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精品教案全册
初中地理人教版 (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第二节 巴西教案及反思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地理人教版 (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第二节 巴西教案及反思,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学习情境,预习检查,学习任务一,过程性评价,课堂小结,布置作业,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巴西是国家地理学习中的最后一个国家,学生经过前面的学习学会了基本的地理学习方法,积累了一定的基础知识,掌握了简单的搜集信息、处理信息和读图、用图技能,具备了探究学习本课的能力。因此,设计考察组的活动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以达到“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的最佳效果。
通过读图以及设计的一系列讨论问题,让学生逐步了解巴西的工农业发展状况,培养学生的读图析图能力、分析归纳能力,也趁机对学生进行正确的资源观教育。遵循学生身心发展和地理学科的特点,引导学生读图析图、归纳总结、合作探究,从生活中发现地理现象,用地理知识指导生活,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学习目标
1.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说出巴西的地理位置、地形分布、主要气候类型。
2.运用资料,说出巴西的种族构成和人口分布特点。
3.联系巴西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分析巴西发展农业的条件。
4.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了解巴西工业发展的现状,说出巴西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
5.举例说明热带雨林的作用及其现状、遭受破坏的原因,以及热带雨林保护的措施。
重点难点
1.巴西的位置、范围、地形、气候、河流、资源等自然环境特点。
2.利用资料说明巴西不同民族文化的融合,了解巴西工农业发展特点。
3.举例说明热带雨林的作用及其现状、遭受破坏的原因,以及热带雨林保护的措施。
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法、合作探究法、对比分析法、概括归纳法。
资源与工具
(一)资源
搜集的图片、资料和视频。
(二)工具
1.智慧黑板。
2.网络搜索。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大量混血种人的社会
一、学习情境
运用图文资料,创设情境:
情境1.激情巴西——在花车上跳桑巴舞,巴西的狂欢节,世界一流的足球队。
情境2.闲情巴西——悠闲的城市:街道上奔跑着“酒气十足”的汽车,随处可见的七彩咖啡屋,街头弥漫着的烤肉香味,人们悠闲地品着各式茶点,闲谈着昨日的见闻。
二、预习检查
组建巴西考察团:根据自己的兴趣,自由组成“民族文化组”“自然环境组”和“经济城市组”。广泛搜集相关资料,为课堂探究活动做好充分的准备。
三、学习任务一
续表
续表
四、过程性评价
随堂练习
五、课堂小结
巴西混血种人数量多,来自不同地域的文化相互碰撞和融合,形成了具有特色的巴西文化。巴西大部分位于热带,气候湿热,地形平坦。
六、布置作业
1. 所有同学完成本课时《七彩作业》的基础通关和能力突破,有余力的同学可以同时完成素养达标。
2.搜集资料,分析巴西文化的多元性形成过程及带来的影响。
七、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2课时 发展中的工农业 热带雨林的开发与保护
一、学习情境
“热”情巴西——波澜壮阔的亚马孙河,沿岸神奇的热带雨林伤痕累累。
二、预习检查
预习搜集资料,认识热带雨林在世界上的环境效益与主要作用。
三、学习任务一
续表
四、学习任务二
续表
五、过程性评价
随堂练习
六、课堂小结
南美洲面积最大的国家,盛产甘蔗、咖啡豆和天然橡胶等热带作物,国内丰富的矿产资源,使巴西的钢铁、造船、汽车、飞机等制造业都已跃居世界重要生产国行列。巴西分布着地球上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具有巨大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影响着全球的气候,需要我们每一个地球公民的保护。
七、布置作业
1. 所有同学完成本课时《七彩作业》的基础通关和能力突破,有余力的同学可以同时完成素养达标。
2.讨论巴西的热带雨林应该开发还是保护。
八、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播放PPT中的图片:激情巴西。
巴西有着广阔的土地,在这块神奇的土地上,生活着约2.15亿(2022年)人口,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巴西,一起认识美丽的巴西。
人文组
人文特色:桑巴舞、狂欢节、足球——不同民族文化融合。
1.巴西的桑巴舞融合了欧洲的民歌、游戏与非洲的鼓乐。
2.狂欢节原是欧洲基督教的节日。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要求:(1)全班分为三大组,人文组、高原组和平原组,组内讨论巴西文化和自然环境。
(2)根据高原组和平原组的展示,讨论巴西自然环境对工农业发展的影响。
1.多元的文化。
讲解:在巴西,由于白种人、黑种人及少量的日本人和华人的到来,加之原有的印第安人(黄种人),彼此通婚,形成了鲜明的种族特征。在巴西,白种人占一半多,黑白混血种人约占40%,黑种人约占6%,还有少部分印第安人、日本人和华人。
2.教师设计“自然环境我来说”的活动,要求:
(1)指图说出巴西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相对位置。
(2)指图说出巴西的地形特征和地势特征。巴西利亚位于热带却四季如春,为什么?
3.足球是欧洲和拉丁美洲爱好人数最多的运动。来自不同地域的文化相互融合、发展,形成了具有特色的拉丁文化。
说明巴西的人种构成有什么特点?
学生回答:在巴西,白种人占一半多,黑白混血种人约占40%,黑种人约占6%,还有少部分印第安人、日本人和华人。
小组合作探究:利用课本及自己搜集的资料探究富有特色的民族文化形成。
桑巴舞、狂欢节、现代足球。
来自不同地域的文化相互融合、发展,形成了具有特色的巴西文化。
高原组
巴西大部分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热带面积广大,位于南美洲东部,东临大西洋,陆上邻国众多。
巴西高原面积有500多万平方千米,除了南极洲的冰雪大高原,它是世界上最大的高原,比青藏高原大一倍以上, 海拔300~1 500米,地面起伏平缓,向西、北倾斜。
学生经过前面的学习学会了基本的地理学习方法,积累了一定的基础知识,掌握了简单的搜集信息、处理信息和读图用图技能,具备了探究学习本课的能力。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3)找出巴西主要的河流。
哪些原因使亚马孙河成为世界上水量最大的河流呢?
图片展示高原城市:里约热内卢和巴西利亚,巴西利亚地处高原上,地势越高,气温越低。
平原组
亚马孙平原西起安第斯山脉,东至大西洋,面积约560万平方千米,约占巴西领土的1/3,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平原。
亚马孙河发源于安第斯山脉,流经巴西北部,自西向东注入大西洋,是世界上第二长河,也是世界上流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支流最多的河流。
亚马孙河流经地区的气候主要是热带雨林气候,终年炎热多雨。
设计考察组的活动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以达到“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的最佳效果。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发展中的工农业
1.读教材图9.20分析巴西有哪些主要的农作物?分布在哪一地带? 试从位置、地形、气候等角度分析巴西盛产这些农作物的原因?
有哪些产量居世界前列的作物?
1.巴西的经济发展历程。
独立前:依靠出口木材、咖啡豆、矿产等。
独立后:利用湿热的气候发展热带经济作物——咖啡豆、甘蔗、柑橘,产量大,产量居世界前列。
咖啡豆、甘蔗、柑橘、橡胶、可可、玉米、棉花、大豆等,分布于东南沿海一带,这里地形平坦,气候湿热。
通过分析农业与当地气候、地形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
培养学生读图用图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2.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展示“巴西的矿产和工业”图,观察该图,看看巴西有哪些丰富的矿产?分布在何处?归纳巴西主要的矿产资源,说一说利用这些矿产便于发展哪些工业部门。
3.读图,找出巴西的三个工业城市圣保罗、里约热内卢和贝洛奥里藏特,归纳它们的主要工业部门和附近的原材料。
4.探究巴西的人口、城市分布在哪?为什么?(提示:从地理位置、地形、气候、交通、人口等方面分析)
小结:因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巴西的钢铁、造船、汽车、飞机等制造业都已跃居世界重要生产国家的行列。
2.(1)主要矿产有铁、锰、金、煤。
(2)矿产资源集中分布于东南部。丰富的铁、锰等金属矿产,便于发展重工业,所以巴西的工业分布在接近东南沿海的矿产地。
(3)巴西铁矿资源丰富,在此基础上,发展了钢铁、汽车、飞机制造等工业部门。
巴西是拉丁美洲工业最发达的国家。
3.圣保罗—钢铁、化工—铁矿;
里约热内卢—钢铁、汽车—铁矿;
贝洛奥里藏特—钢铁—铁矿。
4.巴西的人口和城市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的原因:
(1)资源主要分布于东部沿海地区,便于就地开采冶炼。
(2)沿海地区地形平坦,气候温和湿润。
(3)沿海地区海陆交通便利,便于运输,市场需求量大。
通过读图以及设计的一系列讨论问题,让学生逐步了解巴西的工业发展状况,培养学生的读图析图能力、分析归纳能力,也趁机对学生进行正确的资源观教育。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热带雨林的开发与保护
组建热带雨林考察团:根据自己的兴趣,自由组合成五个组,分别代表“热带雨林”“林业部长”“环保组织官员”“当地农民”“跨国公司开发商”。搜集相关资料后,课前活动进行短剧表演,站在角色的角度探究问题,获得身临其境的体验。
1.“环保组织官员”播放亚马孙热带雨林图文资料。
亚马孙热带雨林被称为地球的“肺”,现在正遭受着毁灭性的破坏,出现危机。下面我们就一起学习这方面的内容。通过“环保组织官员”的介绍,谁能谈谈热带雨林有什么作用?
2.热带雨林有如此重要的环境效益,但是,巴西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对亚马孙地区的热带雨林进行了大规模地开发利用。想一想,大规模地开发热带雨林,会产生什么问题?这对巴西
广泛搜集相关资料,为课堂探究活动做好充分的准备。
“环保组织官员”展示阅读材料。
1.阅读教材图9.25,学生思考作答。
经济效益——提供木材、药材、食品等。
环境效益——调节全球气候;提供新鲜空气;涵养水源,保护淡水资源;保护土壤,防止土壤侵蚀; 提供良好的生物生存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
2.热带雨林遭到破坏的形式:
(1)“林业部长”“当地农民”“跨国公司开发商”展示对热带雨林的开发形式:①兴建公路。②开荒种地,热带雨林原始的“迁移农业”。③采矿,开辟农场。
(2)热带雨林过度开发带来的影响:①森林遭到破坏。②水土流失严重。③珍贵的野生动物遭劫。④全球生态环境受到严重威胁。⑤全球气候恶化等。
3.热带雨林的保护措施:
(1)建立生态保护区,禁止乱砍滥伐等。
通过角色扮演的形式,真正让学生成为本堂课的主体,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通过探究热带雨林遭到破坏对环境的影响,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以及世界会带来哪些影响?
3.巴西政府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并向联合国相关组织提交了一些关于热带雨林开发与保护的问题的报告,表明了要改变以往以环境为代价的开发方式,转向可持续发展的新开发方式的决心。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也通过了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的《21世纪议程》。阅读教材说说巴西政府采取了哪些保护热带雨林的措施?
(2)有计划地开发热带雨林,保证砍伐与更新相结合。保护林地面积不再减少。
(3)控制人口增长,减少人口压力,使人口增长与环境资源相协调。
(4)积累资金和技术,逐步开发东北部高原。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地理人教版 (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第九章 西半球的国家第二节 巴西获奖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发展中的工农业大国,热带雨林的危机,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人教版 (新课标)第二节 巴西教学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地理人教版 (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第二节 巴西教学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