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四地表形态的塑造 主题3 河流阶地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四地表形态的塑造 主题3 河流阶地课件PPT,共4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河流阶地的成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河流阶地是指在地质作用下,原先的河谷底部(河漫滩或河床)上升超出一般洪水水位,呈阶梯状分布在河谷谷坡的地形。
注意:由河漫滩向谷坡上方,依次命名为一级阶地、二级阶地、三级阶地等;海拔越高,年代越老。
(1)阶地位于河流附近,水源充足。(2)阶地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利于发展农业。(3)阶地地势平坦,建筑施工难度低。(4)阶地往往与河流堆积作用有关,河流从上游挟带的泥沙,含有多种重金属砂矿,如金、锡在阶地堆积富集形成矿床。(5)通过对河床两岸阶地岩层的研究,可以推测该地的地质运动,如褶皱、断层等。
3.研究河流阶地的意义
(2021·山东地理)敦煌莫高窟位于河西走廊西端,开凿在大泉河西岸第四级阶地的砂砾岩崖壁上(右图)。崖壁最高达50 m,洞窟主要分布在10~40 m高度之间,一般为2~3层。由于洞窟开凿和长期自然作用的影响,洞窟所在崖体出现大量裂隙。据此完成1~2题。
1.洞窟开凿在大泉河西岸崖壁,能够A.降低开凿难度 B.减弱风沙侵蚀C.减轻风化破坏 D.方便生活取水
该地区地处我国西北内陆地区,风沙大,对建筑物、壁画的风沙侵蚀作用强烈,破坏力大。该地区盛行西北风,莫高窟位于大泉河西岸的崖壁,面朝东方,是西北风的背风坡,可以大幅度减弱风沙对窟内壁画的侵蚀破坏,选B。洞窟的开凿难度、风化作用强弱、生活取水的难易都不存在东、西岸的差异。
2.与下层洞窟相比,对上层洞窟内壁画的破坏影响更大的因素是A.构造运动 B.太阳辐射C.大气降水 D.人类活动
洞窟的上下两层都在同一岩层的崖壁上,构造运动相同,没有差异,不会造成上下层破坏的差异性,A错;太阳不能直接照射到洞窟内的壁画,即便是能照射到内部,上下层之间也不会存在太大的差异,B错;人类活动影响较大的区域应该是人类活动较密集的区域,即下层更容易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D错;
因洞窟开凿时间较久远,加上长期的自然作用,洞窟所在崖体已经有了大量裂隙,大气降水会最先顺着裂隙渗入上层洞窟,对上层洞窟内的壁画造成浸润,因此上层洞窟内的壁画破坏程度比下层更大,选C。
(全国文综Ⅰ)下图示意某河流上游河段的单侧断面。该河段两岸依次分布着海拔不同的四个平坦面T0、T1、T2、T3,平坦面上均堆积着河流沉积砾石。砾石的平均砾径T3>T0>T2>T1。洪水期河水仅能淹没T0。据此完成3~5题。3.面积仍在扩大的平坦面是A.T0 B.T1 C.T2 D.T3
图示河流有四级阶地,对应T0、T1、T2、T3四个平坦面,平坦面上的沉积物源于河流挟带的砾石。由于洪水期河水仅能淹没T0,因此砾石还会继续在此沉积(或堆积),T0的面积仍在扩大。由于T1、T2、T3平坦面位置高于洪水期河流水面,所以砾石无法在此沉积。
(全国文综Ⅰ)下图示意某河流上游河段的单侧断面。该河段两岸依次分布着海拔不同的四个平坦面T0、T1、T2、T3,平坦面上均堆积着河流沉积砾石。砾石的平均砾径T3>T0>T2>T1。洪水期河水仅能淹没T0。据此完成3~5题。4.该断面河流流速最大的时期为A.T3形成时期 B.T2形成时期C.T1形成时期 D.T0形成时期
河流沉积物具有明显的分选性。通常,流速大,沉积物颗粒较大;流速小,沉积物颗粒较小。砾石的平均砾径T3>T0>T2>T1,说明T3时期沉积物颗粒最大,河流流速最快。故选A。
(全国文综Ⅰ)下图示意某河流上游河段的单侧断面。该河段两岸依次分布着海拔不同的四个平坦面T0、T1、T2、T3,平坦面上均堆积着河流沉积砾石。砾石的平均砾径T3>T0>T2>T1。洪水期河水仅能淹没T0。据此完成3~5题。5.推测该河段所在区域的地壳经历了A.持续下降 B.持续抬升C.间歇性下降 D.间歇性抬升
由于构造抬升,侵蚀基准面相对下降,为河流下切侵蚀提供了动力,因此该平坦面分布在不同高度的原因在于构造抬升引起的河流下切;图中提供的信息显示河流在不同高度具有平坦面,表明河流在不同时期一定经过一段时间的侧向侵蚀期,得以有时间形成宽度不同的平坦面,因此河流不是持续下切,而是通过间歇性的抬升形成不同高度的平坦面,选D。
(浙江文综)下图为“某河谷地质、地貌剖面图”,图中地层年代由①到③变老。图中阶地(用T表示,数字下标表示阶地的级数)指由河流作用形成的高出洪水位的阶梯状地貌。此河段阶地主要由于地壳抬升形成。完成6~7题。6.对河谷处的地质构造类型和两侧地壳抬升幅度的判断,正确的是A.向斜 东侧大 B.背斜 东侧小C.向斜 西侧大 D.背斜 西侧小
河谷处最外侧是石灰岩,向里依次是页岩、砂岩,河谷处岩层地层年代表现为中间新、两翼老的分布规律,据此判断地质构造为向斜,图中河谷西侧的阶地较东侧陡峻,说明西侧地壳抬升幅度大。
(浙江文综)下图为“某河谷地质、地貌剖面图”,图中地层年代由①到③变老。图中阶地(用T表示,数字下标表示阶地的级数)指由河流作用形成的高出洪水位的阶梯状地貌。此河段阶地主要由于地壳抬升形成。完成6~7题。7.矿产调查发现,在此河段的河床沙中有某种贵重金属矿产,但由于河水深不易开采。图中所示地点可能找到这种贵重金属矿物的是A.甲 B.乙 C.丙 D.丁
从题干提供信息可知,该种贵重金属矿产在河床沙中,只有乙处沉积有厚厚的沙、卵石,沉积环境最好,最有可能找到这种贵重金属。甲处离河流太近,黏土结构,丙、丁两处地势太高,都不符合贵重金属矿产的存在环境。
(2023·湖南名校协作体模拟)右图示意我国华北地区桑干河流域某地层剖面,T1、T2、T3、T4为不同时期形成的河流阶地,T1阶地由粉砂和黏土组成,T2、T3阶地由砂砾组成,T4阶地上覆盖黄土。桑干河南岸两处T4阶地海拔差异显著。据此完成1~3题。
1.导致桑干河南岸两处T4阶地海拔不同的因素是A.岩性组成 B.沉积物覆盖厚度C.形成年代 D.构造运动幅度
从图示桑干河南岸地层特征可知,该处存在断层,岩层的相对升降差异引起阶地海拔不同,D正确。
(2023·湖南名校协作体模拟)下图示意我国华北地区桑干河流域某地层剖面,T1、T2、T3、T4为不同时期形成的河流阶地,T1阶地由粉砂和黏土组成,T2、T3阶地由砂砾组成,T4阶地上覆盖黄土。桑干河南岸两处T4阶地海拔差异显著。据此完成1~3题。2.从阶地组成物质推断,和T1相比,T2形成时河流A.流量小 B.含沙量高C.流速快 D.汛期长
与T1相比,T2阶地由砂砾组成,组成物质粒径更大,由于河流搬运物质粒径的大小与流速呈正相关,因此T2形成时河流流速更快,C正确;河流的流量和含沙量与沉积物的厚度呈正相关,与组成物质粒径关系不大,A、B错误;汛期长短主要取决于河流的水源补给类型及其变化特征,与沉积物的粒径关系不大,D错误。
(2023·湖南名校协作体模拟)下图示意我国华北地区桑干河流域某地层剖面,T1、T2、T3、T4为不同时期形成的河流阶地,T1阶地由粉砂和黏土组成,T2、T3阶地由砂砾组成,T4阶地上覆盖黄土。桑干河南岸两处T4阶地海拔差异显著。据此完成1~3题。3.该地沉积物从湖泊沉积到黄土沉积的变化表明该地A.气候变干 B.湖泊扩张C.流水侵蚀加剧 D.地壳运动活跃
湖相沉积地貌反映以流水作用为主导的地理环境,一般较湿润;黄土沉积反映以风力作用为主导的地理环境,一般较干旱。从湖相沉积到黄土沉积的变化可知,当地气候由
湿变干,湖泊萎缩,流水侵蚀减弱,故A正确。
(2023·辽宁大连模拟)金沙江上游有多处黄土状物质沉积,其黄土状物质的元素组成结构、粒径与附近古湖泊沉积物相近。下图为“云南东北部巧家县附近黄土物质分布图”。据此完成4~6题。4.能够证明黄土物质来源于湖相沉积物的证据为A.湖相沉积物的形成早于黄土B.湖相沉积物的形成晚于黄土C.湖相沉积物与黄土同期形成D.湖相沉积物与黄土多次交替形成
金沙江上游的黄土是现在地表沉积物,而古堰塞湖沉积物是之前形成的沉积物,湖相沉积物的形成早于黄土能够证明黄土物质来源于湖相沉积物,A正确。
(2023·辽宁大连模拟)金沙江上游有多处黄土状物质沉积,其黄土状物质的元素组成结构、粒径与附近古湖泊沉积物相近。下图为“云南东北部巧家县附近黄土物质分布图”。据此完成4~6题。5.黄土形成过程中,主要搬运动力为A.西南季风 B.山谷环流C.湖陆环流 D.洪水泛滥
黄土沉积物应是由地势较低的古湖泊沉积物搬运到现在地势较高的河流阶地上,本区域为河谷地形,盛行山谷风,吹谷风时,将地势较低的古湖泊沉积物吹向地势较高的河流阶地,B正确;阶地黄土沉积物位于湖相沉积物的西南方位,应是在东北风的影响下形成的,A错误;
湖陆环流存在于湖泊与陆地之间,此时湖相沉积物裸露在地表,没有湖泊,C错误;洪水泛滥并不能将地势较低的湖相沉积物搬运到现在地势较高的河流阶地上,D错误。
(2023·辽宁大连模拟)金沙江上游有多处黄土状物质沉积,其黄土状物质的元素组成结构、粒径与附近古湖泊沉积物相近。下图为“云南东北部巧家县附近黄土物质分布图”。据此完成4~6题。6.在黄土剖面中发现多层古土壤层。相对黄土沉积环境,古土壤发育时A.昼夜温差增大 B.干热环境加剧C.环境较为湿润 D.冰川覆盖广泛
黄土沉积环境应是湖泊水消失,湖相沉积物裸露,气候较为干燥,风力作用强。在黄土剖面中发现多层古土壤层,其中有砂砾石的存在,说明河流水量大,搬运能力强,说明古土壤发育时环境较为湿润,C正确。
(2023·广东梅州模拟)下图为“贵州高原北部的旺草盆地内芙蓉江阶地剖面图”,盆地内有四级阶地(T1~T4),阶地上分布着一定的堆积物。据此完成7~8题。7.据材料判断T1至T4阶地上沉积层的年龄变化特点A.T1至T4年龄变新B.T1至T4年龄变老C.T1至T4年龄先变新再变老D.T1至T4年龄先变老再变新
先形成的阶地随着地壳抬升海拔越来越高,图中阶地T1~T4海拔逐渐升高,年龄逐渐变老,选B。
(2023·广东梅州模拟)下图为“贵州高原北部的旺草盆地内芙蓉江阶地剖面图”,盆地内有四级阶地(T1~T4),阶地上分布着一定的堆积物。据此完成7~8题。8.从现代芙蓉江河床的特点可以看出目前河床A.由侵蚀转为沉积B.以侧蚀为主,形成槽型河床C.比较稳定D.下切侵蚀仍在持续进行
现代芙蓉江河床形态呈“V”形,且基岩出露;河底沉积物颗粒物粗大,较小颗粒物被流水搬运带走,说明水流速度快,下切侵蚀仍在持续进行,故选D。
(2023·山东临沂模拟)气候变化影响河流的水量并通过影响植被进而影响含沙量,从而导致河流堆积、侵蚀作用交替。这种由气候干湿变化形成的阶地称为气候阶地。下图示意某地气候阶地形成过程的不同阶段。据此完成9~10题。9.此气候阶地形成过程排序正确的是A.①②③④ B.①④②③C.①②④③ D.④②①③
根据沉积物出现的先后顺序,①②河谷沉积物比③④种类少,故①②形成时间早于③④;②是在①的基础上侵蚀而成,故①形成时间早于②;③是在④的基础上侵蚀形成的,故④形成时间早于③。顺序应为①②④③,故此气候阶地形成过程为①②④③,故选C。
(2023·山东临沂模拟)气候变化影响河流的水量并通过影响植被进而影响含沙量,从而导致河流堆积、侵蚀作用交替。这种由气候干湿变化形成的阶地称为气候阶地。下图示意某地气候阶地形成过程的不同阶段。据此完成9~10题。10.对该阶地形成过程中气候变化的推测,正确的是A.①到③气候变干 B.③到④气候变干C.②到④气候变湿 D.①到②气候变湿
根据上题分析可知,④形成时间早于③,所以应为④到③的气候演变,B错;材料提示,气候变化影响河流的水量并通过影响植被进而影响含沙量,从而导致河流堆积、侵蚀作用交替。①到②、④到③主要表现为侵蚀,推测这两段时间气候应该变湿润,河流水量增加,植被覆盖率高,河流含沙量较少,河流侵蚀作用强,D对;
②到④表现为堆积,推测此时河流含沙量大,因为气候变干,植被稀疏,C错;由以上分析可知,①到③气候先变湿润后变干旱,再变湿润,A错。
11.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清水江发源于贵州省南部,为沅江源头,最后注入洞庭湖。清水江干流绝大部分河段切入基岩,形成基岩河道,沿江普遍发育了两级基座阶地,阶地上的沉积物大多厚2~3 m,最厚的也仅7 m。下图为清水江上游部分河段纵剖面与四个观测点阶地海拔与年龄分布图。
(1)描述施洞观测点河流阶地T1和T2的形成顺序过程。(4分)
答案 过程:距今10万年前,施洞河流流速较慢,以侧蚀作用为主并进行沉积,后地壳抬升,河流下蚀,形成阶地T2;距今7.8万年前,地势变平坦,以侧蚀作用为主并进行沉积,后地壳抬升,河流下蚀,形成阶地T1。
(2)比较翁东和三江两个观测点河流下蚀的速度差异,并简析其原因。(6分)
答案 差异:翁东向下侵蚀速度快,三江向下侵蚀速度慢。原因:翁东地区位于断层抬升一侧,导致河流落差增大,下蚀速度加快;三江位于断层下降一侧,河流落差减小,水流变缓,下蚀速度减慢。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四地表形态的塑造 主题2 地质构造课件PPT,共4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1褶皱,构造地貌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四地表形态的塑造 主题1 全球构造地貌课件PPT,共3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构造地貌,全球构造地貌,形成的构造地貌如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新高考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新高考版) 第1部分 专题突破 专题4 微专题8 侵蚀基准面与河流阶地,文件包含新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新高考版第1部分专题突破专题4微专题8侵蚀基准面与河流阶地教师版docx、新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新高考版第1部分专题4微专题8侵蚀基准面与河流阶地学生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0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