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济宁育才中学高一下学期4月月考试题语文无答案
展开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案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自从以“疑古辩伪”为特征的古史辨运动兴起后,中国古史学界围绕着黄帝事迹是“神话的历史化”还是“历史的神话化”这一问题爆发了一场旷日持久的学术争论。
所谓“神话的历史化”,就是认为黄帝本为天神,而后有一个被历史化的过程。持此观点的古史辨派学者使用的关键词是“神话”和“历史”,并兼及“传说”。
按照古史辨派学者的观点,传说是以口传为特征的一种故事,它的内容包括神话和历史。神话是否可以为古史研究采用,取决于其是否包含史实。从逻辑学角度来说,在文字记录没有产生以前(口传时代),传说是神话和历史的属概念(上位概念)。同时,古史辨派学者认为有些神话中有历史真实。随着文字记录的出现(文本时代),传说中的部分神话、历史内容开始转化为文本。这一时期,由于新的历史记录大多以文本的形式直接产生,文字使用者还有可能直接创造新的神话。这时候,传说和历史、神话的关系也发生了变化。
所谓“历史的神话化”,就是认为黄帝传说有历史的根基,其后进入神话,这是历史与神话互渗的结果。从持此观点的学者一方来看,批评古史辨派阵营使用的关键词则是“传说”和“历史”,而兼及“神话”,代表作品是徐旭生的《中国古史的传说时代》。
在徐旭生著作中,与古史辨派相比,“历史”的用法无别,“神话”的用法略有区别,“传说”的用法则差别极大。就内涵而言,神话不含史实成分,传说则往往含有史实成分。这一阵营,更多的站在西方“传说”的传统上。从概念关系来看,西方文献的传说与神话、历史是并列关系,徐氏基于这种关系把这三个概念引申为了“进化论式”的历史分期概念(如下图),试图以此证明古史辨派的观点缺乏科学性。
“传说”这一概念,折射着东西文化的碰撞。从语源来看,徐旭生使用的“传说”对应着英语的legend,在西方文献中,legend多用于讲述英雄的不凡才能,它的含义与今天我们说的“传奇”“民间传说”“民间故事”相近。然而,汉语文献困有的“传说”一词若要译作英文,其译称则因语境差异而截然不同;在这种情况下,当我们用汉语“传说”来翻译legend时,也势必会陷入内涵难以“等价”转换的困境,这种窘况即翻译界所称的“不可通约性”。当徐氏成为史学界批评古史辨派疑古倾向的旗帜性人物时,学者们如果不能站在中西文化碰撞的高度指出徐氏著作中的问题,便难免会陷入两难的境地。
要同时解决“黄帝是人是神”的问题和神话学在历史学、考古学研究中的地位问题,关键就在于重新确定神话、传说和历史三个概念的内涵及其关系。简单地说,我们可以基本采用古史辨派学者处理神话、传说、历史这三个概念关系的方法,同时吸纳徐旭生对传说概念的处理,以上两个问题便有望初步得到解决。总之,近代史上的这场“黄帝人神之争”,无论中国知识分子的观点存在多少瑕疵,我们都应该向这些在黑夜中摸索的前辈致以敬意。
(摘编自郭放《黑夜中的探索:近代学术史上的“黄帝人神之争”与中西文化碰撞》)
材料二:
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出土了大批青铜神像、神树以及黄金制品等,考古人员测定出六个祭祀坑的碳十四考古学年代数据均集中于距今3200—3000年间。这些考古新发现带给世人强烈的冲击。然而,如何看待三星堆考古与古史传承体系?三星堆在既往的历史文献中有无线索可寻?这首先涉及一个争议多年而至今仍存歧义的基本立场,即我们应当如何看待古史传说及其价值。
长期以来,对于古史辨派提出的疑古主张,学术界有过很多讨论。有学者认为,疑古思想在当时的背景下,对于冲破以儒家经典为“正统”的封建思想的罗网、提倡科学与民主、重建古史均起到了推动作用。自顾颉刚发起古史大讨论后,再也没有人糊里糊涂地将“盘古氏,开天地”的传说作为真实的历史。但“古史辨派”早期代表人物胡适1921年提出“在东周以前的历史,是没有一字可以信的”。对此,李学勤先生早已提出过批评,认为其“怀疑过度”,如此一来,“过去说中国有五千年历史文化,一下子缩短了一半,以上部分统统成了空白”。
以今天考古学和古文献研究所取得的成绩,似乎可以达成一个基本的共识:我们在重建古史过程中,应在对考古学文化谱系进行科学梳理的基础上,注重对古代口头或书本文献进行去伪存真、深入辨析的科学分析,寻求可能存在的原初“历史信息”和“历史线索”。因为无论是考古实物,还是古史传说、前者虽然真实、客观,但却只是历史零散的局部、片段甚至点滴;后者虽然貌似全面、周到,却是真伪杂陈的。
事实上,自1928年安阳殷墟考古发掘以来,出土的甲骨文和《史记·殷本纪》所记商代帝王世系的高度契合,便已经以确切的证据印证了殷墟为商代晚期都邑,证明《史记》等文献记载的晚商史可为信史,也显示出古史传说的史料价值。和中原王朝的古史传说相比较,三星堆考古文化的主体为夏商周时期的遗存,在古史传承体系中也曾留下不少有关“古蜀”的传说和记载,有些古史传说还包含大量未经儒家经典“整束”之前不那么“雅驯”的朴素内涵,恰可与三星堆独特的考古学文化面貌相互对应、进行比较。因此,我们赞同当年徐旭生先生在《中国古史的传说时代》一书当中所主张的观点:“很古时代的传说总有它历史方面的质素、核心,并不是向壁虚造的。”通过探索古史传说中的这些“质素”与“核心”,从传说中去寻找“史实”的线索,或许可以从一个新的角度来重新认识三星堆,从而也重新估量中国古史传承体系的价值和意义。
(摘编自霍嵬《三星堆考古与中国古史传承体系》)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持“神话的历史化”观点者认为,黄帝本来存在于神话传说中,但在他的故事中可能包含了史实。
B.材料二通过探究古史辨派及其批评者争论的问题,解决了三星堆在历史文献中无线索可寻的问题。
C.持“历史的神话化”观点者认为,黄帝的传说可作为历史研究的内容,但要剔除后来神化的部分。
D.两则材料都谈到了徐旭生及其作品《中国古史的传说时代》,并涉及了其观点,但各自具体用意不同。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中国史学界围绕着“黄帝人神之争”爆发的学术争论旷日持久,其焦点之一是神话能否被历史研究采用。
B.安阳殷墟考古发现和《史记》相关记载高度契合,有力地推翻了胡适“东周以上无信史”的说法。
C.翻译具有“不可通约性”,若将汉语“传说”一词译作英文legend,会陷入内涵难以“等价”转换的困境。
D.中国古史传承体系有关于“古蜀”内容的记载,包含未经儒家整理的史实信息,从而为三星堆出土实物提供了对应记载分析。
3.下列选项能够支撑材料一中“神话含有史实成分”这一观点的一项是( )(3分)
A.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展示了历史文献与考古发掘成果,这双重证据使传说中的夏朝走向历史真实。
B.三星堆考古中,出土了大量迄今为止在中原青铜文化体系中所不见的器物群,对于古蜀历史的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C.良渚遗址中,王城废弃,神话流传下来,发掘的玉器有大量天地日月崇拜、龙凤崇拜的神话物象,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重要地位。
D.《大戴礼记·帝系》:“黄帝……娶于西陵氏之子,谓之嫘祖氏,产青阳及昌意。青阳降居泜水,昌意降居若水。昌意娶于蜀山氏,蜀山氏之子谓之昌濮氏,产颛顼。”
4.根据材料一中古史辨派的观点,下列对“文本时代”传说、神话、历史之间的关系标示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B.C.D.
5.材料一和材料二的作者对“传说”与“史实”关系的认识有何相同之处?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古史传说及其价值?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青衣
阎秀丽
定妆、勒头、贴片、梳扎……
香玲看着镜子里的自己,嘴角不由得翘起一弯笑,她把腮红又用指肚小心地往下拉了拉,让她的圆脸显得修长了些。着装完毕,香玲静静地坐在木凳上,不敢去看金凤。她知道金凤的眼睛里正在喷火,她能感觉到周身被灼伤时的隐痛。
金凤是村里红透半边天的台柱子。
香玲是小剧团里名不见经传的配角。
金凤脸上的嗔、喜、笑、怒、伤感、娇羞,诠释着世间凡尘女子的烟火风情。男人们从她的身上看到了风月,女人似乎能从她那里找到自己的一生。
所以,金凤有了架子,是角儿的架子。每次上台,都需要剧团里的几个头面人物去请。要一请、二请,到三请,金凤才笑着说:“哟,干吗还来好几个人啊?让谁知会一声就行了。乡里乡亲的,哪来的那些说道儿!”
“您可千万别这么说,咱们的小剧团能少得了您吗?全指着您给撑场呢。”
金凤嘴角便噙着淡淡的笑,摇摆着腰身出了门。
这是这些年唱戏时的规矩,人家金凤要的就是这个面儿!谁让村里人好这口呢。正月没事,唱唱大戏,扭扭秧歌,人们便有滋有味地过完了年。
香玲喜欢青衣。青衣在舞台上水袖飞扬时的飘忽和眼眸流转时的风情让香玲着迷。香玲看青衣,就像看自己。
而今天,她只是被临时抓来救场的。
老规矩,请了金凤三次。金凤托着腮,只是说嗓子疼了,开不得口,今儿是唱不了。
头面人物中的九叔便急得跳了脚。唱戏有唱戏的规矩,锣鼓声已经在村里密集地响起,这戏不能歇。但是,没有主角儿的戏是没人看的,何况今天是个特殊的日子:正月十五!
年轻力壮的人过完年就都外出打工了,但村里该热闹还得热闹。正月十五唱大戏,却不想金凤会撂挑子,难怪九叔跳脚了。
跳脚归跳脚,这戏还得唱,别的角儿都收拾妥当了,断不能临场改戏。九叔思忖良久,心里便有了谱儿。
香玲!
金凤和香玲一个村东一个村西,一个主角一个配角。
金凤在县剧团学过一段时间,无论是扮相、身段,还是唱腔,都是专业水准,能自然地演绎出青衣的一腔心事。香玲是山野里长出来的花儿,没有在县剧团里熏陶过,却有着一副天生的好嗓子,唱起来低回婉转,别有一番风韵。但是亏就亏在了脸蛋和做派上,香玲自是多了一份山野间的气息。所以无论是大家闺秀还是小家碧玉,都自然而然地成了金凤的专属角色。
九叔找到了香玲,香玲点头。香玲不想让九叔为难,九叔眉头紧锁着的疙瘩让香玲的心也揪在了一起。揪在一起的心会疼。看着九叔的背影,香玲轻轻地叹了口气。
九叔的眼睛里只有金凤,这是村里人都心知肚明的事儿,香玲也知道,但是香玲的心还是会疼。
香玲出门的时候,外面下起了雪,雪花很大,把夜晚的村庄罩上了一层白色的纱衣。
谁也没有想到,金凤会突然闯进来。
金凤面无表情,只是在门口静静地站着。
外面的雪花依然在飘,两扇门在她身后尴尬地一张一合,挑衅似的吞吐着寒气。
香玲赶紧从坐着的椅子上挪到一个小木凳上,灯光明明暗暗地在她的脸上滑过。
定妆、勒头、贴片、梳扎……
旋即,另一个青衣装扮的人稳坐在灯光下,如冰如雪,凛然不可侵犯。
九叔挠了挠头,看了看金凤,张了张嘴,什么话也没说出来;又看了看香玲,还是挠了挠头,什么话也没说出来。
外面的雪下得越发大了起来,孩子不扛冻,老人们便带着孩子一个个离开戏场。可九叔依然亮着嗓子吼:“开场!”
锣鼓声响,响彻了整个村子。
村子瞬间变得热闹起来,锣鼓声和丝弦声挤满了空荡荡的村庄。雪花飞舞着,和台上红红绿绿的戏服相衬,竟然有着说不清的魅惑。
两个“青衣”从左右幕侧飘然而出,青衫鼓荡,水袖飘忽,一个云手,一个盘腕,随着丝弦声起,咿咿呀呀地唱起来。
九叔把胡弦的调门儿调得高,金凤使足了劲头儿,香玲也毫不示弱。两个青衣的唱音势如裂帛,穿透飘舞着的雪花,穿透莽莽的群山,绵延不绝。
不知在什么时候,金凤从香玲的眼睛里看到了自己,另一个自己。娇俏的兰花指,妩丽的面庞,水袖轻颤,眼波流转,亦真亦幻,是她的形,也是她的魂,如人间尤物,风情万种。金凤的心颤了一下。
金凤的声音愈发清脆高亢,香玲的声音低回婉转,掺杂在一起,竟然有着意想不到的和谐。那和谐让金凤的心又颤了一下,仿佛自己和自己的戏都与以往有了不同,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境界……
九叔眼里飘进了雪。
他转头望了望台下,低下头,雪花从眼里流出来,变成点点晶莹,落在他的弦弓上。
台下早已空无一人,那些零星的脚印已经被大雪掩盖。
台上依然是水袖飞扬,在漫天飞雪中如三月杨花袭人面。
6.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全指着您给撑场呢”这句话令人回味,既反映了“头面人物”们对金凤演技的认可,也流露出对金凤摆架子的不满。
B.文中写透过金凤脸上的各种表情,“女人似乎能从她那里找到自己的一生”,“香玲看青衣,就像看自己”,其中两个“自己”代表的对象有别,含义隽永,意味深长。
C.金凤和香玲“从左右幕侧飘然而出”时,情节随之发生突转,将小说推向高潮,金凤这人物形象由此发生了变化。
D.文中先写老人们带着孩子一个个离开现场,后文又写“台下早已空无一人”,一方面是缘于天气寒冷,另一方面也表明青衣的角色淡出人们的视野、淡出历史舞台的命运。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下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小说中反复写到了“雪花”,这一自然景物并不寻常,既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又推动了小说情节的发展并趋向高潮,同时还有利于渲染现场的气氛,烘托人物形象。
B.小说结构严谨,如开头写香玲“不敢去看金凤”时的心理与后文“金凤面无表情,只是在门口静静地站着”等细节形成照应,表现香玲面对金凤时的惶恐与不安等复杂心情。
C.小说多处将金凤与香玲进行对比,不仅表明两人角色、地位的不同,还突出了金凤无论在扮相、身段,还是在唱腔功夫上较之香玲,都更胜一筹、更令人敬佩。
D.小说以“青衣”为题,全文采用全知视角对故事展开了叙述,讲述了正月十五那天发生的两个青衣女子的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余味无穷。
8.这篇小说运用了倒叙和插叙的叙述方式,请分别说明,并分析其表达效果。(5分)
9.有文学评论家说过:“写结尾是对一个作家最好的奖赏,一个好的结尾更是对读者最好的馈赠。”小说的结尾耐人寻味,请探究其中的深刻意蕴。(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吴道玄字道子,阳翟人也,少孤贫。天授之性,年未弱冠,穷丹青之妙。浪迹东洛,玄宗知其名,召入供奉。大略宗师张僧繇千变万状,纵横过之。寺观之中,图画墙壁,凡三百余间,变相①人物,奇踪异状,无有同者。朱景玄云:有旧家人尹老八十余,尝云:见吴生画中门内神,圆光②最在后,一笔成。当时坊市老幼,日数百人,竞候观之。及下笔之时,望者如堵,风落电转,规成月圆。或谓之神也。又景公寺老僧玄纵云:吴生画此地狱变相之后,都人咸观,皆惧罪修善,两市屠沽,鱼肉不售。
又玄宗天宝中,忽思蜀中嘉陵江山水,遂假吴生驿递,令往写貌。及回日,帝问其状。奏云:臣无粉本,并记在心。遣于大同殿图之,嘉陵江三百里山水,一日而毕。时有李思训将军,山水擅名,亦画大同殿壁,数月方毕。玄宗云:李思训数月之功,吴道玄一日之迹,皆极其妙也。又画殿内五龙,鳞甲飞动,每欲大雨,即生烟雾。其画人物、佛像、鬼神、禽兽、山水、台殿、草木,皆神妙也,国朝第一。张怀瓘云:吴生画,张僧繇后身,斯言当矣。
将军裴旻居母丧,诣道子,请于天宫寺画神鬼数壁,以资冥助。道子答曰废画已久若将军有意为吾缠结舞剑一曲庶因猛励就通幽冥旻于是脱縗服,若常时装饰,走马如飞,左旋右抽,掷剑入云,高数十丈,若电光下射,旻引手执鞘承之,剑透室而入,观者数千百人,无不惊栗。道子于是援毫图壁,俄顷之际,飒然风起,为天下之壮观。道子平生所画,得意无出于此。
又道子访僧请茶。僧不加礼,遂请笔砚,于壁上画驴一头而去。一夜,僧房家具并踏破,被恼乱不可堪。僧知是道子,恳邀到院祈求,乃涂却画处。
(选自《太平广记·画三》,有删改)
【注】①变相:简称“变”,佛教画术语,用绘画或雕刻所表现的佛经故事。②圆光:佛、菩萨及诸圣神头后的光圈,表示佛法的威仪。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道子答曰'废画已久/若将军有意/为吾缠结舞剑/一曲庶,'因猛励'就通幽冥
B.道子答曰/废画/已久若将军/有意为吾缠结/舞剑一曲/庶因猛励/就通幽冥
C.道子答曰/废画已久/若将军有意为吾缠结/舞剑一曲/庶因猛励/就通幽冥
D道子答曰/废画/已久若将军/有意为吾缠结舞剑/一曲庶'因猛励;'就通幽冥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弱冠,古代男子二十岁行成年加冠之礼,因未及壮年,故称弱冠。《论语》中“冠者五六人”即指五六个成年人。
B.粉本,指古代中国画施粉上样的稿本;古人作画,先施粉上样,后依样落笔,故称。
C.“若电光下射”和“若舍郑而有益于君”(《烛之武退秦师》)中的“若”字意义和用法不同。
D.“援毫图壁”的“图”是名词活用为动词,和《鸿门宴》中“范增数目项王”的“目”字用法不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吴道子未及成年,便已经精通绘画奥妙,其作品深得张僧繇的精髓,并又有所超越,被人称为张转世。
B.吴道子画成了地狱变相图,人们看后很受震动,因怕死后受到惩罚而断恶行善,屠夫商贩也不卖鱼和肉了。
C.为裴旻亡母创作神鬼画时,吴道子顷刻之间将裴旻剑法化为笔法,迅速完成一幅气势壮观恢宏的得意之作。
D.吴道子画技神奇,传说其为惩戒无礼僧人,画驴于壁,驴成真撒野,直到僧人赔礼道歉之后他才将画涂掉。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及下笔之时,望者如堵,风落电转,规成月圆。(4分)
(2)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4分)
14.郑板桥在《题画竹》中将创作过程分为“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三个阶段,体现了画家从观察到构思,再到创作的完整过程。吴道子创作嘉陵江山水画的过程与此相似,请结合文本简要说明。(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红楼梦》中的两首词,完成15~16题。
唐多令·咏柳
林黛玉
粉堕百花洲①,香残燕子楼②。一团团、逐队成逑。飘泊亦如人命薄:空缱绻,说风流!
草木也知愁,韶华竟白头。叹今生、谁舍谁收!嫁与东风春不管:凭尔去,忍淹留!
临江仙·咏柳
薛宝钗
白玉堂前春解舞,东风卷得均匀。蜂围蝶阵乱纷纷:几曾随逝水?岂必委芳尘?
万缕千丝终不改,任他随聚随分。韶华休笑本无根:好风频借力,送我上青云。
【注】①百花洲:在苏州,相传是西施游玩过的地方。②燕子楼:唐代女子关盼盼居住在燕子楼。
15.下面对这两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粉堕百花洲,香残燕子楼”两句写西施泛舟百花洲、关盼盼情居燕子楼的传奇故事,均实指其事,表现了缠绵悱恻的爱情以及青春易逝的无奈。
B.“叹今生,谁舍谁收!嫁与东风春不管,凭尔去,忍淹留”用的是李贺“可怜日暮嫣香落,嫁与春风不用媒”的诗意,这是黛玉式的哀叹,也是她的谶语。
C.“好风频借力,送我上青云”将柳絮拟人化,表现出宝钗对未来的期待,对美好的向往,充满洒脱的精神。
D.钗黛的两首柳絮词,均在柳我之间变换,由物我两忘,达到物我合一的境界。
16.“钗黛有其德,各展咏絮才。千秋自本色,高下凭君裁。”结合钗、黛的身世,试分析钗、黛各抓住了柳絮的哪些特点,抒发了怎样的感情。(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词人于萧条与冷落中,仍泛舟于浩渺的洞庭之上,心神不动,气魄不减。
(2)《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最赞同曾晳的回答,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句话可以看出来。
(3)洞庭湖烟波浩渺,壮阔无边,历来是文人墨客吟咏的对象,描写洞庭湖景色的诗词名句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人处于巨大压力之中,常常会变得健忘,感到 ① 。时间长了压力还会改变大脑的生理状态。越来越多证据表明,持续性压力会改变大脑的化学和物理特性。简单来说,就像电脑后台运行着一个很耗能的软件,眼前的窗口就只能慢慢吞吞地加载,一直转圈圈。压力越大,工作中越容易出错,这会使得工作效率越来越低,内耗变得越来越严重。因此,我们要学会定期放空大脑,放松自己。很多人越累越忍不住熬夜,但熬夜让人错过了身体自我调节的最佳时机。大脑需要定期放空,就像我们需要定期收拾房间一样,而睡觉对大脑放空具有 ② 的功效。同时,在累这种感觉转化为焦虑之前,我们需要来一次彻底放松。如果你想拥有放松的心态,那就要训练自己的身体使其具有想放松就能放松。其实,放松疗法和古今中外很多修身养性的方法 ③ ,当身体放松下来,呼吸恢复平静,心情也自然而然会平复下来。“累点”变低是日积月累的,需要定期清理身体的疲惫感。学会放空大脑、放松自己,我们才更能感受到生活给予我们的幸福感。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4分)
20.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这不叫“内卷”,这叫悄悄的学习,然后惊艳所有人!
B.纪录片《文学的故乡》用影像说明了一个道理:触发写作冲动的往往是“故乡”。
C.“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换句话说,就是人民群众有杰出的想象力。
D.疫情防控步入常态化后,要防止“善意”传播负面信息的人制造新的社会恐慌。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曹雪芹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非常彻底地揭露封建制度的黑暗腐朽和没落的长篇小说《红楼梦》的作者。《红楼梦》在艺术上也达到了中国古典文学的创作高峰。
《红楼梦》人物的命名固然遵守了中国人命名的传统规范,但更彰显了作家艺术创作上的匠心。《红楼梦》中人物命名(A),这是其人物命名的一大特色。如,宝玉之名现于岑参诗“此乡多宝玉,慎莫厌清贫”句,黛玉之名取义于晏几道词“楼中翠黛含春怨。闲倚阑干见。远弹双泪惜香红。暗恨玉颜光景、与花同”。宝钗之名取于李义山的“若但掩关劳独梦,宝钗何日不生尘”。贾府四位小姐之名也都取自诗词:“展礼肆乐,协此元春”“迎春且薄妆”“一枝两枝梅探春”“长安豪贵惜春残”。
黛玉之名与她的身世飘零、以泪洗面、命同落花相一致;宝钗之名与她婚后“独梦”,最终“金钗雪里埋”相关;(B),为她们姐妹四人红颜薄命的预兆;湘云之名正是“云散高唐,水涸湘江”的暗示;李纨之名是她年轻寡居的写照。这些主要人物的命名,多隐寓了人物的命运结局。
21.请在文中A、B括号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4分)
22.把文中画横线的长单句改写成三个较短的句子,不得改变原意(可酌情增减词语)。(6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有一种人格像“坚冰”,拒绝融化,坚持自己的形态与坚硬,坚持自己不变的寒冷和清醒。“坚冰”型人格的人坚守自我,不管外界如何风雨飘摇,也影响不了他们坚定的内心。
而老子却说:“上善若水。事善能,动善时。”即理想人格如一泓清水,它能随着外界情况变换自己的形态,化为云雨,融入江海、让生命得以进一步提升。
在继往开来的新时代,对于高中生来说,该以怎样的态度来对待自我?请结合材料内容写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山东省济宁市育才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月考语文试卷: 这是一份山东省济宁市育才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月考语文试卷,共9页。
2024济宁一中高一下学期4月月考试题语文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4济宁一中高一下学期4月月考试题语文含答案,文件包含山东省济宁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月考语文试题docx、山东省济宁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月考语文答案pdf、山东省济宁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月考语文答题卡pdf等3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6页, 欢迎下载使用。
山东省济宁市育才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无答案): 这是一份山东省济宁市育才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无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02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