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山东省青岛市市南区格兰德中学中考一模化学试题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5614101/0-1713111537697/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4年山东省青岛市市南区格兰德中学中考一模化学试题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5614101/0-1713111537738/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4年山东省青岛市市南区格兰德中学中考一模化学试题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5614101/0-1713111537788/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4年山东省青岛市市南区格兰德中学中考一模化学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2024年山东省青岛市市南区格兰德中学中考一模化学试题,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8g, 勇于创新是中学生必备的品质,和 卤水得到氯化镁进而制取,7水中,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单择题(每个1分)
1.化学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下列过程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海水晒盐 B.明矾净水 C.酒精消毒 D.干冰降雨
2.为制作叶脉书签,某同学在实验室配制10%的NaOH溶液,其操作中正确的是( )
A.取用固体 B.称量
C.量取水 D.读取体积
3.分类是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以下对常见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 )
A.氧化物:水、生石灰、五氧化二磷 B.碱:火碱、熟石灰、纯碱
C.混合物:稀盐酸、食盐水、冰水混合物 D.单质:氢气、氧气、氨气
4.2024年六五环境日以“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为主题,旨在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引导全社会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动员社会各界积极投身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共建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东台,下列措施不可取的是( )
A.大量使用农药化肥,提高粮食产量 B.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垃圾资源化
C.加大空气质量监测,改善环境状况 D.大力开展五水共治,保护水资源
5.把少量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
A.蔗糖 B.纯碱 C.面粉 D.食盐
6.对下列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合理的是( )
A.金刚石的硬度比石墨大——碳原子的内部结构不同
B.花园里百花盛开,香气四溢——分子在不停运动
C.气体制成干冰——二氧化碳分子由运动变为静止
D.注射器中的气体通过压缩体积会变小——加压时气体分子变小
7.物质是由微观粒子构成的。下列物质由离子构成的是( )
A.水银 B.硫酸铜 C.金刚石 D.氧气
8.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打开盛有浓硫酸的试剂瓶,瓶口会形成白烟
B.镁条燃烧后生成白色固体氧化镁
C.向稀盐酸中加入纯碱粉末,冒出大量气泡
D.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硫酸铜溶液,无明显现象
9.区分下列各组物质的两种方法都正确的是( )
A.A B.B C.C D.D
10.中国航天技术在人类探索浩渺宇宙的前沿不断创新、突破。“嫦娥五号”取回的月岩主要成分是钛酸亚铁
(化学式为FeTiO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亚铁离子的符号为Fe3+ B.组成钛酸亚铁的元素中有两种金属元素
C.该物质属于氧化物 D.则Ti元素的化合价是+3
11.香蕉的香味主要来源于其成熟过程中产生的酯类化合物,如乙酸异戊酯(C7H14O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能闻到香蕉的香味,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
B.乙酸异戊酯中含有氧分子
C.乙酸异戊酯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7:14:2
D.乙酸异戊酯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12 .我国科学家在国际上首次以CO2和H2为原料,在构筑的纳米“蓄水”膜反应器中实现了二氧化碳在温
和条件下一步转化为乙醇的反应,该反应微观示意图如图。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该反应有助于实现“碳中和”
反应前后分子种类改变,原子种类不变
C.参加反应的二氧化碳和氢气的分子个数比为2:7
D.该反应中一定有元素化合价发生改变
13.中国芯片蚀刻技术国际领先。NF3(F元素化合价为-1)进行硅芯片蚀刻时的产物均为气体,在蚀刻物表面不留任何残留物。该反应微观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质乙由分子构成 B.反应前后氮元素的化合价降低了
C.空气中物质丁的质量分数为78% D.反应生成的丙和丁微粒数之比为1:1
14.化学实验是我们应用化学知识、拓展化学思维和培养化学素养的重要途径。分析以下实验能达到预期效果和目的的是( )
A.A B.B C.C D.D
15.模型建构是化学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如图是某同学绘制的原子结构模型和原子结构示意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①②属于同种元素 B.②对应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是③
C.⑥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 D.③⑤的化学性质相似
16.硫酸铝铵晶体【NH4Al(SO4)2•xH2O】在空气中持续加热生成某金属氧化物。加热该晶体时剩余固体质量和成分随温度变化的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硫酸铝铵性质不稳定受热易分解生成Al2O3
B.当甲是T1℃刚好完全失去结晶水的产物,则x = 12
C.当T2℃~T3℃时生成的气体是氨气
D.固体乙的成分是Al(OH)3
二、多选题(每题2分,选1或者2个选项)
17.以下微粒的化学用语、化学式、所带质子数均无误的是( )
A.2个氢氧根离子2OH-:18 B.1个三氧化硫分子1SO3:40
C.2个碳-60分子2C60:1440 D.2个氢原子H2:2
18.碳及含碳物质有如下图所示转化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
A.X可能是石灰水 B.Y可能是稀盐酸
C.反应②可能是分解反应 D.反应①③的原料可能相同
19.侯氏制碱法以氯化钠、二氧化碳、氨气为原料制备碳酸钠,主要流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溶解池中搅拌的目的是加快溶解速率
B.流程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只有水
C.母液经处理可得到一种氮肥
D.煅烧炉中反应方程式为
20.“84消毒液”是以次氯酸钠(NaClO)为主的高效消毒剂。有效氯含量为5.5%-6.5%,对织物有漂白作用。NaClO有腐蚀性,不稳定,如图是对其稳定性的研究结果。次氯酸钠与空气中的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次氯酸(HClO),有消毒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使用“84消毒液”应避免直接接触皮肤
B.“84消毒液”漂白作用较强,对彩色衣物要慎用
C.该消毒液应密封保存,用50℃以上热水现配现用
D.二氧化碳与次氯酸钠、水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21. 课堂上教师要求学生根据以下实验装置准确测定出某混合气体中(成分:、、)各组分的质量分数,实验台上提供的试剂有:①溶液,②澄清石灰水,③浓硫酸。且装置中试剂均足量。
已知:,为了准确测定气体的质量分数,学生设计的思路有如下说法:
(1)实验前应先通一段时间氮气,将装置中的空气排尽,然后进行测定实验
(2)进行测定实验时,应先用管式炉加热,再打开活塞K通混合气体
(3)装置戊的主要作用是吸收反应生成的水蒸气
(4)若甲、乙中依次盛装试剂①、试剂③,可通过甲、乙反应前后的质量差测出混合气体中的质量
(5)测得各装置甲、乙、丁反应前后的质量差即可求出各组分的质量分数
(6)若甲、乙、丁中依次盛装试剂①、试剂③、试剂③,反应结束后,将丙装置拆下后放在空气中冷却
后称重,根据丙装置反应前后的质量差及(4)中测得的质量可以求出、的质量
上面的说法正确的个数有(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22.某固体样品含碳酸钙、氢氧化镁,可能含有碳酸镁。已知碳酸钙、氢氧化镁和碳酸镁受热分解均生成两种氧化物,且反应前后各元素化合价不变。某同学取干燥样品进行研究(过程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样品中一定含碳酸镁 B.样品煅烧生成二氧化碳2.8g
C.固体混合物中氧化镁质量为0.4g D.样品中碳酸钙和氢氧化镁的质量比为50:29
第二卷
(6分)“再生稻”入选“2023年度十大科技名词”,水稻的种植离不开化学的助力。
(1)种植:水稻叶子色发黄缺氮,可以施用 来改善。(填字母)。 该化肥不能与熟石灰共用,用化学方程式解释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a3(PO4)2 B.NH4NO3 C.K2SO4 D.KCl
(2)储存:常用聚乙烯塑料制成真空包装袋来长期储存大米,聚乙烯塑料属于 (填“天然”或“合成”)材料。
(3)运输:运输车辆使用的燃料主要来自石油,石油属于 (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
(4)食用:大米属于六大基本营养素中的 。
24. (6分)勇于创新是中学生必备的品质。根据如图创新实验回答问题:
(1)图一为测量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将食品脱氧剂粉末均匀涂抹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终量筒中液面约降至 ml刻度线处,得出空气中氧气体积约为空气体积的。
(2)图二为探究燃烧条件实验:观察到: ①形管中白磷燃烧, ②形管中红磷不燃烧,③水中白
磷不燃烧。实验证明燃烧需要氧气的现象是 (填序号),实验中热水的作
用是 。
(3)图三为探究铁生锈条件实验:观察到湿的铁丝网生锈,浸没在刚冷却的开水中的铁丝网无明显变化,由此得出铁生锈与 有关,在形管中的水面分别滴一层植物油的目的是 。
25. (5分)请根据图中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t1℃时,P点的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t2℃时,向盛有25g甲物质的烧杯中加入50g水,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__________g。
(3)t2℃时,甲、乙、丙物质的溶解度由小到大的顺序是 __________;
(4)若甲物质中混有少量乙物质,最好采用 __________ (填“降温结晶”或“蒸发结晶”)的方法提纯甲。
(5)t2℃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同时降温至t1℃,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
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
26. (12分)如图所示装置常用于实验室制取气体,回答下列问题。
写出标注 ① 的仪器名称:______________,标注的 ② 仪器名称:_______________。
实验室常用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来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__(填字母),
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选用E 作为收集装置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实验室可用氢氧化钙和氯化铵加热来制取氨气,选择收集装置是______________(填字母),
不选E或F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图2所示装置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
① 他们先打开止水夹K1和K2,关闭活塞a、b,通入CO2,观察到试管A中溶液变为 色,试管B中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停止通入CO2,关闭止水夹K1和K2,打开活塞a、b,观察到烧杯中低蜡烛先熄灭,高蜡烛后熄灭,说明
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7分)金属及金属材料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及科学实验中,金属材料的应用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1)如图是家用干电池的示意图,其中属于金属材料的是 (填序号);太阳能电池板则需将铝合金加工成箔片,这是利用了金属的 性。
(2)铁制品与___________接触容易锈蚀,防止金属锈蚀是保护金属资源的重要手段之一,除此外请例举一条保护金属资源的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一包固体粉末可能含硫酸铜、硫酸亚铁、镁粉中的两种或多种。为确定其固体粉末的成分,先取进行下列实验,实验过程中及现象如下图所示。
① 气体1是_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② 若滤液2呈浅绿色,则滤渣1一定含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③ 若滤液1为无色,则滤液2最多含有_____________种阳离子。
28. (8分)某有机物完全燃烧时生成CO2和H2O,不完全燃烧时生成CO、CO2和H2O。为了确定有机物的元素组成,某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称取1.8g有机物完全燃烧后,测得D装置增重1.08g,E装置增重2.64g。
资料:① 无水CaCl2只吸收水,不吸收二氧化碳;
② 部分固定装置省略,假设每个装置中均吸收完全或反应完全有机物
(1)实验中B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装置D和E___________(“可以”或“不可以”)进行对调,E中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F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氧化铜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该有机物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是_____________,有机物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9.(8分)镁是重要的国防金属,充分利用海边的贝壳(主要成分是CaCO3)和 卤水得到氯化镁进而制取
金属镁的流程图如图:
(1)试剂X的名称是 , 步骤⑤电解熔融状态的C得到金属镁的过程中,能量转化形式
是_____________。
(2)某校学生在实验室中模拟步骤③的反应,将氯化镁和氯化钠的固体混合物样品20g,完全溶于113.7水中,
再将100g氢氧化钠溶液平均分四次加入其中,充分振荡,生成白色沉淀的质量与所加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
关系如图所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请根据有关数据完成下列计算: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2024年山东省青岛市格兰德中学中考一模化学试题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每题各有一个正确答案。(本题共16道小题,每题1分,共16分)
二、选择题:每题各有一个或两个正确答案。(本题共6道小题,每题2分,共12分)
说明:①错选或多选均不得分; ②有两个答案的只选一个且选对的得1分。
第II卷中出现的化学方程式,化学式错或未配平不得分;缺条件或气体、沉淀各扣0.5分。
(1)B 2NH4NO3 + Ca(OH)2 = Ca(NO3)2 + 2NH3 ↑ + 2H2O
(2)合成 (3)不可再生 (4)糖
说明:每空1分,化学方程式2分,共6分。
(1)反应更充分,将氧气耗尽 24 (2)①③ 提供热量,隔绝白磷C处的
(3) O2 隔绝水
说明:每空1分,共6分;
25.(1) t1时,甲和丙的溶解度相同 (2) 62.5
(3)丙乙甲 (4)降温结晶 (5)乙>甲>丙
说明:每空1分,共5分。
26.(1)① 长颈漏斗 ② 水槽
(2)B CO2 能溶于水
(3)D 易溶于水
(4)① 红
② 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
说明:每空1分,化学方程式2分,共12分。
27.(1) 1、3或3、1 延展
(2) 水和氧气 回收利用废旧金属(合理即可)
(3) ① ② 、或Fe、Cu ③ 3(三)
说明:每空1分,共7分。
28.(1)除水蒸气,防止干扰实验
(2)不可以 CO2 + 2 NaOH = Na2CO3 + H2O 吸收空气中的CO2 和 H2O,防止干扰实验
(3) 使有机物不完全燃烧时生成的CO转化为CO2
(4)6:1 C6H12O6
说明:化学方程式2分,其余每空1分,共8分,答案合理即得分。
29.(1)稀盐酸 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2)
(3) 解:设20克氯化镁和氯化钠中含氯化镁的质量为x,生成的氯化钠的质量为y
答: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1.65%
说明:第(1)题2分,第(2)题2分,第(3)题4分,共8分;答案合理即得分。选项
需区分的物质
实验方法
A
氮气和氧气
①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 ②伸入带火星的木条
B
氧化铜与木炭粉
①灼烧 ②加稀盐酸
C
硝酸铵和氯化钠
①溶于水测温度 ②观察颜色
D
氢氧化钠溶液和石灰水
①通 ②测
选项
需区分的物质
实验方法
A
氮气和氧气
①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 ②伸入带火星的木条
B
氧化铜与木炭粉
①灼烧 ②加稀盐酸
C
硝酸铵和氯化钠
①溶于水测温度 ②观察颜色
D
氢氧化钠溶液和石灰水
①通 ②测
选项
需区分的物质
实验方法
A
氮气和氧气
①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 ②伸入带火星的木条
B
氧化铜与木炭粉
①灼烧 ②加稀盐酸
C
硝酸铵和氯化钠
①溶于水测温度 ②观察颜色
D
氢氧化钠溶液和石灰水
①通 ②测
选项
需区分的物质
实验方法
A
氮气和氧气
①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 ②伸入带火星的木条
B
氧化铜与木炭粉
①灼烧 ②加稀盐酸
C
硝酸铵和氯化钠
①溶于水测温度 ②观察颜色
D
氢氧化钠溶液和石灰水
①通CO2 ②测pH
A.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B.实验室制取氢气
C.泥水的净化
D.验证铁、铜的金属活动性强弱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C
C
A
A
C
B
B
C
B
B
A
C
B
C
C
D
题号
17
18
19
20
21
22
答案
A
BD
BD
AB
D
AD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4年山东省青岛市中考一模化学试题,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题共有30道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87g,1%)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年山东省青岛市市南区中考二模化学试题(含解析),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实验题,科学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年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中考一模化学试题,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