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广东省2024届九年级中考一模生物试卷(含答案)

    广东省2024届九年级中考一模生物试卷(含答案)第1页
    广东省2024届九年级中考一模生物试卷(含答案)第2页
    广东省2024届九年级中考一模生物试卷(含答案)第3页
    还剩17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广东省2024届九年级中考一模生物试卷(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广东省2024届九年级中考一模生物试卷(含答案),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读图填空题,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单选题
    1.小华家室内种植了一些花卉,他爸爸每隔一周会将花盆水平方向旋1/4周,从而保证花卉直立生长( )
    A.植物生活需要营养B.植物具有应激性
    C.植物能够进行呼吸D.植物能生长和繁殖
    2.下列有关生物体的结构层次,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草履虫既是细胞水平,也是个体水平
    B.软骨、血液、脂肪等都属于结缔组织
    C.杜鹃花和杜鹃鸟具有完全相同的结构层次
    D.洋葱鳞片叶属于器官
    3.新疆红枣的甜味物质主要存在于红枣细胞的( )
    A.细胞膜B.细胞核C.叶绿体D.液泡
    4.要连续观察显微镜视野中沿箭头方向移动的衣藻,正确的操作( )
    A.向右下移动玻片B.向右上移动玻片
    C.向左下移动玻片D.向左上移动玻片
    5.观察和实验是科学探究最基本的方法。下列与之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对光时,显微镜视野太亮,可以把凹面镜换成平面镜
    B.显微镜的目镜10×,物镜40×的镜头组合放大倍数是400X
    C.用显微镜观察英文字母“bd”时,视野里看到的图像形状是“pq”
    D.两个放大倍数分别为10X和40X的物镜,对光时,应选用的物镜是40X
    6.玉兰、海棠等植物在早春时节,当叶片还没有完全长出时,却可以开出满树娇艳的花朵。推测这些花瓣中有机物的主要来源,正确的是( )
    A.它们是根从土壤中吸收并运输到花瓣的
    B.它们是花瓣在光照条件下进行光合作用合成的
    C.它们是树皮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有机物再运输到花瓣的
    D.它们是叶在上一年通过光合作用制造并储存于树干,在开花时通过筛管转运到花瓣的
    7.如图曲线表示一株绿色植物在密闭容器中,一天内的二氧化碳浓度变化。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a点表示该植物既不进行光合作用也不进行呼吸作用
    B.在c点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强度相等
    C.在bd段植物进行的生理作用只有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D.bc段表示该植物的光合作用随光照强度的增强而增强
    8.在下列农业生产实际活动中,与其目的不一致的一项是( )
    A.AB.BC.CD.D
    9.下列关于图中所示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本探究实验的变量不唯一,无法得出结论
    B.①与②对照,可探究唾液对馒头的消化作用
    C.滴加碘液后,两试管中的颜色变化是①不变蓝,②变蓝
    D.该实验可得出结论:37℃时唾液淀粉酶的活性最强
    10.下列关于循环系统的描述正确的是( )
    A.长期住在平原地区的人前往高原地区,血小板数会增多
    B.肝炎患者静脉注射药物到达病灶部位需要经过心脏2次
    C.动脉中有动脉瓣,静脉中都有静脉瓣,心脏中有房室瓣
    D.动脉中流动脉血,静脉中流静脉血,心脏左侧流动脉血
    11.“讲文明,树新风”,随地吐痰不卫生,易传播疾病,痰形成于( )
    A.咽B.喉C.气管D.口腔
    12.如图表示某人在两种状态下的呼吸情况,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曲线A可能为平静状态
    B.人体在曲线B时的状态可能比在曲线A时的状态需要更多的能量
    C.在M点时,膈肌处于舒张状态;在N点时,膈肌处于收缩状态
    D.曲线B的呼吸频率和呼吸深度均大于曲线A
    13.如图显示进入及离开身体某器官的血液内四种物质的相对含量,由此判断该器官是( )
    A.肺B.小肠C.大脑D.肾脏
    14.一货车司机在车祸中,身体多处受伤,康复一段时间后能行走,但身体功能部分受损,该司机的拇指受刺激后,能感受到疼痛,但不会缩手,如图为反射弧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司机拇指连接的反射弧②可能已经受损
    B.缩手反射的中枢是大脑
    C.该司机拇指相连的反射弧②④都正常,③可能受损
    D.该司机拇指相连的反射弧可能是②正常,④受损
    15.国家、学校、社会都悉心关怀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下列健康知识错误的是( )
    A.新冠疫情时期,各校线上教学之际不忘“打卡”室内健身操,旨在增强师生体质、提高免疫力,从预防传染病的角度来看此举属于保护易感人群
    B.艾滋病主要通过不安全的性行为、血液和母婴等途径传播,我们应积极宣传预防艾滋病知识,关怀和尊重艾滋病患者
    C.心肺复苏时,先做2次胸外心脏按压,再做30次人工呼吸,如此交替反复进行
    D.当遇到有人突然晕倒或溺水等情况,先判断其有无呼吸和意识后,立即拨打120,求救急救中心,以挽救患者的生命
    16.经常爬山锻炼的人,容易出现膝关节疼痛,原因是覆盖在关节头和关节窝表面的结构磨损严重,且无法再生。该结构是( )
    A.肌肉B.关节软骨C.关节腔D.关节囊
    17.动物通过各种各样的行为来适应环境,下列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狗盗鸡鸣、蛇食鲸吞、老牛舐犊、大雁南飞都属于先天性行为
    B.大象通过摇动耳朵表示兴奋或不满,属于动物之间的信息交流
    C.“沐猴而冠”从获得途径上看属于学习行为
    D.动物的运动是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下,仅由运动系统参与完成的
    18.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地球生命共同体的血脉和根基。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物的多样性即指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B.生物多样性的消失对人类自身不会产生威胁
    C.引入世界各地不同的生物,以增加我国的生物多样性
    D.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
    19.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灰指甲是因一些真菌寄生在人体表面引起的疾病
    B.青霉产生的青霉素可治疗因细菌引起的肺炎,但对“新冠肺炎”无效
    C.用显微镜观察经过碘液染色的酵母菌,其细胞膜颜色最深
    D.吃了发霉的花生可能致癌;误食毒蘑菇会引起中毒,甚至危及生命
    20.生物都有遗传的特征特点,以下有关遗传说法正确的是( )
    A.细胞核中的染色体主要由基因和蛋白质组成
    B.近亲结婚,其后代患遗传病的概率不会增加
    C.人的精子有含有X染色体或Y染色体两种类型
    D.豌豆种皮的黄色(D)对绿色(d)为显性,黄皮种皮的基因组成一定是DD
    21.为优化年龄结构,我国已经放开三胎生育政策。下列关于人的生殖和发育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受精卵形成的部位是子宫
    B.新生儿的出生标志着人的发育开始
    C.胎盘是母体与胎儿进行物质交换的器官
    D.男性和女性产生生殖细胞的器官是睾丸和子宫
    22.全员核酸检测是我国控制传染源的重要方法,核酸检测阳性可以作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确诊的科学标准。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新型冠状病毒结构简单,外面是蛋白质外壳
    B.新型冠状病毒个体微小,要用电子显微镜观察
    C.新型冠状病毒体积微小,能通过空气、飞沫等进行传播
    D.核酸检测结果为阳性,若没有症状不需要隔离
    23.图为生活在某区域的几种灵长类动物的进化历程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人类与长臂猿的亲缘关系最近B.大猩猩的形态结构比长臂猿复杂
    C.灵长类动物由共同祖先进化而来D.人类位于灵长类动物进化的最高等级
    24.成语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中的瑰宝,下列成语中所包含的动物都具有胎生、哺乳特征的是( )
    A.牛鬼蛇神B.指鹿为马C.虾兵蟹将D.杀鸡儆猴
    25.下图为形态结构、生活习性互不相同的几种动物,下列相关分析中,正确的是( )
    A.鸟、大熊猫生殖和发育的特点是卵生哺乳
    B.青蛙和蝗虫的幼体和成体差异都很大
    C.家鸽呼吸一次,气体两次经过肺
    D.四者的共同特点是体内有脊柱
    26.下列对于藻类、苔藓、蕨类植物的描述正确的是( )
    A.蕨类植物比苔藓植物更适应陆地环境
    B.苔藓植物有根、茎、叶的分化
    C.海带的叶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器官
    D.蕨类植物通过芽孢来繁殖后代
    27.如图表示生态系统四种成分之间的关系,以下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甲和丙在生态系统中必不可少B.图中生物构成了2条食物链
    C.丙不一定是微生物,也可能是动物D.丁是非生物成分
    28.生物技术广泛应用于生活中。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腌肉保存时间长,是由于盐会杀死全部的细菌和真菌
    B.甲烷是苏云金杆菌分解秸秆和粪便中的有机物产生的
    C.制作酸奶时,将牛奶加热煮沸,是为了使其口感更好
    D.科学家利用转基因技术,通过培养大肠杆菌来生产胰岛素
    29.《齐民要术》中记载制酱先要制“黄衣”,再用“黄衣”制酱。“黄衣”中的微生物主要是( )
    A.霉菌B.酵母菌C.乳酸菌D.醋酸菌
    30.下列实例与采用的生物技术搭配正确的是( )
    A.白酒的生产-发酵技术
    B.“试管婴儿”的诞生-克隆技术
    C.快速培育无病毒植株-嫁接技术
    D.将人的乳铁蛋白基因转移到牛体内,从牛乳中获得人乳铁蛋白-克隆技术
    二、读图填空题
    31.如图,图A表示人体部分生理活动,序号①~⑤表示生理过程;图B表示血液流经某器官时某物质的变化曲线。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生理过程①②通过呼吸运动来完成。其中气体a是_________。
    (2)图A中三条排泄途径都能排出的物质是_______。
    (3)运动时人体形成和排出的汗液增多,汗液蒸发时带走人体更多的热量。皮肤中_______的分泌部形成汗液,导管排出汗液,故其属于______________(填“外”或“内”)分泌腺。
    (4)若图B中AB段表示血液流经肺泡处毛细血管时某物质的变化曲线,则与该物质运输有关的血细胞是______________。
    (5)有同学认为图B中AB段也可以表示血液流经肾脏时,血液中尿素含量的变化,你是否同意他的观点?请简单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东北虎豹国家公园地处吉林省和黑龙江省交界的区域,是中国第一批国家公园。请阅读下列资料并回答相关问题。
    资料一:东北虎豹国家公园森林覆盖率93.32%。植被类型主要是温带针阔叶混交林,分布有高等植物150科406属666种,其中国家Ⅰ级保护野生植物2种,为东北红豆杉和长白松,国家Ⅱ级保护野生植物9种,包括红松、钻天柳、水曲柳等。东北虎豹国家公园境内分布有野生脊椎动物270种,包括哺乳类6目14科43种,鸟类15目39科190种,其中东北虎、东北豹是国家Ⅰ级保护野生动物。
    资料二:下面的食物网简图介绍了东北虎的部分食物来源。
    (1)资料一主要体现了生物多样性涵义中的__________。
    (2)东北虎豹国家公园有2种国家Ⅰ级保护野生植物,它们的共同特点是种子外没有果皮,属于__________植物。
    (3)东北虎豹国家森林公园可以看作一个森林生态系统。东北虎和东北豹属于该生态系统生物成分中的__________。除森林生态系统外,地球上还有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所有这些生态系统的总和是__________。
    (4)在资料二的食物网中,共有条__________食物链。
    (5)东北虎和东北豹没有天敌,却由于栖息地萎缩的原因,数量急剧减少,甚至濒临灭绝。在国家公园成立后,虎豹数量持续稳定增长,且其猎物斑羚、獐等也开始重现踪影。这说明保护东北虎豹最有效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3.(1)图甲是某生物的生殖、发育过程的示意图,图乙是鸟卵结构示意图,图丙是女性生殖系统结构示意图。请仔细阅读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①若图甲中的生物代表蝗虫,则过程b依次要经过这几个时期。
    ②若图甲中的生物代表鸟类,则生殖细胞B由图乙中的____________(填序号)构成。
    ③若图甲中的生物代表人类,则过程b在母体内的发育阶段是在图丙中的______________(填数字)和____________(填数字)内完成。如果某女性通过结扎手术避孕,想再生育则可以通过手术接通[______]完成受精,达到怀孕的目的。
    (2)图甲是某家族单双眼皮的遗传情况(显性基因用A表示,隐性基因用a表示),图乙是人的生殖过程中一个受精卵分裂后偶然发育为两个胚胎,两个胚胎发育成两个孩子的部分阶段。请据图回答:
    ①人的单眼皮和双眼皮是一对。由图甲中信息可以判断,单眼皮为性状。请根据图中信息推测小雅母亲的基因组成为____________。
    ②小雅的父亲是双眼皮,其产生的精子类型是图中的____________(填写字母)。
    ③若图乙中所示两个双胞胎成年以后,各自生活在不同环境中,两人肤色、行为方式等差异很大。由此可见,生物体有许多性状明显地表现了共同作用的结果。
    三、探究题
    34.某校生物兴趣小组为探究某光照强度下,植物光合作用的速率,设计了由透明的玻璃罩构成的小室(如下图A所示,其中CO2缓冲液可以吸收或提供CO2保证瓶中CO2浓度稳定)。
    (1)为了排除无关变量的干扰,使该实验的数据更加准确,应增加一组进行对照,与A图的区别是:__________。如果要测出该植物总光合速率,还应该增加一组实验,与A图的区别是:__________。
    (2)该小组又将该装置放在自然环境下,测定夏季一昼夜小室内植物氧气释放速率的变化,得到如B图所示曲线。
    ①影响小室内植物光合作用速率变化的主要环境因素是__________。
    ②装置中氧气浓度最高的时间是B图__________点;A图装置刻度管中液滴移到最左点是在B图曲线中的__________点。
    ③在实验过程中某段光照时间内,记录液滴的移动,获得以下数据:
    该组实验数据是在B图曲线的__________段获得的。
    参考答案
    1.答案:B
    解析:
    2.答案:C
    解析:
    3.答案:D
    解析:
    4.答案:B
    解析:显微镜成的像是倒像。在视野中观察到衣藻沿着右上方的方向移动,实际上它在沿着左下方的方向移动,所以想要观察该衣藻,需要将玻片往右上方移动。ACD错误,B正确。
    5.答案:D
    解析:A.根据分析可知,对光时,显微镜视野太亮,可以换用小光圈和凹面镜,使视野变暗,A不符合题意。B.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目镜与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目镜10×表示目镜的放大倍数是10倍,物镜40×表示物镜的放大倍数是40倍,因此,此镜头组合的放大倍数是400X,B不符合题意。C.我们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上下、左右均颠倒的物像,做此类题有个小诀窍,就是把这个在显微镜下看到的字母写到一张小纸上,然后把这张纸旋转180度再看就是左右上下颠倒的图像了。因此,用显微镜观察英文字母“bd”时,视野里看到的图像形状是“pq”,C不符合题意。D.显微镜对光时要用低倍镜。因此,两个放大倍数分别为10X和40X的物镜,对光时,应选用的物镜是10X,D符合题意。故选D。
    6.答案:D
    解析:A、根从土壤中吸收的是水和无机盐,并输送到植物体的各个器官,A错误;B、花瓣属于植物体的生殖器官,不能进行光合作用,B错误;C、树皮中的导管将从根部吸收到的水和无机盐运输到花等各个器官,水和无机盐不能转化成有机物,C错误;D、有机物是植物的叶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玉兰、海棠等植物在早春时节,当叶片还没有完全长出时,有机物来自上一年叶通过光合作用制造并储存于树干,在开花时通过筛管输送到花瓣,D正确;故选:D.
    7.答案:D
    解析:A.a点进行呼吸作用,不能进行光合作用,A错误。
    B.在c点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B错误。
    C.在bd段植物进行的生理作用有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共三种,C错误。
    D.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有光照强度、光照时间、二氧化碳浓度等,因此,bc段表示该植物的光合作用随光照强度的增强而增强,D正确。
    故选D。
    8.答案:C
    解析:A.种子含水多,呼吸作用旺盛,晒干的种子,水分减少,抑制了种子的呼吸作用,可以延长种子的储存时间,A正确。
    B.植物的根呼吸的是空气中的氧气,对种植作物的农田适时松土,有利于促进根的呼吸,促进根的生长,B正确。
    C.初春播种后覆盖地膜有利于提高温度,促进种子萌发,C错误。
    D.合理密植可以提高光能利用率,促进光合作用,D正确。
    故选C。
    9.答案:B
    解析:A.由图可知,该实验只有一个变量唾液,可以得出结论:唾液对馒头有消化作用,A正确
    B.用试管①和试管②进行对照,唯一的不同的量是有无唾液,所以可探究唾液对馒头的消化作用,B正确。
    C.淀粉遇碘变蓝色,麦芽糖遇碘不变蓝色;①号试管中没有唾液,淀粉没有变化,因此滴加碘液后变蓝色,②号试管中含有唾液,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能够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因此滴加碘液后不变蓝色;C错误。
    D.该实验缺少对照组,不能证明37℃是唾液淀粉酶活性的最适温度,D错误。
    故选B。
    10.答案:B
    解析:A.长期住在平原地区的人前往高原地区,红细胞数会增多,增强运输氧的能力,A错误。
    B.肝炎患者静脉注射药物到达病灶部位经过的途径是:上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网→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肝部毛细血管→肝脏,因此,需要经过心脏2次,B正确。
    C.动脉中没有瓣膜,动脉瓣位于心室与动脉之间,四肢静脉中有静脉瓣,心脏中有房室瓣,有防止血液倒流的功能,C错误。
    D.动脉不一定都流动脉血,如肺动脉里流有静脉血;静脉不一定都流静脉血,如肺静脉里流有静脉血,心脏左侧流动脉血,D错误。
    故选B。
    11.答案:C
    解析:A.咽中消化道和呼吸道的共用器官,A不符合题意。
    B.喉是呼吸道的组成器官之一,也是发声的器官,B不符合题意。
    C.气管和支气管的黏膜上有腺细胞,腺细胞可以分泌黏液,可以使气管内湿润,黏液中含有能抵抗细菌和病毒的物质,还能黏附灰尘、细菌等。当黏膜上的纤毛向喉部摆动时,把外来的尘粒、细菌等和黏液一起送到咽部,通过咳嗽排出体外,形成痰。因此痰形成于气管和支气管,C符合题意。
    D.口腔是消化道的起点,口腔内有牙齿,对食物有磨碎,咀嚼,撕裂的作用,同时口腔内有唾液,对淀粉有初步消化作用,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2.答案:C
    解析:A.从图中可以看出,曲线A呼吸频率较低,呼吸深度较小,因此表示平静状态时的呼吸状况,曲线B表示运动状态,A正确。
    B.运动状态需要的能量较多,平静状态时需要的能量较少,B正确。
    C. 图中M点、N点均是肺容积增大时,表示吸气,吸气时,膈肌与肋间肌收缩,C错误。
    D.从曲线A可以看出,此人20秒内呼吸接近6次,1分钟为60秒,故此人的呼吸频率接近18次/分,呼吸深度在2~3之间,呼吸深度主要看呼吸时肺容量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的差,因此呼吸深度小于1;从曲B可以看出,此人20秒呼吸了9次,此人的呼吸频率为60÷20×9═27次/秒,呼吸深度在1~5之间,因此呼吸深度约等于4,故可推测出,曲线B的呼吸频率和深度均大于曲线A,D正确。
    故选C。
    13.答案:C
    解析:A. 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时,血液与肺泡进行气体交换,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肺泡中的氧进入血液。这样血液由含氧少的静脉血变成含氧丰富的动脉血。不符合图示中氧和二氧化碳的变化;B. 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器官,血液流经小肠时,葡萄糖的数量会增多,不符合图示中葡萄糖的变化;C. 血液流经大脑时,血液与大脑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将运来的养料和氧气供大脑细胞利用,同时把大脑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运走。这样血液由含氧丰富的动脉血变成含氧少的静脉血。尿素含量增加。符合图示中各成分含量的变化;D. 肾脏是形成尿的器官,当血液流经肾脏时由于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及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尿素等废物进入尿液被排出体外。故血液流经肾脏时尿素含量减少,不符合图示中各成分含量的变化。故选:C。
    14.答案:D
    解析:ACD.该司机的拇指受刺激后,能感受到疼痛,但不会缩手,可能是④传出神经受损,原因是②传入神经正常,神经冲动可以通过③神经中枢向上传导给大脑皮层的躯体感觉中枢,能产生感觉。由于反射弧不完整,反射活动不能进行,故不会缩手,AC错误,D正确。
    B.缩手反射属于简单反射,其反射中枢在脊髓,B错误。
    故选D。
    15.答案:C
    解析:A.要求做室内课间操来增强身体素质,提高免疫力,是对健康的易感人群采取的措施,所以从预防传染病的角度来看,此举属于保护易感人群,A正确。
    B.艾滋病主要通过不安全的性行为、血液和母婴等途径传播,同艾滋病患者交谈、握手拥抱、同吃同饮、共用厕所和浴室、共用教室、公共交通工具、娱乐设施等日常生活接触不会被感染艾滋病病毒;因此对艾滋病患者不要有惧怕心理,要不歧视、不孤立艾滋病患者;与他们和谐相处;给他们以精神和心理的支持以及力所能及的帮助,B正确。
    C.如果人突然停止呼吸,但心跳存在时,我们一般应对其进行人工呼吸进行施救,先做30次心脏按压,再做2次人工呼吸,如此交替反复进行,C错误。
    D.当人出现意外事故时,我们首先应拨打“120”急救电话,同时正确的实施一定的急救措施。当你遇到某人突然晕倒或溺水等情况时,应首先尽快拨打120急救电话,同时采取人工呼吸等科学有效的措施实施抢救,以挽救患者的生命,D正确。
    故选C。
    16.答案:B
    解析:
    17.答案:D
    解析:
    18.答案:D
    解析:A.生物多样性不仅是指生物种类的多样性,还有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A错误。
    B.生物多样性的消失将会导致生态系统稳定性是降低,破坏生态平衡,对人类的生存产生威胁,B错误。
    C.不适当的引进外来物种则会使得缺乏自然天敌的外来物种迅速繁殖,并抢夺其他生物的生存空间,进而导致生态失衡及其他本地物种的减少和灭绝,严重危及本地的生态安全,C错误。
    D.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建立自然保护区是指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自然保护区是“天然基因库”,能够保存许多物种和各种类型的生态系统;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天然实验室,为进行各种生物学研究提供良好的基地;是活的自然博物馆,是向人们普及生物学知识,宣传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场所,D正确。
    故选D。
    19.答案:C
    解析:
    20.答案:C
    解析:A.染色体是细胞核中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两种物质组成;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DNA分子为双螺旋结构,像螺旋形的梯子;DNA上决定生物性状的小单位,叫基因,A错误。
    B.我国婚姻法已明确规定,禁止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结婚,原因是近亲带有相同隐性遗传致病基因的可能性较大,近亲结婚所生的孩子患有遗传病的机率大,B错误。
    C.染色体存在于细胞核中,人的染色体包括22对常染色体和一对性染色体,表示为:22对+XY或22对+XX;只有在进行特殊的细胞分裂产生精子和卵细胞时,成对的染色体才会分开,而且每个细胞中22条常染色体完全不同,是每对同源染色体中的一条。如在男性的生殖细胞中,有X、Y两种性染色体,而女性的生殖细胞中,有X一种性染色体,所以男性的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可以表示为:22+X或22+Y,C正确。
    D.根据分析,显性性状的黄色种皮豌豆的基因组成为DD或Dd,D错误。
    故选C。
    21.答案:C
    解析:A、受精卵形成的部位是输卵管,错误。B、受精卵的形成标志着人的发育开始,错误。C、胎儿生活在子宫内半透明的羊水中,通过胎盘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正确。D、男性产生生殖细胞--精子的器官是睾丸,同时睾丸也可以分泌雄性激素,又属于内分泌器官;女性产生生殖细胞--卵细胞的器官是卵巢,同时卵巢也可以分泌雌性激素,又属于内分泌器官,错误。
    22.答案:D
    解析:A、新型冠状病毒结构简单,外面是蛋白质外壳,内部是遗传物质。正确。
    B、新型冠状病毒个体极其微小,必须要用电子显微镜观察。正确。
    C、新型冠状病毒体积微小,能通过空气、飞沫等进行传播。正确。
    D、核酸检测结果为阳性,说明此人携带新型冠状病毒,能够散播病原体,属于传染源,即使没有症状也需要隔离。错误。
    故选:D。
    23.答案:A
    解析:A、据进化历程图可见:人类与大猩猩的亲缘关系最近,A错误;B、生物进化遵循由简单到复杂的规律,据进化历程图可见:大猩猩的形态结构比长臂猿复杂,B正确;C、据进化历程图可见:图中的灵长类动物由共同祖先进化而来,C正确;D、生物进化遵循由低等到高等的规律,据进化历程图可见:人类位于灵长类动物进化的最高等级,D正确。故选:A。
    24.答案:B
    解析:
    25.答案:C
    解析:A.大熊猫生殖和发育的特点是胎生、哺乳;鸟是卵生,A错误。
    B.青蛙的发育过程为: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发育过程属于变态发育,幼体和成体差异很大;蝗虫的生殖和发育: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成虫和若虫(跳蝻)在结构和生活习性上基本相似,这样的变态发育称为不完全变态发育,B错误。
    C.家鸽的呼吸方式是双重呼吸,当吸气时,气体一部分进入肺,在肺内进行气体交换,一部分经过肺,再进入气囊,在气囊内储存。当呼气时,气囊内的气体进入肺,在肺内进行气体交换。可见,家鸽呼吸一次,气体两次经过肺,C正确。
    D.家鸽、青蛙和大熊猫的共同特点是体内有脊柱,蝗虫体内没有脊柱,D错误。
    故选C。
    26.答案:A
    解析:蕨类植物不仅具有真正的根、茎、叶,而且在体内具有输导组织,因此能较好地适应陆地生活,A正确;苔藓植物有茎、叶的分化,但没有真正的根,B错误;海带属于藻类植物,没有根、茎、叶的分化,C错误;蕨类植物能够产生孢子,以此来繁殖后代,D错误。
    27.答案:B
    解析:A.观图可知:甲是生产者,能产生二氧化碳,也能吸收二氧化碳;所有箭头都指向丙,丙分解者,生产者和分解者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位,因此,甲丙在生态系统中必不可少,A正确。
    B.图中生物构成了1条食物链:甲→乙1→乙2,B错误。
    C.丙不一定是微生物,也可能是动物,如蚯蚓,C正确。
    D.甲乙能过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丙能过分解作用产生二氧化碳,因此,丁是无机环境,属于非生物成分,D正确。
    故选B。
    28.答案:D
    解析:A.腌肉保存时间长,主要是由于高盐分环境抑制了大多数细菌和真菌的生长,而不是杀死全部细菌和真菌,A错误。
    B.在无氧的环境中,甲烷菌等细菌通过发酵把这动物的粪便、玉米的秸秆含有的有机物分解,产生甲烷,甲烷可以燃烧,能用于照明、取暖等,是一种清洁的能源;苏云金杆菌不能产生甲烷,B错误。
    C.制作酸奶时,将牛奶加热至沸腾的目的是为了杀死牛奶中原有的细菌、真菌等微生物,为乳酸菌的生长创造一个无菌的环境,而非仅仅为了改善口感,C错误。
    D.转基因技术就是把一个生物体的基因转移到另一种生物体内的生物技术。由于细菌繁殖速度很快,科学家把人的胰岛素基因转移到大肠杆菌中,使大肠杆菌表达出了人的胰岛素,D正确。
    故选D。
    29.答案:A
    解析:A.制酱需要霉菌,所以“黄衣”中的微生物主要是霉菌,故A符合题意。
    B.制作面包,酿酒等需要酵母菌,故B不符合题意。
    C.制作酸奶和泡菜需要乳酸菌,故C不符合题意。
    D.制作醋需要醋酸菌,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0.答案:A
    解析:A.酿制白酒要用到酵母菌的发酵,属于微生物的发酵技术,A正确。
    B.试管婴儿属于有性生殖,不是利用克隆技术获得的,B错误。
    C.组织培养是指将植物的离体器官(如根、茎、叶等)分离出来,并在体外进行培养,使其形成一个完整的植株。这种方法可以避免植物在传统育种过程中受到病毒和细菌的感染,从而提高植物的品质和产量。可见,快速培育无病毒植株是利用了植物的组织培养,C错误。
    D.将人的乳铁蛋白基因转移到牛体内,从而在牛乳中获得了人乳铁蛋白,运用的是转基因技术,D错误。
    故选A。
    31.答案:(1)氧气/O2
    (2)水
    (3)汗腺外
    (4)红细胞
    (5)不同意;血液流经肾脏时,因为肾小球的滤过作用,血液中尿素含量减少
    解析:
    32.答案:(1)物种多样性
    (2)裸子
    (3)消费者生物圈
    (4)5/五
    (5)建立自然保护区
    解析:
    33.答案:(1)①受精卵、幼虫、成虫
    ②、②④⑤
    ③2;3;【2输卵管】
    (2)①相对性状隐性;Aa
    ②D、E
    ③基因和环境
    解析:
    34.答案:(1)将新鲜植物换成死亡植物,其余条件不变
    将此装置遮光,每隔一定时间记录刻度数据
    (2)温度和光照强度);g;c;df
    解析:
    选项
    农业生产活动
    目的
    A
    粮食收获后要及时晾晒
    降低呼吸作用
    B
    播种前松土
    促进种子的呼吸作用
    C
    初春播种后覆盖地膜
    保持水分,促进种子萌发
    D
    合理密植
    促进光合作用
    每隔一定时间记录一次刻度数据
    24
    29
    32
    34
    38

    相关试卷

    广东省2024年中考一模生物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广东省2024年中考一模生物试卷(含答案),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读图填空题,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广东省2023年中考二模生物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广东省2023年中考二模生物试卷(含答案),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读图填空题,填空题,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广东省茂名市高要区中考生物一模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年广东省茂名市高要区中考生物一模试卷(含答案),共2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