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9单元课题1溶液的形成练习含答案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5612137/0-1713058917237/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9单元课题1溶液的形成练习含答案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5612137/0-171305891728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9单元课题1溶液的形成练习含答案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5612137/0-1713058917317/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课题1 溶液的形成课后测评
展开知能演练提升
能力提升
1.下列生活中常见物质与水混合,能形成溶液的是( )
A.牙膏B.蔗糖
C.面粉D.豆油
2.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溶液一定是混合物
B.溶剂一定是水
C.溶质一定是固体
D.溶液一定是无色
3.★将相同质量的NaOH固体和NH4NO3固体,分别同时放入2个装有100 mL水的烧杯中,用仪器测出溶液温度随时间变化情况,则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4.下列有关溶液、乳浊液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油污溶于汽油得到的混合物属于乳浊液
B.可用过滤的方法将溶液和乳浊液中分散的物质分离出来
C.植物油分散到水中形成的混合物不稳定,久置后会分层
D.用洗洁精清洗容器壁上附着的油脂得到的混合物属于溶液
5.下表是同学们做溶液形成的实验记录。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衣服上不慎沾上碘酒,可用汽油擦洗
B.同一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
C.水、汽油、酒精都可以作溶剂
D.溶液都是均一、稳定、无色的混合物
6.患者在医院里接受静脉注射时,常用的生理盐水即氯化钠注射液。下图是某药业公司生产的氯化钠注射液的包装标签上的部分文字。
氯化钠注射液
【规格】100 mL 0.9 g。
【注意】使用前发现溶液中有絮状物,瓶身细微破裂等不可使用。
【贮藏】密封保存。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注射液中溶解的物质是 。
(2)常温下,一瓶合格的氯化钠注射液密封放置一段时间后, (填“会”或“不会”)出现浑浊现象,原因是 。
7.某次野炊活动中,同学们携带了铁锅、牛肉、面条、西红柿、食用油、食盐、味精和食醋。
(1)在所携带的物品中,食盐、味精能溶于水,形成 ,食用油和水混合形成 。
(2)小明在“灶”上悬挂好野炊锅,生火后小心调节野炊锅到合适的高度。这样做的原因可能是 。
A.使用焰心加热
B.使用内焰加热
C.使用外焰加热
(3)烹煮牛肉西红柿汤时,为了了解汤的盐味是否适宜,小春同学取锅中少量汤品尝。取少量汤进行品尝就可知道整锅汤盐味如何,是因为溶液具有 (填一条性质)。
8.在配制蔗糖溶液时,小明发现了很多有趣的现象,你能做出相关的解释吗?
(1)小明发现在热水中蔗糖溶解的速率比在冷水中的大,从微观角度来看,这是因为 。
(2)小明将粉碎后的蔗糖和块状的蔗糖放在同一温度的水中,发现 溶解得快,这是因为 。
(3)小明为了探究搅拌对物质溶解速率的影响,做了一个对比实验,设计的实验是 。
9.用如图所示装置研究“活性炭吸附能力与温度变化的关系”。将NH4NO3固体加入水中搅拌,观察到两侧玻璃管中液面上升的高度不同。
(1)由于试管内气体的压强 (填“增大”或“减小”),使得玻璃管内液面上升。
(2)NH4NO3固体溶于水 (填“放出”或“吸收”)热量。
(3)活性炭吸附气体的能力随温度 而增强。
探究创新
10.★为了探究相同条件下同种溶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某兴趣小组同学进行如下两组实验。(提示:本实验所用汽油与KMnO4、碘均不发生化学反应)
【实验1】KMnO4晶体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实验。
根据实验步骤、实验操作图示填写相关实验现象。
【实验2】碘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实验。
根据实验操作图示回答相关问题。
【反思与应用】(5)①碘易溶于酒精。若【实验2】中汽油用酒精代替,振荡后静置,最终所得液体 (填“分层”或“不分层”)。
②“从稀碘水中提取碘”是“海带提碘”工艺中的一个重要步骤,其原理类似【实验2】中第二步操作。工业实际生产时使用其他挥发性液体代替汽油,这种挥发性液体必须具备的条件是 。
答案:
知能演练提升
1.B 蔗糖能溶于水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溶液;牙膏、面粉、豆油不溶于水,均形成浊液。
2.A
3.A NaOH溶于水使溶液温度升高,NH4NO3溶于水使溶液温度降低,故C、D两项错误;由于溶液与外界存在热传递,温度不会恒定,所以B项错误,A项正确。
4.C 油污溶于汽油得到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溶液中不含难溶性物质,用过滤的方法无法分离;植物油与水形成乳浊液,不稳定,久置后会分层;洗洁精清洗容器壁上附着的油脂得到的混合物属于乳浊液。
5.D 从表格中看出,碘不易溶于水,但易溶于汽油和酒精;高锰酸钾不易溶于汽油但易溶于水,故A、B、C正确;碘酒是棕黄色,高锰酸钾的水溶液是紫红色,故D不正确。
6.答案 (1)氯化钠(或NaCl)
(2)不会 常温密封情况下,氯化钠溶液是稳定的
7.答案 (1)溶液 乳浊液
(2)C
(3)均一性
解析 (1)食盐、味精溶于水后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食用油以小液滴的形式分散到水中形成乳浊液。(2)联想酒精灯的火焰温度可知,外焰温度最高,因此应使用外焰加热。(3)溶液具有均一性,各部分性质相同。
8.答案 (1)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率增大
(2)粉碎后的蔗糖 增大了蔗糖与水的接触面积
(3)取两个烧杯,分别倒入等体积、同温度的水,加入等质量的块状蔗糖,其中一个用玻璃棒搅拌,一个静置,观察现象
解析 蔗糖溶于水的过程中分子不断运动,将蔗糖放在热水中溶解得快,是因为温度升高,蔗糖分子运动速率增大;粉碎后的蔗糖放在水中,增大了蔗糖与水的接触面积,因此溶解速率会增大;探究搅拌对溶解速率的影响实验,要注意变量的控制问题,即需要在等体积、同温度的水中并选用相同质量的块状蔗糖,这些变量控制不好,所探究的实验结果就会存在较大的误差。
9.答案 (1)减小
(2)吸收
(3)降低
解析 硝酸铵溶于水时吸收热量,试管内气体压强变小,使得玻璃管内液面上升;对比两侧导管内的液面上升情况不难发现,右侧导管内液面明显高于左侧,说明活性炭吸附气体的能力随温度降低而增强。
10.答案 (1)紫红
(2)液体分层,上层为无色,下层为紫红色,试管底部无固体残留
(3)微
(4)碘的汽油溶液 强
(5)①不分层 ②与水不互溶,碘在这种液体中的溶解能力远大于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解析 (1)高锰酸钾能溶解在水中形成紫红色的溶液。(2)将高锰酸钾溶液倒入汽油中,B试管中的高锰酸钾会溶解在水中,且还会发生分层现象,即液体分层,上层为无色,下层为紫红色,试管底部无固体残留。(3)由图可知,加入水后变成了淡黄色,故碘微溶于水。(4)碘微溶于水,但能溶解在汽油中形成碘的汽油溶液。(5)①由于酒精与水能以任意比例互溶,故若【实验2】中汽油用酒精代替,振荡后静置,最终所得液体不分层;②“从稀碘水中提取碘”,使用其他挥发性液体代替汽油,这种挥发性液体必须与水不互溶,碘在这种液体中的溶解能力远大于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溶质
碘
高锰酸钾
溶剂
水
汽油
酒精
水
汽油
溶解性
难溶
易溶
可溶
易溶
难溶
实验
步骤
实验操作图示
实验操作及现象
振荡后静置:
(1)A试管中晶体全部溶解,溶液呈 色;B试管中晶体不溶解,汽油不变色
将步骤1中A试管内溶液倒入B试管中,振荡后静置;(2)B试管中观察到的现象为
实验操作图示
实验结论或解释
(3)由图2所示现象可知:碘 (填“不”“微”或“易”)溶于水
(4)图3所示试管中液体分层。上层紫红色溶液的名称是 。
说明碘在汽油中的溶解性比在水中的 (填“强”或“弱”)
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课题1 溶液的形成课后练习题: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课题1 溶液的形成课后练习题,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蔗糖溶解在水中形成溶液,5 g块状硫酸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课题1 溶液的形成课后作业题: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课题1 溶液的形成课后作业题,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溶液的概念,溶液的组成,指出下列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化学课题1 溶液的形成达标测试: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课题1 溶液的形成达标测试,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