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必修 第一册3 位置变化快慢的描述——速度学案及答案
展开1.理解速度的概念.2.能区分平均速度、瞬时速度,知道速率.3.会用平均速度公式进行相关的计算.
一、坐标与坐标的变化量
1.物体沿直线运动,以这条直线为x轴建立直线坐标系,物体的位置用坐标来表示.
2.坐标的变化量:Δx=x2-x1,Δx的大小表示位移的大小,Δx的正负表示位移的方向.
3.时间的变化量:Δt=t2-t1.
二、速度
1.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
2.定义:位移与发生这个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
3.定义式:v=eq \f(Δx,Δt).
4.单位:国际单位制中是米每秒,符号是m/s或m·s-1.常用单位还有:千米每小时(km/h或km·h-1)、厘米每秒(cm/s或cm·s-1)等.
5.矢量性:速度既有大小又有方向,是矢量(选填“标量”或“矢量”).
(1)大小:在数值上等于单位时间内物体位移的大小.
(2)方向:物体的运动方向.
三、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1.平均速度:描述物体在某一时间间隔内运动的平均快慢程度,只能粗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2.瞬时速度:描述物体在某一时刻运动的快慢,可以精确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3.速率:瞬时速度的大小.
4.匀速直线运动:瞬时速度保持不变的运动,在匀速直线运动中,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相等.
1.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速度大的物体通过的位移一定大.( × )
(2)两物体的速度分别是v1=2 m/s,v2=-3 m/s,则它们的大小关系为v1>v2.( × )
(3)物体的平均速度为零,则物体一定处于静止状态.( × )
(4)时间越短,平均速度越接近某点的瞬时速度.( √ )
2.如图1所示,在08年北京奥运会中,牙买加选手博尔特是公认的世界飞人,在男子100 m和200 m决赛中分别以9.69 s和19.30 s的成绩破两项世界纪录,获得两枚金牌.则他在100 m决赛中的平均速度约为________ m/s,在200 m决赛中的平均速率约为________ m/s.(结果均保留4位有效数字)
图1
答案 10.32 10.36
一、对于速度的理解
自行车在平直公路上30 min内行驶了8 km,运动员在百米比赛中的成绩为10 s,自行车和运动员哪个快?
答案 通过比较两物体单位时间内的位移,可比较两物体运动的快慢:
自行车:eq \f(Δx1,Δt1)=eq \f(8 km,30 min)=eq \f(8×103 m,30×60 s)≈4.4 m/s;
运动员:eq \f(Δx2,Δt2)=eq \f(100 m,10 s)=10 m/s;
所以运动员快.
1.对定义式v=eq \f(Δx,Δt)的理解
(1)公式v=eq \f(Δx,Δt)中的Δx是物体运动的位移,不是路程.
(2)v=eq \f(Δx,Δt)是速度的定义式,不是决定式,v的大小与Δx及Δt无关.不能认为v与位移成正比、与时间成反比.
2.速度是矢量
(1)速度既有大小,又有方向,是矢量.速度的方向就是物体的运动方向.
(2)比较两个物体的速度是否相同时,既要比较速度的大小是否相等,又要比较速度的方向是否相同.
例1 (多选)对速度的定义式v=eq \f(Δx,Δt),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速度v与运动的位移Δx成正比,与运动的时间Δt成反比
B.速度v的大小与运动的位移Δx和时间Δt都无关
C.此速度定义式适用于任何运动
D.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及方向的物理量
答案 BCD
解析 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及方向的物理量,v=eq \f(Δx,Δt)是计算速度的公式,适用于任何运动,此式只能说明速度可由位移Δx与时间Δt的比值来计算,并不是说v与Δx成正比,与Δt成反比,故A错误,B、C、D正确.
二、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甲、乙两地直线距离为20 km.
(1)小明开车从甲地到乙地,用时20分钟,他的平均速度多大?
(2)途中某时刻,小明发现速度计示数为70 km/h,此示数表示什么?
(3)若小明由乙地返回甲地又用了20分钟,则从甲地出发又返回甲地的整个过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它能反映汽车运动的快慢吗?
答案 (1)由eq \x\t(v)=eq \f(Δx,Δt)得:eq \x\t(v)=eq \f(20 km,\f(1,3) h)=60 km/h.
(2)此时刻的速率为70 km/h.
(3)因为全程的位移为零,所以平均速度为0 不能
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比较
例2 (多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球第3 s末的速度为6 m/s,这里是指平均速度
B.汽车从甲站行驶到乙站的速度是20 m/s,这里是指瞬时速度
C.“复兴号”动车组列车速度计显示的速度为350 km/h,这里的速度是指瞬时速度
D.为了解决偏远地区的配送问题,某快递公司采取“无人机快递”,无人机从某一投递站带着快件到达指定位置后又返回该投递站,这一过程中无人机的平均速度为零
答案 CD
解析 第3 s末的速度是指瞬时速度,故A错误;汽车从甲站行驶到乙站的速度指的是平均速度,故B错误;速度计显示的速度为瞬时速度,故C正确;无人机回到了原位置,位移为零,故平均速度为零,故D正确.
例3 (2020·泰安市高一检测)一质点做单方向的直线运动,前半程内的平均速度是v1,后半程内的平均速度是v2,此质点在全程范围内的平均速度是( )
A.eq \f(v1+v2,2) B.eq \f(v1v2,v1+v2)
C.eq \f(v1v2,2v1+v2) D.eq \f(2v1v2,v1+v2)
答案 D
解析 设总的路程为x,在前一半路程用的时间为t1=eq \f(\f(1,2)x,v1),后一半路程用的时间为t2=eq \f(\f(1,2)x,v2),全程范围内的平均速度的大小是:v=eq \f(x,t1+t2)=eq \f(2v1v2,v1+v2),故A、B、C错误,D正确.
三、平均速度、平均速率与速率的比较
1.平 度
(1)定义式:平均速度=eq \f(位移,时间),即eq \x\t(v)=eq \f(x,t).
(2)意义:粗略描述物体位置变化的快慢,与物体运动的路径无关.
2.平均速率
(1)定义式:平均速率=eq \f(路程,时间),即eq \x\t(v)=eq \f(s,t).
(2)意义:粗略地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与物体运动的路径有关.
3.速率
(1)概念:速率是瞬时速度的大小,是瞬时速率的简称.
(2)意义:精确地描述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运动的快慢.
说明:①平均速度是矢量,方向与位移的方向相同.
②平均速率和速率是标量,无方向.
③平均速度的大小一般不等于平均速率,只有在单方向直线运动中,平均速度的大小才等于平均速率.
例4 一物体沿半径分别为r和R的半圆弧由A点经B点到达C点,经历的时间为t,如图2所示,则它的平均速度和平均速率分别为( )
图2
A.eq \f(2R+r,t);eq \f(πR+r,t)
B.eq \f(2R+r,t),向东;eq \f(2R+r,t)
C.eq \f(2R+r,t),向东;eq \f(πR+r,t),向东
D.eq \f(2R+r,t),向东;eq \f(πR+r,t)
答案 D
解析 平均速度等于位移与时间的比值,则平均速度的大小eq \x\t(v)=eq \f(x,t)=eq \f(2R+r,t),其方向是这段位移的方向,由A→C,即向东.平均速率等于路程与时间的比值,则平均速率eq \x\t(v)′=eq \f(s,t)=eq \f(πR+r,t),平均速率是标量,无方向,选项D正确.
针对训练 一物体从A点沿正东方向以5 m/s的速度运动6 s到达B点,然后又以10 m/s的速度向北匀速运动4 s到达C点,求物体在这10 s内的平均速度和平均速率.
答案 5 m/s,方向由A指向C 7 m/s
解析 物体从A到B的位移x1=v1t1=5×6 m=30 m,
从B到C的位移x2=v2t2=10×4 m=40 m.
则由图利用几何关系可知,
总位移x=eq \r(x\\al(12)+x\\al(22))=eq \r(302+402) m=50 m;
则平均速度eq \x\t(v)=eq \f(x,t1+t2)=eq \f(50,10) m/s=5 m/s,方向由A指向C.
平均速率eq \x\t(v)′=eq \f(x1+x2,t1+t2)=eq \f(30+40,10) m/s=7 m/s.
1.(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2019·山西省实验中学月考)据中央气象台消息:2018年9月16日17时,第22号超强台风“山竹”在广东省海宴镇登陆,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速为45 m/s,并以25 km/h的速度向西北方向移动,关于上述消息中的45 m/s、25 km/h,下述叙述正确的是( )
A.分别指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大小B.分别指瞬时速度和平均速度的大小
C.均指平均速度的大小D.均指瞬时速度的大小
答案 B
2.(平均速度)(2019·长春外国语学校月考)物体沿一条直线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在某时刻的速度为3 m/s,则物体在1 s内的位移一定为3 m
B.物体在某1 s内的平均速度是3 m/s,则物体在这1 s内的位移一定是3 m
C.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是3 m/s,则物体在1 s内的位移一定是3 m
D.物体在发生某段位移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3 m/s,则物体在这段位移的一半时的速度一定是3 m/s
答案 B
解析 物体在某时刻的速度为3 m/s,由于物体不一定做匀速直线运动,则物体在1 s内的位移不一定为3 m,故A错误.物体在某1 s内的平均速度是3 m/s,根据x=eq \x\t(v) t知,物体在这1 s内的位移一定是3 m,故B正确.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3 m/s,则某1 s内的平均速度不一定为3 m/s,位移不一定是3 m,故C错误.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不一定相等,故D错误.
3.(平均速率与瞬时速率)(2020·泰安一中高一上月考)某赛车手在一次野外训练中,先利用地图计算出出发地和目的地的直线距离为9 km,从出发地到目的地用时5 min,赛车上的里程表显示的里程数增加了15 km,当他经过某路标时,车内速度计指示的示数为150 km/h,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整个过程中赛车手的瞬时速度是108 km/h
B.在整个过程中赛车手的平均速度是180 km/h
C.在整个过程中赛车手的平均速率是108 km/h
D.经过该路标时的瞬时速率是150 km/h
答案 D
解析 在整个过程中赛车手的瞬时速度不断变化,A错误;平均速度等于位移和时间的比值,即v=eq \f(x,t)=eq \f(9 km,\f(5,60) h)=108 km/h,平均速率等于路程与时间的比值,即v′=eq \f(s,t)=eq \f(15 km,\f(5,60) h)=180 km/h,B、C错误;当他经过某路标时,车内速度计指示的示数即经过该路标时的瞬时速率,D正确.
4.(平均速度与平均速率的计算)(2019·邢台市八中月考)一辆汽车沿平直的公路单向行驶,从A处行驶到B处用了60 s,A、B两地相距900 m;在B处停留30 s后沿原路返回,用了45 s到达A、B的中点C处.问:
(1)这辆汽车前60 s内的平均速度大小是多少?
(2)这辆汽车从A处到C处的平均速率是多少?
答案 (1)15 m/s (2)10 m/s
解析 (1)前60 s内的平均速度大小为:eq \x\t(v)=eq \f(x,t)=eq \f(900,60) m/s=15 m/s
(2)平均速率为:eq \x\t(v)′=eq \f(x+\f(x,2),t+t0+t′)=eq \f(900+450,60+30+45) m/s=10 m/s.
一、选择题
考点一 对速度的理解
1.(多选)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运动的位移越大,其速度一定越大
B.物体运动的时间越短,其速度一定越大
C.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D.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其位移跟时间的比值是一个恒量
答案 CD
2.(多选)下列关于速度方向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速度方向就是物体的运动方向
B.位移的方向和速度的方向一定不同
C.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方向是不变的
D.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方向是可以改变的
答案 AC
解析 速度的方向就是物体的运动方向,A项正确.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大小和方向都不变,C项正确.
考点二 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3.(2019·哈尔滨六中月考)下面列举的几种速度,其中不是瞬时速度的是( )
A.火车以76 km/h的速度经过“深圳到惠州”这一路段
B.汽车速度计指示的速度50 km/h
C.足球以12 m/s的速度射入球门
D.城市繁华路口路标上标有“15 km/h注意车速”的字样
答案 A
4.井冈山红色旅游景区很受游客欢迎,为了使公路交通有序、安全,在景区路旁立了许多交通标志,如图1所示,甲图是限速标志,表示允许行驶的最大速度是80 km/h;乙图是路线指示标志,表示此处到井冈山还有150 km.关于上述两个数据表达的物理意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1
A.80 km/h是平均速度,150 km是位移
B.80 km/h是瞬时速度,150 km是路程
C.80 km/h是瞬时速度,150 km是位移
D.80 km/h是平均速度,150 km是路程
答案 B
解析 允许行驶的最大速度表示的是限定的最大瞬时速度,路线指示标志上的数字表示从此地到井冈山的行驶距离,而不是直线距离,表示的是路程,正确答案为B.
5.(2020·山东实验中学高一期中)为提高百米赛跑运动员的成绩,教练员分析了运动员跑百米全程的录像带,测得运动员在前7 s内跑了61 m,7 s末到7.1 s末跑了0.92 m,跑到终点共用10.8 s,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运动员在百米赛跑全过程的平均速度是9.26 m/s
B.运动员在前7 s的平均速度是8.71 m/s
C.运动员在7 s末的瞬时速度约为9.2 m/s
D.运动员在第7 s内的平均速度是9.2 m/s
答案 D
解析 运动员在百米赛跑全过程的平均速度大小是eq \x\t(v)=eq \f(x,t)=eq \f(100,10.8) m/s≈9.26 m/s,选项A正确;运动员在前7 s的平均速度大小是v7=eq \f(x7,t7)=eq \f(61,7) m/s≈8.71 m/s,选项B正确;7 s末到7.1 s末时间较短,这段平均速度为9.2 m/s,近似等于7 s末的瞬时速度,而不能认为是第7 s内的平均速度,选项C正确,选项D错误.
6.(多选)“缓缓飘落的枫叶像思念,我点燃烛火温暖岁末的秋天.”在离地10 m的枫树树梢上的一片枫叶在萧瑟的秋风中颤抖着飘落到地面,完成了它最后叶落归根的使命.如图2所示,若枫叶下落时间为5 s,则下列论述中正确的是( )
图2
A.枫叶下落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一定等于2 m/s
B.枫叶下落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可能大于2 m/s
C.枫叶刚着地时的瞬时速度一定等于2 m/s
D.枫叶刚着地时的瞬时速度可能等于1 m/s
答案 BD
解析 枫叶在秋风的吹动下通常不会沿直线下落到地面,也就是说枫叶的位移大小可能大于10 m,由于枫叶的下落时间为5 s,由平均速度的定义式eq \x\t(v)=eq \f(x,t)可知,A错误,B正确;而枫叶的“飘落”是难以确定的变速运动,它运动的速度会时大时小,变幻莫测,故C错误,D正确.
7.三个质点A、B、C的运动轨迹如图3所示,三个质点同时从N点出发,同时到达M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3
A.三个质点从N点到M点的平均速度相同
B.质点B从N点到M点的平均速度方向与任意时刻的瞬时速度方向相同
C.到达M点时的瞬时速度的值一定是A的大
D.三个质点到达M点时的瞬时速度一定相同
答案 A
解析 三个质点运动的初、末位置相同,故位移相同,又因时间一样,故平均速度相同,选项A正确;质点B沿NM直线运动过程中有可能静止,故不能断定平均速度方向与任意时刻的瞬时速度方向相同,选项B错误;到达M点时,三者瞬时速度大小无法确定,选项C、D均错误.
8.物体通过两个连续相同位移的平均速度分别为v1=10 m/s,v2=15 m/s,则物体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 )
A.13.75 m/s B.12.5 m/s
C.12 m/s D.11.75 m/s
答案 C
解析 设每段位移为x,由平均速度的定义有v=eq \f(2x,t1+t2)=eq \f(2x,\f(x,v1)+\f(x,v2))=eq \f(2v1v2,v1+v2)=eq \f(2×10×15,10+15) m/s=12 m/s.
考点三 平均速度与平均速率
9.(2019·太原五中阶段性检测)国庆黄金周高速路上经常出现堵车现象.小明开车前往太原途中,听到导航仪提示,“前方3公里拥堵,估计需要30分钟通过”,根据导航仪的提示,下列推断中正确的是( )
A.3公里指的是位移
B.汽车将匀速率通过前方路段
C.通过前方3公里路段,汽车的平均速率约为6 km/h
D.若此时汽车距离目的地还有六公里,到达目的地一定需要一个小时
答案 C
10.(多选)如图4,设游客甲驾车从九华山大门去黄山大门,行程162 km.游客乙驾车从黄山大门赶往九华山大门,行程158 km.若两人恰好同时出发且同时到达,则甲、乙在两地之间运动的过程中( )
图4
A.研究甲车的行驶路程时能将甲车看成质点
B.甲车、乙车的平均速度相同
C.甲车的平均速率大于乙车的平均速率
D.游客乙驾车行驶“158 km”指的是位移
答案 AC
11.(多选)如图5所示,在1 000 m体能测试中,小明沿某圆形400 m跑道从A点出发,其成绩为3分40秒,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5
A.小明的平均速率约为4.55 m/s
B.小明的平均速率约为0.91 m/s
C.小明的平均速度大小约为0.91 m/s
D.小明的平均速度大小约为0.58 m/s
答案 AD
解析 平均速率为路程与时间的比值,所以平均速率为v1=eq \f(s,t)=eq \f(1 000,220) m/s≈4.55 m/s
平均速度为位移与时间的比值,所以平均速度为v2=eq \f(x,t)=eq \f(63.7×2,220) m/s≈0.58 m/s.
所以选A、D.
二、非选择题
12.一支队伍匀速直线前进,通讯员从队尾追赶到队前传达命令后又立即返回到队尾时,队伍已前进了 200 m,在整个过程中,通讯员共用时80 s,比队伍多走了80 m的路程,则全过程通讯员通过的路程及平均速度大小为多少?
答案 280 m 2.5 m/s
解析 队伍前进了200 m,而通讯员比队伍多走了80 m,故全过程通讯员通过的路程为s=200 m+80 m=280 m,而通讯员的位移为200 m,故平均速度大小v=eq \f(x,t)=eq \f(200,80) m/s=2.5 m/s.
13.一列火车沿平直轨道运行,先以10 m/s的速度匀速行驶15 min,随即改以15 m/s的速度匀速行驶10 min,最后在5 min内又前进1 000 m而停止,则该火车在前25 min及整个30 min内的平均速度各为多大?
答案 12 m/s 10.56 m/s
解析 火车在前15 min内的位移为x1=v1t1=10×900 m=9 000 m,火车在中间10 min内的位移为x2=v2t2=15 ×600 m=9 000 m,前25 min内的平均速度大小:eq \x\t(v1)=eq \f(x1+x2,t1+t2)=eq \f(9 000+9 000,25×60) m/s=12 m/s,整个30 min内的平均速度大小:eq \x\t(v2)=eq \f(x1+x2+x3,t1+t2+t3)=eq \f(9 000+9 000+1 000,30×60) m/s≈10.56 m/s.
14.登山运动中,小张用100 min由宿营地X爬到山顶Y.在山道上通过的路程是2 400 m,相对于X升高了1 200 m,水平距离为1 600 m,如图6所示,求:
图6
(1)小张由X运动到Y总的位移的大小;
(2)小张爬山的平均速度的大小;
(3)他的朋友小李从Z点爬山,比小张晚20 min开始,平均速率为0.5 m/s,还比小张早20 min到达山顶,问小李由Z爬到Y共通过了多少路程?
答案 (1)2 000 m (2)eq \f(1,3) m/s (3)1 800 m
解析 (1)由X到Y总的位移的大小为
x=eq \r(1 6002+1 2002) m=2 000 m.
(2)小张爬山的平均速度的大小为:
v=eq \f(x,t)=eq \f(2 000,100×60) m/s=eq \f(1,3) m/s.
(3)小李爬山所用的时间
t2=100 min-20 min-20 min=60 min.
小李由Z爬到Y通过的路程
s=v2t2=0.5×60×60 m=1 800 m.平均速度
瞬时速度
物理意义
描述物体在一段时间内运动的平均快慢和方向,与一段时间或一段位移对应
描述物体在某时刻运动的快慢和方向,与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对应
大小
由eq \x\t(v)=eq \f(Δx,Δt)求出
v=eq \f(Δx,Δt),其中Δt→0
方向
与位移的方向相同,不一定与物体瞬时运动的方向相同
就是那一时刻物体运动的方向
联系
(1)在匀速直线运动中,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相等
(2)当位移足够小或时间足够短时,可以认为平均速度就等于瞬时速度
高中物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4 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优质学案及答案: 这是一份高中物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a href="/wl/tb_c162902_t4/?tag_id=42" target="_blank">4 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优质学案及答案</a>,文件包含第4课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教师版-高一物理同步精品讲义人教必修第一册doc、第4课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学生版-高一物理同步精品讲义人教必修第一册doc等2份学案配套教学资源,其中学案共33页, 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3 位置变化快慢的描述——速度优质导学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a href="/wl/tb_c162900_t4/?tag_id=42" target="_blank">3 位置变化快慢的描述——速度优质导学案</a>,文件包含第3课位置变化快慢的描述速度教师版-高一物理同步精品讲义人教必修第一册doc、第3课位置变化快慢的描述速度学生版-高一物理同步精品讲义人教必修第一册doc等2份学案配套教学资源,其中学案共31页, 欢迎下载使用。
物理必修 第一册3 位置变化快慢的描述——速度学案及答案: 这是一份物理必修 第一册3 位置变化快慢的描述——速度学案及答案,共15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即学即练1,即学即练2,即学即练3,即学即练4,即学即练5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