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 下册一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案及反思
展开一、教学目标:
1.学习马克思宽广胸怀和非凡气度,理解他为全人类无产阶级解放事业奋斗不息的精神。
2. 了解悼词结构,了解其人其事,概括马克思的伟大贡献,明白本文论述的严密的逻辑性。
3. 理清层次结构,把握重点语句,掌握关键词语,感悟本文语言的艺术魅力,揣摩字里行间真挚的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理清层次结构,把握重点语句,掌握关键词语,感悟本文语言的艺术魅力,揣摩字里行间真挚的感情。
2.难点:学习马克思宽广胸怀和非凡气度,理解他为全人类无产阶级解放事业奋斗不息的精神。
三、授课学时:2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英国著名的广播公司BBC曾举办了一次千年最伟大思想家评选活动,结果马克思位居爱因斯坦、牛顿、达尔文等巨人之前,被评为过去千年最伟大的思想家。
为什么他会获得如此高的评价呢?
1883年3月14日,马克思不幸逝死,3月17日,在伦敦城北的海格特公墓为马克思举行了一次盛大的悼念活动。马克思生前最好的战友恩格斯发表了一篇激情洋溢的文章——《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在这篇讲话里也许我们能从中找到答案。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恩格斯的《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二)、新课讲解:
1.作者介绍:
弗·恩格斯(1820—1895),科学共产主义的创始人,全世界无产阶级的导师和领袖,马克思的亲密战友。德国人。在革命斗争中,他和马克思一起创立了无产阶级革命理论──马克思主义。他和马克思一起领导了共产主义者同盟、第一国际和德国社会民主工党。马克思逝世后,恩格斯一个人继续担任欧洲社会主义者的领导和顾问。他一生同形形色色的机会主义进行了坚决斗争,给无产阶级留下了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
2.小说常识:
悼词是对死者表示哀悼的话或文章。
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悼词指向死者表示哀悼、缅怀与敬意的一切形式的悼念性文章,狭义的悼词专指在追悼大会上对死者表示敬意与哀思的宣读式的专用哀悼的文体。悼词是指向死者表示哀悼、缅怀与敬意的悼念性文章。
悼词一般分为3个部分:
开头部分:介绍死者的生前身份、逝世时间、地点、原因及其享年等,对逝者表达悼之情。
主体部分:追述死者的经历及一生中主要成就、贡献、功德,肯定其社会意义和社会价值。
结尾部分:歌颂逝者的品德,表示哀悼之情,对悼念的人提出希望和要求等。
悼词内容:论其人、述其哀
表达方式:抒情、叙述、议论
3.写作背景:
马克思于1818年5月5日生于德国,1883年3月14日在英国伦敦逝世,3月17日葬于伦敦城北的海格特公墓。本文是马克思的亲密战友恩格斯在马克思的葬礼上用英语发表的讲话。
4. 识记字音
悼(dà)词 不可估量(liang)纷繁芜(wú)杂 豁(huò)然开朗
肤(fū)浅 衷(zhōng)心喜悦 卓(zhuō)有成效 嫉(jí)恨
诽谤(fěibàng)诅咒(zǔ zhòu给(jǐ)予答复 诬(wǖ)蔑
5.脉络梳理
我们先给这篇文章分段。
第一部分(1) 开头: 交代马克思逝世的时间、地点以及逝世当时的情况。
第二部分(2-7)主体 :对马克思一生的功绩作简要评价。
第三部分(8) 结尾:表达对马克思的尊敬、爱戴和悼念之情。
(三)、课文分析
1.分析第一部分
作者的感情基调是怎样的?作者的语气又如何?饱含了深情,基调是什么样呢?齐声朗读第1段。
(1) 感情基调:深沉含蓄 语气:平静 (是激动,是平静,还是失落?)
(2) 从哪些语句词语看出他的语气是平静的,感情却是深沉含蓄的?
最为大的思想家 停止思想 安静地睡着了 永远地睡着了
(3) 既然恩格斯要表达的是深切的悼念,为什么语气还如此的平静?(自由讨论)
要点到以下关键词:表面是平静的,但恩格斯的内心是异常不平静的,恩格斯直面战友的墓穴,是在向他最亲密的战友的告别。
恩格斯无法接受马克思的逝世,仿佛他还活在身边一样。
恩格斯是代表广大无产阶级和战斗的革命群众讲这番话的,这就决定了作者表达思想感情的方式必然是相当含蓄的。他巨大的痛苦、复杂的感受、深刻的理解,几乎全被溶缩在了最后一句:他已经永远的睡着了。这是一种委婉的说法,更能引起人们的共鸣,更能激起人们的哀悼,它可以起到化悲痛为力量的作用。
(4)字词:
“不到两分钟”: 补充注释
1883 年 1 月,马克思带着严重的支气管炎病从英国南部的文特诺尔回到伦敦梅特兰公园路 41 号。这时并发的喉头炎使得他几乎不能吞咽。2 月间,肺部发生脓肿。经过一段时间治疗,气管炎逐渐痊愈,吞咽食物也比较容易了,因此,死亡是意外地来临的。3 月14日下午两点多钟,恩格斯到马克思那里去,护理马克思的女仆海伦走上楼去看了一下,下来说,马克思处在半睡状态。她随即陪同恩格斯一起上楼去。当恩格斯走进马克思的卧室时,马克思已坐在自己的安乐椅上安详而毫无痛苦地长眠了(他的写字台上还放着《资本论》第三卷的第八次修改稿),这时隔海伦离开房间不过两分钟光景。
——让人深感惋惜、痛心、遗憾
“安静”:指安详
“永远”一词表达了强烈的悲痛之情
(5)讳饰
讳饰,有叫做婉曲,委婉,是要表达的意思并不直截了当的说出来,而是用比较曲折的方式烘托或暗示给读者的一种修辞方式。
例如:在闽南一带,“人死了”表达上都用“老了、走了、回去了“这些话来代替。
它所起到的作用是含蓄、耐人寻味。
第一段最末一句的破折号的作用:从语法意义方面看,它表示说话的暂时中断,后面的话对前面的作补充说明,同时意思起了转折,这个破折号起到了“潜台词”的作用。
本课小结
刚才我们说到,这是一篇悼词,我们还知道恩格斯是马克思最好的战友。他的逝世,对于与他并肩战斗了40多年的恩格斯来说,无疑是一个沉重的、巨大的打击。1段为第一部分,交代马克思逝世时的情况。
第二课时
2.分析第二部分
(1)第2段作者从哪两个方面论述了马克思的伟大贡献?
明确:即“这个人的逝世,对于欧美战斗着的无产阶级,对于历史科学,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其中,第一个“对于”,突出了作为革命家的马克思在无产阶级实际斗争中的领导作用,领起下文第6段;第二个“对于”,则突出了作为科学家的马克思在社会科学研究领域中的杰出成就,领起下文第3、4、5段。两个“对于”,分别列出了“马”贡献的两个方面:革命斗争实践和科学革命理论。是全文的总纲。
(2)马克思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都赢得了人们对他的尊敬和爱戴,因此他的逝世对人类是一大损失。这句话中哪些词语集中表现了“损失”之大?
——“不可估量” “空白”
(3)同学阅读第3段,说一说“马克思发现了什么”,“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是什么?
请同学思考 “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句子中什么是第一性的,什么是第二性的。“首先”、“然后”准确地表达了物质第一性,精神、意识第二性。这是常识问题。如果工人不造房子,农民不种田,青少年怎么可能到学校来学习?然而,这个看来众所周知的简单事实在理论上过去人们并非都能理解。
“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从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为基础” 即经济基础。“国家制度,法的观念,艺术以至宗教”等即上层建筑。因此,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是历史唯物论的观点。
因此,我们能归纳出马克思发现的“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具体包含两个意思:
A 、物质决定精神(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B、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4)为什么要用达尔文的发现作比较?
明确:达尓文提出生物进化论——打破了“人是上帝创造的”这几千年来人类的一种错误观念,在生物界是一个划时代的变革,给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奠定了基础, 达尓文的这个发现在历史上是不可磨灭的,意义非凡。而马克思的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的发现,也给人类认识社会、改造社会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他的这一发现也是前无古人的。
通过这个很简单、很朴实的一个类比,就把马克思这个发现的重大形象地表现了出来。——突出他的发现的重要性。
(5)第4段中,马克思的另一重大发现是什么? “不仅如此”,“还”在这儿起什么作用? 作者在论述马克思发现剩余价值的意义时又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明确:资本主义社会的特殊规律—剩余价值。使意思推进了一层,由人类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进而论述到资本主义社会的特殊规律。对比论证。(豁然开朗——在黑暗中摸索)
(6)第5段哪些重点句概括马克思作为科学家的贡献之伟大?
“每一个领域”: 研究领域之广
“都有独到的发现”: 研究价值之大
“不是肤浅地研究”: 研究钻研之深
表明了作为科学家的马克思,其研究领域之广,钻研之深,价值之大。如果天才如郭沫若所说,有直线型和球型两种的话,马克思该属于第三种,因为他既有直线型的精深,又有球型的广博,是二者兼而有之的天才。
(7)第6段中,“作为科学家就是这样”中“这样”指什么?“但是这在他身上远不是主要的。”“这”指代的是什么?这位科学巨匠对人类作出如此伟大的贡献,可作者还说“这在他身上远不是主要的”,为什么呢?
明确:——作为科学家的马克思,其研究领域之广,钻研之深,价值之大。
——(前面所讲的理论贡献),
——(说明了马克思的贡献并不只限于理论方面,还有其他方面,并且是重要的方面,也就是革命实践,马克思从事理论科学研究的目的,为的是指导革命实践,推动历史前进。
就这一句,作者便巧妙地过渡到了实践贡献的论证,起到了启下的作用。
(8)第7段中,马克思是无产阶级的英勇战士,贡献极大,因此敌人对马克思必然会采取怎样的态度?请同学们找出关键性的词语。马克思是如何对待敌人的攻击呢? 马克思,这个大智、大勇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离开了人间,千百万沐浴着马克思主义光辉,跟随马克思向旧世界冲锋进军的劳动者怎能压抑住心中的悲痛?
明确:敌人嫉恨、诬蔑、诽谤、诅咒他。“最遭嫉恨”,“最受诬蔑”从反面鲜明地衬托出马克思的功绩,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光辉。敌人卑鄙无耻,不择手段地攻击马克思及其学说,是内心恐惧,末日来临的表现。
“毫不在意”、“轻轻抹去”。这些词准确地表明了马克思高度的革命坚定性,对敌人的极端蔑视(横眉冷对千夫指)和大无畏的革命精神。“万分必要”时才答复:排除干扰,主动出击。
从东半球到西半球,从太平洋的东岸到太平洋的西岸,整个人类世界都沉浸在无限悲痛之中,对导师献上由衷的敬意,表述真挚的爱戴。马克思是属于无产阶级的,是全人类的骄傲。
3. 分析第三部分:
为什么文章的最后一句“他的英名和事业将永垂不朽”要用一个“将”字?
明确:这是充满信心的预见和憧憬→当时,共产主义运动还刚刚兴起→恩格斯一个“将”字,便说明无产阶级的革命事业必将蓬勃发展。
4.艺术特色
(1)结构严谨而逻辑严密。
承递性语句:“这个人的逝世,对于……”、 “不仅如此。” 、“一生中能有这样两个发现……”
“他作为科学家就是这样,但是……” “因为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正因为这样……”
过渡性段落:第2段,第6段 总括性段落:第5段,第8段
(2)语言准确而感情深沉,议论、抒情相结合,议论中饱含着强烈的感情。
(3)类比、对比等论证方法。
课文总结:
我们学了全文,了解到马克思的一生是伟大革命家的一生,对人类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因此他的逝世对人类造成的损失是“不可估量”的。欧美战斗着的无产阶级正需要导师、领袖领导革命,奋勇向前时,战斗着的无产阶级正需要革命导师思想上、理论上的指导时,他离开了我们。这个损失怎么不是“不可估量”的呢?“不可估量”的份量是多么沉啊!
然而,马克思的思想永放光芒,他的光辉名字永远活在人们心中。
板书设计: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恩格斯
停止思想,不可估量,空白…… 述其哀
发现了……
还发现了…… 卓越的理论贡献
……都有独到的发现 赞其功
参加……参加……毕生使命 光辉的革命实践
斗争、宣传、组织
敌人嫉恨、诬蔑、诽谤、诅咒 崇高的革命品质:颂其德
人民敬意、爱戴、悼念
英名和事业永垂不朽
布置作业:
书后习题和学生学习用书
中职语文部编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 下册一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案: 这是一份中职语文部编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 下册<a href="/yw/tb_c4037196_t8/?tag_id=27" target="_blank">一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案</a>,共8页。
中职语文部编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 下册*项脊轩志公开课教案: 这是一份中职语文部编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 下册<a href="/yw/tb_c4037216_t8/?tag_id=27" target="_blank">*项脊轩志公开课教案</a>,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语,作者题解,朗读全文,把握内容,问题探讨,总结,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职部编高教版(2023)*项脊轩志优质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中职部编高教版(2023)<a href="/yw/tb_c4037216_t8/?tag_id=27" target="_blank">*项脊轩志优质教学设计</a>,共10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核心素养目标,教学重点,教学设想,教学方法,教学准备,教学课时,课文总结,作业布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