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中考语文散文小说阅读高分技巧及梯度训练
- 中考语文散文小说开头作用高分技巧及梯度训练2 试卷 0 次下载
- 中考语文散文小说开头作用高分技巧及梯度训练3 试卷 0 次下载
- 中考语文散文小说插叙作用高分技巧及梯度训练1 试卷 2 次下载
- 中考语文散文小说插叙作用高分技巧及梯度训练2 试卷 2 次下载
- 中考语文散文小说标题作用高分技巧及梯度训练1 试卷 0 次下载
中考语文散文小说开头作用高分技巧及梯度训练1
展开
这是一份中考语文散文小说开头作用高分技巧及梯度训练1,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温暖的书,讨缘,回不去的才叫故乡,人性的爱抚,土地的身影,一碗米粉,我们一样爱他们,人间烟火气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开头常见作用:
①开篇点题;②总领全文;③引起下文;④为下文……作铺垫(埋下伏笔);⑤设悬念(或丰富文章内容),吸引读者;⑥作为线索,贯穿全文;⑦点明中心;⑧奠定全文感情基调;⑨渲染气氛;⑩和结尾照应;⑪和后文形成对比,突出主题。
注:开头若是环境描写,还需结合景物描写的作用分析。
景物描写常见作用:
①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或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天气、环境等情境);②渲染气氛;③衬托心情;④烘托性格;⑤推动情节发展;⑥为下文做铺垫。
1、温暖的书
①窗外是久违的春天,明媚而和煦;案上是我喜欢的书,《诗经》《楚辞》《论语》《史记》……
②春天和书和我,在一起,真好。于是,我再次想到一个问题。想到了书想到了读书。进而追问那个虽则浅近但却无法准确定义的问题――书是什么,读书是什么。我想,即使与书真诚地相处了那么多的光阴与岁月,直到现在,我觉得我还是说不好书与读书到底是什么,只是觉得她很美,读她很美。
情节:法国作家福楼拜说:“读书是为了活着”。这话触动着我内心深处的那片柔软。
清代江南才子金缨的一则联语“古今来多少世家无非积德,天地间第一人品还是读书;读书即未成名,究竟人高品雅”,倒是让人觉得很温暖。
毕竟,书也许就是温暖的;读书也许就是享受这温暖;读书的人也许就是为了获取这样的温暖。
“世界读书日”不啻为全人类最温暖的节日。
我们应该感谢书,是书给予了我们这样的美好。
那就让我们融入到书里去罢。也许我们不能伟大,但我们却不能拒绝温暖。
第一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讨缘
①小时候,春节前后常有人来送财神和春联。送财神的人站在每家屋前唱《财神歌》,唱完后就发财神和春联,主人家照例要给他些钱,只有实在拿不出钱的穷人家才会给玉米和稻米。ㅤㅤ
情节:那年,送财神的人又来了,是一位六十多岁的老人。我担心老人来我家唱歌,因为我爸爸生病了,我家是整个村子里唯一买不起财神画像和春联的人家。
妈妈抱歉地对老人说:“我家不买。”老人闻到浓郁的草药味就明白了原因。老人对妈妈说:“那我就不讨钱,我讨缘。”ㅤㅤ
老人唱完后就将财神画像和春联放在我妈妈手里,合着手说了一声:“祝你家新年发财。”说完就走了。ㅤㅤ
妈妈装了一袋玉米让我送给他。老人不要,说他是讨缘的。我好奇地问他:“什么是讨缘?”
“现在我就讨到缘分了,和你的。”老人摸了摸我的头。ㅤㅤ
我从老人的话里听出了暖意,终于破涕为笑。
请说说文字首段画横线的句子在全文中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回不去的才叫故乡
①故乡是什么?
②字面上的故乡是指自己的出生地。但事实上,每个人心里还装着另外一个故乡——那是自己非常依恋的地方:是自己可以看不惯,但绝不允许别人骂的地方;是无论自己开心还是沮丧,都可以寄托情感的地方。
③比起故乡的样貌,人们更容易记住的是故乡的口味……
④故乡的味道首先是地理意义上的……
⑤故乡味道还证明着你口味的正宗……
⑥所以在饭局上,我经常会小心询问在座宾客的籍贯,稍一大意,就会对人际关系造成永久的伤害……
⑦事实上,故乡的味道不仅仅是空间意义上的,也是时间意义上的,和你的记忆、你的成长有关。
⑧每个人都有两个故乡,一个是空间的故乡,一个是时间的故乡……
⑨所以有人说得好,回得去的叫家乡,回不去的才叫故乡。
⑩天涯咫尺,故乡难寻。这几年,我和同事只做了一件事情——用食物给大家描绘一个美味的故乡。
说说文章第①段在结构上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人性的爱抚
①这是个不大的小镇。中午的街道寂寥无人。树叶都打着卷,暗淡而倦怠地耷拉着。偶尔有一阵风,也极微小极细弱,还未感觉到,就消逝在热气中了。
②店铺的男人不禁有些困乏,趴在柜台上打起盹儿来。朦胧中,他被一阵声音惊醒。靠门的地方,一个年轻人正向里边探头探脑地张望着。他正要问些什么,年轻人突然又退了出去。他警惕地四下打量了一下自己的铺面,发现并无异样。他正要继续打盹,年轻人又探头进来。
情节:男人问年轻人要买什么。年轻人有些慌乱,支吾了半天。年轻人背了一把古琴,他说参加高考前想去市里师范学校找个老师辅导,他父亲老早就去世了,母亲养他已经很吃力了,他想为男人弹支曲子。他坐下来,让年轻人弹了一曲。男人便走向放着营业款的抽屉,说他的琴声是纯洁的。
几年后,年轻人成了一位在音乐上颇有造诣的老师,在大学课堂上为学生讲起了这个故事:“……那个中午我看到店铺里的男人睡着了,心里陡然升起了一种从未有过的邪念——偷一笔钱……他那句‘至少他的琴声是纯洁的’……把我从那个危险的边缘拉了回来。”因为没有一个灵魂自愿蒙尘。
开头的环境描写对后文的情节发展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土地的身影
①到今年,父亲已经离开我们25年了。
②25个春春秋秋,是那么漫长的一河岁月。在这一河岁月的漂流中,过去许多老旧的事情,总是让我不能忘却,特别是父亲劳作的模样儿和他那留在土地上的身影。
③这是多少年前的事情了——
情节:我家的自留地土质不好,为了改造这土地,父亲连续几年冬闲都领着家人,顶着寒风飞雪到自留地里刨刨翻翻,把那些料礓石从土里翻拣出来。父亲高高举起镐头深深地插在了那坚硬的田地里。父亲就这样辛苦地刨着,直到日头沉将下去,才挑起一担捡出来的沉重的料礓石,下山回家。他的汗一粒粒落在地上。
过了三年,那块田犹如一片广场,平整、松软。因此,我似乎懂得了一些劳作的意义,懂得了父亲在这个世上生存的意义。
文章第二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一碗米粉
①天有些冷了,父亲突然对我说,陪我去一趟桂林吧。父亲越来越老了,行动也越来越不方便了,已经不能独自外出了。我那时正好要去西双版纳,就说,桂林你已去过了,西双版纳还没去过,干脆和我—起去西双版纳吧。父亲摇摇头。我又提了几个父亲没去过的地方,父亲仍然摇头,态度很坚决。
②没办法,只好陪父亲去桂林。路上,我问,为什么非要到桂林呢?父亲说,我要去吃米粉。就为这原因?我哭笑不得。桂林米粉,我们那儿就有卖的,大老远跑去就为吃碗米粉,看来,父亲真的变成了老小孩。
情节:原来,十五年前父亲来桂林玩,在车站的一家小店要了一碗米粉。没想到钱包丢了。店主说下次到桂林来,还来吃我的米粉,不过得给两份钱。父亲只知道店主姓杨。
我和父亲找了几天,终于找到了老杨,老杨炒的米粉味道确实不错。父亲执意按照自己的标准付了钱。临别时,父亲又一次握住了老杨的手。
返回途中,老杨打来电话,说他身体不好,几年前就不干了。听说我们在找他后,他特意和店主商量,临时当了一会儿店主,又给我们做了一次米粉。他说,他今天特别高兴。
作者在开篇用了两段文字写父亲坚持要去已经去过的桂林,而不去没有去过的西双版纳,这样写用意何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我们一样爱他们
①天堂村小学地处偏远山区,交通不便。偶尔才有慈善家跑来捐款。每次,全校师生都会倾巢而出:学生站在山岭上,手舞鲜花一路欢迎;而校长方子儒会亲自带队,用一个树藤扎成的土轿子抬客人上山。
②这天,天堂村小学迎来了一个特别的客人。这个年轻人不声不响,独自走了两个小时的山路。由于道路崎岖,他沿途还摔伤了膝盖。当他一瘸一拐地出现在方子儒面前时,完全没有了城里人的光鲜形象。
情节:年轻人要资助10名特困生。方子儒特别高兴。这里是贫困乡。方子儒要让学生们列队欢迎。年轻人摆摆手。
年轻人用抓阄来决定资助对象,说那样才公平。方子儒着急地说,那样会抽到坏孩子的。他们生性顽劣,功课不好。年轻人坚定地说:“在我眼里,从来没有一个坏孩子,我们一样爱他们……”
年轻人没有告诉校长,在15年前的一个穷山沟,他也是这样幸运地得到一位老华侨的捐助。当时,他是村民眼中不折不扣的坏孩子。可是,老华侨的一句话改变了他的一生:“在我眼里,从来没有一个坏孩子,我们一样爱他们!”
第一段属于小说三要素中的哪一种?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人间烟火气
①早晨上班,车载音响的随机循环播放突然唱起了《青花瓷》,“炊烟袅袅升起,隔江千万里……”听到这句的时候正好路过一家早餐店,包子出笼,整个店面都冒着蒸汽,我忽然想起了几十里外那个小村子里的炊烟。
②故乡多山,虽不大却也将大地切割得支离破碎,家家户户都藏在山坳里。一条公路沿河而行,在路过村庄的时候,能看到的都只是片瓦只檐,只有偶尔顺着那条进村的小路往里延伸的时候,你才会发现原来村庄的内涵如此丰富,小路可以一直延伸到山沟沟的最深处,而村里的家家户户,就在这小路的两边,挨挨挤挤、泾渭分明地做着邻居。
情节:炊烟是不分彼此的。每到亭午日暮,或者晨光熹微,炊烟都会融洽地汇聚到一起。炊烟是不记仇的,就像村里的乡亲。
炊烟是农村最美的一张名片。薄雾轻笼的早晨,烟囱里冒出淡淡蓝蓝的细腻烟雾,笼罩在村子的上空,小村仿若仙境。而黃昏的炊烟,又有一种别样的艳丽。
按时升腾起炊烟,有了可口的饭菜,那是家的味道。
中国古代文人在诗句中总会提及炊烟。
炊烟就是人,就是家。有炊烟的地方,才是人间。
文章第①段引用《青花瓷》的歌词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燃烧的木棉花
①在金沙江、怒江、澜沧江三江并流的地带,木棉花如一位清逸的隐士,不时把它孤傲的身影投射在江畔的某个地带。金沙江在高山峡谷里穿行。湍急时,江水激荡岸石,雷霆万钧,滚泻奔腾,形成了虎跳峡等壮美的奇观;平缓时,江水波澜不惊,莹碧如玉,悠悠徐行,衍生了金江古渡等柔和的景致。在一疾一缓之间,具有神性和自由意味的金沙江,让滇西北高原具有了重叠的层次和流动的质感。
②一条江的奔流,会让江岸承受无处不在的冲击,而一条江的静滞,会让江畔拥有云蒸霞蔚的江花。在金沙江沿线绽放的木棉花,聚成了一道绝美的风景。挺立在江岸边的木棉花树,不离不弃地依偎着金沙江,用自己的身影,点缀着江水的寂寞。有了木棉花的点缀,金沙江就拥有了明媚的色彩与春光。木棉花树的俊逸挺拔和金沙江的激情交织碰撞,滇西北高原停驻在人们的视野里。
文章第①段写金沙江对描写木棉花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父亲的田园
①故乡的老宅东边,是我父亲的田园。园中央麦草屋顶的小土屋,是小麻雀的跳跳床。屋后的大杏树枝叶婆娑,蓄满绿荫和鸟鸣。屋东,两棵大桃树粗可合抱,彼此枝叶相接、耳鬓厮磨……每当春风乍暖,花儿们粉墨登场,我的梦也缤纷起来。花瓣飞走,留守枝头的果子一天一个成色,已经秀色可餐了。除了一饱口福,还能换来香喷喷的糖橡皮、好看的花衣裳。靠近篱笆的小杏树,年龄与我相仿,结的杏子又大又圆,染着红晕。摘一颗掰开细品,绵绵软软的,一直甜到心里去……
情节:打记事起,父亲就带着我在园子里忙碌。父亲举起锄头刨地,在地头休息时,边吸烟边笑呵呵地看着我玩。我喜欢看父亲辛勤劳作的身影。父亲看着蔬菜、西瓜成长……他就是天底下最幸福的人了。
园子里的甜水井,是我童年最神秘的所在。父亲用力摇着水车浇地。每当乡亲们担着吱呀唱歌的水桶来挑水,父亲总是放下手里的活儿,和来人拉一会儿家常。
时至今日,田园中的一草一木,父亲劳作的身影,开心的笑容,依然在我的脑海中循环上映。
文章首段着力渲染园子的环境,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开篇点题,引出下文。
2、为下文写老人送财神后母亲实在拿不出钱来,只能让我拿一袋玉米去抵钱的情节埋下伏笔。
3、设问开头,在文章结构上起到了总领下文,统率全篇的作用。
4、为下文写店铺男人打盹,年轻人伺机行窃作铺垫。
5、①点题;②自然引出下文;③奠定全文感情基调。
6、设置了悬念,为下文故事情节的发展做了铺垫,激发读者阅读的兴趣。
7、环境(环境描写),作用: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为主人公的出场做铺垫(埋下伏笔)。
8、①开篇点题;②引出下文对故乡炊烟的回忆;③丰富文章内容,增强文章趣味性和可读性;
9、金沙江是木棉花生长的环境,描写它也是从侧面描写了木棉花;金沙江汹涌奔流的壮美、悠然徐行的柔美的特点也能烘托出木棉花所具有的特点。
10、文章首段对田园的环境进行浓墨承笔的描写,起为了渲染田园的幽静和美丽,为下文写父亲的田园劳作及我对田园生活的热爱铺垫感情基调。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论证方法题高分技巧及梯度训练2,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深触经典的灵魂,青年修身当如玉,凡事往好处想就比别人幸福,让中华文化焕发新活力,给阅读加点儿“养”,“轻”阅读的分量并不轻,和青年学子谈读书,为“小人物”的杰出喝彩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议论文开头作用答题技巧及梯度训练2,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咬牙”是一种修炼,中秋团圆,有你有我,勇于给自己开药方,非凡皆自“愚处”起,跨界人生,木秀于林,风必助之,痛定思痛说“戾气”,一起做“读书种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论证方法题高分技巧及梯度训练3,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做大学问真学问,俭以养德,随心的阅读,读书终是读自己,木秀于林,风必助之,日日行,不怕千万里,耕读传家,知止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