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5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提能训练全套
- 2025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2部分人文地理第12章环境与发展第1讲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提能训练 试卷 0 次下载
- 2025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2部分人文地理第12章环境与发展第2讲中国国家发展战略举例提能训练 试卷 0 次下载
- 2025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3部分区域发展第14章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第1讲区域发展的自然环境基础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提能训练 试卷 0 次下载
- 2025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3部分区域发展第14章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第2讲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发展提能训练 试卷 0 次下载
- 2025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3部分区域发展第15章城市产业与区域发展第1讲城市的辐射功能提能训练 试卷 0 次下载
2025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3部分人文地理第13章区域与区域发展提能训练
展开
这是一份2025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3部分人文地理第13章区域与区域发展提能训练,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浙江嘉兴模拟)下表为2021年我国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四大地区部分数据。据此回答1~2题。
1.四大地区中( D )
A.甲面积广大,省份数量最多
B.乙人口众多,自然增长率高
C.丙科技发达,消费水平最高
D.丁人口减少,传统工业衰落
2.下列关于四大地区发展方向的描述,正确的是( C )
A.甲推动国企改革,振兴工业基地
B.丙协调南北方发展,缩小区域差异
C.乙构筑创新高地,引领新型产业
D.丁加强东中西互动,繁荣港口经济
[解析] 第1题,我国四大区域为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东北地区,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乙地区国内生产总值最高,为东部地区,东北地区人口流失严重,丁为东北地区,丙为中部地区,甲为西部地区。我国西部地区面积广大,但省份数量并不是最多,A错误;乙区域经济发展较高,机械增长率高,自然增长率较低,B错误;丙为中部地区,科技并不发达,C错误;丁为东北地区,由于人口迁出、资源枯竭等问题,重工业基地发展受限,D正确。故选D。第2题,甲地为西部地区,应立足资源优势,积极推动西部大开发,对接京津冀协同发展等国家重大战略,A错误;丙地为中部地区,应协调东西部地区发展,B错误;乙地为东部地区,应优化产业结构,升级支柱产业,构筑创新高地,引领新型产业,C正确;丁为东北地区,应振兴老工业基地,找到城市转型方向,D错误。故选C。
(2024·武汉模拟)淮河流域位于我国东部的长江和黄河两大流域之间,大部分地区为冲积平原,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淮河干流位于我国东部的一条重要地理分界线上。据此回答3~5题。
3.淮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主要是因为该流域的大部分地区( D )
①地形平坦开阔 ②石油资源丰富 ③水运便利 ④便于农耕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4.淮河及其支流的水文特征为( A )
A.流量季节变化大 B.有冰期且冰期长
C.淮河的流程很长 D.从4月开始进入汛期
5.秦岭—淮河一线是中国的一条重要地理分界线( D )
①1月0 ℃等温线经过 ②年800毫米等降水量线经过 ③我国南方和北方地区的分界 ④旱作农业和水田农业区的分界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解析] 第3题,淮河流域主要位于我国黄淮海平原地区,地形平坦开阔,土层深厚土壤肥沃,便于农业发展,成为了中华文明发祥地之一,①④正确;石油资源是否丰富、水运是否便利与能否成为古文明发祥地无关,②③错误;故选D。第4题,淮河及其支流位于秦岭以南的亚热带季风区,夏季高温多雨,流量季节变化大,A正确;秦岭对冬季风阻挡作用强,一般认为淮河无冰期,B错误;淮河流程较短,C错误;4月我国雨带在南部沿海登陆,淮河还未进入汛期,D错误;故选A。第5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秦岭——淮河一线基本与我国1月0 ℃等温线,年800毫米等降水量线重合,是我国南方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旱作农业和水田农业区的分界线,①②③④正确,故选D。
区域高质量发展是在经济效益持续增长过程中,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将同向基本同步的增长过程,并呈现出因地域功能不同而分异的区域高质量发展模式。下图为1978—2018年我国不同区域地区生产总值占比统计图。据此完成6~7题。
6.1978—2018年( D )
A.南北差异已超过东西差异
B.南部区域发展质量优于北部
C.中部区域的生产总值不断下滑
D.南北部差异变率大于东西部
7.为促进欠发达区域高质量发展,应当( A )
①注重绿色低碳发展 ②全面依托矿产资源 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④主要提高当地城镇化水平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 第6题,由图可知,1978—2018年,南北差异未超过东西差异,排除A;虽然南部区域生产总值占比大于北部,但区域高质量发展的指标还有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因此无法判断南北部区域发展质量的优劣,排除B;中部区域地区生产总值占比在下降,并不代表地区生产总值不断下滑,排除C;总体来看,1978—2018年东西部差异较大,但变率小于南北部,故D正确。第7题,由材料可知,区域高质量发展是在经济效益持续增长过程中,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将同向基本同步的增长过程,因此促进欠发达区域高质量发展既要注重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也要注重生态和社会的高质量发展,①③符合题意;全面依托矿产资源发展和主要提高当地城镇化水平都不利于促进欠发达区域高质量发展,排除②④。综上,A正确。
(2024·河北保定模拟)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带一路”倡议的理想愿景。构建中国主导的“双环流全球价值链”(如下图)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途径,中国处于该价值链的中间节点位置,发挥着中心枢纽作用。据此完成8~10题。
8.不同国家和地区在“双环流全球价值链”中所处位置不同,其决定性因素是( C )
A.产业结构 B.经济总量
C.科技水平 D.开放程度
9.图中d环节输出的最可能是( B )
A.生产技术 B.初级产品
C.高端产品 D.中间产品
10.中国在该价值链中发挥着中心枢纽作用,其中一个体现是( A )
A.与拉美国家开展能源合作
B.向欧美国家输送高端产品
C.向非洲地区出口初级产品
D.为欧盟国家完成高端制造
[解析] 第8题,从图中全球双环流价值链图可以看到,其第一梯队为科技创新能力最强的美国,第二梯队为科技实力较强的欧盟及日本,第三梯队为制造业较强的中国,第四梯队为提供原材料和资源的拉美和非洲地区。各梯队之间其最大的差异为科技水平的不同,C正确。四大梯队的划分与该地产业结构并无关联,A错误。美国经济总量不超过欧盟,B错误。美国、欧盟、日本的地区开放程度均较高, D错误。故选C。第9题, d环节由拉丁美洲和非洲地区指向中国,拉丁美洲和非洲地区主要出口初级原材料,而中国作为世界上较大的制造业大国需要大量的原材料,故d环节主要流动的应为初级产品, B正确,排除其他选项。故选B。第10题,中国作为世界上较大的制造业大国,拉丁美洲可为中国提供能源,中国可以助力拉美能源开发,A正确。目前中国仍处于中低端制造业位置,即向欧美国家主要输送的是中低端产品,B错误。非洲国家向中国主要出口初级产品,中国向非洲主要出口的是工业制成品,C错误。高端制造主要在欧盟及美国地区,并非中国向其输送, D错误。故选A。
(2024·山东日照模拟)下图示意我国的三个省级行政区土地利用结构。据此完成11~12题。
11.甲和土地利用类型I、Ⅱ分别为( A )
A.新,耕地、草地
B.滇,耕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
C.川,交通用地、草地
D.藏,草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
12.内蒙古( B )
A.水域面积大,适宜开发的水能资源丰富
B.受降水影响,森林覆盖率东部大于西部
C.地势平坦开阔,宜大幅度提高城市建设用地比例
D.其他及未利用地面积比黔少,后备土地资源不足
[解析] 第11题,根据材料,甲省区的其他及未利用地比重较大,初步判断为自然环境恶劣的新疆或西藏地区。若为B选项,则内蒙古居民点及工矿用地比重太大,不符合实际,故排除B选项。若为C选项,则贵州交通运输用地比内蒙古大,不符合实际,故排除C选项。若为D选项,则内蒙古牧草地比重太小,且居民点及工矿用地比重太大,故排除D选项。若为A选项,内蒙古牧草地比重较大,符合内蒙古高原特点;贵州林业用地比重较大,与其地处我国西南林区相符;新疆地处西北荒漠区,其他及未利用地比重较高,耕地、林地比重小,牧草地比重较大,与其地处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特点相符,故选择A选项。第12题,由图可知,内蒙古水域所占比重较小,因此水域面积较小,且由于内蒙古高原地势起伏和缓,开阔坦荡,落差较小,再加上该处地处内陆,降水较少,因此水能资源短缺,故排除A选项;内蒙古虽然地势平坦,但因人口稀少,经济落后,因此并不适宜大幅度提高城市用地的比重,故排除C选项;内蒙古其他及未利用地比重小于贵州,但由于其总面积较大,因此后备土地资源面积较贵州大,故排除D选项;受距海远近的影响,内蒙古自东向西降水量逐渐减少,因此降水较多的东部森林覆盖率较高,降水较少的西部森林覆盖率较低,故选择B选项。
(2024·广东茂名期末)下图示意我国东北、东部、西部、中部四大地区物流业效率,根据四地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中的指标来衡量中国物流业的发展水平。据此完成13~14题。
13.图中①②③④分别对应的是( B )
A.东北 西部 东部 中部
B.东部 中部 西部 东北
C.西部 东北 中部 东部
D.中部 东部 东北 西部
14.造成四大地区物流业效率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D )
A.动力和市场规模 B.政策和文化传统
C.生态和资源禀赋 D.区位和经济基础
[解析] 第13题,根据材料“根据四地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中的指标来衡量中国物流业的发展水平。”可推知,四大地区中,东部地区经济发达,交通网密集,物流业效率应该最高,故①为东部,其次为中部、西部,最后为东北部,B正确,A、C、D错误。故选B。第14题,物流业效率受交通运输等指标影响,一个地区地理位置越优越,经济实力越雄厚,物流业效率越高,D正确;动力、文化传统、生态和资源禀赋对物流效率影响小,A、B、C错误。故选D。
(2024·秦皇岛模拟)滦河发源于坝上高原,流经内蒙古高原、燕山地区,后经华北平原注入渤海,河口三角洲发育。根据生态功能的不同,滦河中上游流域被划分为2个生态区和4个生态亚区(如图表所示)。完成15~17题。
15.影响内蒙古高原中东部典型草原生态区亚区划分的主要因素是( D )
A.风力 B.土壤
C.光照 D.降水
16.坝上高原最可能大规模经营的农业活动是( A )
①乳畜养殖 ②蔬菜种植 ③小麦种植 ④经济果林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7.推测滦河河口三角洲泥沙多来自( D )
A.阴山山地落叶灌丛—草原生态亚区
B.锡林郭勒典型草原生态亚区
C.坝上高原草原与农业生态亚区
D.冀北及燕山山地落叶阔叶林生态亚区
[解析] 第15题,由图表可知,内蒙古高原中东部典型草原生态区内划分为阴山山地落叶灌丛—草原生态亚区和锡林郭勒典型草原生态亚区以及坝上高原草原与农业生态亚区,受地形等因素影响,各生态亚区降水存在差异,导致植被生态不同,D正确;该分区划分跟风力、土壤和光照关系不大,A、B、C错误。故选D。第16题,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坝上高原位于内蒙古高原东南边缘,海拔较高,地势平坦,天然草场多,且距离北京、天津等城市较近,适宜发展乳畜养殖与蔬菜种植;经济果林收益期较长,多种植在山地丘陵地带;该地气候较干旱,不适宜规模种植需水量较大的小麦,①②正确、③④错误。故选A。第17题,冀北及燕山山地落叶阔叶林生态亚区位于山区,流域面积广,地势落差大,河流流速快,侵蚀、搬运能力强,河流侵蚀、搬运泥沙较多;坝上高原为滦河发源地,河流支流少、流量小,且地形平坦,流速慢,侵蚀、搬运泥沙较少;阴山山地落叶灌丛—草原生态亚区和锡林郭勒典型草原生态亚区为滦河的源头支流,流量小,流域面积小,携带泥沙少,故滦河河口三角洲泥沙多来自冀北及燕山山地落叶阔叶林生态亚区,故选D。
二、非选择题
18.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尼加拉瓜位于北美洲的南部,是中美地峡中部的国家,首都马那瓜。尼加拉瓜别称为“湖泊和火山之国”,多火山、湖泊,地热资源丰富,人口662.4万人,分布受自然因素影响大。
(1)分析该国东部沼泽分布广的原因。
热带雨林气候,降水量大,地表水资源丰富;平原地形,地势低平,多积水洼地;临近海洋,海平面较高,顶托作用明显,河流外流速度慢;丛林分布广,涵养水源能力强,地表水流失少。
(2)判断尼加拉瓜东西两侧人口分布差异并推测其自然原因。
_分布差异:东侧人口稀少,西侧人口较稠密。
依据:东侧为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降水丰富,气候湿热,沼泽丛林分布广,人口分布少;西侧为热带草原气候,降水少于东侧,同时地势较高,气候较凉爽,人口分布较多。__
(3)尼加拉瓜地热资源丰富,但开发程度低。分析阻碍该国地热资源开发的原因,并对该国地热资源开发的利用方式提出合理建议。
_原因:西部地区地热丰富,但山地地质条件复杂,地下探测难度大;该国为发展中国家,经济落后,资金及技术缺乏;能源需求少,缺乏政府强有力的支持。
_建议:开发地热能发电;发展地热温泉;发展疗养保健和休闲旅游等。__
[解析] 第(1)题,根据经纬度进行判断,该国东部为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降水充足,河流径流量大,为沼泽区域带来丰富的雨水;从地形来看,该地区地势低平,排水不畅,容易积水形成洼地;同时,该地区靠近海洋,海平面较高,受海水顶托作用的影响,降低了河流的流速,导致排水不畅;该地区地下水位高,水分下渗少,以及丛林分布广,涵养水源能力强,地表水流失少,进而形成了沼泽地。第(2)题,结合经纬度判断,该地区位于热带地区,由于气候炎热,人口一般分布在海拔较高的地区,根据图示信息判断,该地区东部为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降水丰富,气候湿热,沼泽广布,不适宜人口居住,因此人口稀少;而西部地区海拔较高,气候为热带草原气候区,降水少于东部的热带雨林地区,且海拔较高,气候较东部凉爽,适宜人口居住,因此人口密度大。第(3)题,原因:首先针对该国地热资源开发的不利条件从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两个方面进行分析。据图分析,该国西部地区虽然地热资源丰富,但是地形崎岖,且地质结构复杂,地下探测和开采难度大;社会经济方面,该国为发展中国家,经济落后,技术水平较低和资金短缺,限制了地热的开发;同时,该国人口少(人口662.4万人),对能源资源的需求不大;还可能存在政府支持力度低的方面。建议:可以考虑利用地热资源进行发电;利用地热发展温泉;发展休闲以及疗养一体的旅游业等。
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京津冀协同发展以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解决北京“大城市病”为出发点,立足区域优势互补原则,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优化区域分工与产业布局为重点,着力构建现代化交通网络系统,在其北部和西部山区建设区域生态屏障,扩大环境容量生态空间,推进产业升级转型,形成京津冀目标同向、优势互补的协同发展格局。下图为京津冀区域简图。
(1)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实施,一些传统产业逐步移出北京市区,简述河北曹妃甸工业区承接北京重化工企业转移的优势条件。
_土地广阔,地价低廉;交通条件好,有便捷的陆上运输和海上运输;远离市区,减少对城市的污染和影响,也便于污染物的综合处理;国家政策扶持等。__
(2)结合材料,分析京津冀北部和西部山区成为该区域生态屏障的原因。
_山地位于京津冀的西北侧,植被覆盖率较高,能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山脉海拔较高,能阻挡风沙,保护农田和城市;阻挡东南季风带来的水汽,给本区带来较多降水;有利于维护生物多样性。__
(3)说明京津冀协同发展可能给河北带来的有利影响。
_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缩短产业升级的时间;增加就业机会;加强与京津之间的产业分工与协作,促进区域协调发展。__
[解析] 第(1)题,北京的城市化发展速度快,市区土地资源紧张,而曹妃甸工业区位于沿海郊区地带,是新规划的工业区,土地面积广阔且地价低廉;曹妃甸位于沿海,且周边有铁路经过,海陆运输便利;由于曹妃甸远离城市,能够减少工业发展对于城市的污染和影响;该地区的区域定位为工业区,周边人口和城市分布较少,有利于对污染进行综合集中处理;目前国家正在规划疏解北京的非首都功能,该地承接北京重化工企业,将会受到政府的政策支持。第(2)题,根据材料可知,京津冀地区西侧的太行山、北侧的燕山山脉植被覆盖率较高,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能够为京津冀地区的河流提供水源补给;由于太行山和燕山海拔较高,能够阻挡西北季风带来的风沙,能够减轻风沙对于京津冀地区的农田和城市的影响;太行山为南北走向,而燕山为东西走向,能够阻挡东南季风携带的水汽,使京津冀地区形成较多地形雨;太行山和燕山山区由于植被覆盖率较高,成为众多生物的栖息地,有利于维护生物多样性。第(3)题,京津冀协同发展可以带动河北的相关产业发展,促进河北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缩短河北产业升级的时间;在承接产业转移的过程中,可以增加就业机会,促进就业;河北承接京津地区的产业转移与技术扩散,同时为京津地区提供资源、劳动力等,因而京津冀协同发展有利于加强河北与京津之间的产业分工与协作,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地区
国内生产
总值/亿元
人均可支
配收入/元
近十年人
口增幅
人口/万人
甲
250 132.5
29 650.0
-0.79%
36 445
乙
592 202.0
44 980.3
2.15%
56 606
丙
239 710.1
27 798.4
0.22%
38 480
丁
55 698.8
30 517.7
-1.2%
9 729
生态区
生态亚区
内蒙古高原中东部典型草原生态区(A)
阴山山地落叶灌丛—草原生态亚区(A1)
锡林郭勒典型草原生态亚区(A2)
坝上高原草原与农业生态亚区(A3)
燕山—太行山山地落叶阔叶林生态区(B)
冀北及燕山山地落叶阔叶林生态亚区(B1)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5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2部分人文地理第11章交通运输布局与区域发展提能训练,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5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3部分区域发展第15章城市产业与区域发展第2讲地区产业结构优化提能训练,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三产业比重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5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3部分区域发展第14章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第2讲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发展提能训练,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