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人教版 (新课标)第八章 东半球其他的国家和地区第一节 中东教案
展开1. 通过资深军事地理观察员讲解中东地区不断的战争,学生了解中东地区是世界的热点。
2. 由资深军事地理观察员评论中东地区是世界的热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专家讲座、资深军事地理观察员评论、观众提问等环节,让学生了解中东的地理位置,体会中东地区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3. 通过观看学生自己制作的《异域文化·中东》纪录片,学生感受中东多元的文化。
学习目标
1.阅读地图说出中东地区的位置、范围及主要国家,说明此地区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2.阅读地图说出中东石油的分布、生产和出口等情况。
3.运用地图和资料了解中东地区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
4.根据地图和相关资料,了解中东水资源的分布状况,水资源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重点难点
1.中东地区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
2.中东地区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其成为长期热点的原因。
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法、合作探究法、对比分析法、概括归纳法。
资源与工具
(一)资源
1.各组任意选择观察的角度,搜集素材,配上图片,以资深军事地理观察员身份展示出来。(建议:地理图片、录像、讲解分析等形式)
2.各组以专家讲座、资深军事地理观察员评论、观众提问等形式,需要独立完成一组的讲解分析。
(二)工具
1.智慧黑板。
2.网络搜索。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三洲五海之地” 世界石油宝库
一、学习情境
卡塔尔作为著名的“土豪国家”,为保证2022年世界杯的成功举办,在沙漠中兴建多个高标准足球场,靠的是什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探秘中东地区。
二、预习检查
让学生预习体会石油为中东带来了什么?
预习要求:
1.介绍中东石油在世界上的地位。(建议:结合课本、搜集材料、录像、讲解分析等形式)
2.读教材第46页图8.4,让学生明确中东石油的分布状况及主要产油国。(结合课本地图进行讲解)
3.小组活动,设计石油输出路线。
三、学习任务一
续表
续表
四、学习任务二
续表
五、过程性评价
随堂练习
六、课堂小结
中东地处“三洲五海之地”,处在联系亚、欧、非三大洲,沟通大西洋和印度洋的枢纽地位,地理位置特别重要。中东丰富的石油资源给它带来的不仅是财富,还有无休止的战争。中东经济的发展需要依靠多样化的发展战略,不能全部依靠石油资源的开采,我们要珍惜地球为人类遗留的财富。
七、布置作业
1.所有同学完成本课时《七彩作业》的基础通关和能力突破,有余力的同学可以同时完成素养达标。
2.找出苏伊士运河连接的两个海、两个大洋和两个大洲,分析苏伊士运河成为战争焦点的原因。
八、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2课时 匮乏的水资源 多元的文化
一、学习情境
通过图片展示,从中东历史、宗教、民族、衣着、饮食、居住等方面介绍中东的多元文化,体会导致中东不安定的因素。
二、预习检查
1.各组任意选择一个中东文化的方面制作纪录片,搜集素材,配上图片,最后以幻灯片或者是影像等形式呈现出来并且有语言的讲解。
2.思考这一地区人民的生活习惯和自然环境的关系。
3.各组选出代表呈现小组成果。
三、学习任务一
四、学习任务二
五、过程性评价
随堂练习
六、课堂小结
中东水资源短缺,并由此带来河流、湖泊水资源分配上的矛盾。历史事实告诉我们,一个国家或地区民族、宗教越多,矛盾和争端越复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认识到一个地区的资源状况对其经济发展及安定起到的重要作用。
七、布置作业
1.所有同学完成本课时《七彩作业》的基础通关和能力突破,有余力的同学可以同时完成素养达标。
2.鼓励学生大胆思考,提出自己的想法,解决中东水资源短缺问题和产油国家未来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八、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三洲五海之地”
观看中东地区图片、结合素材以资深军事地理观察员的身份展示出来,说出中东是世界热点的实例,中东地区长期战争不断的根本原因。
1.小组派学生代表到讲台指出中东的地理位置。找出中东地跨两大洲的国家。
各小组准备中东的资深军事地理员发言的资料,让学生感到真实新颖,既可集中注意力,又能激发学习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1.导入:今天我们来到东半球的其他地区——中东。中东在哪?为什么称这里是中东?中东名称的由来。
2.中东的范围和海陆位置
(1)读教材图8.3,结合文字材料,描述中东范围和组成,找出中东在世界的位置及周边的大洲和大洋,描述中东的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2)通过地图找出从科威特到俄罗斯的最短航线,说明重要的海峡和运河的意义。
从中东位于“两洋三洲五海之地”的重要地理位置上讲述。
归纳总结:可见,中东地处“三洲五海之地”,处在联系亚、欧、非三大洲,沟通大西洋和印度洋的枢纽地位,地理位置特别重要。西亚有许多战略要地和通道,如霍尔木兹海峡、
在中东地图上圈出中东相关的两洋、三洲、五海。
2.通过地图找出从科威特到俄罗斯的最短航线,说出重要的海峡和运河的意义。
波斯湾——阿拉伯海——红海——苏伊士运河——地中海——土耳其海峡——黑海——俄罗斯
说出海峡和运河的重要性,归纳出中东地区“为交通而战”成为世界热点的原因。
趣。“中东的新闻时事”活跃课堂氛围。
中东位于两个大洋、三个大洲和五个“海”之间。学生很快地了解中东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设计从科威特到俄罗斯最短航线,体会重要的海峡和运河的意义。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苏伊士运河、土耳其海峡等,是西方大国赖以生存的生命线,交通地位非常重要,因此中东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世界石油宝库
导入:卡塔尔作为著名的“土豪国家”,为保证2022年世界杯的成功举办,在沙漠中兴建多个高标准足球场,靠的是什么?
1.组织学生读教材图8.4、图8.5,完成下列要求。
(1)认识中东的石油状况及在世界上的地位。
(2)认识中东石油的分布特点及主要产油国。
(3)中东石油主要分布的地区。
归纳总结:中东这些主要产油国靠出口大量石油致富,有人把这种依赖石油所取得的经济收入称为“石油美元”。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
学生回答:石油资源丰富,卡塔尔天然气总储量为全世界第三名,人均年收入高达13万美元。
1.学生回答中东的石油状况
读图8.5,让学生明确中东石油在世界上的地位。了解中东石油的分布及主要产油国。
(1)学生展示:中东石油在世界上的地位。
(2)学生回答:中东石油储量、产量、出口量均居世界第一。主要产油国有沙特阿拉伯、伊朗、伊拉克、科威特、阿联酋等。
(3)中东石油主要分布在波斯湾及其沿岸。
2. 学生小组展示,完成下列路线的设计:
结合卡塔尔世界杯实事材料让学生认识到中东因石油资源,成为世界热点,结合热点问题,引发学生的兴趣。
通过石油外运线路的设定,增强学生的区域认知素养,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力。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读图活动,设计中东石油外运路线,说出经过的大洋、海峡和运河。
任务一:将沙特阿拉伯的石油运送到欧洲西部各国。
任务二:将阿联酋的石油运送到日本。
注意提醒学生,对于同一任务可以有不同的线路设计方案。
对于任务一,学生可能会设计两种不同的方案,引导学生认识苏伊士运河是人工开凿的运河,地狭水浅,当运量小时可以从这里过,大大缩短航程,但当运量特别大时,只能绕道而行。
归纳总结: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47页表格。
归纳提升:石油是可再生资源吗?如果有一天,中东各国的石油开采完了,各国经济该如何发展呢?
教师总结:石油资源不可再生,开采一点少一点,所以这些产油国家都在考虑未来继续发展的问题,实施经济发展多样化战略。
方案1:从沙特阿拉伯出发,经过波斯湾、霍尔木兹海峡、阿拉伯海、亚丁湾、红海、苏伊士运河、地中海、直布罗陀海峡、大西洋、西欧各国。
方案2:从沙特阿拉伯出发,经过波斯湾、霍尔木兹海峡、阿拉伯海、印度洋、好望角、大西洋、西欧各国。
方案3:从阿联酋出发,进入波斯湾,经过霍尔木兹海峡、阿拉伯海、孟加拉湾、印度洋、马六甲海峡、南海、太平洋、日本。
学生自主完成教材第47页表8.2。
通过考虑中东的经济发展问题,学生意识到资源的有限性,培养其人地协调素养。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匮乏的水资源
引入:与中东石油资源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东的水资源,下面我们来了解中东水资源概况及成因。
1.引导学生读图8.7中东的水资源,世界气候分布图和中东代表城市麦地那气候图观察其河流分布特点,并分析与气候的关系。
2.中东为什么如此缺水呢?
3.有哪些方法可缓解中东缺水状况?培养学生读图思考的思维习惯。
小结:随着人口增长、经济发展,中东水资源紧缺日益严重。河流、湖泊水资源分配上的矛盾,也是形成中东紧张局势的原因之一。
小组合作
1.水资源分布不均,多国共用。
2.全年高温少雨,属于热带沙漠气候。由于气候干旱,降水少,当地河流稀少。
3学生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如海水淡化、跨流域调水、发展节水农业等。
搜集大量材料,让学生切身感受到水资源对中东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想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多元的文化
1.自然环境对中东居民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小组讨论说明自然环境对中东人生活的影响(可以用实例说明)。
教师随时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或指导点拨讨论时发现的问题。
2.填表归纳中东的主要民族、分布地区和主要宗教。
小结:历史事实告诉我们,一个国家或地区民族、宗教越多,矛盾越复杂,潜伏的危机也越大。西亚大部分居民信仰伊斯兰教,少数居民信仰犹太教、基督教和其他宗教。宗教信仰不同是导致西亚不安定的原因之一。当地炎热干旱的状况对人们的服饰、饮食、农业生产、交通工具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讨论说明自然环境对中东人生活的影响。
(1)阿拉伯人喜爱白色。很多建筑的外观是白色的。
学生:男人的传统服装是白色的缠头巾和宽大的白色长袍。——当地气温高,太阳辐射强,白色服装对太阳的反射作用强,吸热较少。
(2)骆驼是中东地区常见的牲畜,也是传统的交通工具。
学生:气候干旱,沙漠广布,骆驼比较耐旱。
(3)中东很多地区的传统民居屋顶是平的,夜晚人们常把床铺安放在屋顶上。
学生:中东极少下雨,在屋上无防雨之忧,且夜间较凉爽。
2.
从中东历史、宗教、民族、衣着、饮食、居住等方面体会中东的多元文化,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素养。
人教版 (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第八章 东半球其他的国家和地区第一节 中东优质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七年级下册<a href="/dl/tb_c4968_t8/?tag_id=27" target="_blank">第八章 东半球其他的国家和地区第一节 中东优质教案</a>,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程标准,教学重点,讲授方法和教学前准备,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 (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第一节 中东第2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第一节 中东第2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一节 中东第1课时教案: 这是一份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一节 中东第1课时教案,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