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5高考物理一轮总复习提能训练全套
2025高考物理一轮总复习第10章恒定电流实验11测量金属丝的电阻率提能训练
展开
这是一份2025高考物理一轮总复习第10章恒定电流实验11测量金属丝的电阻率提能训练,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某同学要测定某金属丝的电阻率,一学生小组测量某金属丝的电阻率,在“测量金属丝的电阻率”实验中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他用螺旋测微器测量金属丝的直径,其中某一次测量结果如图1所示,其读数为 0.398 mm。
(2)他用伏安法测金属丝的电阻Rx,电路如图2所示,图3是实验器材的实物图,图中已连接了部分导线,请根据图2,补充完成图3中实物间的连线,闭合开关的瞬间,滑动变阻器滑片应放置 a 端(填“a”或“b”)。
(3)他在坐标纸上建立U、I坐标系,并描绘出U-I图线,如图4所示,由图线得到金属丝的阻值Rx= 4.5 Ω(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4)任何实验测量都存在误差。本实验所用测量仪器均已校准,下列关于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 CD
A.用螺旋测微器测量金属丝直径时,由于读数引起的误差属于系统误差
B.由于电流表和电压表内阻引起的误差属于偶然误差
C.若已知电压表内阻,可以消除由测量仪表引起的系统误差
D.用U-I图象处理数据求金属丝电阻可以减小偶然误差
[答案] (2)如图所示
[解析] (1)由图示螺旋测微器可知,其示数为39.8×0.01 mm=0.398 mm。
(2)见答案图
实验时要求测量部分电压从0开始调节,闭合开关的瞬间,滑动变阻器滑片应放置a端。
(3)由图4所示图象可知,金属丝的阻值Rx=eq \f(U,I)=eq \f(2.5,0.56) Ω≈4.5 Ω。
(4)用螺旋测微器测量金属丝直径时,由于读数引起的误差属于偶然误差,故A错误;由于电流表和电压表内阻引起的误差不可避免,属于系统误差,不属于偶然误差,故B错误;若已知电压表内阻,可以求出通过电压表的电流,从而求出通过待测电阻的电流,可以消除由测量仪表引起的系统误差,故C正确;用U-I图象处理数据能起到“平均”的作用,可以减小偶然误差,故D正确。故选CD。
2.(2023·全国乙卷)一学生小组测量某金属丝(阻值约十几欧姆)的电阻率。现有实验器材:螺旋测微器、米尺、电源E、电压表(内阻非常大)、定值电阻R0(阻值10.0 Ω)、滑动变阻器R、待测金属丝、单刀双掷开关K、开关S、导线若干。图(a)是学生设计的实验电路原理图。完成下列填空:
(1)实验时,先将滑动变阻器R接入电路的电阻调至最大,闭合S。
(2)将K与1端相连,适当减小滑动变阻器R接入电路的电阻,此时电压表读数记为U1,然后将K与2端相连,此时电压表读数记为U2。由此得到流过待测金属丝的电流I= eq \f(U2-U1,R0) ,金属丝的电阻r= eq \f(U1R0,U2-U1) 。(结果均用R0、U1、U2表示)
(3)继续微调R,重复(2)的测量过程,得到多组测量数据,如下表所示:
(4)利用上述数据,得到金属丝的电阻r=14.2 Ω。
(5)用米尺测得金属丝长度L=50.00 cm。用螺旋测微器测量金属丝不同位置的直径,某次测量的示数如图(b)所示,该读数为d= 0.150 mm。多次测量后,得到直径的平均值恰好与d相等。
(6)由以上数据可得,待测金属丝所用材料的电阻率ρ= 5.0 ×10-7 Ω·m。(保留2位有效数字)
[解析] (2)根据题意可知,R0两端的电压为U=U2-U1
则流过R0即流过待测金属丝的电流
I=eq \f(U,R0)=eq \f(U2-U1,R0)
金属丝的电阻r=eq \f(U1,I)
联立可得r=eq \f(U1R0,U2-U1)。
(5)螺旋测微器的读数为d=15.0×0.01 mm=0.150 mm。
(6)根据电阻定律r=ρeq \f(L,S)
又S=π·eq \b\lc\(\rc\)(\a\vs4\al\c1(\f(d,2)))2
代入数据联立解得ρ=5.0×10-7 Ω·m。
3.(2023·浙江卷)在“测量金属丝的电阻率”实验中:
(1)测量一段金属丝电阻时所用器材和部分电路连线如图1所示,图中的导线a端应与 0.6 (选填“一”“0.6”或“3”)接线柱连接,b端应与 0.6 (选填“一”“0.6”或“3”)接线柱连接。开关闭合前,图1中滑动变阻器滑片应置于 左 (选填“左”或“右”)端。
(2)合上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得到多组U和I数据。甲同学由每组U、I数据计算电阻,然后求电阻平均值;乙同学通过U-I图像求电阻。则两种求电阻的方法更合理的是 乙 (选填“甲”或“乙”)。
(3)两同学进一步探究用镍铬丝将满偏电流Ig=300 μA的表头G改装成电流表。如图2所示,表头G两端并联长为L的镍铬丝,调节滑动变阻器使表头G满偏,毫安表示数为I。改变L,重复上述步骤,获得多组I、L数据,作出I-eq \f(1,L)图像如图3所示。
则I-eq \f(1,L)图像斜率k= 2.3 mA·m。若要把该表头G改装成量程为9 mA的电流表,需要把长为 0.26 m的镍铬丝并联在表头G两端。(结果均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解析] (1)实验中用两节干电池供电,滑动变阻器分压式连接,电压从零开始调节,电流表选较小量程测量电流减小误差,则图中的导线a端应与“0.6”接线柱连接,电压表测电阻两端的电压,因金属丝的电阻较小,电流表外接误差较小,故b端应与“0.6”接线柱连接。为了保护电表,开关闭合前,图1中滑动变阻器滑片应置于左端。
(2)做U-I图像可以剔除偶然误差较大的数据,提高实验的准确程度,减小实验的误差,则乙同学通过U-I图像求电阻,求电阻的方法更合理。
(3)由图像可知I-eq \f(1,L)图像斜率
k=eq \f(7.4-5.8,3.1-2.4) mA·m≈2.3 mA·m
方法一:由电路可知
Igrg=(I-Ig)ρeq \f(L,S)
解得I=Ig+eq \f(IgrgS,ρ)·eq \f(1,L)
则eq \f(IgrgS,ρ)=k=2.3 mA·m
若要把该满偏电流为300 μA表头G改装成量程为9 mA的电流表,则并联的电阻
R′=ρeq \f(L′,S)=eq \f(Igrg,I′-Ig)
解得L′≈0.26 m。
方法二:延长图像可知,当I=9.0 mA时可得eq \f(1,L)=3.8 m-1
即L′≈0.26 m。
4.(2024·山东烟台高三月考)某同学在进行“测定金属的电阻率”的实验。
(1)如图甲所示,该同学用螺旋测微器测量金属丝的直径D= 2.500 mm;
(2)该同学用如图乙所示电路图测量金属丝Rx的电阻,供选择的仪器如下:
①电流表A1(内阻为r);
②电流表A2;
③滑动变阻器R1(0~1 000 Ω);
④滑动变阻器R2(0~20 Ω);
⑤蓄电池(2 V);
⑥开关S及导线若干。
(3)滑动变阻器应选择 R2 (选填“R1”或“R2”);在图丙中按图乙用连线代替导线连接实物图;
(4)闭合开关S,移动滑动触头至某一位置,记录A1、A2的读数I1、I2,通过调节滑动变阻器,得到多组实验数据;以I2为纵坐标,I1为横坐标,作出相应图像,如图丁所示。根据I2-I1图像的斜率k及电流表A1内阻r,写出金属丝电阻的表达式R1= eq \f(r,k-1) ;
(5)测得金属丝连入电路的长度为L,则金属丝电阻率ρ= eq \f(πrD2,4Lk-1) (用k、D、L、r表示)。
[答案] (3)见解析图
[解析] (1)螺旋测微器测量金属丝的直径D=2 mm+50.0×0.01 mm=2.500 mm。
(3)根据电路原理图可知,滑动变阻器采用分压式接法,所以滑动变阻器要选择阻值范围较小的R2;根据电路原理图,实物图连线如图所示。
(4)根据欧姆定律可知金属丝电阻Rx=eq \f(I1r,I2-I1)
变形得I2=eq \b\lc\(\rc\)(\a\vs4\al\c1(1+\f(r,Rx)))I1
所以I2-I1图像的斜率是k=1+eq \f(r,Rx)
变形得Rx=eq \f(r,k-1)。
(5)根据电阻定律得Rx=ρeq \f(L,S)
解得ρ=eq \f(RxS,L)=eq \f(πrD2,4Lk-1)。
5.某同学利用图甲电路测量自来水的电阻率,其中内径均匀的圆柱形玻璃管侧壁连接一细管,细管上加有阀门K以控制管内自来水的水量,玻璃管两端接有导电活塞(活塞电阻可忽略),右侧活塞固定,左侧活塞可自由移动,实验器材还有:
电源(电动势约为3 V,内阻不可忽略)
两个完全相同的电流表A1、A2(量程为0~3 mA,内阻不计)
电阻箱R(最大阻值9 999 Ω)
定值电阻R0(可供选择的阻值有100 Ω、1 kΩ、10 kΩ)
开关S,导线若干,刻度尺。
实验步骤如下:
A.测得圆柱形玻璃管内径d=20 mm
B.向玻璃管内注自来水,并用刻度尺测量水柱长度L
C.连接好电路,闭合开关S,调整电阻箱阻值,读出电流表A1、A2示数分别记为I1、I2,记录电阻箱的阻值R
D.改变玻璃管内水柱长度,多次重复实验步骤B、C,记录每一次水柱长度L和电阻箱阻值R
E.断开S,整理好器材
(1)为了较好地完成该实验,定值电阻R0应选 1 kΩ 的电阻。
(2)玻璃管内水柱的电阻Rx的表达式Rx= eq \f(I1R+R0,I2) (用R0、R、I1、I2表示)。
(3)若在上述步骤C中每次调整电阻箱阻值,使电流表A1、A2示数均相等,利用记录的多组水柱长度L和对应的电阻箱阻值R的数据,绘制出如图乙所示的R-L关系图像,则自来水的电阻率ρ= 16 Ω·m(保留2位有效数字),在用本实验方法测电阻率时,若电流表内阻不能忽略,则自来水电阻率测量值与上述测量值相比将 不变 (填“偏大”“不变”或“偏小”)。
[解析] (1)定值电阻所在支路最小电阻约为R1总=eq \f(E,Imax)=eq \f(3,0.003) Ω=1 000 Ω,
电阻箱R最大阻值为9 999 Ω,为测多组实验数据,所以定值电阻R0应选1 kΩ的电阻。
(2)电阻箱与R0、A1串联,再与水柱、A2并联,所以有I1(R+R0)=I2Rx
玻璃管内水柱电阻Rx的表达式Rx=eq \f(I1R+R0,I2)。
(3)由电阻定律可以知道Rx=ρeq \f(L,S)=ρeq \f(L,π\b\lc\(\rc\)(\a\vs4\al\c1(\f(d,2)))2)=ρeq \f(4L,πd2)=eq \f(I1R+R0,I2)
则有R=eq \f(4ρI2,πd2I1)L-R0
根据题意可知,电流表A1、A2示数均相等,则有R=eq \f(4ρ,πd2)L-R0
由题图可得k=eq \f(4ρ,πd2)=eq \f(4×103--1×103,10×10-2) Ω·m-1=5×104 Ω·m-1
电阻率ρ=eq \f(πd2k,4)=eq \f(3.14×0.022×5×104,4) Ω·m≈16 Ω·m
若电流表内阻不能忽略,由于A1、A2示数相等,所以R+R0+r1=Rx+r2,则有R=eq \f(4ρ,πd2)L+r2-r1-R0
电阻率为ρ=eq \f(πd2k,4),保持不变。
U1(mV)
0.57
0.71
0.85
1.14
1.43
U2(mV)
0.97
1.21
1.45
1.94
2.43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备战2025届新高考物理一轮总复习练习第10章电路及其应用第4讲实验测量金属丝的电阻率,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20 cm;,在“测量金属丝的电阻率”实验中,3Ω-1·m-1,由于δ=26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备考2024届高考物理一轮复习分层练习第十章恒定电流实验十一测量金属丝的电阻率,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用图示的电路可以测量电阻的阻值,6A,内阻约为0,9Ω;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备考2024届高考物理一轮复习强化训练第十章恒定电流实验十一测量金属丝的电阻率,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20cm;,5×10-5 Ω·m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