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11单元综合训练含答案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5612173/0-1713059789519/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11单元综合训练含答案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5612173/0-1713059789592/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11单元综合训练含答案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5612173/0-1713059789618/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还剩6页未读,
继续阅读
所属成套资源:全套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单元综合训练含答案
成套系列资料,整套一键下载
-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8单元综合训练含答案 试卷 0 次下载
-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9单元综合训练含答案 试卷 0 次下载
-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10单元综合训练含答案 试卷 0 次下载
-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12单元综合训练含答案 试卷 0 次下载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11单元综合训练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11单元综合训练含答案,共9页。
第十一单元综合训练一、快乐点击(下列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列各种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海水晒盐B.用活性炭除去水中异味C.海水淡化D.从海水中提取金属镁2.下列肥料中含营养元素种类最少的是( )A.KCl B.(NH4)2HPO4C.NH4H2PO4 D.KNO33.盐在日常生活中是用途非常广泛的一类物质。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添加大量的亚硝酸钠来保鲜食品B.硝酸钾在农业上可用作复合肥C.农业上常用硫酸铜配制波尔多液D.用纯碱除去面粉发酵生成的酸4.下列物质的名称、俗名与化学式完全对应的是( )A.碳酸钙 大理石 CaOB.碳酸氢钠 纯碱 NaHCO3C.氢氧化钙 熟石灰 CaOD.氢氧化钠 火碱 NaOH5.下列各组离子在水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Cu2+、Na+、Cl-、OH-B.H+、K+、NO3-、SO42-C.Na+、NH4+、NO3-、OH-D.Ag+、Ba2+、NO3-、Cl-6.下列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是( )A.C+O2CO2B.2H2O2H2↑+O2↑C.3CO+Fe2O32Fe+3CO2D.HCl+AgNO3AgCl↓+HNO37.硫酸厂的污水中含有硫酸,直接排放会导致河流水质酸化,加入下列物质不能解决问题的是( )A.NaOH B.Ca(OH)2C.BaCl2 D.CaO8.如图所示,现有甲、乙、丙、X、Y、Z六种物质,其中连线两端的甲、乙、丙溶液两两之间能发生反应;X、Y、Z之间只通过一步反应就能实现如箭头所指方向的转化。下列符合上述要求的一组物质是( )二、积累运用9.下列物质①熟石灰、②碳酸钠、③氯化钠、④碳酸钙、⑤碳酸氢钠、⑥氢氧化铝、⑦稀盐酸等,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用途,请按下列要求填空(填序号)。(1)农业中用来降低土壤酸性,改良土壤结构的是 。 (2)用于造纸、玻璃、印染、洗涤剂的是 。 (3)常用于面制品发酵的是 。 (4)天安门前的华表,其主要成分是 。 10.(1)按要求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及类别(填单质、氧化物、酸、碱、盐)。(2)选用上面物质写一个符合下列要求的化学方程式。复分解反应: 。 11.框图中A是人体胃液中含有的成分,B用于改良酸性土壤,G是铁锈的主要成分(Fe2O3·xH2O),E、F、I为无色气体。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有关物质的化学式:B ,C 。 (2)写出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 。 (3)反应①属于 (填反应类型)反应。 (4)日常生活中为了阻止反应③发生,通常采取的措施是 (写一条)。(5)要使反应⑤能够发生,需要反应物B和M,其中M的化学式为 。 三、情景分析12.无土栽培是利用营养液栽培作物的一种方法。(1)下列化学肥料中属于复合肥的是 (填序号)。 ①硝酸铵 ②磷酸二氢铵 ③硝酸钾 ④硫酸钾(2)某同学要在实验室配制150 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的硝酸钾溶液,需要硝酸钾的质量为 g。 (3)现有一种无色的营养液,可能由KNO3、Ca(NO3)2、K2CO3、KCl中的一种或几种物质组成,为探究其成分,某同学设计并完成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根据以上实验,请你进行有关推断。①由实验1可确定原营养液中一定没有的物质是 ; ②根据实验1、实验2推测原营养液的组成可能有 种情况; ③若测得原营养液中K+和Cl-的数目之比为1∶1,则原营养液的组成中的溶质是 。 四、实验探究13.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探究碱溶液的化学性质时,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1)实验A中,推入NaOH溶液后,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 (2)实验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实验结束后,小组同学对实验B试管中上层清液的溶质成分产生疑问,作出猜想:猜想一:只含有NaOH;猜想二:含有NaOH、Na2CO3;猜想三:含有NaOH、Ca(OH)2同学们取少量试管中的清液分别置于甲、乙两支试管中,进行探究:(3)A、B、C、D四个实验中能体现碱化学通性的是 (填字母)。小组同学经过讨论认为A、B、C、D四个实验并没有探究出碱所有的化学通性,从这四个实验中选择一个,继续加入相关试剂,能得出碱的其他化学通性,实验的方案是 (写出操作和现象)。五、计算应用14.在学习酸的性质时,同学们发现实验室的工业盐酸呈黄色,老师解释说是因为里面含有氯化铁。为测定这瓶工业盐酸中氯化铁的含量(假设不含其他杂质),小霞做了如下实验:取20 g工业盐酸加入小烧杯中,然后向小烧杯中不断滴加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同时用电子pH计不断读取反应时的pH,得出如图所示的关系。求该工业盐酸中氯化铁的溶质质量分数。(结果保留至0.1%)答案:1.D 2.A 3.A 4.D5.B A选项铜离子与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沉淀;B选项离子之间不反应,能大量共存;C选项中铵根离子与氢氧根离子能发生反应;D选项中银离子与氯离子能反应产生沉淀。故选B。6.D 复分解反应是指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A属于化合反应。B属于分解反应。C不属于化学基本反应类型。D中HCl和AgNO3相互交换成分,生成AgCl和HNO3,属于复分解反应。7.C 8.D9.答案:(1)① (2)② (3)⑤ (4)④10.答案:(1)Fe 单质 Ca(OH)2 碱 Na2CO3盐 NaHCO3 盐 CaO 氧化物(2)Na2CO3+Ca(OH)2CaCO3↓+2NaOH11.答案:(1)Ca(OH)2 H2O(2)CaCl2+Na2CO3CaCO3↓+2NaCl(3)置换 (4)刷油漆(或涂油等)(5)NH4Cl解析:本题是一道推断题,解题的关键是根据文字和框图信息寻找有用的突破口。A是人体胃液中含有的成分,可判断A为盐酸,B用于改良酸性土壤,可判断B为Ca(OH)2,依此为突破口,可推断其他物质。A和B发生的反应为2HCl+Ca(OH)2CaCl2+2H2O,C通电能分解,说明C为H2O,则D为CaCl2,④为CaCl2溶液与Na2CO3溶液发生的反应:CaCl2+Na2CO3CaCO3↓+2NaCl;反应③得到的是铁锈,可判断该反应过程为铁生锈的过程,则F为O2,C为H2O,J为Fe,日常生活中为阻止铁生锈,主要方法是隔绝O2和H2O,具体方法有刷油漆、涂油等;通过以上分析可知,①为铁与稀盐酸发生的置换反应;在初中教材中,能与Ca(OH)2反应生成三种物质的反应只有一类,即Ca(OH)2与铵盐的反应,可判断该铵盐为NH4Cl。12.答案:(1)②③(2)3(3)①K2CO3 ②两 ③KCl、Ca(NO3)2解析:(1)有些化肥同时含有氮、磷、钾中的两种或三种营养元素,如磷酸二氢铵(NH4H2PO4)、磷酸氢二铵[(NH4)2HPO4]和硝酸钾(KNO3)等,这样的化肥属于复合肥料。(2)硝酸钾的质量=150 g×2%=3 g。(3)①滴入Na2CO3溶液后产生了白色沉淀说明营养液中有Ca(NO3)2无K2CO3,因为Ca(NO3)2和K2CO3同时存在会发生反应生成CaCO3沉淀。②实验2中滴入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该营养液肯定含KCl,由此推出原营养液的组成可能为Ca(NO3)2、KCl或Ca(NO3)2、KCl、KNO3两种情况。③原营养液中K+和Cl-的数目之比为1∶1,则营养液的组成不可能为Ca(NO3)2、KCl、KNO3,因为此组成中K+的数目会多于Cl-的数目。13.答案:(1)气球胀大 (2)Na2CO3+Ca(OH)2CaCO3↓+2NaOH 开始无明显现象,一段时间后产生气泡 (3)ACD 实验D中,向试管中继续滴加稀盐酸,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解析:(1)实验A中,推入NaOH溶液后,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了碳酸钠和水,锥形瓶内压强减小,在大气压的作用下,气球胀大,所以可观察到的现象是气球胀大。(2)实验B中,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了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化学方程式为Na2CO3+Ca(OH)2CaCO3↓+2NaOH,若向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的混合液中加入稀盐酸,由于氢氧化钠先与稀盐酸反应,碳酸钠后与稀盐酸反应,所以观察到的现象是开始无明显现象,一段时间后产生气泡。(3)通过上述实验能证明碱的通性的是A、C、D三个实验,还未验证的是碱与酸的反应,要探究该性质,实验的方案是在实验D中,向试管中继续滴加稀盐酸,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14.答案:解:根据图中信息可知:与氯化铁反应的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为22 g-16 g=6 g设20 g该工业盐酸中氯化铁的质量为x。FeCl3+3NaOHFe(OH)3↓+3NaCl162.5 120x 6 g×10%162.5120=x6 g×10% x=0.812 5 g该工业盐酸中氯化铁的质量分数为0.812 5 g20 g×100%≈4.1%答:该工业盐酸中氯化铁的质量分数为4.1%。解析:分析图像每一段所发生的反应。用氢氧化钠测定盐酸中氯化铁的质量分数,要注意加入的氢氧化钠首先与盐酸反应,从图像可以看出加入16 g氢氧化钠溶液之前,pH是不断增大的,这一段是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从16 g到22 g是氢氧化钠与氯化铁的反应,所以在计算时,与氯化铁反应的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是6 g,据此进行计算就简单多了。选项甲乙丙AHClNaOHNa2CO3BHClBa(OH)2Na2CO3CH2SO4NaOHK2CO3DH2SO4Ba(OH)2K2CO3选项XYZACuCuOCuSO4BH2O2H2OO2CCCOCO2DCaOCa(OH)2CaCO3物质铁熟石灰纯碱小苏打生石灰化学式类别实验操作实验现象结论在试管甲中滴加碳酸钠溶液不产生白色沉淀猜想三错误在试管乙中滴加足量稀盐酸猜想二正确A√2NaOH+H2SO4Na2SO4+2H2O酸性减弱B√Ca(OH)2+H2SO4CaSO4↓+2H2O酸性减弱C×BaCl2+H2SO4BaSO4↓+2HCl酸性几乎不变D√CaO+H2SO4CaSO4↓+H2O酸性减弱
第十一单元综合训练一、快乐点击(下列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列各种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海水晒盐B.用活性炭除去水中异味C.海水淡化D.从海水中提取金属镁2.下列肥料中含营养元素种类最少的是( )A.KCl B.(NH4)2HPO4C.NH4H2PO4 D.KNO33.盐在日常生活中是用途非常广泛的一类物质。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添加大量的亚硝酸钠来保鲜食品B.硝酸钾在农业上可用作复合肥C.农业上常用硫酸铜配制波尔多液D.用纯碱除去面粉发酵生成的酸4.下列物质的名称、俗名与化学式完全对应的是( )A.碳酸钙 大理石 CaOB.碳酸氢钠 纯碱 NaHCO3C.氢氧化钙 熟石灰 CaOD.氢氧化钠 火碱 NaOH5.下列各组离子在水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Cu2+、Na+、Cl-、OH-B.H+、K+、NO3-、SO42-C.Na+、NH4+、NO3-、OH-D.Ag+、Ba2+、NO3-、Cl-6.下列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是( )A.C+O2CO2B.2H2O2H2↑+O2↑C.3CO+Fe2O32Fe+3CO2D.HCl+AgNO3AgCl↓+HNO37.硫酸厂的污水中含有硫酸,直接排放会导致河流水质酸化,加入下列物质不能解决问题的是( )A.NaOH B.Ca(OH)2C.BaCl2 D.CaO8.如图所示,现有甲、乙、丙、X、Y、Z六种物质,其中连线两端的甲、乙、丙溶液两两之间能发生反应;X、Y、Z之间只通过一步反应就能实现如箭头所指方向的转化。下列符合上述要求的一组物质是( )二、积累运用9.下列物质①熟石灰、②碳酸钠、③氯化钠、④碳酸钙、⑤碳酸氢钠、⑥氢氧化铝、⑦稀盐酸等,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用途,请按下列要求填空(填序号)。(1)农业中用来降低土壤酸性,改良土壤结构的是 。 (2)用于造纸、玻璃、印染、洗涤剂的是 。 (3)常用于面制品发酵的是 。 (4)天安门前的华表,其主要成分是 。 10.(1)按要求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及类别(填单质、氧化物、酸、碱、盐)。(2)选用上面物质写一个符合下列要求的化学方程式。复分解反应: 。 11.框图中A是人体胃液中含有的成分,B用于改良酸性土壤,G是铁锈的主要成分(Fe2O3·xH2O),E、F、I为无色气体。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有关物质的化学式:B ,C 。 (2)写出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 。 (3)反应①属于 (填反应类型)反应。 (4)日常生活中为了阻止反应③发生,通常采取的措施是 (写一条)。(5)要使反应⑤能够发生,需要反应物B和M,其中M的化学式为 。 三、情景分析12.无土栽培是利用营养液栽培作物的一种方法。(1)下列化学肥料中属于复合肥的是 (填序号)。 ①硝酸铵 ②磷酸二氢铵 ③硝酸钾 ④硫酸钾(2)某同学要在实验室配制150 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的硝酸钾溶液,需要硝酸钾的质量为 g。 (3)现有一种无色的营养液,可能由KNO3、Ca(NO3)2、K2CO3、KCl中的一种或几种物质组成,为探究其成分,某同学设计并完成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根据以上实验,请你进行有关推断。①由实验1可确定原营养液中一定没有的物质是 ; ②根据实验1、实验2推测原营养液的组成可能有 种情况; ③若测得原营养液中K+和Cl-的数目之比为1∶1,则原营养液的组成中的溶质是 。 四、实验探究13.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探究碱溶液的化学性质时,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1)实验A中,推入NaOH溶液后,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 (2)实验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实验结束后,小组同学对实验B试管中上层清液的溶质成分产生疑问,作出猜想:猜想一:只含有NaOH;猜想二:含有NaOH、Na2CO3;猜想三:含有NaOH、Ca(OH)2同学们取少量试管中的清液分别置于甲、乙两支试管中,进行探究:(3)A、B、C、D四个实验中能体现碱化学通性的是 (填字母)。小组同学经过讨论认为A、B、C、D四个实验并没有探究出碱所有的化学通性,从这四个实验中选择一个,继续加入相关试剂,能得出碱的其他化学通性,实验的方案是 (写出操作和现象)。五、计算应用14.在学习酸的性质时,同学们发现实验室的工业盐酸呈黄色,老师解释说是因为里面含有氯化铁。为测定这瓶工业盐酸中氯化铁的含量(假设不含其他杂质),小霞做了如下实验:取20 g工业盐酸加入小烧杯中,然后向小烧杯中不断滴加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同时用电子pH计不断读取反应时的pH,得出如图所示的关系。求该工业盐酸中氯化铁的溶质质量分数。(结果保留至0.1%)答案:1.D 2.A 3.A 4.D5.B A选项铜离子与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沉淀;B选项离子之间不反应,能大量共存;C选项中铵根离子与氢氧根离子能发生反应;D选项中银离子与氯离子能反应产生沉淀。故选B。6.D 复分解反应是指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A属于化合反应。B属于分解反应。C不属于化学基本反应类型。D中HCl和AgNO3相互交换成分,生成AgCl和HNO3,属于复分解反应。7.C 8.D9.答案:(1)① (2)② (3)⑤ (4)④10.答案:(1)Fe 单质 Ca(OH)2 碱 Na2CO3盐 NaHCO3 盐 CaO 氧化物(2)Na2CO3+Ca(OH)2CaCO3↓+2NaOH11.答案:(1)Ca(OH)2 H2O(2)CaCl2+Na2CO3CaCO3↓+2NaCl(3)置换 (4)刷油漆(或涂油等)(5)NH4Cl解析:本题是一道推断题,解题的关键是根据文字和框图信息寻找有用的突破口。A是人体胃液中含有的成分,可判断A为盐酸,B用于改良酸性土壤,可判断B为Ca(OH)2,依此为突破口,可推断其他物质。A和B发生的反应为2HCl+Ca(OH)2CaCl2+2H2O,C通电能分解,说明C为H2O,则D为CaCl2,④为CaCl2溶液与Na2CO3溶液发生的反应:CaCl2+Na2CO3CaCO3↓+2NaCl;反应③得到的是铁锈,可判断该反应过程为铁生锈的过程,则F为O2,C为H2O,J为Fe,日常生活中为阻止铁生锈,主要方法是隔绝O2和H2O,具体方法有刷油漆、涂油等;通过以上分析可知,①为铁与稀盐酸发生的置换反应;在初中教材中,能与Ca(OH)2反应生成三种物质的反应只有一类,即Ca(OH)2与铵盐的反应,可判断该铵盐为NH4Cl。12.答案:(1)②③(2)3(3)①K2CO3 ②两 ③KCl、Ca(NO3)2解析:(1)有些化肥同时含有氮、磷、钾中的两种或三种营养元素,如磷酸二氢铵(NH4H2PO4)、磷酸氢二铵[(NH4)2HPO4]和硝酸钾(KNO3)等,这样的化肥属于复合肥料。(2)硝酸钾的质量=150 g×2%=3 g。(3)①滴入Na2CO3溶液后产生了白色沉淀说明营养液中有Ca(NO3)2无K2CO3,因为Ca(NO3)2和K2CO3同时存在会发生反应生成CaCO3沉淀。②实验2中滴入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该营养液肯定含KCl,由此推出原营养液的组成可能为Ca(NO3)2、KCl或Ca(NO3)2、KCl、KNO3两种情况。③原营养液中K+和Cl-的数目之比为1∶1,则营养液的组成不可能为Ca(NO3)2、KCl、KNO3,因为此组成中K+的数目会多于Cl-的数目。13.答案:(1)气球胀大 (2)Na2CO3+Ca(OH)2CaCO3↓+2NaOH 开始无明显现象,一段时间后产生气泡 (3)ACD 实验D中,向试管中继续滴加稀盐酸,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解析:(1)实验A中,推入NaOH溶液后,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了碳酸钠和水,锥形瓶内压强减小,在大气压的作用下,气球胀大,所以可观察到的现象是气球胀大。(2)实验B中,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了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化学方程式为Na2CO3+Ca(OH)2CaCO3↓+2NaOH,若向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的混合液中加入稀盐酸,由于氢氧化钠先与稀盐酸反应,碳酸钠后与稀盐酸反应,所以观察到的现象是开始无明显现象,一段时间后产生气泡。(3)通过上述实验能证明碱的通性的是A、C、D三个实验,还未验证的是碱与酸的反应,要探究该性质,实验的方案是在实验D中,向试管中继续滴加稀盐酸,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14.答案:解:根据图中信息可知:与氯化铁反应的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为22 g-16 g=6 g设20 g该工业盐酸中氯化铁的质量为x。FeCl3+3NaOHFe(OH)3↓+3NaCl162.5 120x 6 g×10%162.5120=x6 g×10% x=0.812 5 g该工业盐酸中氯化铁的质量分数为0.812 5 g20 g×100%≈4.1%答:该工业盐酸中氯化铁的质量分数为4.1%。解析:分析图像每一段所发生的反应。用氢氧化钠测定盐酸中氯化铁的质量分数,要注意加入的氢氧化钠首先与盐酸反应,从图像可以看出加入16 g氢氧化钠溶液之前,pH是不断增大的,这一段是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从16 g到22 g是氢氧化钠与氯化铁的反应,所以在计算时,与氯化铁反应的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是6 g,据此进行计算就简单多了。选项甲乙丙AHClNaOHNa2CO3BHClBa(OH)2Na2CO3CH2SO4NaOHK2CO3DH2SO4Ba(OH)2K2CO3选项XYZACuCuOCuSO4BH2O2H2OO2CCCOCO2DCaOCa(OH)2CaCO3物质铁熟石灰纯碱小苏打生石灰化学式类别实验操作实验现象结论在试管甲中滴加碳酸钠溶液不产生白色沉淀猜想三错误在试管乙中滴加足量稀盐酸猜想二正确A√2NaOH+H2SO4Na2SO4+2H2O酸性减弱B√Ca(OH)2+H2SO4CaSO4↓+2H2O酸性减弱C×BaCl2+H2SO4BaSO4↓+2HCl酸性几乎不变D√CaO+H2SO4CaSO4↓+H2O酸性减弱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