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中考地理一轮复习真题通关练习专题14 中国的自然资源(含解析)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中考地理一轮复习真题通关练习专题14 中国的自然资源(含解析)第1页
    中考地理一轮复习真题通关练习专题14 中国的自然资源(含解析)第2页
    中考地理一轮复习真题通关练习专题14 中国的自然资源(含解析)第3页
    还剩14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中考地理一轮复习真题通关练习专题14 中国的自然资源(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中考地理一轮复习真题通关练习专题14 中国的自然资源(含解析),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为了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我们应该( )
    ①及时关闭电器电源
    ②优先步行或公共交通出行
    ③垃圾分类并回收利用
    ④节日庆典大量燃放烟花爆竹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答案】A
    【解析】为了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我们应该胶时关闭电器、电源;优先步行或公共交通出行;垃圾分类并回收利用等;大量燃放烟花爆竹是浪费资源、污染大气环境的做法,不可取,故①②③正确,故答案为:A。
    近年来,陕西省针对采矿过程中形成的废石堆采取了台阶式平整治理方法,取得了明显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图为废石堆治理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陕西省的简称为( )
    A.陕或秦B.甘或陇C.贵或黔D.川或蜀
    3.牧草和灌木主要的生态作用是( )
    A.减少噪音B.净化空气C.保持水土D.吸烟滞尘
    4.护坡挡墙主要的作用是( )
    A.降低坡度B.阻挡水流C.减少地震D.保护坡体
    【答案】2.A 3.C 4.D
    【解析】2.读图及结合所学知识可知,A、陕西省简称“陕”或“秦”,行政中心是西安,A正确;B、“甘”或“陇”是甘肃省的简称,B错误;C、“贵”或“黔”是贵州省的简称,C错误;D、“川”或“蜀”是四川省的简称,D错误。依据题意,故答案为:A。
    3.读图及结合所学知识可知,C、种植牧草和灌木旨在进一步恢复植被,从而防止水土流失现象,保持水土,C正确;ABD、减少噪音、净化空气、吸烟滞尘均不是牧草和灌木主要的生态作用,ABD错误。依据题意,故答案为:C。
    4.读图及结合所学知识可知,D、护坡挡墙位于最低端,作用在于保护坡体、防止土石滑落,D正确;ABC、降低坡度、阻挡水流、减少地震均不是护坡挡墙的主要作用,ABC错误。依据题意,故答案为:D。
    2022年12月20日,从水利部获悉: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迎来全面通水8周年。图1为中国河流流量分布示意图、图2为南水北调示意图。读图1、图2,完成各小题。
    5.根据图,可以获取的信息有( )
    ①我国河流大多自西向东流②水资源分布南丰北缺③长江水量最大
    ④河流分布东多西少⑤塔里木河是外流河
    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C.①③④⑤D.①②④⑤
    6.我国实施南水北调工程,主要原因是由于我国水资源( )
    A.年际差异大B.季节分布不均
    C.空间分布不均D.城乡分布不均
    7.南水北调东线和中线工程,把长江流域丰富的水资源调到华北地区的主要原因是( )
    A.华北地区位于干旱区,降水稀少
    B.华北地区工农业发达,人口众多
    C.让长江中下游地区免遭洪涝威胁
    D.华北地区河流径流量小,引水发电
    【答案】5.A 6.C 7.B
    【解析】5.根据图左,可以获取的信息有:受西高东低的地势影响,我国河流大多自西向东流;长江径流量最大;水资源分布南丰北缺;河流分布东多西少,①②③④正确;塔里木河是我国最大的内流河,⑤错误。故选A。
    6.正在修建的跨世纪工程是南水北调,该工程主要是把长江水系的水调到缺水严重的华北、西北地区,主要是为了解决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匀,C正确,ABD错。故选C。
    7.为了缓解北方地区严重缺水的状况,我国正在实施南水北调工程,把长江流域丰富的水资源调到华北地区和西北地区,其中南水北调东线、中线工程是把长江流域丰富的水资源调到华北地区,主要原因是华北地区工农业发达,人口众多,需水量大,B正确;华北地区位于半湿润区,A错;南水北调工程可以缓解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洪涝,但不会使其免遭洪涝威胁,C错;南水北调工程不具有引水发电的作用,D错误。故选B。
    2023年5月18日,山东莱州西岭村发现了一座迄今为止国内最大的世界级巨型单体金矿床。下图示意我国已探明金矿储量分布比例。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8.金矿属于( )
    A.矿产资源B.土地资源C.生物资源D.新能源
    9.我国目前已探明金矿储量最多的省级行政区是( )
    A.山西省B.山东省C.河南省D.河北省
    【答案】8.A 9.B
    【解析】8.金矿属于矿产资源,A正确,排除BCD,故选A。
    9.读图可知,我国目前已探明金矿储量最多的省级行政区简称鲁,占比20.5%,是山东省,B正确;山西省简称晋、河南省简称豫、河北省简称冀,排除ACD,故选B。
    10.实行垃圾分类主要目的不正确的是( )
    A.减少环境污染B.增强环保意识
    C.增加生活成本D.资源循环利用
    【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ABD、实行垃圾分类有利于减少环境污染、增强环保意识、资源循环利用,ABD正确;C、实行垃圾分类会降低生活成本,C错误。依据题意,故答案为:C。
    11.习近平主席在世界气候大会上提出,中国努力争取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碳中和是指年度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目前主要是与使用煤、石油等有关)与年度二氧化碳吸收固定总量(如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实现正负抵消,达到相对“零排放”。在这一过程中,提倡中学生做到( )
    ①垃圾分类,少用塑料袋 ②积极参与体育活动 ③绿色出行
    ④植树种草,绿化环境 ⑤多使用一次性碗筷
    A.①③④B.①③⑤C.②③⑤D.③④⑤
    【答案】A
    【解析】为了实现碳中和,进行垃圾分类,少用塑料袋,能够减少垃圾处理和塑料袋制作过程中的碳排放,①正确;积极参与体育活动对于减少碳排放不会起到作用,②错误;绿色出行,多使用公共交通工具能够减少碳排放,③正确;植树种草,绿化环境能够增加对碳的吸收,④正确;多使用一次性碗筷会加大能源消耗,不利于减少碳排放,⑤错误。故A正确,BCD错误。故答案为:A。
    2023年4月29日,我国首个“海上风电+海洋牧场+海水制氢”融合项目正式进入风机安装阶段,该项目是我国近海深水区离岸最远项目。完成下面小题。
    12.“海洋牧场”属于农业生产部门中的( )
    A.林业B.畜牧业C.渔业D.种植业
    13.我国推广该融合项目的有利自然条件是( )
    A.河网密布B.湖泊众多C.海域广阔D.台风较多
    14.与单一项目比,该融合项目的突出优势是( )
    A.前期建设投资小B.核心技术的难度低
    C.环境污染程度小D.资源利用综合性强
    【答案】12.C 13.C 14.D
    【解析】12.海洋牧场属于渔业,我国海域辽阔,适合发展渔业;故答案为:C。
    13.我国海域广阔,海水温度适中,适合多种海洋生物的繁衍,适合推行海洋牧场;故答案为:C。
    14.A.该项目投资很大,A错误;B.该项目的核心技术难度更高,B错误;C.该项目的污染不一定更小,C错误;D.这种融合项目对资源的利用综合性更强,对资源利用更充分合理,D正确;故答案为:D。
    近年来,我国出台了购置补贴、税收减免,技术创新等方面的政策、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壮大。截至2022年底,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占全球的一半以上,推动了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绿色转型。据此完成各小题
    15.促成我国近年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壮大的主要因素是( )
    A.政策B.市场C.劳动力D.交通
    16.与传统汽车相比,新能源汽车的生态效益优势在于( )
    A.就业机会较多B.生产成本较低
    C.出行效率较高D.污染物排放较少
    17.我国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意义有( )①推动汽车产业升级②优化能源消费结构③促进国家节能减排④解决城市交通拥堵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答案】15.A 16.D 17.A
    【解析】15.读题干可知,我国今年出台了一系列补贴和支持创新的政策,这大大促进了我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生产和使用;故答案为 :A。
    16.A.新能源汽车的就业不一定多于传统汽车,A错误;B.新能源汽车的生产成本可能更高,B错误;C.新能源汽车的出行效率可能暂时不如传统汽车,还有许多难关需要攻克,C错误;D.新能源汽车的污染较少,生态效益高,D正确;故答案为:D。
    17.①.新能源汽车可以推动我国汽车产业升级,①正确;②.可以减少传统能源的使用,优化能源消费结构,②正确;③.可以促进节能减排,保护环境,③正确;④.新能源汽车没办法解决拥堵问题,私家车只会带来更多的交通问题,④错误;符合题意的是①②③,故答案为:A。
    引汉江水入渭河流域的水利工程——“引汉济渭”,跨黄河、长江两大流域。其主体工程秦岭输水隧洞穿越秦岭,沿线山体岩石坚硬,地质灾害频发,施工难度创造多项世界纪录。如图为“引汉济渭”线路示意图。据此完成各小题
    18.“引汉济渭”主体工程施工难度大的主要原因是( )
    A.输水路线长B.植被分布广
    C.沿途水库多D.地质条件复杂
    19.“引汉济渭”工程建设有利于( )①改善渭河流域的生态环境
    ②解决黄河流域的缺水问题
    ③减轻汉江流域的洪涝灾害
    ④缓解渭河流域的缺水状况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答案】18.D 19.D
    【解析】18.读图可知,该线路需要穿过秦岭山脉,地质条件复杂,地势起伏大,整体施工难度很大;
    故答案为:D。
    19.①.该工程有利于改善渭河流域的生态环境,①正确;②.该工程没办法完全解决黄河的缺水情况,只能缓解,②错误;③.将汉江的水引走,可以缓解汉江流域的洪涝灾害,③正确;④.该工程可以缓解渭河的缺水情况,④正确;符合题意的是①③④,故答案为:D。
    “鏖战独树镇”是长征著名战斗之一,其旧址位于河南省方城县。南水北调中也流经此地,一片丹心见证了一江“丹水”北上。图9为河南省境内长征行进方后北调中线工程线路示意图。读图,完成问题。
    20.独树镇战斗中,红军战士英勇无畏,胜利挺进伏牛山区。在这里,红军要战胜的( )
    A.悬崖陡峭,攀爬不便B.河网纵横,行军缓慢
    C.山地夹峙,易受阻击D.雪山林立,湿滑难行
    21.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选择从独树镇经过的主要原因是( )
    A.城镇较多B.工程量小C.线路较短D.水质优
    【答案】20.C 21.B
    【解析】20.读图分析可知,独树镇所在地区的地形分布特点是:两边被山地夹峙,易受阻击。该地海拔较低,没有雪山林立和悬崖峭壁;独树镇位于北方地区,也没有河网纵横的景观。故C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
    21.读图分析可知,独树镇所在地区的地形分布特点是:两边被山地夹峙,而且海拔较低,建水利工程工程量小,因此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选择从独树镇经过。故B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
    目前,我国农村有农民在住房屋顶、农业大棚、草场、水塘等铺设太阳能电池板获取电能,农民既可以自用于生产生活,也可以将多余的电量卖给国家电网。读我国太阳能资源分布图,完成各小题。
    22.太阳能资源属于( )
    ①可再生资源
    ②非可再生资源
    ③新能源
    ④常规能源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3.读图可知,我国太阳能资源相对丰富的地区是( )
    ①北方地区
    ②南方地区
    ③西北地区
    ④青藏地区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24.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我国部分地区形成了发电与农业生产两不误的“一地多用、农光互补”的良性循环发展模式。在我国青藏地区最适宜发展的“农光互补”形式是( )
    A.光伏鱼塘
    B.光伏牧场
    C.光伏大棚
    D.光伏屋顶
    25.“一地多用、农光互补”的发展模式带来的好处是( )
    ①增加农民收入
    ②满足农业用电需求
    ③提高土地利用率
    ④低碳环保,改善环境质量
    ⑤提高土壤肥力
    A.①②③④B.②③4⑤C.①②③⑤D.①③④⑤
    【答案】22.A 23.B 24.B 25.A
    【解析】22.可再生资源是指能通过天然作用或人工活动进行再生更新,被人类反复利用的自然资源,比如:太阳能、风能、阳光、土地资源、水、草地等生物群落等。常规能源是指在现有经济和技术条件下,已经大规模生产和广泛使用的能源,如煤炭、石油、天然气、水能等,常规能源相对于新能源而言, 新能源旨在新技术开发利用的能源,如太阳能、 海洋能、地热能 、生物质能等。故太阳能属于可再生资源和新能源,①③正确,故选A。
    23.我国西北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晴天多,降水稀少,气候干旱,太阳能丰富,我国青藏地区海拔高,空气稀薄,对太阳辐射的削弱少,太阳能丰富,③④正确;我国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降水较多,太阳能较不丰富,①②错误。故选B。
    24.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我国部分地区形成了发电与农业生产两不误的“一地多用、农光互补”的良性循环发展模式。青藏地区主要以畜牧业为主,牧场广阔,在我国青藏地区最适宜发展的“农光互补”形式是光伏牧场,B正确。青藏地区鱼塘少,不适合发展光伏鱼塘,A错误。青藏地区蔬菜大棚少,人口稀疏,不适合发展光伏大棚 、光伏屋顶,CD错误。故选B。
    25.“一地多用、农光互补”的发展模式带来的好处是:①增加收入渠道,增加农民收入;②小型光伏电站,可以满足农业用电需求;③一地多用,提高土地利用率;④光伏发电清洁无污染, 低碳环保,改善环境质量,①②③④正确。光伏发电不能提高土壤肥力,⑤错误。故选A。
    如图为我国人均农业用地面积与世界的比较图。读图完成各小题。
    26.如图直接反映出我国( )
    A.耕地资源总量少
    B.草地资源约占世界一半
    C.林地资源丰富
    D.人均农业用地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27.下列有关我国土地资源现状和利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土地类型齐全,耕地比重大
    ②草地主要分布在西部干旱、半干旱区
    ③农耕区加强基本农田保护
    ④牧区扩大载畜量,增加牧民收入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答案】26.D 27.B
    【解析】26.根据图中信息分析可知,图中可以反映出我国人均农业用地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但不能看出耕地资源总量的多少、草地资源占世界的多少和林地资源丰富与否。故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
    27.由所学知识分析可知,我国①土地类型齐全,耕地比重小,②草地主要分布在西部干旱、半干旱区;③在农耕区应加强基本农田保护;④在牧区不应扩大载畜量,这样会破坏环境,不利于可持续发展。故B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
    二、综合题
    28.阅读图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我国是一个海洋大国,海洋资源丰富。海上风力大,风能资源丰富,但是开发难度大。舟山渔场是我国最大渔场,但是近些年来,原来很丰富的大黄鱼、小黄鱼等都难以形成渔汛。
    (1)我国濒临的海洋中位于长江口附近的是 和 。
    (2)图中反映的海洋资源类型有海洋 资源和海洋 资源。
    (3)与公路运输相比,海洋运输的优势为运量 ,运价 。
    (4)相比煤炭资源,指出风能资源的优点。
    (5)为了舟山渔场的可持续捕捞,请你提两条具体措施。
    【答案】(1)东海;黄海 (2)生物;化学 (3)大;低 (4)可再生、无污染等
    (5)禁止过度捕捞、禁止海洋污染等。
    【解析】(1)位于长江口的是东海和黄海;
    (2)海洋资源分为生物资源和化学资源,渔场是生物资源,盐场是化学资源;
    (3)海洋运输的优点在于运量大,成本低,但是速度最慢;
    (4)风能资源短时间内可再生且污染较小;
    (5)为了渔场的可持续发展,应该禁止过度捕捞,禁止污染,设立休渔期等;
    29.耕地为粮食生产提供空间,保护耕地尤为重要。读图1~3,回答下列问题。
    (1)【看分布找规律】
    我国耕地分布不均匀,大多数耕地分布在 mm年等降水量线以东的地区,其中水田和旱地的集中分布区以 (山脉)一淮河一线为界。
    (2)西北地区突出的气候特征是 ,耕地主要分布在水源充足的河流沿岸和山麓地带。
    (3)青藏地区海拔高,气温 ,耕地主要分布在热量较充足的河谷地区。
    (4)【读数据找问题】
    我国山区面积广大, (地形类型)比重小,不利于发展耕作业。我国人均耕地面积 (低于/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给粮食生产带来了巨大挑战。
    (5)【护耕地找对策】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基础,我国采取了多种措施保护耕地。请列举一条: 。
    【答案】(1)400;秦岭 (2)干旱 (3)低 (4)平原;低于
    (5)禁止乱占耕地、加强农田基本建设和保护
    【解析】(1)读图可知,我国耕地主要分布在400mm等降水量线以东的地区;水田和旱地的分界线是秦岭淮河一线;
    (2)西北地区最大的特征是干旱,所以耕地主要分布在河流沿岸和山麓地带;
    (3)青藏地区海拔高,所以气温低,耕地主要分布在温度较高的河谷地带;
    (4)我国山区面积大,可利用的平原较少,且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耕地面积非常小;
    (5)保护耕地,首先要禁止乱占耕地,要加强农田的基本建设,适度地开发;
    30. 2023年4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湛江市东海岛海水养殖种子工程南方基地时指出,保障粮食安全,要树立大食物观,要向海洋要食物,建设海上牧场。阅读下面局部地图并结合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读图可知,徐闻与海口隔 海峡相望,从我国四大海域的划分来看,该海峡属于 海。
    (2)图中海峡可能有太阳直射现象的月份是( )
    A.3月B.10月C.6月D.9月
    (3)辽阔的海洋蕴藏着丰富的资源,请你写出两种海洋资源名称。
    (4)制约和影响海水养殖种子培育、建设海上牧场的关键因素是 。
    (5)图中环北部湾调水工程可以缓解局部地区水资源 分布不均的问题。
    【答案】(1)琼州;南 (2)C (3)能源资源、矿产资源和生物资源等
    (4)科学技术 (5)空间
    【解析】(1)广东省徐闻县位于雷州半岛最南端,隔琼州海峡与海南岛相望。我国有四大海域,从北往南依次是渤海、黄海、东海、南海,琼州海峡属于南海。
    (2)当太阳光直射在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夏至日,为6月22日,图中海峡位于20°N附近,靠近北回归线,可能有太阳直射现象的月份是6月,C正确,ABD错误,故选C。
    (3)海洋资源是指海洋中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天然来源。海洋资源包括海洋矿物资源、海水化学资源、海洋生物 (水产) 资源和海洋动力资源等四项。
    (4)洋养殖需要高超的技术水平和管理经验,包括养殖、饲料、疾病防控、水质管理等方面。技术水平和管理经验的优劣直接影响养殖效益和可持续发展。因此科学技术是制约和影响海水养殖种子培育、建设海上牧场的关键因素。
    (5)跨流域调水可以缓解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状况。
    3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海洋资源开发+粮食安全主题】
    材料一:2023年4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省考察时指出:“中国是一个有着14亿多人口的大国,解决好吃饭问题、保障粮食安全,要树立大食物观,既向陆地要食物,也向海洋要食物,耕海牧渔,建设海上牧场、‘蓝色粮仓’。”
    材料二:广东省拥有我国最长海岸线,海域辽阔,海水优质,是我国重要的水产养殖、加工和出口基地。目前,广东省发挥高校和科研机构众多的优势,着力加快培育万亿级现代化海洋牧场(海上牧场)产业群。
    材料三:现代化海洋牧场是指采用科学技术,投放人工鱼礁,为贝、藻、鱼类提供栖息和繁育场所的特定海域。其养殖过程无须投喂人工饵料,养殖密度是传统网箱的4~6倍,养殖周期缩短至3/4以内,受近岸海域生态环境影响较小。截至2022年底,广东省已建成15个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牧场及周边海域鱼类的种类和数量均呈递增趋势。
    材料四:如图为广东省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分布图
    (1)列举两种以上的海洋资源。
    (2)简述现代化海洋牧场养殖与传统近海养殖相比的优势。
    (3)分析广东省建设现代化海洋牧场的有利条件。
    (4)简述广东省建设现代化海洋牧场的重要意义。
    【答案】(1)石油资源、贝、藻、鱼类等海洋生物资源;
    (2)与传统近海养殖相比,现代化海洋牧场养殖水产品附加值更高;有利于海洋生态修复和海洋生态系统的平衡;养殖密度更大、养殖周期更短、获得经济效益更快等;
    (3)广东省拥有我国最长海岸线,海域辽阔,海水优质;是我国重要的水产养殖、加工和出口基地;科学技术水平高,科研力量雄厚等;
    (4)建设现代化海洋牧场可以向海洋要食物,扩大食物来源,有利于保障粮食安全;有利于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促进海洋经济发展等。
    【解析】(1)海洋资源包括生物资源和矿产资源等;生物资源有鱼虾贝类这种可食用的资源,矿产资源有石油和可燃冰等;
    (2)现代化海洋牧场可以养殖附加值更高的产品;有利于修复海洋生态和平衡;同时现代化的海洋牧场养殖密度更大,周期更短,经济效益获得周期更短;
    (3)广东海岸线长,海域辽阔,海水品质高;该地有着悠久的水产品加工和养殖历史;该地经济发达,科技水平高,科研力量雄厚,适合发展现代化的海水养殖;
    (4)现代化海洋牧场可以扩大食物来源,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同时有利于保护海洋的生态环境,促进加快我国海洋经济的发展;
    32.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内蒙古高原辽阔坦荡,属于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稀少,光照充足。当地为发展经济,因地制宜,草原上,一座座巨大的“风车”挥动着白色的风机叶片,将风能转变成电能;荒漠中,一块块光伏板将聚集的太阳光转化为电能。这些电能大部分输送至京津冀地区。
    材料二:京津冀地区工农业发达,城市人口众多,但目前所消耗的能源以煤炭为主,燃煤产生大量粉尘、硫氧化物、氮氧化物及二氧化碳等物质。
    材料三:“内蒙古及京津翼周边地区示意”图
    (1)内蒙古高原太阳能和风能均很丰富,请选择其中一种能源,说明其丰富的原因。
    (2)简述内蒙古发展光伏发电、风力发电,以及将电能输出至京津冀地区对内蒙古经济发展有哪些影响。
    (3)简述电能输出至京津冀地区对输入地有哪些有利影响。
    【答案】(1)太阳能:全年降水稀少(晴天多),光照充足;地形平坦,对太阳光的遮挡少。风能:距离冬季风源地近,风力强,大风天气多;地形平坦,植被稀疏,对风力的阻挡作用弱。
    (2)增加财政收入;扩大就业机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基础设施发展;降低土地使用成本,提高土地利用率。
    (3)缓解能源紧张,保障能源安全;改善能源消费结构;改善大气环境,减轻大气污染;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缓解气候变暖。
    【解析】(1)太阳能:内蒙古高原主要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全年降水稀少(晴天多),光照充足;以高原为主,地形平坦,对太阳光的遮挡少。风能:内蒙古高原距离冬季风源地近,风力强,大风天气多;高原地形平坦,植被稀疏,对风力的阻挡作用弱。
    (2)内蒙古发展光伏发电、风力发电,将资源优势转化成经济优势,有利于增加财政收入,扩大就业机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基础设施发展;光伏发电、风力发电占地广,有利于降低土地使用成本,提高土地利用率。
    (3)京津冀地区经济发达,能源需求量大,电能输入有利于缓解能源紧张,保障能源安全,改善能源消费结构;光伏发电、风力发电属于清洁能源,有利于改善大气环境,减轻大气污染,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缓解气候变暖。

    相关试卷

    中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过关练习专题20 中国的自然资源(专项训练)(含解析):

    这是一份中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过关练习专题20 中国的自然资源(专项训练)(含解析),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考地理一轮复习高频考点综合练习:专题十二 中国的自然资源(2)(含解析):

    这是一份中考地理一轮复习高频考点综合练习:专题十二 中国的自然资源(2)(含解析),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如图为我国某种自然资源分布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考地理一轮复习高频考点综合练习:专题十二 中国的自然资源(1)(含解析):

    这是一份中考地理一轮复习高频考点综合练习:专题十二 中国的自然资源(1)(含解析),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关于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白银市在全国占重要地位的矿产是,我国华北平原主要土地利用类型是,有关我国水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