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5高考物理一轮总复习提能训练全套
2025高考物理一轮总复习第10章恒定电流专题强化13测量电阻的其他五种方法提能训练
展开
这是一份2025高考物理一轮总复习第10章恒定电流专题强化13测量电阻的其他五种方法提能训练,共6页。
待测电阻Rx,阻值约为100 Ω;
电源E,电动势约为6.0 V,内阻可忽略不计;
电流表A1,量程为0~50 mA,内阻R1为20 Ω;
电流表A2,量程为0~300 mA,内阻R2约为4 Ω;
定值电阻R0,阻值为20 Ω;
滑动变阻器R,最大阻值为10 Ω;
开关S,导线若干。
(1)测量中要求两电流表的读数都不小于其量程的eq \f(1,3),试在方框中画出测量电阻Rx的实验电路原理图(原理图中的元件用题干中相应的字母标注)。
(2)若某次测量中电流表A1的示数为I1,电流表A2的示数为I2,则由已知量和测量量计算Rx的表达式为Rx= eq \f(I2-I1,I1)R0-R1 。
[答案] (1)见解析图丙
[解析] (1)在尝试设计电路中,很容易设计出图甲所示的测量电路,当电流表A2的读数为量程的eq \f(1,3),即100 mA时,可知通过电流表A1的电流超过电流表A1的量程,所以不满足实验要求。
另一种测量电路如图乙所示,电流表A1和待测电阻的串联阻值约是120 Ω,和定值电阻R0的比约为6∶1,通过电流表A2的最大电流值接近电流表A2的量程最大值,所以这个电路符合要求,然后连接滑动变阻器来进行调节测量多组数据即可。最终的电路图如图丙所示。
(2)根据串、并联电路电压、电流特点有I1(R1+Rx)=(I2-I1)R0,整理可得Rx=eq \f(I2-I1,I1)R0-R1。
2.(2024·广东广州月考)为了测量一个量程为0~3 V、内阻约为3 kΩ的电压表的内阻,提供的实验器材有:
A.待测电压表V1;
B.电流表A1(量程0~0.6 A,内阻约为0.2 Ω);
C.电压表V2(量程0~10 V,内阻约为10 kΩ);
D.滑动变阻器R1(0~50 Ω,额定电流为0.5 A);
E.定值电阻R=5 kΩ;
F.电源E(电动势为8 V,内阻较小);
G.开关一个、导线若干。
(1)在虚线框内画出正确的实验电路图。(要求测量值尽可能精确,测量值的变化范围尽可能大一些,所用器材用对应的符号标出)
(2)在图中完成实物连线。
(3)实验时需要测得的物理量有 电压表V1的读数U1、电压表V2的读数U2 。(用符号表示并说明其物理意义)
(4)待测电压表内阻表达式为RV1= eq \f(U1,U2-U1)R 。(用已知量及(3)中符号表示)
[答案] (1)如图甲所示
(2)如图乙所示
[解析] (1)要测出待测电压表V1的内阻,可以将V1与阻值大致相当的定值电阻串联,通过测出串联电路的总电压和V1对应的电压,利用串联电路中电压之比等于电阻之比即可求出V1的内阻,所以测量电路部分是待测电压表V1与定值电阻R串联,然后再将其与电压表V2并联;由于滑动变阻器的总电阻远小于待测电压表内阻,所以滑动变阻器应采用分压式接法,电路图如图甲所示。
(2)实物连接如图乙所示。
(3)(4)根据串联电路规律有eq \f(U2,U1)=eq \f(R+RV1,RV1),解得RV1=eq \f(U1R,U2-U1),需要测得电压表V1的读数U1、电压表V2的读数U2。
3. (2019·天津卷·9(3))现测定长金属丝的电阻率。
(1)某次用螺旋测微器测量金属丝直径的结果如图所示,其读数是 0.200(0.198~0.202均可) mm。
(2)利用下列器材设计一个电路,尽量准确地测量一段金属丝的电阻。这段金属丝的电阻Rx约为100 Ω,画出实验电路图,并标明器材代号。
电源E(电动势10 V,内阻约为10 Ω)
电流表A1(量程0~250 mA,内阻R1=5 Ω)
电流表A2(量程0~300 mA,内阻约为5 Ω)
滑动变阻器R(最大阻值10 Ω,额定电流2 A)
开关S及导线若干
(3)某同学设计方案正确,测量得到电流表A1的读数为I1,电流表A2的读数为I2,则这段金属丝电阻的计算式Rx= eq \f(I1R1,I2-I1) 。从设计原理看,则测量值与真实值相比 相等 (填“偏大”“偏小”或“相等”)。
[答案] (2)如图所示
[解析] (1)由螺旋测微器的读数规则可知,该金属丝的直径应为0 mm+20.0×0.01 mm=0.200 mm。
(2)对提供的实验器材分析可知,滑动变阻器的总电阻比待测电阻的阻值小得多,因此滑动变阻器应采用分压式接法,由于没有提供电压表,因此可以用内阻已知的电流表充当电压表,即将A1作为电压表,由于A1的内阻已知,因此A2应采用外接法。
(3)由电路图可知,Rx=eq \f(I1R1,I2-I1);由于A1的内阻已知,因此该实验不存在系统误差,因此测量值与真实值相等。
4.某同学利用如图(a)所示的电路测量一微安表(量程为100 μA,内阻大约为2 500 Ω)的内阻。可使用的器材有:两个滑动变阻器R1、R2(其中一个阻值为20 Ω,另一个阻值为2 000 Ω);电阻箱Rz(最大阻值为99 999.9 Ω);电源E(电动势约为1.5 V);开关S1和S2。C、D分别为两个滑动变阻器的滑片。
(1)按原理图(a)将图(b)中的实物连线。
(2)完成下列填空:
①R1的阻值为 20 Ω(填“20”或“2 000”)。
②为了保护微安表,开始时将R1的滑片C滑到接近图(a)中滑动变阻器的 左 端(填“左”或“右”)对应的位置;将R2的滑片D置于中间位置附近。
③将电阻箱Rz的阻值置于2 500.0 Ω,接通S1。将R1的滑片置于适当位置,再反复调节R2的滑片D的位置,最终使得接通S2前后,微安表的示数保持不变,这说明S2接通前B与D所在位置的电势 相等 (填“相等”或“不相等”)。
④将电阻箱Rz和微安表位置对调,其他条件保持不变,发现将Rz的阻值置于2 601.0 Ω时,在接通S2前后,微安表的示数也保持不变。待测微安表的内阻为 2 550 Ω(结果保留到个位)。
(3)写出一条提高测量微安表内阻精度的建议: 调节R1上的分压,尽可能使微安表接近满量程 。
[答案] (1)见解析图
[解析] (1)实物连线如图所示:
(2)①滑动变阻器R1采用分压式接法,为了方便调节要选择阻值较小的滑动变阻器,故R1的阻值为20 Ω;
②为了保护微安表,开始时将R1的滑片C滑到滑动变阻器的左端对应的位置;
③将电阻箱Rz的阻值置于2 500.0 Ω,接通S1:将R1的滑片置于适当位置,再反复调节R2的滑片D的位置;最终使得接通S2前后,微安表的示数保持不变,这说明S2接通后在BD中无电流流过,可知B与D所在位置的电势相等;
④设滑片D两侧电阻分别为R21和R22,由B与D所在位置的电势相等可知,eq \f(Rz1,R21)=eq \f(RμA,R22);同理,当Rz和微安表对调时,仍有eq \f(RμA,R21)=eq \f(Rz2,R22);联立两式解得,RμA=eq \r(Rz1Rz2)=eq \r(2 500.0×2 601.0) Ω=2 550 Ω。
(3)为了提高测量精度,应调节R1上的分压,尽可能使微安表接近满量程。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高考物理一轮复习专题突破练习10测量电阻常用的四种方法含答案,共6页。
这是一份新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讲义第9章 电路及其应用 专题强化十六 测量电阻的其他几种方法 (含解析),文件包含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册同步精品讲义153串联和并联原卷版doc、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册同步精品讲义153串联和并联教师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5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考点攻破训练——测量电阻的几种方法练习含解析教科版,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半偏法”测电表内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