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北京市西城区高三统一测试(高考一模)化学试卷含详解
展开
这是一份2024年北京市西城区高三统一测试(高考一模)化学试卷含详解,共3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下列实验不能达到对应目的的是, 硅是电子工业的重要材料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本试卷共10页,100分。考试时长9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第一部分
本部分共14题,每题3分,共42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 中国科学家对量子材料的研究处于国际领先水平,近年来对石墨烯、硅烯、锗烯等低维量子材料的研究发展迅速。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碳、硅、锗属于同主族元素
B. 第一电离能:
C. 红外光谱法可直接确定石墨烯的晶体结构
D. 硅和锗常用作半导体材料
2. 下列化学用语或图示表达正确的是
A. 基态N原子的轨道表示式:
B. 的VSEPR模型:
C. 的键的形成:
D. 用电子式表示HCl的形成过程:
3. 下列物质的结构或性质不能解释其用途的是
A. AB. BC. CD. D
4. 下列物质混合后,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使溶液的减小的是
A. 向苯酚钠溶液中通入少量气体
B. 向溶液中通入少量气体
C 向水中通入少量气体
D. 向饱和溶液中通入少量气体
5. 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 溶液与醋酸溶液反应:
B. 溶液与溶液反应:
C. 电解饱和食盐水:
D. 向溶液中通入过量的:
6. 抗生素克拉维酸具有抗菌消炎的功效,其结构简式如下。下列关于克拉维酸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分子内只含有1个手性碳原子B. 分子内含有4种含氧官能团
C. 分子间可形成氢键D. 可发生取代反应和加成反应
7. 下列实验不能达到对应目的的是
A AB. BC. CD. D
8. 苯与液溴反应生成溴苯,其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
下列关于苯与反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可作该反应的催化剂
B. 将反应后的气体依次通入和溶液以检验产物
C. 过程②的活化能最大,决定总反应速率的大小
D. 总反应的,且
9. 还原铁粉与水蒸气的反应装置如图所示。取少量反应后的固体加入稀硫酸使其完全溶解得溶液a;另取少量反应后的固体加入稀硝酸使其完全溶解,得溶液b.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铁与水蒸气反应:
B. 肥皂液中产生气泡,不能证明铁与水蒸气反应生成
C. 向溶液a中滴加溶液,出现蓝色沉淀,说明铁粉未完全反应
D. 向溶液b中滴加溶液,溶液变红,证实了固体中含有
10. 硅是电子工业的重要材料。利用石英砂(主要成分为)和镁粉模拟工业制硅的流程示意图如下。
已知:电负性: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I中引燃时用镁条,利用了镁条燃烧放出大量的热
B. Ⅱ中主要反应有:、
C. 为防止自燃,Ⅱ需隔绝空气
D. 过程中含硅元素的物质只体现氧化性
11. 含氟高分子是良好的防水涂层材料,某含氟高分子P的合成路线如下。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合成高分子P的聚合反应为加聚反应
B. X及其反式异构体的分子内所有的碳原子均处在同一平面上
C X与试剂反应每生成,同时生成
D. 将Z(乙烯基苯)替换成对二乙烯基苯可得到网状高分子
12. 双极膜可用于电解葡萄糖()溶液同时制备山梨醇()和葡萄糖酸()。电解原理示意图如下(忽略副反应)。
已知:在电场作用下,双极膜可将水解离,在两侧分别得到和。
注:R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右侧的电极与电源的正极相连
B. 阴极的电极反应:
C. 一段时间后,阳极室的增大
D. 每生成山梨醇,理论上同时可生成葡萄糖酸
13. 研究溶液的制备、性质和应用。
①向溶液中逐滴加入氨水,得到溶液。
②分别将等浓度的溶液、溶液放置于空气中,一段时间后,加入浓盐酸,前者无明显现象,后者产生使淀粉溶液变蓝的气体。
③溶液可处理含的废气,反应过程如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①中,为避免溶液与氨水生成沉淀,可先加入适量溶液
B. ②中,溶液中的浓度比溶液中的高,的还原性比的强
C. ③中,转化为,元素的化合价不变
D. ③中,降低可显著提高的脱除率
14. 利用碘量法测定某纯净水样中溶解的含量,实验如下(加入的试剂已除去)。
步骤1 水样中的固定:用的水瓶盛满水样,加入溶液,再加入含溶液和溶液的混合液,部分水样溢出,立即盖好瓶盖,翻转摇匀,生成白色沉淀,随即有棕色沉淀生成。
步骤2 生成:当水样中的沉淀沉降到距瓶口三分之一以下时,缓缓加入适量稀至液面下,部分溶液溢出,立即盖好瓶盖,翻转摇动,至沉淀完全溶解,得到黄色溶液。
步骤3 测定及计算:用碘量法测出步骤2中生成的为,进而计算出纯净水样中溶解的含量。
已知:直接氧化的反应速率很慢。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步骤1中,用注射器加入试剂时应将细长针头插到液面下一定距离
B. 步骤2中,生成的反应:
C. 步骤2中,部分溶液溢出不影响测定纯净水样中溶解的含量
D. 步骤3中,经计算,该纯净水样中含有的浓度为
第二部分
本部分共5题,共58分。
15. 某钠离子电池以的碳酸丙烯酯溶液作电解质溶液,作正极材料,作负极材料。
(1)与环氧丙烷()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制得碳酸丙烯酯。
①是___________(填“极性”或“非极性”)分子。
②环氧丙烷中,O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是___________杂化。
③沸点:环氧丙烷___________(填“>”或“”或“”或“ ④. 二者均为分子构成的物质,环氧丙烷的相对分子质量更大,分子的极性更大,范德华力更大
(2) ①. ②. ③. N原子的电负性大,具有吸电子效应,使中的极性更大,更易断裂 ④. 柠檬酸钠与反应生成,降低了的浓度,使制备晶体的反应速率减小;随着反应进行,的浓度降低,逆向进行,释放出,使制备晶体的反应缓慢且平稳
(3) ①. 离子键、(极性)共价键 ②. 1
【小问1详解】
①分子中碳原子为sp杂化,分子为直线型,正负电荷的重心重合,是非极性分子,故答案为:非极性;
②环氧丙烷中,O原子的孤电子对数为,成键原子数为2,所以其价层电子对数为2+2=4,所以O的杂化轨道类型是sp3杂化,故答案为:sp3;
③环氧丙烷和均为分子晶体,分子晶体的相对分子质量越大,范德力华越大,熔沸点越高,环氧丙烷的相对分子质量大于,所以环氧丙烷的沸点大于,故答案为:>;二者均为分子构成的物质,环氧丙烷的相对分子质量更大,分子的极性更大,范德华力更大;
【小问2详解】
①Mn是25号原子,所以基态Mn原子的电子排布式是,故答案为:;
②由的性质与卤素离子相近,被称为拟卤离子,被称为拟卤素可知与反应的生成HCN和HOCN,其结构式分别是、;N原子的电负性大,具有吸电子效应,使中的极性更大,更易断裂,从而体现出酸性;为防止晶体缺陷过多,制备时反应需缓慢且平稳。先将溶液与柠檬酸钠()溶液混合,发生反应:,降低了的浓度,使制备晶体的反应速率减小;随着反应进行,的浓度降低,逆向进行,释放出,使制备晶体的反应缓慢且平稳;
【小问3详解】
①中有Na+、,存在离子键,C、N原子以共价键结合,存在共价键,故答案为:离子键、(极性)共价键;
②由晶胞示意图可知,每个晶胞中含有Na+的个数为4个,Mn2+或Mn3+的个数为,即Na原子和Mn原子的个数比为4∶4=1∶1,所以x=1。
16. 以方铅矿(主要含)和废铅膏(主要含)为原料联合提铅的一种流程示意图如下。
已知:i.
ii.
(1)浸出
时,加入过量的盐酸和溶液的混合液将铅元素全部以形式浸出。
①“浸出”过程中,发生的主要反应有:
I.
II.
III.___________(浸出的离子方程式)
②I生成的作II的催化剂使浸出速率增大,其催化过程可表示为:
i.
ii.___________(离子方程式)
③充分浸出后,分离出含溶液的方法是___________。
(2)结晶
向含的溶液中加入适量的冷水结晶获得,结合浓度商(Q)与平衡常数(K)的影响因素及大小关系,解释加入冷水的作用:___________。
(3)脱氯碳化
室温时,向溶液中加入少量浓氨水调至,然后加入固体进行脱氯碳化。
①随着脱氯碳化反应进行,溶液的___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②脱氯碳化过程中,检测到。浊液转化为的最低___________。
(4)还原
将溶于溶液可制备,反应:。制备高纯铅的原电池原理示意图如图所示。
①获得高纯铅的电极是___________(填“正极”或“负极”)。
②电池的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
③从物质和能量利用的角度说明该工艺的优点:___________。
【答案】(1) ①. ②. ③. 趁热过滤
(2)的,加入冷水,温度降低,K减小,溶液被稀释,Q增大,,平衡逆向移动,析出晶体
(3) ①. 减小 ②. 7.5
(4) ①. 正极 ②. ③. 可循环使用,制备高纯铅的过程中获得电能
【分析】方铅矿(主要含)和废铅膏(主要含)混合浸出,加入过量盐酸和溶液的混合液将铅元素全部以形式浸出,得到H2S、含溶液和含S的残渣,滤液结晶得到PbCl2、PbCl2脱氧碳化得到PbCO3,PbCO3受热分解得到PbO,还原PbO得到Pb,以此解答。
【小问1详解】
①浸出的过程中,PbO转化为,根据电荷守恒配平离子方程式为:;
②I生成的作II的催化剂使浸出速率增大,其催化过程可表示为:i.,第ii步反应中有Fe2+生成,说明PbS和Fe3+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达到Fe2+和,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和电荷守恒配平离子方程式为:;
③充分浸出后得到的溶液中含有残渣,分离出含溶液的方法是:趁热过滤。
【小问2详解】
的,加入冷水,温度降低,K减小,溶液被稀释,Q增大,,平衡逆向移动,析出晶体。
【小问3详解】
①室温时,向溶液中加入少量浓氨水调至,然后加入固体进行脱氯碳化,离子方程式为:,c(H+)增大,溶液的减小;
②浊液中存在,c(Pb2+)c2(Cl-)=Ksp()=,2c(Pb2+)≈c(Cl-),则4c3(Pb2+)= Ksp()=,c(Pb2+)=ml/L=1.6ml/L,c(OH-)= ,c(H+)= ml/L,pH=7.5。
【小问4详解】
①由图可知,在正极得到电子生成Pb;
②由图可知,在正极得到电子生成Pb,电极方程式为:+e-+H2O=Pb++3OH-,H2在负极失去电子生成H2O,电极方程式为:H2-2e-+2OH-=2H2O,则电池的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③从物质和能量利用的角度说明该工艺的优点:可循环使用,制备高纯铅的过程中获得电能。
17. 化合物K有抗高血压活性,其合成路线如下。
已知:
(1)A为芳香族化合物,A的名称是___________。
(2)B→D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
(3)G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_。
(4)E属于酯,E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_。
(5)K中能与溶液反应的官能团有___________。
a.碳碳双键 b.酯基 c.酰胺基
(6)D也可由间硝基甲苯通过电解法制得,主要物质转化关系如下。
已知:电解效率的定义:
①Ⅱ中,生成Q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
②若电解产生的使间硝基甲苯通过两步氧化完全转化为D,当电极通过,生成aml D时,___________。
(7)以D、F和为原料,“一锅法”合成G的转化过程如下。
M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_,M→N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
【答案】(1)甲苯 (2)
(3) (4)CH3COOCH2CH3
(5)bc (6) ①. ②.
(7) ①. ②. 加成反应
【分析】由题干合成路线图可知,根据D的结构简式和B的分子式以及B到D的转化条件可知,B的结构简式为:,由A的分子式和A到B的转化条件可知,A的结构简式为:,由K的结构简式和G的分子式以及G到K的转化条件可知,G的结构简式为:,由F的分子式和D、F转化为G的转化条件可知,F的结构简式为:,由E的分子式并结合题干已知信息可知,E的结构简式为:CH3COOCH2CH3,据此分析解题。
【小问1详解】
由分析可知,A为芳香族化合物,A的结构简式为:,故A的名称是甲苯,故答案为:甲苯;
【小问2详解】
由分析可知,B的结构简式为:,故B→D的化学方程式是,故答案为:;
【小问3详解】
由分析可知,G的结构简式是,故答案为:;
【小问4详解】
由分析可知,E属于酯,E的结构简式是CH3COOCH2CH3,故答案为:CH3COOCH2CH3;
【小问5详解】
碳碳双键不能和NaOH反应,酯基和酰胺基能与NaOH溶液发生水解反应,故K中能与溶液反应的官能团有酯基和酰胺基,故答案为:bc;
【小问6详解】
①由题干转化关系图可知Ⅱ中,生成Q即被Ce(OH)3+离子氧化为,根据氧化还原反应配平可得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故答案为:;
②若电解产生的使间硝基甲苯通过两步氧化完全转化为D,则由转化为D即,每生成1mlD需失去4ml电子,故当生成aml D时,失去电子4aml,=4a×100%,故答案为:4a×100%;
【小问7详解】
由分析可知,F的结构简式为:,G的结构简式为:,N到G发生消去反应,故N的结构简式为:,则M转化为N是氨基与酮羰基发生加成反应形成环,故M的,由F的结构简式:,和L到M的转化条件可知,L的结构简式为:,然后D和发生加成反应生成L,故答案为:;加成反应。
18. 烟气脱硝技术是环境科学研究的热点。实验室模拟将烟气中的深度氧化为,并进一步将转化获得含氮产品,流程示意图如下。
深度氧化器中发生的反应:
i.
ii.
iii.
(1)被深度氧化,补全热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
(2)一定条件下,不同温度时,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
①___________(填“>”或“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4年北京市房山区高三下学期高考一模化学试卷含详解,共3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下列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北京市西城区2023届高三一模化学试卷,共10页。
这是一份2022届北京市西城区高三一模化学试卷含答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