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第9章青藏地区9.2 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精品教案(人教版八下)

    第9章青藏地区9.2 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精品教案(人教版八下)第1页
    第9章青藏地区9.2 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精品教案(人教版八下)第2页
    还剩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二节 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教案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二节 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教案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学习情境,预习检查,学习任务一,学习任务二,过程性评价,课堂小结,作业布置,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本课先讲授了三江源地区的地理位置,中华水塔得名的由来以及对中国河流水源补给的特点,最后说明高寒环境形成的脆弱生态环境问题及保护措施。学习内容层层递进,最后水到渠成,达成建设和谐家园的共识。
    教学目标
    1.根据地图和相关资料,确定三江源的位置,说出三江源是哪些大河的发源地,理解“中华水塔”的含义。
    2.了解三江源面临的生态问题,知道保护三江源的重要措施。
    3.使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和人地协调观。
    重点难点
    1.“中华水塔”的重要意义,三江源地区脆弱的生态环境。
    2. 河流探源,保护三江源的意义。
    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法、自学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教学、开放式教学
    资源与工具
    (一)资源
    影视作品:《三江源自然保护区》
    (二)工具
    1.数字资源包,学习成果上传和互动的平台。
    2.图书馆资源,网络搜索工具等。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
    一、学习情境
    2023年9月21日,由青海省水利厅主办的“守护三江源”河湖长制媒体行活动在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市启动。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雪山连绵、冰川高悬的江河之源。
    二、预习检查
    三江源的位置、范围和美称。
    三、学习任务一

    四、学习任务二
    续表
    五、过程性评价
    随堂练习
    六、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三江源地区,了解了“中华水塔”的重要意义以及面临的严重生态环境问题,也认识到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一定要保护环境。我们可以自己做一份保护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倡议书,环境就在身边,环境保护,人人有责。
    七、作业布置
    所有同学完成《七彩作业》本课时的基础通关和能力突破两部分,有余力的同学同时完成素养达标。
    八、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今天我们要去的地方是三江源地区,结合地图,什么是三江源地区?
    利用动画演示,引导学生判读三江源地区的经纬度位置,描绘三江源地区的轮廓,进而说出其在中国、青藏地区、青海省等不同尺度区域内的位置特点。
    透视三江源——“中华水塔”
    1.阶梯位置:展示地形图,描述三江源地区所在的阶梯,猜测这种特征对河流的影响。
    2读数据,说出三江源地区输出水量占各条河流输水总量的比重是多少。通过数据,说出“中华水塔”美称的由来。
    3.三江源地区降水不丰富,但为什么很多河流发源于这里?
    长江源区、黄河源区、澜沧江源区的总称。
    纬度位置:31°N-36°N。
    海陆位置:身居内陆,远离海洋。位于青海省南部,青藏高原的东南部
    1.三江源地处第一级阶梯,由于水往低处流,所以这里的冰川融水会源源不断地补给到下游的河流中来。
    2.三江源地区如同一个巨大蓄水塔,长江,黄河、澜沧江就像一条条“输水管通”,源源不断地向下游输水。长江总水量的25%,黄河总水量的49%,澜沧江总水量的15%均来源于这里。因此,三江源地区被誉为“中华水塔”。
    3.江河水源主要由雪山、冰川融水补给,大气降水作为水源补充。
    本部分内容简单,让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其读图能力。
    了解该地区的地形、气候、河湖等自然因素的特点,分析这些自然因素是怎样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素养。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分组活动──大河探源
    1.合作完成教材第93、94页活动1—3题。
    教师引导:确定河流的源头,要综合考虑长度、水量、流域面积等因素,对河流的考察受科学技术水平的限制,引出不同时期考察可能会出现不同的结果。
    2.让学生阅读教材第94页正文内容,说明三江源地区生态保护的重要性。
    3.阅读教材第95、96页,在三江源地区有哪些破坏环境的问题呢?采取了哪些措施呢?
    1.活动1:确定河流的源头要综合考虑河流的长度、流量和流域面积等因素
    活动2:支流多,找长度最长、流量最大的河较困难;沼泽区水域面积大,不容易确定源头;不同季节冰川融化变动,河流源头变动。
    1952年和1978年对河流源头的认识不同,考察的技术设备也不一样,因此出现不同的结果,这反映出人们对事物认识水平的发展和进步。
    活动3:卡日曲。根据河流唯远的原则,卡日曲长于约古宗列曲;根据河流流量最大的原则,卡日曲大;而且,卡日曲的流域面积大于约古宗列曲。
    2.三江源地区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高原湿地,也是世界上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地区。
    3.过度放牧、乱采滥挖等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加速了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的恶化。其中,水土流失加剧、草地沙化严重、虫鼠猖獗、野生动物锐减等问题显得尤为突出。
    设立三江源自然保护区,退耕还草(林),全面禁猎、禁采砂金、休牧育草、实施天然林和天然牧场保护工程。
    本活动围绕确定河流源头的原则设置问题情境,体验科学家是如何确定河流源头的,从中感受科学方法、探究精神。特别是不同时期源头的变化,突出了科技进步在科研中的作用。
    让学生知道三江源的现状,并产生对环境保护的共鸣。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4.学生结合教材资料综合分析,阅读教材第95页内容,完成第96页活动,认识保护高原湿地的意义。
    4.(1)冰雪融水减少,湖泊、沼泽对河水的调蓄作用减弱,使河流的水量减少和不稳定,直接影响下游地区的生产和生活,甚至会发生旱涝等自然灾害。
    (2)使河流的含沙量增加,致使下游地区湖泊淤塞严重,河床升高,从而降低河湖的蓄水能力,增加旱涝灾害发生的频率,影响下游地区人们的正常生产、生活。
    理解自然保护区设立过程和意义。
    通过分析三江源地区的环境变化分析对长江、黄河中下游的影响,训练地理逻辑思维,培养综合思维素养。

    相关教案

    初中地理人教版 (新课标)八年级下册第二节 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地理人教版 (新课标)八年级下册第二节 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教学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地理鲁教版 (五四制)七年级下册第二节 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初中地理鲁教版 (五四制)七年级下册第二节 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教案及反思,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教学准备,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