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德州市武城县甲马营镇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山东省德州市武城县甲马营镇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山东省德州市武城县甲马营镇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原卷版docx、山东省德州市武城县甲马营镇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5页, 欢迎下载使用。
考试时间100分钟 满分100分
第I卷(选择题)
1. 如图分别是动、植物细胞结构模式图。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①是细胞的边界,能控制物质的进出B. ④是细胞的控制中心
C. ③和⑥都是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D. 动物细胞通常不具有①③⑤
【答案】A
【解析】
【分析】观图可知:①细胞壁、②细胞膜、③叶绿体、④细胞核、⑤液泡、⑥线粒体。
【详解】A.①是细胞壁,具有保护和支持细胞的作用,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故A错误。
B.④是细胞核,内含遗传物质,是遗传的控制中心,故B正确。
C.③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⑥线粒体是呼吸作用的主要场所,叶绿体和线粒体都是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故C正确。
D.植物细胞内有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而动物细胞内没有①细胞壁、⑤液泡和③叶绿体,故D正确。
故选A。
2. 取一个成熟的番茄,用开水烫一烫,撕下表皮,可以看到里面的果肉肥厚多汁,仔细观察,里面还有丝丝“筋络”。下列相关描述错误的是( )
A. 撕下的表皮属于保护组织
B. 番茄果实由多种组织构成
C. “筋络”属于输导组织
D. 不同部位细胞的遗传物质不同,是细胞分化的结果
【答案】D
【解析】
【分析】植物的组织主要有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分生组织、机械组织等,它们各有一定的生理功能。
【详解】A.保护组织一般由植物根、茎、叶表面的表皮细胞构成,具有保护内部柔嫩部分的功能,撕下的表皮属于保护组织,故A正确。
B.番茄果实由多种组织构成的器官,故B正确。
C.筋络由导管和筛管组成,导管运输水和无机盐,筛管运输有机物,所以“筋络”属于输导组织,故C正确。
D.细胞分化形成形态结构、生理功能不同的细胞,而不同部位细胞的遗传物质是相同的,故D错误。
故选D。
3. 下表为小敏同学探究“影响鼠妇生活的环境因素”的实验设计,她探究的是( )
A. 温度对鼠妇生活的影响
B. 光照对鼠妇生活的影响
C. 空气对鼠妇生活的影响
D. 湿度对鼠妇生活的影响
【答案】A
【解析】
【分析】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其中这种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因此在探究实验中要得到可信的结论,一组对照实验中变量只能是一个。此题表格信息中主要是温度的不同,因此温度是该题的变量。
【详解】根据分析可知,此题探究“影响鼠妇生活的环境因素”的实验设计,表格信息中主要是温度的不同,其它条件光照、湿度等均相同,因此他探究的问题温度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故BCD错误,A正确。
故选A
4. 下列诗词中描述的生命现象与其所体现的生物特征,相符的是( )
A. AB. BC. CD. D
【答案】B
【解析】
【分析】生物的共同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详解】A.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人体通过出汗、排尿等形式排出体内的废物,A不符合题意。
B.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生物能够繁殖是指产生新个体,B符合题意。
C.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风和太阳都非生物因素,影响了柳树和葵花,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C不符合题意。
D.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5. 科学观察常常需要用到显微镜。图是显微镜的结构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光线暗时,用⑤的平面镜对光
B. 镜筒下降时, 眼睛要向①内看
C. 要切换不同倍数的物镜,转动②
D. 要使看到的物像更清晰,调节⑥
【答案】C
【解析】
【分析】图中显微镜的结构有:①目镜、②转换器、③物镜、④压片夹、⑤反光镜、⑥粗准焦螺旋、⑦细准焦螺旋。
【详解】A.反光镜有两面,平面镜和凹面镜,其中凹面镜能聚光,反射的光线更强,故光线暗时,用⑤反光镜的凹面镜对光,故A错误。
B.镜筒下降时,为防止物镜压碎玻片,眼睛应盯着③物镜,故B错误。
C.物镜有螺纹,安装在转换器上,故要切换不同倍数的物镜,转动②转换器,故C正确。
D.细准焦螺旋能小幅度的升降镜筒,故要使看到的物像更清晰,调节⑦细准焦螺旋,故D错误。
故选C。
6. 根据行为获得途径分析,下列动物的行为与“蜘蛛结网”属于同一类型的是( )
A. 小白鼠走迷宫B. 蜜蜂采蜜
C. 海豚顶球D. 黑猩猩叠箱摘香蕉
【答案】B
【解析】
【分析】(1)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一出生就有的一种行为方式,是动物的一种本能,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
(2)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成长的过程中通过环境因素的影响,由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是在先天性行为的基础上建立的一种新的行为活动,也称为后天性行为。
(3)蜘蛛织网是生来就有的先天性行为。
【详解】ACD.小白鼠走迷宫、海豚顶球、黑猩猩叠箱摘香蕉都是由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学习行为。ACD不符合题意。
B.蜜蜂采蜜是生来就有的先天性行为。B符合题意。
故选B。
7. 模型构建是学习生物学的一种有效方法。下图是某同学制作的一个肌肉牵动骨运动的模型。其中松紧带、螺丝和木板分别模拟的是( )
A. 骨、关节、肌肉B. 关节、骨、肌肉
C. 肌肉、关节、骨D. 肌肉、骨、关节
【答案】C
【解析】
【分析】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骨绕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会产生运动。
【详解】骨骼肌中间较粗的部分叫肌腹,两端较细的呈乳白色的部分叫肌腱。肌腱可绕过关节连在不同的骨上。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骨绕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会产生运动。但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推开骨,所以与骨相连的肌肉总是由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的,骨、关节、肌肉在运动中分别起杠杆、支点和动力作用。故松紧带、螺丝和木板分别代表运动中的:肌肉、关节、骨,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8.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这首诗被央视《经典咏流传》播出后,广为传唱。诗中的“苔花”指的是苔藓植物,下列有关其描述错误的是( )
A. 苔藓植物体内无输导组织
B. 苔藓植物具有类似茎和叶的分化
C. 苔藓植物属于绿色开花植物,苔花是苔藓植物的花
D. 有些沼泽地带生长的苔藓植物,遗体一年年地堆积后会形成泥炭
【答案】C
【解析】
【分析】苔藓植物无根,有茎叶的分化,茎内无导管,叶内无叶脉,不结种子,用孢子繁殖后代。
【详解】AB.苔藓植物一般具有茎和叶,茎中无导管,叶中无叶脉,所以无输导组织,AB正确。
C.苔藓属于苔藓植物,不是绿色开花植物,没有花,能进行光合作用,C错误。
D.泥炭藓、湿原藓等极耐水湿的苔藓植物,在湖泊和沼泽地带生长繁殖,它们的衰老的植物体或植物体的下部,逐渐死亡和腐烂,并沉降到水底,时间久了,植物遗体就会越积越多,最后形成泥炭,D正确。
故选C。
9. 习总书记曾明确指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以下对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作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绿色植物制造的有机物能为人类提供物质和能量
B. 绿色植物对维持生物圈碳氧平衡起重要作用
C. 绿色植物呼吸作用是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的主要原因
D. 绿色植物主要通过蒸腾作用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
【答案】C
【解析】
【分析】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
【详解】A.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是生物圈中的生产者,是所有生物的食物来源、氧气来源和能量来源,它制造的有机物可以建造自身细胞,为自身提供物质和能量,A不符合题意。
B.绿色植物能通过光合作用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维持了生物圈中的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即碳-氧平衡,B不符合题意。
C.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的主要原因大量使用 燃料、工业废气的大量排放等因素造成的,总体上绿色植物光合作用消耗的二氧化碳远远大于其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C符合题意。
D.绿色植物通过蒸腾作用能够增加大气湿度,促进降雨,植物主要通过蒸腾作用产生水,促进生物圈的水循环,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0. 如图是不同放大倍数的目镜和物镜,下列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转动转换器,镜头a换成b时,视野变暗
B. 若要视野中看到细胞最大,需选用目镜和物镜组合为图中a、d
C. 对光时,怎么调节遮光器和反光镜,视野始终漆黑一片,原因是目镜的放大倍数太大
D. 如果发现显微镜视野中有污点,转动目镜和反光镜污点均未动,则说明污点在物镜上
【答案】A
【解析】
【分析】目镜:没有螺纹,它直接插在镜筒的顶端。放大倍数低的长,放大倍数高的短;物镜:物镜上有螺纹,安装在转换器的孔上。放大倍数低的短,放大倍数高的长。图中a和b是物镜;c和d是目镜。
【详解】A.物镜有螺纹,物镜的放大倍数越大镜头越长;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范围越小,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少,细胞体积越大,视野越暗。因此a是低倍物镜,b是高倍物镜;转动转换器,a低倍物镜换成b高倍物镜时,视野变暗,故A正确。
B.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目镜的放大倍数和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图中a、b有螺纹为物镜,c、d无螺纹为目镜。目镜放大倍数越小,镜头越长;物镜放大倍数越小,镜头越短。若要视野中看到的细胞最大,需选用放大倍数大的短目镜c和放大倍数大的长物镜b,故B错误。
C.在使用显微镜观察前,对光这一步非常重要,如果看不到明亮的视野会影响后面的观察,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如:物镜没有对准通光孔;反光镜没有调节到位;遮光器没有选择合适光圈;可能遮光器遮住了通光孔。与目镜的放大倍数太大没有关系,故C错误。
D.用显微镜进行观察时,视野中出现了污点,污点的位置只有三种可能:目镜、物镜或玻片标本,判断的方法是转动目镜,污点动就在目镜上,不动就不在目镜上;移动玻片,污点动就在玻片上,不动就不在玻片上;如果不在目镜和玻片上,那就一定在物镜上。污点不可能在反光镜上,故D错误。
故选A。
11. 下列关于显微镜使用方法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显微镜的正确使用步骤是①取镜和安放②观察③对光④收镜
B. 若载玻片上写有英文字母“p”,则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b”
C. 由低倍物镜换高倍物镜时需要转动转换器
D.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观察的视野范围也就越大
【答案】C
【解析】
【分析】显微镜的使用步骤:取镜安放、对光、放片、调焦、观察、整理存放。
【详解】A.显微镜的正确使用步骤是:①取镜和安放、③对光、②观察、④收镜,A错误。
B.显微镜成倒立的像,“倒立”不是相反,是旋转180度后得到的像即上下相反、左右相反。若载玻片上写有英文字母“p”,则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d”,B错误。
C.转换器在镜筒的下端,圆形可以安装物镜,即由低倍物镜换高倍物镜时需要转动转换器,C正确。
D.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观察的视野范围越小,细胞体积越大,D错误。
故选C。
12. 下列生活现象中,与呼吸作用无关的是( )
A. 新疆昼夜温差大,哈密瓜更甜
B. 长期存放的萝卜出现空心
C. 西樵山空气清新,是天然的氧吧
D. 农田遇涝害时及时排水
【答案】C
【解析】
【分析】呼吸作用是细胞内的有机物在氧气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呼吸作用的原料是:有机物(能量)和氧气,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
【详解】A.新疆地区昼夜温差大,白天光合作用强度强制造的有机物多晚上温度低呼吸作用弱。消耗的有机物少,积累的有机物就多。因此,新疆地区的哈密瓜更甜,A不符合题意。
B.萝卜进行呼吸作用,分解萝卜的有机物,时间一长,会出现空心现象,B不符合题意。
C.西樵山空气清新,是天然的氧吧,主要原因是植物通过蒸腾作用能降低周围环境的温度,通过光合作用释放氧气的原因,和呼吸作用无关,C符合题意。
D.被水淹的植物体,由于水把土壤中的空气排挤出土壤,造成土壤中缺氧,根部得不到足够的氧气进行呼吸作用,从而使根的生命活动减弱甚至死亡,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3. 下列古诗词描写的植物中,生殖方式与其他三个不同的是( )
A.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B. 松柏千年耐岁寒,绿叶常青守一方
C. 百亩中庭半是苔,门前白道水萦回
D. 满地翻黄银杏叶,忽惊天地告成功
【答案】C
【解析】
【分析】植物根据生殖细胞的不同可分为孢子植物和种子植物。孢子植物用孢子来繁殖后代,包括藻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种子植物用种子来繁殖后代,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种子植物又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详解】A.“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这句古诗中的荷花属于被子植物,能产生种子,用种子繁殖后代,A不符合题意。
B.“松柏千年耐岁寒,绿叶常青守一方”指的松柏常绿,松柏属于裸子植物能产生种子,用种子繁殖,B不符合题意。
C.“满百亩中庭半是苔,门前白道水萦回”中的苔,属于苔藓植物,能产生孢子,用孢子繁殖后代,不能产生种子,C符合题意。
D.“满地翻黄银杏叶,忽惊天地告成功”中描述的银杏属于种子植物中的裸子植物,能产生种子,用种子繁殖,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4. “荣宝”是成都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的吉祥物,以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的大熊猫“芝麻”为原型创作,形象活泼可爱。下列关于对熊猫的描述错误的是( )
A. 没有牙齿的分化B. 用肺呼吸C. 胎生哺乳D. 体表被毛
【答案】A
【解析】
【分析】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体表通常有毛;牙齿有门齿、犬齿和臼齿的分化;体腔内有膈,用肺呼吸;体温恒定;胎生、哺乳。常见的哺乳动物:蝙蝠、鲸鱼、鸭嘴兽、海豚、白鳍豚、江豚、家兔、大熊猫等。
【详解】结合分析可知,大熊猫是哺乳动物,选项中“用肺呼吸”、“胎生哺乳”和“体表被毛”都是大熊猫的特征,而大熊猫具有门齿、犬齿和臼齿的分化,所以“没有牙齿的分化”的观点不正确,故A错误,BCD正确。
故选A。
15. 下列对部分动物的类群与特征的描述,错误的是( )
A. 涡虫属于扁形动物,身体呈左右对称,背腹扁平,有三个胚层
B. 节肢动物是地球上最大的动物类群,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身体和附肢都分节
C. 蚯蚓是线形动物,身体细长,呈圆柱形,体表有角质层
D. 青蛙和蜥蜴的区别之一是,蜥蜴能终生生活在陆地,而青蛙的生殖和发育离不开水
【答案】C
【解析】
【分析】1.扁形动物的身体呈两侧对称;背腹扁平;有口无肛门。代表动物有:华枝睾吸虫、血吸虫、绦虫、涡虫等。
2.节肢动物包括昆虫纲、多足纲、蛛形纲、甲壳纲。节肢动物约有120多万种,是动物界中种类最多,在陆地、水域中都有分布,是分布最广的动物类群。
3.环节动物的身体呈圆筒形,由许多彼此相似的体节组成,靠刚毛或疣足辅助运动。
4.线形动物的身体细长,呈圆柱形,体表有角质层,有口有肛门。
5.两栖动物是指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既能生活在水中,也能生活在潮湿的陆地上,主要用肺呼吸,兼用皮肤呼吸。常见的两栖动物有青蛙、蟾蜍、大鲵和蝾螈等。
6.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是:体表覆盖角质的鳞片或甲;用肺呼吸;在陆地上产卵,卵表面有坚韧的卵壳。
【详解】A.涡虫属于扁形动物,身体呈左右对称,背腹扁平,有三个胚层:内胚层、中胚层和外胚层,A正确。
B.结合分析可知,节肢动物是地球上最大的动物类群,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身体和附肢都分节,B正确。
C.蚯蚓是环节动物(不是线形动物),身体细长,呈圆柱形,体表没有角质层,C错误。
D.青蛙是两栖动物,蜥蜴是爬行动物。青蛙和蜥蜴的区别之一是:蜥蜴能终生生活在陆地,而青蛙的生殖和发育离不开水,D正确。
故选C。
16. 对人类来说,生物素养很重要,人们的生产生活都离不开生物学知识。下列做法与运用的原理不匹配的是( )
A. 贮藏水果和蔬菜时保持低温——促进呼吸作用
B. 移栽植物时剪去部分枝叶——降低蒸腾作用
C 移栽幼苗时根部要尽量带些土——避免损伤根毛
D. 增加大棚内的二氧化碳浓度——增强光合作用
【答案】A
【解析】
【分析】1.蒸腾作用是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主要是叶)以水蒸气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
2.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吸收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同时释放氧气的过程。
3.植物呼吸作用是将体内有机物转化成二氧化和水,并且还会释放出能量的过程。
【详解】A.一般而言,呼吸强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强,在生产实践上贮藏蔬菜和水果时应该保持低温、水果的呼吸作用减弱、可延长保鲜时间,A符合题意。
B.刚刚移栽的植物,根的吸水能力很弱,剪去部分枝叶,可以降低植物的蒸腾作用,以保持植物体内的水分,有利于移栽植物的成活,B不符合题意。
C.移栽幼苗时根部要尽量带些土,减少幼根与根毛的损伤,保护根毛和幼根,提高根的吸水能力,有利于移栽植物的成活,C不符合题意。
D.在一定范围内,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随二氧化碳的浓度增加而加强,制造的有机物就多,释放的氧气增多;大棚内的绿色植物不断消耗二氧化碳,二氧化碳的浓度逐渐降低,光合作用效率就会降低。所以,增加大棚内的二氧化碳,有利于增强光合作用,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7. 下列关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植物白天进行光合作用,晚上进行呼吸作用
B. 光合作用分解有机物,呼吸作用制造有机物
C. 光合作用需要光,呼吸作用不需要光
D. 光合作用释放能量,呼吸作用储存能量
【答案】C
【解析】
【分析】植物在白天主要进行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晚上进行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光合作用是制造有机物,呼吸作用是消耗有机物。
【详解】AC.光合作用必须在有光的条件下才能进行,呼吸作用有光、无光都可以进行,呼吸作用只要是活细胞时时刻刻都在进行,由此可知,不仅夜晚进行呼吸作用,白天也会进行呼吸作用,A错误,C正确。
BD.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在叶绿体里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有机物,释放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合成的有机物中的过程,实质是制造有机物,储存能量;呼吸作用是指在线粒体里消耗氧气,把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 释放能量的过程,实质是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BD错误。
故选C。
18. 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器官结构层次的是( )
A. 皮肤B. 舌C. 血液D. 肾
【答案】C
【解析】
【分析】生物体的结构层次:①细胞:除病毒外,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②组织:由形态相似、结构和功能相同的一群细胞和细胞间质联合在一起构成。 ③器官: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 ④系统:能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合在一起。 ⑤个体:由不同的器官或系统协调配合共同完成复杂的生命活动的生物。
【详解】选项中“皮肤”、“舌”和“肾”都是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形成的器官,而血液是由血细胞和血浆(细胞间质)组成,血液在心脏和血管之间循环流动,具有运输氧气和养料、二氧化碳等废物的功能。因此,血液是一种流动的结缔组织,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19. 下列关于多细胞动物体和植物体结构层次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动物细胞的结构中都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B. 植物体有上皮组织、分生组织、输导组织、营养组织
C. 动物体的结构层次比植物体的结构层次多了系统
D. 我们常吃的西瓜,从结构层次上看是个体层次
【答案】C
【解析】
【分析】1.植物细胞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线粒体、液泡,植物体绿色部分的细胞还有叶绿体。动物细胞的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和线粒体。
2.由形态相似,结构、功能相同的细胞联合在一起形成的细胞群叫做组织。植物的主要组织有:保护组织、分生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机械组织。动物组织有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它们各自具有不同的功能。
【详解】A.动物细胞的结构中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没有细胞壁,A错误。
B.植物体有分生组织、输导组织、营养组织等,而上皮组织属于动物的组织类型,B错误。
C.绿色开花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动物体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可见,动物体的结构层次比植物体的结构层次多了系统,C正确。
D.我们常吃的西瓜,从结构层次上看是器官层次,D错误。
故选C。
20. 下图是检验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的实验装置,一段时间后摘取甲、乙内的叶片放在酒精中水浴加热、染色,观察叶片颜色的变化。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实验前应将两个枝条进行暗处理
B. 两装置加入的清水和氢氧化钠溶液应等量
C. 将叶片放在酒精中加热是为了脱色
D. 滴加碘液后,甲装置中的叶片不变蓝
【答案】D
【解析】
【分析】(1)《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暗处理→部分遮光→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观察颜色。实验要点:光合作用需要光、光合作用制造淀粉、碘遇到淀粉变蓝色,酒精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关键是确定控制实验变量、设置对照实验。
(2)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氢氧化钠溶液能吸收二氧化碳,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
(3)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
【详解】A.实验前应将两株长势相同的枝条进行暗处理,目的是让叶片中的淀粉运走耗尽,A正确。
B.对照实验又叫单一变量实验,只有一个量不同,其它量皆相同,此实验的变量是二氧化碳,因此甲乙两装置中加入的清水和氢氧化钠溶液应等量,B正确。
C.在“检验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的实验中,把叶片放入酒精中隔水加热的目的是使叶绿素溶解于酒精,叶片变成黄白色,避免受到叶绿素的颜色干扰,使实验现象更明显,C正确。
D.甲装置内有二氧化碳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因此滴加碘液变蓝色;乙装置内缺乏二氧化碳,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因此滴加碘液不变蓝,D错误。
故选D。
21. 在巴斯德曲颈瓶实验中,甲瓶的瓶口是竖直向上;乙瓶的瓶口是拉长呈S型的曲颈;将两个烧瓶内的肉汤同时煮沸放凉后,观察肉汤的变化。下列有关巴斯德的曲颈瓶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本实验的实验变量是烧瓶放置时间的长短
B. 将两个烧瓶内的肉汤同时煮沸的目的是驱逐瓶内的空气
C. 巴斯德作出的假设是:使肉汤变质的微生物来自于肉汤自身
D. 空气能进入甲、乙烧瓶,但附着在空气尘埃上的微生物不能进入乙烧瓶
【答案】D
【解析】
【分析】结合题意和图示从空气中的细菌能否进入甲瓶与乙瓶的不同点来切入。
【详解】如图,将两个烧瓶内的肉汤同时煮沸放凉,即两瓶中都高温灭菌,甲瓶的瓶口是竖直向上的,因此空气中的微生物会通过竖直的瓶口进入甲瓶的肉汤中,使肉汤变质腐败。而乙瓶的瓶口是拉长呈S型的曲颈的,空气中的微生物就会被S型的曲颈阻挡住,微生物就不能进入乙瓶的肉汤中,肉汤保持新鲜。由此可知,甲乙两瓶的不同点是甲瓶的肉汤中有微生物,乙瓶的肉汤中无微生物,因此,本实验的实验变量是有无微生物,甲瓶是对照组,乙瓶是实验组。A错误,D正确;将两个烧瓶内的肉汤同时煮沸的目的是杀死瓶内原有的微生物。B错误;通过实验过程可以分析出巴斯德作出的假设是:引起肉汤变质的微生物来自于空气。C错误 。
【点睛】理解细菌是由原已存在的细菌产生的和确定实验变量,设置对照实验。
22. 下列关于动物结构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鱼用鳃呼吸适应水中生活
B. 雄蛙有鸣囊适应水中和陆地上生活
C. 家鸽前肢变成翼适应飞行生活
D. 蜥蜴体表有角质鳞片适应陆地生活
【答案】B
【解析】
【分析】从鱼类、两栖类、鸟类、爬行类的结构和生理去考虑。
【详解】鱼用鳃呼吸,适于吸收水中的氧气,因此鱼用鳃呼吸,是与水生环境相适应的,A正确;青蛙肺不发达,皮肤裸露辅助呼吸,适于生活在潮湿的环境或离水源近的环境中,雄青蛙的高声鸣叫,是为了吸引雌蛙前来,是求偶行为,与适应水陆两栖生活无关,B错误;
鸟前肢变成翼,展开面积大,呈扇形,可以煽动空气,适于空中飞翔,C正确;蜥蜴体表有角质鳞片可以减少水分蒸发,适于干燥的陆生环境,D正确;故选B。
【点睛】牢记生物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23. 一代球星科比的最佳投篮动作是他的转身跳投,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图甲中①是肌腱,②是肌腹
B. 投篮动作至少需要两组肌肉互相配合
C. 图乙所示投篮动作中,肱三头肌的变化是先收缩后舒张
D. 运动并不是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的,如投篮时维持身体平衡需要小脑的调节
【答案】C
【解析】
【分析】人体的任何一个动作,都是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由于骨骼肌收缩,并且牵引了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而完成的。
【详解】A.骨骼肌两端较细呈乳白色的部分是肌腱(属于结缔组织),绕过关节分别附在不同的骨上,中间较粗的部分是肌腹,主要由肌肉组织构成,外面包有结缔组织膜,里面有许多血管和神经,能够收缩和舒张。图甲中①是肌腱,②是肌腹,A正确。
B.由于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改变位置,而不能将骨复位,所以,与骨相连的骨骼肌至少是由两肌肉相互配合活动的,B正确。
C.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伸肘时,肱三头肌收缩,肱二头肌舒张。图乙所示投篮动作中,是由屈肘到伸肘的过程,所以肱三头肌的变化是先舒张后收缩,C错误。
D.运动并不是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它需要神经系统的控制和调节,如投篮时维持身体平衡需要小脑的调节。同时需要能量的供应,因此还需要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系统的配合,D正确。
故选C。
【点睛】在运动中,神经系统起调节作用,骨起杠杆的作用,关节起支点作用(也有说枢纽作用),骨骼肌起动力作用。
24. 下列关于动物与其气体交换的场所,相对应的一组是( )
①家鸽一肺和气囊 ②蚯蚓一体壁 ③缢蛏一鰓
④鲫鱼一鰓 ⑤青蛙一肺和皮肤 ⑥蝗虫一气门
A. ①②④⑤B. ②③④⑤C. ②④⑤⑥D. ①②④⑥
【答案】B
【解析】
【分析】不同动物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部位是不同的,生活在陆地上的动物,用肺或气管呼吸;生活在水中的动物,一般用鳃呼吸。
【详解】①家鸽每呼吸一次,气体两次经过肺,在肺里进行两次气体交换,而气囊中不进行气体交换,错误;②蚯蚓属于环节动物,它没有专门的呼吸器官,依靠体壁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正确;③缢蛏属于软体动物,用鳃呼吸,正确;④鲫鱼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正确;⑤青蛙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主要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正确;⑥蝗虫生活在陆地上,用气管呼吸,错误。故选B。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总结各类群的动物的呼吸器官和呼吸特点。
25. 下图是盛夏的晴天某绿色植物一昼夜释放和吸收 二氧化碳情况曲线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be时段处于弱光状态,也能进行光合作用
B. de段部分气孔关闭,二氧化碳吸收量下降
C. fh时段,植物体内积累的有机物逐渐增多
D. hi时段,植物体内的有机物总量持续下降
【答案】C
【解析】
【分析】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呼吸作用的产物,可以根据植物对二氧化碳的吸收量和释放量的变化,判断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强弱。如图中:ab段、hi段二氧化碳的释放量为定值,表明只进行呼吸作用,不进行光合作用;bc段、gh段虽然释放二氧化碳,但释放量在变化,表明已经开始进行光合作用,但光合作用强度小于呼吸作用强度;cg段植物体吸收二氧化碳,表明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出现de段的原因是气温过高,部分气孔关闭。
【详解】A.bc段二氧化碳的释放量逐渐减少,是因为处于弱光状态,已经能够进行光合作用,但光合作用强度小于呼吸作用强度,A不符合题意。
B.de段二氧化碳的吸收量下降,是因为中午温度过高,保卫细胞失水,导致部分气孔关闭,影响了对二氧化碳的吸收,B不符合题意。
C.fg时段,虽然光合作用逐渐减弱,但植物体内的有机物依然逐渐增多;但是,gh时段,植物体开始释放二氧化碳,表明光合作用强度小于呼吸作用强度,植物体内的有机物开始被呼吸作用消耗而减少。可见,C符合题意。
D.hi时段,植物体释放二氧化碳量为定值,表明只进行呼吸作用,不进行光合作用,因此,植物体内的有机物总量持续下降,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第II卷(非选择题)
26. 自行车骑行是一种绿色出行方式,科学骑行有益身体健康。
(1)骑行过程由四个连续的动作组成,如图1所示。当往下蹬脚踏板时,图2中股四头肌肌群____________(填“收缩”或“舒张”)提供动力,牵引胫骨绕____________运动。此动作的完成,还需要____________系统的调节。
(2)科学骑行要注意控制速度。科研人员将90名普通骑行者随机平均分成3组,测试不同骑行速度对膝关节耐受性的影响。骑行后第2天,对测试者进行检查,结果如下表所示。
注:表格中数值越大,代表相关的结构损伤程度越大或相关物质的量越多。
①测试时,除骑行速度不同外,需保持基本相同的条件包括:____________(写出一点即可)。
②研究结果表明,当骑行速度为____________km/h,对膝关节耐受性的影响相对较小。如果长时间骑行速度过快,图2中____________分泌的滑液量就会增多,异常积聚形成关节积液,会造成关节肿胀疼痛。
(3)骑行时合适的车座高度很重要。正确骑行姿势如图3所示,此时车座高度合适。
图4所示为两种错误的骑行姿势。请任选图4中的甲或乙,结合(1)(2)综合分析,该种骑行姿势存在的问题,若长期用该种姿势骑行可能会造成的运动损伤,并说明应该如何进行调整。____________
【答案】(1) ①. 收缩 ②. 膝关节 ③. 神经
(2) ①. 骑行时间等 ②. 20 ③. 关节囊
(3)甲:腿部弯曲角度过大,容易损伤膝关节,可以调高座椅进行调整。
乙:脚掌踩不实,容易对臀部和腰部造成伤害,可以调低座椅进行调整。
【解析】
【分析】骨的位置的变化产生运动,但是骨本身是不能运动的,骨的运动要靠骨骼肌的牵拉,骨骼肌中间较粗的部分叫肌腹,两端较细的呈乳白色的部分叫肌腱可绕过关节连在不同的骨上。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会产生运动。
【小问1详解】
由图可以看出,当往下蹬脚踏板时,图2中股四头肌肌群收缩,拉动胫骨围绕着膝关节运动,从而完成动作。运动并不是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的,还需要神经系统的调节。
【小问2详解】
①一组对照实验中只能有一个变量,其它条件应相同。这样便于排除其他条件干扰实验。因此该实验中为了控制单一变量,应保持骑行时间等其他因素都相同。
②由图表可以看出:当骑行速度为20km/h,对膝关节耐受性的影响相对较小。关节囊是附着在关节面周围及其附近骨面上的结缔组织囊,可以分泌滑液。
【小问3详解】
甲图中:腿部弯曲角度过大,容易损伤膝关节,可以调高座椅进行调整。乙图中:脚掌踩不实,容易对臀部和腰部造成伤害,可以调低座椅进行调整。
27. 自然界中的动物多种多样,春水澄碧,游鱼嬉戏,长空万里,秋雁远去都曾引发你无限的遐想。下面是某中学生物小组的同学收集到的部分动物图片。请据图回答:
(1)A类动物终生生活在水中,用___呼吸,用___游泳。
(2)B类动物成体用___呼吸,同时用___辅助呼吸。
(3)D类动物的呼吸功能强大,飞行时呼吸方式为___,大大提高了体内气体交换的效率。其体形为___,可减小空气阻力。
(4)E类动物所特有的生殖发育特点是___,其意义是___。
(5)C类生物身体由许多相似的___组成。F类生物防止水分散失的结构为___,此类昆虫身体分___,足和触角均分___。
(6)把以上六类动物分成两大类,依据是体内有无___进行分类。
【答案】(1) ①. 鳃 ②. 鳍
(2) ①. 肺 ②. 皮肤
(3) ①. 双重呼吸 ②. 流线型
(4) ①. 胎生、哺乳 ②. 大大提高后代成活率
(5) ①. 环状体节 ②. 外骨骼 ③. 部 ④. 节
(6)脊柱
【解析】
【分析】图中:A是鱼类,B青蛙是两栖类,C蚯蚓是环节动物,D家鸽是鸟类,E家兔是哺乳类,F蝗虫是节肢动物。
【小问1详解】
A鱼类生活在水中,体表常有鳞片覆盖,用鳃呼吸,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以及鳍的协调作用游泳。
【小问2详解】
B青蛙属于两栖动物,幼体(蝌蚪)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生活在陆地上,用肺呼吸,但肺不发达,兼用湿润的皮肤呼吸。
【小问3详解】
D家鸽等鸟类特有的呼吸方式是双重呼吸。当吸气时,气体一部分进入肺,在肺内进行气体交换,一部分经过肺,再进入气囊,在气囊内储存;当呼气时,气囊内的气体进入肺,在肺内进行气体交换。双重呼吸大大提高了体内气体交换的效率,有利于鸟的飞行生活。流线型是物体的一种外部形状,通常表现为前圆后尖、表面光滑,略像水滴的形状。具有这种形状的物体在流体中运动时所受到的阻力最小。可见,家鸽等鸟类的身体呈流线型,飞行时可减小空气阻力,利于飞行。
【小问4详解】
E是哺乳动物,哺乳动物的生殖发育特点是胎生、哺乳。胚胎在母体子宫里发育成胎儿,胎儿从母体生出来,这种生殖方式为胎生;刚出生的幼体只能靠母体乳腺分泌的乳汁生活为哺乳。胎生、哺乳的特征提高了后代的成活率。
【小问5详解】
C蚯蚓是环节动物,该类生物身体由许多相似的环状体节组成。F蝗虫属于节肢动物中的昆虫,此类昆虫身体分部,足和触角均分节;体表具有外骨骼。外骨骼可以保护和支持内部的柔软器官,防止体内的水分蒸发,使其能更好的适应陆地生活。
【小问6详解】
根据动物体内有无脊柱,把动物分成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图中的脊椎动物有:A鱼类,B两栖类,D鸟类,E哺乳类,而无脊椎动物有C环节动物、F节肢动物。
28. 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要探究光合作用,他们设计的实验如图所示。请据图回答问题:
(1)该实验的正确步骤应为___(填图中字母)。
(2)图a所示步骤是将实验材料放在___处理,目的是___。
(3)用不透光的黑纸片把叶片的一部分上下遮盖起来,另一部分不遮光,这样处理起到___作用,然后把该叶片放置阳光下照射一段时间。如图e所示。该实验的变量是___。
(4)在“酒精脱色”这一步骤中,将绿叶放在酒精中隔水加热目的是使___溶解到酒精中。
(5)经过图c所示的步骤处理后,叶片变成蓝色的是___(填“遮光”或“未遮光”)的部分,该过程中滴加的指示剂是___。
(6)本实验的结论是___。
【答案】(1)aedcb
(2) ①. 黑暗处 ②. 使叶片中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
(3) ①. 对照 ②. 光照##光
(4)叶绿素 (5) ①. 未遮光 ②. 碘液##稀碘液
(6)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光是光合作用的必需条件
【解析】
【分析】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需要准备的器具有小黑纸、曲别针、酒精、小烧杯、大烧杯、培养皿、酒精灯、三脚架、石棉网、火柴、清水等。应注意的几点包括:(1)不可直接将叶片放入酒精加热;(2)实验前将植物置于黑暗处一夜;(3)区分未遮光叶片和遮光叶片进行对比。
【小问1详解】
“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暗处理→选叶遮光,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观察颜色,因此该实验的正确步骤应为aedcb。
【小问2详解】
a图的植物应先将它放置黑暗处处理,因为无光照下的植物只能进行呼吸作用来消耗掉叶片中的淀粉,使原有的淀粉不能对实验进行干扰,不影响实验结果。
【小问3详解】
控制该实验中其他条件相同,用不透光的黑纸片把叶片的一部分上下遮盖起来,另一部分不遮光,通过有无光照的对比得出,唯一变量是光照对实验的影响,两组采用的处理方法起到对照作用。
【小问4详解】
如果将绿叶直接放在酒精中加热容易引起燃烧导致危险的发生,可如果把绿叶放在酒精中并且隔水加热起到控温作用,就可避免酒精燃烧防止危险,绿叶中的叶绿素可以溶解到酒精中。
【小问5详解】
实验中一组部分叶片被遮光导致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另一组部分叶片未遮光可以进行光合作用,淀粉遇碘液变蓝色,常用此方法来检验淀粉的存在,光合作用可制造淀粉,那么未遮光部分的叶片,能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淀粉,滴加碘液会变成蓝色,遮光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滴加碘液,不会变色,因此,经过图c所示的步骤处理后,该过程中滴加的指示剂是碘液。
【小问6详解】
本实验的结论是:光合作用需要光,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是淀粉。
29. 图1为孙悟同学在观察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显微镜下看到的几个视野,请回答:
(1)图1中要使视野①变为视野②,应将装片向_______方移动;要使视野③变为视野④,调节图2中标号【____】所示结构;要使视野中所看到的洋葱表皮细胞体积最大,应选择图3中镜头:_______×_______组合。
(2)在视野②中可以看到,洋葱鳞片叶表皮有部分重叠,是因为制作临时装片过程中_________________。
(3)请你按照制作过程帮孙悟同学正确排序(写序号)_______。
(4)图c滴的液体是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
(5)制作装片后染色最深的细胞结构是_______,与蚕豆叶表皮细胞比较,人的口腔上皮细胞没有_______。
【答案】 ①. 右下 ②. ① ③. ⑤ ④. ⑥ ⑤. 没有充分展开材料 ⑥. cd a e b ⑦. 生理盐水 ⑧. 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 ⑨. 细胞核 ⑩. 细胞壁、液泡
【解析】
【分析】
根据显微镜成像的特点、植物细胞的结构、制作口腔上皮细胞的步骤和注意事项,以及动植物细胞的区别分析解答。
【详解】(1)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不但上下颠倒而且左右相反,视野①中的物像位于右下方,说明实物位于左上方,视野②中的物像位于中央,说明实物也位于中央;要使物像从视野①变为视野②的状态,应将装片也向右下方移动,这样实物就移到了中央,物像自然也在中央了;物像③不清晰,物像④清晰,要想使物像从视野③变为视野④的状态应用图2中①细准焦螺旋进行调节。物像放大的倍数是目镜和物镜的乘积,所以要使视野中所看到的洋葱表皮细胞体积最大,应选择图3中镜头:⑤⑥。即选择放大倍数最大的物镜⑤和放大倍数最大的目镜⑥,因为物镜越长,其放大倍数越大;目镜则相反。
(2)视野②中出现洋葱鳞片叶表皮部分重叠的现象,这是因为在制作临时装片过程中没有将洋葱鳞片叶表皮完全展平。
(3)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实验步骤简单的总结为:擦、滴、刮、涂、盖、染。图中a是“涂”,b是“染”,c是“滴”,d是“刮”,e是“盖”,因此正确排序是:cdaeb。
(4)图中,c是“滴”,因为制作的是人的细胞,为了保持细胞的正常形态,滴加的是生理盐水。
(5)制作装片时,滴加碘液染色,染色最深的细胞结构是细胞核;蚕豆表皮细胞包括细胞壁、细胞核、细胞质、液泡、细胞膜等,人的细胞包括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与蚕豆表皮细胞比较,人的口腔上皮细胞没有细胞壁、液泡。
【点睛】此题综合性较强,需要同学们能够掌握全面的基础知识。
30. 下图是某实验小组“观察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观察番茄果肉细胞”的实验时,在显微镜视野中看到的物像,请据图回答:
(1)进行以上两个实验时,不需要用到的实验材料有_________
①载玻片 ②生理盐水 ③镊子 ④清水 ⑤滴管
(2)这两种植物细胞都不会发生吸水涨破,是因为有_________的支持和保护作用。
(3)使洋葱和番茄两种蔬菜具备不同味道的物质,主要存在于图中的结构[ ]_________里。
(4)取一个成熟的番茄,用开水烫一烫,可撕下表皮,番茄的表皮属于_________组织。
(5)洋葱鳞片叶相比管状叶细胞中特有的能量转换器是_________,洋葱鳞片叶和番茄果实在结构层次上属于_________。
【答案】(1)② (2)细胞壁
(3)①液泡 (4)保护
(5) ①. 叶绿体 ②. 器官
【解析】
【分析】(1)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步骤包括第一步:“擦”,用干净的纱布把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第二步:“滴”,把载玻片放在实验台上,用滴管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目的是为了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第三步:“撕”,把洋葱鳞片叶向外折断,用镊子从鳞片叶的内表面撕取一块薄膜;第四步:“展”,把撕取的薄膜放在载玻片中央的水滴中,用解剖针轻轻地把水滴中的薄膜展开;第五步:“盖”,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侧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液滴,然后缓缓放平,其目的是防止出现气泡;第六步:“染”,在载玻片的中央滴加碘液,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重复2~3次,使染液浸润到标本的全部。
(2)制作番茄果肉细胞临时装片的实验步骤为先用干净的纱布把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把载玻片放在实验台上,用滴管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清水;用解剖针挑取番茄果肉;把挑取的番茄果肉放在载玻片中央的水滴中展开;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端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液滴,然后缓缓放平。
(3)观图可知:①是液泡、②是细胞核、③是细胞壁。
【小问1详解】
由分析知,制作植物细胞的临时装片,为防止细胞变形,在载玻片上滴加的液体是清水,如果滴加生理盐水,细胞会吸水而变形,因此进行题干所述的两个实验时,不需要用到的实验材料有②生理盐水。
【小问2详解】
细胞壁在植物细胞的最外层,有一定的机械强度,使植物细胞具有一定的形状,具有保护和支持作用。所以,这两种植物细胞都不会发生吸水涨破,是因为有③细胞壁的支持和保护作用。
【小问3详解】
植物细胞的液泡内含细胞液,细胞液中溶解有多种物质,如或甜味或辣味的物质、色素以及糖类、无机盐、蛋白质等营养物质;因此品尝洋葱和番茄具有不同味道,主要存在于细胞质中的①液泡里。
【小问4详解】
保护组织一般位于植物体各器官的表面,由表皮细胞构成,具有保护内部柔嫩部分的功能,取一个成熟的番茄,用开水烫一烫,可撕下表皮,番茄的表皮主要由表皮细胞构成,属于保护组织。
【小问5详解】
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把光能转化为化学能贮存在有机物中,是绿色植物细胞特有的一种能量转换器;叶绿体中含有叶绿素,叶绿素能够吸收光能,为光合作用提供能量。与洋葱鳞片叶相比管状叶细胞中特有的能量转换器是叶绿体。
绿色开花植物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洋葱鳞片叶属于叶,番茄属于果实。因此洋葱鳞片叶和番茄果实在结构层次上都属于器官。
31. 小强在学习了昆虫的生殖与发育相关知识后,产生了探究的兴趣,便买回20只家蚕幼虫,进行饲养与实验。
(1)在饲养家蚕过程中,小强发现桑叶很有限,于是设想:青菜叶是否能用来饲养家蚕呢?对此他进行了探究实验:
①将20只家蚕幼虫等分成甲、乙两组,放置在相同且适宜家蚕生长发育的纸盒中,甲组用桑叶饲养,乙组用等量的____饲养,每天清理纸盒。
②经过20多天后,甲组家蚕幼虫长大、成熟,吐丝结茧;乙组家蚕幼虫却不食、变小、死亡。由此,小强得出结论:____。
(2)甲组家蚕幼虫经过吐丝结茧、化蛹、羽化成蚕蛾,交配、产卵后,小强得到了许多蚕卵。
小强认为,蚕卵的孵化需要20℃~25℃的条件。为此,他又做了探究实验:选取20粒蚕卵等分成甲、乙两组,甲组放置于10℃的环境中,乙组放置于23℃的环境中(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10多天后,观察两组蚕卵的孵化情况。
①小强此实验探究的是____对蚕卵孵化的影响。
②每组选择10粒蚕卵进行实验的目的是____。
③请你写出支持小强假设的实验现象(预测):____组卵孵化为幼虫。
【答案】 ①. 青菜叶 ②. 青菜叶不能用来饲养家蚕 ③. 温度 ④. 避免偶然性,减少误差 ⑤. 乙
【解析】
【分析】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
【详解】(1)①探究实验中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本实验的变量是家蚕食物的不同,甲组用桑叶饲养,乙组用等量的青菜叶饲养。
②经过20多天后,甲组家蚕幼虫长大、成熟,吐丝结茧;乙组家蚕幼虫却不食、变小、死亡,由此,小强得出结论青菜叶不能用来饲养家蚕。
(2)①根据题意本对照实验的变量是温度,其它的实验条件相同,有利于控制实验的变量,因此, 小强此实验探究的是温度对蚕卵孵化的影响。
②该实验中选取家蚕的数量均为10只进行实验,因为这样可以减少其他因素的影响而导致的误差,因此用10只家蚕做实验是为了避免实验的偶然性,减小误差,增加实验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③甲组放置于10℃的环境中,乙组放置在23℃的环境中(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支持小强假设的实验现象(预测):甲组蚕卵死亡(或不能孵化成幼虫),温度较低,不适宜于蚕卵的生长发育 ,乙组蚕卵孵化成幼虫,温度适宜有利于蚕孵化为幼虫的生长发育。
【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知该实验的操作步骤和探究试验应遵循的原则。位置
鼠妇
光照
温度
湿度
纸盒左半边
30只
阴暗
25℃
潮湿
纸盒右半边
30只
阴暗
10℃
潮湿
选项
诗词
生物特征
A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生活需要营养
B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能生长和繁殖
C
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
能排出体内的废物
D
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
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组别
速度(km/h)
检测指标
A组
B组
C组
20
25
30
关节软骨磨损
0
0
5
股四头肌初带和髌韧带撕裂
0
0
1
关节积液
0
2
5
相应集群组织肿胀
2
3
8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山东省武城县甲马营镇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共4页。
这是一份山东省德州市武城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精品解析山东省德州市武城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原卷版docx、精品解析山东省德州市武城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9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山东省德州市武城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精品解析山东省德州市武城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原卷版docx、精品解析山东省德州市武城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4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