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全国高考冲刺压轴(三)理科综合试卷-高中生物(原卷版+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2024届全国高考冲刺压轴(三)理科综合试卷-高中生物(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2024届全国高考冲刺压轴三理科综合试卷-高中生物原卷版docx、2024届全国高考冲刺压轴三理科综合试卷-高中生物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2页, 欢迎下载使用。
注意事项:
1.本卷满分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选考题的作答:先把所选题目的题号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用2B铅笔涂黑。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5.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6.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是:H1 N14 O16 S32 Ti48 Fe56 C59 Cu64
生物
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共7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食盐为五味之首,这是因为食盐可刺激味蕾进而产生鲜味感觉,食盐的主要作用还在于补充因出汗和排泄而流失的NaCl。但是,人每天食盐摄入量仅需5g左右,过多的食盐将扰乱水盐平衡,容易引起高血压和肾病。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人体细胞通过细胞膜控制Cl-进出细胞B. 人体内Na+浓度会影响神经细胞的兴奋性
C. 鲜味感觉主要是Na+刺激味蕾直接产生的D. 人体内的无机盐需保持一定量,过多会影响健康。
【答案】C
【解析】
【分析】无机盐主要以离子的形式存在,其生理作用有以下几点:(1)细胞中某些化合物的重要组成成分;(2)维持细胞生命活动;(3)维持细胞酸碱平衡;(4)维持生物体的渗透压平衡。
【详解】A、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作用,其也可控制Cl-进出细胞,A正确;
B、神经细胞的兴奋与Na+内流有关,Na+浓度直接影响神经细胞的兴奋性,B正确;
C、鲜味感觉是Na+刺激味蕾后最终在大脑皮层产生的,C错误;
D、过多的食盐将扰乱水盐平衡,容易引起高血压和肾病,无机盐必需保持一定量,过多会影响健康,D正确。
故选C。
2. 用物质的量浓度为2ml/L的乙二醇溶液和2ml/L的蔗糖溶液分别浸泡某种成熟的叶肉细胞,观察其质壁分离现象,得到其原生质体体积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 60s时,乙二醇溶液中的叶肉细胞吸水能力大于蔗糖溶液中的叶肉细胞
B. 120s时,蔗糖溶液中的叶肉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小于细胞质基质的浓度
C. 180s时,外界乙二醇溶液浓度与叶肉细胞细胞液浓度大小相同
D. 240s时,将蔗糖溶液中的叶肉细胞置于清水中一定会发生复原现象
【答案】B
【解析】
【分析】1、由图可知,某种成熟的叶肉细胞处于乙二醇溶液中,外界溶液浓度高于细胞液浓度,发生质壁分离,原生质体体积变小,细胞液浓度增大;随后乙二醇溶液以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入细胞,细胞液浓度增加,细胞吸水,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2、某种成熟的叶肉细胞处于蔗糖溶液中,外界溶液浓度高于细胞液浓度,发生质壁分离,质生质体体积变小;如果蔗糖溶液浓度较大,细胞会失水过多而死亡。
【详解】A、60s时,乙二醇溶液中叶肉细胞失水量少于蔗糖溶液中叶肉细胞,蔗糖溶液中的叶肉细胞吸水能力较强,A错误;
B、120s时,蔗糖溶液中的叶肉细胞还在不断失水,原生质体体积缩小,叶肉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小于细胞质基质的浓度,B正确;
C、180s时,乙二醇溶液中叶肉细胞原生质体体积较120s时增大,无法判断此时细胞溶液浓度大小,C错误;
D、240s时,蔗糖溶液中的植物细胞可能会因为失水过多而死亡,不再发生质壁分离后的复原现象,D错误。
故选B。
3. 某动物(2n=12)精原细胞,其所有DNA双链都用32P进行标记,然后将其放入含31P的培养基中培养并进行一次有丝分裂,再诱导进行减数分裂,检测某个处于减数分裂Ⅱ后期的细胞(不考虑染色体的互换)。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细胞的染色体数是体细胞的一半B. 该细胞的核DNA数是体细胞的2倍
C. 该细胞含有的放射性染色体数为12条D. 该细胞产生的精细胞的DNA可能全为31P
【答案】D
【解析】
【分析】1、DNA的复制是指以亲代DNA为模板合成子代DNA的过程,DNA的复制方式是以半保留的方式进行的。
2、有丝分裂过程:(1)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2)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3)中期: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粒排列在赤道板上;(4)后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分别移向两极;(5)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3、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可发生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两侧;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分别移向细胞两极;④末期:细胞质分裂,分裂得到两个子细胞。(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①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②中期: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粒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分别移向细胞的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详解】A、经过减数分裂Ⅰ,得到的两个次级精母细胞的染色体数是体细胞中染色体总数的一半。但减数分裂Ⅱ后期,由于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粒分裂,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所以此时染色体数目暂时加倍为12条,等于体细胞的染色体数目,A错误;
B、处于减数分裂Ⅱ后期的细胞的核DNA数与体细胞的相同,B错误;
CD、该精原细胞先进行一次有丝分裂(结果2个子细胞每条染色体上的DNA分子一条链为32P标记,另一条链为31P,)再进行减数分裂(复制后,细胞中每条染色体上一条姐妹染色单体上的DNA分子一条链为32P,另一条链为31P,另一条姐妹染色单体上的DNA分子2条链都为31P),减数第一次分裂结束后,每个次级精母细胞每条染色体上一条姐妹染色单体上的DNA分子一条链为32P,另一条链为31P,另一条姐妹染色单体上的DNA分子2条链都含31P,共有6条染色体。在减数分裂Ⅱ后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形成子染色体,染色体数目加倍,细胞中有12条染色体,其中有6条染色体含32P,具有放射性,有6条染色体只含31P,染色体分配到精细胞中时是随机的,因此产生的精细胞的DNA可能全为31P,C错误,D正确。
故选D。
4. 某种ZW型性别决定的家禽有豁眼和正常眼之分,其遗传与两对等位基因M/m、A/a有关。其中基因M/m位于常染色体上,基因A/a位于Z染色体上,且在W染色体上没有相应基因。现以基因型为MmZaZa和MmZAW的个体为亲本杂交,子代中雄禽全为正常眼,雌禽大部分为豁眼,少部分为正常眼。下列对该现象的解释合理的是( )
A. 豁眼性状由Z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a控制,基因m纯合时会使部分应表现为豁眼的个体表现为正常眼
B. 豁眼性状由常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m控制,基因a纯合时会使部分应表现为豁眼的个体表现为正常眼
C. 豁眼性状由Z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a控制,亲本雌禽在产生配子的过程中基因A突变为基因a
D. 豁眼性状由常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M控制,基因A存在时会使部分应表现为豁眼的个体表现为正常眼
【答案】A
【解析】
【分析】性别决定为ZW型这类生物中,雄性是同配性别。即雌性的性染色体组成ZW,雄性的性染色体组成为ZZ。
【详解】A、若豁眼性状由Z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a控制,m基因纯合时会使部分应表现为豁眼的个体表现为正常眼,则基因型为MmZaZa和MmZAW的个体为亲本杂交,子代中雄禽(ZAZa)全为正常眼,雌禽(ZaW)大部分为豁眼,但也会出现部分为正常眼,A符合题意;
B、若豁眼性状由常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m控制,则子代中雌雄个体均应有一定比例的豁眼个体出现,与题干信息中“子代中雄禽全为正常眼”矛盾,B不符合题意;
C、基因突变具有低频性,即使豁眼性状由Z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a控制,亲本雌禽(ZAW)在产生配子的过程中A基因突变为a基因,子代只会出现多数雌禽为正常眼、极少数为豁眼,与题干信息矛盾,C不符合题意;
D、若豁眼性状由常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M控制,则子代中雌雄个体均应有一定比例的豁眼个体出现,与题干信息中“子代中雄禽全为正常眼”矛盾,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5. 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是一种单股负链RNA病毒,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进行传播,也可以通过密切接触进行传播。RSV已成为引起婴幼儿细支气管炎及肺炎的主要原因之一。RSV主要经呼吸道飞沫传播,鼻咽黏膜是RSV接触并侵入的首要途径,感染后患者会出现发热、咽痛、咳嗽等症状。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佩戴口罩、勤洗手消毒及居家隔离都会切断RSV传播途径,降低感染率
B. RSV侵入肺部细胞后,可以利用细胞中的原料、模板、能量等条件进行增殖
C. RSV侵入机体后,利用病毒自身的核糖体将氨基酸合成各种抗原蛋白
D. RSV侵入人体后,浆细胞接受RSV抗原刺激进而分泌特异性抗体
【答案】A
【解析】
【分析】合胞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只有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构成,其必须寄生在活细胞才能完成正常的生命活动,在活细胞内增殖时,其利用宿主细胞中的原料、核糖体、酶、能量等进行增殖,但模板来自病毒中的遗传物质。
【详解】A、据题意,该病毒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进行传播,所以佩戴口罩、勤洗手消毒及居家隔离都会切断RSV传播途径,降低感染率,A正确;
BC、RSV侵入肺部细胞后,可以利用宿主细胞中的原料、核糖体、酶、能量等进行增殖,模板来自RSV中的RNA,BC错误;
D、浆细胞没有识别抗原的能力,无法接受抗原刺激产生抗体,D错误。
故选A。
6. 环境激素又称内分泌干扰物质,是指由于人类的生产、生活而释放到环境中的,影响人体和动物体内正常激素水平的外源性化学物质。环境激素在人体内会执行类似于某些激素的作用,但不会像正常激素那样作用发挥后被灭活。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环境激素能够调节动物的生命活动,属于一类物理信息
B. 环境激素定向运输到靶细胞与天然激素竞争相应受体
C. 环境激素主要通过人工合成,但也可以由内分泌腺分泌
D. 性引诱剂属于环境激素的一种,可以用于害虫的生物防治
【答案】D
【解析】
【分析】根据题意:环境激素在人体内会执行类似于某些激素的作用,属于信息分子。
【详解】A、环境激素为人工合成的物质,不属于物理信息,A错误;
B、环境激素不会被定向运输,B错误;
C、环境激素不可能由内分泌腺分泌,C错误;
D、性引诱剂可以用于诱捕某一性别的害虫,改变其性别比例,降低出生率,从而用于害虫的生物防治,D正确。
故选D。
三、非选择题:共174分。第22~3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33~38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共129分。
7. 研究小组利用图1装置,在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条件下,测定了不同光照强度下番茄幼苗的光合作用速率。该小组又以某种盆栽番茄为材料,设置“常温+常态CO2浓度”(对照)“常温+高CO2浓度”“高温+常态CO2浓度”“高温+高CO2浓度”共4组进行实验,检测植株中的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变化。图2为实验25天时测得相关的物质含量情况。回答下列问题:
注:CO2缓冲液有吸收和释放CO2的作用,可维持瓶内一定的CO2浓度。
(1)在不同光照强度下,图1装置测定的是番茄幼苗的______(填“总光合作用速率”或“净光合作用速率”),此时液滴可能发生的移动情况是______。
(2)一定的光照强度下,观察到图示装置的液滴右移,若再适当升高温度,则图示装置液滴右移的速率将变慢,原因是______。若将图1装置中的CO2缓冲液换成质量分数为1%的NaOH溶液,相同光照强度下,番茄幼苗叶绿体产生NADPH的速率______。
(3)一般果实中可溶性糖含量越高,果实的甜度就越高。依据图2实验结果,提高番茄果实甜度的措施是______。根据图2实验结果分析,在高CO2浓度条件下,高温对番茄光合作用的影响及判断依据是______。
【答案】(1) ①. 净光合速率 ②. 右移、不移动或左移
(2) ①. 上述实验在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下进行,适当升高温度,植物幼苗的总光合作用速率下降,呼吸作用速率可能增大,导致净光合作用速率下降,最终液滴右移速率变慢(合理即可) ②. 下降
(3) ①. 提高温度和CO2浓度 ②. 高温不利于番茄光合作用的进行,在高CO2浓度条件下,番茄光合作用合成的可溶性糖含量略有增加,而淀粉含量却明显减少(合理即可)
【解析】
【分析】光合作用包括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①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水的光解以及ATP的形成;②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的基质中):CO2被C5固定形成C3,C3在光反应提供的ATP和NADPH的作用下还原生成糖类等。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小问1详解】
植物所需CO2由CO2缓冲液提供,可以维持容器内CO2的含量相对稳定,液滴的移动情况反应了瓶内O2的变化情况(释放或吸收),故在不同光照强度下,图1装置测定的是番茄幼苗的净光合作用速率,由于是不同光照处理,可能出现:光合作用速率小于呼吸作用速率,此时表现为从瓶内吸收氧气,液滴左移;光合作用速率等于呼吸作用速率,此时幼苗既不会从瓶中吸收氧气也不会向瓶内释放氧气,液滴不移动;光合作用速率大于呼吸作用速率,幼苗向瓶内释放氧气,液滴右移。
【小问2详解】
由题干可知,上述实验在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下进行,适当升高温度,植物幼苗的总光合作用速率下降,呼吸作用速率可能增大,导致净光合作用速率下降,最终液滴右移速率变慢。将图甲中的CO2缓冲液换成质量分数为1%的NaOH溶液,装置内的二氧化碳全部被氢氧化钠吸收,光合作用只能来自于植物自身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暗反应速率变慢,生成的NADP+速率变慢,导致番茄幼苗叶绿体产生NADPH(光反应利用NADP+合成)的速率也会下降。
【小问3详解】
一般果实中可溶性糖含量越高,果实的甜度就越高,依据图2实验结果,环境条件为“高温+高CO2浓度”下,可溶性糖的含量较高,故提高番茄果实甜度的措施是提高温度和CO2浓度。根据图2实验结果分析,在高CO2浓度条件下,高温不利于番茄光合作用的进行,在高CO2浓度条件下,番茄光合作用合成的可溶性糖含量略有增加,而淀粉含量却明显减少。
8. 席汉综合征(Sheehan syndrme)是由于产后大出血,尤其是伴有长时间的失血性休克,而导致的垂体前叶组织缺氧、变性坏死,继而纤维化,最终使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的综合征。下表是垂体前叶分泌的激素及其功能。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表中信息可知,垂体前叶可分泌ACTH,其受下丘脑分泌的______激素调节,这种调节方式的意义在于______。与神经调节相比,激素调节的特点有______(答3点)。
(2)TSH可以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分泌,请写出血糖调节中与甲状腺激素具有协同作用的激素有______(答2种)。
(3)推测席汉综合征的临床表现有______(答3点),席汉综合征患者的甲状腺、性腺与肾上腺皮质是否还能分泌相应的激素,回答并说明理由______。
【答案】(1) ①.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 ②. (分级调节)有利于精细调控,可以放大激素的调节效应,形成多级反馈调节,维持机体的稳态 ③. 通过体液运输、反应速度慢、作用范围广、作用时间长
(2)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糖皮质激素
(3) ①. 乳汁分泌量严重不足;体色变白;食欲降低,无精打采,畏寒,反应迟钝;第二性征消退(答出3种激素缺乏症的症状即可) ②. 可以,内分泌腺的分泌功能既可通过体液调节,又可受(自主)神经系统调节
【解析】
【分析】神经调节的特点是以反射的形式来实现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应迅速、准确,但有局限性,作用时间短暂;体液调节主要是激素调节,特点是激素随着血液循环送到全身各处,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从而发挥调节作用,所以反应较慢,但作用范围广泛,作用时间较长。
【小问1详解】
下丘脑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使其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作用于肾上腺皮质,促进其分泌肾上腺皮质激素。这种分级调节,可以放大激素的调节效应,形成多级反馈调节,有利于精细调控,维持机体的稳态。与神经调节相比,激素调节的特点有通过体液运输、反应速度慢、作用范围广、作用时间长。
【小问2详解】
TSH可以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在血糖调节中,与甲状腺激素具有协同作用的激素有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它们共同作用,可以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升高。
【小问3详解】
席汉综合征是由于产后大出血导致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的综合征。根据垂体前叶分泌的激素及其功能,可以推测席汉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包括乳汁分泌减少、生长发育迟缓、皮肤色素减退、甲状腺功能减退、性腺功能减退和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等。尽管席汉综合征患者的垂体前叶功能减退,但甲状腺、性腺和肾上腺皮质仍然能分泌相应的激素,因为内分泌腺的分泌功能既可通过体液调节,又可受(自主)神经系统调节。
9. 某淡水湖泊由于长期受到人类活动及自然因素的影响,面临着严重的水体恶化、水华频频爆发和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为改善该湖泊的生态环境,人们采取了许多措施进行综合治理,部分治理措施如下:
措施一:采取限磷措施,提倡使用无磷洗涤用品,大力兴建污水处理系统,对污水处理后再排入湖内。
措施二:在特定的区域种植水葫芦和芦苇等植物,定期收割和清除水葫芦和芦苇。
措施三:放养白鲢、鳙鱼及挂养贝类等滤食藻类的水生动物,控制藻类的疯长。经过多年治理,该湖的水质得到明显改善,水生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有所增加。回答下列问题:
(1)P元素在生物群落内部是以______的形式流动。从物质循环角度分析,限磷及对污水去除N、P后排放的目的是______。
(2)芦苇等挺水植物能够显著降低藻类等沉水植物的数量,原因是______。种植水葫芦需要采取严格的围网防逃措施,若水葫芦大量扩散逃逸到整个湖区并大量繁殖,有可能产生______等危害。
(3)对治理后的湖泊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进行定量分析,数据如下表所示(X表示能量流动的去向之一,Y、Z为能量值,能量单位为J·cm-2·a-1,肉食性动物作为一个营养级研究)。据表分析,X是指______的能量,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值为______J·cm-2·a-1。能量从植食性动物到肉食性动物的传递效率是______(保留一位小数)。
【答案】(1) ①. (含磷)有机物 ②. 防止水体N、P等过多引起水体富营养化,降低藻类数量,以免水质恶化和爆发水华
(2) ①. 挺水植物在与沉水植物竞争阳光等环境资源中处于优势,从而抑制沉水植物的生长 ②. 降低生物多样性,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3) ①. 分解者利用 ②. 180.5 ③. 15.4%
【解析】
【分析】能量流经某一营养级过程:输入某一营养级的能量,一部分在本营养级的呼吸作用中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另一部分用于本营养级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这部分能量其中一些以遗体残骸的形式被分解者利用。如果本营养级被下一营养级捕食,能量就流入了下一营养级。如果时间较短,本营养级生物大量繁殖后,会有一部分能量留在本营养级内,即未利用的部分。
【小问1详解】
物质循环在生物群落内部以有机物形式传递,所以P元素在生物群落内部是以(含磷)有机物的形式流动。物质循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进行,水中藻类等植物会对N、P等利用,N、P等过多时,会导致藻类疯长,浮游动物增多,进而导致水质恶化和水华等现象,所以限磷及对污水去除N、P后排放的目的是防止水体N、P等过多引起水体富营养化,降低藻类数量,以免水质恶化和爆发水华。
【小问2详解】
芦苇等挺水植物能够显著降低藻类等沉水植物的数量,原因是挺水植物在与沉水植物竞争阳光等环境资源中处于优势,使沉水植物缺少光照,从而抑制沉水植物的生长。种植水葫芦需要采取严格的围网防逃措施,若水葫芦大量扩散逃逸到整个湖区并大量繁殖,有可能产生生物入侵,造成降低生物多样性,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等危害。
【小问3详解】
流入某营养级的能量有4个去向:呼吸作用散失、流入分解者、流向下一营养级和未利用部分,故X是指分解者利用的能量;植食性动物的能量流入肉食性动物的能量=肉食性动物的总能量-外界投入的能量,即:6.8+7.2+0.5-10.5=4,即Z=4。生产者流入植食性动物的能量=植食性动物的总能量-外界投入的能量,即:9.5+1.5+11+Z(4)-6=20,即Y=20。该生态系统有外部能量的输入,因此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值为生产者固定的能量和外部输入能量的总和,呼吸作用消耗+流向分解者+未利用的+流向下一营养级+外界输入的,即44.0+5.0+95.0+20+6+10.5=180.5J·cm-2·a-1。能量从植食性动物到肉食性动物的传递效率是 Z÷(Y+6)×100%=4÷26×100%≈15.4%。
10. 矮秆水稻具有抗倒伏、高产等优点。为培育矮秆水稻,科研人员用EMS诱变剂处理高秆水稻Wt得到了mp和ac两个矮秆突变品系,利用两个突变品系水稻进行杂交实验,实验结果如下:
杂交实验①:亲本Wt×ac,F1均为高秆,F2中高秆:矮秆=3:1。
杂交实验②:亲本Wt×mp,F1均为高秆,F2中高秆:矮秆=3:1。
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杂交实验①分析,ac的矮秆性状至少受______对等位基因控制,其F2中的高秆水稻自交得F3,则矮秆纯合植株所占比例为______。
(2)进一步研究发现,控制ac和mp矮秆性状的基因分别是由不同的基因突变引起的。为探究ac和mp的矮秆基因是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还是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请你设计实验予以证明。______(实验设计思路及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
(3)为提高水稻的抗旱性,有人将抗旱基因(HVA)导入水稻,筛选出HVA基因成功整合到染色体上的抗旱性T0植株(假定HVA基因都能正常表达)。某些T0植株体细胞含两个HVA基因,这两个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整合情况有下图所示的三种类型(黑点表示HVA基因的整合位点)。
①将T0植株与非转基因水稻杂交:若子代抗旱性植株所占比例为50%,则两个HVA基因的整合位点属于图______类型;若子代抗旱性植株所占的比例为100%,则两个HVA基因的整合位点属于图______类型。
②让图C所示类型的T0植株自交,子代中抗旱性植株所占比例为______。
【答案】(1) ①. 1 ②. 1/6
(2)让ac和mp杂交得F1,F1自交得F2,观察并统计F2的表现型及比例;若F2中高秆:矮秆=1:1,则ac和mp的矮秆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若F2中高秆:矮秆=9:7,则ac和mp的矮秆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3) ①. B ②. A ③. 15/16
【解析】
【分析】①分离定律杂合子自交子代模型为AA:Aa:aa=1:2:1,表现型比例为显性:隐性=3:1;
②自由组合定律双杂合子自交子代模型为A_B_:A_bb:aaB_:aabb=9:3:3:1。
【小问1详解】
①分析杂交实验①亲代杂交组合与子一代、子二代性状分离比。发现与分离定律模型数据一致,由此可判断ac的矮秆性状至少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②设ac的高矮秆性状由A/a基因控制,根据高秆Wt与矮秆ac杂交子一代均为高秆,可判断高秆为显性性状且Wt为纯合子,则亲本Wt的基因型为AA,ac的基因型为aa,子一代基因型为Aa,子二代基因型及比例为AA:Aa:aa=1:2:1,取子二代高秆水稻自交,其基因型即比例为AA:Aa=1:2,则子代中矮秆纯合植株所占比例为2/3×1/4=1/6。
【小问2详解】
根据题目信息可设ac控制矮秆基因为aaBB,mp控制矮秆的基因型为AAbb,让ac和mp杂交得F1,则F1基因型为AaBb,让F1自交得F2,观察并统计F2的表现型及比例;若ac和mp的矮秆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A与b连锁,a与B连锁,子代基因型及比例为AAbb:AaBb:aaBB=1:2:1,F2中表现型比例为高秆:矮秆=1:1;若ac和mp的矮秆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则A/a与B/b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子代基因型及比例为A_B_:A_bb:aaB_:aabb=9:3:3:1,F2中表现型比例为高秆:矮秆=9:7。
【小问3详解】
①非转基因水稻中无抗旱基因,相当于隐性纯合子,若两基因在染色体上整合情况为图A,则为分离定律中显性纯合子一致,其与非转基因水稻杂交,子代全表现为抗旱;若两基因在染色体上整合情况为图B,则与分离定律中显性杂合子一致,其与非转基因水稻杂交,子代表现型为抗旱:不抗旱=1:1;若两基因在染色体上整合情况为图C,则与自由组合定律中两对等位基因双杂和一致,其与非转基因水稻杂交,子代表现型为抗旱:不抗旱=3:1。
②根据图C可知,两抗旱基因位于两对非同源染色体上,遗传时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其自交后代情况与自由组合定律中两对等位基因双杂和一致,由此可得子代表现型及比例为抗旱:不抗旱=15:1,子代中抗旱植株所占比例为15/16。
(二)选考题:共45分。请考生从2道物理题、2道化学题、2道生物题中每科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每学科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15分)
11. 杨梅是中国特有水果,其可开发利用的途径如图所示。据研究,核仁占完整杨梅核重量的11.40%~16.35%,且杨梅核仁含油量达40%以上。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关注度不断提高,杨梅核仁油的营养价值研究及其加工利用也逐渐成为热点,有关杨梅核仁油的营养成分分析、提取方法及其工艺条件、加工利用技术等方面的研究正在逐步展开。回答下列问题:
(1)水酶法提油是一种较新油脂与蛋白质分离的方法。制作过程处理杨梅核仁使用的相关酶是______;若用相关酶处理杨梅核仁,需要控制反应的温度,原因是____________。
(2)为使相关酶能反复利用,常用到固定化酶技术,固定化酶一般不用______法;固定化技术常用的载体有______(答1点)。
(3)某研究小组为探究相关酶处理杨梅核仁的最适pH,在相同温度和时间内,测得在pH为4、5、7条件下降解100g杨梅核仁所需酶量依次为3mg、1mg、5mg,则上述三个pH中,pH为______条件下该酶活力最小。为了进一步确定该酶的最适pH,应围绕pH为______设计后续实验。
(4)杨梅核仁油含有丰富的脂肪和维生素E,脂肪和维生素E的分子式分别为C57H110O6、C29H50O2,结合所学知识推测,凝胶色谱法______(填“适用于”或“不适用于”)分离脂肪和维生素E,理由是______。
【答案】(1) ①. 纤维素酶、果胶酶 ②. 温度会影响酶的活性,在适宜温度下出油率高
(2) ①. 包埋 ②. 明胶、琼脂糖、海藻酸钠、醋酸纤维素、聚丙烯酰胺
(3) ①. 7 ②. 5(或4~5)
(4) ①. 适用于 ②. 脂肪和维生素E的相对分子质量相差很大
【解析】
【分析】①酶的作用条件比较温和,在最适温度、最适PH条件下酶活性最高,催化效果最好;
②固定化技术常用载体有明胶、琼脂糖、海藻酸钠、醋酸纤维素、聚丙烯酰胺;
③凝胶色谱法是利用凝胶对大小不同的分子流动产生的阻滞作用不同而分离的色谱方法。
【小问1详解】
①利用纤维素酶、果胶酶可以有效去除杨梅核仁细胞的细胞壁,有利于后续提取核仁油;
②酶的作用条件比较温和,在最适温度下酶活性可达到最高,催化效率最好,因此在使用酶处理时,需要控制反应温度。
【小问2详解】
酶分子较小,若使用包埋法,酶分子容易从包埋材料中漏处,所以固定化酶不能采用包埋法,固定化技术常用的载体有明胶、琼脂糖、海藻酸钠、醋酸纤维素、聚丙烯酰胺。
【小问3详解】
①酶的作用条件比较温和,过酸或过碱的环境都会使酶失活,结合在PH为7的条件下,降解100g杨梅核仁所需酶量最多,可判断PH为7的条件时,酶活力最小;
②在三组PH条件中,PH为5时水解100g杨梅核仁所需的酶量最少,说明该条件与该酶的最适PH最接近,因此应围绕PH为5设计后续实验。
【小问4详解】
根据脂肪和维生素E的分子式可知,脂肪与维生素E的相对分子质量相差很大,因此适用于凝胶色谱法来分离脂肪与维生素E。
【生物——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15分)
12. 据最新报道,经过5年科研攻关,中国科学家培育出世界上首只高比例胚胎干细胞“嵌合体猴”。回答下列问题:
(1)在培养过程中,多能干细胞分裂生长到细胞表面相互接触时,细胞会停止分裂增殖,长成致密的单层,这种现象称为______;若需要进行传代培养,需要用胰蛋白酶等处理后再收集细胞制成新的细胞悬液,不用胃蛋白酶处理的原因是______。
(2)体外培养动物细胞时,首先应保证其处于______的环境,除了适宜的营养物质、温度等条件外,还需要控制的气体条件是______。
(3)得到的重构胚通常需要发育到______阶段才能进行胚胎移植,胚胎移植的实质是______。研究人员将早期胚胎进行分割后移植,结果接受分割胚胎的其中一头健康母猴发生流产。从胚胎分割的角度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______。
(4)早期胚胎通过胚胎移植技术移入受体的子宫内继续发育,早期胚胎能在受体子宫中存活的生理基础是______。
【答案】(1) ①. 接触抑制 ②. 多数动物细胞培养的适宜pH为7.2~7.4,胃蛋白酶在此环境中变性失活
(2) ①. 无菌、无毒 ②. 95%的空气和5%的CO2
(3) ①. 桑椹胚或囊胚 ②. 早期胚胎在相同生理环境条件下空间位置的转换 ③. 桑椹胚或囊胚的内细胞团未均等分割,胚胎发育停滞或无法发育
(4)受体子宫对早期胚胎基本不发生免疫排斥反应
【解析】
【分析】1、胚胎干细胞简称ES细胞,来源于早期胚胎或原始性腺.具有胚胎细胞的特性,体积较小,细胞核大。
2、动物培养条件:(1)无菌无毒环境:无菌——对培养液和所有培养用具进行无菌处理;在细胞培养液中添加一定量的抗生素;无毒——定期更换培养液,防止细胞代谢产物积累对自身造成危害;(2)营养成分:所需营养物质与体内基本相同,例如需要有糖、氨基酸、促生长因子、无机盐、微量元素等,还需加入血清、血浆等天然成分。培养基类型:合成培养基(将细胞所需的营养物质按其种类和所需数量严格配制而成的培养基);(3)温度和pH值:哺乳动物多以36.5±0.5℃为宜,多数细胞生存的适宜pH为7.2~7.4;(4)气体环境:通常采用培养皿或松盖培养瓶,将其置于含95%空气加5%CO2的混合气体的培养箱中进行培养。O2:是细胞代谢所必需的,CO2主要作用是维持培养液的pH。
【小问1详解】
在培养过程中,多能干细胞分裂生长到细胞表面相互接触时,细胞会停止分裂增殖,长成致密的单层,这种现象称为接触抑制现象;多数细胞生存的适宜pH为7.2~7.4,胃蛋白酶在此环境中变性失活,因此进行传代培养,需要用胰蛋白酶等处理后再收集细胞制成新的细胞悬液,不用胃蛋白酶处理;
小问2详解】
体外培养动物细胞时,首先应保证其处于无菌、无毒的环境,除了适宜的营养物质、温度等条件外,还需要控制的气体条件是95%空气加5%CO2的混合气体;
【小问3详解】
胚胎移植的是发育到桑椹胚(桑葚胚)或囊胚时期的胚胎,胚胎移植的实质是早期胚胎在相同生理环境条件下空间位置的转换;早期胚胎进行分割时需要将桑椹胚或囊胚的内细胞团均等分割,否则将会影响胚胎的发育,因此接受分割胚胎的其中一头健康母猴发生流产的原因可能是桑椹胚或囊胚的内细胞团未均等分割,胚胎发育停滞或无法发育;
【小问4详解】
早期胚胎通过胚胎移植技术移入受体的子宫内继续发育,早期胚胎能在受体子宫中存活的生理基础是受体子宫对早期胚胎基本不发生免疫排斥反应。分泌激素
激素作用
催乳素(PRL)
促进乳汁生成与分泌;提高性激素的作用
生长激素(GH)
促进骨骼、内脏和全身生长
促黑激素(MSH)
促进大量存在于皮肤的黑色素细胞产生黑色素
促甲状腺激素(TSH)
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分泌
促性腺激素(FSH/LH)
促进性激素的分泌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
促进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分泌
生物类型
呼吸作用散失能量
X
未利用
流向下一营养级的能量
外来有机物输入的能量
生产者
44.0
5.0
95.0
Y
0
植食性动物
9.5
1.5
11.0
Z
6.0
肉食性动物
6.8
0.5
7.2
0
10.5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高考理科综合压轴卷(解析版),共2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Ⅱ卷两部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年高考全国甲卷理科综合真题(原卷版),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物理——选修3–4],【生物——选修1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理科综合考前冲刺卷 全国卷,共4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北京烤鸭是北京传统特色美食,细胞分裂时,线粒体通常依赖微丝,家蚕,病毒肆虐时,需做好消杀,设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