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课时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课件 课件 0 次下载
- 2025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第6讲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课件 课件 0 次下载
- 2025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中外历史纲要上第3单元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单元总结课件 课件 0 次下载
- 2025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中外历史纲要上第3单元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第8讲两宋的政治和军事辽夏金元的统治第1课时两宋的政治和军事课件 课件 0 次下载
- 2025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中外历史纲要上第3单元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第8讲两宋的政治和军事辽夏金元的统治第2课时辽夏金元的统治课件 课件 0 次下载
2025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第7讲三国至隋唐的文化课件
展开一、儒学、道教与佛教的发展
1.儒学的发展(1)汉武帝时期:儒学______地位确立,儒学在统治者的大力提倡下呈现繁盛之势。(2)魏晋南北朝时期:作为主流统治思想的儒学,自身开始吸收______和道教的精神,有了新的发展。(3)隋朝:_________提出儒、佛、道“三教合归儒”,主张以______为主,调和并吸收佛教、道教的理论。
(4)唐中期:______率先提出复兴儒学。①背景:佛教和______的发展,儒学的正统地位受到挑战。②特点:从维护封建统治出发,用儒家的_________和封建纲常来反对______的观点,巩固儒学主流思想的统治地位。
2.道教的发展(1)东汉末年兴起。(2)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本土宗教道教在民间广为传播,道教受到______的影响,主张“贵儒”和“______”。(3)唐朝:统治者奉行____________政策,奉______为祖先,道教最受尊崇。
3.佛教的发展与挫折(1)两汉之际传入中国。(2)魏晋南北朝时期:外来宗教佛教在中国盛行,佛教也吸收___、道的思想,渐趋_________。(3)唐朝:武则天时,佛教在社会上也有很大发展,形成不同宗派。其中______的修行比较简便,易于传播,对后世影响最大。
(4)反佛灭佛①原因:佛教盛行,广修寺庙,耗费了大量的钱财,很多劳动力不事生产,严重影响到政府____________。②表现:南朝无神论思想家______提出人的精神和肉体是统一的,对佛教进行抨击;北魏、______及唐朝等统治者先后几度灭佛。③结果:佛教文化遭受损失,但佛教的发展并未从根本上受到遏制。[特别提示]三教合一并未动摇儒学的正统地位:魏晋时期,道教、佛教思想盛行,一度冲击了儒学的正统地位;隋唐时期出现了三教合一的局面,但并不表明儒学失去了封建正统思想的地位。
1.魏晋南北朝文学:从东汉末年开始,先后出现了以______父子为代表的建安文学、东晋_________的田园诗、南朝______、南北朝______等风格各异的文学形式。〔概念阐释〕(1)建安文学:以曹操父子为代表,人生哀伤与建功立业的气概交织融合。如: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曹操《短歌行》)
(2)南朝骈文:注重韵律与对仗。如:孙策以天下为三分,众才一旅;项籍用江东之子弟,人惟八千。(庾信《哀江南赋序》)(3)田园诗歌:以陶渊明为代表逃避现实,探寻个体的理想人格。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陶渊明《饮酒》)(4)北朝民歌:语言质朴,风格豪迈。如: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敕勒歌》)
2.唐朝诗歌:诗歌创作进入黄金时代。流传下来的有2000多位诗人创作的近五万首诗歌,______、杜甫的诗作代表了唐诗的最高成就,他们分别被誉为“诗仙”和“诗圣”。3.书法(1)书法在______末年成为一种艺术。(2)_______________时期,隶书、草书、行书和楷书等各种书体均已完备。(3)东晋大书法家_________博采众长,诸体兼精,世称“书圣”。(4)隋唐时期的书法艺术,融汇了南朝的秀美和北朝的雄健,创出新风格。________气势雄浑的颜体和________骨力遒劲的柳体最为有名。
4.绘画(1)魏晋南北朝时期,成就斐然。东晋开始出现知名的专职画家,以_________为代表,他提出“____________”,所画人物栩栩如生,《女史箴图》和《____________》是其代表作。(2)隋唐的绘画,题材广泛,风格多样。_________生活气息浓厚,人物画注重表现人的形态,______、花鸟也成为绘画主题。唐朝的_________被尊为“画圣”。
5.石窟(1)背景:魏晋至隋唐时期,______广泛传播的影响。(2)代表:山西大同的______石窟、河南洛阳的______石窟、甘肃_______________等,都是闻名世界的艺术宝库。
1.数学:南朝_________精确地算出圆周率是在3.141 592 6— 3.41 592 7之间。2.农学:北朝贾思勰著述的《____________》,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3.地理学:西晋杰出地图学家裴秀绘制出《_______________》,并提出绘制地图的方法。4.建筑:______时期是中国古代建筑的成熟期。隋朝工匠______设计并主持建造的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
5.印刷术、火药、天文学(1)唐朝已经有了雕版印刷的______、日历和书籍。(2)唐中期的书籍记载了火药的配方。唐末,火药开始用于战争,______是最早的火药武器。(3)唐朝天文学家僧一行,测算出了_______________的长度。6.医药学(1)医学家孙思邈完成医学名著《_________》。(2)唐高宗时编修的《_________》,是世界上最早由国家颁行的药典。
[特别提示]天文与历法天文与历法是紧密联系的,但二者不能混淆。天文侧重于观察天象,记录天文现象及变化;而历法侧重于指导农业生产,为农业生产服务。历法是在观察天文的基础上逐渐形成并发展而来的。
1.佛教向中国的传播及影响(1)表现①从东汉到北朝,陆续有中亚、______的高僧来华,将大批佛经翻译成汉文。②东晋的______从长安出发,经西域至天竺,收集了大批梵文经典。③唐朝的高僧______,在贞观初年也西行前往天竺取经,又到许多国家周游讲学,成为公认的佛学大师。(2)影响:伴随佛教东传而来的异域文化,在很多方面对中国产生深远影响。
2.中国佛教的发展对周边国家的影响(1)日本、新罗等国常常派________来长安求法,日本的高僧______回国时携带了许多佛经和诗文集。(2)唐朝高僧______六次东渡,历尽艰险最终到达日本,传授佛法。
3.其他方面文化交流(1)唐都城______聚集了许多国家和地区的使节、商人、侨民,成为当时的国际大都会。(2)新罗、日本两国文化都受到唐朝的巨大影响。它们向唐朝派遣了许多使节和留学生,有的留学生还在唐朝考中进士。(3)唐朝后期,不少经海路来华的______商人在广州、泉州等南方港口城市定居。
运用“唯物史观”分析佛教、道教传播的原因和影响(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史料一]两汉之际,佛教经中亚传入中国。汉魏之际,佛教的因果报应、轮回转世理论对生死问题提供了一种解答,颇能满足士大夫的心理需求,加上其与玄学有相通之处,故佛学传播渐广。中国人在消化佛教哲学的同时,也把中国传统哲学思想融入佛教,使佛学本土化。南北朝时期,佛教更盛,寺院经济发达,拥有大量的土地和依附人口,由此引发了统治者的灭佛行动,但并没有改变佛教流行并在中国扎根的趋势。到了隋唐,佛教进入鼎盛,隋唐的佛教学说最大的特点,是把儒家
的心性佛教化。佛教文化的输入促成中国文化内容与形式重大变化的同时,其自身也变成了中国化的佛教文化。唐宋之后的诗、书、画的发展,常常与佛教的发展变化息息相关。——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等[问题1]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分析佛教传入中国后迅速发展的原因及其影响。
[提示]原因: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佛教的理论满足世人心理需求,且与玄学有相通之处;佛教吸收中国文化日益本土化。影响:佛教冲击了传统儒学,推动了理学的兴起,深刻影响了传统文学艺术;本土化的佛教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拓展]1.佛教、道教盛行的原因(1)魏晋时期①当时王朝更迭频繁,兵戈不息,人们纷纷寻求精神上的寄托。②统治者的提倡支持。他们利用宗教麻痹人民,维护统治。(2)隋唐时期①隋唐时期国家统一,经济发达,文化交流频繁。②统治者采取了开明的宗教政策,儒、释、道均获得较大发展。③佛教的世俗化进程加快。④印刷术、造纸术的应用大大推动了佛、道思想的传播。
2.佛教、道教传播的影响(1)同佛教和道教有关的艺术等得到迅速发展。(2)使人民在一定程度上忍受剥削压迫,安于现状,但没有解脱人民的灾难,反而大大加重了人民的负担。(3)寺院经济发展,与官府争夺劳动力和税收,威胁封建统治。(4)出现了反佛教的斗争,以范缜最为突出。(5)道教一度成为农民阶级斗争的武器。(6)冲击了儒学的正统地位,同时又使儒学吸收了佛、道思想中的部分内容,得到新的发展;到宋代逐渐确立了一个以“理”或“天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即理学。
从“唯物史观”“家国情怀”角度认识三国至隋唐文化的特点及原因
[史料二]唐代儒学较多地吸取了佛教和道教的思想。而盛行于唐代的佛教,既有本土发展起来的禅宗,也有从天竺引进的法相宗,还有中印合璧的天台宗等。唐代敦煌壁画中的飞天形象,是印度的乾闼婆、希腊天使和道教羽人等多元文化因素的混合物。唐代大型歌舞剧《羽衣霓裳舞曲》,则源于印度的婆罗门曲,并含有胡旋舞等中亚歌舞元素。——张国刚《唐代开放与兴盛的当代思考》等
[问题2]依据史料二,概括唐代思想文化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其原因加以说明。[提示]特点:多元性(兼收并蓄)。原因:唐朝实行开放政策;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对外交往频繁等。
[拓展]1.三国至隋唐文化的特点(1)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①带有分裂割据的烙印。如南北方民歌风格的迥异;外来佛教及其艺术存在南北差异,南方重佛理,北方重形迹,南方佛教艺术多由寺院完成,北方佛教艺术多由信徒制作等。②体现民族大交融的特色。重要的文化成就来自不同民族优秀分子的创造;具有代表性的文化成就体现了不同民族的风格。
③思想领域异常活跃。道教官方化,佞佛与反佛斗争激烈,玄学一度盛行,儒道释三教开始出现合流的迹象。尤其是佛教,经历了传入中国后迅速发展的时期,在南北方的政治、经济领域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文学艺术的各个门类无不打上佛教的烙印。④科技成就突出。如祖冲之对圆周率的计算、贾思勰的《齐民要术》、郦道元的《水经注》等。(2)隋唐时期的文化①全面繁荣:隋唐文化在科技、宗教和哲学、史学、教育、文学、艺术方面全面繁荣。
②兼收并蓄:统治阶级开明、兼容的文化政策、创造了有利于文化的发展氛围。内外交通发达、国内各族交往密切,在文化上互相交流、融合,为中华文化增强了刚劲、豪爽、热烈、活泼的多民族色彩。中国与亚洲、欧洲以至非洲都有频繁往来。文化上得以吸收外来优秀成分,比较突出表现在宗教和艺术方面。③世界领先:隋唐时期已有了雕版印刷和火药,僧一行开始用科学方法实测地球子午线长度。《唐本草》、赵州桥等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④影响深远:隋唐文化是中国封建社会文化的高峰,也是当时世界文化的高峰,对中国文化的发展和世界文明史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2.隋唐文化繁荣的原因(1)政治发展,特别是政局的统一和稳定,为隋唐时期文化的辉煌奠定了政治基础。(2)经济发展,主要是手工业技术和城市商业的发展,为隋唐时期文化的辉煌提供了雄厚的经济基础。(3)开明、和睦的民族政策,使各民族和睦相处、互通有无,民族的交融大大促进了文化的多样性和繁荣。(4)开放和兼容的对外政策,使外来文化与中华文明不断交融,大大促进了文化的繁荣。
(5)科举制的创立和完善,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从而推动了文化的繁荣。(6)文化的延续性,也决定了隋唐文化的繁荣离不开前代文化基础,尤其是魏晋南北朝文化的影响。
1.(2022·全国乙卷·25)盛唐洋溢着刚健丰伟、庄重博大的时代气象,这在书法艺术上亦有体现。宋代书法家米芾推崇唐代某位书法家的作品“如项羽挂甲,樊哙排突,硬弩欲张,铁柱将立,昂然有不可犯之色”。能够突出体现这一风格的书体是( )A.小篆 B.楷书C.行书 D.草书
[解析] 据材料“如项羽挂甲,樊哙排突,硬弩欲张,铁柱将立,昂然有不可犯之色”可知,这种书体的特点是规范,严整,符合楷书的特点,故选B项;据所学,小篆的特点是笔画横平竖直,圆劲均匀,粗细基本一致,并不庄重,排除A项;据所学,行书的特点是形体省简,笔画流畅,没有楷书的庄重,排除C项;据所学,草书的特点是结构简省、笔画连绵,与材料“刚健丰伟、庄重博大”不符,排除D项。
2.(2020·天津高考·2)北朝民歌《木兰诗》在北宋时被收入《乐府诗集》。诗中描写木兰“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其中“策勋十二转”是唐代对军功的奖赏。由此能够确定《木兰诗》( )A.记载了古代政治制度的变迁B.属于宋代文人创作的诗歌C.在流传中融入新的历史内容D.没有研究历史的史料价值
[解析] 据材料“是唐代对军功的奖赏”可知,这并非原作中的内容,应是北宋收录时新增的,说明《木兰诗》在流传中融入新的历史内容,故选C项;材料中仅提及北朝民歌《木兰诗》在北宋时加入了唐代的内容,并未涉及其他朝代,无法体现古代政治制度的变迁,A项以偏概全,排除;据材料“北朝民歌”可知,《木兰诗》并不属于宋代文人创作的诗歌,排除B项;《木兰诗》作为北朝民歌,呈现了北朝时期的社会风貌,具有一定研究历史的史料价值,排除D项。
3.(2022·江苏·3)唐人崇尚“晋贤真迹”,争相效仿以王羲之父子为代表的江左书法风格,进士及第后在雁塔题名的字迹被认为皆有“江左遗风”。这主要反映出,唐代( )A.江南文化成为主流 B.科举推动行书步入盛世C.市民文化需求强烈 D.书法艺术吸纳六朝元素
[解析] 根据材料“唐人……争相效仿以王羲之父子为代表的江左书法风格”可知,唐朝在书法上受到南方书法的影响比较深,这可以反映出唐代书法艺术吸纳六朝元素,D项正确;虽然唐代有南方的影响,但不能说江南文化成为主流,排除A项;材料不能反映科举对行书的推动,排除B项;江左书法风格多是士人追求,与市民文化不符,排除C项。
4.(2020·全国Ⅰ卷·25)下图为唐代著名画家阎立本的《步辇图》,描绘了唐太宗李世民接见吐蕃使臣的情景。该作品体现了( )A.西域风情与中土文化的交汇B.文人意趣与市井风情的杂糅C.艺术审美与史料价值的统一D.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融合
[解析] 阎立本的《步辇图》是唐朝人物画的代表作,具有艺术审美价值,同时也是研究唐朝民族关系的重要史料,具有史料价值,故选C项;吐蕃不属于西域地区,与西域风情无关,排除A项;《步辇图》属于人物画,与表达文人意趣的文人画、反映市井风情的风俗画无关,排除B项;阎立本的《步辇图》再现唐太宗接见吐蕃使者的情景,没有体现浪漫主义风格,排除D项。
5.(2020·全国Ⅱ卷·25)敦煌莫高窟61号洞中的唐代壁画“五台山图”中有一座“大佛光之寺”,梁思成、林徽因按图索骥,在山西五台山地区发现了其实物——佛光寺。这一事例说明此类壁画( )A.创作源于艺术想象 B.能完整还原历史真实C.可与文化遗存互证 D.价值来自学者的发掘
[解析] 由材料“梁思成、林徽因按图索骥,在山西五台山地区发现了其实物——佛光寺”可知,梁思成、林徽因根据唐代壁画的记录发现了历史遗存古迹,壁画的内容印证了文化遗存,故选C项;材料提及的壁画“大佛光寺”和实物佛光寺,说明壁画的创作还是有实物作为创作原型的,并不是源于艺术想象,排除A项;“完整还原”表述过于绝对,排除B项;材料中壁画和遗迹的价值来自历史传承,而不是来自学者的发掘,排除D项。
6.(2020·海南高考·3)如表唐诗(摘录),可见( )A.民族交融促进了文化的发展B.宫廷文化已经普及到民间C.文学创作推动社会阶层流动D.劳动生活是诗歌创作来源
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图片ppt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a href="/ls/tb_c160293_t3/?tag_id=26" target="_blank">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图片ppt课件</a>,共1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汉武帝,东汉末,两汉之际,本土化反佛,“三教合归儒”,受尊崇,禅宗影响大,整体脉络,董仲舒汉代儒学,弑君篡权政权频更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评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a href="/ls/tb_c160293_t3/?tag_id=26" target="_blank">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评课课件ppt</a>,共2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课堂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备战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2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课时练第8讲三国至隋唐的文化课件: 这是一份备战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2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课时练第8讲三国至隋唐的文化课件,共3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