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守株待兔 教学设计-语文三年级下册统编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5620099/0-1713253530199/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5 守株待兔 教学设计-语文三年级下册统编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5620099/0-1713253530241/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5 守株待兔 教学设计-语文三年级下册统编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5620099/0-1713253530327/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语文三年级下册守株待兔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语文三年级下册守株待兔教学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学情分析,设计理念,教学目标,教学准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课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统编版语文教材三年级下册第5课《守株待兔》选自《韩非子·五蠹》,主要通过描写一个宋国的种田人,无意中得到一只撞树桩而死的兔子,从此守着树桩再等兔子撞树的可笑行径。这告诉人们不能不劳而获、不要心存侥幸,要靠自己的劳动去创造美好生活的道理,也告诫人们不要把生活中的偶然事件当成必然事件。《守株待兔》全文39个字,篇幅短小,但情节完整,章法美妙,细节生动,寓意深刻。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的人文主题是“寓言故事”,要侧重落实的语文要素是“读寓言故事,明白其中的道理”。《守株待兔》是本单元的开篇课文,也是教材中入选的第一篇文言文形式的寓言故事,可见编者是为了以熟悉的寓言故事,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比如,课后题中的“把课文读通顺,注意读好‘因释其耒而守株’”,是要求学生能够在朗读文言文时,正确地断句并读得基本流利,初步获得语感;“借助注释读懂课文”,旨在引导学生迁移运用借助注释学习古诗的方法,了解文言文大意。
基于以上学段目标和单元目标,本课教学重点是通过朗读训练,让学生正确把握文言文句子中的停顿与节奏;通过借助注释理解字义、句义,把握寓言故事的主要内容,初步掌握文言文的学习方法。教学难点则是通过串讲、译说课文,理解故事内容,感悟寓言所蕴含的道理,并从中领略到文言文“言简义丰”的独特魅力。
【学情分析】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读寓言故事,明白其中的道理”。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过一些寓言,对寓言有过感性的认识,对于“守株待兔”的故事也并不陌生,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凭借已有的阅读经验,用自己的话讲一讲“守株待兔”的故事。同时,在上册课文中,学生已学习过文言文《司马光》,初步了解了文言文的学习方法,可借助注释理解词义,进而理解故事大意。值得注意的是,学生在朗读文言文长难句、理解生僻词语、品析词句方面,仍然存在困难,需要教师给予方法指导,进行扎实的训练。例如,朗读中的节奏与停顿是教师需要重点指导的,尤其是“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这一句,学生在断句时会遇到困难。此外,学生对于文中种田人的心理活动的揣摩、“种田人为什么会被宋国人嘲笑”等内容,在理解“偶然与必然”、表达自己的观点方面有一定的难度,教师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去谈自己的想法。
【设计理念】
在课堂教学中,揭示寓意虽是寓言教学。这则寓言的教学,执教老师尝试从以下方面进行突破:一是分层次进行朗读训练:先读准字音,再读好节奏与停顿,最后要读出古文的韵味;二是分类别进行字词教学,对难理解、难书写的字词进行分类提示,并扎实地进行写字指导,对古今意义有差异的字词进行集中教学,提高字词学习的效率,渗透文言文的学习方法和语言特点;三是通过“依图配文”和“译说故事”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故事内容,在具体的故事情境中提炼出寓意,避免用生硬的方式灌输寓意;四是用“品析美点”的方式品读课文,让学生理清故事的层次,虽篇幅短小,但条理分明,章法精妙,进而体会文言文“言简义丰”的特点,激发阅读其他寓言故事的兴趣。
【教学目标】
1.通过多种方式朗读,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正确认读、书写课文中的生字。能借助注释串讲故事,联系生活实际,感悟深刻的寓意。
3.品析课文词句和写法,激发阅读寓言故事的兴趣,掌握文言文的学习方法。
【教学准备】
学生在上课前借助课文中的拼音、注释及插图,大致了解课文内容,尝试自己读一读课文,做到基本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教师根据本课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设计本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制作教学课件,教具根据板书的需要,主要体现文言文的学习方法。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背诵课文,感受文言文韵味。
【教学难点】
借助注释、插图,准确而有创意地串讲故事,品析词句,感悟深刻的寓意。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初识寓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看图引入,了解寓言
PPT出示《乌鸦喝水》《狐假虎威》图片。
师:同学们,你们读过这些故事吗?这些故事有什么共同特点?——告诉我们一些道理。这样蕴含着道理的故事就叫做寓言故事。(板书:故事 道理)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读背寓言,理解大意。
(一)初读课文,读通读顺
1.自由读文,扫清障碍。
师:请你打开语文书,按照学习提示的要求自学。
学习提示:
(1)轻声读一遍课文,认真地把字音读准确。
(2)利用认读字表、字典解决读音问题。
(3)再读课文两遍,要求:正确、流利。
2.指名读文,指导读音。
师相机指导:“宋”“耕”“颈”为后鼻音。“颈”读三声,“为”读二声。
3.齐读课文,读准字音。
4.跟读课文,掌握停顿。
师:大家的字音都没有问题了,但这三处的停顿有些同学还不准确,请跟着老师再读一读。
PPT出示:
因/释其耒/而守株
冀/复得兔
而/身为宋国笑
5.再读课文,读通读顺。
师:我们把这些难读的句子带回文中,再读一读课文吧。
(二)再读课文,据意断句
师:我们不是第一次接触文言文了,大家已经了解到,古人写的文言文都没有标点,是后人根据自己的理解给文章加了标点。因此我们要据意断句。
a.对照注释理解古文意思
b.指名汇报,指导停顿难点
c.同桌合作学习,一人说意思一人朗读断句
师:学习文言文,我们就是要一边读课文,一边思考,结合注释理解不懂的词语,用自己的话把句子意思说清楚,就知道该如何正确断句了。同桌合作学习,一人说大致意思,一人朗读断句。
师生合作:师说意思,生读原文,正确断句,读出理解。
(三)感受语境,背诵课文
1.出示全文,有语气读。
师:现在我们再次回到今天学习的寓言当中,在理解了这则寓言的意思之后,请你带着自己的理解,有语气地读一遍全文。
2.去掉标点,学古人读。
师:大家知道吗?古人写文章,有一个特点,是没有标点符号的。现在就让我们也化身为一名古人,读一读没有标点的文章,有信心读好吗?
3.句子挖空,填空朗读。
宋人有耕者,( )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4.空处递增,再填空读。
宋人有耕者,( )兔走触株,( )因释其耒而守株,(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5.只留首尾,尝试背诵。
宋人有耕者,( )( )( )( )( )( )而身为宋国笑。
6.出示空白页,全文背诵。
三、品读寓言,说出原因,理解寓意
(一)品读课文,交流原因
1.PPT出示首尾句。
师:我们再来看课文的开头和结尾——宋人有耕者,而身为宋国笑——这位普普通通的耕田者,为什么会遭到那么多人的嘲笑呢?
2.默读寓言。
思考农夫被宋国人笑话的原因,和同桌交流。
3.汇报交流说出原因。
预设1:兔子撞树桩是偶然发生的,农夫居然以为还会再次发生,非常可笑。
预设2:农夫放下了农具,放弃了农活,守在树桩旁,想不劳而获,很可笑。
预设3:农夫最后一无所得,所以被宋国人嘲笑。
4.根据板书梳理原因
兔走触株——农夫认为偶然发生的事件会一直发生。
释耒守株——农夫放弃了本职工作,想要不劳而获。
兔不可复得——农夫最后一无所得。
(二)情景展现,感悟道理
1.师生配合,情景复现。
预设1:农夫啊,兔子撞死是偶然发生的,不会再有兔子了。
师:我一定会再等到兔子的。
预设2:不要以为兔子撞死的偶然事件还会再次发生了!赶紧拿起农具回去种田吧,田地都要荒废了。
师:我等兔子就好了,不用再种庄稼了。
预设3:兔子不会再来,田地也换荒废了,你就一无所获了,你要靠双手劳动!
2.感悟道理,理解寓意。
师:通过创编后续的情景,我们更加明白了——
预设:有些事情是偶然的、巧合的,不能有不劳而获的思想,不然最终只能一无所获。
四、拓展寓言,回归原文,链接阅读
(一)回归原文,感悟升华
师过渡:刚才我们通过这位耕田人守株待兔的故事,明白了想不劳而获的人、把偶然事件当成总是发生的人有多可笑,但这篇古文还有没有更深的寓意?请看大屏幕。
1.出示原文。
2.介绍守株待兔的由来。
师:想要知道其中蕴含的道理,就不得不一起了解一下这则寓言的作者,以及出处。
师:《韩非子》这部书收集了韩非对于治理国家的一些想法,今天我们学习的《守株待兔》就是韩非向韩王进谏时所讲述的一个故事,目的是想告诉韩王,不可用先王之法治理当今的百姓和社会。
师:为什么韩非子不直接向韩王说明进谏的内容,而要先讲这么一个故事呢?
预设:向王进谏,要用委婉的方式,既不容易引发冲突,又更加可能被采纳。
师:没错,在生活中,我们也可以用委婉的方式来向别人提出建议,这样既能让别人心里舒服,不会引起冲突,又能让人更加容易地接受你的建议。
3.介绍《韩非子》。
师:在《韩非子》当中,还有许许多多有意思、有哲理的故事,比如《自相矛盾》、《郑人买履》、《滥竽充数》、《三人成虎》、《买椟还珠》,这些都用了同样的方法来说明道理。除此之外,书中还蕴含了比如“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欲速则不达”、“胜之不骄,败之不怨”等名言,有兴趣的同学,课外可以自己读一读这本著作,也许你会从中获取一些意想不到的收获。
(二)链接阅读,再悟道理
1.自读阅读链接《南辕北辙》,了解故事内容。
2.同桌交流:故事中的坐车人错在哪里?
3.交流看法,悟出道理。
预设:坐车人出行只关注马的能力、车夫的本领和盘缠的多少,却不知自己弄错了方向,永远也无法到达目的地。我们考虑问题要全面。
五、生字书写
师:带着满满的收获,让我们认认真真写下本课的生字,如果书写中认为哪里不好写或容易错,请站起来提示大家。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本课教学,让学生初步感知古文的特点,言简意赅,抑扬顿挫。《守株待兔》这则寓言,让学生用自己总结的方法学习寓言,悟出寓意,达到了学以致用的效果。
总体来说,这节课构思巧妙,推陈出新,能从学生的角度去考虑,充分给学生表达交流的机会,在探讨中,想象中,思维碰撞中,明白了寓意,懂得了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问题。这是让学生实实在在有收获的一节课。
不足之处:
当然,“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尽管我们的收获很大,但同时我还有一些新的思考:要是这节课能从人物评价着手,让学生对不同的人物说出自己的看法谈谈自己的理解,进行交流和思维的碰撞,那么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会更高,思维会更活跃,收获也会更丰硕。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三年级下册守株待兔教学设计及反思,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总结拓展,熟读成诵,发现规律,指导书写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语文三年级下册守株待兔教案设计,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激趣导入,揭示课题,初读课文,扫清障碍,再读课文,整体感知,研读课文,重点探究,拓展阅读,赏析体会,回顾积累,作业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守株待兔教案,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准备,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