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徐州市沛县第五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4月期中语文试题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5616811/0-1713176474436/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江苏省徐州市沛县第五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4月期中语文试题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5616811/0-1713176474492/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江苏省徐州市沛县第五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4月期中语文试题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5616811/0-1713176474557/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江苏省徐州市沛县第五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4月期中语文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江苏省徐州市沛县第五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4月期中语文试题,共7页。
篇章一:积淀·传承(25分)
没有bānIán的色彩,也没有绚烂的风景。微小的生命在生活的细碎褶皱里,潜藏着péng pài的生命力,焕发着伟大的生机与力量。钱学森对两弹事业至死不懈:木兰替父从军彰显英雄qì gài,闻一多先生在群众大会上kāng kǎi淋漓的演说,端木蕻良用誓言书写对国土的热爱……我们读懂这些人物,他们的精神将永存于后辈的骨血,世代传承。
小语邀请你一起根据拼音在下面的横线上用正楷写出相应的汉字。(4分)
bānlán péng pài qì gài kāng kǎi
2.诵读古诗文,可以感受诗人在诗句中所蕴含的感情、理趣和百味人生,请你和小语一起完成以下填空。
3.学校开展“家国情怀·奋斗传承”主题周系列活动,下面是小语撰写的开场白片段,请阅读并根据要求完成任务。(6分)
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民族复兴的使命要靠奋斗来实现,人生理想的风帆要靠奋斗来扬起。从锲( )而不舍、沥尽心血的闻一多,到A (坚韧 坚忍)刚强、浴血奋战的志愿军,再到鞠躬尽疼、至死不懈的邓稼先:一代又一代的中国青年积极投身民族复兴伟大事业,谱写了一曲又一曲壮丽凯歌。这些仁人志士的爱国情怀时时B (激荡 摇荡)着我们胸中那般殷红的热血,激励着我们读书立志,为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梦想添砖加瓦而努力。每一代青年都要在自己所处的时代条件下努力拼搏,绽放青春光彩,而持续奋斗是亘( )古不变的主题。
(1)给加点字注音。,(2分)
锲( )而不舍 亘( )古不变
(2)请你为A、B处选择正确的词语(2分)
A (坚韧 坚忍)
B (激荡 摇荡)
(3)画线句子有语病,请把修改后的句子写往横线上。(2分)
4.小文准备和大家分享一些文学常识,你们在讨论中发现了错误,你告诉他其中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张老师在书房里挂了一副对联,上联是“历劫方显钢骨硬”;下联是“经霜更知秋水明”。王老师说挂反了,王老师说的是对的。
B.《土地的誓言》作者是端木蕻良,是一篇叙事散文。抒发了对国土沦丧的压抑之情、以及对故乡的深深眷恋。
C.《回忆鲁迅先生》作者萧红,原名张迺莹,黑龙江人,代表作小说《生死场》《呼兰河传》等,被鲁迅誉为“当今中国最有前途的女作家”。
D.文言文中的称谓语非常丰富,有自称,也有他称,他称中,又有敬称、爱称等,如“孤”是古代王侯的自称,“卿”即是对臣子的敬称,“大兄何见事之晚”中:“大兄”是对朋友辈的爱称。
篇章二:感悟·成长(52分)
(一)小语带你品味木兰的家国情怀。请根据诗意,完成下列任务(6分)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5.小语对“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这句诗的意思理解没有把握,你给她解释一下,并结合全诗说说木兰的家国情怀体现在那些地方。(3分)
6.《木兰诗》富有民歌特色,风格刚健质朴,但小语却认为诗歌最后一节和全诗没有关系,应该删去,你怎样看这个问题,为什么?试着和小语沟通交流一下。
(二)小文推荐你和小语一起阅读下面文言文,请你们一起完成下面任务
(甲)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 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乙)族兄中涵①知旌② 德县时,近城有虎暴,伤猎户数人,不能捕。邑人请曰:“非聘徽州唐打猎,不能除此患也。”乃遣吏持币往,归报二人,行且至。至则一老翁,须发皓然,时咯咯作嗽;一童子十六七耳。大失望,姑命具食。老翁察中涵意不满,半跪启曰:“闻此虎距城不五里,先往捕之,赐食未晚也。”遂命役导往。役至谷口,不敢行,老翁哂③曰:“我在,尔尚畏耶?”入谷将半,老翁顾童子曰:“此畜似尚睡,汝呼之醒。”童子作虎啸声,果自林中出,径搏老翁。老翁手一短柄斧纵八九寸横半之奋臂屹立。虎扑至,侧首让之。虎自顶上跃过,已血流仆地。视之,自颔下至尾闾④,皆触斧裂矣。乃厚赠遣之。 (节选自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唐打猎》)
(注释)①中涵:即纪中涵,当地的县令。② 旌(jīng)德县:今属安徽省。③哂:微笑,讥笑。④尾闾:动物的尾椎骨
7.下面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三项是( )(3分)
A.乃遣吏持币往 乃厚赠遣之
B.我在,尔尚畏耶 惟手熟尔
C.乃厚赠遣之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
D.虎扑至,侧首让之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E.入谷将半,老翁顾童子曰 入门不顾
F.遂命役导往 遂拜蒙母
G.老翁察中涵意不满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
8.用“/”给(乙)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限断三处)(3分)
老 翁 手 一 短 柄 斧 纵 八 九 寸 横 半 之 奋 臂 屹 立。
9.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横线句子的意思。(4分)
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大失望,姑命具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甲)(乙)两文在主旨、写法上有所相似,又各具特色。请完成批注。(4分)
(三)小语和小文为“家国情怀”主题班会课寻找素材时看到一篇文章,迫切想与你分享。(9分)
1让我还是来说一段故事吧。
2还是在二次战役的时候,有一支志愿军的部队向敌后猛插,去切断军隅里敌人的逃路。当他们赶到书堂站时,逃敌也恰恰赶到那里,眼看就要从汽车路上开过去。这支部队的先头连就匆匆占领了汽车路边一个很低的光光的小山冈,阻住敌人。一场壮烈的搏斗就开始了。敌人为了逃命,用了32架飞机、10多辆坦克发起集团冲锋,向这个连的阵地汹涌卷来,整个山顶的土都被打翻了,汽油弹的火焰把这个阵地烧红了。但是,勇士们在这烟与火的山冈上,高喊着口号,一次又一次把敌人打死在阵地前面。敌人的死尸像谷个子似的在山前堆满了,血也把这山冈流红了。可是敌人还是要拼死争夺,好使自己的主力不致覆灭。这场激战整整持续了八个小时。最后,勇士们的子弹打光了。蜂拥上来的敌人占领了山头,把他们压到山脚。飞机掷下的汽油弹把他们的身上烧着了火。这时候,勇士们是仍然不会后退的呀,他们把枪一摔,向敌人扑去,身上帽子上呼呼地冒着火苗,把敌人抱住,让身上的火,也把占领阵地的敌人烧死。……据这个营的营长告诉我,战后,这个连的阵地上,枪支完全摔碎了,机枪零件扔得满山都是。烈士们的遗体,保留着各种各样的姿势。有抱住敌人腰的,有抱住敌人头的,有掐住敌人脖子把敌人摁倒在地上的,和敌人倒在一起,烧在一起。有一个战士,他手里还紧握着一个手榴弹,弹体上沾满脑浆;和他死在一起的美国鬼子,脑浆迸裂,涂了一地。另一个战士,嘴里还衔着敌人的半块耳朵。在掩埋烈士遗体的时候,由于他们两手扣着,把敌人抱得那样紧,分都分不开,以致把有些人的手指都掰断了。……这个连虽然伤亡很大,他们却打死了300多敌人,更重要的,他们使得我们部队的主力赶上来,聚歼了敌人。
3这就是朝鲜战场上一次最壮烈的战斗——松骨峰战斗,或者叫书堂站战斗。假若需要立纪念碑的话,让我把带火扑敌和用刺刀跟敌人拼死在一起的烈士们的名字记下吧。他们的名字是:王金传、邢玉堂、王文英、熊官全、王金侯、赵锡杰、隋金山、李玉安、丁振岱、张贵生、崔玉亮、李树国。还有一个战士,已经不可能知道他的名字了。让我们的烈士们千载万世永垂不朽吧!
11.小语说,选文第②段中.“敌人的死尸像谷个子似的在山前堆满了,血也把这山冈流红了。可是敌人还是要拼死争夺,好使自己的主力不致覆灭”等句子有显示敌人英勇顽强的嫌疑,应该删除。请说说你的看法和理由。(3分)
12.小文邀请你和他一起根据选文的内容从描写方法和词语运用的角度赏析第②段中画线句。(3分)
13.新时代社会赋予了“最可爱的人”更为丰富的内涵,你觉得新时代还有哪些人也可以称作“最可爱的人”?试说说你的理由。(3分)
(四)“国之本在家。”有家的那个故乡总让我们魂牵梦绕。小文读了一篇文章,深受触动,他推荐你和小语读一读,品一品。(13分)
聆听冬天的故乡
1“你能用声音串起冬天的故乡吗?”文友在电话里给我出了一个难题。在声音的世界里,冬天的故乡是什么模样呢?我的思绪随着窗外的月光飘到了那个江南水乡小村。
2记忆里,冬天的故乡是银白的、安静的。我们睡在舒适的稻草床上,喜欢一睡到天亮,但是总会被公鸡唤醒。那黄公鸡似乎不知道疲倦,天还没有亮,它就急不可耐地破空长啼,扰了我多少清梦啊。鸡叫了,母亲拨门闩的声音也响了起来。随着木门吱呀呀地被推开,一天的生活就开始了。
3母亲最先关心的是她的那两头肥猪。起床第一件事就是烧猪食水喂猪。那时,没有什么粮食,烧的一般是猪草或者是山芋藤。也许是这样的食料味道不错吧,随着母亲“啰啰啰”的召唤,接着就传来猪们大快朵颐的吞食声。父亲一般这个时候都是清缸挑水。水井在田地中间,有一段坑洼的土路。一担水挑起来,扁担颤颤悠悠的,发出有节奏的快乐颤音。
4水缸灌满了,父亲就会打扫庭院,刺啦啦,刺啦啦,扫帚与落叶亲吻的声音是那么悦耳。不想却惊扰了树上的麻雀,它们在院子里起起落落,唧唧喳喳地叫着闹着,与扫地的声音应和着。
5这时,母亲开始忙着烧早饭。火舌快乐地舔着锅底,偶尔还有竹子爆裂的声音。等到母亲的粥开始飘香的时候,她就会把我们从被窝里拉起来。“早起三光,晚起三慌”,母亲的教导,我们怎么能忘记?我们胡乱洗把脸,就捧着书在院子里读起来——拉长的音调就像在唱山歌。对于母亲这样的说法,我们是得意的,因为她不识字,只要知道我们读书就满足了。而一旦父亲进门,我们就得正襟危坐,字正腔圆地朗读——父亲是老师范生。即便不是,他的那张脸冷下来,我们也是不敢造次的。
6早饭过后,母亲到塘堰洗衣服。这时,村子里就会响起有节奏的棒槌声。那声音响亮饱满,似乎连那枝头上的霜也被敲暖了——不然怎么一转眼,香樟上就只有亮亮的水痕了呢?父亲赶着耕牛下田去翻墒。牛儿也许是觉得寂寞,哞哞地叫着,挑逗得我们坐不住了,跟在后面去拣泥鳅黄鳝。犁沟里泥鳅现身了,我们就叫着嚷着扑上去。这泥鳅却也不笨,一露头就溜,急得我们手忙脚乱头都撞到了一块儿。
7白天,母亲除了去菜园,一般是不出门的。母亲做得一双好鞋,织得一手好毛衣,每天都有那大姑娘小媳妇上门来。家里的几个火桶被她们霸占着,还你侬我侬地知知不休。她们说着笑着,我们怎么办呢?到稻场斗鸡,到野地逮兔……村子里,到处都是我们奔跑的身影,到处都是我们欢乐的笑声。
8这时,乡村的小贩们次第登场了。“鸡内金换钢针,一个换三根。”货郎挑着货郎担子来了。那浑厚、悠长的吆喝声立即引来一群女人。他们围在货郎的身边,挑选着中意的小物件,唠着家长里短,那明净爽朗的笑声回荡在村子里。这边货郎才走,那边“磨剪子来戗菜刀”的吆喝声又响了起来;这边卖麦芽糖才到,那边锔匠又来了……
9冬天故乡的声音虽然简单,但并不单调;虽然琐碎,但并不沉闷,可以说是一种听觉上的享受。今天,当我回忆起那时那地的声音时,才发现那单纯而朴素的声音是多么的美妙动听,令人留恋,使我时时想要回到故乡——因为那里有充实的生活,有生命的律动,更有我快乐的童年。
14.小语想知道文章开头有什么妙处?请你和小文结合文章内容告诉小语。(2分)
15.聆听冬天的故乡,阅读第③④⑤节,你认为作者听到了故乡的哪些声音?(4分)
16.小文邀请你和他一起赏析这句话:“牛儿也许是觉得寂寞,东摇西摆,看着我们哞哞地唱个不停,挑逗得我们坐不住了,跟在后面去拣泥鳅黄鳝。”(3分)
17.小语阅读以下这段文字,发现文章第⑨段中“使我时时想要回到故乡”和下文中“我要回到她的身边”意蕴完全一样,小文则不赞成。请结合文章内容和情感说出小文不赞成的理由。(4分)
夜夜我听见马蹄奔驰的声音,草原的儿子在黎明的天边呼唤。这时我起来,找寻天空中北方的大熊,在它金色的光芒之下,乃是我的家乡。我向那边注视着,注视着,直到天边破晓。我永不能忘记,因为我答应过她,我要回到她的身边,我答应过我一定会回去。 ——《土地的誓言》
(五)以“家国情怀·奋斗传承”为主题,小语和小文从名著中选取了;两位奋斗者,他们的奋斗历程和人生命运给了我们深刻启示。(9分)
【甲】
他想找个地方坐下,把前前后后细想一遍,哪怕想完只能哭一场呢,也好知道哭的是什么;事情变化得太快了,他的脑子已追赶不上。小茶馆们已都上了门,十点多了:就是开着,他也不肯进去,他愿意找个清静地方……这个银白的世界,没有他坐下的地方,也没有他的去处,白茫茫的一片……
【乙】
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但我接着便有参观枪毙中国人的命运了。第二年添教霉菌学,细菌的形状是全用电影来显示的,一段落已完而还没有到下课的时候,便影几片时事的片子,自然都是日本战胜俄国的情形。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军捕获,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此后回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呜呼,无法可想!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
18.奋斗和抗争有时要承受委屈和误解甚至悲痛,【甲】中“他”想找个地方哭一场,是因为
,【乙】中的“我”“呜呼,无法可想!”则是因为
。
19.培根说:“一个人的命运主要掌握在自己手中。”小语和小文发现这两位奋斗者都因为关键事件改变了人生走向。请你结合全书,完成以下表格。(6分)
篇章三:抒写·美好(63分,其中含书写3分)
20、在鲁迅先生童年的时光里,长妈妈和《山海经》是一道光,在他心上种下善与美;而后来,在萧红苦难的岁月里,鲁迅先生又成为一道光,照亮她心头的黑暗,给予她希望与温暖。直到今天,我们还能从无数的人身上看见这样的“光”,从无数的文学艺术作品中发现这样珍贵的“光”。
请以“照在生命里的光”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
要求:①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②不得抄袭、套作。
期中语文答案
1、斑斓 澎湃 气概 慷慨
2.出处:岑参 春夜洛城闻笛
名句: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诗情:清幽淡定(幽静淡泊) 珍惜时光
3.(1)qiè gèn
(2)A 坚韧 B 激荡
(3)为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梦想添砖加瓦 / 为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梦想而努力
4.C
5.诗意:将士们历经无数次出生入死的战斗,有的牺牲了,有的十年后得胜而归。
木兰的家国情怀体现在天子征兵替父从军的责任担当,军情紧急奔赴战场的坚毅急切,驰骋疆场奋勇杀敌的英雄气概,拒绝高官厚禄的不慕荣利,对家园生活的眷念热爱等。
6.诗歌最后一节看上去和前文没有关系,实际上是以比喻作结,以双兔奔跑,难辨雌雄的隐喻,对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未被发现的奥秘加以巧妙解答,妙趣横生,而又令人回味。(3分)
7.C E F
8.老翁手一短柄斧/纵八九寸/横半之/奋臂屹立。
9.(1)略(2)(纪中涵)很失望,姑且命令手下为他们准备饮食。
10.不要以貌取人(熟能生巧)|先抑后扬,把老翁年老体弱和技艺高超进行对比来写,老翁外貌越老,越弱,越反衬其打虎技艺之高超神奇。
乙文译文:族兄中涵任旌德知县时,靠近县城的地方有老虎,咬伤了几名猎手,无法捕捉。这县的人们请求说:除非聘请专门打猎的徽州唐家,否则不能消除虎患。于是派属吏带着银钱前去聘请。属吏回来报告,马上就要来了。等到唐家两个人来到,原来一个是老头子,胡子头发雪白,还经常咯咯地咳嗽;一个是十六七岁的少年。中涵感到很失望,勉强命令手下给这两个猎手准备酒饭。老头子觉察中涵不满意,就行礼报告说:“听说这只老虎在离城不到五里的地方,不如先去捕杀,回来再赏饭也不迟。”中涵就派差役带这两个人去。差役走到山谷入口,不敢再走。老头子轻蔑地笑着说:“有我在这里,你还害怕吗?”进入山谷一半时,老头子回头对少年说:“这只畜生好像还在睡觉,你来喊醒它。”少年就模仿老虎的啸声。老虎果然从树林里冲出,直向老头子扑去。老头子手拿一把短柄的斧头,长八九寸,阔只有四五寸,高举手臂,直挺挺地站着。老虎扑过来,老头子把头一歪,让老虎越过。老虎从老头子的头顶飞跃而过,就流血滚地死去了。仔细一看!老虎从下巴至尾骨,都擦着斧头而过,全身开裂两半了。于是,中涵就重赏两个猎人,送他们回去。
11.这几句不应该删除,文中这些描写真实再现了当时战斗的激烈,场面的残酷,通过写敌人的疯狂及拼死净夺,从侧面烘托了志愿军战士的英勇顽强、奋不顾身,烘托志愿军战士的英雄主义精神,凸显了他们的高尚和伟大
12.这里是环境描写(场景描写),32、10等具体的数字引入及“汹涌”“卷”、“打翻”、“烧红”等词语的准确运用,暗示了敌众我寡、敌强我弱的现实,突出敌我力量的极大悬殊,再现了松骨峰战斗的残酷、壮烈,烘托了志愿军战士英雄顽强的英雄主义精神。(4分)
13.新时代,“最可爱的人”还可以包括人民解放军、武警、公安、治病救人的医护人员、扶贫战线上的基层干部、传道受业的老师、勤劳忙碌的环卫工、疼爱照顾我们的父母等等。他们为祖国、为人民、为我们无私奉献着,有美好的品质,是最可爱的人啊。(4分)(言之成理即可)
14.第①段在结构上起到引出下文、总领全篇的作用,同时和文题相呼应,和结尾相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点明中心;在内容上,交代了本文的写作原因,设置悬念,引发读者思考并且能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15.母亲烧猪食喂猪的声音,煮粥的声音,教导我们的声音,父亲挑水的声音,打扫庭院落叶的声音,猪吞食的声音,母亲烧早饭时竹子燃烧的声音,麻雀的叫声,我们的读书声等。
16、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牛去耕田时的兴奋,表现出故乡冬天的活力,表达了作者对故乡冬天的思念留恋。
17、甲文主要描写了故乡的冬天的各种声音,“使我时时想要回到故乡”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和留恋之情,而乙文作者面对沦陷十年之久的故土,只能在夜空中魂牵梦绕地找寻、注视,“我要回到她的身边”表达了作者对故土的深深眷念和热爱,以及要回到故乡的坚定誓言,这比一般的思乡之情更强烈、更执着。
18.祥子辛辛苦苦攒下的买车钱被孙侦探敲诈去了 “我”在国内看见“同胞”目睹“自己人”被处决时麻木欢呼而深感痛心
19.
出 处
古诗文名句
感悟诗情
批 注
《逢入京使》( )
, 。
思念家乡
走马相逢的思亲之味
《木兰诗》
《乐府诗集》
, _。
战地环境艰苦恶劣
边塞隆冬的苦寒之味
《竹里馆》
王维
, 。
独自演奏的悠闲之味
《 》
李白
, _ 。
无尽乡思
静夜闻笛的思乡之味
《晚 春》
韩愈
, _ 。
万紫千红的暮春之味
感慨:不同味道勾兑不同的人生,让我们浸润于古诗文中尽情感受百味人生吧!
比较
我的发现
我的思考
相似
【甲】康肃笑而遣之。
【乙】乃厚赠遣之。
两文相似的结尾均启示我们(1)
不同
【乙】至则一老翁,须发皓然,时咯咯作嗽。
【乙】多了对老翁的外貌描写,它的作用是(2)
甲选文中人物:
乙选文中人物:
关键事件
变化原因
感悟启示
甲选文中人物:祥子
乙选文中人物:鲁迅
关键事件
买车的三起三落、小福子的自杀
看电影事件
变化原因
黑暗社会现实造成人性的扭曲,黑暗的旧社会不让好人有出路,再加上祥子自己沉默寡言、自私守旧、懦弱妥协,经历了三起三落,失去了生活的信心后,不能正视现实,同时孙侦探、刘四爷、虎妞和小福子等人的因素也加快了祥子的堕落变化。
经过“看电影事件”后,鲁迅先生认为自己所学的医学只能医好国人的身体,不能医好国人麻木愚昧的思想与灵魂,而当时在鲁迅先生看来拯救国人思想与灵魂的首推文学,所以鲁迅先生作出“弃医从文”的抉择。
感悟启示
一个人的奋斗当然受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但更多时候,一个人的命运主要掌握在自己手中。鲁迅先生把自己的命运和国家民族的前途和命运始终联系在一起,把自己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以拯救国人的思想和灵魂为己任,成为一代伟人;而祥子怀着美好的梦想进城,却在连番的打击之后不能正视现实,没有把命运紧紧掌握在自己手中,自甘堕落,成为一个社会的弃儿。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江苏省徐州市沛县第五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共8页。
这是一份江苏省徐州市沛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文件包含江苏省徐州市沛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pdf、七语文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8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江苏省徐州市沛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语文试题(1),共6页。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ed4b79351ae3a39596034d4bbb94b742.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