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青藏地区9.1 自然特征与农业精品教案(人教版八下)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10/15619609/0-1713245949284/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9章青藏地区9.1 自然特征与农业精品教案(人教版八下)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10/15619609/0-1713245949334/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精品教案全册
人教版 (新课标)八年级下册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及反思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八年级下册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及反思,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学习情境,预习检查,学习任务一,学习任务二,过程性评价,课堂小结,作业布置,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通过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总结出高寒的地理特征,通过旅游见闻及该地区的影像资料,说明高寒的气候对该地区人民生产、生活各方面的影响,比如穿着、饮食、住房,尤其是对河谷农业和高寒畜牧业的影响。
教学目标
1.运用地形图,说出青藏地区的范围和主要地形。
2.理解青藏地区高寒的自然地理特征。
3.运用相关资料,举例说明青藏地区高寒的自然地理特征对农牧业和人们生活带来的影响。
重点难点
1.青藏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及其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2.青藏地区农牧业发展的特点。
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
资源与工具
(一)资源
教师准备:查询最新网络资料,如《美丽中国之神奇高原》视频,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以小组为单位搜集藏族的资料,包括图片和文字,介绍藏族主要的生活特点,并说明其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课上小组派代表交流。
(二)工具
1.数字资源包、学习成果上传和互动的平台。
2.图书馆资源、网络搜索工具等。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自然特征与农业
一、学习情境
青藏地区雪域高原的自然风光、独特的民族风情令人神往;珠穆朗玛峰——世界第三极,以其地球之巅的美誉,成为世界各国(地区)探险家、登山家心目中的“圣殿”,也成为科学家进行科学研究的宝地。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青藏地区,揭开她神秘的面纱。
二、预习检查
去青藏地区需要带什么?感性认知当地寒冷、太阳辐射强的特征。
三、学习任务一
续表
四、学习任务二
续表
五、过程性评价
随堂练习
六、课堂小结
青藏地区最主要的自然特征是高寒,并影响到居民的生产和生活。我们学习一个国家或地区应该抓住其最主要的特征,分析其与其他地理要素的相互联系和影响。青藏地区有神奇的雪域高原、独特的民族风情,这里还有许多未被揭露的自然奥秘,希望将来有一天,同学们能揭开这里更多的奥秘。
七、作业布置
全部同学完成《七彩作业》本课时的基础通关和能力突破,有余力的同学可以同时完成素养达标。
八、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展示青藏地区位置、地形图。
1.请简要描述青藏地区的位置、范围。
组织学生交流。
2.(1)青藏地区的平均海拔是多少?
(2)找出青藏地区主要的山脉,总结地形的显著特征。
(3)找出青藏地区的主要河流,观察教材图9.4,总结青藏地区地形特征对河流的影响。
【自主学习】
1.青藏地区位于我国西南部,昆仑山脉—祁连山脉以南,横断山脉以西,南至国界。
青藏地区主要包括青海省、西藏自治区,以及云南省、四川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甘肃省的一部分。
【小组合作】
2.(1)青藏地区平均海拔在4 000米以上,是世界最高的高原,有“世界屋脊”之称。
(2)青藏高原上分布着喜马拉雅山脉、唐古拉山脉、巴颜喀拉山脉、昆仑山脉等山脉,山脉之间是宽广的谷地和盆地,“远看是山,近看是川”是青藏高原地形的显著特征。
结合位置、地形、气候等相关因素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培养学生读图、析图的总结能力和综合思维素养。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3.阅读教材第85、86页图文资料,自主探究青藏地区的气候特点。
(1)分析拉萨和成都气候特征的差异及原因。
(2)总结青藏地区的气候特征。
小结:青藏地区自然环境的特征——高寒。
(3)青藏地区的主要河流有长江、黄河、澜沧江和雅鲁藏布江等,冰雪融水为河流提供了丰富的水源补给,青藏高原成为许多大江大河的发源地。
3.(1)拉萨与成都相比,夏季气温低,降水少。由于青藏高原海拔高,因此常年低温,同时来自海洋的湿润气流不容易影响到青藏高原。
(2)独特的高寒气候,冬寒夏凉,气温年较差小,气温日较差大。空气稀薄,日照充足,太阳辐射强烈。
通过和同纬度地区成都的气候对比,让学生加深对地形对气候的影响理解,为后面学习河谷农业做好铺垫。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阅读教材第88、89页图文材料,小组合作完成下列问题。
1.考虑到高原特殊的自然环境,暑期旅行前应准备哪些物品。为什么?
2.(1)藏族出现 “高原红”的原因是什么?
(2)青藏地区有哪些丰富的资源能源?原因是什么?
3.提问:思考高寒的自然特征与其他地理要素之间有何关联?(当地居民的衣食住行等)
1.携带氧气袋(海拔高,空气稀薄),登山靴(山地、沼泽冰川多),太阳镜、防晒霜(太阳光照强烈,防止紫外线晒伤皮肤)等。
2.(1)因青藏高原海拔较高,空气稀薄,氧气含量低,皮肤吸氧不足,细胞缺氧,导致红细胞数量相对增加;由于海拔高,空气稀薄,日照充足,太阳辐射强。
(2)除了太阳能资源丰富,该地区还有丰富的水能资源和地热能资源。
深化情境,联系实际生活,让课堂上的气氛更加活跃,同时物品的准备也反映了该地区高寒及冰川广布的地理特征。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抽小组代表到前面对照地图交流各自对于不同问题的看法;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给予学生以肯定、鼓励或纠正。
4.(1)青藏地区主要的农作物是什么?这种作物有什么特点?
(2)完成教材第90页活动。
小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青藏地区高寒的自然特征影响着生产和生活的方方面面。
3.在衣、食、住、行中选择一个角度,小组合作设计青藏地区游玩攻略并展示。
衣:藏袍;食:糌粑,酥油菜;住:碉房;行:牦牛。
先自主探究,把疑惑之处记录下来,然后小组交流。最后小组派代表在全班交流。
4.(1)青稞。青稞是一种适应性较强的农作物,对寒冷和贫瘠适应性强。在高寒地区,青稞仍能正常生长发育,成为青藏高原上一年一熟高寒河谷种植的标志性作物。
(2)①海拔较低,气温较高,能够满足农作物生长的热量需求。②这里水源充足,河流流速缓慢,适合灌溉农田。③日照强烈,同时昼夜温差大,青稞的有机质含量高,品质优良。
充分合作学习,理解自然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突破难点。并在此过程中练习归纳整理信息。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地理人教版 (新课标)八年级下册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精品教案及反思,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青藏地区的位置范围,“高寒”对农牧业生产的影响,“高寒”对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八年级下册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教学设计,共5页。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