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全套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课时练习含答案
化学九年级下册课题3 有机合成材料课时练习
展开
这是一份化学九年级下册课题3 有机合成材料课时练习,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材料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图中所示是小明的眼镜照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能力提升
1.如图是一罐刚开启的饮料,其饮料成分中属于有机物的是( )
A.②
B.①④
C.②④
D.②③④
2.(2021山西中考)“天丝”被誉为21世纪的绿色纤维,兼具天然纤维和合成纤维的优势,在高新科技方面应用广泛。以下领域一般不使用“天丝”的是( )
A.航空航天B.新型材料
C.纯棉制造D.轨道交通
3.回收利用日常生活中废弃的一些物品,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下列废弃物品中主要成分属于有机物的是( )
A.橡胶轮胎B.铝制易拉罐
C.废铁锅D.碎玻璃
4.“土豆农膜”是一种新型环保农膜,在塑料中添加土豆淀粉,可被细菌和微生物释放的酶分解,使塑料呈多孔状、强度下降。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塑料属于天然高分子材料
B.淀粉属于高分子化合物
C.该新型农膜有助于解决农村“白色污染”问题
D.“土豆农膜”容易降解
5.材料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下列有关材料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塑料属于有机合成高分子材料
B.玻璃是一种复合材料
C.玻璃钢属于金属材料
D.棉花属于合成纤维
6.小明同学对下列四个实验都设计了方案,其中不合理的方案是( )
7.图中所示是小明的眼镜照片。
(1)眼镜所用材料中属于合成材料的是 。
(2)眼镜戴久了,镜架上会产生铜锈,其主要成分是碱式碳酸铜[Cu2(OH)2CO3]。铜生锈除与空气中氧气和水有关外,还与空气中的 有关。
探究创新
8.★塑料制品为人类带来了便利的同时,也造成了环境问题。科研人员为此提出多种解决方案。
(1)塑料的回收再利用意义重大。下列属于回收标志的是 (填字母)。
(2)科学家用纤维素、甲壳素等材料研制出能完全降解的保鲜膜,这一发明有望缓解的环境问题是“ ”(写一点)。
(3)回收的保鲜膜可转化为甲烷等燃料,甲烷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4)焚烧回收的保鲜膜,生成的CO2可用来生产化工产品乙酸(CH3COOH),转化的微观过程如图所示。
该反应过程中,保持不变的粒子是 (填“分子”或“原子”),反应物CO2与产物CH3COOH的分子个数比为 。
答案:
知能演练·提升
1.C 水中不含碳元素,属于无机物;蔗糖、脂肪中都含有碳元素,是典型的有机物;二氧化碳中虽含碳元素,但因其性质更接近无机物,我们把它归入无机物。
2.C 3.A
4.A 塑料属于合成材料,不是天然高分子材料;淀粉相对分子质量从几万到几百万,属于高分子化合物;“土豆农膜”可被细菌和微生物释放的酶分解,有利于减少“白色污染”。
5.A 塑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是三大合成高分子材料,A对;玻璃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玻璃钢属于复合材料,棉花属于天然纤维,故B、C、D都错。
6.B 羊毛线的主要成分为蛋白质,灼烧时有烧焦羽毛的气味,A正确;酚酞溶液在酸性或中性溶液中都不变色,B错误;硝酸铵粉末溶于水时吸收热量,氧化钙粉末与水反应放出热量,C正确;聚氯乙烯灼烧时有刺激性气味,D正确。
7.答案 (1)塑料
(2)二氧化碳(或CO2)
8.解析 (1)图C属于回收标志。(2)科学家用纤维素、甲壳素等材料研制出能完全降解的保鲜膜,这一发明有望缓解“白色污染”的问题。(3)甲烷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化学方程式为CH4+2O2CO2+2H2O。(4)化学反应过程中,保持不变的粒子是原子。二氧化碳与甲烷反应生成乙酸,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CH4CH3COOH,反应物CO2与产物CH3COOH的分子个数比为1∶1。
答案 (1)C
(2)白色污染
(3)CH4+2O2CO2+2H2O
(4)原子 1∶1选项
A
B
C
D
实验
要求
区分
羊毛线
和棉线
区分食
盐水和
稀盐酸
区分硝酸铵粉末和氧化钙粉末
区分聚乙烯和聚氯乙烯
方案
灼烧闻
气味
滴加酚
酞溶液
加水
灼烧闻
气味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课题3 有机合成材料同步测试题,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有机化合物,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课题3 有机合成材料达标测试,共2页。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课题3 有机合成材料课后作业题,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有机化合物,有机合成材料,白色污染的危害及解决措施,下列材料中属于复合材料的是,根据如图衣服的标签回答下列问题,下列对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