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21-2022学年广东省深圳市光明高级中学高二(下)期中生物试卷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1-2022学年广东省深圳市光明高级中学高二(下)期中生物试卷01
    2021-2022学年广东省深圳市光明高级中学高二(下)期中生物试卷02
    2021-2022学年广东省深圳市光明高级中学高二(下)期中生物试卷03
    还剩27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1-2022学年广东省深圳市光明高级中学高二(下)期中生物试卷

    展开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广东省深圳市光明高级中学高二(下)期中生物试卷,共3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五营养级 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2分)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群落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B.群落中物种组成是固定不变的
    C.理想条件下,影响种群数量增长的因素是环境容纳量
    D.鼠穴周围植被表现出的斑块相间属于群落的水平结构
    2.(2分)一个群落中的物种通过复杂的种间关系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下列关于种间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同一群落中没有共同食物来源的两种动物之间,不存在竞争关系
    B.盲蝽取食棉花的汁液并在其茎叶中产卵属于寄生关系
    C.地衣是真菌和藻类的共生体,体现了互利共生的关系
    D.蝗虫啃食植物叶片属于捕食关系
    3.(2分)某同学通过阅读家乡地志了解了该地云杉林的形成过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该地形成云杉林群落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
    B.人类活动会影响演替的速度和方向
    C.①→⑤过程中,群落的自我调节能力逐渐增强
    D.⑤云杉林群落中有明显的垂直结构,没有水平结构
    4.(2分)如图为碳循环的主要途径,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碳元素在甲和丁之间以CO2形式流动
    B.生物圈通过碳循环实现碳元素的自给自足
    C.丁为无机环境,其中碳元素存在形式只有CO2
    D.物质循环发生在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之间
    5.(2分)下列关于“探究土壤微生物分解作用”的实验设计,错误的是( )
    A.对照组的土壤不做处理,为自然状态
    B.对照组和实验组应该包埋同种等量落叶
    C.实验组土壤灭菌的方法为100℃恒温加热1h
    D.实验时间为几天甚至几周,因此要有计划地观察和记录
    6.(2分)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具有多方面的作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公鸡斗争时鸡冠发紫、羽毛竖起,属于行为信息
    B.群居动物通过群体气味与其他群体相区别,属于化学信息
    C.蝙蝠通过自身发出的声波对捕食者进行回声定位,属于物理信息
    D.生态系统的信息都是由生物产生的,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传递
    7.(2分)生态工程可以帮助我们构筑健康的生态体系。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超载放牧导致草地退化,主要违背协调原理
    B.生态工程的特点是少消耗、低效益、可持续
    C.生态工程应用了生态学和系统学等学科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D.在湿地修复过程中,选择污染物净化能力较强的水生植物体现了自生原理
    8.(2分)腐乳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制造出的一种经过微生物发酵的大豆食品。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制作的腐乳比豆腐更容易保存
    B.酵母菌也参与腐乳的发酵过程
    C.腐乳制作过程中,有机物的种类和含有的能量均增加
    D.微生物产生的酶将豆腐中的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物质,有利于人体消化吸收
    9.(2分)下列关于酿制果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果醋发酵时发酵液pH降低
    B.果醋发酵过程中需要不断充气
    C.果醋发酵的前提是进行果酒发酵
    D.醋酸菌可将乙醇转化为乙醛,进而转化为醋酸
    10.(2分)常规生物实验中,下列物品及其消毒或灭菌方法对应错误的是( )
    A.培养皿—湿热灭菌
    B.涂布器—灼烧灭菌
    C.操作空间—紫外线消毒
    D.操作者的双手—化学药物消毒
    11.(2分)如图为某实验小组进行平板划线法接种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区域④最可能出现单菌落
    B.划线操作要在酒精灯火焰上进行
    C.最后一次划线应与第一次划线相连
    D.进行连续划线的目的是使菌种聚集
    12.(2分)与传统发酵技术相比,发酵工程的产品产量和质量都明显提高。下列关于发酵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发酵工程一般用半固体培养基或固体培养基
    B.发酵工程的产品可以是微生物的代谢产物
    C.若产品是菌体,可用萃取、蒸馏、离子交换等方法进行提取
    D.在发酵工程中,发酵条件变化不会影响代谢途径
    13.(4分)如图是某生态系统中组成食物链的三个种群(Ⅰ、Ⅱ、Ⅲ)能量流动统计的部分数据(图中数值单位是106kJ)。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三个种群组成的食物链是种群Ⅱ→种群Ⅰ→种群Ⅲ
    B.第一营养级和第二营养级之间能量传递效率约为13.5%
    C.图中可以推出种群Ⅱ呼吸消耗的能量为6.15×107kJ
    D.图中初级消费者的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是6×106kJ
    14.(4分)某草原生态系统的一个食物网如图甲所示。若该草原由于人为原因,存在一定程度铅污染,检测该食物网中两种生物体内的铅浓度,结果如图乙(A、B代表不同生物)。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在该食物网中,青蛙占第二和第三营养级
    B.碳元素在青蛙和鹰之间以有机物形式传递
    C.若检测食物网中全部物种,生物体内铅浓度最高的是鹰
    D.若乙图中A代表蚱蜢,B可以代表青蛙、蛇或鹰
    15.(4分)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受到一定程度的干扰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变化。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S3面积越小说明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越高
    B.若某生态系统S1面积小,则S2面积一定小
    C.S2面积越大说明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越弱
    D.受到干扰后能恢复生态平衡,说明该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16.(4分)刚果红是一种可以与纤维素形成红色复合物的染料,但不能和水解后的纤维二糖和葡萄糖发生反应。在筛选纤维素分解菌的培养基中加入刚果红染料,研究者观察到几个有透明圈的菌落。据图分析错误的是( )
    A.图中培养基可用牛肉膏、蛋白胨来配制
    B.培养基中的琼脂不能为纤维素分解菌提供能源
    C.菌落②的中心区域最大,该菌落含有的纤维素分解菌数量最多
    D.菌落①降解纤维素的能力最强,是筛选和分离的目标菌株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60分。
    17.(13分)2021年7月7日,在国新办的新闻发布会上,生态环境部自然生态保护司司长崔书红介绍,大熊猫野外种群数量达到1800多只,受威胁程度等级由濒危降为易危。1992年,在四川省凉山大山顶自然保护区(相对孤立的环境)调查时,大熊猫仅有36只。“大熊猫降级”离不开人类的保护和努力。回答下列问题。
    (1)据调查,此自然保护区中36只大熊猫各年龄段数量如下表所示,其年龄结构类型是 。
    (2)在大山顶自然保护区内获取大熊猫的具体数量,应采用 法,原因是 (答两点)。
    (3)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大熊猫比老虎更容易生存可能的原因是 。
    (4)科学家提出,保护大熊猫首先要加强栖息地的保护,依据的原理是提高大熊猫的 。其次,针对小种群中出生率低的问题,科学家建议恢复凉山山系小种群之间的走廊带,形成一个足够大的种群,依据的原理是 。
    18.(11分)如图为某沙漠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回答下列问题:
    (1)食物网是指 彼此交错链接形成的复杂的营养关系。
    (2)该食物网中的第一营养级是 。作为沙漠植物,它的结构具有 的特点。
    (3)该食物网共有 条食物链,山狗所处的营养级是 。
    (4)山狗与响尾蛇之间的关系是 。如果蚂蚁数量减少,短期内仙人掌数量将 。
    19.(11分)桑基鱼塘是我国珠三角地区为充分利用土地而创造的一种挖深鱼塘、垫高基田、塘基植桑、塘内养鱼的高效人工生态系统。回答下列问题:
    (1)流经该生态系统总的能量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该生态系统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图中蚕属于生态系统的 (填生态系统成分)。
    (2)“桑基鱼塘”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均不止一种,环境遇到一定干扰时,仍能保持稳定,说明该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 能力,维持这种能力的基础是 。
    (3)相对于一般的农业生态系统,此生态系统能提高经济效益,主要原因是充分利用了 的能量,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并且合理调整了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更多地流向 。
    (4)形成“无废弃物农业”,这主要是遵循生态工程的 原理。通过饲养家畜、池塘养鱼、桑叶养蚕提高农民经济收入,使保护环境和发展经济相互协调,主要体现了生态工程的 原理。
    20.(13分)某研究所最新研究发现,制作泡菜的材料——白菜、辣椒、大蒜中含有的营养成分能调节人体的抗氧化系统,对减轻新冠病毒的感染症状发挥着积极作用。泡菜中萝卜硫素、蒜辣素、辣椒素、姜辣素等营养成分和发酵过程中产生的乳酸菌与人体的抗氧化系统Hrf2相互作用,消除由新冠病毒在体内产生的有害活性酸素。如图是泡菜的制作流程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泡菜的制作离不开乳酸菌,常见的乳酸菌有 和 。制作泡菜的主要原理可用反应式表示为 。
    (2)待盐水煮沸冷却后,注入装好原料的泡菜坛中,同时加入一定量的陈泡菜水。将盐水煮沸的目的是 ;加入陈泡菜水的作用是 。
    (3)制作泡菜时,用水封坛的目的是 。在泡菜发酵过程中可观察到泡菜坛盖边沿的水槽中有时会“冒泡”,该气体 (填“可能”或“不可能”)是由乳酸菌进行呼吸作用产生的。
    (4)若制作的泡菜“咸而不酸”,最可能的原因是 。
    21.(12分)富集培养是从微生物混合群开始,对特定菌种的数量比例不断增高而引向纯培养的一种方法。多氯联苯是一种对人体有很大危害的有机物,呈油状液体,污染土壤后,很难被清除。研究发现部分酵母菌具有分解多氯联苯的作用,如图表示用富集方法从土壤中分离能分解多氯联苯酵母菌的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筛选分解多氯联苯的菌株时,应将土壤样品稀释液接种到以 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上进行培养。
    (2)①②③步骤的目的是 。
    (3)步骤④采用的接种方法是 ;步骤④⑤的目的是 ;若步骤⑤中平板上的菌落过于密集,则应对步骤④中加入的菌液进行 ;步骤④⑤中,首先要对培养基进行灭菌,常用的培养基灭菌方法是 ,无菌技术除了用来防止实验室的培养物被其他外来微生物污染外,还能 。
    2021-2022学年广东省深圳市光明高级中学高二(下)期中生物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共40分。第1~12小题,每小题2分,第13~16小题,每小题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分)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群落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B.群落中物种组成是固定不变的
    C.理想条件下,影响种群数量增长的因素是环境容纳量
    D.鼠穴周围植被表现出的斑块相间属于群落的水平结构
    【答案】D
    【分析】种群指在一定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群落在相同时间聚集在同一地段上的各物种种群的集合,其特征包括物种丰富度、种间关系、群落的空间结构和群落的演替。
    【解答】解:A、种群是生物繁衍的基本单位,因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A错误;
    B、群落中的物种组成不是固定不变的,会随着群落演替不断发生变化,B错误;
    C、在理想条件下,影响种群数量增长的因素主要出生率和死亡率,C错误;
    D、不同地段的群落植被在水平方向上表现出斑块性和镶嵌性属于群落的水平结构,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种群和群落的内容,要求考生识记相关知识,并结合所学知识准确答题。
    2.(2分)一个群落中的物种通过复杂的种间关系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下列关于种间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同一群落中没有共同食物来源的两种动物之间,不存在竞争关系
    B.盲蝽取食棉花的汁液并在其茎叶中产卵属于寄生关系
    C.地衣是真菌和藻类的共生体,体现了互利共生的关系
    D.蝗虫啃食植物叶片属于捕食关系
    【答案】A
    【分析】1、竞争: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相互争夺资源和空间等。
    2、捕食: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
    3、寄生:一种生物寄居于另种生物的体内或体表,摄取寄主的养分以维持生活。
    4、互利共生: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彼此有利。
    【解答】解:A、同一群落中没有共同食物来源的两种动物之间,也可能存在争夺生存空间的竞争,A错误;
    B、盲蝽取食棉花的汁液并在其茎叶中产卵属于寄生关系,B正确;
    C、地衣是真菌和藻类的共生体,地衣为藻类提供无机盐等,藻类为地衣提供有机物,体现了互利共生的关系,C正确;
    D、蝗虫啃食植物叶片属于捕食关系,D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种间关系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难度不大。
    3.(2分)某同学通过阅读家乡地志了解了该地云杉林的形成过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该地形成云杉林群落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
    B.人类活动会影响演替的速度和方向
    C.①→⑤过程中,群落的自我调节能力逐渐增强
    D.⑤云杉林群落中有明显的垂直结构,没有水平结构
    【答案】D
    【分析】1、初生演替:是指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是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初生演替的一般过程是裸岩阶段→地衣阶段→苔藓阶段→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
    2、次生演替:原来有的植被虽然已经不存在,但是原来有的土壤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有植物的种子和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次生演替的一般过程是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
    【解答】解:A、采伐迹地上进行的演替是次生演替,A正确;
    B、人类活动会影响演替的速度和方向,B正确;
    C、①→⑤过程中,物种的多样性增加,群落的自我调节能力逐渐增强,C正确;
    D、⑤云杉林群落中有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D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群落演替和群落结构的相关知识,比较简单,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对于A选项中注意群落演替的起点,初生演替是从无到有,次生演替是从简单到复杂.
    4.(2分)如图为碳循环的主要途径,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碳元素在甲和丁之间以CO2形式流动
    B.生物圈通过碳循环实现碳元素的自给自足
    C.丁为无机环境,其中碳元素存在形式只有CO2
    D.物质循环发生在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之间
    【答案】C
    【分析】1、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及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和人工输入的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2、由题图的箭头判断:甲为生产者、乙为消费者、丙为分解者、丁为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解答】解:A、甲为生产者,丁为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主要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同时通过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A正确;
    B、碳循环是指碳元素不断以二氧化碳的形式从无机环境进入到生物群落,又从生物群落返回到无机环境中的过程,生物圈通过碳循环实现碳元素的自给自足,B正确;
    C、丁为无机环境,其中碳元素存在形式除了CO2外还有碳酸盐等,C错误;
    D、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指的是组成生物体的C、H、O、N、P、S等元素,都不断进行着从无机环境到生物群落,又从生物群落到无机环境的循环过程,D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从题图中获取相关信息,并结合所学生态系统的功能做出正确判断,属于识记和理解层次的内容,难度适中。
    5.(2分)下列关于“探究土壤微生物分解作用”的实验设计,错误的是( )
    A.对照组的土壤不做处理,为自然状态
    B.对照组和实验组应该包埋同种等量落叶
    C.实验组土壤灭菌的方法为100℃恒温加热1h
    D.实验时间为几天甚至几周,因此要有计划地观察和记录
    【答案】C
    【分析】1、变量:实验过程中可以变化的因素称为变量,包括自变量、因变量和无关变量;自变量是想研究且可人为改变的变量称为自变量;因变量是随着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的变量称为因变量;无关变量是在实验中,除了自变量外,实验过程中存在一些可变因素,能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这些变量称为无关变量。
    2、生物实验中的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是对自然状态的实验对象施加或减除了某一自变量的组,对照组是对自然状态的实验对象未施加或减除了某一自变量的组。
    3、土壤是微生物的天然培养基,大多数的土壤微生物是生态系统中是分解者,能够将土壤中的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
    4、本实验是探究土壤微生物对落叶的分解作用的实验,自变量是土壤中微生物的有无(可采用普通土壤和排除土壤中微生物的土壤),采用普通土壤的为对照组,采用排除土壤中微生物的为实验组,因变量是落叶的分解速度。
    【解答】解:A、采用对照实验的方法,设计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的土壤应不做处理,处于自然状态,实验组为了排除土壤微生物的作用应对土壤进行处理,A正确;
    B、该实验的自变量是土壤中微生物的有无,放入土壤中的落叶的种类和数量都属于无关变量,应保持相同,B正确;
    C、探究土壤微生物对落叶的分解作用实验中,对实验组的处理要尽可能避免土壤理化性质的改变,可以将土壤用塑料袋包好,放在60℃恒温箱中灭菌1 h,C错误;
    D、实验时间为几天甚至几周,因此要有计划地观察和记录,D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土壤中微生物对落叶分解作用的影响的实验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6.(2分)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具有多方面的作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公鸡斗争时鸡冠发紫、羽毛竖起,属于行为信息
    B.群居动物通过群体气味与其他群体相区别,属于化学信息
    C.蝙蝠通过自身发出的声波对捕食者进行回声定位,属于物理信息
    D.生态系统的信息都是由生物产生的,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传递
    【答案】D
    【分析】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类型:
    (1)物理信息:生态系统中的光、声、颜色、温度、湿度、磁力等,通过物理过程传递的信息。
    (2)化学信息:生物在生命活动过程中,产生的一些可以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
    (3)行为信息:是指某些动物通过某些特殊行为,在同种或异种生物间传递的某种信息。
    【解答】解:A、公鸡争斗时鸡冠发紫、羽毛竖起是公鸡通过自己的特殊行为向同伴发出威吓、挑战等信息,属于行为信息,A正确;
    B、气味属于化学信息,B正确;
    C、蝙蝠通过自身发出的声波,对被捕食者进行“回声定位”,属于物理信息,C正确;
    D、生态系统的信息可以由生物产生,也可以由无机环境发出,例如光照、温度,D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生态系统中信息的内容,要求考生识记相关知识,并结合所学知识准确答题。
    7.(2分)生态工程可以帮助我们构筑健康的生态体系。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超载放牧导致草地退化,主要违背协调原理
    B.生态工程的特点是少消耗、低效益、可持续
    C.生态工程应用了生态学和系统学等学科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D.在湿地修复过程中,选择污染物净化能力较强的水生植物体现了自生原理
    【答案】B
    【分析】生态工程与生态经济:(1)生态工程建设的目的:遵循自然界物质循环的规律,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防止环境污染,达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同步发展。(2)生态工程的特点:少消耗、多效益、可持续。(3)生态经济:通过实行“循环经济“的原则,使一个系统产出的污染物能够成为本系统或另一个系统的生产原料,从而实现废弃物的资源化。
    【解答】解:A、协调与平衡原理的理论基础是生物与环境的协调与平衡,其意义是使生物数量不超过环境承载力,可避免系统的失衡和破坏,因此超载放牧导致草地退化,主要违背了协调与平衡原理,A正确;
    B、根据分析可知,生态工程的特点是少消耗、多效益、可持续,B错误;
    C、生态工程是指人类应用生态学和系统学等学科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通过系统设计、调控和技术组装,对已被破坏的生态环境进行修复、重建,对造成环境污染和破坏的传统生产方式进行改善,并提高生态系统的生产力,从而促进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C正确;
    D、自生原理包括自我组织、自我优化、自我调节、自我再生、自我繁殖和自我设计等一系列机制,在湿地修复过程中,选择污染物净化能力较强的水生植物体现了自生原理中的自我调节机制,D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生态工程的特点及基本原理的内容,要求考生识记相关知识,并结合所学知识准确答题。
    8.(2分)腐乳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制造出的一种经过微生物发酵的大豆食品。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制作的腐乳比豆腐更容易保存
    B.酵母菌也参与腐乳的发酵过程
    C.腐乳制作过程中,有机物的种类和含有的能量均增加
    D.微生物产生的酶将豆腐中的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物质,有利于人体消化吸收
    【答案】C
    【分析】腐乳的制作原理:参与豆腐发酵的微生物有青霉、酵母、曲霉、毛霉等多种,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毛霉,其代谢类型为异养需氧型,适宜温度为15℃~18℃;毛霉能够产生蛋白酶和脂肪酶,将蛋白质和脂肪分别水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甘油和脂肪酸。
    【解答】解:A、相比豆腐,腐乳中氨基酸、脂肪酸增多,营养价值比豆腐高,且腐乳容易保存,A正确;
    B、参与豆腐发酵的微生物有青霉、酵母、曲霉、毛霉等多种微生物,其中其主要作用的是毛霉,B正确;
    C、腐乳制作过程中,毛霉产生的蛋白酶和脂肪酶将豆腐中的蛋白质、脂肪分解成小分子有机物并利用其中一部分能量,因此腐乳制作过程中有机物种类增多,但有机物的干重减少,含有的能量减少,C错误;
    D、毛霉能够产生蛋白酶和脂肪酶,将蛋白质和脂肪分别水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甘油和脂肪酸,有利于人体消化吸收,D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制作腐乳,要求考生识记制作腐乳的原理和操作,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和分析能力。
    9.(2分)下列关于酿制果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果醋发酵时发酵液pH降低
    B.果醋发酵过程中需要不断充气
    C.果醋发酵的前提是进行果酒发酵
    D.醋酸菌可将乙醇转化为乙醛,进而转化为醋酸
    【答案】C
    【分析】参与果醋制作的微生物是醋酸菌,其新陈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果醋制作的原理:当氧气、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糖分解成醋酸。当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
    【解答】解:A、果醋发酵产生醋酸,pH降低,A正确;
    B、果醋发酵需要醋酸菌参与,醋酸菌为好氧菌,需不断充气,B正确;
    C、当氧气、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可直接将葡萄汁中的糖分解成醋酸,C错误;
    D、当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可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D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醋酸菌与果醋制作的相关知识,考生只要熟练掌握课本基础知识,即可准确作答。
    10.(2分)常规生物实验中,下列物品及其消毒或灭菌方法对应错误的是( )
    A.培养皿—湿热灭菌
    B.涂布器—灼烧灭菌
    C.操作空间—紫外线消毒
    D.操作者的双手—化学药物消毒
    【答案】A
    【分析】消毒和灭菌
    【解答】解:A、培养皿—干热灭菌,A错误;
    B、涂布器—灼烧灭菌,B正确;
    C、操作空间—紫外线消毒,C正确;
    D、实验操作者的双手—酒精消毒法,D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重点考查无菌技术,要求考生识记消毒和灭菌的概念,掌握两者的区别,能准确判断不同情况下所使用的方法,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11.(2分)如图为某实验小组进行平板划线法接种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区域④最可能出现单菌落
    B.划线操作要在酒精灯火焰上进行
    C.最后一次划线应与第一次划线相连
    D.进行连续划线的目的是使菌种聚集
    【答案】A
    【分析】平板划线法是通过接种环在琼脂固体培养基表面连续划线的操作,将聚集的菌种逐步稀释分散到培养基的表面。在数次划线后培养,可以分离到由一个细胞繁殖而来的菌落。
    【解答】解:A、最后一次划线最容易获得单菌落,故图中区域④最可能出现单菌落,A正确;
    B、划线操作要在酒精灯火焰旁边进行,B错误;
    C、平板划线法接种时最后一次划线不能与第一次划线相连,否则不易得到单菌落,C错误;
    D、进行连续划线的目的是使菌种稀释,进而分离得到单菌落,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结合图解,考查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要求考生识记接种微生物常用的两种方法,掌握平板划线法的相关操作,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12.(2分)与传统发酵技术相比,发酵工程的产品产量和质量都明显提高。下列关于发酵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发酵工程一般用半固体培养基或固体培养基
    B.发酵工程的产品可以是微生物的代谢产物
    C.若产品是菌体,可用萃取、蒸馏、离子交换等方法进行提取
    D.在发酵工程中,发酵条件变化不会影响代谢途径
    【答案】B
    【分析】1、发酵工程生产的产品有两类:一类是代谢产物,另一类是菌体本身;
    2、产品不同,分离提纯的方法一般不同;
    ①如果产品是菌体,可采用过滤,沉淀等方法将菌体从培养液中分离出来;②如果产品是代谢产物,可用萃取、蒸馏、离子交换等方法进行提取;
    3、发酵过程中要严格控制温度、pH、溶氧、通气量与转速等发酵条件;
    4、发酵过程一般来说都是在常温常压下进行,条件温和、反应安全,原料简单、污染小,反应专一性强,因而可以得到较为专一的产物。
    【解答】解:A、发酵工程应用于生产实践一般用液体发酵,可以连续培养,提高产量,A错误;
    B、根据分析,发酵工程的产品可以是微生物的代谢产物,也可以是微生物本身,B正确;
    C、发酵工程的产品如果是微生物细胞本身,可采用过滤,沉淀等方法将菌体从培养液中分离出来,C错误;
    D、在发酵工程的发酵环节中,发酵条件不仅影响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也会通过影响酶的活性影响微生物的代谢途径,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发酵工程的内容,要求考生识记相关知识,并结合所学知识准确答题。
    13.(4分)如图是某生态系统中组成食物链的三个种群(Ⅰ、Ⅱ、Ⅲ)能量流动统计的部分数据(图中数值单位是106kJ)。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三个种群组成的食物链是种群Ⅱ→种群Ⅰ→种群Ⅲ
    B.第一营养级和第二营养级之间能量传递效率约为13.5%
    C.图中可以推出种群Ⅱ呼吸消耗的能量为6.15×107kJ
    D.图中初级消费者的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是6×106kJ
    【答案】C
    【分析】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组成成分又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营养结构就是指食物链和食物网。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和化能合成作用的生物,消费者主要指动物,分解者指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和动物。
    2、能量流动特点为单向,逐级递减。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只能从第一营养级流向第二营养级,再依次流向后面的各个营养级,因此是单向不可逆转的。
    【解答】解:A、根据三个种群的同化作用的能量值,种群Ⅰ为15、种群Ⅱ为111、种群Ⅲ为3,结合能量流动的特点可知,三个种群组成的食物链是Ⅱ→Ⅰ→Ⅲ,A正确;
    B、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15÷111×100%≈13.5%,B正确;
    C、种群Ⅱ同化的能量=种群Ⅱ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种群Ⅰ同化的能量+被分解者分解的能量+未被利用的能量,根据图中数据可知,种群Ⅱ全部生物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111×107kJ(种群Ⅱ同化的能量)﹣15×107kJ(种群Ⅰ同化的能量)﹣被分解者分解的能量﹣(未被利用的能量),所以种群Ⅱ全部生物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小于5.45×107kJ,C错误;
    C、初级消费者的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同化量﹣呼吸消耗量=(15﹣9)106kJ=6×106kJ,D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从题图中获取相关信息,并结合所学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做出正确判断,属于理解和应用层次的内容,难度适中。
    14.(4分)某草原生态系统的一个食物网如图甲所示。若该草原由于人为原因,存在一定程度铅污染,检测该食物网中两种生物体内的铅浓度,结果如图乙(A、B代表不同生物)。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在该食物网中,青蛙占第二和第三营养级
    B.碳元素在青蛙和鹰之间以有机物形式传递
    C.若检测食物网中全部物种,生物体内铅浓度最高的是鹰
    D.若乙图中A代表蚱蜢,B可以代表青蛙、蛇或鹰
    【答案】A
    【分析】据图分析:图甲中共有4条食物链,分别是:草→蚱蜢→青蛙→蛇→鹰、草→蚱蜢→青蛙→鹰、草→蟋蟀→青蛙→蛇→鹰、草→蟋蟀→青蛙→鹰。图乙中,由于铅是难以降解的重金属,会在生物体内进行富集,所以B的营养级要高于A的营养级。
    【解答】解:A、据图甲分析可知,青蛙在不同的食物链这始终都是第三营养级的生物,A错误;
    B、生态系统的碳循环过程中,碳元素在食物链中以有机物形式传递,B正确;
    C、铅是难以降解的重金属,会随着食物链在生物体内进行富集,生物体内铅浓度最高的是最高营养级鹰,C正确;
    D、图乙中,B的营养级要高于A的营养级,所以乙图中A代表蚱蜢,B可以代表青蛙、蛇或鹰,D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结合图示主要考查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和生态系统的功能,意在强化学生对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相关知识的理解与应用。
    15.(4分)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受到一定程度的干扰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变化。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S3面积越小说明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越高
    B.若某生态系统S1面积小,则S2面积一定小
    C.S2面积越大说明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越弱
    D.受到干扰后能恢复生态平衡,说明该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答案】B
    【分析】分析图形:在受到干扰之前,曲线在正常范围内波动是由于该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营养结构相关,营养结构越复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越高,反之则越低。S3所代表的面积表示生态系统的总稳定性,S2所代表的面积越大,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越低,S1所代表的面积越大,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越高。
    【解答】解:A、S3所代表的面积越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越高,A正确;
    B、S1所代表的面积越小,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越低,恢复力稳定性可能较高,S2面积不一定小,B错误;
    C、S2所代表的面积越大,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越低,C正确;
    D、受到干扰后能恢复生态平衡,说明该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D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对生物学问题作出准确的判断.关键是弄清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的概念及作用机理,加强识记与理解。
    16.(4分)刚果红是一种可以与纤维素形成红色复合物的染料,但不能和水解后的纤维二糖和葡萄糖发生反应。在筛选纤维素分解菌的培养基中加入刚果红染料,研究者观察到几个有透明圈的菌落。据图分析错误的是( )
    A.图中培养基可用牛肉膏、蛋白胨来配制
    B.培养基中的琼脂不能为纤维素分解菌提供能源
    C.菌落②的中心区域最大,该菌落含有的纤维素分解菌数量最多
    D.菌落①降解纤维素的能力最强,是筛选和分离的目标菌株
    【答案】A
    【分析】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的实验原理:
    ①土壤中存在着大量纤维素分解酶,包括真菌、细菌和放线菌等,它们可以产生纤维素酶.纤维素酶是一种复合酶,可以把纤维素分解为纤维二糖,进一步分解为葡萄糖使微生物加以利用,故在用纤维素作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中,纤维素分解菌能够很好地生长,其他微生物则不能生长.
    ②在培养基中加入刚果红,可与培养基中的纤维素形成红色复合物,当纤维素被分解后,红色复合物不能形成,培养基中会出现以纤维素分解菌为中心的透明圈,从而可筛选纤维素分解菌.
    【解答】解:A、图中培养基应该以纤维素为唯一碳源,因此不可用牛肉膏、蛋白胨配制,A错误;
    B、培养基中的琼脂是凝固剂,其不能为纤维素分解菌提供能源,B正确;
    C、菌落②的中心区域(菌落)最大,说明该菌落含有的纤维素分解菌数量最多,C正确;
    D、菌落①中透明圈直径与菌落直径的比值最大,说明其降解纤维素能力最强,是筛选和分离的目标菌株,D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要求考生识记培养基的种类及功能,掌握纤维素分解菌分离和鉴别的原理,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60分。
    17.(13分)2021年7月7日,在国新办的新闻发布会上,生态环境部自然生态保护司司长崔书红介绍,大熊猫野外种群数量达到1800多只,受威胁程度等级由濒危降为易危。1992年,在四川省凉山大山顶自然保护区(相对孤立的环境)调查时,大熊猫仅有36只。“大熊猫降级”离不开人类的保护和努力。回答下列问题。
    (1)据调查,此自然保护区中36只大熊猫各年龄段数量如下表所示,其年龄结构类型是 增长型 。
    (2)在大山顶自然保护区内获取大熊猫的具体数量,应采用 直接计数(逐个计数) 法,原因是 大熊猫活动的空间范围有限,个体较大,数量少,珍稀动物需要准确计数 (答两点)。
    (3)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大熊猫比老虎更容易生存可能的原因是 大熊猫食性主要是植食性,处于第二营养级,比老虎所处营养级低,能获得相对较多的能量 。
    (4)科学家提出,保护大熊猫首先要加强栖息地的保护,依据的原理是提高大熊猫的 环境容纳量 。其次,针对小种群中出生率低的问题,科学家建议恢复凉山山系小种群之间的走廊带,形成一个足够大的种群,依据的原理是 消除地理隔离,增加种群间基因交流的机会,提高变异频率 。
    【答案】(1)增长型
    (2)直接计数(逐个计数) 大熊猫活动的空间范围有限,个体较大,数量少,珍稀动物需要准确计数
    (3)大熊猫食性主要是植食性,处于第二营养级,比老虎所处营养级低,能获得相对较多的能量
    (4)环境容纳量 消除地理隔离,增加种群间基因交流的机会,提高变异频率
    【分析】1、种群具有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出率和迁入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四个基本特征。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是出生率和死亡率;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具有重要意义的种群特征是年龄组成。
    2、环境容纳量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
    【解答】解:(1)根据表中数据可知,该大熊猫种群中幼年、中年个体占比大,其年龄结构类型是增长型。
    (2)调查大熊猫的具体数量,应采用逐个计数法,原因是大熊猫活动的空间范围有限,个体较大,数量少,且大熊猫属于珍稀动物,要准确计数。
    (3)大熊猫比老虎更容易生存可能的原因是大熊猫主要以竹子为食,处于第二营养级,比老虎所处营养级低,能获得相对较多的能量。
    (4)加强栖息地的保护,可以改善大熊猫生存的环境,能够提高大熊猫的环境容纳量。恢复凉山山系小种群之间的走廊带,可以让原先不能相遇的大熊猫产生联系,形成一个足够大的种群,这样可以消除地理隔离的影响,增加种群间基因交流的机会,提高变异频率。
    故答案为:
    (1)增长型
    (2)直接计数(逐个计数) 大熊猫活动的空间范围有限,个体较大,数量少,珍稀动物需要准确计数
    (3)大熊猫食性主要是植食性,处于第二营养级,比老虎所处营养级低,能获得相对较多的能量
    (4)环境容纳量 消除地理隔离,增加种群间基因交流的机会,提高变异频率
    【点评】本题结合背景材料考查种群的特征、种群的数量变化、生态系统的功能等知识,要求学生能够分析图表和文字获取有效信息,然后够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作答。
    18.(11分)如图为某沙漠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回答下列问题:
    (1)食物网是指 食物链 彼此交错链接形成的复杂的营养关系。
    (2)该食物网中的第一营养级是 仙人掌 。作为沙漠植物,它的结构具有 肥厚的肉质茎、叶呈针状、气孔在夜晚才开放 的特点。
    (3)该食物网共有 8 条食物链,山狗所处的营养级是 第四、五营养级 。
    (4)山狗与响尾蛇之间的关系是 竞争和捕食 。如果蚂蚁数量减少,短期内仙人掌数量将 增加 。
    【答案】(1)食物链
    (2)仙人掌 肥厚的肉质茎、叶呈针状、气孔在夜晚才开放
    (3)8 第四、五营养级
    (4)竞争和捕食 增加
    【分析】1、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
    2、食物链反映的只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
    【解答】解:(1)食物网是指 食物链彼此交错链接形成的复杂的营养关系。
    (2)食物网中的第一营养级通常是生产者,所以是图中的仙人掌。它的结构具有肥厚的肉质茎、叶呈针状、气孔在夜晚才开放的特点,这些特点都是适应炎热环境的。
    (3)食物链要从生产者开始数,数到最高营养级,图中的仙人掌属于绿色植物,属于第一营养级,山狗所处的营养级为第四、第五营养级。
    (4)山狗和响尾蛇都以蜥蜴为食,故二者有竞争关系。响尾蛇以山狗为食,二者有捕食关系。如果蚂蚁数量减少,蜥蜴数量将增加。
    故答案为:
    (1)食物链
    (2)仙人掌 肥厚的肉质茎、叶呈针状、气孔在夜晚才开放
    (3)8 第四、五营养级
    (4)竞争和捕食 增加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群落和生态系统的相关知识,熟练掌握食物链和食物网,能作用结构与功能相适应这个思路答题是解题关键。
    19.(11分)桑基鱼塘是我国珠三角地区为充分利用土地而创造的一种挖深鱼塘、垫高基田、塘基植桑、塘内养鱼的高效人工生态系统。回答下列问题:
    (1)流经该生态系统总的能量 大于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该生态系统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图中蚕属于生态系统的 消费者 (填生态系统成分)。
    (2)“桑基鱼塘”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均不止一种,环境遇到一定干扰时,仍能保持稳定,说明该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 自我调节 能力,维持这种能力的基础是 负反馈调节 。
    (3)相对于一般的农业生态系统,此生态系统能提高经济效益,主要原因是充分利用了 糖渣、桑叶、蚕排泄物等废物 的能量,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并且合理调整了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更多地流向 对人类有利的部分 。
    (4)形成“无废弃物农业”,这主要是遵循生态工程的 循环 原理。通过饲养家畜、池塘养鱼、桑叶养蚕提高农民经济收入,使保护环境和发展经济相互协调,主要体现了生态工程的 整体 原理。
    【答案】(1)大于 消费者
    (2)自我调节 负反馈调节
    (3)糖渣、桑叶、蚕排泄物等废物 对人类有利的部分
    (4)循环 整体
    【分析】1、生态农业是一个农业生态经济复合系统,将农业生态系统同农业经济系统综合统一起来,以取得最大的生态经济整体效益,它也是农、林、牧、副、渔各业综合起来的大农业,又是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综合起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现代农业;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有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物种多样性原理、协调与平衡原理、整体性原理和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建立该人工生态系统的目的是实现对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能量的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
    2、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有:整体、协调、循环、自生等。
    【解答】解:(1)人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和人工输入的能量,故流经该生态系统总的能量大于该生态系统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图中蚕属于生态系统的消费者。
    (2)环境遇到一定干扰时,生态系统仍能保持稳定,说明该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维持这种能力的基础是负反馈调节。
    (3)农业生态系统能提高经济效益,主要是因为充分利用了糖渣、桑叶、蚕排泄物等废物中的能量。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并且合理调整了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更多地流向对人类有利的部分。
    (4)形成“无废弃物农业”,这主要是遵循生态工程的循环原理。该生态系统使保护环境和发展经济相协调,主要体现生态工程的整体性原理。
    故答案为:
    (1)大于 消费者
    (2)自我调节 负反馈调节
    (3)糖渣、桑叶、蚕排泄物等废物 对人类有利的部分
    (4)循环 整体
    【点评】本题结合图示,考查生态工程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20.(13分)某研究所最新研究发现,制作泡菜的材料——白菜、辣椒、大蒜中含有的营养成分能调节人体的抗氧化系统,对减轻新冠病毒的感染症状发挥着积极作用。泡菜中萝卜硫素、蒜辣素、辣椒素、姜辣素等营养成分和发酵过程中产生的乳酸菌与人体的抗氧化系统Hrf2相互作用,消除由新冠病毒在体内产生的有害活性酸素。如图是泡菜的制作流程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泡菜的制作离不开乳酸菌,常见的乳酸菌有 乳酸链球菌 和 乳酸杆菌 。制作泡菜的主要原理可用反应式表示为 C6H12O62C3H6O3(乳酸)+能量 。
    (2)待盐水煮沸冷却后,注入装好原料的泡菜坛中,同时加入一定量的陈泡菜水。将盐水煮沸的目的是 除去盐水中的空气和杀菌 ;加入陈泡菜水的作用是 陈泡菜水中含有大量的乳酸菌,可缩短发酵时间 。
    (3)制作泡菜时,用水封坛的目的是 隔绝空气,为乳酸菌发酵营造无氧环境 。在泡菜发酵过程中可观察到泡菜坛盖边沿的水槽中有时会“冒泡”,该气体 不可能 (填“可能”或“不可能”)是由乳酸菌进行呼吸作用产生的。
    (4)若制作的泡菜“咸而不酸”,最可能的原因是 加入的食盐过多,盐水浓度过高,抑制了乳酸菌的生长繁殖,进而影响乳酸发酵(或发酵温度过低,导致泡菜未正常发酵) 。
    【答案】(1)乳酸链球菌 乳酸杆菌 C6H12O62C3H6O3(乳酸)+能量
    (2)除去盐水中的空气和杀菌 陈泡菜水中含有大量的乳酸菌,可缩短发酵时间
    (3)隔绝空气,为乳酸菌发酵营造无氧环境 不可能
    (4)加入的食盐过多,盐水浓度过高,抑制了乳酸菌的生长繁殖,进而影响乳酸发酵(或发酵温度过低,导致泡菜未正常发酵)
    【分析】制作泡菜时所使用的微生物是乳酸菌,乳酸菌的代谢类型是异养厌氧型,能够在无氧条件下将葡萄糖氧化为乳酸。
    【解答】解:(1)常见的乳酸菌有乳酸链球菌和乳酸杆菌。制作泡菜的主要原理是利用乳酸菌的无氧呼吸,其反应式为C6H12O62C3H6O3(乳酸)+能量。
    (2)将盐水煮沸,可以利用高温除去盐水中的空气和杀菌。陈泡菜水中含有大量的乳酸菌,可增加菌种数量,从而缩短发酵时间。
    (3)因为乳酸菌是厌氧型细菌,制作泡菜时,为了隔绝空气,为乳酸菌发酵营造无氧环境,需要用水将坛口封闭。在泡菜发酵过程中可观察到泡菜坛盖边沿的水槽中有时会“冒泡”,该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不可能是由乳酸菌进行呼吸作用产生的。
    (4)制作的泡菜“咸而不酸”,“咸”是盐浓度过大,“不酸”是乳酸浓度太低,最可能的原因是加入的食盐过多,盐水浓度过高,抑制了乳酸菌的生长繁殖,进而影响乳酸发酵。
    故答案为:
    (1)乳酸链球菌 乳酸杆菌 C6H12O62C3H6O3(乳酸)+能量
    (2)除去盐水中的空气和杀菌 陈泡菜水中含有大量的乳酸菌,可缩短发酵时间
    (3)隔绝空气,为乳酸菌发酵营造无氧环境 不可能
    (4)加入的食盐过多,盐水浓度过高,抑制了乳酸菌的生长繁殖,进而影响乳酸发酵(或发酵温度过低,导致泡菜未正常发酵)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泡菜的制作原理,意在强化学生对泡菜的制作和亚硝酸盐的测定的理解与运用。
    21.(12分)富集培养是从微生物混合群开始,对特定菌种的数量比例不断增高而引向纯培养的一种方法。多氯联苯是一种对人体有很大危害的有机物,呈油状液体,污染土壤后,很难被清除。研究发现部分酵母菌具有分解多氯联苯的作用,如图表示用富集方法从土壤中分离能分解多氯联苯酵母菌的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筛选分解多氯联苯的菌株时,应将土壤样品稀释液接种到以 多氯联苯 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上进行培养。
    (2)①②③步骤的目的是 通过富集培养,增大能分解多氯联苯酵母菌(目的菌)的浓度(比例) 。
    (3)步骤④采用的接种方法是 稀释涂布平板法 ;步骤④⑤的目的是 获得能分解多氯联苯酵母菌的单个菌落(进一步分离纯化目的菌) ;若步骤⑤中平板上的菌落过于密集,则应对步骤④中加入的菌液进行 稀释 ;步骤④⑤中,首先要对培养基进行灭菌,常用的培养基灭菌方法是 高压蒸汽灭菌法 ,无菌技术除了用来防止实验室的培养物被其他外来微生物污染外,还能 有效避免操作者自身被微生物感染 。
    【答案】(1)多氯联苯
    (2)通过富集培养,增大能分解多氯联苯酵母菌(目的菌)的浓度(比例)
    (3)稀释涂布平板法 获得能分解多氯联苯酵母菌的单个菌落(进一步分离纯化目的菌) 稀释 高压蒸汽灭菌法 有效避免操作者自身被微生物感染
    【分析】1、在微生物学中,将允许特定种类的微生物生长,同时抑制或阻止其他种类微生物生长的培养基,称为选择培养基。虽然各种培养基的具体配方不同,但一般都含有水、碳源(提供碳元素的物质)、氮源(提供氮元素的物质)和无机盐。另外还需要满足微生物生长对pH、特殊营养物质以及氧气的要求。例如,培养乳酸杆菌时需要在培养基中添加维生素,培养霉菌时需将培养基的pH调至酸性,培养细菌时需将pH调至中性或微碱性,培养厌氧微生物时则需要提供无氧的条件。
    2、微生物常见的接种的方法:
    ①平板划线法:将已经熔化的培养基倒入培养皿制成平板,接种,划线,在恒温箱里培养。在线的开始部分,微生物往往连在一起生长,随着线的延伸,菌数逐渐减少,最后可能形成单个菌落。
    ②稀释涂布平板法:将待分离的菌液经过大量稀释后,均匀涂布在培养基表面,经培养后可形成单个菌落。
    【解答】解:(1)筛选分解多氯联苯的菌株时,应将土壤样品进行梯度稀释,接种到以多氯联苯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上,只有能分解多氯联苯的菌株才能在这样的培养基中生存。
    (2)①②③是在富集培养基中进行富集培养,通过富集培养,增大能分解多氯联苯酵母菌(目的菌)的浓度(比例)。
    (3)⑤中培养基上的菌落均匀分布,说明步骤④采用的接种方法是稀释涂布平板法,步骤④⑤的目的是获得能分解多氯联苯酵母菌的单个菌落,若步骤⑤中平板上的菌落过于密集,则应对步骤④中加入的菌液进行稀释,常用的培养基灭菌方法是高压蒸汽灭菌,无菌技术除了用来防止实验室的培养物被其他外来微生物污染外,还能有效避免操作者自身被微生物感染。
    故答案为:
    (1)多氯联苯
    (2)通过富集培养,增大能分解多氯联苯酵母菌(目的菌)的浓度(比例)
    (3)稀释涂布平板法 获得能分解多氯联苯酵母菌的单个菌落(进一步分离纯化目的菌) 稀释 高压蒸汽灭菌法 有效避免操作者自身被微生物感染
    【点评】本题考查微生物的分离与培养,要求考生识记培养基的功能、接种方法,掌握筛选微生物的原理及步骤,再结合所学知识和图中信息答题。
    声明: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日期:2024/4/13 0:05:40;用户:初中数学;邮箱:szjmjy@xyh.cm;学号:29841565
    年龄段
    数量
    幼仔
    2
    繁殖前期
    15
    繁殖期
    17
    繁殖后期
    2

    消毒
    灭菌
    概念
    使用较为温和的物理或化学方法杀死物体表面或内部的部分微生物(不包芽孢和孢子)
    使用强烈的理化因素杀死物体内外所用的微生物(包括芽孢和孢子)
    常用方法
    煮沸消毒法、巴氏消毒法、化学药剂消毒法、紫外线消毒法
    灼烧灭菌、干热灭菌、高压蒸汽灭菌
    适用对象
    操作空间、某些液体、双手等
    接种环、接种针、玻璃器皿、培养基等
    年龄段
    数量
    幼仔
    2
    繁殖前期
    15
    繁殖期
    17
    繁殖后期
    2
    相关试卷

    2021-2022学年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龙城高级中学高二(下)期中生物试卷: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龙城高级中学高二(下)期中生物试卷,共3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2022学年广东省深圳市建文外国语中学高二(下)期中生物试卷: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广东省深圳市建文外国语中学高二(下)期中生物试卷,共2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2024学年广东省深圳市光明区高级中学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生物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广东省深圳市光明区高级中学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生物试题含答案,文件包含广东省深圳市光明区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10月月考生物试题原卷版docx、广东省深圳市光明区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10月月考生物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2页, 欢迎下载使用。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