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中易错提升卷)2023-2024学年四年级数学下册第1_5单元检测卷(人教版)
展开
这是一份(期中易错提升卷)2023-2024学年四年级数学下册第1_5单元检测卷(人教版),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125×0,97读作,555千克;9,46米,29kg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考试分数: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请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 铅笔填涂;填空题和解答题必须使用0.5mm 的黑色签字笔作答。
3.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一.选择题(共7小题,14分)
1.在□÷7=70中,□里应填( )
A.140B.490C.700
2.计算640÷8﹣2×20,最后一步计算的是( )
A.求商B.求差C.求积
3.周末,小明和爸爸在小区花园里玩起了测量竹竿长度的游戏。他们分别在早上8:00,中午12:30,下午5:00,在同一个地点用同样的竹竿测量了三次,那么这三次中,( )测得的竹竿影子最短。
A.8:00B.12:30C.5:00
4.(25+1.25)×4=25×4+1.25×4运用了( )
A.加法结合律 B.乘法交换律C.乘法结合律 D.乘法分配律
5.将2000千克的棉花和2吨的铁进行比较,( )
A.棉花重 B.铁重C.一样重 D.无法确定谁重
6.一个三角形中有两个锐角,那么第三个角( )
A.也是锐角 B.一定是直角C.一定是钝角 D.无法确定
7.下列图形中,具有稳定性的是( )
A.长方形 B.平行四边形 C.三角形
二.填空题(共10小题,24分)
8.把一些糖果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人分到8颗,还剩3颗。如果把这些糖果平均分给5个小朋友,每人可以分到 颗。
9.计算56﹣13+7时应先算 法;计算7×(32﹣28)时应先算 法。
10.在横线上填合适的数。
+5=14 6+6= +2 9+ <18
11.用2个同样大小的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从 面和 面看到的图形完全相同。(填“前”“右”或“上”)
12.小明计算37×(98+2)时算成了37×98+2,与正确答案相差 。
13.把18+7=25,8×25=200,800÷200=4这三道算式合并成一道综合算式是 。
14.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数。
5厘米= 毫米 3吨= 千克
180秒= 分 1分20秒= 秒
15.在横线上填上“<”“>”或“=”。
16.在三角形中,∠1=30°,∠2=40°,∠3= ,它是 三角形。
17.三角形由 条线段围成,长方形由 条线段围成。
三.判断题(共7小题,7分)
18.在一个算式里,如果没有小括号,就按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计算.
19.一道减法算式中,如果被减数和减数分别增加3,那么差就增加6。
20.站在一个位置上观察物体,最多能看到3个面. .
21.0.125×0.7×8=0.7×(0.125×8)这是运用了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22.6.97读作:六点九十七。
23.一辆自重4吨的卡车,装运5000千克的货物,连车带货共重9吨.
24.三角形中有一个角是50°,这个三角形一定是锐角三角形
四.计算题(共3小题,19分)
25.用小数计算。(共8分)
26.脱式计算。(共8分)
57﹣48÷6 800﹣(250+40)
(78﹣69)×4 339﹣39÷3
27.你能算出图中∠1、∠2和∠3的度数吗?(共3分)
五.应用题(共6小题,36分)
28.一本故事书有72页,毛毛已经读了24页。剩下的还要读几天才能读完?
29.一些小朋友分成5组玩老鹰捉小鸡的游戏。每组除了有老鹰和鸡妈妈外,还有4只小鸡,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在玩游戏?
30.一支铅笔原来长12厘米3毫米,用了一段时间后,长度变为8厘米5毫米。这段时间这只铅笔用去了多少毫米?
31.刘老师带700元买羽毛球拍,买了16副同一种羽毛球拍,剩60元。每副羽毛球拍的价钱是多少?
32.美味蛋糕店举办“母亲节”感恩促销活动,一种水果蛋糕买5送1,如果每个蛋糕68元,李明买12个这样的蛋糕,一共要花多少元?
33.宁宁用几个相同的小正方体摆成了一个物体,从前面、上面看到的图形都,从左面看到的图形,摆成这个物体最少需要多少个小正方体?
56毫米 5厘米
7吨 7000克
980﹣67 879+33
2时 200分
8千米80米 8800米
320﹣0 320×0
12千克650克﹣8千克95克
7米6厘米+2米4分米
3.6吨+3吨60千克
18kg90g+9kg200g
2023-2024学年四年级数学下册第1~5单元检测卷(人教版)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7小题)
1.在□÷7=70中,□里应填( )
A.140B.490C.700
【答案】B
【分析】根据被除数=除数×商,解答此题即可。
【解答】解:7×70=490
答:□里应填490。
故选:B。
【点评】熟练掌握被除数、除数和商的关系,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2.计算640÷8﹣2×20,最后一步计算的是( )
A.求商B.求差C.求积
【答案】B
【分析】根据四则运算的规律,先计算除法和乘法,最后计算减法。据此选择即可。
【解答】解:计算640÷8﹣2×20,最后一步计算的是求差。
故选:B。
【点评】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既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3.周末,小明和爸爸在小区花园里玩起了测量竹竿长度的游戏。他们分别在早上8:00,中午12:30,下午5:00,在同一个地点用同样的竹竿测量了三次,那么这三次中,( )测得的竹竿影子最短。
A.8:00B.12:30C.5:00
【答案】B
【分析】根据生活常识可知,越接近中午,影子的长度越短,据此即可解答。
【解答】解:分别在早上8:00,中午12:30,下午5:00,在同一个地点用同样的竹竿测量了三次,那么这三次中,中午12:30测得的竹竿影子最短。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生活常识的掌握和灵活运用。
4.(25+1.25)×4=25×4+1.25×4运用了( )
A.加法结合律B.乘法交换律
C.乘法结合律D.乘法分配律
【答案】D
【分析】根据乘法分配律的意义,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等于把两个加数分别同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加起来,结果不变。用字母表示是(a+b)×c=a×c+b×c,由此判断即可。
【解答】解:根据分析可得:
(25+1.25)×4=25×4+1.25×4运用了:乘法分配律。
故选:D。
【点评】此题考查的目的是理解掌握乘法分配律的意义,牢记定律的内容是关键。
5.将2000千克的棉花和2吨的铁进行比较,( )
A.棉花重B.铁重
C.一样重D.无法确定谁重
【答案】C
【分析】根据1吨=1000千克,解答此题即可。
【解答】解:1000千克棉花和1吨铁一样重。
故选:C。
【点评】熟练掌握质量单位的换算,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6.一个三角形中有两个锐角,那么第三个角( )
A.也是锐角B.一定是直角
C.一定是钝角D.无法确定
【答案】D
【分析】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中有两个角是锐角,那么第三个角可能为锐角或直角、钝角,故D正确.
【解答】解:设∠A、∠B为锐角,
因为∠A+∠B+∠C=180°,
所以∠C为锐角、直角、钝角,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
7.下列图形中,具有稳定性的是( )
A.长方形B.平行四边形
C.三角形
【答案】C
【分析】根据三角形的特性:三角形具有稳定性;据此选择.
【解答】解: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具有不稳定性,具有稳定性的图形是三角形.
故选:C。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对三角形稳定性的知识的掌握情况.
二.填空题(共10小题)
8.把一些糖果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人分到8颗,还剩3颗。如果把这些糖果平均分给5个小朋友,每人可以分到 7 颗。
【答案】7。
【分析】用每人分到的数量乘4,再加上3,可以计算出这些糖一共有多少颗,再用这些糖的总数除以5,可以计算出每人可以分到多少颗。
【解答】解:(8×4+3)÷5
=(32+3)÷5
=35÷5
=7(颗)
答:每人可以分到7颗。
故答案为:7。
【点评】本题解题关键是用每人分到的数量乘4,再加上3,计算出这些糖的总数,再用除法计算出每人可以分到多少颗。
9.计算56﹣13+7时应先算 减 法;计算7×(32﹣28)时应先算 减 法。
【答案】减;减。
【分析】整数混合运算中,要先算乘除,后算加减,同一级运算要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依次计算,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运算。
【解答】解:计算56﹣13+7时应先算减法;计算7×(32﹣28)时应先算减法。
故答案为:减;减。
【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10.在横线上填合适的数。
9 +5=14
6+6= 10 +2
9+ 8 <18
【答案】9;10;8。(最后一题答案不唯一)
【分析】根据2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利用加法和减法的关系进行计算即可。
【解答】解:9+5=14
6+6=10+2
9+8<18
故答案为:9;10;8。(最后一题答案不唯一)
【点评】本题考查2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注意计算的准确性。
11.用2个同样大小的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从 前 面和 右 面看到的图形完全相同。(填“前”“右”或“上”)
【答案】前,右。
【分析】分别从前、右、上面观察所给几何体,根据看到的形状填空即可。
【解答】解:用2个同样大小的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从前面和右面看到的图形完全相同。
故答案为:前,右。
【点评】本题是考查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和几何图形,关键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12.小明计算37×(98+2)时算成了37×98+2,与正确答案相差 72 。
【答案】72。
【分析】根据乘法分配律可知,37×(98+2)=37×98+37×2,与37×98+2比较,求出相差的数即可。
【解答】解:由分析可得:
37×2﹣2
=74﹣2
=72
答:与正确答案相差72。
故答案为:72。
【点评】本题考查乘法分配律的应用,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乘法分配律:一个数乘两个数的和,等于这个数分别与这两个数相乘,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13.把18+7=25,8×25=200,800÷200=4这三道算式合并成一道综合算式是 800÷[8×(18+7)] 。
【答案】800÷[8×(18+7)]。
【分析】先用18加上7求出和,再用8乘求出的和求出积,最后用800除以求出的积即可。
【解答】解:把18+7=25,8×25=200,800÷200=4这三道算式合并成一道综合算式是:800÷[8×(18+7)]。
故答案为:800÷[8×(18+7)]。
【点评】解决这类题目,要分清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根据运算顺序列出综合算式,注意合理利用括号。
14.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数。
5厘米= 50 毫米
3吨= 3000 千克
180秒= 3 分
1分20秒= 80 秒
【答案】50;3000;3;80。
【分析】1厘米=10毫米,1吨=1000千克,1分=60秒,根据这些单位之间的进率换算单位即可。
【解答】解:5厘米=50毫米
3吨=3000千克
180秒=3分
1分20秒=80秒。
故答案为:50;3000;3;80。
【点评】本题考查的主要内容是长度单位,质量单位,时间单位换算问题。
15.在横线上填上“<”“>”或“=”。
【答案】>;>;>;<;<;>。
【分析】根据1厘米=10毫米,1吨=1000千克=1000000克,1时=60分,千以内减法笔算方法:先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要从前一位退1,在本位上加10再减;当个位不够减需要退位时,如果十位上是0,无1可退,就要从百位上退1当成10个十先传递到十位,再从十位退1到个位,当成10个一再计算,然后进行填空。
【解答】解:56毫米>5厘米
7吨>7000克
980﹣67>879+33
2时<200分
8千米80米<8800米
320﹣0>320×0
故答案为:>;>;>;<;<;>。
【点评】本题考查的主要内容是长度单位,质量单位,时间单位换算,千以内数的加减计算问题。
16.在三角形中,∠1=30°,∠2=40°,∠3= 110° ,它是 钝角 三角形。
【答案】110;钝角。
【分析】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算出∠3,再判断三角形的形状即可。
【解答】解:∠3=180°﹣30°﹣40°=110°
它是一个钝角三角形。
故答案为:110;钝角。
【点评】算出∠3的度数,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7.三角形由 3 条线段围成,长方形由 4 条线段围成。
【答案】3,4。
【分析】长方形是一种平面图形,长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首尾顺次连接所围成的封闭的图形。三角形由3条线段围成,长方形由4条线段围成。据此解答。
【解答】解:三角形由3条线段围成,长方形由4条线段围成。
故答案为:3,4。
【点评】此题考查了三角形和长方形的定义,要熟练掌握。
三.判断题(共7小题)
18.在一个算式里,如果没有小括号,就按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计算. ×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根据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分为有括号还是没括号,同级运算还是不同级运算等情况,进行解答.
【解答】解: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在有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所以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点评】熟练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9.一道减法算式中,如果被减数和减数分别增加3,那么差就增加6。 ×
【答案】×
【分析】减法算式中,被减数和减数增加或减少一个相同的数,则差不变。
【解答】解:一道减法算式中,如果被减数和减数分别增加3,那么差不变,所以原题干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差不变的规律。
20.站在一个位置上观察物体,最多能看到3个面. √ .
【答案】√
【分析】我们观察一个物体,如观察一个长方形,从它一个面看,只能看到它的一个面,从它的一条棱看,可看到它的三个面,从它的一个顶点看,能看到它的三个面,因数,站一同一个位置上观察物体,最小可看到一个面,最多可看到三个面.
【解答】解:如图,
从长方体的一个面观察(左图),只能看到一个面A;
从长方体的一条棱观察(中图),能看到两个面A、B;
从长方体的一个顶点观察(右图),能看到三个面A、B、C.
因此,站一同一个位置上观察物体,最小可看到一个面,最多可看到三个面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点评】此类题右找一物体观察一下,所选的物体要尽量大一些,以免产生错觉.
21.0.125×0.7×8=0.7×(0.125×8)这是运用了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
【答案】√
【分析】乘法交换律: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乘法结合律为:在乘法算式中,先将前两个因数相乘,或先将后两个因数相乘,积不变,由此进行判断即可。
【解答】解:0.125×0.7×8=0.7×(0.125×8),把0.125和0.7交换位置,再把0.125和8相结合,这是运用了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原题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点评】本题考查了四则混合运算,注意运算顺序和运算法则,灵活运用所学的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22.6.97读作:六点九十七。 ×
【答案】×
【分析】整数部分按整数的读法来读,小数点读作点,小数部分要依次读出每个数字。
【解答】解:6.97读作:六点九七。
所以原题说法是错误的。
故答案为:×。
【点评】本题考查了小数的读法。
23.一辆自重4吨的卡车,装运5000千克的货物,连车带货共重9吨. √
【答案】√
【分析】卡车自重4吨,装运5000千克的货物,把5000千克化成5吨,连车带货共重4+5=9(吨).
【解答】解:5000千克=5吨
4+5=9(吨)
即一辆自重4吨的卡车,装运5000千克的货物,连车带货共重9吨.
原题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点评】不同单位的名数加减计算要先化成相同单位的名数再计算.相同单位的名数相加减,只把数值相加减,单位不变.
24.三角形中有一个角是50°,这个三角形一定是锐角三角形 ×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在三角形中,有一个角是50°,另外两个角的和是180°﹣50°=130°,130°可以分成一个锐角和一个直角,也可以分成一个钝角和一个锐角,还可以分成两个锐角,所以这个三角形可能是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中的任意一种.
【解答】解:180°﹣50°=130°
①另外的两个角是90°和40°,那么这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②如果另外两个角中有一个钝角,如:100°和30°,那么这个三角形是钝角三角形;
③如果另外两个角都是锐角,如70°和60°,那么这个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
所以不能确定这个三角形一定是锐角三角形;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点评】解决本题首先要能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求出另外角的度数可能的情况,并由此求解.
四.计算题(共3小题)
25.用小数计算。
【答案】4.555千克;9.46米;6.66吨;27.29kg
【分析】根据1千克=1000克,1吨=1000千克,1米=10分米=100厘米,据此解答即可。
【解答】解:
【点评】熟练掌握质量单位、长度单位的换算,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26.脱式计算。
57﹣48÷6
800﹣(250+40)
(78﹣69)×4
339﹣39÷3
【答案】49;510;36;326。
【分析】57﹣48÷6此题先算除法,再算减法。
800﹣(250+40)此题先算加法,再算减法。
(78﹣69)×4此题先算减法,再算乘法。
339﹣39÷3此题先算除法,再算减法。
【解答】解:57﹣48÷6
=57﹣8
=49
800﹣(250+40)
=800﹣290
=510
(78﹣69)×4
=9×4
=36
339﹣39÷3
=339﹣13
=326
【点评】本题考查了简单的四则混合运算,计算时先理清楚运算顺序,根据运算顺序逐步求解即可。
27.你能算出图中∠1、∠2和∠3的度数吗?
【答案】60°;30°;20°。
【分析】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解答此题即可。
【解答】解:∠1=180°﹣90°﹣30°=60°
∠2=90°﹣60°=30°
∠3=180°﹣130°﹣30°=20°
【点评】熟练掌握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据此解答即可。
五.应用题(共6小题)
28.一本故事书有72页,毛毛已经读了24页。剩下的还要读几天才能读完?
【答案】8天。
【分析】根据题意,先用总页数减去已经读的页数,求出剩下的页数,然后再除以每天读的页数即可。
【解答】解:(72﹣24)÷6
=48÷6
=8(天)
答:剩下的还要读8天才能读完。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整数除法的意义和实际应用,求出剩下的页数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9.一些小朋友分成5组玩老鹰捉小鸡的游戏。每组除了有老鹰和鸡妈妈外,还有4只小鸡,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在玩游戏?
【答案】30个。
【分析】先用1加上1再加上4,求出每组的人数;再乘5,即可求出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在玩游戏。
【解答】解:(1+1+4)×5
=6×5
=30(个)
答:一共有30个小朋友在玩游戏。
【点评】本题考查了利用表内乘加混合运算解决问题,需准确理解题意。
30.一支铅笔原来长12厘米3毫米,用了一段时间后,长度变为8厘米5毫米。这段时间这只铅笔用去了多少毫米?
【答案】38毫米。
【分析】1厘米=10毫米,单位之间的换算,大单位换算成小单位要乘它们之间的进率;小单位换算成大单位要除以它们之间的进率,统一单位后再计算。
【解答】解:12厘米3毫米﹣8厘米5毫米
=123毫米﹣85毫米
=38毫米
答:这段时间这只铅笔用去了38毫米。
【点评】此题考查名数的换算,把高级单位的名数换算成低级单位的名数,就乘单位间的进率,反之,则除以进率。
31.刘老师带700元买羽毛球拍,买了16副同一种羽毛球拍,剩60元。每副羽毛球拍的价钱是多少?
【答案】40。
【分析】根据减法的意义,用刘老师带的钱数减去剩下的钱数求出买16副羽毛球拍的钱数,然后再跟根据单价、总价、和数量之间的关系求解。
【解答】解:(700﹣60)÷16
=640÷16
=40(元)
答:每副羽毛球拍的价钱是40元。
【点评】首先根据减法的意义求出买16付羽毛球拍共用的钱数是完成本题的关键。
32.美味蛋糕店举办“母亲节”感恩促销活动,一种水果蛋糕买5送1,如果每个蛋糕68元,李明买12个这样的蛋糕,一共要花多少元?
【答案】680元。
【分析】根据一种水果蛋糕买5个送1个,即买5个可以得到6个,可知买12个只需要花费10个的价钱。用10乘每个蛋糕的价钱,即可求出共要花多少元。
【解答】解:12÷(5+1)
=12÷2
=2(组)
1×2=2(个)
(12﹣2)×68
=10×68
=680(元)
答:一共要花680元。
【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求出只需花多少个蛋糕的钱数。
33.宁宁用几个相同的小正方体摆成了一个物体,从前面、上面看到的图形都,从左面看到的图形,摆成这个物体最少需要多少个小正方体?
【答案】6个。
【分析】根据从上面、前面和左面看到的形状可知,该几何体由6个小正方体拼成,下层4个呈“田”字排列,上层靠右2个。
【解答】解:如图:
从前面、上面看到的图形都是,从左面看到的图形是,摆成这个物体需要6个小正方体。
【点评】本题是考查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和几何图形,关键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56毫米 > 5厘米
7吨 > 7000克
980﹣67 > 879+33
2时 < 200分
8千米80米 < 8800米
320﹣0 > 320×0
12千克650克﹣8千克95克
7米6厘米+2米4分米
3.6吨+3吨60千克
18kg90g+9kg200g
12千克650克﹣8千克95克=4.555千克
7米6厘米+2米4分米=9.46米
3.6吨+3吨60千克=6.66吨
18kg90g+9kg200g=27.29kg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期中常考易错卷第1_5单元(试卷)-2023-2024学年三年级数学下册苏教版,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7米、1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期中易错提升卷1_5单元(试题)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共15页。
这是一份(期中易错提升卷)2023-2024学年五年级数学下册第1_5单元检测卷(人教版),共1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