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真题专练17区域地理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5616612/0-1713174097981/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5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真题专练17区域地理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5616612/0-1713174098019/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5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真题专练17区域地理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5616612/0-1713174098055/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2025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真题专练多份(附解析)
2025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真题专练17区域地理
展开
这是一份2025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真题专练17区域地理,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湖南卷)非洲冰鼠是啮齿类食草动物,夜伏昼出,不冬眠,不囤积食物,常通过晒太阳或蜷缩等方式应对寒冷。在非洲南部某山地(29°33′S,29°14′E)海拔2 800米处的缓坡上,某科研团队对非洲冰鼠群体的活动规律进行观测。下图示意连续几日观测的平均结果。据此完成1~3题。
1.11:00至13:00,非洲冰鼠冬季与夏季活动规律差异明显,主要影响因素是( C )
A.昼夜长短 B.天敌数量
C.太阳辐射 D.食物数量
2.北京时间15:00左右,非洲冰鼠冬季晒太阳的地点最可能位于该山地的( A )
A.东北坡 B.西北坡
C.东南坡 D.西南坡
3.当地表积雪覆盖时间较长时,观测到非洲冰鼠晒太阳时间增多,地面觅食时间减少,主要原因是非洲冰鼠( D )
①食物储备充足 ②冬季食物需求减少 ③需要调节体温 ④构筑雪下通道觅食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解析] 第1题,读图可知,在11:00至13:00(正午前后),非洲冰鼠冬季在地表活动的比例高于夏季,这是因为与夏季相比,冬季太阳辐射较弱,气温较低,非洲冰鼠为了维持体温,需要在地表晒太阳时间多,C符合题意;正午前后,非洲冰鼠在地表活动比例与昼夜长短、天敌数量和食物数量关系不大,排除A、B、D。故选C。第2题,材料信息表明,当地经度为29°14′E,北京时间15:00时,当地地方时约为9时。当地冬季时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当地太阳从东北升起,正午时太阳位于当地正北,上午时间太阳均在东北方,9时时东北坡为向阳坡,因此非洲冰鼠冬季晒太阳的地点最可能位于该山地的东北坡,A符合题意,排除B、C、D。故选A。第3题,当地表积雪覆盖时间较长时,当地气温会较低,非洲冰鼠为了维持体温,则晒太阳时间增多,③符合题意;当地表积雪覆盖时,食物大多在雪下,非洲冰鼠为了获得食物,往往构筑雪下通道觅食,则地面觅食时间减少,④符合题意;材料信息表明,非洲冰鼠不囤积食物,因此①不符合题意;当地表积雪覆盖时间较长时,当地气温会较低,非洲冰鼠为了维持体温,需求的食物并不会明显减少,②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D符合题意,排除A、B、C。故选D。
(2023·湖北卷)“产村景”一体化融合是我国乡村振兴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具有地域特色的发展模式。图示意该模式中“产、村、景”各要素之间的互动关系。完成4~6题。
4.该模式发展的基础是( D )
A.人口规模 B.基础设施
C.生产水平 D.资源禀赋
5.“产、村、景”各要素融合的主要途径是( A )
A.乡村旅游开发 B.生态环境建设
C.农副产品加工 D.电子商务推广
6.该模式的特色在于( C )
A.推动城镇服务业逐渐向周边传统村落转移
B.促进传统村落人口的城镇化水平不断提升
C.体现农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高度融合
D.协调农村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均衡发展
[解析] 第4题,据材料,“产村景”一体化融合是我国乡村振兴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具有地域特色的发展模式,依托乡村的资源禀赋,以乡村第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核心实现乡村振兴。由此可知,该模式发展的基础是资源禀赋,D正确,人口规模、基础设施、生产水平不是其发展的基础,A、B、C错误。故选D。第5题,读图可知,“产、村、景”各要素融合的主要途径是通过乡村营造乡土景观、提供空间资源,协调乡村产业结构,提供特色景观资源,实现乡村可持续发展。故“产、村、景”各要素融合的主要途径是乡村旅游开发,实现“产、村、景”各要素融合,从而实现乡村可持续发展,A正确;生态环境建设、农副产品加工只是乡村产业发展的主要途径,B、C错误;电子商务推广仅仅是一种宣传手段及农产品等销售模式的增加,D错误。故选A。第6题,该模式的特色在于体现农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高度融合,C正确;推动城镇服务业逐渐向周边传统村落转移、促进传统村落人口的城镇化水平不断提升属于传统的发展模式特征,A、B错误;该发展模式强调农村第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而不完全是均衡发展,D错误。故选C。
(2022·湖北卷)印度铝产能位居世界前列,不仅能满足国内需求,还有一定数量出口,近几年该国铝回收产业也得到了大力发展。图示意印度部分矿产资源分布。据此完成7~9题。
7.图中最适宜布局电解铝厂的是( D )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8.印度铝产能持续提升将可能使( A )
①能源对外依存度上升 ②单位产品能耗增大 ③汽车制造业从中受益 ④就业率大幅度提高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9.印度大力发展铝回收产业可以( D )
①增加产品种类 ②提升产品质量 ③降低生产成本 ④减少碳排放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 第7题,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电解铝为动力导向型工业,会消耗大量的电能,需要靠近煤矿布局,同时电解铝厂的原料为铝矿,需要靠近铝矿布局,燃煤发电需要大量冷却水降温,因此也需靠近河流,故丁地最适合,D项正确。故选D。第8题,印度铝产能持续提升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资源,会导致能源进口量增加,能源对外依存度上升,①正确;单位产品能耗与生产技术有关,与总产量的多少无关,②错误;铝为汽车制造业的原料之一,铝产能持续提升会使汽车制造业从中受益,③正确;产能持续提升的途径有多种,并不一定会使就业率大幅度提高,④错误。故选A。第9题,回收铝不会增加产品种类和提升产品质量,①②错误;回收铝可以提高铝资源的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③正确;回收铝可以提高能源利用率,减少碳排放,④正确。故选D。
(2022·海南卷)在治理吐鲁番风沙的过程中,中国科学院的科研人员克服各种困难,建设了吐鲁番沙漠植物园,引种和收集荒漠区的植物,开展繁殖培育工作。除了小部分植物因气候等原因引种失败外,目前已成功引种栽培500多种植物。据此完成10~12题。
10.春季露天苗圃栽培中面临的最大困难是( A )
A.大风 B.严寒
C.干旱 D.雨雪
11.引种栽培失败的荒漠植物最有可能源于( B )
A.哈萨克斯坦 B.沙特阿拉伯
C.阿根廷 D.蒙古
12.建设吐鲁番沙漠植物园的主要目的是( A )
①繁殖培育固沙植物,促进荒漠化防治 ②繁殖培育观赏植物,发展沙漠旅游业 ③繁殖培育药用植物,发展沙漠产业 ④提取抗病耐寒基因,丰富青藏地区作物品种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 第10题,吐鲁番风沙危害严重,尤其是春季,逢春季,吐鲁番便风沙肆虐,给农业造成严重危害,春季露天苗圃栽培中面临的最大困难是遭遇大风天气,A正确;严寒、干旱、雨雪不容易在春季出现,B、C、D错误。故选A。第11题,由材料“除了小部分植物因气候等原因引种失败外”可知,如果引种气候相似地区的作物,则不会因气候因子失败,哈萨克斯坦、阿根廷、蒙古与吐鲁番地区有相似的温带大陆性气候,沙特阿拉伯是热带沙漠气候,与吐鲁番气候差异较大,引种不易成功,B正确,A、C、D错误。故选B。第12题,建设吐鲁番沙漠植物园的主要目的是繁殖培育固沙植物,促进荒漠化防治,繁殖培育药用植物,发展沙漠产业,①③正确;发展沙漠旅游业主要是针对沙漠景观,不需要大力培育观赏植物,②错误;提取抗病耐寒基因,丰富青藏地区作物品种不适合在该沙漠种植园进行,该种植园,引种和收集荒漠区的植物,开展繁殖培育工作,④错误;故选A。
二、非选择题
13.(2023·湖南卷)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水磨坊是利用水能进行谷物加工的小型生产车间。波兰维斯瓦河下游位于波德平原,年降水量不足500 mm。从12世纪开始,维斯瓦河下游农业区沿河(溪)流建设了大量水磨坊,自18世纪末以来水磨坊逐渐被废弃。随着土地资源大规模开发,耕地面积增加,农业集约化程度不断提高,该地河流水文水系发生了显著变化。图1示意维斯瓦河下游农业区水磨坊分布。图2示意水磨坊景观。
(1)指出早期在维斯瓦河下游农业区建设水磨坊的有利条件。
_河网密布(水系发达、河/溪流多);地处农业区,谷物加工量大(市场需求大)__
(2)说明自18世纪末以来维斯瓦河下游农业区水磨坊逐渐被废弃的原因。
_技术进步,水力逐渐被风力、蒸汽、电力等其他动力取代;水磨坊生产加工效率低,市场需求减少;该地降水量少,农业用水量增加,河(溪)流水量变小,一些小河道消失,部分水磨坊无法正常运行。__
(3)针对水磨坊被废弃的现状,请提出水磨坊景观开发利用的合理建议。
_利用磨池发展渔业;利用磨池发展水上娱乐项目;在水磨村落建造成水磨文化展览馆;在水磨村落改造成民宿;因地制宜改造成小型水电站;利用森林发展生态旅游。__
[解析] 第(1)题,图中显示,波兰维斯瓦河下游地区河网密布,水系发达,适合建设水磨坊的地点众多;波兰维斯瓦河下游地区地处农业区,谷物产量相对较大,需要大量水磨坊进行谷物加工,水磨坊的市场需求大,从而促进水磨坊的建设。第(2)题,水磨坊以水力为动力,由于技术进步,水力逐渐被风力、蒸汽、电力等其他动力取代,且水磨坊加工谷物的加工效率不高,容易被其他动力加工厂取代,使得水磨坊的市场需求减少,导致部分水磨坊逐渐被废弃;该地降水量不足500 mm,随着当地农业规模不断扩大,农业用水量增加,许多河(溪)流水量变小,有些河道因连片开垦而消失,从而导致部分水磨坊无法正常运行,使得部分水磨坊逐渐被废弃。第(3)题,水磨坊被废弃后,部分磨池仍然存在,可以利用磨池发展养殖业;随着旅游业的发展,还可以利用磨池发展水上娱乐项目,增加旅游收入;为了促进农村产业升级,传承传统文化,可以在水磨村落建造成水磨文化展览馆、建设民宿;利用当地起涵养水源作用的森林发展生态旅游;利用水磨坊系统中的堤坝,因地制宜改造成小型水电站,增加绿色能源,缓解能源紧张。
14.(2023·新课标全国卷)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湖水中溶解性有机物可分为内源类有机物(主要来自湖中浮游生物排放和降解)和外源类有机物(主要为入湖河水挟带的腐殖质等)。如图所示湖泊均为可人工调控水量的天然湖泊,其中洪泽湖有淮河注入,泥沙沉积多,湖底高于周边地面。有研究表明,各湖溶解性有机物含量多在夏季达到峰值,外源类有机物降解量秋季大于夏季;洪水期不泄洪和泄洪两种情形下,湖水中溶解性有机物含量差异大;洪泽湖溶解性有机物含量峰值出现的时间常滞后于其他湖泊。
(1)指出冬、夏季高邮湖内源类有机物占湖水溶解性有机物比例的高低。
_冬季内源类有机物占比高;夏季内源类有机物占比低。__
(2)说明图示湖泊溶解性有机物含量多在夏季达到峰值的气候原因。
_流域内降水丰富,大量降水形成地表径流,冲刷土壤中的腐殖质并进入河流后汇入湖泊;夏季气温高,光照充足,大量废水汇入湖泊中引起藻类等的大量繁殖,进而浮游生物排放和降解增强。__
(3)解释图示湖泊外源类有机物降解量秋季大于夏季的原因。
_秋季藻类物质生长条件弱于夏季,对氧气的消耗较少,水中氧气较多,有利于有机物的降解;秋季降水减少,光照条件优越,光起到催化作用,有利于有机物的降解。__
(4)分析洪水期不泄洪和泄洪两种情形下,湖水中溶解性有机物含量不同的原因。
_不泄洪:洪水挟带的腐殖质,直接增加了湖水中溶解性有机物累积量。加之腐殖质可分解出营养盐,促进浮游生物的生长,湖水中溶解性有机物含量高。
泄洪:入湖河水中溶解性有机物含量低、下泄湖水中溶解性有机物含量高,稀释作用强,湖水中溶解性有机物含量低。__
(5)根据洪泽湖的特征,解释洪泽湖溶解性有机物含量峰值出现时间常滞后的现象。
_洪泽湖为地上湖,湖水水位较高,汛期时接受到的河流流水补给相对较少,甚至湖水流出补给其他水体,只有当洪泽湖湖水外调后,水位下降时,接受到外界较多的径流汇入,由此造成其溶解性有机物含量峰值常滞后。__
[解析] 第(1)题,一般情况下,内陆水体中溶解性有机物主要来自陆源输入,并且陆源输入会携带大量的大分子有机物质进入水体,丰水期类腐殖质是其溶解性有机物库的主要贡献者;淮河在夏季河流径流量大,夏季地表径流流入湖泊较多,所以夏季外源类有机物占比高;冬季河流径流量小,冬季内源类有机物占比高;夏季内源类有机物占比低。第(2)题,湖泊溶解性有机物含量多在夏季达到峰值是因为气候有利于内源类有机物和外源类有机物达到峰值。就外源类有机物而言,夏季流域内降水丰富,大量降水形成地表径流,冲刷土壤中的腐殖质并进入河流后汇入湖泊;就内源类有机物而言,夏季气温高,光照充足,大量废水汇入湖泊中引起藻类等的大量繁殖。第(3)题,湖泊外源类有机物降解量秋季大于夏季的原因主要从秋季的气候特征和降解条件来解释。降解条件与水中氧气含量有关,秋季时,藻类物质生长条件弱于夏季,对氧气的消耗较少,水中氧气较多,有利于有机物的降解;从气候角度来说,秋季降水减少,光照条件增强,光照能起到催化作用,有利于有机物的降解。第(4)题,由前面题目分析可知,夏季该地区属于降水量丰富的时期,大量地面径流汇聚,会将陆地上的点源和面源污染物携带进入流水中,因此洪水会携带大量的腐殖质进入湖泊,增加湖水中溶解性有机物累积量增加,在加之腐殖质会分解出营养盐,促进了浮游生物的生长,湖水中溶解性有机物含量变高。泄洪时,湖水中溶解性有机物含量已经很高,入湖河水中溶解性有机物含量相对湖水来说明显偏低,稀释作用强,湖水中溶解性有机物含量会降低。第(5)题,由材料“洪泽湖有淮河注入,泥沙沉积多,湖底高于周边地面”可知,洪泽湖的特征(相比于其他湖泊)为地上湖,故其接受地表径流补给与其他湖泊不同,汛期时接受到的河流流水补给相对较少,甚至湖水流出补给其他水体,洪泽湖属于南水北调工程的输水渠道的一部分,只有当洪泽湖湖水外调后,水位下降时,接受到外界较多的径流汇入,由此造成其溶解性有机物含量峰值常滞后。
15.(2022·天津卷)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智利是首个与我国签署自由贸易协定的南美洲国家,并于2019年与我国签署共建“一带一路”谅解备忘录。
(1)智利被称为世界上最“孤独的国家”,从位置和自然环境的角度分析原因。
_智利西临太平洋,与其他国家距离遥远;南部隔海与南极洲相望,南极大陆无人定居;陆上东部有高大的安第斯山脉阻挡,北部有沙漠阻隔,与邻国交往不便。__
近年来,中智两国经贸合作日益紧密,我国向智利出口机电、轻工等产品,从智利主要进口矿产、农林产品,两国合作前景广阔。
(2)分析我国和智利在经贸合作中各自的优势条件。
_中国:市场广阔;技术、资金充足;智利:资源丰富;农产品种类多样,价格低。__
[解析] 第(1)题,智利被称为世界上最“孤独的国家”原因:智利位于南美洲,西临太平洋,太平洋海域辽阔,与其他国家距离遥远;南部隔海与南极洲相望,南极大陆无人定居,多冰雪;陆上东部有高大的安第斯山脉阻挡,和内陆地区交通不便,北部有沙漠阻隔,与邻国交往不便被“孤立起来”。第(2)题,我国和智利在经贸合作中各自的优势条件:中国:人口众多,消费市场广阔;经济发展水平高于智利,中国技术、资金充足;智利:具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农产品种类丰富多样,经济发展水平低,价格低。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备战2025届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3篇区域发展第15章城市产业与区域发展高考专项练,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从图中联系强度可知,粤港澳大湾区空间结构更接近,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备战2025届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3篇区域发展第14章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高考专项练,共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依据表格信息可得,该林区间伐主要是为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备战2025届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3篇区域发展第13章区域与区域发展高考专项练,共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图中四地,适合修建数据中心的是,该区域,该州,图中,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