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贵州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模拟考试生物试题(五)(原卷版+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2024届贵州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模拟考试生物试题(五)(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2024届贵州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模拟考试生物试题五原卷版docx、2024届贵州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模拟考试生物试题五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3页, 欢迎下载使用。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贵州的美食众多,如花溪的牛肉粉、独山虾酸等。下列对各种食材的分析,错误的是( )
A. 粉含有的有机化合物中共有的元素是C、H、O
B. 牛肉中的脂肪是由三分子脂肪酸与一分子甘油发生反应而形成的酯
C. 牛肉中的蛋白质在烹饪的过程中空间结构发生改变,有利于人体消化
D. 作为虾体表外骨骼的重要组成成分之一的几丁质是一种蛋白质
【答案】D
【解析】
【分析】几丁质为N-乙酰葡糖胺通过β连接聚合而成的结构同多糖,广泛存在于甲壳类动物的外壳、昆虫的甲壳和真菌的胞壁中,也存在于一些绿藻中,主要是用来作为支撑身体骨架以及对身体起保护的作用。
【详解】A、粉含有的有机化合物中有糖类、蛋白质、脂肪等,其共有的元素是C、H、O,A正确;
B、牛肉中的脂肪是由三分子脂肪酸与一分子甘油发生反应而形成的酯,即脂肪的基本单位是脂肪酸和甘油,B正确;
C、在烹饪过程中,驴肉火烧中的蛋白质的空间结构由于高温而变得松散,有利于酶的结合,进而有利于人体消化,C正确;
D、几丁质是一种多糖,是虾体表外骨骼的重要组成成分,D错误。
故选D。
2. 囊泡运输调控机制是指某些分子与物质不能直接穿过细胞膜,而依赖围绕在细胞膜周围的囊泡进行传递运输。在神经细胞指令下,囊泡通过与目标细胞膜融合可精确控制激素、生物酶、神经递质等分子传递的恰当时间与位置。囊泡上有特殊的V-SNARE蛋白,它与靶膜上的T-SNARE蛋白结合形成稳定的结构后,囊泡膜和靶膜才能融合,从而将物质准确地运送到相应的位点,具体机理如图所示(注:图中GTP与ATP的功能类似)。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囊泡与目标细胞膜融合能体现膜的结构特点
B. 囊泡调控运输的物质包含生物大分子与小分子物质
C. 神经细胞中V-SNARE只存在于突触前膜上
D. 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是通过囊泡转运到细胞膜上的
【答案】C
【解析】
【分析】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粗加工→内质网“出芽”形成囊泡→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高尔基体“出芽”形成囊泡→细胞膜,整个过程还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
【详解】A、囊泡与目标细胞膜的融合能体现膜的结构特点——流动性,A正确;
B、囊泡调控运输的物质有生物大分子,如生物酶等,也有小分子,如神经递质,B正确;
C、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小体的突触小泡内,能与突触前膜融合而释放,故V-SNARE存在于突触小泡上,T-SNARE存在于突触前膜上,C错误;
D、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是在核糖体上合成,通过内质网加工,然后通过囊泡运输到高尔基体,高尔基体加工完成后再通过囊泡运输到细胞膜上的,D正确。
故选C。
3. 下图表示家庭酿酒过程中密闭容器内酵母菌呼吸速率的变化情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中a曲线表示无氧呼吸,密闭容器内6h时开始产生酒精
B. 用酸性重铬酸钾检测酵母菌是否产生酒精时,应将酵母菌的培养时间适当延长
C. 8h时ATP在细胞质基质中合成,能量来自丙酮酸的分解
D. 每分子葡萄糖经无氧呼吸产生酒精与产生乳酸时相比,生成的ATP的量不同
【答案】B
【解析】
【分析】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型生物,既能进行有氧呼吸也能进行无氧呼吸,进行有氧呼吸将葡萄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进行无氧呼吸将葡萄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酒精。
【详解】A、下图表示家庭酿酒过程中密闭容器内酵母菌呼吸速率的变化情况,由于氧气逐渐减少,呼吸作用减弱,题图中a曲线表示的呼吸方式为有氧呼吸,A错误;
B、在实验室用酸性重铬酸钾检测酵母菌是否产生酒精时,应将酵母菌的培养时间适当延长以耗尽溶液中的葡萄糖,因为葡萄糖也能与酸性重铬酸钾发生颜色反应,且图中酵母菌先进行有氧呼吸,之后进行无氧呼吸才产生酒精,B正确;
C、由题图可知,8h时有氧呼吸停止,此时细胞进行无氧呼吸,ATP的合成场所是细胞质基质,所以此时合成ATP所需的能量来自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不是来自丙酮酸的分解,C错误;
D、无论是产生酒精还是产生乳酸的无氧呼吸,都只在第一阶段释放少量能量,第二阶段无能量释放,故每分子葡萄糖经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产生乳酸时相比,生成的ATP的量相同,D错误。
故选B。
4. 金鱼的尾型种类较多,均为野生单尾红鲫的突变体,在生产实践中,主要有双尾、三尾两种变异类型。已知金鱼的尾型受一组复等位基因的控制,将双尾金鱼与单尾红鲫杂交,子代中单尾红鲫的比例为94%;将单尾红鲫与三尾金鱼杂交,子代均表现为单尾。不考虑变异,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双尾、三尾均是单尾基因发生显性突变的结果,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会发生改变
B. 单尾、双尾和三尾为相对性状,遗传时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C. 单尾对双尾和三尾为显性,双尾对三尾为显性
D. 分别与双尾、三尾金鱼杂交的单尾红鲫中杂合子比例不同,前者的比例为12%
【答案】D
【解析】
【分析】孟德尔的分离定律的实质是指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有性生殖的生物细胞核中染色体上的基因符合分离定律。
【详解】A、根据题干信息“将双尾金鱼与单尾红鲫杂交,子代中单尾红鲫的比例为94%;将单尾红鲫与三尾金鱼杂交,子代均表现为单尾”可知,单尾是显性性状,则双尾和三尾均为单尾基因发生隐性突变的结果,基因突变会改变基因的种类,但不改变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A错误;
B、已知金鱼的尾型受一组复等位基因控制,则单尾、双尾和三尾为相对性状,遗传时遵循分离定律,B错误;
C、单尾红鲫与三尾金鱼杂交,子代均表现为单尾,单尾对双尾和三尾为显性,但不能确定双尾和三尾的显隐性关系,C错误;
D、单尾红鲫和三尾金鱼的杂交子代均表现为单尾,说明亲本单尾红鲫为纯合子;单尾红鲫与双尾金鱼的杂交子代中单尾红鲫的比例为94%,说明亲本单尾红鲫中既有纯合子也有杂合子,设杂合子的比例为x,可得出(1-x)+1/2x=94%,解得x=12,则与双尾金鱼杂交的单尾红鲫中杂合子比例为12%,D正确。
故选D。
5. 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正确分离需要细胞内的监控机制来保证,其中纺锤体组装检验点SAC(该机制的重要蛋白质)的检查机制是保证染色体正确分离的重要机制之一、SAC监控纺锤体微管与着丝粒之间的连接,当所有染色体与来自两极的纺锤丝都正确连接并排列在赤道板上时,SAC消失,从而解除对细胞由分裂中期进入后期的抑制,其作用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整个分裂过程中SAC会一直保持活性
B. 抑制纺锤体形成的药物有可能对肿瘤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C. SAC功能异常的细胞有丝分裂时可能提前进入分裂后期
D. SAC消失前的有丝分裂细胞中染色体和核DNA数目的比值为1:2
【答案】A
【解析】
【分析】有丝分裂过程:(1)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2)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3)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4)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5)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详解】A、由题干信息“SAC消失,从而解除对细胞由分裂中期进入后期的抑制”可知,整个分裂过程中SAC不能一直保持活性,A错误;
B、纺锤丝正确连接到染色体上是染色体精准分离的前提,因此抑制纺锤体形成的药物可在一定程度上干扰肿瘤细胞的增殖,B正确;
C、纺锤体组装检验点SAC的作用是产生等待信号,直到所有的染色体都排列在赤道板上,以保证染色体均等分配,如果SAC功能异常,则细胞可能没有等到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就开始分裂,提前进入后期,造成染色体不均等分裂,从而产生染色体数目异常的子细胞,C正确;
D、有丝分裂时,SAC消失前一条染色体含有两条姐妹染色单体,细胞中染色体和核DNA数目的比值为1:2,D正确。
故选A。
6. 下表表示某医院住院患者2020—2023年某类抗生素的人均使用量,以及患者体内分离得到的某种细菌对该类抗生素的耐药率变化。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细菌染色体上发生的基因突变具有随机性、高频性
B. 细菌耐药性增强与抗生素的使用量增加体现了生物之间的协同进化
C. 医院频繁使用该类抗生素会导致该种细菌抗药基因频率上升
D. 医院适时更换抗生素的种类能促进细菌对某种抗生素耐药性的增强
【答案】C
【解析】
【分析】基因突变具有普遍性,基因突变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原材料,自然选择决定进化的方向,题中使用抗生素,就是对细菌的一种选择,使具有抗药基因的细菌保留下来。
【详解】A、细菌属于原核生物,没有染色体,A错误;
B、抗生素的使用量不是生物因素,故细菌耐药性增强与抗生素的使用量增加不能体现生物之间的协同进化,B错误;
C、频繁使用该类抗生素,会对该种细菌进行选择,具有抗药基因的该种细菌会被保留下来,导致该种细菌抗药基因频率上升,C正确;
D、长期使用一种抗生素会增强细菌的耐药性,故改变抗生素的种类可以减缓细菌对某种抗生素耐药性的增强,D错误。
故选C。
7. 我国科学家发现,在稳态下胰腺导管细胞和分泌胰液的胰腺腺泡细胞主要来源于自我复制;在胰腺导管结扎后,一部分胰腺腺泡细胞会转分化成胰腺导管细胞;若清除胰腺腺泡细胞,则部分胰腺导管细胞可转分化为胰腺腺泡细胞。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胰腺导管细胞和胰腺腺泡细胞均具有一定的分裂和分化能力
B. 胰腺腺泡细胞分泌的胰液经导管注入血浆中发挥作用
C. 胰腺导管结扎后,会引起胰腺萎缩,而胰岛却保持完好
D. 通过研磨实验动物的胰腺不可以直接提取胰岛素
【答案】B
【解析】
【分析】班廷和贝斯特先将狗的胰管结扎,造成胰腺萎缩,再摘除另一只狗的胰腺,造成糖尿病,应用了减法原则,再从结扎的狗身上取出萎缩得只剩下胰岛的胰腺做成提取液,注入患糖尿病的狗身上,患糖尿病的狗的血糖迅速下降,证实胰岛分泌胰岛素。
【详解】A、题干信息:胰腺导管细胞和分泌胰液的胰腺腺泡细胞主要来源于自我复制,可见胰腺导管细胞和胰腺腺泡细胞均具有一定的分裂和分化能力,A正确;
B、胰腺腺泡细胞分泌的胰液经导管注入小肠中,在小肠中发挥作用,B错误;
C、班廷和贝斯特先将狗的胰管结扎,胰腺导管结扎后,会引起胰腺萎缩,而胰岛却保持完好,C正确;
D、胰腺能分泌消化酶,研磨时细胞破碎,胰岛素(化学本质为蛋白质)会被胰蛋白酶水解,导致提取失败,D正确。
故选B。
8. 科学家使用脑炎病毒(LCMV)制造出慢性感染模型小鼠,感染脑炎病毒一段时间后,模型小鼠活化的细胞毒性T细胞会上调PD-1等免疫抑制分子的表达进而出现耗竭。其具体机制为PD-1(程序性死亡受体-1)与PD-L1(程序性死亡受体的配体-1)结合后可诱导细胞毒性T细胞凋亡、失能、耗竭,PD-L1主要表达在抗原呈递细胞表面。研究发现,肿瘤细胞可通过该机制逃避免疫系统的“追杀”。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A. LCMV能激活小鼠体内具有特异性的吞噬细胞、B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等
B. 抗原呈递细胞可根据机体情况主动选择促进还是抑制细胞毒性T细胞发挥作用
C. 上调PD-1能避免病毒被完全清除后细胞毒性T细胞仍持续发挥免疫杀伤作用
D. 肿瘤细胞可能会通过过量表达PD-1诱导抗原呈递细胞耗竭来逃避“追杀”
【答案】C
【解析】
【分析】细胞膜的功能主要有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控制物质进出细胞;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信息交流的三种方式有细胞分泌化学物质(如激素);相邻两个细胞的细胞膜接触(如精子与卵细胞);相邻两个细胞间形成通道(如高等植物细胞间的胞间连丝)。
【详解】A、脑炎病毒(LCMV)会激活小鼠体内特异性的B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等,吞噬细胞对异物的识别没有特异性,不是被某种抗原激活的,A错误;
B、根据题干信息“模型小鼠活化的细胞毒性T细胞会上调PD-1等免疫抑制分子的表达进而出现耗竭”可知,不是抗原呈递细胞主动选择抑制细胞毒性T细胞的功能,B错误;
C、根据感染脑炎病毒一段时间后,模型小鼠细胞毒性T细胞出现耗竭,可以推测出上调PD-1能避免病毒被完全清除后细胞毒性T细胞仍持续发挥免疫杀伤作用,C正确;
D、肿瘤细胞可能会过量表达PD-L1,而不是PD-1,从而会诱导细胞毒性T细胞耗竭,D错误。
故选C。
9. 新疆长绒棉的“打顶”既能消除棉花顶端优势,又能促进棉株早结铃、多结铃。减少脱落,达到增产的效果。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棉花种植过程中若喷洒生长素,为确保效果需控制好生长素的浓度
B. 棉桃成熟前可喷洒一定浓度的赤霉素催熟,加快生产进度
C. 适时“打顶”是为了促进侧芽发育为侧枝
D. 机械化采收前喷洒脱落酸促进叶片脱落,可减少收获棉花中的杂质
【答案】B
【解析】
【分析】顶端优势形成的原因: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到侧芽部位积累,使顶芽的生长素浓度相对较低,促进生长;侧芽生长素浓度高,抑制其发育。
【详解】A、低浓度生长素可促进生长,高浓度生长素可抑制生长,因此棉花种植过程中若喷洒生长素,为确保效果需控制好生长素的浓度,A正确;
B、赤霉素没有催熟的作用,乙烯利具有促进果实成熟的作用,因此喷洒乙烯利可促进棉桃同步成熟、吐絮,B错误;
C、棉花适时打顶摘心是为了解除顶端优势,促进侧芽发育为侧枝,C正确;
D、脱落酸可促进叶片脱落,机械化采收前喷洒脱落酸可减少收获棉花中的叶片杂质等,D正确。
故选B。
10. 在捕捞业中,为获得最大持续产量(MSY),一般有两种方式:配额限制和努力限制。配额限制是控制在一定时期内收获对象个体的数量,允许收获者在每一季节或每年收获一定数量的猎物种;努力限制是当捕猎对象的种群数量减少后,必须增加收获努力才能获得同样收获量。下图表示不同努力水平对种群的影响,其中实线表示某种被捕捞生物的净补充量(出生数超出死亡数的部分)随种群密度的变化,虚线表示四种不同努力水平下的收获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图中可以表示MSY的点是Nm
B. N点的种群数量特征是出生率与死亡率的差值最大
C. 该种群数量增长曲线接近“S”形
D. 若种群密度低于Nm,收获继续保持在MSY努力水平,不会导致种群灭绝
【答案】B
【解析】
【分析】S型曲线表示在自然条件下种群数量的增长规律。种群增长率在各阶段不同,随着时间的增加,种群增长率先增大后减小,S型曲线实现的条件是:环境条件是资源和空间有限,存在天敌,种群数量增长受种群密度制约。
题图分析,实线表示某种被捕捞生物的净补充量(出生数超出死亡数的部分)随种群密度的变化,实际代表的是种群增长率随种群数量变化的曲线,为获得最大持续产量通常需要使捕捞后的数量保持在Nm值。
【详解】A、根据题意可知,MSY为获得最大持续产量,图中的Nm点可以表示MSY,该点的种群数量特征是出生率与死亡率的差值最大,A正确;
B、Nm点的种群数量特征是出生率与死亡率的差值最大,即种群增长速率最大时对应的种群密度,B错误;
C、图中实线表示某种被捕捞生物的净补充量(出生数超出死亡数的部分)随种群密度的变化,可以看出净补充量由小到大再到小,该种群数量增长曲线接近“S”形,C正确;
D、如果种群密度低于Nm,收获继续保持在MSY努力水平,则收获量将降低,但不会导致种群灭绝,D正确。
故选B。
11. 化感作用是指植物或微生物的代谢分泌物对环境中其他植物或微生物形成有利或不利的作用,如某种黄瓜产生的一种化学物质能够抑制绝大多数杂草的生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在需要除草的地块适当种植该种黄瓜属于化学防治
B. 水稻产生赤霉素促进细胞伸长不属于化感作用
C. 化感作用可能会影响群落中的物种组成及群落演替
D. 对植物产生调节作用的信息源不仅来自植物自身
【答案】A
【解析】
【分析】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种类有物理信息、化学信息、行为信息;
信息传递的作用:个体层次有利于保证生物个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种群层次有利于种群的繁衍;群落层次有利于调整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详解】A、在需要除草的地块适当种植该种黄瓜属于应用化学信息实现的生物防治,A错误;
B、赤霉素是植物激素,水稻产生赤霉素促进细胞伸长从而促进植株增高,是对自身生长发育的影响,不属于化感作用,B正确;
C、化感作用是指植物或微生物的代谢分泌物对环境中其他植物或微生物形成有利或不利的作用,所以可能会影响群落中的物种组成及群落演替,C正确;
D、根据题干信息可知,对植物产生调节作用的信息源可来自其他植物等,因此信息源不仅来自植物自身,D正确。
故选A。
12. “交流四水抱城斜,散作千溪遍万家。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这首诗说明了因地制宜的重要性,对于我国新农村建设具有借鉴与学习的重要意义。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水深不同的溪水中种植不同植物,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
B. 新农村建设应充分考虑当地的非生物因素,要因地制宜
C. 水稻种群具有种群密度、性别比例等数量特征
D. 水乡农产品被食用和新农村旅游观赏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直接价值
【答案】C
【解析】
【分析】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1)直接价值: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工业原料等使用意义以及有旅游观赏、科学研究和文学艺术创作等非实用意义的。
(2)间接价值:对生态系统起重要调节作用的价值(生态功能)。
(3)潜在价值:目前人类不清楚的价值。
【详解】A、水深不同的溪水中种植不同植物,是指群落中不同地段的植被分布不同,故体现的是群落的水平结构,A正确;
B、新农村建设要因地制宜,不能盲目,要分层次、分区域、正确定位、合理规划,充分考虑当地的非生物因素,B正确;
C、并不是所有的种群都有性别比例,比如水稻是雌雄同体植物,没有性别比例这一数量特征,C错误;
D、水乡农产品被食用(食用价值)和新农村旅游观赏(观赏价值)等都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D正确。
故选C。
13. 安化黑茶是一种发酵茶,其制作流程包括杀青、初揉、渥堆、复揉、烘焙、压制和发花等。其中杀青是指将茶叶放入300℃左右的铁锅中炒制2分钟,而发花是形成“金花”的关键环节。“金花”是冠突散囊菌(一种霉菌)发酵的产物。冠突散囊菌是对人体有益的菌类,能分泌淀粉酶和氧化酶,可催化茶叶中的淀粉转化为单糖,并催化多酚类化合物氧化,转化成对人体有益的物质,使茶叶的口感等特性优化。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杀青能减少茶叶中营养成分的分解B. 揉捻有利于后续微生物发酵的进行
C. 安化黑茶的制作需利用霉菌等多种细菌进行发酵D. 培养冠突散囊菌时往往将培养基调至酸性
【答案】C
【解析】
【分析】 虽然各种培养基的具体配方不同,但一般都含有水、碳源(提供碳元素的物质)、氮源(提供氮元素的物质)和无机盐。另外还需要满足微生物生长对pH、特殊营养物质以及氧气的要求。例如,培养乳酸杆菌时需要在培养基中添加维生素,培养霉菌时需将培养基的pH调至酸性,培养细菌时需将pH调至中性或微碱性,培养厌氧微生物时则需要提供无氧的条件。
【详解】A、杀青是将茶叶放入300℃左右的铁锅中炒制2分钟,因此杀青既能去除茶叶中的水分,又能使一些酶失活,从而减少茶叶中营养成分的分解,A正确;
B、揉捻不仅有利于塑造茶叶外形,更可以使细胞破碎,将细胞内物质释放出来,从而有利于后续微生物发酵的进行,B正确;
C、霉菌是真菌,不是细菌,C错误;
D、培养冠突散囊菌时往往会在培养基中添加一些乳酸,其主要目的是调节培养基pH至酸性以抑制细菌生长,促进霉菌生长,D正确。
故选C。
14. 科研人员从野生森林猫皮肤组织中分离培养得到成纤维细胞,利用中华田园猫卵子作为细胞核受体,通过细胞核置换和人工激活,制作出多个体细胞克隆胚胎,将克隆胚胎移植入受体母猫后,经过62天孕育,成功得到一只森林猫体细胞克隆后代。经鉴定,该森林猫为克隆个体,实验流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用来克隆的卵子是在体外培养到MⅡ期的卵母细胞
B. 用电刺激、乙醇等进行人工激活目的是激活重构胚
C. 过程①采用了动物细胞工程中的体细胞核移植技术
D. 通常将重组细胞置于含95%O2和5%CO2的培养箱中进行培养
【答案】D
【解析】
【分析】动物体细胞核移植过程:从供体取体细胞,对供体细胞进行培养 ,采集卵母细胞,体外培养到MI期, 通过显微操作去核→将供体细胞注入去核的卵母细胞→通过电融合法使两细胞融合,供体细胞核进入卵母,形成重构胚→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如电刺激、Ca2+载体、乙醇和蛋白酶合成抑制剂等)激活重构胚,使其完成细胞分裂和发育进程→将胚胎移入受体(代孕)母体内→生出与供体遗传物质基本相同的个体。
【详解】A、克隆用的卵子需要在体外培养至MⅡ期(减数第二次分裂时期)。卵子体积大,易操作,含有丰富营养成分和刺激细胞分化的物质,所以常用其作为细胞核受体,A正确;
B、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如电刺激、Ca2+载体、乙醇和蛋白酶合成抑制剂等)可以激活重构胚,使其完成细胞分裂和发育进程,B正确;
C、过程①从野生森林猫取体细胞取核,采集中华田园猫卵母细胞,体外培养到MI期, 通过显微操作去核,将供体细胞注入去核的卵母细胞,通过电融合法使两细胞融合,供体细胞核进入卵母,形成重构胚,属于动物细胞工程中的体细胞核移植技术,C正确;
D、动物细胞置于含95%空气和5%CO2的培养箱中进行培养,D错误。
故选D。
15. 对于高等哺乳动物来说,只有精子和卵子结合才能正常产生后代,原因是受精卵中的等位基因有的只有来自父亲才表达,有的则只有来自母亲才表达,这就是所谓的基因组印记,这种印记是通过DNA的甲基化实现的。基因组印记的存在,使孤立的卵细胞无法实现全套遗传信息的表达。阻碍了孤雌生殖的实现。某研究人员对小鼠卵母细胞的7个甲基化印记控制区域进行DNA甲基化重写,成功创造了孤雌生殖的小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孤雌生殖产生的小鼠体细胞中的性染色体为X染色体
B. 上述甲基化重写改变了小鼠体内的遗传信息
C. 孤雌生殖产生的小鼠一定具有正常的生育能力,可产生可育的配子
D. 基因组印记会导致受精卵中成对的基因一个突变,另一个保持正常
【答案】A
【解析】
【分析】DNA的甲基化:基因中的碱基序列没有变化,但部分碱基发生了甲基化修饰,抑制了基因的表达,进而影响表型。
【详解】A、孤雌生殖产生的小鼠,是由卵细胞发育而来的单倍体;由于卵细胞只含有一条X性染色体,因此孤雌生殖产生的小鼠体细胞中的性染色体为X染色体,A正确;
B、题干所述甲基化重写没有改变小鼠的DNA分子中碱基对的排列顺序,故未改变小鼠体内的遗传信息,B错误;
C、基因有的只有来自父亲才表达,孤雌生殖产生的小鼠可能不具有正常的生育能力,C错误;
D、基因组印记没有导致基因突变,只是抑制了基因的表达,D错误。
故选A。
16. 下表表示某科研小组比较了不同脱毒方法对滁菊体内菊花B病毒(CVB)和菊花矮化类病毒(CSVd)脱除效果;下图是对不同试管苗进行RT-PCR(逆转录PCR)后的电泳示意图(引物根据CVB的基因序列设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M:标准片段1:阴性对照
A. 试管苗2、5号已成功脱去CVB
B. 只脱除CVB时,选择病毒唑结合茎尖分生区组织培养效果最佳
C. 与第一组相比,热处理对试管苗同时脱去两种病毒的脱毒率没有显著作用
D. 相比于第一组,热处理、病毒唑处理后,试管苗存活率下降
【答案】B
【解析】
【分析】本实验研究的是不同的脱毒方法对滁菊体内菊花B病毒(CVB)和菊花矮化类病毒(CSVd)脱除的效果,实验的自变量是脱毒方法,因变量是样本存活率等,据此分析作答。
【详解】A、据图可知,2、5号电泳结果显示标准片段之外的阳性结果,3、4号则没有,说明3、4号成功脱去CVB,2、5号未能脱去CVB,A错误;
B、据表可知,只脱除CSVd时,病毒唑结合茎尖分生区组织培养的脱毒率最高,脱毒效果相对较好,B正确;
C、据表可知,热处理和病毒唑处理后,试管苗同时脱去两种病毒的脱毒率分别是35.21%、36.62%,与第一组(16.88%)相比,有显著作用,C错误;
D、相比于第一组,热处理和病毒唑处理后,试管苗的存活个体数不变,D错误。
故选B。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52分。)
17. 我国发布了首个《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加快推进可再生的清洁能源氢能的研发。研究表明,当生物细胞内NADPH、NADH浓度过大时,细胞可在氢化酶(其活性受到细胞中O2浓度的抑制)的作用下将其转化成H2,这为大力发展生物制氢提供了可能。如图表示生物制氢流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①和②所代表的生理过程分别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细胞内由NADPH、NADH产生H2的过程受氢化酶催化,其影响因素除O2浓度外,还包括___________(答出2点即可)等。
(2)光照下绿藻等植物几乎不能产生H2,原因是___________。有研究指出,缺硫能够促进衣藻(绿藻中的一种)产氢,请你设计实验进行验证(要求写出简要实验思路):___________。
(3)目前,人们正在利用作物秸秆生产乙醇,与以粮食为原料发酵生产乙醇相比,利用作物秸秆生产乙醇的优点是___________(答出2点即可)等。
【答案】(1) ①. 呼吸作用 ②. 光合作用(或光反应) ③. 温度、pH
(2) ①. 光照下,绿藻在光合作用中产生的O2抑制了氢化酶的活性,使其不能催化NADPH、NADH转化为H2 ②. 用完全培养液和缺硫的完全培养液分别培养生长状况等相同的衣藻,一段时间后检测两组衣藻的产氢量
(3)节约粮食、废物利用、生产成本低、原料来源广
【解析】
【分析】题图分析,图中①过程为微生物在利用糖类等有机物发酵的过程,微生物的发酵即微生物的呼吸作用,在呼吸作用过程中产生[H]。②过程是藻类等生物在光照将H2O分解形成[H],即光反应阶段水的光解。
【小问1详解】
图中①过程为微生物利用糖类等有机物发酵的过程,微生物的发酵即微生物的呼吸作用,在呼吸作用过程中产生NADH;②过程是藻类等生物在光照下将H2O分解形成NADPH,即光反应阶段H2O的光解。影响酶活性的因素包括温度、pH、酶的抑制剂等。
【小问2详解】
光照下绿藻等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不断地产生O2,导致细胞内O2浓度升高,而根据题干信息可知,氢化酶可催化NADPH、NADH转化为H2,其活性将受到细胞中O2浓度的抑制,故在光照下绿藻等植物的产氢过程受到抑制。本实验的目的是验证缺硫能够促进衣藻产氢,该实验的自变量是培养液中是否含硫,因变量是衣藻的产氢量,实验思路可表示为:用完全培养液和缺硫的完全培养液分别培养生长状况等相同的衣藻,一段时间后检测两组衣藻的产氢量。
【小问3详解】
与以粮食为原料发酵生产乙醇相比,利用作物秸秆生产乙醇具有节约粮食、废物利用、生产成本低、原料来源广等优点,而且也提高经济效益,实现废物资源化。
18. 果蝇的眼色受两对等位基因A/a、B/b的控制。野生型果蝇眼色是暗红色,暗红色源自棕色素与朱红色素的叠加。棕色素与朱红色素的合成分别受A和B基因控制。现有果蝇品系甲为棕色素与朱红色素合成均受抑制的白眼纯合突变体。利用该品系进行杂交实验,过程及结果如下。请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杂交结果推测,A/a、B/b基因位于___________染色体上(均不考虑X、Y染色体同源区段),品系甲与野生型果蝇的基因型分别为___________。
(2)根据F2的表型及比例,推测A/a、B/b这两对基因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___。根据表中数据,推测杂交组合Ⅱ的F2表型出现棕眼与朱红眼的原因是___________。
(3)多次重复上述杂交组合Ⅰ的实验时,发现极少数实验组合中所得F2全为暗红眼,而重复杂交组合Ⅱ的实验所得F2的表型及比例不变,这种F1雄果蝇被称为雄蝇T。已知野生型果蝇及品系甲均为SD+基因纯合子,研究人员发现雄蝇T的一个SD+基因突变为SD基因,SD基因在体细胞编码G蛋白,G蛋白可以与特定的DNA序列结合,导致精子不育。
①据此判断,极少数实验组合中所得F2全为暗红眼的原因最可能是_______,SD基因是_______(填“显”或“隐”)性突变产生的。
②某人将雄蝇T与品系甲杂交,子代的表型是暗红眼。将子代中雄果蝇与品系甲的雌果蝇杂交,后代全为暗红眼,由此推出SD基因与A/a、B/b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关系为___________。
③进一步用射线照射雄蝇T,得到一只变异雄蝇X,两者体内部分染色体及等位基因(SD、SD+)如下图所示。将雄蝇X与品系甲的雌果蝇杂交,所得子代全为雌果蝇,且暗红眼与白眼的比例约为1:1.据此推测,精子不育现象与染色体上一段DNA序列r(其在同源染色体上相同位置对应的序列记为R)有关,请在雄蝇X的图中标注序列r和R最可能的位置_______。雄蝇X与品系甲的雌果蝇杂交,子代全为雌果蝇的原因是_______。
【答案】(1) ①. 常 ②. aabb、AABB
(2) ①. 两对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②. F1雌果蝇在减数分裂Ⅰ过程中眼色基因之间的染色体片段发生了互换
(3) ①. 极少数的F1雄果蝇所产生的含ab的精子不育 ②. 显 ③. SD基因与A、B基因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 ④. ⑤. SD基因编码的G蛋白可与序列r相互作用,使含有序列r的精子发育异常并死亡
【解析】
【分析】题意分析,品系甲与野生型果蝇进行正反交实验,所得F1均为暗红眼,说明控制眼色色素合成的两对基因均位于常染色体上。组合Ⅰ与组合Ⅱ的F2表现型及比例不同的原因是组合一中的雄果蝇AaBb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眼色基因之间的染色体片段不发生交叉互换,而组合一中的雌果蝇AaBb可以发生交叉互换。
【小问1详解】
品系甲与野生型果蝇进行正反交实验,所得F1均为暗红眼,说明A/a、B/b基因均位于常染色体上或X、Y染色体同源区段,因题干信息已排除后者,故为常染色体。品系甲为棕色素与朱红色素合成均受抑制的白眼纯合突变体,由棕色素与朱红色素的合成分别受A和B基因的控制可知,品系甲的基因型应为aabb,野生型果蝇的基因型为AABB。
【小问2详解】
F1基因型为AaBb,品系甲的基因型为aabb,由杂交组合Ⅰ中F2的表型及比例为暗红眼∶白眼=1∶1可知,这两对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即A和B位于一条染色体上,a和b位于另一条与之同源的染色体上。杂交组合Ⅰ与杂交组合Ⅱ的F2表型及比例不同的原因是杂交组合Ⅰ中的F1雄果蝇(AaBb)在减数分裂Ⅰ过程中眼色基因之间的染色体片段不发生互换,只产生2种配子,而杂交组合Ⅱ中的F1雌果蝇(AaBb)在减数分裂Ⅰ过程中眼色基因之间的染色体片段发生了互换,产生4种配子。
【小问3详解】
①杂交组合Ⅰ中F1雄果蝇的基因型为AaBb,可产生AB、ab两种精子,极少数实验组合中所得F2全为暗红眼,则可推测极少数的F1雄果蝇所产生的含ab的精子不育。由SD基因编码G蛋白,G蛋白可与特定的DNA序列结合,导致精子不育,可判断SD基因相对于SD+基因为显性。
②将雄蝇T(AaBb)与品系甲(aabb)杂交,雄蝇T产生AB一种可育精子,故子代全为暗红眼。将子代中雄果蝇(AaBb))与品系甲(aabb)的雌果蝇杂交,所得后代仍全为暗红眼,由此推测SD基因与A、B基因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
③序列r和序列R最可能的位置如图所示: 推测雄蝇X特定类型精子不育的机理是SD基因编码的G蛋白可与序列r相互作用,使含有序列r的精子发育异常并死亡,即含有Y染色体的精子死亡,故雄蝇X与品系甲的雌果蝇杂交,子代全为雌果蝇。
19. 为研究春化作用对冬小麦开花的影响,科研人员选择京花3号和京冬1号两种冬小麦种子,进行不同天数的春化(4℃)处理后于同一天播种,统计冬小麦进入成花不同阶段所需的时间,结果如下表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注:Vn表示春化处理的天数;N表示不能发生
(1)河北省种植冬小麦通常是秋播夏收,据以上信息可知,如需在春天补种一批冬小麦,并想让这批冬小麦夏初开花结实,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
(2)有些植物不需要春化作用,通过长光照处理也可以开花,如菠菜。有研究认为,春化作用与长光照两种效应可以相互替代。以菠菜为研究材料设计两组实验来验证上述观点,若预期结果均为开花,则实验设计思路为___________。
(3)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始终在环境因素的影响调控下完成。光在植物生长发育的全过程中起调控作用,温度、重力等其他环境因素也参与调节植物的生长发育。光照影响幼苗叶色的分子机制如图所示。
①光敏色素是一类蛋白质(色素—蛋白质复合体),分布在植物的各个部位,其在___________的细胞内比较丰富。据图可知,在受到光照射时,光敏色素的结构会发生变化,这一变化的信息会经过信息传递系统传导到___________内,___________(填“抑制”或“促进”)HY5降解,使幼苗发生去黄化反应。
②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有基因表达调控、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三个方面,它们是相互作用、协调配合的。
【答案】(1)将冬小麦种子低温处理适宜时间后进行播种
(2)将生长状况等相同的菠菜随机均分为两组,一组菠菜在短光照条件下经较长时间低温处理,另一组菠菜在长光照条件下不进行低温处理,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观察两组菠菜是否开花
(3) ①. 分生组织 ②. 细胞核 ③. 抑制 ④. 激素调节 ⑤. 环境因素调节
【解析】
【分析】春化作用是指植物必须经历一段时间的持续低温才能由营养生长阶段转入生殖阶段生长的现象。春化作用的出现和休眠一样,也是植物应对恶劣环境的一种策略,植物在开花期时最脆弱,如果此时遇上低温,则很容易无法抵抗而导致不开花或死亡。所以经过长久的演化,植物会等待寒冬过去后再开花结实,以确保顺利繁衍后代。
【小问1详解】
有些植物必须经历一段时间的持续低温才能开花,这种经历低温诱导促使植物开花的作用称为春化作用。如果在春天补种一批冬小麦,需要将冬小麦种子低温处理适宜时间后进行播种。
【小问2详解】
本实验的目的是验证春化作用与长光照两种效应可以相互替代,所以实验自变量是处理方式,即是否经过春化作用或是否用长光照处理,因此实验设计思路为将生长状况等相同的菠菜随机均分为两组,一组菠菜在短光照条件下经较长时间低温处理,另一组菠菜在长光照条件下不进行低温处理,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观察两组菠菜是否开花。
【小问3详解】
①光敏色素是一类蛋白质(色素—蛋白质复合体),分布在植物的各个部位,其在分生组织的细胞内比较丰富。在受到光照射时,光敏色素的结构会发生变化,这一变化的信息会经过信息传递系统传导到细胞核内,进而影响特定基因的表达,表现出相应的生物学效应,即抑制HY5的降解,是幼苗表现出去黄化反应。
②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受到环境因素调节、激素调节和基因表达三个方面的调控,它们之间不是孤立的,而是表现为相互作用、协调配合的。
20. 2023年3月,某研究院围绕国家“双碳”战略需求,建立智库平台,开展气候变化与碳循环、零排负排关键技术等研究。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碳元素流动模型,图中数字序号表示生理过程或化学反应过程。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图中碳元素以含碳有机物形式流动的过程有___________(填图中数字序号)。碳中和是指通过一定措施,抵消CO2排放总量,实现相对“零排放”。用图中的数字序号间的数量关系,构建碳中和数学模型,即___________。
(2)为了缓解温室效应,可以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___(写出2点即可)。
(3)植物不只在碳中和起着重要作用,在污水治理方面也起着重要作用。为因地制宜探索治理长江富营养化水体中微囊藻大量繁殖的方法,研究人员将污染江水引入人工实验湿地,并在该人工实验湿地中引入芦苇、水芹和睡莲等水生植物,该方法既能有效抑制微囊藻繁殖,又能治理富营养化,其原理是__。
【答案】(1) ①. ⑤⑥⑦⑨ ②. ⑧=①+②+③+④
(2)减少化石燃料燃烧、植树造林、开发新的洁净能源
(3)芦苇、水芹和睡莲等水生植物能遮挡阳光,吸收N、P等无机盐,抑制微囊藻的繁殖,并通过收获相关产品输出水中的N、P(或降低水中的N、P)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由图中①⑧双箭头可知,A为生产者,进而可知B为消费者,C为分解者;①②为呼吸作用,⑧为光合作用,③为分解者的分解作用,⑤⑥⑦⑨为含碳有机物,④为化石燃料的燃烧。
【小问1详解】
图中生态系统的基石是A(生产者),B是消费者,C是分解者,D是大气中的CO2库,碳在生物群落内部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流动,如图中的⑤⑥⑦⑨。碳中和是指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抵消CO2排放总量,实现相对“零排放”。用图中的数字序号间的数量关系,构建碳中和数学模型,即⑧(生产者光合作用固定的碳)=①+②+③+④。
【小问2详解】
减少化石燃料燃烧是缓解温室效应的重要措施,除该措施外,还可以大力植树造林、开发并使用洁净能源等。
【小问3详解】
在长江富营养化水体中微囊藻大量繁殖,造成鱼、虾等大量死亡,而芦苇、水芹和睡莲等水生植物能遮挡阳光,吸收N、P等无机盐,抑制微囊藻的繁殖,并通过收获相关产品输出水中的N、P,因此种植芦苇、水芹和睡莲等水生植物既能有效抑制微囊藻繁殖,又能治理富营养化。
21. 磷酸吡哆醛(PLP)是维生素B6的活性形式,是多种酶的重要成分。科研人员从大肠杆菌(E. clik12)中找到了合成PLP的关键酶A,通过基因工程构建了高产PLP的工程菌,流程如图甲所示。图甲中③过程后将工程菌置于含氨苄青霉素的培养基中培养,对筛选出的4个工程菌菌落进一步检测,结果如图乙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DNA复制时,DNA聚合酶沿着磷酸到五碳糖即___________(填“5′→3′”或“3′→5′”)的方向合成互补链。②过程是基因工程的核心工作,需要用到的两种工具酶为___________。
(2)由图乙分析,只有________号菌落才是高产PLP的工程菌菌落,原因是________。
(3)蔬菜是提供维生素的重要食物来源。科学家利用苏云金芽孢杆菌和具有防病等优良性状的枯草芽孢杆菌进行原生质体融合,构建了多功能工程菌,其对小菜蛾的杀虫率在59%以上,对防治蔬菜病虫害具有重要意义。
①苏云金芽孢杆菌与枯草芽孢杆菌的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可选择___________(填“纤维素酶和果胶酶”“蛋白酶”或“溶菌酶”)对这两种细菌进行去壁处理,从而获得两者的原生质体。
②从培养基类型(物理性质)来讲,如何对工程菌进行筛选与扩大培养?___________。
【答案】(1) ①. 5′→3′ ②. 限制酶和DNA连接酶
(2) ①. 4 ②. 1号无杂交带产生,说明目的基因未导入;2号含有目的基因且能正常转录,但不能翻译;3号含有目的基因,但不能正常转录;4号含有目的基因且能正常转录、翻译
(3) ①. 肽聚糖 ②. 溶菌酶 ③. 应选用固体培养基对构建的工程菌进行筛选,然后用液体培养基对工程菌进行扩大化培养
【解析】
【分析】基因工程技术的基本步骤:目的基因的获取→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
【小问1详解】
DNA聚合酶沿着磷酸到五碳糖5′→3′的方向合成互补链。②过程表示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是基因工程的核心工作,需要用到的两种工具酶为限制酶和DNA连接酶。
【小问2详解】
图乙中1号无杂交带产生,说明目的基因未导入,1号只含有pETDuet-1质粒;2号经DNA-DNA分子杂交、RNA-DNA分子杂交均产生杂交带,但经抗原—抗体杂交未出现杂交带,说明2号含有目的基因且能正常转录,但不能正常翻译;3号经DNA-DNA分子杂交产生杂交带,但经RNA-DNA分子杂交、抗原—抗体杂交均未出现杂交带,说明3号含有目的基因,但不能正常转录;4号经DNA-DNA分子杂交、RNA-DNA分子杂交、抗原—抗体杂交均产生杂交带,说明4号含有目的基因且能正常转录、翻译,故只有4号菌落才是高产PLP的工程菌菌落。
【小问3详解】
①苏云金芽孢杆菌与枯草芽孢杆菌等细菌的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肽聚糖,根据酶的专一性,可选用溶菌酶对细菌进行去壁处理;
②筛选工程菌时需在固体培养基上进行,扩大培养时需在液体培养基上进行。年份/年
2020
2021
2022
2023
住院患者该类抗生素的人均使用量/g
0.074
0.120
0.140
0.190
某种细菌对该类抗生素的耐药率/%
2.60
6.11
10.90
25.50
脱毒方法
样本存活数
脱除CSVd率/%
脱除CVB率/%
脱除(CSVd+CVB)率/%
第一组茎尖分生区组织培养
77
20.78
44.16
16.88
第二组热处理结合茎尖培养
71
36.62
63.38
35.21
第三组病毒唑结合茎尖培养
71
46.48
49.30
36.62
杂交组合
父本
母本
F2的表型及比例
Ⅰ
F1
品系甲
暗红眼:白眼=1:1
Ⅱ
品系甲
F1
暗红眼:棕眼:朱红眼:白眼=43:7:7:43
Vn/d
京花3号
京冬1号
启动花分化
开花
启动花分化
开花
0
N
N
N
N
7
63
N
56
88
14
63
88
45
73
21
50
79
37
63
28
46
65
36
58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康德2024年重庆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高考模拟调研卷(四)生物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康德2024年重庆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高考模拟调研卷四生物试题原卷版docx、康德2024年重庆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高考模拟调研卷四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2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届广西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生物试卷(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精品解析2024届广西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生物试卷原卷版docx、精品解析2024届广西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1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年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调研生物学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精品解析2024年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调研生物学试题原卷版docx、精品解析2024年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调研生物学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3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