公的外在形象,而是借助气氛的渲染和环境的烘托,着力刻画了人物的内心世界。
    16.晚清词家陈廷焯曾说:“《浣溪沙》结句,贵情余言外,含蓄不尽。”请赏析此句之妙处。
    四、默写题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种树郭橐驼传》中表达郭橐并没有使树木长高长大的秘诀,只是不妨碍生长意思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贺新郎》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词人向统治者发问,不知何时才能请得长缨,将敌方首领擒缚请缨报国志士的激情跃然纸上。
    (3)黄河作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古代诗歌中常见的意象,深深地刻进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语言表达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历史文化学者最新研究发现,曾侯乙编钟横梁上密布的类似“二维码图”的纹饰,可能是中国先秦时期的古乐谱。此前,一般认为这些纹饰不过是一种豪华的装饰——无论是那黑红相间的色彩,还是那流畅细致的花纹,与金光闪闪的青铜编钟_______,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然而,仔细分析这些初看起来令人眼花缭乱的纹饰,其构成元素有着惊人的一致性:“x”字形、“+”字形、“山”字形、“骨棒”形等反复出现。研究者指出,这些符号着大量古代音乐信息,如同汉字中的甲骨文一样,它们是音乐中的“化石”,这是先人留给我们的需要不断破解的艺术之谜,也是一份无比_______的文化遗产。目前,由于掌握的资料有限,致使编钟乐谱上还有一些符号组合的含义尚须进一步辨识,有些符号尚未辨析出来。要想按照“二维码图”演奏出正宗的先秦时期的乐曲,还需要研究者们发挥才智,_______。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相得益彰蕴含优厚穷形尽相
    B.交相辉映蕴含丰厚穷理尽微
    C.交相辉映饱含丰厚穷形尽相
    D.相得益彰饱含优厚穷理尽微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由于掌握的资料有限,致使编钟乐谱上还有一些符号组合的含义尚须进一步辨析,有些符号尚未辨识出来。
    B.掌握的资料有限,致使编钟乐谱上还有一些符号组合的含义尚须进一步辨识,有些符号尚未辨析出来。
    C.由于掌握的资料有限,编钟乐谱上还有一些符号尚未辨识出来,有些符号组合的含义尚须进一步辨析。
    D.由于掌握的资料有限,编钟乐谱上还有一些符号尚未辨析出来,有些符号组合的含义尚须进一步辨识。
    20.下列句中引号的作用,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如同汉字中的甲骨文一样,它们是音乐中的“化石”。
    A.血肉造成的“机器”终究和钢铁造成的不一样,包身契上写明的三年期限,能够做满的不到三分之二、
    B.被人揭露真面目后,这些所谓的西方绅士就撕掉“文明”的面具,大肆抢杀掳掠,无耻地占有我国的瑰宝。
    C.今晚若有采莲人,这儿的莲花也算得“过人头”了;只不见一些流水的影子,是不行的。
    D.乳白色的“神舟”五号飞船内,杨利伟-中国第一位航天员正静候着一个举国关注的时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食品安全备受瞩目的今天,由各大高校和科研院所自主研发的“高学历”食品由于其高学历背景的加持,往往给人以“健康、安全”的印象,与当今消费者对健康饮食观念的追求不谋而合。同时,“高学历”食品也价值不菲。那么,①__________?答案是肯定的,在投入市场之前,“高学历”食品往往已在高校和科研院所经历过长时间的科学研究。新疆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对燕麦的课题研究始于1988年,用了5年的时间完成了品种选育、栽培、育种、高产等课题,才进入到最后的品质加工的阶段。新疆农科院院长于明说,“经过临床试验,②__________。”经过口口相传,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希望能通过正规渠道购买到这款有助于降低血糖的麦片。于是,这一研究成果得以开展市场化经营。
    业内人士指出,目前,一些研发成功的“高学历”食品虽然已走向市场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收益,③__________:一方面,运营团队要提防不良商家对品牌的觊觎,以防衍生出“蹭牌”行为;另一方面,原有的科研团队要在保证“学历品牌”和产品质量的前提下,采取符合市场期待的营销策略。
    21.下列各句中,引号和文中“高学历”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我站在山脚抬头望去,只见无数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向山顶延伸着。
    B.父亲的话让我意识到要打破我们父子之间的这层令人悲哀的“厚壁障”太难了。
    C.著名画家徐悲鸿笔下的马,正如有的评论家所说的那样,“形神兼备,充满生机”。
    D.他们的做法彻底撕掉了自己“文明”的面具,真相赤裸裸地展现在大家面前。
    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六、材料作文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高三学生小明热爱读书。王佐良在《上图书馆》中回顾上图书馆的几段经历,让小明感受到了读书的奇趣及人类创造知识的伟大,而黑塞的《读书:目的和前提》则让他领略到了读书的价值和意义。周末休息,小明与室友上学校图书馆阅读,室友拍了张他托着眼镜看书的照片,小明觉得意境不错,顺手就上传到社交网络。不少网友纷纷留言。网友甲:晒读书有啥意思,晒美食不是更实在更有意思!
    网友乙:ChatGPT作为人工智能的杰出代表已经问世,只要你输入问题,它就会生成一份“近乎完美”的答案,既然这样,我们还有必要去图书馆读书吗?
    网友丙:高三了,时间紧任务重,一周学习身心俱疲,去图书馆读书有个啥意思,不如去喝杯奶茶,看个电影放松一下!
    要求:请你以一位高中学生的身份针对材料中某一位同学的看法写一篇驳论文;联系现实,切合身份,贴合情境,结合材料,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答案:D
    解析:D.“西方人只注重了这种合分与分合的现象,但他们没有注意到中国为什么能够分而又合”,曲解文意,原文说“因为我们始终都是一个整体,一个文化认同的整体,这是西方人无法理解的”,西方人无法理解的是中国为什么能分而又合,而没有论及“西方人只注重了这种合分与分合的现象,但他们没有注意到中国为什么能够分而又合”。
    故选D。
    2.答案:C
    解析:C.“因为俗是因人而异的生活习惯”说法错误,原文说“俗是一种生活习俗”,生活习俗不是“因人而异的生活习惯”,而是具有地域性甚至全民性的生活习俗。
    故选C。
    3.答案:D
    解析:“礼也者,理也”讲的是理的规则。
    A.讲礼的作用;
    B.讲音乐能够反映民情,盛世与乱世的音乐给人的感受不同;
    C.讲人表达情感的不同方式;
    D.讲礼的规定,《礼记·曲礼上》:“凡为人子之礼,冬温而夏清。”前三项虽然都与礼有一定联系,但D项才是讲“礼”的规则的。
    故选D。
    4.答案:①文章先指出孔子“克己复礼”的主张;
    ②接着阐明了礼与仁的关系,礼是仁的制度保证,仁是礼的根本;
    ③最后从儒家的角度阐述恢复礼乐制度的人性依据。
    解析:材料二共有五段,首先,第一段开头“孔子的主张,是‘克己复礼’”指出孔子“克己复礼”的主张;
    然后,第二段“礼是仁的制度保证”,第三段“仁为礼乐之本”,阐明了礼与仁的关系,礼是仁的制度保证,仁是礼的根本;
    最后,第四、五段“礼坏乐崩绝不是礼乐制度不好,而是人心出了问题”“仁爱,就是拯救世界的‘速效救心丸’”“这种爱是天然的,固有的,不需要讨论和证明的。只要纳入古已有之的礼乐制度,就万无一失”,从儒家的角度阐述恢复礼乐制度的人性依据。
    5.答案:①仪式属于礼,是规则的表现形式,它的内涵是教育。因为教育是抽象的,要让学生感受到是在受教育,就要通过一些具体的方式来实施,不同的仪式就是教育所需要的一个个的具体方式。
    ②通过仪式的方式,我们在入学仪式上体会到了成长,在升旗仪式上激发了爱国情怀,在成人仪式上感受到了责任。如果没有这些仪式,我们的感受可能并不会这样强烈,所以这样的仪式是必要的有意义的。
    解析:首先从材料找到对礼的理解和认识,然后结合生活中的仪式来具体分析。材料一有“礼是不能替代的法则”“‘则’是指法则、规范,指的就是礼”“德是抽象的,要使这个抽象的东西进入你的本体之中,那就需要把这种道德的东西细分成很多的‘则’”。而“仪式”就属于礼的范畴,学校的许多仪式就是让学生们知礼,明礼,举行各种仪式就是一种教育方式,是把抽象的礼具化到仪式中,让学生对礼产生更加具体的认识。
    而通过仪式的方式就是让我们明礼,如入学仪式、升旗仪式、成人仪式等等,这些仪式选择在不同的人生阶段,或者重要的时间节点,通过庄严的形式让学生去感知内心的情怀,激发责任感,在以后的人生中形成正确的导向,从而指导他们向善、进取、爱国、敬业等。
    6.答案:D
    解析:D.“王大贵接到小孩的情报,却未能找到副队长,这导致了……”分析错误,王大贵有没有找到副队长,文中并没有交待,“昨天夜里,两个队长商量关于孙庆荣公开投敌的事。说孙庆荣得了日本人的钱粮军火,必来寻衅,决定连夜召集人马,撤出上海。大队长却崴了脚,只得回家休养。副队长孤身往西走了”“福元说,我要背他出来,他不肯,给了我一份名单,全是我们的人,然后让我快走,我来不及出镇,只得躲进茶馆,孙庆荣的兵进了大队长家,绑了他,在后院开了枪”,大队长被捕牺牲主要是因为孙庆荣公开投敌叛变,待人去大队长家抓人,二大队长因为脚崴了,撤走不及时,又不想连累福元,让福元背他走,所以被捕牺牲。
    故选D。
    7.答案:D
    解析:D.“也舒缓了叙事节奏”分析不当,原文为“此地距王桥村尚有十里路。太阳高照,没有一丝风。周围尽是稻田,路越来越窄。就在这时,听到一阵嗡嗡的声音。小孩顿时紧张起来,不好,日本人的飞机来啦”,可见不是舒缓了叙事节奏,而是暗示紧张的气氛。
    故选D。
    8.答案:①跳马能体现出大队长体育教员的身份,大队长也是普通群众,参战了也时时不忘自己体育教员的身份,小中见大,展现了全民抗战的时代特征。②大队长临别与小孩关于跳马的对话体现了他具有长远眼光,具有必胜的信念,不仅要在战场上打赢日本,还要在体育上胜过他们。③小孩跳马成功的情节是下文的突转,使行文更有波澜。④小说结尾小孩深深遗憾大队长不知道自己跳马成功,也让人们为大队长的牺牲而感到惋惜。
    解析:由“阿叔,我是不是跟错了人,我想跟一个杀人不眨眼的大王,天天与日本人干仗,怎么跟了两个先生?不但不发枪给我,还要读书写字,要练游泳和跳马”“小孩说,叫芳蕙,不大识字,跑得比我还快,司令说她可以做田径运动员,司令天天想开运动会。福元说,大队长就是这样的,他是体育教员”“如今仅剩一个大木箱,是大队长亲手量出的尺寸规格,并辟了一条跑道,让队员们练习跳马。福元在里面搭了个窝棚,日近中午,想着可以眯一觉”可知跳马能体现出大队长体育教员的身份,大队长也是普通群众,参战了也时时不忘自己体育教员的身份,小中见大,展现了全民抗战的时代特征。
    由“临别,大队长摸摸小孩的头,问说,跳马练得如何?小孩说,报告司令,矮一点的木箱能跳过去。大队长说,你记得我说的话,练好体育,等你长大,去参加奥林匹克运动会,日本人跳马水平很高,不要输给他们。小孩说,司令,都打仗了,还参加什么运动会。大队长说,体育和读书写字一样,让你学会做人,亡国奴才是没有资格上赛场的”可知大队长具有长远眼光,他具有必胜的信念,不仅要在战场上打赢日本,还要在体育上胜过他们。
    由“小孩渐感无聊,他上了跑道,踢掉鞋子,挺腰抬腿,按大队长教的做了几个预备动作,随后跑向木箱。这一次居然跳了过去,且稳稳地落在地上。小孩十分高兴。……芳蕙说来时遇到一队兵,二十多个人,往镇上去了。福元说我得去通知大队长,实在不行就把他背出来……”,小孩为跳马成功而高兴,可是紧接着收到的却是有人要去抓大队长的消息,可知小孩跳马的情节是下文的突转,使行文更有波澜。
    由“司令都不知道我能跳过木箱了”可知结尾流露深深的遗憾,也让人们为大队长的牺牲而惋惜。
    9.答案:示例一:主人公是小孩。①文章由小孩开始由小孩结束,小孩是贯穿全文的线索。②小孩是文章着墨最多的人物,是文章主要着力表现的人物。③以小孩的视角来写,更能体现战争的残酷,以及战争对人们的戕害。
    示例二:主人公是大队长。①全文都是围绕大队长展开情节,主要叙述大队长英勇牺牲的故事,所以主人公应该是大队长。②人物形象上,小孩是为了衬托大队长。③主题上,大队长的英勇牺牲,让人扼腕叹息,故事唤起了人们对战争的仇恨,对和平的向往之情,也会更珍惜现在的生活。以大队长为主人公使小说主题更鲜明、更深刻。
    解析:可以认为是小孩。
    由“小孩小名叫阿毛。副队长到嘉定拉队伍时,他正在路边讨饭,不知怎地跟定了副队长,就一起到了镇上,听口音是上海本地人”“小孩渐感无聊,他上了跑道,踢掉鞋子,挺腰抬腿,按大队长教的做了几个预备动作,随后跑向木箱。这一次居然跳了过去,且稳稳地落在地上”“小孩爬起来,向祠堂外跑去,被芳蕙的腿绊了一下,直刺刺扑倒在地,摔岔了气,喊不出声音来。芳蕙连忙爬过来看他,往他背上拍了好久,小孩放声大哭。司令都不知道我能跳过木箱了”,文章由小孩开始由小孩结束,可知小孩是贯穿全文的线索。
    “我想跟一个杀人不眨眼的大王,天天与日本人干仗”,表现了小孩对日本人的仇恨;“小孩不必交代就自觉地放哨站岗”“这时听到树林里有布谷鸟叫。小孩喝道,是谁。只见芳蕙从一棵树后面绕了出来”,表现了他的负责任与警觉;“小孩说,遇到飞机,你要记得,不可往树林里躲。芳蕙觉得小孩在发抖,拍了拍他,等到飞机远了,听到小孩的牙齿发出咯咯哒哒的声音”,表现了战争对孩子造成的伤害,“小孩说,找到副司令,我有要紧的情报,天黑了你要是寻不到副司令,老子就把手榴弹丢到你家里去”,军情紧急,表现了孩子的着急,小孩是文章着墨最多的人物,是文章主要着力表现的人物。
    由“去年,日本人是从海上登陆的,离我家不远,打了七天七夜,炮声越来越近,我爷娘带着我和我阿妹逃难。日本兵从后面追了上来,大家拼了命地逃,我被人群冲到了一个水沟里。日本人的飞机来了,很多人往树林里躲,我爷娘带着阿妹也躲了进去。树林里全是人。飞机扔了一串炸弹,轰的一下,整个树林全飞上了天。很多冒烟的人尖叫着爬出树林,还有人在火里面跳,跳着跳着,就倒了下去”可知本文是以小孩的视角来写的,更能体现战争的残酷,以及战争对人们的戕害。
    可以认为是大队长。
    文章由大队长收留孩子,教孩子读书写字,练游泳和跳马开始,接着写有人叛变,大队长因脚崴不能撤离,临别告知孩子练好体育,参加奥林匹克运动会。然后写小孩和福元得到有人要抓大队长的消息,分别行动去营救大队长,最后大队长被捕牺牲,故事结束。全文都是围绕大队长展开情节的,主要叙述大队长的故事,所以主人公应该是大队长。
    小孩对跳马的不解衬托出大队长的见识高远,他具有必胜的信念,不仅要在战场上打赢日本人,还要在体育上胜过他们。可见人物形象上,小孩是为了衬托大队长的。
    主题上,“福元说,我要背他出来,他不肯,给了我一份名单,全是我们的人,然后让我快走,我来不及出镇,只得躲进茶馆,孙庆荣的兵进了大队长家,绑了他,在后院开了枪。大队长是条汉子啊,福元边哭边说”“司令都不知道我能跳过木箱了”,主人公大队长的英勇牺牲,让人扼腕叹息,故事唤起了人们对战争的仇恨,对和平的向往之情,也会更珍惜现在的生活。使主题更鲜明更深刻。
    10.答案:J、L、O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我听说越王勾践服膺诚信推行仁道,虚心听取谏言,提拔贤能之人,这个人不死。“听谏”和“进贤士”都是动宾结构,承前省略主语“越王勾践”,应单独成句,故在“听谏“进贤士”前后停顿,即J处、L处和O处;由上文可知,“是人不死”重复上文语句,应单独成句,即O处。J、L、O处需加句读。
    11.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A.正确。疲,使动用法,使……疲敝;固,使动用法,使…….牢固。两个词用法相同。句意:使吴国的力量疲敝/一定要使它的根牢固。B.正确。都是通假字,高兴。句意:吴王非常高兴学习后经常温习所学的知识,不也很高兴吗?C.正确。句意:夜晚还诵述到天亮/戊申日月底这一天。起作用;“存亡”虽也与“利害”均为反义合成词,然“存“亡”都有实际意义,而非偏义复词。句意:一定会成为吴国的大患/那么胜败的命运,存亡的理数。故选D
    12.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A.“勾践——实行”错,文种所献九术,由原文“于是作为荣楯……乃使大夫种献之于吴”越乃饰美女西施、郑旦,使大夫种献之于吴王“可知,仅用“四术”起宫室、“五术”送美女。故选A。
    13.答案:(1)用白壁做装饰,用黄金镶嵌,形状像龙蛇舞动一样。(2)勾践灭了吴国,活捉了吴王夫差,同时杀了太宰伯嚭和他的妻子儿女。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婴”,装饰;“镂”,镶嵌;“类”,像。(2)“禽”,捉拿;“戳”,杀死;“妻子”,妻子允女。
    14.答案:①夫差贪图个人享乐,“逸豫”终致亡身亡国;②勾践辛劳为民,自然灭吴雪耻。
    解析:①由原文“逸豫可以亡身”““遂受之而起姑胥台”“吴王不听,遂受其女”可知,夫差贪图个人享乐,“逸豫”终致亡身亡国;②由原文“忧劳可以兴国“胥闻越王勾践昼书不倦,晦诵竟旦”“胥闻越王勾践冬披毛裘,夏披絺绤”可知,勾践辛劳为民,自然灭吴雪耻。
    15.答案:C
    解析:C“化抽象为具象”误,把“飞花”比作“轻梦”,把“丝雨”比作“细愁”,应是化具体的事物为抽象的事物,即化具象为抽象。故选C。
    16.答案:①注重炼字。“闲”,闲散,无聊。写出女主人公闲散、随意地挂起帘幕的慵懒神态,表现出她的淡淡闲愁。②以景结情。“宝帘”悠闲地自挂于小小的银钩上,全词结束在一种恬然悠闲的静景中,言有尽,意无穷。
    解析:注重炼字,这里的“闲”是闲散,无聊的意思,用来修饰“挂”,女子愁格满怀,无聊地把缀着珠宝的帘子随意悬挂在小小银钩之上,一个闲字既写出女子的慵效神态,又表现出该女子无聊的淡淡愁绪,以景结情,“宝帘闲挂小银钩”意思是“顺着珠宝的帘子无聊又悠闲地悬挂在小小很钩之上”,“宝帘”悠闲地自挂于小小的银钩上,不觉摇曳多姿,全词结束在一种恬然悠闲的静景中,启人想象,言有尽,意无穷。
    17.答案:(1)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
    (2)问长缨何时入手;缚将戎主
    (3)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解析:
    18.答案:B
    解析:相得益彰:指两个人或两件事物互相配合,双方的能力和作用更能显示出来。交相辉映:指各种光亮、色彩等互相映照。多用于形容美好的景象。第一个横线处,此句想表达曾侯乙编钟与其横梁上的纹饰互相映照,非常美丽,故“交相辉映”最为恰当。饱含:满含;充满。蕴含:包含在内。第二个横线处,此句想表达曾侯乙编钟纹饰中的符号包含着很多古代音乐的信息,故“蕴公”最为恰当。丰厚:多而厚实;丰富、数量多、价值高。优厚:(待遇)优渥。第三个横线处,此句想表达编钟上的符号是先人留下的宝贵而丰富的文化遗产,故“丰厚”最为恰当。穷形尽相:原指描写刻画细致生动,现指丑态毕露。穷理尽微:深入地研究,以达精深奥妙的境地。第四个横线处,此句想表达演奏正宗先秦时期的乐曲需要研究者们进行进一步的研究,故“穷理尽微”最为恰当。本题应依次填入“交相辉映”蕴含“丰厚”“穷理尽微”,与B项相符。综上,本题答案为B项。
    19.答案:C
    解析:原句:成分残缺,不合逻辑。句子因滥用介词导致缺少主语;“一些符号组合的含义尚须进一步辨识,有些符号尚未辨析出来”不合逻辑,逻辑上应先辨析符号而后才能辨识其含义。应改为“由于掌握的资料有限,编钟乐谱上还有一些符号尚未辨识出来,有些符号组合的含义尚须进一步辨析”。A项,成分残缺,不合逻辑。句子因滥用介词导致缺少主语;“一些符号组合的含义尚须进一步辨析,有些符号尚未辨识出来”不合逻辑,逻辑上应先辨识符号而后才能辨析其含义。选项修改不恰当。B项,不合逻辑。“一些符号组合的含义尚须进一步辨识,有些符号尚未辨析出来”不合逻辑,逻辑上应先辨析符号而后才能辨识其含义。选项修改不恰当。C项,选项修改最恰当。D项,不合逻辑。“一些符号尚未辨析出来,有些符号组合的含义尚须进一步辨识”不合逻辑,逻辑上应先辨析符号而后才能辨识其含义。选项修改不恰当。本题要求选择修改最恰当的一项。综上,本题答案为C项。
    20.答案:A
    解析:引号的作用有:表示引用的部分;表示特定称谓、专有名词;表示特殊含义;表示否定和讽刺;表示着重论述的对象;特殊疑问表示否定;表示话语的引用。例句中的引号表示特殊含义,指编钟上的符号像化石一样珍贵。A项,“机器”中的引号表示特殊含义,此处的“机器”指的是包身工。选项引号的作用与例句相同。B项,“文明”中的引号表示否定和讽刺,此处指抢杀掳掠的西方人反而自称“文明”。选项引号的作用与例句不相同。C项,“过人头”中的引号表示引用,引用了诗句“莲花过人头”。选项引号的作用与例句不相同。D项,“神舟”中的引号表示特定称谓。选项引号的作用与例句不相同。本题要求选择引号的作用与例句相同的一项。综上,本题答案为A项。
    21.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文中的“高学历”的引号表示特殊含义,“高学历”不是指食品的学历高,而是食品所蕴含的科技含量高。A.表示突出强调,突出无数火把排列的形状。B.“厚壁障”也不是指真的有一道壁障,而是指父子之间有很深的隔阂,此处引号也表示特殊含义,与“高学历”的引号作用相同。C.表示直接引用,引用评论家的话。D.表示讽刺与否定。故选B。
    22.答案:①这类食品真的物有所值吗;②燕麦的降糖功效已经得到验证;③但也需要注意两个方面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第一空:依据“食品也价值不菲”“答案是肯定的”推断疑问是这类食品是否物有所值,故可填写“这类食品真的物有所值吗”之类的句子。第二空:依据“消费者希望能通过正规渠道购买到这款有助于降低血糖的麦片”推断试验的结果是燕麦具有降糖的功效,故可填写“燕麦的降糖功效已经得到验证”。第三空:依据“虽然已走向市场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收益”“一方面……另一方面”推断还有需要注意的两方面内容,故可填写“但也需要注意两个方面”之类的句子。
    23.答案:例文:
    驳“读书有何用,不如美食实在”
    “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古人云:“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我则曰:“未饱食而逸居,斯为禽兽。”饮食与读书,同为人生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然而,总有人对读书持有偏见,甚或发出“读书有何用,不如美食实在”的谬论。对此,我必须大喝一声:读书不仅仅是为了获取知识,更是一种精神的滋养和成长。
    读书,是精神的滋养。古人云:“三日不读书,便觉言语无味,面目可憎。”读书可以开拓我们的视野,丰富我们的思想,让我们在浩瀚的知识海洋中领略到人生的真谛。然而,网友甲却将“晒美食”视作炫耀的资本,肤浅地将之与“晒读书”比较,足见其未明读书之真谛。诚然,美食能带来口腹之欲的满足,但读书带来的精神满足,是美食无法比拟的。
    黑塞在《读书:目的和前提》中说:“世界上任何书籍都不能带给你好运,但是它们能让你悄悄成为你自己。”读一本好书,就像与一位智者对话,让我们在阅读中逐渐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的确,读书能使我们跨越时空的限制,与古人对话,与智者交流,领略前人的智慧和思想。由此可见,网友甲将美食与读书比较,实则是将浅薄的食欲、物质与深层次的智慧、精神混为一谈,这显然是不合理的。
    读书,是人生的导航。古人云:“书山有路勤为径。”每一本书都是一盏指路灯,指引我们前进的方向。网友甲将读书视为无用的消遣,忽视其指导人生的价值,实则是短视的无知。诚然,美食能带来味蕾的满足,但读书带来的方向指引,是美食无法提供的。读书能使我们明辨是非,了解人生真谛,选择正确的人生道路。网友甲将读书与美食比较,实则是将瞬时的感官享受与长远的人生导向混淆,这显然是不明智的。
    读书,是一种前瞻性的思考。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书可以让我们了解前人的智慧和经验,让我们在处理问题时有更多的参考和借鉴。王佐良在《上图书馆》中说:“我在书里看我们‘你’——到处的‘你’,可贵的‘你’,由此才有沟通的机会。”读书是一种思考的过程,通过阅读书籍深入了解不同的思想体系和观点时,让我们学会独立分析问题,形成自己的见解,逐渐形成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这种独立思考能力可以帮助我们判断是非曲直,做出更为明智的决策。而这种批判精神则可以让我们更好地辨别真假善恶,保持清醒的头脑和独立的人格。相比之下,晒美食虽然能够带来短暂的社交媒体的认可,但却无法提供读书所带来的深层次价值和意义。美食仅仅是生活中的一部分,而读书却可以让我们获得更多的智慧和启迪。如果我们仅仅沉迷于美食所带来的短暂快感,那么我们可能会忽略读书所带来的更为深刻的影响。
    读书的重要性远非美食可及。读书是精神的滋养,是人生的导航,是前瞻性的思考。网友甲的看法是他对读书的无知和短视的表现。我们应该珍视阅读的价值和意义,不断提高自我修养,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满足。
    在这个浮躁的社会中,我们应该保持内心的平静和独立,坚守自己的信念和追求。正如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只有不断阅读、思考和实践,我们才能成为有深度、有内涵、有智慧的人。
    解析:

    相关试卷

    博爱县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模语文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博爱县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模语文试卷(含答案),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诗歌鉴赏,默写题,语言表达,材料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博爱县第一中学2023届高三下学期5月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博爱县第一中学2023届高三下学期5月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诗歌鉴赏,默写题,语言表达,材料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河南省焦作市博爱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河南省焦作市博爱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语文试题,共23页。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