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金堂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生物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四川省成都市金堂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生物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四川省成都市金堂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生物试题原卷版docx、四川省成都市金堂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4页, 欢迎下载使用。
1. 如图表示某地区的玉米生态工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就图示而言,遵循的生态工程基本原理有循环原理
B. 在玉米田中合理引种大豆并引入食虫鸟,可提高该地区的抵抗力稳定性
C. 此地区的玉米生态工程实现了能量的循环,使废物资源化
D. 遵循自然规律,兼顾生态和经济效益,是整体原理的体现
【答案】C
【解析】
【分析】生态工程是人类学习自然生态系统"智慧"的结晶,是生态学、工程学、系统学、经济学等学科交叉而产生的应用学科。生态工程以生态系统的自组织、自我调节功能为基础,遵循整体、协调、循环、自生等生态学基本原理。
【详解】A、就图示而言,实现了物质的不断循环、减少了“废物”的产生,因而体现了生态工程的循环原理,A正确;
B、在玉米田中合理引种大豆并引入食虫鸟,可增加物种丰富度,提高该地区的抵抗力稳定性,B正确;
C、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是不可能循环进行的,因为能量流动表现为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特征,C错误;
D、遵循自然规律,获得生态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是整体原理的体现,D正确。
故选C。
2. 生态足迹是指要维持一个人、地区、国家的生存及容纳人类所排放的废物所需要的土地和水域面积。生态承载力是指在一定环境条件下,生态系统中某种个体存在数量的最大值,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桑基鱼塘”等生产方式能有效减小生态足迹
B. 农牧业生产中延长食物链有利于减小生态足迹
C. 同等条件下草原生态系统的生态足迹大于农田
D. 培育良种、建设生态工程等措施可提高生态承载力
【答案】B
【解析】
【分析】生态足迹是指平均维持一个人生存所需的资源及容纳人类所排放的废物所需要的土地和水域面积。生态承载力是指在一定环境条件下能承载某种个体存在的最大数量。
【详解】A、“桑基鱼塘”等生产方式能实现废弃物资源化,从而有效减小生态足迹,A正确;
B、农牧业生产中延长食物链,增加能量的损耗,从而增大生态足迹,B错误;
C、同等条件下草原生态系统产出比农田低,故其生态足迹要大于农田,C正确;
D、培育良种、建设生态工程等措施可提高产量,从而提高生态承载力,D正确。
故选B。
3. 宁夏渝河一度因生活污水、工业废水随意排放导致水质恶化,生态系统功能失调成为制约当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通过综合养殖、发展生态农业等途径对渝河流域的生态进行治理和恢复,物种多样性逐渐增加。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
A. 该生态系统可利用的能量包括太阳能和排放的工业废水、生活污水中的化学能
B. 该举措恢复环境的同时提高了经济效益,体现了生态工程的整体原理
C. 随治理的进行,生态系统功能逐步恢复,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D. 生态治理和恢复过程中,栽种的杨、柳等植物一般都是当地原有物种
【答案】C
【解析】
【分析】生态工程以生态系统的自组织、自我调节功能为基础,遵循着整体、协调、循环、自生等生态学基本原理。
【详解】A、废水、污水中的有机物含有化学能,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包括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和排放废水、污水中的化学能,A正确;
B、渝河生态治理过程中,既要恢复环境,又要发展经济,这体现了整体性原理,B正确;
C、随治理进程生态系统功能逐步恢复,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C错误;
D、生态治理和恢复过程中,栽种的杨、柳等植物一般都是当地原有物种,这样能有效避免外来物种的入侵,同时也可以防止外地物种不适合在渝河种植,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D正确。
故选C。
4. 有研究报道,某地区近40年内森林脊椎动物种群数量减少了80.9%。该时段内,农业和城镇建设用地不断增加,挤占和蚕食自然生态空间,致使森林生态系统破碎化程度增加。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森林群落植物多样性高时,可为动物提供多样的栖息地和食物
B. 与40年前相比,该森林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降低了
C. 保护生物多样性,必须禁止一切森林砍伐和野生动物捕获的活动
D. 农业和城镇建设需遵循自然、经济、社会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理念
【答案】C
【解析】
【分析】在垂直方向上, 大多数群落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例如,森林中自下而上分别有草本植物、灌木和乔木,形成群落的垂直结构。森林植物的分层与对光的利用有关,群落下面各层要比上层的光照弱,不同植物适于在不同的光照强度下生长。这种垂直结构显著提高了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群落中植物的垂直结构又为动物创造了多种多样的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因此,动物也有类似的分层现象。
【详解】A、森林群落中植物的垂直分层为动物创造了多种多样的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因此森林群落植物多样性高时,可为动物提供多样的栖息地和食物,A正确;
B、与40年前相比,农业和城镇建设用地不断增加,挤占和蚕食自然生态空间,森林生态系统碎化程度增加,动植物种类减少,导致生物多样性降低,B正确;
C、保护生物多样性,是不破坏生物多样性的前提下,合理的开发和利用,并非禁止一切森林砍伐和野生动物捕获的活动,C错误;
D、农业和城镇建设需遵循自然、经济、社会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理念,以利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D正确。
故选C。
5. 通过传统发酵工艺制作的果酒深受人们喜爱,如图为某同学酿制葡萄酒的两个简易装置,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在葡萄酒的自然发酵过程中,酵母菌的来源是附着在葡萄皮表面的野生酵母菌
B. 乙醇和CO2是在酵母菌的细胞质基质中产生的
C. 若用乙装置,在发酵过程中,必须进行的操作是定期拧松瓶盖
D. 甲装置中,A液体是发酵液,要留有大约1/3的空间,该操作并不是为了提供氧气,因为制作果酒时酵母菌进行的是无氧呼吸
【答案】D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图示为酿制葡萄酒的两个简易装置,甲装置中,A为葡萄汁,NaOH溶液能够吸收酵母菌酒精发酵产生的CO2。乙装置需要定期拧松瓶盖排气。
【详解】A、葡萄酒的自然发酵过程中,酵母菌的来源是附着在葡萄皮表面的野生酵母菌,A正确;
B、乙醇和CO2是酵母菌无氧呼吸的产物,在细胞质基质中产生,B正确;
C、在发酵过程中会产生二氧化碳,若用乙装置,必须进行的操作是定期拧松瓶盖,C正确;
D、葡萄汁装入发酵瓶时,发酵瓶要留有1/3的空间,这样既可以为酵母菌大量繁殖提供适量的氧气,又可以防止发酵旺盛时汁液溢出,D错误。
故选D。
6. 如图所示装置可用于生物技术实践的相关实验,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装置乙既可用于果酒的制作,又可用于果醋的制作
B. 利用装置甲制作果酒时,瓶中的果汁不能装满,要留大约1/3的空间
C. 用装置乙制作果酒时温度应控制在30℃左右,制作果醋时应适当降温
D. 装置乙的充气口在制作果酒时要先打开后关闭,在制作果醋时要通入无菌空气
【答案】C
【解析】
【分析】果酒使用的菌种为酵母菌,属于真菌,条件适宜温度为18~25℃,无氧;果醋制作菌种是醋酸菌,属于原核生物,适宜温度为30~35℃,需要持续通入氧气;腐乳制备的菌种是毛霉,适宜温度为15~18℃,一定湿度。
两种装置都可先用于果酒的制作,后用于果醋的制作,先密封后通入空气。
【详解】AD、装置乙关闭充气口可用于果酒的制作,打开充气口通入无菌空气,可用于果醋的制作,AD正确;
B、利用装置甲制作果酒时,瓶中的果汁不能装满,要留有1/3的空间,防止发酵液溢出,B正确;
C、用装置乙制作果酒时温度应控制在18-25℃左右,制作果醋时温度为30-35℃,C错误。
故选C。
7. 我们的生活离不开传统发酵技术制作的食品,酸奶、果酒、果醋、泡菜等极大地满足了人们对饮食多元化的需求。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制作酸奶与制作泡菜控制发酵的气体条件是一致的
B. 酿果酒时无需对葡萄严格消毒,原因是缺氧、酸性的发酵液抑制了其他微生物的生长
C. 变酸的酒表面和制作泡菜的坛内都会有白膜出现,都是醋酸菌大量繁殖形成的
D. 家庭制作的泡菜因早期亚硝酸盐含量高而不宜过早食用,需等到亚硝酸盐含量较低后食用
【答案】C
【解析】
【分析】1、参与果酒制作的微生物是酵母菌,其新陈代谢类型为异养兼性厌氧型。
2、参与果醋制作的微生物是醋酸菌,其新陈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果醋制作的原理:当氧气、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糖分解成醋酸;当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
3、泡菜的制作原理:泡菜的制作离不开乳酸菌;在无氧条件下,乳酸菌将葡萄糖分解成乳酸。
【详解】A、制作酸奶和泡菜都是利用乳酸菌,乳酸菌是厌氧菌,故制作泡菜与制作酸奶控制发酵的气体条件和原理是一致的,A正确;
B、由于在缺氧、呈酸性发酵液中,绝大多数微生物无法适应这一环境而受抑制,因此酿制果酒时,不需要对葡萄严格消毒,B正确;
C、变酸酒的表面观察到的菌膜是醋酸菌在液面大量繁殖形成的,而制作泡菜时形成的白膜是酵母菌繁殖形成的,C错误;
D、泡菜腌制初期,亚硝酸盐的含量先是升高,因此家庭中制作的泡菜不宜过早食用,后来亚硝酸盐含量会降低并稳定在低水平,D正确。
故选C。
8. 在家庭制作泡菜过程中,充分利用各种微生物生存条件和代谢特点达到积累乳酸菌、抑制其他微生物生长的目的。关于发酵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为了避免杂菌污染,泡菜坛需严格灭菌处理,盐水需煮沸冷却待用
B. 晾干的新鲜蔬菜可以装满泡菜坛,因为乳酸菌无氧呼吸仅产生乳酸,没有气体生成
C. 乳酸菌产生的乳酸既可以抑制其他微生物生长繁殖,也会抑制自身生长繁殖
D. 因亚硝酸盐会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越积越多,为了自身健康,应尽量少食用泡菜
【答案】C
【解析】
【分析】制作传统泡菜是利用植物体表面天然的乳酸菌来进行发酵的。发酵期间,乳酸会不断积累,当它的质量分数为0.4% 〜0.8%时,泡菜的口味、品质最佳。
【详解】A、泡菜坛需要进行消毒,盐水需要煮沸冷却待用,A错误;
B、将新鲜蔬菜洗净,切成块状或条状,混合均匀,晾干后装入泡菜坛内;装至半坛时,放入蒜瓣、生姜及其他香辛料,继续装至八成满,B错误;
C、乳酸菌产生的乳酸既可以抑制其他微生物生长繁殖,起到防止杂菌污染的作用,同时也会抑制自身生长繁殖,C正确;
D、亚硝酸盐会随着发酵时间先增多后减少,可选用适当的时间适量食用泡菜,D错误。
故选C。
9. 进行土壤中尿素分解菌的选择培养时,利用的培养基组分及含量如表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KH2PO4和Na2HPO4既可为菌体提供无机盐,又可调节培养基的pH
B. 尿素既可为尿素分解菌提供氮源,又可对培养基中的微生物起选择作用
C. 琼脂一般不可以为尿素分解菌提供碳源,只起到凝固剂的作用
D. 蒸馏水既可进行定容,又可对培养液进行稀释以便于计数
【答案】D
【解析】
【分析】进行土壤中尿素分解菌的选择培养的原理:培养基的氮源为尿素,只有能合成脲酶的微生物才能分解尿素,以尿素作为氮源,缺乏脲酶的微生物由于不能分解尿素,缺乏氮源而不能生长发育繁殖,而受到抑制,所以用此培养基就能够选择出分解尿素的微生物。
【详解】A、KH2PO4和Na2HPO4这两种无机盐既可为细菌生长提供无机营养,如K+、Na+等,又可作为缓冲剂(H2PO4-/HPO42-)保持细胞生长过程中pH相对稳定,A正确;
B、培养基中除了尿素无其他含氮物质,只有尿素分解菌能通过分解尿素进行生长繁殖,故尿素既能为尿素分解菌提供氮源又可对培养基中的微生物起选择作用,B正确;
C、琼脂一般不能被微生物利用,只能充当凝固剂,C正确;
D、蒸馏水起定容作用,蒸馏水不能对培养液进行稀释,稀释所用的溶剂应该是无菌水,D错误。
故选D。
10. 刚果红是一种染料,可与纤维素反应形成红色复合物,但不会与纤维素水解产物发生反应。研究人员利用该原理从土壤中分离纤维素分解菌并计数,培养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刚果红培养基以纤维素为唯一碳源
B. 将菌液分散在培养基表面用平板划线法
C. 图中菌落丁分解纤维素的能力最强
D. 用显微镜直接计数统计的结果往往比活菌实际数目多
【答案】B
【解析】
【分析】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实验的原理:
①土壤中存在着大量纤维素分解酶,包括真菌、细菌和放线菌等,它们可以产生纤维素酶。纤维素酶是一种复合酶,可以把纤维素分解为纤维二糖,进一步分解为葡萄糖使微生物加以利用,故在用纤维素作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中,纤维素分解菌能够很好地生长,其他微生物则不能生长。
②在培养基中加入刚果红,可与培养基中的纤维素形成红色复合物,当纤维素被分解后,红色复合物不能形成,培养基中会出现以纤维素分解菌为中心的透明圈,从而可筛选纤维素分解菌。
【详解】A、该实验的目的是从土壤中分离纤维素分解菌并计数,因此该刚果红培养基应该以纤维素为唯一碳源,A正确;
B、微生物常用的接种方法有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稀释涂布平板法可用于计数,平板划线法不能用来计数,故将菌液分散在培养基表面应该用稀释涂布平板法,B错误;
C、有透明圈说明纤维素被纤维素酶催化降解,透明圈大小与纤维素酶的量与活性有关,透明圈越大,说明降解纤维素能力越强,由图可知,菌落丁周围的透明圈最大,说明其降解纤维素的能力最强,C正确;
D、由于显微镜直接计数时统计的数据包括了已经死亡的细菌,所以其统计的结果往往比活菌实际数目多,D正确。
故选B。
11. 下列有关多次连续平行划线操作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使用灭菌的接种环、培养皿,操作过程中不再灭菌
B. 打开含菌种的试管后需要将试管口通过火焰,蘸取菌种后需要马上直接塞上棉塞
C. 培养皿盖打开后将蘸有菌液的接种环迅速伸入平板内,划三至五条平行线即可
D. 接种环首次冷却后再伸入菌液中蘸取一环菌液
【答案】D
【解析】
【分析】平板划线法:通过接种环在琼脂固体培养基表面连续划线的操作,将聚集的菌种逐步稀释分散到培养基表面。其操作步骤是:
①将接种环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直至烧红。
②在酒精灯火焰旁冷却接种环,并打开大肠杆菌的菌种试管的棉塞。
③将菌种试管口通过火焰达到消灭试管口杂菌的目的。
④将冷却的接种环伸入到菌液中取出一环菌种。
⑤将菌种试管口再次通过火焰后塞上棉塞。
⑥将皿盖打开一条缝隙,把接种环伸入平板内划3~5条平行线,盖上皿盖,不要划破培养基。
⑦灼烧接种环,冷却后从第一区划线末端开始向第二区域内划线。重复上述过程,完成三、四、五区域内划线。注意不要将第五区的划线与第一区划线相连。
⑧将平板倒置放在培养箱中培养。
【详解】A、使用已灭菌的接种环、培养皿,操作过程中还需灭菌,因为接种环会沾有细菌,A错误;
B、打开含菌种的试管需通过火焰灭菌,取出菌种后还需通过火焰灭菌,再塞上棉塞,B错误;
C、将沾有菌种的接种环迅速伸入平板内,划三至五条平行线,此后还需盖上培养皿盖,防止空气中杂菌混入,C错误;
D、待接种环冷却后再伸入菌液中沾取一环菌液,这样可避免高温杀死菌种,D正确。
故选D。
12. 土壤中有些细菌可以降解焦化厂淤泥中的污染物S,下图是分离、纯化和筛选高效降解S的优质菌株的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甲是土样经高温灭菌后用无菌水配制的土壤稀释液
B. 丙是添加了琼脂的选择性培养基
C. 在涂布平板上长出的菌落,可通过划线法进行计数
D. 经多次稀释和筛选,形成的单菌落中所有细胞的核遗传物质都相同
【答案】B
【解析】
【分析】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是两种常用的接种方法,其中稀释涂布平板法还可用来计数。据图可知,实验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对菌种进行分离纯化。
【详解】A、土样不能用高温灭菌,这样会杀死土样中的目的菌,A错误;
B、固体培养基中才能形成菌落,故丙是固体培养基,制备时加入了琼脂,B正确;
C、平板划线法是常用的接种方法,但不能用来计数,C错误;
D、菌落往往是由一个细菌繁殖而成的子细胞群体,该实验中筛选出的菌落中的菌种降解能力可能不同,故细胞的遗传物质不一定相同,D错误。
故选B。
13. 农田土壤的表层中自生固氮菌的含量比较高,将用表层土制成的稀泥浆接种到特制的培养基上培养,可将自生固氮菌与其他细菌分开。对培养基的要求是( )
①加抗素 ②不加抗生素 ③加氮源 ④不加氮源 ⑤加葡萄糖 ⑥不加葡萄糖
A. ①③⑤B. ②④⑥C. ②④⑤D. ①④⑥
【答案】C
【解析】
【分析】自生固氮微生物属于细菌,其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肽聚糖,对抗生素敏感,自生固氮微生物的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是一类能够独立进行固氮的微生物,但是需单独添加碳源。
【详解】①自生固氮微生物属于细菌,其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肽聚糖,对抗生素敏感,①错误;
②自生固氮微生物属于细菌,对抗生素敏感,培养基不能添加抗生素,②正确;
③自生固氮微生物是一类能够独立进行固氮的微生物,培养基中可以不添加氮源,③错误;
④自生固氮微生物是一类能够独立进行固氮的微生物,培养基中可以不添加氮源,④正确;
⑤自生固氮微生物的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培养基必须添加葡萄糖作为碳源和能源,⑤正确;
⑥自生固氮微生物的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培养基必须添加葡萄糖作为碳源和能源,⑥错误。
所以,②④⑤正确,C正确。
故选C。
14. 某些土壤细菌可将尿素分解成CO2和NH3,供植物吸收和利用。下列关于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分离和计数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分解尿素的细菌是以尿素的分解产物CO2作为碳源的
B. 倒平板时应将打开的培养皿盖放到一边,以免培养基溅到皿盖上
C. 培养基中KH2PO4等的作用之一是作为缓冲剂保持pH稳定
D. 若实验组菌落平均数为37个/平板,空白对照平板上有3个菌落,则本组菌落数的平 均值为34个/平板
【答案】C
【解析】
【分析】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实验中,需要使用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选择培养基,计数的关键是经梯度稀释后的倍数要合适,计数时通常选择菌落数在30-300之间的实验组平板进行计数。
【详解】A、分解尿素的细菌是异养型,不能以CO2作为碳源,A错误;
B、倒平板时,不能将打开的培养皿盖放到一边,以免微生物污染,正确的做法是:用左手将培养皿打开一条稍大于瓶口的缝隙,右手将锥形瓶中的培养基(约10~20 mL)倒入培养皿,左手立即盖上培养皿的皿盖,B错误;
C、无机盐可以作为缓冲剂保持细胞生长过程中pH稳定,所以培养基中KH2PO4等的作用之一是作为缓冲剂保持pH稳定,C正确;
D、在完全正确的操作情况下,空白对照组中不应出现菌落。若空白对照组出现菌落,说明操作过程中存在微生物污染(或培养基不合格),属于实验失误,所有实验数据均不应采用,D错误。
故选C。
【点睛】
15. 下列有关土壤中微生物的分离与计数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因为土壤中各类微生物的数量不同,所以为获得不同类型的微生物要按不同的稀释倍数进行分离
B. 测定土壤中不同微生物的数量,选用的稀释范围不同
C. 若得到了3个或3个以上菌落数目在30~300平板,则说明稀释操作比较成功,并能够进行菌落的计数
D. 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的菌落数目明显小于选择培养基的数目,说明选择培养基已筛选出一些细菌菌落
【答案】D
【解析】
【分析】1、土壤是微生物的天然培养基,筛选土壤微生物需要使用选择培养基,计数通常使用稀释涂布平板法。
2、稀释涂布平板法:将待分离的菌液经过大量稀释后,均匀涂布在培养皿表面,经培养后可形成单个菌落。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测定同一土壤样品中的细菌数时,在每一个梯度浓度内,至少要涂布3个平板,选择菌落数在30~300的进行记数,求平均值,再通过计算得出土壤中细菌总数。
【详解】A、土壤是微生物的天然培养基,土壤中各类微生物的数量不同,获得不同类型的微生物要按不同的稀释倍数进行分离,样品的稀释度直接影响平板上生长的菌落数目,A正确;
B、土壤中不同类型的微生物的数量不同,因此在测定其数量时,选用的稀释范围也不同,B正确;
C、实际操作中,通常选用一定稀释范围的样品液进行培养,以保证获得菌落数在30~300的平板,如果得到了3个或3个以上菌落数目在30~300的平板,则说明稀释操作比较成功,能够进行菌落的计数,C正确;
D、将菌液稀释相同的倍数,在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上生长的菌落数目应明显多于选择培养基上的数目,从而说明选择培养基具有筛选作用,D错误。
故选D。
16. 下列对发酵工程内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用诱变育种、细胞工程、基因工程等方法选育出性状优良的工程菌并进行扩大培养
B. 根据工程菌所需的营养精确地配制出合成培养基,并进行严格的灭菌处理
C. 发酵过程中必须严格地检测并控制发酵条件
D. 用适当的方法分离、提纯产品,并严格地进行质量检查
【答案】B
【解析】
【分析】发酵工程的基本环节:
(1)菌种的选育:性状优良的菌种可以从自然界中筛选出来,也可以通过诱变育种或基因工程育种获得。
(2)扩大培养:在发酵之前还需要对菌种进行扩大培养。
(3)培养基的配制:在菌种确定之后,要选择原料制备培养基。在生产实践中,培养基的配方要经过反复试验才能确定。
(4)灭菌:培养基和发酵设备都必须经过严格灭菌。
(5)接种:将菌种接种到发酵罐培养液中。
(6)发酵:这是发酵工程的中心环节。①在发酵过程中,要随时检测培养波中的微生物数量、产物浓度等,以了解发酵进程。②要及时添加必需的营养组分,要严格控制温度、pH和溶解氧等发酵条件。
(7)产品的分离、提纯:①如果发酵产品是微生物细胞本身,可在发酵结束之后采用过滤沉淀等方法将菌体分离和干燥,即得到产品。②如果产品是代谢物,可根据产物的性质采取适当的提取、分离和纯化措施来获得产品。
【详解】A、发酵工程中,性状优良的菌种可以从自然界中筛选出来,也可以通过诱变育种、细胞工程、基因工程等方法选育出性状优良的工程菌并进行扩大培养,A正确;
B、发酵工程生产中,多采用天然的液体培养基,即用化学成分不明确的天然物质配制而成,如玉米粉、牛肉膏等,B错误;
C、发酵过程中必须严格地检测并控制发酵条件,要及时添加必需的营养组分,要严格控制温度、pH和溶解氧等发酵条件,C正确;
D、如果发酵产品是微生物细胞本身,可在发酵结束之后采用过滤沉淀等方法将菌体分离和干燥,即得到产品。如果产品是代谢物,可根据产物的性质采取适当的提取、分离和纯化措施来获得产品,因此用适当的方法分离、提纯产品,并严格地进行质量检查,D正确。
故选B。
17. 如图表示果酒和果醋生产过程中的物质变化情况,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需要O2参与的是过程③④⑤
B. 导致过程④⑤差异的原因是糖源是否充足
C. 过程②④所需要的最适温度相同
D. 过程①②在酵母菌细胞中的场所相同
【答案】C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图示是果酒和果醋生产过程中的物质变化情况,其中①是细胞呼吸的第一阶段,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②是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为酒精发酵,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③为有氧呼吸的第二、三阶段,发生在线粒体中;④⑤均为醋酸发酵,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
【详解】A、过程③为有氧呼吸的第二、三阶段,发生在线粒体中,需要氧气的参与;过程④⑤都是醋酸菌发酵产生醋酸的过程,也需要氧气的参与,A正确;
B、过程④是醋酸菌在缺少糖源时,将酒精变成乙醛,再将乙醛变成醋酸,过程⑤是醋酸菌在氧气、糖源充足时,将葡萄糖转变成醋酸,B正确;
C、过程②④分别是酒精发酵和醋酸发酵的过程,需要的温度不同,C错误;
D、过程①为细胞呼吸的第一阶段,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过程②为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D正确。
故选C。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酒精发酵和醋酸发酵的原理以及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详细过程,准确判断图中各个数字代表的过程的名称,进而结合选项分析答题。
18. 金黄色葡萄球菌是一种耐高盐的食源性致病微生物。哥伦比亚血平板是含无菌脱纤维羊血等成分的固体培养基,生长在该培养基上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菌落能破坏其周围的红细胞,产生透明的溶血圈。如图为检测某种饮料是否被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的操作流程,据此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7.5%的NaCl肉汤培养基从功能角度划分属于选择培养基
B. 振荡培养后培养基变浑浊是耐高盐的微生物数量增多所致
C. 若最终长出的菌落周围出现透明的溶血圈,则说明饮料被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
D. 取菌种后的接种方法为稀释涂布平板法
【答案】D
【解析】
【分析】微生物常见的接种的方法(1)平板划线法:将已经熔化的培养基倒入培养皿制成平板,接种,划线,在恒温箱里培养。在线的开始部分,微生物往往连在一起生长,随着线的延伸,菌数逐渐减少,最后可能形成单个菌落。(2)稀释涂布平板法:将待分离的菌液经过大量稀释后,均匀涂布在培养皿表面,经培养后可形成单个菌落。
【详解】A、金黄色葡萄球菌是一种耐高盐的食源性致病微生物,因此7.5%的NaCl肉汤培养基从功能角度划分属于选择培养基,A正确;
B、7.5%的NaCl肉汤培养基震荡培养后培养基变浑浊是由于耐高盐的微生物数量增多所致,B正确;
C、金黄色葡萄球菌可破坏菌落周围的红细胞,产生透明的溶血圈,若最终长出的菌落周围出现透明的溶血圈,则说明饮料被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C正确;
D、由图可知,平板上出现前后相连的菌落群,故取菌种后的接种方法为平板划线法,D错误。
故选D。
19. 实验室欲测定链霉素对3种细菌的抗生素效应,可用3种细菌在事先准备好的琼脂平板上画3条等长的平行线(3条线均与图中的链霉素带接触),将平板置于37 ℃条件下恒温培养3天,结果如下图所示。从实验结果分析,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链霉素能阻止结核杆菌的生长
B. 链霉素对结核杆菌比对霍乱菌更有效
C. 链霉素对结核杆菌比对伤寒菌更有效
D. 链霉素可以用于治疗伤寒病人
【答案】D
【解析】
【分析】抗生素能够杀灭细菌,但是不同的细菌对同种抗生素的敏感性不同。图中链霉素带中的链霉素会扩散进入周围环境,对链霉素敏感的细菌无法生长。根据图示结果可知,结核杆菌对链霉素最敏感,其次是霍乱菌,伤寒菌对链霉素具有耐药性。
【详解】A、由图可知,结核杆菌线消失最多,结核杆菌剩余最少,链霉素能阻止结核杆菌的生长,A正确;
BC、由图可知,结核杆菌对链霉素最敏感,其次是霍乱菌,伤寒菌对链霉素具有耐药性,链霉素对结核杆菌比对霍乱菌更有效,链霉素对结核杆菌比对伤寒菌更有效,BC正确;
D、伤寒病人致病菌是伤寒菌,而伤寒菌对链霉素具有耐药性,链霉素不可用于治疗伤寒病人,D错误。
故选D。
20. 如图表示果酒和果醋生产过程中的物质变化情况,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需要O2参与的是过程③④⑤
B. 导致过程④⑤差异的原因是糖源是否充足
C. 过程②④所需要的最适温度相同
D. 过程①②在酵母菌细胞中的场所相同
【答案】C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图示是果酒和果醋生产过程中的物质变化情况,其中①是细胞呼吸的第一阶段,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②是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为酒精发酵,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③为有氧呼吸的第二、三阶段,发生在线粒体中;④⑤均为醋酸发酵,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
【详解】A、过程③为有氧呼吸的第二、三阶段,发生在线粒体中,需要氧气的参与;过程④⑤都是醋酸菌发酵产生醋酸的过程,也需要氧气的参与,A正确;
B、过程④是醋酸菌在缺少糖源时,将酒精变成乙醛,再将乙醛变成醋酸,过程⑤是醋酸菌在氧气、糖源充足时,将葡萄糖转变成醋酸,B正确;
C、过程②④分别是酒精发酵和醋酸发酵的过程,需要的温度不同,C错误;
D、过程①为细胞呼吸的第一阶段,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过程②为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D正确。
故选C。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酒精发酵和醋酸发酵的原理以及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详细过程,准确判断图中各个数字代表的过程的名称,进而结合选项分析答题。
21. 若要使离体植物器官、组织或细胞生长发育成完整的植株,需要提供适宜的条件。下列条件不需要的是( )
A. 在严格的无菌条件下操作
B. 培养基中的植物激素比例合适
C. 培养基提供全面的营养
D. 放在CO2培养箱中培养
【答案】D
【解析】
【分析】植物组织培养是指将离体植物器官、组织或细胞经过脱分化和再分化过程,培养成完整的植株的过程。若要使离体植物器官、组织或细胞生长发育成完整的植株,需要提供适宜的条件,例如,适宜的温度、无菌条件、培养基中适宜浓度和配比的植物激素、充分而全面的营养物质等。
【详解】ABC、若要使离体植物器官、组织或细胞生长发育成完整的植株,需要提供适宜的条件,例如,适宜的温度、无菌条件、培养基中适宜浓度和配比的植物激素、充分而全面的营养物质等,ABC正确;
D、动物细胞培养需要放在CO2培养箱中培养,而植物不需要,D错误。
故选D。
22. 下列有关植物细胞全能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植物体只有体细胞才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所需的全部基因
B. 植物体细胞全能性是植物体细胞杂交的理论基础
C. 高度分化的植物体细胞只有在离体状态下才有可能表现出全能性
D. 植物体的根、茎、叶、花等器官内的细胞一般都具有全能性
【答案】A
【解析】
【分析】关于细胞的“全能性”,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把握:
(1)概念:细胞的全能性是指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
(2)细胞具有全能性的原因是:细胞含有该生物全部的遗传物质。
(3)细胞全能性大小:受精卵>干细胞>生殖细胞>体细胞。
(4)细胞表现出全能性的条件:离体、适宜的营养条件、适宜的环境条件。
【详解】A、植物体的体细胞和生殖细胞都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所必需的全部基因,A错误;
B、植物体细胞杂交的结果是培养出杂种植株,因此植物体细胞全能性是植物体细胞杂交的理论基础,B正确;
C、植物体细胞表现出全能性的前提条件是离体,C正确;
D、植物体的根、茎、叶、花等器官内的细胞一般都具有全能性,D正确。
故选A。
【点睛】
23. 如图为通过矮牵牛原生质体形成再生植株的过程,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过程①可用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浸泡10s来消毒
B. 过程②脱分化,相应激素比例适中
C. 过程③需用秋水仙素处理诱导细胞壁再生
D. 原生质体无细胞壁但仍保持细胞的全能性
【答案】C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②表示脱分化过程;③表示再分化过程;④表示进一步发育形成试管苗。
【详解】A、过程①需要对外植体进行消毒,可用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浸泡10s来消毒,A正确;
B、过程②形成愈伤组织,是脱分化过程,培养基中的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比例适中,B正确;
C、秋水仙素能使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加倍,不能诱导细胞壁再生,且③表示再分化过程,此时细胞壁已经形成,不需要诱导细胞壁再生,C错误;
D、原生质体无细胞壁,但仍具有该生物全套的遗传物质,因此仍保持细胞的全能性,D正确。
故选C。
24. 为了培育菊花新品种,科学家利用二倍体野生夏菊和六倍体栽培秋菊进行杂交,培育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野生夏菊和栽培秋菊通过植物体细胞杂交得到四倍体植株
B. d植株含有夏菊和秋菊的遗传物质,形成d植株的过程中,遗传物质的传递遵循孟德尔的遗传规律
C. ①过程常选择酶解法去除细胞壁,一般在等渗溶液中进行
D. 与②过程有关的细胞器只有高尔基体比较活跃
【答案】C
【解析】
【分析】据图示可知,图示为利用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培育杂种植物的过程,具体过程包括诱导植物细胞融合成杂种细胞和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培育成杂种植株两过程,其中过程①表示通过酶解法去除细胞壁获得原生质体a和b,过程②表示融合后的原生质体再生细胞壁形成杂种细胞c,过程③表示脱分化过程形成愈伤组织,过程④表示再分化生成完整植株d。
【详解】A、夏菊是二倍体,栽培秋菊是六倍体,两者通过植物体细胞杂交得到的是八倍体植株,A错误;
B、d植株含有夏菊和秋菊的遗传物质,形成d植株的过程中遗传物质的传递不遵循孟德尔的遗传规律,B错误;
C、①表示通过酶解法去壁,为了防止原生质体变形,该过程需要在渗溶液中进行,C正确;
D、②过程表示融合后的原生质体再生细胞壁形成杂种细胞c,较活跃的细胞器有高尔基体、线粒体,D错误。
故选C。
25. 花椰菜(2n=18)种植时容易遭受病菌侵害形成病斑,紫罗兰(2n=14)具有一定的抗病性。科研人员利用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培育具有抗病性状的花椰菜新品种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图中培育杂种植株所用的技术体现了植物细胞全能性和细胞膜流动性原理
B. 过程③的培养基中需加入植物激素来诱导脱分化
C. 过程①只能使用纤维素酶
D. 利用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培育具有抗病性状的花椰菜新品种打破了种间的生殖隔离
【答案】C
【解析】
【分析】植物的体细胞杂交是将不同植物的细胞通过细胞融合技术形成杂种细胞,进而利用植物的组织培养将杂种细胞培育成多倍体的杂种植株。植物体细胞杂交依据的原理是细胞膜的流动性和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详解】A、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将杂种细胞培养成完整植株,体现了植物细胞全能性,两个物种细胞的融合体现了细胞膜流动性原理,A正确;
B、③是由杂交细胞诱导成为愈伤组织的过程,表示脱分化,该过程中需要加入植物激素如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来诱导,B正确;
C、过程①是去除植物细胞壁的过程,由于植物细胞壁的成分主要是纤维素和果胶,故需要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去壁,C错误;
D、利用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培育具有抗病性状的花椰菜新品种打破了种间的生殖隔离,克服了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D正确。
故选C。
二、非选择题
26. 下图表示我国南方比较常见的桑基鱼塘农业生态系统。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在不考虑人工投入的情况下,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总初级生产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们将蚕沙(蚕的粪便)投入鱼塘,被鱼等水生生物食用,蚕沙中所含的能量主要属于第_____营养级。
(2)鱼等水生生物的排泄物及未被利用的有机物和底泥,其中一部分经过_____________作用后可作为肥料,返回桑基,培育桑树。池塘养鱼时,通常采用多鱼种混合放养模式(上层为食浮游生物的鳙鱼,中层为食草的草鱼,下层为杂食性的鲫鱼等),从群落结构分析,这种养殖模式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建立该人工生态系统的目的是实现对能量的___________,提高能量的利用率。与种植单一作物的农田相比,该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________。
(4)建立该生态系统遵循的原理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 生产者(或桑树)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总量 ②. 一 ③. 分解者(或微生物)的分解 ④. 充分利用了生态系统的空间和食物资源 ⑤. 多级(或充分)利用 ⑥. 较强 ⑦. 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⑧. 生物多样性原理
【解析】
【分析】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全部太阳能,建立该人工生态系统的目的是实现对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能量的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与种植单一作物的农田相比,该生态系统生物种类多,自我调节能力强,建立该生态系统遵循的原理主要是物质循环再生原理和生物多样性原理。
【详解】(1)据图示分析,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总量,是流经此生态系统的总能量;蚕的粪便中的能量是上一个营养级的同化的能量,而蚕的上一个营养级是桑树,桑树属于第一营养级;
(2)鱼等水生生物的排泄物及未被利用的有机物和底泥,其中一部分经过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后可作为肥料,返回桑基,培育桑树;池塘养鱼时,通常采用上-中-下式的多鱼种混合放养模式,是因为该模式充分利用了生态系统的空间和食物资源;
(3))建立该人工生态系统的目的是实现对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能量的利用率;与种植单一作物的农田相比,该生态系统生物种类丰富,故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较强;
(4)建立该生态系统遵循的原理主要是物质循环再生原理和生物多样性原理。
【点睛】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运用所需知识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作出合理的判断的能力。
27. 苹果醋是以苹果汁为原料经发酵而制成的,泡菜和腐乳是我国的传统食品,请回答有关问题:
(1)酵母菌的呼吸代谢途径如图所示。图中过程①和②是果酒果醋发酵生产的第一阶段,该过程需要在____条件下才能完成,过程③在酵母菌细胞的____中进行。
(2)在生产过程中,果酒发酵阶段和果醋发酵阶段的发酵温度不同,前一阶段的温度____(填“低于”或“高于”)后一阶段的。
(3)制作泡菜时,为了缩短制作时间,有人还会在冷却后的盐水中加入少量陈泡菜液,加入陈泡菜液的目的是____。
(4)乳酸发酵第一阶段的产物是____。
(5)乳酸菌和毛霉在细胞结构上最主要的区别是____。
【答案】(1) ①. 无氧 ②. 线粒体
(2)低于 (3)为泡菜发酵提供菌种
(4)丙酮酸 (5)乳酸菌无成形细胞核而毛霉有成形细胞核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①表示细胞呼吸的第一阶段,②表示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③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
【小问1详解】
图中①和②表示酒精发酵,该过程需要在无氧条件下才能完成;③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场所是线粒体。
【小问2详解】
果酒发酵适宜温度是18~25℃,果醋发酵适宜温度是30~35℃,因此前一阶段的温度低于后一阶段。
【小问3详解】
制作泡菜时,为了缩短制作时间,有人还会在冷却后的盐水中加入少量陈泡菜液,加入陈泡菜液的目的是为泡菜发酵提供菌种。
【小问4详解】
乳酸发酵第一阶段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其产物是丙酮酸。
【小问5详解】
乳酸菌是原核细胞,毛霉是真核细胞,在细胞结构上最主要的区别是乳酸菌无成形细胞核而毛霉有成形细胞核。
28. 为了分离和纯化高效分解石油的细菌,科研人员利用被石油污染过的土壤进行下图A所示的实验。
(1)配制好的培养基灭菌通常可以使_____法。步骤③与步骤②中培养基成分的最大区别是_____。这种培养基从功能上看属于_____(填“选择”或“鉴别”)培养基。
(2)同学甲进行步骤④的操作,其中一个平板经培养后的菌落分布如图B所示。该同学的接种方法是_____;推测同学甲用此方法接种时出现图B结果可能的操作失误是_____;在接种前,随机取若干灭菌后的空白平板先行培养了一段时间,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
(3)同学乙也按照同学甲的接种方法进行了步骤④的操作:将1mL样品稀释100倍,在3个平板上分别接入0.1mL稀释液;经适当培养后,3个平板上的菌落数分别为56、58和57,据此可得出每升样品中的活菌数为_____。这种计数方法得到的结果一般比实际值偏小,原因可能有_____。
(4)步骤⑤需要振荡培养,其目的是提高培养液溶氧量,同时使_____,提高营养物质利用率。
(5)步骤⑤后取样测定石油含量的目的是_____。
【答案】 ①. 高压蒸汽灭菌 ②. 步骤③的培养基中石油是唯一碳源 ③. 选择 ④. 稀释涂布平板法 ⑤. 涂布不均匀 ⑥. 检测培养基平板灭菌是否合格 ⑦. 5.7×107 ⑧. 当两个或多个细菌连在一起时,形成菌落后,平板上观察到的只是一个菌落 ⑨. 菌体和培养液充分接触 ⑩. 筛选出分解石油能力最好的细菌
【解析】
【分析】1、微生物常见的接种的方法:
①平板划线法:将已经熔化的培养基倒入培养皿制成平板,接种,划线,在恒温箱里培养。在线的开始部分,微生物往往连在一起生长,随着线的延伸,菌数逐渐减少,最后可能形成单个菌落。
②稀释涂布平板法:将待分离的菌液经过大量稀释后,均匀涂布在培养皿表面,经培养后可形成单个菌落。
2、分析图B:图B采用的是稀释涂布平板法,但涂布不均匀。
【详解】(1)根据题意,要分离和纯化高效分解石油的细菌,配制好的培养基灭菌通常可以使用高压蒸汽灭菌法。图中步骤②是扩大培养来自被石油污染过的土壤中的细菌,步骤③是利用石油扩大培养分解石油的细菌,步骤③与步骤②中培养基成分的最大区别是步骤③的培养基中石油是唯一碳源。这种培养基从功能上看属于选择培养基。
(2)步骤④是对分解石油的细菌进行分离,分析图B可知,分解石油的细菌在培养基上所形成的是单个菌落,说明同学甲进行过程④的操作中接种方法是稀释涂布平板法;图B中培养基表面左侧的菌落数目明显比右侧多,推测同学甲用此方法接种时可能涂布不均匀;在接种前随机取若干灭菌后的空白平板先行培养一段时间,这样做的目的是检测培养基平板灭菌是否合格。
(3)同学乙也按照同学甲的接种方法进行了步骤④的操作,据题干信息计算,可得出每升样品中的活菌数为(56+58+57)÷3÷0.1×100×1000=5.7×107。由于细菌会相互重叠,当两个或多个细菌连在一起时,形成菌落后,平板上观察到的只是一个菌落,所以导致统计的细菌数目往往比实际数目少。
(4)步骤⑤需要振荡培养,其目的是提高培养液溶氧量,同时使菌体与培养液充分接触,提高营养物质利用率。
(5)步骤⑤后取样测定石油含量的目的是筛选出分解石油能力最好的细菌,其中石油剩余量最少的一组所含的细菌就是分解石油能力最好的细菌。
【点睛】本题结合图解,考查微生物分离和培养,要求考生识记接种微生物常用的两种方法;识记无菌技术;掌握稀释涂布平板法计数时的相关计算,能结合图中信息准确答题。
29. 下图是科学家利用滩涂野耐盐大豆和普通高产大豆进行体细胞杂交,培育“耐盐—高产大豆”新品种的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过程①使用了____酶去除细胞壁,获得植物原生质体。
(2)过程②一般用____作为化学诱导剂,使两种细胞的原生质体融合。若过程②形成的细胞均为2个细胞融合而来,则经过该过程后,产生的融合细胞最多有____种。
(3)图中④⑤过程运用的技术是____,体现出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其中步骤⑤是____过程。
(4)科学家在甲瓶的培养基中加入了质量分数为0.6%的NaCl溶液,发现仅有部分细胞转变为愈伤组织,未转变为愈伤组织的细胞是____(填“滩涂野耐盐大豆细胞”“普通高产大豆细胞”或“杂种细胞”)。
【答案】(1)纤维素酶和果胶
(2) ①. PEG ②. 3
(3) ①. 植物组织培养 ②. 再分化 (4)普通高产大豆细胞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①表示去壁过程,常用酶解法;②表示诱导原生质体融合,③表示杂种细胞再生出细胞壁,④表示脱分化过程,⑤表示再分化过程。
【小问1详解】
植物细胞壁的成分主要为纤维素和果胶,所以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去除植物的细胞壁,获得植物的原生质体。
【小问2详解】
植物原生质体间的融合,需要人工诱导,人工诱导的方法分为物理法和化学法,化学法一般用聚乙二醇(PEG)作为诱导剂来诱导细胞融合;两种细胞的原生质体融合时有可能是两个滩涂野耐盐大豆细胞相互融合,也可能是两个普通高产大豆相互融合,滩涂野耐盐大豆细胞和普通高产大豆细胞相互融合,所以有3种情况。
【小问3详解】
图中④⑤过程运用的技术是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其体现的原理是植物细胞的全能性;⑤是由愈伤组织得到试管苗的过程,叫做再分化。
【小问4详解】
分析题意,加入0.6%的氯化钠以后,只有具有耐盐特性的细胞才能生存,则普通高产大豆细胞不具有耐盐特性,不能形成愈伤组织,而另外两种细胞(滩涂野耐盐大豆细胞和杂种细胞)都具有耐盐特性,能够在0.6%的氯化钠环境中存活,所以能形成愈伤组织。组分
KH2PO4
Na2HPO4
MgSO4·7H2O
葡萄糖
尿素
琼脂
H2O
含量
1.4 g
2.1 g
0.2 g
10.0 g
1.0 g
15.0 g
定容至1000 mL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四川省成都市成华区某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月考生物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四川省成都市成华区某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月考生物试题原卷版docx、四川省成都市成华区某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0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四川省绵阳南山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生物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四川省绵阳南山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生物试题原卷版docx、四川省绵阳南山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6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四川省成都市树德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生物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精品解析四川省成都市树德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生物试题原卷版docx、精品解析四川省成都市树德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1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