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部分学校2023_2024学年高一生物上学期11月期中试题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江西省部分学校2023_2024学年高一生物上学期11月期中试题含解析,共20页。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下列关于蓝细菌、酵母菌和支原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三者的遗传物质都是DNA
B. 核糖体是三者共有的细胞器
C. 三者中只有酵母菌是真核生物
D. 细胞壁是三者共有的细胞结构
【答案】D
【解析】
【分析】1、由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叫原核生物,由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叫真核生物;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相比,最大的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被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没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原核细胞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但原核生物含有细胞膜、细胞质等结构,也含有核酸和蛋白质等物质。
2、常考的真核生物有绿藻、衣藻、真菌、原生动物(如草履虫、变形虫)及动、植物等;常考的原核生物有蓝细菌、细菌、支原体、放线菌等;此外,病毒没有细胞结构,既不是真核生物也不是原核生物。
3、细胞生物(包括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细胞中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其中DNA是遗传物质,非细胞生物(病毒)中含有DNA或RNA一种核酸、其遗传物质是DNA或RNA。
【详解】A、凡是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其遗传物质都是DNA,A正确;
BC、蓝细菌和支原体属于原核生物,酵母菌属于真核生物,它们都含有核糖体,B、C正确;
D、支原体没有细胞壁,D错误。
故选D。
2. 显微镜是生物学科中最为重要的观察工具之一。图中①②、③④为显微镜的两种镜头,⑤⑥上的横线为载玻片,乙是甲中偏右上方的细胞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物像。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①的放大倍数高于②,④的放大倍数高于③
B. 与⑥相比,⑤镜头下的视野亮度相对较强
C. 由视野甲转换为乙时,无需调节粗准焦螺旋
D. 由视野甲转换为乙时,应将装片向左下方移动
【答案】C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①②表示目镜,目镜的镜头越长,其放大倍数越小;③④表示物镜,物镜的镜头越长,其放大倍数越大;图甲到图乙指的低倍镜换成高倍镜观察。
【详解】A、图中①②为目镜,③④为物镜,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低,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高,所以①的放大倍数低于②,④的放大倍数低于③,A错误;
B、与⑥相比,⑤对应的放大倍数大,该镜头下的视野亮度相对较低,B错误;
C、视野甲至视野乙,为低倍镜换高倍镜观察的结果,换上高倍镜后只需通过调节细准焦螺旋的方式进行调焦,C正确;
D、视野乙是将视野甲中偏右上方的细胞进行放大观察,应将装片向右上方移动才会将需要放大观察的细胞移至视野中央,D错误。
故选C。
3. 下列有关生命系统结构层次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在生命系统中,艾滋病毒属于最基本层次
②赣江中所有的鱼不能构成一个种群
③一朵月季花是生命系统中的器官层次
④黄山上所有动植物是一个群落
⑤生命系统的每个层次中都不会有无机环境
A. ②③B. ①⑤C. ②④D. ③⑤
【答案】A
【解析】
【分析】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1)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和生物圈。
(2)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分子、原子、化合物不属于生命系统。
(3)生命系统各层次之间层层相依,又各自有特定的组成、结构和功能。
(4)生命系统包括生态系统,所以应包括其中的无机环境。
【详解】①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属于生命系统中的任何层次,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①错误;
②赣江中所有的鱼包括多个物种,因而不能构成一个种群,②正确;
③植物有六大器官,为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一朵月季花是生命系统中的器官层次,③正确;
④黄山上所有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才能构成生物群落,④错误;
⑤生命系统中的生态系统包括了其中所有的生物以及它们所处的无机环境,⑤错误。
故选A。
4. 某生物兴趣小组以大豆种子为实验材料,选取大豆种子的子叶检测其中的脂肪和蛋白质,进行了如下实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试剂A是苏丹Ⅲ染液,染色后需要用酒精洗去浮色
B. 图中所示的实验均不需要进行水浴加热处理
C. 试剂B与氢氧化钠加入豆浆的顺序不影响实验结果
D. 豆浆煮沸后用图2中的方法检测,溶液仍然会呈现紫色
【答案】C
【解析】
【分析】生物组织中化合物鉴定:(1)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溶液的颜色变化为砖红色(沉淀)。(2)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3)脂肪可用苏丹Ⅲ染液鉴定,呈橘黄色;(4)淀粉遇碘液变蓝。
【详解】A、图所示的实验检测的是脂肪,用苏丹Ⅲ染液进行染色,染色后需要用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洗去浮色,A正确;
B、在鉴定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的实验中,只有鉴定还原糖时需要进行水浴加热处理,B正确;
C、图2所示的实验检测的是蛋白质,双缩脲试剂检测蛋白质时,应先加氢氧化钠溶液,后加硫酸铜溶液(试剂B),顺序不能颠倒,C错误;
D、豆浆煮沸后,虽然其中的蛋白质会变性,但肽键还存在,用双缩脲试剂检测仍然会呈现紫色,D正确。
故选C。
5. 下列关于水和无机盐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种子晒干的目的是丢失部分自由水,晒干后种子处于休眠状态
B. 细胞中的自由水和结合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C. 植物生长于缺镁的土壤中叶片会发黄,说明镁在叶片中以离子的形式存在
D. 无机盐在人体内具有维持酸碱平衡及维持细胞正常形态的作用
【答案】C
【解析】
【分析】细胞内的水以自由水和结合水的形式存在。细胞中的无机盐主要以离子的形式存在。有些无机盐是某些复杂化合物的组成成分,如 Mg 是叶绿素的组成成分, Fe 是血红蛋白的组成成分。
【详解】A、种子在晒干的过程中会失去部分自由水,自由水相对含量减少,使种子的代谢活动相对较弱,种子处于休眠状态,便于储存,A正确;
B、温度升高,一部分结合水会转化成自由水,温度降低,一部分自由水会转化成结合水,B正确;
C、镁是构成叶绿素的元素,而种植于缺镁的土壤中的植物叶片呈黄色,说明无机盐可以构成重要的化合物,C错误;
D、人体内的一些无机盐在维持酸碱平衡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对于维持细胞正常形态也具有重要的作用,D正确。
故选C。
6. 下图是活细胞中元素含量或化合物含量的扇形图,下表是玉米细胞和人体细胞中的部分元素及含量(干重,质量分数)。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甲表示的元素是O,细胞中的氧主要来自水
B. 甲表示的化合物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具有多种功能
C. 玉米细胞和人体细胞的元素种类大致相同,但元素含量不同
D. 表中的元素都是大量元素,其中含量较低的元素也很重要
【答案】B
【解析】
【分析】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根据其含量不同分为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两大类。
(1)大量元素是指含量占生物总重量万分之一以上的元素,包括C、H、O、N、P、S、K、Ca、Mg等,其中C、H、O、N为基本元素,C为最基本元素,O是含量最多的元素。
(2)微量元素是指含量占生物总重量万分之一以下的元素,包括Fe、Mn、Zn、Cu、B、M等。
【详解】A、如果图中表示的是细胞鲜重中元素含量,则甲、乙、丙分别表示O、C和H,细胞内水含量占70%~90%,所以细胞中的氧主要来自水,A正确;
B、如果图中表示的是细胞鲜重中化合物的含量,则甲为水,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是蛋白质,蛋白质具有多种功能,B错误;
C、据表中信息可知,玉米细胞和人体细胞的元素种类大致相同,但每种元素的含量不同,C正确;
D、表格中的元素都是大量元素,大量元素都很重要,即使含量较低的元素也很重要,D正确。
故选B。
7. 图甲和图乙是几丁质分子组成示意图和磷脂分子结构式,其中几丁质水解的产物是N-乙酰-D-氨基葡萄糖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生物体内的各种糖都含有C、H、O三种元素
B. 甲以双分子层的形式构成细胞膜的基本支架
C. 乙和淀粉、糖原都是储能物质,但纤维素不是
D. 乙水解成N-乙酰-D-氨基葡萄糖胺后,其总质量会增加
【答案】C
【解析】
【分析】1、糖类是自然界中广泛分布的一类重要的有机化合物。日常食用的蔗糖、粮食中的淀粉、植物体中的纤维素、人体血液中的葡萄糖等均属糖类。糖类在生命活动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是一切生命体维持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植物中最重要的糖是淀粉和纤维素,动物细胞中最重要的多糖是糖原。
2、几丁质的化学结构和植物纤维素非常相似,都是六碳糖的多聚体,分子量都在100万以上。几丁质的基本单位是N-乙酰葡萄糖胺,它是由1000~3000个乙酰葡萄糖胺聚合而成。
3、题图分析:甲结构由脂肪酸、甘油和磷酸及其衍生物构成,是磷脂分子;乙结构由N-乙酰-D-氨基葡萄糖胺构成,是几丁质。
【详解】A、生物体内的糖一定含有C、H、O三种元素,有些糖可能还含有其他元素,如几丁质含有N元素,A正确;
B、甲是磷脂分子,由磷脂分子构成的磷脂双分子层是细胞膜的基本支架,B正确;
C、几丁质不属于能源物质,是构成甲壳动物和昆虫外骨骼的组成成分,C错误;
D、几丁质在水的参与下水解成N-乙酰-D-氨基葡萄糖胺后,其总质量会增加,D正确。
故选C
8. 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核酸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下列关于蛋白质和核酸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病毒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核酸,病毒和细胞中的遗传物质都是DNA
B. 核酸在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C. 人体细胞中既含有蛋白质也含有核酸的细胞器是核糖体、染色体和线粒体
D. 将HIV中的蛋白质和核酸彻底水解得到的产物分别是氨基酸和核糖核苷酸
【答案】B
【解析】
【分析】核酸包括DNA和RNA,DNA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苷酸,脱氧核苷酸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脱氧核糖,一分子含氮碱基组成,四种碱基分别是A、T、C、G。RNA基本组成单位是核糖核苷酸,核糖核苷酸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核糖,一分子含氮碱基组成,四种碱基分别是A、U、C、G。
【详解】A、蛋白质和核酸是病毒的主要成分,但病毒中的核酸只有一种——DNA或RNA,R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A错误;
B、核酸中的碱基排列顺序代表遗传信息,所以核酸是细胞内的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在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B正确;
C、染色体不是细胞器,C错误;
D、核酸彻底水解的产物是磷酸、五碳糖和碱基,D错误。
故选B。
9. 研究者用荧光染料对细胞膜上某些分子进行处理,使膜发出荧光后,再用高强度激光照射细胞膜的某区域,发现该区域瞬间被“漂白”(荧光消失)。一段时间后,该漂白区域荧光逐渐恢复(如图甲)。图乙是该区域荧光强度随时间变化得到的荧光漂白恢复曲线。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被荧光染料标记的分子可能是蛋白质分子
B. 该实验可以证明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
C. 乙图说明200s后漂白处荧光标记的分子多于周围的其他部位
D. 实验温度是该实验的无关变量,不会影响实验结果
【答案】A
【解析】
【分析】1、分析题图:图甲荧光材料标记该动物细胞,是荧光染料能与细胞膜的某种组成成分结合。某区域荧光斑点消失后能够恢复,说明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2、图乙表示荧光漂白恢复曲线,并且恢复的荧光强度比初始强度低。
【详解】A、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磷脂和蛋白质,膜中的蛋白质大多能运动,因此被荧光染料标记的分子可能是蛋白质分子,A正确;
B、该实验可以证明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B错误;
C、200s后漂白处荧光标记的分子不再增加,说明该处荧光标记的分子数量和周围其他部位基本相同,C错误;
D、温度会影响蛋白质分子运动的速度,所以温度会影响该实验的结果,D错误。
故选A。
10. 生物膜系统在细胞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许多代谢活动可在生物膜上发生;细胞通过细胞膜与外界环境发生物质交换。下列关于生物膜系统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生物膜系统包括细胞膜、核膜和细胞器膜等
B. 生物膜的基本支架是磷脂双分子层
C. 在细胞内的各种酶都附着于生物膜上
D. 原核细胞没有生物膜系统,但有生物膜
【答案】C
【解析】
【分析】1、细胞膜、核膜以及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等细胞器,都由膜构成,这些膜的化学组成相似,基本结构大致相同,统称为生物膜系统。其中细胞器膜包括线粒体膜、叶绿体膜、内质网膜、高尔基体膜、液泡膜和溶酶体膜。
2、生物膜系统的功能:(1)使细胞具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内环境,在细胞与环境之间进行物质运输、能量交换和信息传递的过程中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2)细胞的许多重要的化学反应都生物膜内或者膜表面进行。细胞内的广阔的膜面积为酶提供了大量的附着位点,为各种化学反应的顺利进行创造了有利条件。(3)细胞内的生物膜把细胞分隔成一个个小的区室,这样就使得细胞内能够同时进行多种化学反应,而不会相互干扰,保证了细胞的生命活动高效、有序地进行。
【详解】A、生物膜系统只存在于真核细胞中,包括细胞膜、核膜和细胞器膜等,A正确;
B、无论是细胞膜、核膜或细胞器膜,其基本支架相同,都是磷脂双分子层,B正确;
C、生物膜系统是很多酶的附着位点,但并非所有的酶都附着于生物膜,C错误;
D、原核细胞有细胞膜,但不具备复杂的生物膜系统,D正确。
故选C。
11. 下表是不同温度条件下,黑藻叶肉细胞中的叶绿体流动一圈所用的时间。在0℃和40℃条件下,细胞中的叶绿体基本不流动,细胞形状无明显变化,但其叶绿体由集中分布在细胞膜周围变为均匀分布于细胞质中。据表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0℃和40℃时植物细胞已经死亡
B. 据表可知,15℃时细胞的代谢活动最旺盛
C. 该实验和鉴定脂肪的实验均可用低倍显微镜观察
D. 叶绿体的运动是观察细胞质流动的标志之一
【答案】D
【解析】
【分析】在植物细胞和其他细胞中,细胞质的流动是围绕中央液泡进行的环形流动模式,这种流动称为胞质环流。在胞质环流中,细胞周质区的细胞质是相当稳定的不流动的,只是靠内层部分的胞质溶胶在流动。
【详解】A、0℃时细胞的代谢较微弱,但细胞并没有死亡,A错误;
B、据表可知,27℃时叶绿体流动一圈的时间最短,所以该温度下细胞代谢相对最旺盛,B错误;
C、该实验和鉴定脂肪的实验均需要用高倍显微镜进行观察,C错误;
D、观察细胞质的流动,可以用细胞质中的叶绿体的运动作为标志,D正确。
故选D。
12. 某生物兴趣小组从高等动物细胞中获得某种细胞器,经研究发现该细胞器中含有核酸。下列关于该细胞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细胞器可能是中心体,其仅由两个中心粒组成
B. 该细胞器可能具有双层膜,其内膜面积远大于外膜面积
C. 该细胞器可能含有色素,可以利用光能制造有机物
D. 该细胞器可能具有双层膜,是有氧呼吸的唯一场所
【答案】B
【解析】
【分析】细胞中的细胞器按结构分,具有单层膜结构的细胞器:内质网、液泡、高尔基体、溶酶体;具有双层膜结构的细胞器:叶绿体、线粒体;没有膜结构的细胞器:核糖体、中心体。
【详解】A、中心体无核酸成分,由两个互相垂直排列的中心粒及周围物质组成,A错误;
B、该细胞器来自高等动物细胞且含有核酸,所以该细胞器可能是线粒体或核糖体,其中线粒体具有双层膜结构且内膜面积远大于外膜面积,B正确;
C、含有色素且能利用光能制造有机物的细胞器是叶绿体,高等动物细胞中无叶绿体,C错误;
D、该细胞器可能是具有双层膜结构的线粒体,但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不是唯一场所,D错误。
故选B。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
13. 血红蛋白分子含有两条相同的α肽链和两条相同的β肽链,其空间结构如图1所示;图2表示β肽链一端的部分氨基酸序列。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变性后的血红蛋白不具有运输氧气的功能
B. 血红蛋白空间结构的形成与肽链盘曲、折叠有关
C. 据图2可知,血红蛋白中至少含有6个游离的羧基
D. 图2所示的片段中②③④⑤属于R基,共有3种
【答案】ABD
【解析】
【分析】1、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这个碳原子还连接一个氢和一个R基,氨基酸的不同在于R基的不同。氨基酸通过脱水缩合形成多肽链,而脱水缩合是指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和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相连接,同时脱去1分子水的过程。蛋白质的结构具有多样性,其原因是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和多肽链的盘曲折叠方式及其形成空间结构不同。
2、分析题图:图1是血红蛋白的空间结构模式图,血红蛋白是由4条肽链组成的;图2表示血红蛋白β肽链一端(圆圈所示部分)的氨基酸排列顺序,其中①是氨基,②③④⑤是R基。
【详解】A、蛋白质变性后,其功能也会丧失,A正确;
B、氨基酸通过脱水缩合形成肽链以后,肽链再经过盘曲、折叠等形成复杂的空间结构,B正确;
C、据题意可知,每条α肽链至少含有1个游离的羧基,每条β肽链至少含有3个游离的羧基,所以血红蛋白中至少含有8个游离的羧基,C错误;
D、根据氨基酸的结构通式可知,图2所示的片段中②③④⑤属于R基,其中④和⑤相同,所以共有3种R基,D正确。
故选ABD。
14. 图1为细胞膜结构示意图,图2是细胞间信息交流的某种方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图1中的1和2共同组成了该细胞膜的基本支架
B. 图2中靶细胞膜上接受信息分子的结构类似图1中的3
C. 图1中的1是蛋白质,其在细胞膜中的分布是对称的
D. 图2中的A是激素时,随血液定向运输至靶细胞
【答案】ACD
【解析】
【分析】图1分析:1是蛋白质;2是磷脂双分子层,细胞膜的基本骨架;3是糖蛋白质,分布在细胞膜的外侧。
图2分析:内分泌细胞和靶细胞质检通过内分泌细胞分泌的激素实现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详解】A、图1中的是蛋白质,2是磷脂双分子层,细胞膜的基本支架是磷脂双分子层,A错误;
B、图2中接受信息分子的结构是糖蛋白,即类似图1中的3,B正确;
C、蛋白质在细胞膜中的分布是不对称的,C错误;
D、图2中的A来自内分泌腺细胞,若A是激素,随血液到达全身各处而不是定向运输至靶细胞,D错误。
故选ACD。
15. 如图表示在适宜的条件下,研碎高等绿色植物的叶肉细胞,放入离心管中并依次按一定步骤处理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S1中含有中心体、溶酶体等细胞器
B. 该获取细胞器的方法是差速离心法
C. P2中的细胞器膜属于生物膜系统
D. P4中的细胞器都具有一层生物膜
【答案】BC
【解析】
【分析】据图分析:图中P1是细胞壁、细胞核,P2是叶绿体,P3是线粒体,P4是核糖体。
【详解】A、由于该细胞属于高等植物的叶肉细胞,所以其中的细胞器中没有中心体,A错误;
B、图中获取细胞器的方法是差速离心法,B正确;
C、P2中的细胞器有叶绿体,叶绿体膜属于生物膜系统,C正确;
D、P4中有核糖体,但核糖体没有生物膜,D错误。
故选BC。
16. 甲状腺细胞可以将氨基酸和碘合成甲状腺球蛋白,并且将甲状腺球蛋白分泌到细胞外,其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据图分析,碘化过程发生于内质网或高尔基体
B. 图中③是粗面内质网,另外图中还有光面内质网
C. 甲状腺球蛋白的合成和加工所经过的场所依次是①③⑤②
D. ⑥中蛋白质释放到细胞外的过程体现出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
【答案】CD
【解析】
【分析】图中①表示核糖体、②表示高尔基体、③表示内质网、④表示蛋白质通过胞吐的方式排出细胞、⑤表示线粒体、⑥表示囊泡、⑦表示细胞核。
【详解】A、碘化过程属于蛋白质的加工过程,分泌蛋白的加工过程发生于内质网和高尔基体,A正确;
B、图中③是粗面内质网,另外图中还有光面内质网,B正确;
C、⑤是线粒体,在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加工过程中的作用只是提供能量,C错误;
D、⑥是运输分泌蛋白的囊泡,与细胞膜融合后将其中的蛋白质释放出来,该过程可以体现出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D错误。
故选CD。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60分。
17. 自然界中单细胞生物种类繁多,分布广泛。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单细胞生物,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新冠病毒在结构上与图示六种生物相比最大的特点是____,利用植物细胞____(填“能”或“不能”)培养新冠病毒。
(2)图示六种生物中,____在细胞结构上与其他五种生物的细胞区别最大,相比其他生物的细胞,该生物的细胞在结构上最大的特点是____。
(3)图示的六种生物中,属于自养生物的是____。一个酵母菌在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中属于____。
【答案】(1) ①. 无细胞结构 ②. 不能
(2) ①. 大肠杆菌 ②. 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3) ①. 衣藻和眼虫 ②. 细胞层次和个体层次
【解析】
【分析】题图分析:大肠杆菌是原核生物,没有被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是拟核;其他都是真核生物,有细胞核。
【小问1详解】
新冠病毒在结构上与图示六种生物相比最大的特点是无细胞结构,利用植物细胞不能培养新冠病毒,因为不同的病毒其寄主不同。
【小问2详解】
图示六种生物中,大肠杆菌在细胞结构上与其他五种生物的细胞区别最大,相比其他生物的细胞,它在结构上最大的特点是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小问3详解】
图示的六种生物中,属于自养生物的是衣藻和眼虫。酵母菌是单细胞的真核生物,在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中属于细胞层次和个体层次。
【点睛】本题结合几种细胞结构图,考查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结构、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等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相关细胞结构等,能根据细胞结构图判断细胞的类型,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作答。
18. 图1中a、b、c、d和e代表几类化合物,m代表一种细胞器,n代表一类生物。图2表示胰岛素分子中一条多肽链,其中有4个甘氨酸且分别位于第8、20、23、30位。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的e是____;a是____,该物质之所以是良好的储能物质,从元素组成的角度分析,原因是____。
(2)图1中的m是____,若该细胞器参与____(填“血红蛋白”或“胰岛素”)的合成,则该细胞器会由游离状态转变成附着状态。
(3)将图2中所示的胰岛素的4个甘氨酸水解掉,需要消耗____个水分子,同时还可以产生____个七肽。
【答案】(1) ①. 胆固醇 ②. 脂肪 ③. 脂肪中H含量高,而O含量低
(2) ①. 核糖体 ②. 胰岛素
(3) ①. 7 ②. 1
【解析】
【分析】1、图1:a是良好的储能物质,则表脂肪;b是细胞内主要的能源物质,表示糖类;m是生成蛋白质的机器表示核糖体,c含有C、H、O、N、P,则表示核糖核酸;a只含有一种核酸,则表示病毒,d含有C、H、O、N、S,则表示病毒d表示蛋白质,e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c表示胆固醇。
2、图2:图示表示胰岛素分子中一条多肽链,其中有3个甘氨酸且分别位于第8、20、23、30位,除去图中的4个甘氨酸时,要断裂7个肽键,需7个水分子。
【小问1详解】
图中a是良好的储能物质,则表脂肪,e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c表示胆固醇。脂肪中H含量高,而O含量低,所以是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
【小问2详解】
m是生成蛋白质的机器表示核糖体,胰岛素属于分泌蛋白,则首先需要再游离的核糖体上合成,然后在附着在内质网上。
【小问3详解】
胰岛素分子中一条多肽链,其中有4个甘氨酸且分别位于第8、20、23、30位,水解8、20、23位的甘氨酸需要分别断开两个肽键,水解第30位上的甘氨酸则断开1个肽键,则消耗的水等于断开肽键数,则消耗的水的个数为2×3+1=7个,去掉8位上的甘氨酸同时产生1个七肽,8-20之间形成11肽、11-23之间形成11肽、23-30之间形成6肽。
19. 某油料种子在成熟和萌发过程中,其中的化合物的含量会发生规律性的变化。图1表示某油料植物的种子成熟过程中脂肪、淀粉和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将该类种子置于温度、水分(蒸馏水),通气等条件适宜的黑暗环境中培养,定期检测萌发种子(含幼苗)的干重,结果如图2所示。小麦种子萌发过程中吸水量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如图3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脂肪含量增加的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根据该原因,如果你是一个养鸭专业户,在鸭子出栏前对鸭子增肥的做法是____。如果将成熟第35天的该种子研磨制成研磨液2份,分别用苏丹Ⅲ染液和碘液鉴定其中的有机物,呈现的颜色分别是____。
(2)图2所示的种子在萌发过程中,干重含量增加主要是____(填元素符号)引起的,第7天后种子干重含量降低是____引起的。
(3)图3中的阶段Ⅲ吸水量增加主要是通过____(填器官名称)完成对水的吸收。在种子成熟后风干过程中,自由水/结合水的比值会____,从而使种子逐渐进入休眠状态。
【答案】(1) ①. 糖类转化成了脂肪 ②. 给鸭子喂食大量富含糖类的饲料 ③. 橘黄色、(棕)黄色
(2) ①. O ②. 呼吸作用消耗了有机物
(3) ①. 根 ②. 降低
【解析】
【分析】生物组织中化合物的鉴定:
(1)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产生砖红色沉淀;
(2)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
(3)脂肪可用苏丹Ⅲ染液。
【小问1详解】
结合图示可知,图1表示的种子中脂肪含量增加,同时淀粉和可溶性糖含量下降,最可能的原因糖类转化成了脂肪。根据图示可知,在鸭子出栏前给鸭子喂食大量富含糖类的饲料,有利于糖类转化成脂肪,因而可以育肥。如果将成熟第35天的该种子研磨制成研磨液2份,根据检测结果可知,此时的种子中富含脂肪,二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较少,因此,分别用苏丹Ⅲ染液和碘液鉴定其中的有机物,呈现的颜色分别是橘黄色、(棕)黄色。
【小问2详解】
图2所示的种子在萌发过程中,干重含量增加主要是O引起的,这是由于脂肪水解的缘故,第7天后种子干重含量降低是由于呼吸作用消耗了有机物导致的。
【小问3详解】
图3中的阶段Ⅲ中胚根突破种皮,因而此时吸水量增加主要是通过根完成对水的吸收。在种子成熟后风干过程中,丢失大量的自由水,因此自由水/结合水的比值会变大,种子中细胞代谢减弱,从而使种子逐渐进入休眠状态。
20. 图1是细胞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图2是生物大分子的部分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B细胞是____,判断的理由是____。图中与能量转换有关的细胞器是____(填数字)。
(2)糖类是主要的能源物质,图1中B细胞特有的储能物质是____。有些糖类不是能源物质,例如图2中两种核酸中所具有的____。
(3)现有一种核酸种类未知的病毒,请从核酸分子的物质组成角度考虑,确定该病毒的核酸类型。写出分析思路:____。
【答案】(1) ①. 植物细胞 ②. 有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 ③. ⑥⑩
(2) ①. 淀粉 ②. 核糖和脱氧核糖
(3)从该病毒的核酸中的五碳糖种类或碱基种类分析,若含有的五碳糖是脱氧核糖或特有的碱基是T(胸腺嘧啶),则该病毒的核酸是DNA;若含有的五碳糖是核糖或特有的碱基是U(尿嘧啶),则该病毒的核酸是RNA
【解析】
【分析】题图分析:图1中,①是中心体,②是内质网,③是核糖体,④是细胞核,⑤是细胞膜,⑥是线粒体,⑦是高尔基体,⑧是细胞壁,⑨是液泡,⑩叶绿体。图2是生物大分子部分结构模式图,其中甲含有T,为DNA;乙含有U,为RNA。
【小问1详解】
图1中B细胞是植物细胞,判断的理由是图B中有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图中与能量转换有关的细胞器是⑥线粒体和⑩叶绿体。
【小问2详解】
糖类是主要的能源物质,图1中植物细胞特有的储能物质是淀粉。但有些糖类不是能源物质,如图2中两种核酸中所具有的核糖和脱氧核糖。
【小问3详解】
病毒的组成成分是蛋白质和核酸(DNA或RNA),其中DNA和RNA在组成的区别是DNA含有的特有的成分是脱氧核糖和胸腺嘧啶,而RNA中含有特有的成分是核糖和尿嘧啶,故思路是:从该病毒的核酸中的五碳糖种类或碱基种类分析,若含有的五碳糖是脱氧核糖或特有的碱基是T(胸腺嘧啶),则该病毒的核酸是DNA;若含有的五碳糖是核糖或特有的碱基是U(尿嘧啶),则该病毒的核酸是RNA。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动植物细胞的亚显微结构的异同及核酸的组成。解题时需要先读懂题图,同时利用课本知识解题,难度较小。
21. 图1是某高等动物细胞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图2是酪蛋白(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和运输过程,图3是该过程前后几种生物膜面积的变化。回答下列问题:
(1)图1所示的细胞中,DNA主要分布于____(填数字),RNA主要分布于____(填数字)中,膜面积最大的细胞器是____(填数字),具有双层膜的细胞器是____(填数字)。
(2)图2中a对应的是图1中的____(填数字),物质X脱水缩合产生的水中,氢元素来自____。
(3)图3中b的膜面积基本不变的原因是____。
【答案】(1) ①. 8 ②. 6 ③. 3 ④. 2
(2) ①. 7 ②. 氨基和羧基
(3)b是高尔基体,其先得到来自内质网的一部分生物膜,然后又以部分生物膜形成囊泡运向细胞膜
【解析】
【分析】图1是动物细胞,1是细胞膜,2是线粒体,3是内质网,5是高尔基体,5是中心体,6是细胞质,7是核糖体,8是细胞核。
图2表示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过程。
图3是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过程中几种生物膜面积的变化。
【小问1详解】
图1表示的是动物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式图,DNA主要分布在8细胞核内,RNA主要分布在6细胞质内,膜面积最大的是3内质网,2线粒体是双层膜细胞器。
【小问2详解】
图2中a是蛋白质的合成场所,为核糖体,则对应的是图1中的7核糖体。氨基酸脱水缩合产生的水中,氢元素来自氨基和羧基。
【小问3详解】
b是高尔基体,其先得到来自内质网的一部分生物膜,然后又以部分生物膜形成囊泡运向细胞膜,所以b高尔基体膜面积基本不变。元素
玉米细胞
人体细胞
C
43.57
55.99
H
6.24
7.46
0
44.43
14.62
N
1.46
9.33
K
0.92
1.09
Ca
0.23
4.67
P
0.20
3.11
Mg
0.18
0.16
S
0.17
0.78
温度
0℃
15℃
20℃
25℃
27℃
30℃
32℃
35℃
40℃
时间
/
182s
133s
116s
90s
118s
129s
132s
/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山西省吕梁市孝义市部分学校2023_2024学年高一生物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本卷命题范围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山西省部分学校2023_2024学年高三生物上学期10月月考生物试题含解析,共23页。
这是一份2024福州部分学校教学联盟高一上学期期末试题生物含解析,共3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