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17《记金华的双龙洞》(课件)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17《记金华的双龙洞》(课件)第1页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17《记金华的双龙洞》(课件)第2页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17《记金华的双龙洞》(课件)第3页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17《记金华的双龙洞》(课件)第4页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17《记金华的双龙洞》(课件)第5页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17《记金华的双龙洞》(课件)第6页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17《记金华的双龙洞》(课件)第7页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17《记金华的双龙洞》(课件)第8页
    还剩5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记金华的双龙洞课文配套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记金华的双龙洞课文配套ppt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眼前一片明艳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在上这堂课之前,请同学们观赏以下几张图片,并谈谈你的感受。
    同学们请描述你所看到的内容,谈谈你看完后的感受。
    双龙洞,位于浙江省金华市,金华双龙风景旅游区内。海拔约520米,由内洞、外洞及耳洞组成,洞口轩朗,两侧分悬的钟乳石一青一黄,酷似两龙头,两龙头在外洞,而龙身却藏在内洞,故名“双龙洞”。 双龙洞景区是AAAA级国家旅游景区。让我们走进课文,体验双龙洞美景!
    1. 会认本课 6 个生字,会写 15 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学习本课生字。掌握“浙江、杜鹃、明艳、蜿蜒、聚集、孔隙、臀部、稍微、漆黑、观赏、盘曲而上、变化多端”等词语。2. 理清游览顺序,理解课文内容。3. 了解双龙洞的美丽景色,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4. 学习作者按游览的顺序描写景物,并围绕一个事物将其写具体的方法。
    学习重点: 积累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学习难点: 学习作者按游览的顺序写景的方法,理清课文的条理。
     溶洞,是可溶性岩石中因喀斯特作用所形成的地下空间,溶洞的形成是石灰岩地区地下水长期溶蚀的结果,石灰岩里不溶性的碳酸钙受水和二氧化碳的作用能转化为可溶性的碳酸氢钙。由于石灰岩层各部分含石灰质多少不同,被侵蚀的程度不同,就逐渐被溶解分割成互不相依、千姿百态、陡峭秀丽的山峰和奇异景观的溶洞,由此形成的地貌一般称为喀斯特地貌。
    杜鹃 气势 聚集 拥挤 心情 浙江脚跟 移动 昏暗 挤压 额角 一簇登陆 宽广 石笋 观赏 臀部 石钟乳 漆黑 蜿 蜒
    昏暗—— 似乎—— 明艳—— 宽广——
    明艳—— 聚集—— 漆黑—— 蜿蜒——
    zhuàn(绕一转 )
    浙 桐 簇 浓 臀 稍 额 擦 蜿 蜒 乳 据 源
    挑出不是左右结构的字,并说说它们是什么结构。
    盘曲而上:盘绕着,弯弯曲曲地上去。
    明艳:鲜明艳丽;明丽。
    突兀森郁:形容山势高峻,树木繁茂。突兀,山峰高高耸起的样子;森郁,形容树木多而茂盛。
    稍微:表示数量少或程度浅。
    蜿蜒:上下起伏前曲折像蛇类爬行的样子。
    石钟乳:在溶洞里常见到,形如寺庙里的大钟,也也叫钟乳石。
    石笋:指的是喀斯特地貌特有的一种钙沉积、形成像笋子一样的石头。
    变化多端:形容变化极多,使人难以把握。
    清晰 蜥蜴 淅淅沥沥
    杜鹃 鹃啼 杜鹃花
    捐款 绢花 娟秀
    统编 RJ·四年级下册
    17 第二部分
    自由读课文,思考: 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游览双龙洞的?圈出关键字。
    思考: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游览双龙洞的呢?
    作者按照( )描述
    课文按_______的先后顺序,记叙了作者去 ________________所看到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__________________,以及对_______________。
    第一部分 ( 第 1 自然段 )
    开门见山,直接点出游览双龙洞的时间、地点。
    具体描写游览过程(第 2~3 自然段介绍去双龙洞路上的见闻;第 4 自然段依次描写洞口和外洞;第5自然段写孔隙;第 6~7 自然段写内洞)。
    第三部分 ( 第 8 自然段 )
    第二部分 ( 第 2~7 自然段 )
    学习第二部分(第2-3自然段)
    (1)叶圣陶爷爷在去双龙洞的路上看见了什么景色?
    (2)“明艳”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作者会感到“眼前一片明艳”?
    学习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
    4月14日,我在浙江金华,游北山的双龙洞。
    公路盘曲而上。山上开满了映山红,无论花朵还是叶子,都比盆栽的杜鹃显得有精神。油桐也正开花,这儿一丛,那儿一簇,很不少。山上沙土呈粉红色,在别处似乎没有见过。粉红色的山,各色的映山红,再加上或浓或淡的新绿,眼前一片明艳。
    粉红色的山,各色的映山红,再加上或浓或淡的新绿,眼前一片明艳。
    “眼前一片明艳”总体概括了金华山区生机盎然的春色。之所以感觉“明艳”,是因为有“粉红色的山”,有“各色的映山红”,还有“或浓或淡的新绿”,真是令人赏心悦目!
    山上开满了映山红,无论花朵还是叶子,都比盆栽的杜鹃显得有精神。
    油桐也正开花,这儿一丛,那儿一簇,很不少。
    粉红色的山,各色的映山红,再加上或浓或淡的新绿,眼前一片明艳。
    一路迎着溪流。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声也时时变换调子。
    找出这段话中的反义词。
    写出了作者愉悦的心情。
    准确地表达溪流的形和声。
    烘托出作者浓厚的游兴以及对溪流的赞叹。
    溪水为什么会变换调子?
    由于溪流宽窄不一,才形成流水速度的缓急不同,听到的流水声也就各不相同,犹如在“时时变换调子”。这句话烘托了作者当时的游兴有多浓,对涓涓细流发出如此的赞叹!
    读出小溪的欢快、喜悦之情,以及作者愉快的心情。
    用“时而……时而……时而……时而……”造句。
    动物园里的猴子,时而跳到假山上,时而爬到树干上,时而向游人要吃的,时而懒洋洋地晒太阳,真是活波可爱!
    溪水:时而……时而……
    列数字:人数多,外洞很宽敞。
    在洞口抬头望,山相当高,突兀森郁,很有气势。洞口像桥洞似的,很宽。走进去,仿佛到了个大会堂,周围是石壁,头上是高高的石顶,在那里聚集一千或是八百人开个会,一定不觉得拥挤。泉水靠着洞口的右边往外流。这是外洞。
    写出了外洞怎样的特点?
    自由读第5自然段,说说: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孔隙“窄、矮、险”的特点的? (1)船大小 (2)进洞方式 (3)自己的感受
    虽说是孔隙,可也容得下一只小船进出。怎样小的小船呢?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第三个人,是这样小的小船。
    通过写船的小写出孔隙的狭小。
    船两头都系着绳子,管理处的工人先进内洞,在里边拉绳子,船就进去,在外洞的工人拉另一头的绳子,船就出来。
    写小船是靠工人来回拉进出溶洞的。这种特殊的出入方式,一方面说明了孔隙的狭小,一方面也激发了读者的好奇心。
    作者经过孔隙时的感受是怎样的?我们可以体会到什么?
    自以为从后脑到肩背,到臀部,到脚跟,没有一处不贴着船底了,……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挤压过来。我又感觉要是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
    “稍微”“一点儿”告诉我们只有一动不动地平躺在小船上,才能通过孔隙,作者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证实了孔隙的窄小。运用“要是……准……”的假设句式,表达了作者当时受“挤压”的感觉。
    通过描写船小及作者的感受写出孔隙的特点。
    (借其他事物描写本事物)
    在洞里走了一转,觉得内洞比外洞大得多,大概有十来进房子那么大。
    学习第五部分(第6—7自然段)
    写出了内洞的哪些特点?
    内洞一团漆黑,什么都看不见。工人提着汽油灯,也只能照见小小的一块地方,余外全是昏暗,不知道有多么宽广。
    首先到的是蜿蜒在洞顶的双龙,一条黄龙,一条青龙。我顺着他的指点看,有点儿像。
    暗示了“双龙洞”名字的由来,间接点明了课文题目。
    这些石钟乳和石笋,形状变化多端,再加上颜色各异,即使不比作什么,也很值得观赏。
    写出了内洞的什么特点?
    意思是:退一步讲,如果不把这些石钟乳、石笋具体比做什么,也值得观赏。说明它本身已经够吸引人了。
    试着用“即使……也……”造句。
    即使明天天气不好,我们出行的计划也不会变。即使这件事情再困难,我也要尽自己最大的力量去做好它。
    在洞里走了一转,觉得内洞比外洞大得多,大概有十来进房子那么大。泉水靠着右边缓缓地流,声音轻轻的。
    将内洞与外洞作比较,说明内洞很大。
    我排队等候,又仰卧在小船里,出了洞。
    作者只用了一个“又”字就说明了自己出洞和进洞的方式是相同的。详略得当,也避免了内容上的重复啰嗦。
    学习第六部分(第8自然段)
    路上:生机盎然 溪流形美声美洞口:很宽外洞:宽敞孔隙:狭小内洞:漆黑 有双龙、石钟乳和石笋 比外洞大
    我们的旅游快要结束了,这一路我们都是沿着叶圣陶爷爷的旅游路线完成任务的。还有一位小导游,跟着它,我们也能顺利完成今天的任务,它是谁呢?
    1.一路迎着溪流……入山大约五公里就来到双龙洞口,那溪流就是从洞里出来的。
    2.在外洞找泉水的来路,原来从靠左边的石壁下方的孔隙流出。
    3.泉水靠着右边缓缓地流,声音轻轻的。上源在深黑的石洞里。
    找出有关描写溪水的句子读一读,看看作者是怎样沿着溪流完成任务的。
    作者为什么要写小溪流呢?
    一方面,与前面的内容相呼应。如果没有泉水,就不能形成溶洞。
    另一方面,泉水是文中的第二条线索,一直紧跟着作者的脚步,起着指引路线的作用。
    本文有两条线索,你知道是什么吗?
    一是游览的顺序,即: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
    二是泉水流经的路线。一直紧跟着作者的脚步,起着指引路线的作用。这与作者游览的顺序正好相反。
    途中(一片明艳)
    洞口 (很宽)
    孔隙 (狭小)
    内洞(漆黑、有双龙和石钟乳、比外洞大)
    本文是一篇游记,按照游览的顺序记叙了作者游金华双龙洞的情景,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秀丽山河的思想感情,激发了我们对祖国锦绣河山的热爱之情。
    熟读课文,会认会写课文中的生字词,体会金华双龙洞的神奇之处。课下按照游览顺序描写景物的写作方法,并尝试写一篇小作文。

    相关课件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记金华的双龙洞多媒体教学ppt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记金华的双龙洞多媒体教学ppt课件,共3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新知导入,第一课时,作者简介,初识课文,字词学习,我会组词,杜鹃杜甫,搜罗罗列,花团锦簇,浙江两浙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人教部编版第五单元17 记金华的双龙洞优秀课件ppt:

    这是一份语文人教部编版第五单元17 记金华的双龙洞优秀课件ppt,文件包含统编版4下语文17《记金华的双龙洞》课件pptx、统编版4下语文17《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doc、统编版4下语文17《记金华的双龙洞》练习docx等3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24页, 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17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配套ppt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17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配套ppt课件,共4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叶圣陶,写一写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