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属成套资源:2025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课件全套
2025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1部分自然地理第6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1讲植被与土壤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2025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1部分自然地理第6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1讲植被与土壤课件,共4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研析课标·定目标,研清教材·固基础,经济林,半湿润,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矿物质,有机质,腐殖质,深化整合·提素能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植被 1.概念:自然界 _______生长的各种 _______的整体,称为植被。 2.分类(1)天然植被:天然形成的植被,如 _______、草原、荒漠等。(2)人工植被:人工栽培和经营管理的植被,如 _________、人工草场等。
3.植被与环境的关系(1)植被对环境的作用:植物生长过程中改造其生长的 _______、水分等环境条件。(2)环境对植被的作用:气温越高、降水量越多的地方,植被高度越大,植物种的数量越多,垂直结构越丰富。
4.主要陆地植被类型世界主要陆地植被包括森林、草原与荒漠等。森林主要分布在热带和 _______的湿润、 _________地区,主要包括热带雨林、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亚寒带针叶林等。草原植被包括热带草原、 _______草原等。荒漠包括热带、亚热带荒漠和温带荒漠。
二、土壤 1.概念:指陆地表层具有一定 _______,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由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和空气四种物质组成。 2.土壤观察内容:土壤 _______、土壤 _______、土壤剖面构造等。(1)有些土壤就是用颜色来命名的,如 _______、 _____壤。(2)从土壤质地看,土壤一般分为砂土、 _______、黏土。(3)森林土壤剖面可分为有机层、 _________层、淋溶层、 _______层、母质层、 _______层。耕作土壤剖面一般分为 _______层、犁底层、自然土层。
3.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土壤是环境各要素综合作用的产物。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包括成土母质、 _______、气候、 _______、时间、人类活动等。 4.土壤的功能和养护(1)功能:土壤是联系有机界和无机界的关键环节,为 _______生长提供了扎根立足的条件,具有重要的 _____________功能;土壤与人类的关系也十分密切。(2)养护:对于不适于种植农作物,或者种植农作物产量较低的土壤,进行 _______或改造。优良的土壤,要注重 _______结合,以保持土壤持续提供高效肥力的能力。
(2023·山东卷) 在亚欧大陆与美洲大陆北部,有一条横贯东西、面积广大的亚寒带针叶林带,因其生态系统结构简单而被称为“绿色荒漠”,但却具有巨大的生态价值,是全球重要的生物碳库之一。完成下题。导致亚寒带针叶林带成为“绿色荒漠”的主要因素是( )A.光照 B.热量C.水分 D.土壤
归 纳 导 学 1.植被形态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1)植被不适应环境——分布稀疏:说明该地区不具备植物生长的条件。从气候、地形、水文、土壤等方面分析。 (2)植被适应环境——能生长的植被:说明生长在该地区的植被具备适应该地区环境(尤其是恶劣环境)的能力。主要从根、叶、茎分布特点,植被形态、生长速度等方面分析如何适应当地环境(尤其是恶劣环境)特点的。
①根系发达:可耐旱、耐贫瘠和抵抗强风。②叶子:叶片厚,有蜡质层,反射阳光,减少蒸腾,可抗旱;叶子细小可防蒸腾、防热量散失。③茎:粗壮,储水量大;倾斜,说明当地风力大。④形状特点:簇状匍匐在地面,植株低矮,可防强风、保暖、耐土壤贫瘠。⑤花色鲜艳:可吸引动物为其传播花粉。⑥生长速度快:可适应当地气候温暖季短或雨季短。
2.植被与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3.我国主要陆地植被类型及分布中国几乎包括世界上除了极地冰原以外所有主要植被类型,可划分为8个植被区域,如下图。
(2024·湖北黄冈质检) 土壤种子库是指存在于土壤表层的凋落物和土壤中全部存活种子的总和,土壤种子库代表着草地的潜在恢复力。某高校研究团队对金沙江干热河谷天然草地土壤种子库的密度进行了研究。下图示意该区域不同放牧强度下土壤种子库垂直分布状况。完成1~3题。
1.关于该区域不同放牧强度下种子库密度垂直分布状况说法正确的是( )A.种子库密度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少B.在重度放牧条件下,随着土层的加深,物种数量减少C.在4~8 cm土层中,种子库密度最高D.随着放牧程度的减弱,种子库密度呈增加趋势
2.目前,该区域天然草坡退化严重,植被恢复压力大,主要原因有( )①气候炎热干燥,水热矛盾突出 ②土壤疏松,生产力不高 ③新生草本植物对环境的适应力差 ④载畜量大量增加A.①②③ B.①②④ C. ①③④ D.②③④
3.为加快干热河谷天然草原的合理利用,特别是为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提供理论依据,该团队还需优先获取哪些数据( )①物种相似度 ②物种优势度 ③物种丰富度 ④物种均匀度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 第1题,依据材料和图示,种子库密度在土壤表层最多,在轻度放牧区8~12厘米深度的种子库密度大于4~8厘米,排除A;依据材料“土壤种子库是指存在于土壤表层的凋落物和土壤中全部存活种子的总和”,不是物种数量,排除B;依据图示,0~4厘米的土壤中,种子库密度最高,排除C;在图中可以看出,在禁牧区种子库数量总和最大,D正确。排除A、B、C,故选D。第2题,依据材料和图示,该区域天然草坡退化严重的原因是过度放牧导致的草原退化,植被恢复压力大是因为该地区为干热河谷,降水较少,蒸发旺盛,生态环境较为脆弱,
自然植被一旦被破坏很难得到治理和恢复,人工植被不能适应当地的自然环境。综上所述,①③④正确;排除A、B、D,故选C。第3题,依据材料和图示,为加快干热河谷天然草原的合理利用,特别是为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该团队还需获得当地植被的各自优势;对当地植被的丰富度进行调查,②③正确。物种相似度是指群落间或取样间植物种类组成的相似程度或相异程度。在该地区不能生存的植物及其相似种类也不能生存,对于当地植被的治理和恢复帮助不大,排除①;在干旱环境下,植被不可能出现分布均匀的情况,排除④。综上所述,排除A、C、D,故选B。
草毡层是由土壤物质与植物根系交缠而成的毡状表土层,主要分布在高寒和极地地区。青藏高原上的草毡层,虽然厚度不大,但坚韧且富有弹性,是维护青藏高原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与基岩风化物为成土母质的土壤不同,这里草毡层中的细土物质以风力搬运输入的外源粉尘为主。右图示意青藏高原某地草毡层景观。据此完成(1)~(2)题。
(1)青藏高原上草毡层中风力搬运输入的粉尘物质增加将( )A.有利于土壤有机质积累B.降低土壤的持水能力C.加快下覆基岩风化破碎D.有助于耕作土壤形成
(2)如果青藏高原某区域草毡层遭到破坏,会导致当地( )①草地初级生产力降低 ②冻土融化速率减缓③温室气体排放量减少 ④地表侵蚀强度增加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归 纳 导 学 1.土壤剖面构造
2.影响土壤形成的主要因素 (1)成土母质与土壤(2)生物与土壤
(5)时间土壤发育的时间越长,土壤层越厚,土层分化越明显。在自然状态下,形成20厘米厚可耕作的土壤,一般需要100年至1 000年。
3.人类对土壤的合理利用 (1)土壤的改良
(2)几种土壤的改良方法红壤:具有酸性——撒熟石灰进行中和;土质黏重——掺适当比例细沙;有机质少——增施有机肥。盐碱土:引淡淋盐;客土置换(适合小块田地)。沼泽土:开沟挖渠排水,提高土壤的透气性。
气候是影响植被类型和土壤性质的重要因素。秦巴山区是中国南北过渡带的主体,山区土壤有机碳受气温和降水影响呈现有规律的时空变化。下图示意秦巴山区不同海拔土壤有机碳与气温、降水的相关系数(绝对数越大,相关性越强)。据此完成4~5题。
考向一 土壤的类型与影响土壤形成的因素
4.土壤有机碳与气候相关性最强的季节是( )A.春季 B.夏季C.秋季 D.冬季5.海拔大于1 000 m,夏季降水与土壤有机碳呈正相关的理由是( )A.降水多,植物生长茂盛B.气温高,有机质分解快C.气温高,矿物质风化快D.降水多,土壤淋溶作用强
[解析] 第4题,据材料并结合图中信息可知,气温与土壤有机碳相关系数在大于1 000 m海拔区域绝对数较大,故两者的相关性主要以高海拔区域为主,其中以夏季绝对数最大,相关性最强;降水与土壤有机碳相关系数在小于1 000 m(包含1 000 m)海拔区域绝对数较大,两者的相关性主要以低海拔区域为主,其中也是以夏季绝对数最大,相关性最强;因此土壤有机碳和气候相关性最强的季节是夏季,故选B。第5题,秦巴山区属于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水热资源丰富,植物生长茂盛,枯枝落叶多,土壤获得的有机碳更多,因此呈正相关,A正确;气温越
高,对有机质的分解作用越强,矿物质风化速度越快,有机碳也流失越快,导致土壤中的有机碳含量越少,呈负相关,B、C错误;降水越多,土壤淋溶作用越强,导致土壤有机碳进入水中并流失,呈负相关,D错误。
(2024·泉州模拟) 北魏时期《齐民要术》中记载的“踏粪法”,指秋收后,将麦穰、秸秆铺垫于牛、马围舍,通过踩踏、收集、堆聚,循环往复,经过一冬后再将踏烂的麦穰、秸秆还田。我区北方部分农村地区至今仍在采用这种方法。据此完成6~7题。
考向二 土壤的功能与养护措施
6.我国北方农村地区采用“踏粪法”有利于( )A.改良成土母质 B.加速土壤发育C.增加土壤肥力 D.提高冬季土温7.在我国南方地区,与“踏粪法”作用原理类似的农事行为是( )A.作物上覆秸秆 B.水田沤埋青草C.坡地留茬耕作 D.农田播撒石灰
[解析] 第6题,“踏粪法”是经过一冬后将踏烂的麦穰、秸秆还田,秸秆还田有助于增加土壤有机质,改良土壤结构,使土壤疏松,C正确;成土母质是岩石经风化作用使岩石破碎形成的松散碎屑,秸秆还田不会改良成土母质,A错误;土壤发育是指从岩石的风化产物或堆积物经受成土因素作用开始,经过物质与能量的转化和迁移,并使土体构造发生变化,从而形成土壤,这一时间过程是极其漫长的,秸秆还田对于土壤发育影响很小,B错误;当地的秸秆还田是在冬季之后,对提高冬季土温没有帮助,D错误。故选C。第7题,“踏粪法”不是单纯的秸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备战2025届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1篇自然地理第6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课时规范练31自然环境的整体性课件,共17页。
这是一份备战2025届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1篇自然地理第6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高考专项练课件,共20页。
这是一份备战2025届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1篇自然地理第6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第2讲自然环境的整体性课件,共3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强基础必备知识,提素养关键能力,目录索引,水循环,相互制约,有机物,二氧化碳,植物体,统一的,自然环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