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期中综合检测卷(试题)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期中综合检测卷(试题)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1页
    期中综合检测卷(试题)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2页
    期中综合检测卷(试题)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3页
    还剩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期中综合检测卷(试题)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展开

    这是一份期中综合检测卷(试题)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看拼音,写词语,选择题,词句运用,根据所学内容填空,名著赏析,阅读理解,习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看拼音,写词语。(6分)
    tān fàn yī wēi xuē zi
    ( ) ( ) ( )
    zhēng róng róu cuō qiān chuí wàn zá
    ( ) ( ) ( )
    二、选择题。(16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藤蔓(wàn) 分外(fèn) 坚劲(jìng) 翻箱倒柜(dǎ)
    B.搅和(hé) 圈养(quān) 徘徊(huái) 炊烟袅袅(chuī)
    C.喝彩(hè) 正月(zhèng) 脉络(mài) 悬灯结彩(jiē)
    D.钥匙(chí) 迢迢(tiá) 挪动(nuó) 奄奄一息(yān)
    2.下列词语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侵袭 书藉 姿格 头晕目眩
    B.碗筷 霄夜 挑剔 焉知非福
    C.覆盖 褐色 彼此 穷乡辟壤
    D.眨眼 腊月 水缸 死得其所
    3.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闻所未闻(听到) 纤纤擢素手(伸出)
    B.弄巧成拙(聪明) 终日不成章(花纹)
    C.一拥而入(拥戴) 今夜月明人尽望(盼望)
    D.安土重迁(迁移) 任尔东西南北风(任凭)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和其他词语不一样的一项是( )
    A.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B.腊月和正月,在农村正是大家最闲在的时候。
    C.张老师的退休生活真是闲适得让人羡慕啊!
    D.西藏地广人稀,生活节奏比较缓慢,观众在吃喝玩耍中悠闲地看戏。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在阅读名著中,使我们明白许多做人的道理,领悟人生的真谛。
    B.这支人民空军在抗美援朝战场上共击落敌机超过80多架,战功赫赫。
    C.贯彻落实文化润疆精神,就要努力创作展现兵团风貌的更多新时代文艺作品。
    D.新时代的中华儿女将以更加自信的姿态,继续谱写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的华彩篇章。
    6.下列诗句中,与中秋节有关的一项是( )
    A.姣姣月光连灯市,融融春色满夜城。 B.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C.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D.平分秋色一轮满,长伴云衢千里明。
    7.下列对写作手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腊八粥》一文详写等粥,略写喝粥,详略得当,重点突出,还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空间。
    B.《十六年前的回忆》一文首尾呼应,强调了父亲的被日,文章结构严瑾内容完整。
    C.《匆匆》一文侧重于将情感融于景物中,而《那个星期天》侧重于借景物抒发自己的感情。
    D.《马》《石灰吟》《竹石》都是咏物表情达意含蓄人借事物表达自己的人生志向。
    8.下列对于外国名著的介绍,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鹤之舞表演大会”“救出小松鼠”“到法庭上作证”这些故事都出自《骑鹅旅行记》。
    B.《鲁滨逊漂流记》是英国作家丹尼尔·笛福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
    C.《鲁滨逊漂流记》中,鲁滨逊凭借自己坚韧的精神和辛勤的劳动,成就了一段传奇佳话。
    D.《汤姆·索亚历险记》以汤姆的冒险经历为线索,赞扬了汤姆和小伙伴们的纯朴正直。
    三、词句运用。(5分)
    1.读句子,在括号里填上意思相同的四字词语,把句子补充完整。(3分)
    什么时候我们失去了发现美的眼睛:葱茂的森林,缤纷的花海,对于你来说也许( );灿烂的笑脸,温暖的话语,对于你来说也许( );可口的饭菜,温热的牛奶,对于你来说也许早已( )。匆匆中,不妨驻足观赏四周,美就在身边,等着你去发现。
    2.选择一个字填入括号中,并结合例句所运用的手法,发挥想象,仿写句子。(2分)
    饱 静 喜 悲
    例:饿——八叔挑着沉重的担子翻山越岭,大半天都没吃喝,到达目的地时已饿得眼冒金星,前胸都贴着后背了。
    ( )——

    四、根据所学内容填空。(4分)
    1.[金玉良言]恰当引用名人名言、诗句谚语,会让我们的话更有说服力,说说你在同学寄语中会引用哪些名句吧。提醒朋友惜时奋进,可以写“ ,
    ”;鼓励同伴勤奋学习,可以写“ ,
    ”;感恩同学长久相伴,可以写“路遥知马力, ”。
    [志存高远]身处恶劣环境时,我们应该像郑燮那样无所畏惧“ ,任尔东西南北风”;面对名利诱惑,我们应该像于谦一样坚守高洁“ ,
    要留清白在人间”;怀才不遇时,我们应该像李贺一样胸怀壮志“ ,快走踏清秋”。
    五、名著赏析。(5分)
    这是最荒谬的主意!可我真是思船心切,立即着手工作。我砍倒了一棵大柏树。我相信,连天神建造宫殿时也没有用过这样大的木料。靠近树根的直径达到五英尺十英寸,在二十二英尺处直径也达四英尺十一英寸,然后才渐渐细下去,并开始长出枝权。我费尽辛苦才把树砍倒:用二十天时间砍断根部,又花了十四天时间使用大斧、小斧砍掉树枝和向四周张开的巨大树顶,这种劳动之艰辛真是一言难尽。然后,又花了一个月的时间又砍又削,最后刮出了船底的形状,使其下水后能浮在水上。这时,树干已砍削得初具船的形状了。接着又花了将近三个月的时间把中间挖空,做得完全像只小船。在挖空树干时,我不用火烧,而是用锤子和凿子一点一点地凿空,最后确实成了一只像模像样的独木舟,大得可乘二十六个人。
    1.这个语段节选自哪一部名著?(1分)( )
    A.《骑鹅旅行记》 B.《汤姆·索亚历险记》
    C.《鲁滨逊漂流记》 D.《爱丽丝漫游奇境》
    2.如果给这个语段加个小标题,最合适的一项是(1分)( )
    A.砍树 B.做舟 C.挖树 D.刮底
    3.针对这部名著的阅读方法,大家一起展开了交流。(3分)
    六、阅读理解。(34分)
    (一)胶东剪纸(13分)
    ①剪纸是我国最普及的民间传统装饰艺术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唐宋时期在民间甚是流行,《酉阳杂俎》中道:“立春之日,士大夫家剪纸为小幡,或悬挂于佳人之首,或缀于花下。”在明、清以后广为流传。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剪纸艺术成为岁时节日、人生礼仪、日常生活等多项民俗事项中不可或缺的艺术活动。
    ②胶东剪纸是我国剪纸艺术的重要派别之一。它深深地植根于胶东的乡土,成为胶东百姓庆祝节日时的一种表现。其作品多取材于胶东地方的民俗文化,每一幅作品都与一种民俗事项相联系。人物、动物、草木花卉都可入题,可贵的是它能借生活中常见的事物,通过谐音、象征等手法,构成寓意性的艺术画面。如《龙凤呈祥》象征婚姻的美满与神圣;《柿子和如意》表示四时如意、平安。
    ③胶东剪纸中,流行最广、样式最多的当属春节剪纸。过年时,胶东妇女照例要给每一个家人的属相剪成一幅“花儿”贴起来,将属相花配上各种吉祥图案,用这种方式表达对亲人的节日祝福。
    ④除了春节,遇上喜庆的日子,胶东大婶大妈的剪刀也不得闲,要热热闹闹地剪上一回。比如婚礼剪纸,那可是名目繁多,有洞房顶棚花、喜窗花、镜子花、饽饽花、面盆花、箱子花等,陪嫁的物品都要用大红剪纸装点起来,大红的剪纸代表着喜庆红火,胶东人逢上节日就要用剪纸表达心中的喜悦。比如“二月二”是龙抬头,就创作龙的图案,大龙、小龙,惟妙惟肖,预示着春回大地的喜悦。
    ⑤胶东剪纸继承了胶东地区的文化,除了在内容风格上与其他地方的作品有所不同外,剪法也有其特别之处。胶东剪纸主要有三种基本剪法:窟窿、线条、绒毛。其中窟窿的剪法是在中间刺破一点,从里向外剪;线条的剪法也是如此;绒毛剪纸,则要先将欲打绒毛的地方的内缘剪出,把纸掀起,用剪刀细细地剪。我国其他地方的剪纸都是以窟窿为主,也会剪出一些绒毛,用来作为边坠,起辅助作用。而胶东剪纸是以绒毛为主,尤其是动物的剪法,主要通过细细长长的绒毛,表现小动物的机灵可爱。心灵手巧的剪纸艺人们,往往要比一比,谁在一寸红纸上打出的绒毛多,就证明谁的剪纸技术更加高超。
    ⑥剪纸艺术反映着胶东人民的生活,传达着无声的感情,体现了胶东深厚的历史文化与民俗风情,更是齐鲁文化的一张靓丽名片。
    1.本文围绕胶东剪纸写了哪些内容?(多选,2分)( )
    A.剪纸的内容风格 B.剪纸的方法
    C.剪纸与百姓生活的联系 D.剪纸的重要价值
    2.第③段中,加点词“照例”说明 ;第④段中,加点词“惟妙惟肖”体现了 。(4分)
    3.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3分)
    (1)第①段引用《酉阳杂俎》,有力地说明了中国的剪纸艺术在唐宋时期已经非常流行。 ( )
    (2)胶东的剪纸以春节为内容,其中的一大特色是以绒毛剪法为主。 ( )
    (3)第②段“其作品多取材于胶东地方的民俗文化”一句强调胶东剪纸取材于丰富的地方民俗文化,“多”字使用多余,可以删去。( )
    4.文章第⑤段为什么要提到其他地方的剪纸方法?(4分)


    (二)我的母亲(节选)(21分)
    老舍
    ①母亲生在农家,所以勤俭诚实,身体也好。为我们的衣食,母亲要给人家洗衣服,缝补或裁缝衣裳。在我的记忆中,她的手终年是鲜红微肿的。白天,她洗衣服,洗一两大绿瓦盆。她做事永远丝毫也不敷衍,就是屠户们送来的黑如铁的布袜,她也给洗得雪白。晚间,她抱着一盏油灯,还要缝补衣服,一直到半夜。她终年没有休息,可是在忙碌中她还把院子屋中收拾得清清爽爽。桌椅都是旧的,柜门的铜活久已残缺不全,可是她的手老使破桌面上没有尘土,残破的铜活发着光。院中,父亲遗留下的几盆石榴,永远会得到应有的浇灌与爱护,年年夏天开许多花。
    ②从这里,我学得了爱花,爱清洁,守秩序。这些习惯至今还被我保存着。有客人
    来,无论手中怎么窘,母亲也设法弄一点东西去款待。舅父与表哥们往往是自己掏钱买酒肉食。这使她脸上羞得飞红,可是殷勤地给他们温酒作面,又给她一些喜悦。到如今我的好客的习性,还未全改,因为自幼儿看惯了的事情是不易改掉的。
    ③母亲活到老,穷到老,辛苦到老。她最会吃亏。给亲友邻居帮忙,她总跑在前面:她会给婴儿洗三,穷朋友们可以因此少花一笔“请姥姥”钱,她会刮痧,她会给孩子们剃头,她会给少妇们绞脸……凡是她能做的,都有求必应。但是吵嘴打架,永远没有她。她宁吃亏,不斗气。可是,母亲并不软弱。那时有多少变乱啊!有时候兵变了,城门紧闭,铺店关门,昼夜响着枪炮。这惊恐,这紧张,再加上一家饮食的筹划,儿女安全的顾虑,岂是一个软弱的老寡妇所能受得起的?可是,在这种时候母亲的心横起来,她不慌不哭,要从无办法中想出办法来。她的泪会往心中落!这点软而硬的个性,也传给我,在做人上,我有一定的宗旨与基本的法则,什么事都可将就,而不能超过自己划好的界限。我怕见生人,怕办杂事,怕出头露面;但是到了非我去不可的时候,我便不得不去,正像我的母亲。从私塾到小学,到中学,我经历过起码有二十位教师吧,但是我的真正的教师,把性格传给我的,是我的母亲。母亲并不识字,她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
    ④当我小学毕业的时候,亲友一致地愿意我去学手艺,好帮助母亲。我晓得我应当去找饭吃,以减轻母亲的困苦。可是,我也愿意升学。我偷偷地考入了师范学校——制服、饭食、书籍、宿处,都由学校供给。只有这样,我才敢对母亲说升学的话。入学,要交十元保证金。这是一笔巨款!母亲作了半个月的难,把这巨款筹到,而后含泪把我送出门去。当我由师范毕业,被派为小学校的校长,母亲与我都一夜不曾合眼。我只说了句:“以后,您可以歇一歇了!”她的回答只有一串串的眼泪。
    ⑤新年到了,正赶上倡用阳历,不许过旧年。除夕,我请了两小时的假,由拥挤不堪的街市回到清炉冷灶的家中。母亲笑了。及至听说我还须回校,她愣住了。半天,她才叹出一口气来。到我该走的时候,她递给我一些花生说:“去吧,小子!”街上是那么热闹,我却什么也没看见,泪遮迷了我的眼。
    ⑥生命是母亲给我的。我之能长大成人,是母亲的血汗灌养的。我之能成为一个不十分坏的人,是母亲感化的。她一世未曾享过一天福,临死还吃的是粗粮。唉!还说什么呢?心痛!心痛!
    1.结合上下文的语境,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2分)
    (1)殷勤: 。
    (2)有求必应: 。
    2.(1)请根据选文内容,简要概括文章写了母亲的哪些事,把下面的情节补充完整。(3分)
    (2)选文中“母亲为我们的衣食操劳"的部分写得很详细,作者为什么要详写这部分内容?请说明理由。(4分)


    选文第④段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 和 描写,表现了“我”
    和母亲 。(4分)
    4.下列对选文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文中母亲“含泪把我送出门去”一句,既表现了母亲和儿子分别的不舍,也表现了母亲艰难筹款的辛酸。
    B.文中“及至听说我还须回校,她愣住了。半天,她才叹出一口气来”,说明母亲对儿子即刻就要返校并不意外。
    C.本文不仅让读者看到了一位在苦难中保持着传统美德的伟大母亲形象,更让读者理解了中华民族品格的传承与延续。
    D.本文采用口语与书面语相结合的形式,既流畅生动,又凝练含蓄,抒发了“我”对母亲的敬仰感念的追怀和永世不忘的深情。
    5.选文的主要抒情方式是(2分)( )
    A.通过内心的独白直接抒发感情 B.把情感融入对景、物的描写中
    C.把情感融入对人、事的描写中 D.围绕一条主线集中细致地抒情
    6.结合【链接材料】和文章内容,写出你对“母亲并不识字,她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这句话的理解,并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你对此的感悟。(4分)
    【链接材料】我应该感谢母亲,她教给我生产的知识和革命的意志,鼓励我以后走上革命的道路。 (朱德《回忆我的母亲》)


    七、习作。(30分)
    我本来可以放弃,却咬牙坚持了下来;我本来可以沉默,却勇敢地发出了自己的声音;我本来可以争取,却因犹豫而错过;我本来可以面对,却因胆怯而逃避……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有过类似的经历,也许,这就是成长过程中的喜悦与烦恼。请以“我本来可以”为题,写一篇不少于450字的文章,注意将事情写完整、清楚,并表达出当时的感受。
    参考答案
    一、摊贩 依偎 靴子 揉搓 千锤万凿
    二、1. A 2. D 3. C 4. A 5. D 6. D 7. C 8. A
    三、1.不足为奇 司空见惯 习以为常 2.示例:静——车厢里一片寂静,静得连一根针掉在地上都听得见。
    四、1.少壮不努力 老大徒伤悲 书到用时方恨少 事非经过不知难 日久见人心 2.千磨万击还坚劲 粉骨碎身浑不怕 何当金络脑
    五、1.C 2.B 3.154天(20天+14天+1个月+3个月) 聪明能干 1.778(五英尺=1.524米,十英寸=0.254米,合计1.778米)
    六、(一)1.ABCD 2.过年时剪纸是胶东的习俗惯例 胶东人民的剪纸技艺高超3.(1)√ (2)× (3)× 4.①丰富文章内容;②通过对比,突出胶东剪纸在剪法上的特别之处,尤其是以绒毛为主的动物剪法,说明胶东剪法擅长表现小动物的机灵可爱。
    (二)1.(1)情意恳切,热情周到。这里用来形容母亲用心招待客人的情状。 (2)只要有人请求,就一定答应。形容容易答应人的请求、好说话。这里用来形容母亲的善良能干。 2.(1)母亲用心招待客人母亲热心帮助亲友邻居母亲筹款送“我”上学 (2)“母亲为我们的衣食操劳”写母亲为了一家人的生计日夜操劳,突出了母亲勤俭持家、爱干净的品质。 3.语言 神态 对母亲的感恩之情对“我”成才立业、知恩图报的欣慰之情 4.B 5.C 6.句子理解:母亲虽然不识字,没有教“我”文化知识,但是母亲的一言一行影响了“我”的习惯、个性、精神,影响了“我”的一生。 感悟:父母是我们生活中的第一任老师,对我们言传身教。当我们遇到困难、意志消沉时,总能激励我们鼓起勇气,战胜困难,迈向成功。
    七、略题号







    总分
    得分

    相关试卷

    期中综合检测卷(试题)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下册语文统编版:

    这是一份期中综合检测卷(试题)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下册语文统编版,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字词启航,积累引航,文句领航,经典导航,阅读续航,表达远航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期中质量检测模拟卷(试题)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这是一份期中质量检测模拟卷(试题)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读拼音,写词语,按要求写句子,积累与运用,口语交际,课内阅读,课外阅读,习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期中质量检测模拟卷(试题)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1:

    这是一份期中质量检测模拟卷(试题)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1,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看拼音,写词语,将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并完成练习,按要求写句子,课文内容积累,课内阅读,课外阅读,习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