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教案
展开《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是统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古诗三首》中的第二首。整首诗前两句写景,气势宏大,后两句 抒情感人至深。这是一首爱国主义诗篇,作于 1192年(宋光宗绍熙三年)的秋天,陆游当时在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 南宋时期,金兵占领了中原地区。诗人作此诗时,中原地区已沦陷于金人之手六十多年了。此时爱国诗人陆游被罢斥归故乡,在山阴(今浙江绍兴)乡下向往着中原地区的大好河山也惦念着中原地区的人民,盼望宋朝能够尽快收复中原,实现统一。
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较高,学习能力较强。大部分学生能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获取知识,具备了一定的学习能力。部分同学勤于动脑,基础知识掌握比较牢固,有敢于质疑和乐于释疑的习惯,自主求知的欲望和能力都比较强。但在创新能力、概括、思维方面存在不足,如想象力会不自觉地受到思维定势的约束,在感情朗读的同时不能完全领会文章的思想内涵等。因此学习本诗文时,应该从学生现有的经验出发,以读代讲,充分挖掘文本,引导学生感受、认识,通过对文本的品悟,体会蕴藏的思想感情。
学生对于古诗吟诵的方法认知尚浅,在吟诵古诗是会有一定的难度,这也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掌握古诗吟和诵的方法,主动积极参与到思维和情感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进行朗读。
2.初步了解吟诵的方法。
3.以多种吟诵方式读诗句,贯穿全文,让学生在吟诵中感悟诗意,并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初步了解吟诵的方法。
难点:以多种吟诵方式读诗句,贯穿全文,让学生在吟诵中感悟诗意,并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 、课前热身,视频导入
1.课前热身:用吟诵的方式,来吟唱唐代诗人孟浩然的《春晓》。
2.观看视频,了解作者陆游。
师:从视频中,你知道陆游是一个怎样的人?(爱国主义诗人)
二、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1.课件出示题目: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师:我们该在哪个地方停顿?谁能来试一试读课题?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2.指名读,学生评价,教师范读,全班齐读。
3.理解题目。
师;从题目中,你看出是什么时间?
秋夜:秋天的夜晚。
将晓:天快要亮。
篱门:树枝或竹子编成的门。
凉:清凉、凄凉、悲凉。
感:感想、感受。
师: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题目的意思?
题意:秋天夜里天快要亮了,陆游走出篱笆门不禁感到迎面吹来的凉风十分伤感。
4.自由读古诗,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5.指名读,学生互评,课件出示节奏划分,教师总结,全班齐读。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三、平仄韵律教学
1.初学古诗的平仄韵律:
第一声、第二声 → 平声长,用“——”表示。
第三声、第四声 → 仄声短,用“|”表示。
第四声 → 入声促,用“!”表示。
(根据具体古诗内容去确定仄声和入声。)
2.根据新的方法去标一标,读一读。
3.课件出示划法,学生试读,学生评价。
- | | — - !|
三 万 里 河 东 入 海,
| - | ! | - ——
五 千 仞 岳 上 摩 天。
- — | | - - |
遗 民 泪 尽 胡 尘 里,
- | - — | ! ——
南 望 王 师 又 一 年。
4.教师范读,学生齐读,男女合作读,教师指导。
四、悟诗意
1.课件出示“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三万里河:黄河。三万里:长度,是虚指,形容很长。
五千仞岳:华山。五千仞:形容很高。
摩天:碰到天,形容极高。摩:摩擦,接触或触摸。
2.师: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诗意呢?
诗意:三万里长的黄河奔腾向东流入大海,五千仞岳高的华山耸入云霄触青天。
3.以平仄读的方式,指名读这两句诗。学生互评,教师评价,全班齐读。
4.课件出示“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遗民:指在金统治地区的原宋朝老百姓。
泪尽:眼泪流干了,形容十分悲惨、痛苦。
望:写出遗民对南宋军队收复失地的企盼。
又:曲折的表达出对苟且偷安的南宋朝廷迟迟没有收复失地的失望。
5.师: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诗意:中原人民在胡人压迫下眼泪已流尽,他们盼望王师北伐,盼了一年又一年。
6.以平仄读的方式,指名读这两句诗,学生互评,教师指导,全班齐读。
五、想画面,感诗情
1.课件出示: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黄河和华山的两幅插图。
师:这是一条什么河?
生:黄河。
师:流到哪里去?
生:流入大海。
师:是什么样的黄河?
生:波涛汹涌。
师:是什么样的华山?
生:巍峨耸立。
2. 说画面。
师:请你说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我仿佛看到了……
师:那我们该用什么语气读这两句诗呢?(用气势雄伟的语气)
3.全班齐读,教师提问。
师:祖国山河如此的壮丽美好,诗人为何如此的悲伤呢?是什么让他如此心痛呢?
4.课件出示: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师:泪,是谁的泪?
生:遗民。
师:又,一年复一年,当时农民是怎么样?
生;是苦不堪言的。
师:为什么没人管呢?
生:因为当时南宋朝廷军队正在寻酒作乐,不顾遗民的死活。
师:我们以前学过哪些有关于朝廷官僚腐败的诗呢?
5.课件出示:补充资料《题临安邸》和相关图片。
全班齐读,根据插图可以看出官僚大吃大喝,不管农民死活。
6.课件出示遗民们被烧杀抢掠的插图和官僚们大吃大喝的对比插图。
师:请同学们根据插图感受这两句诗的心情。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遗民们被欺负,留下了悲伤、悲痛的泪!遗民在盼望着南宋军队赶紧收复失地!
(板书:民——泪 望——师)
7.根据诗句想象画面,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
8.用沉痛的语气,读一读这两句诗。
9.此时此刻,作者陆游是什么样的感受呢?(忧国忧民)
六、小组合作探究
以小组的为单位,以平仄读的方式诵读本诗,可以借助手势。
七、课堂小结
教师引导学生小结:这首诗的作者是陆游。诗人的爱国情怀、对祖国无限的热爱都凝聚在这首古诗里,一字一句始终萦绕在我们心头。作者面对在金军统治地区里苦苦挣扎、度日如年的百姓悲愤不已,体现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八、感受吟咏魅力
教师播放本诗的吟咏音频,学生一边聆听一边跟着一起吟咏。
九、作业
用平仄的读法,去读一读陆游的《示儿》。
小学语文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a href="/yw/tb_c160986_t8/?tag_id=27" target="_blank">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教案</a>,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复习导入,激发兴趣,初读古诗,解决字词,借助注释,理解诗意,品读欣赏,深入探究,课堂总结,拓展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教案设计,共8页。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