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 (2019)必修1 数据与计算第2单元 编程计算2.2 做出判断的分支教案及反思
展开一、基本说明
授课题目
作出判断的分支
课程名称
必修一数据与计算
授课课时
2
授课类型
新授课
授课年级
高一年级
授课人
xxx
二、教学设计的依据
根据《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要求,在教学的过程中要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即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
三、教材内容分析
本节内容处于教科版高中信息技术课本第二章第2节,同学们通过本章的学习,将掌握如何运用顺序结构和分支结构控制程序流程,学会使用赋值语句、输入输出语句、if语句编写简单程序,打开程序设计的大门。
四、学情分析
一般特征:高一的学生正处于形式运算阶段,这一阶段的学生具备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起点能力分析:同学们初学Pythn语言,对Pythn IDLE软件的操作不够熟练,只掌握最基本的新建文件、打开文件等功能。
学习风格分析:通过观察发现,该班的学生大都学习态度积极,学习能力较强,接受新事物较快,且课堂活动的参与度也比较高。
信息素养分析:同学们的信息意识较强,对信息有较高的检索能力,能够利用一些数字化的资源解决部分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五、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分支结构;能够理解程序中的常量与变量;掌握运算符与表达式以及数据转换函数的使用;
过程与方法:学会使用赋值语句与if语句进行简单的程序编写并运行;
情感与态度: 通过学习对问题进行分解,从而培养计算思维能力
六、教学重点、难点
(一)教学重点: 赋值语句与if语句的使用
(二)教学难点:用赋值语句与if语句进行简单的程序编写与运行
七、教学方法与策略
讲授法、任务驱动法
八、课前准备
上课PPT、正常机房的上机环境
九、教学过程设计
第二课时(分支结构)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复习导入
(3min+2min)
复习导入新课:作出判断的分支
通过对上节课的知识回顾,导入本节课的内容。
赋值语句,赋值符号“=”,赋值的对象为常量或者变量。
输出语句,用print()。
输出语句,用input()。
顺序结构,依次执行。
在开始新课之前,首先我们来回顾一下上节所学的知识。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Pythn语言中最基本的三种语句。赋值语句、输入语句、输出语句。
2.基本运算符和表达式与数学中的类似,运算符略有不同。
3.赋值语句就是对常量或者变量进行赋值,不变的量就是常量,赋值后会改变的量为变量。
4.输出语句,print(),用来打印一句话或者变量的值,如果内容是字符串,需要有英文引号。
5.输入语句,input(),也可以用来输出一句话,但是语句功能与print()语句不一样,它可以接收来自键盘的字符。
6.顺序结构的特点是程序语句依次执行。但在实际的场景中,事件的解决过程中可能面临多种情况,此时我们就需要针对不同的情况,设计相应的操作。
那么这一小节,我们将学习程序设计中的第二大结构——分支结构,以及怎么样pythn语言的方法来实现它们。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学习分支结构。
学生回忆或者回答
动态展示,与学生互动(运算符和表达式)
板书(三类语句)
通过对上节课知识的回顾,建立起内容之间的联系。
活动一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流程分析,并讲解if else语句,示范程序编写过程
(5min+10min)
理解顺序结构,为变量的讲解做铺垫
一、创设情境
小明同学替全班同学在书店购买图书,每本单价10元。老板告诉他团购有优惠,20本以内无折扣,超过20本(含20本)少于50本打9折,超过50本(含50本)打8折。
小明同学班里人数未知,请你计算在不同的人数情况下,需要多少钱购买图书?
二、分析流程
分析问题的解决流程,并思考程序的实现步骤。
借助数学中的分段函数,引导学生形成数学思想到程序思想的转变。(2min)
三、if语句的语法
if (逻辑表达式):
____________
elif(逻辑表达式):
____________
else:
——————
四、过利用if语句实现程序
1.在进行计算之前,我们需要用一个语句从键盘上获取需要购买的数量,使用input()语句。
2.根据情境,在获取书本数量以后,要面临三种情境的选择。联系到刚才所学的分支结构,试想以下怎样用Pythn实现。
思考解决流程,观看教师编写程序
情境引入
语法格式
数学函数到计算机函数的转换
通过参与算法流程的思考分析,感受计算思维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掌握Pythn语言if语句的语法
活动二:学生利用if分支结构实现程序(20min)
学生根据新知,自主实现程序解决问题,可对照教师下发的程序截图进行参考
活动要求:
学生回顾算法过程,形成解决问题的完整思路。
利用Pythn IDLE软件编写代码,并代入测试值试验。
学生自主实现程序解决问题
通过活动二锻炼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养成良好的编程习惯。
课堂总结(2min)
基本运算符
int数据类型
if 语句语法
作业
完成导学案上的计算BMI指数的程序
十、板书设计
2.2做出判断的分支
1.赋值语句a=b if _______:
2.输出语句 print(“Hell wrld”) ________
3.输入语句 input(“Please enter”) elif _______:
x*10 x<20 _______
y= x*10*0.9 20<=x<50 else:
x*10*0.8 x>=50 _________
教学反思
高中信息技术教科版 (2019)必修1 数据与计算2.1 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过程教案: 这是一份高中信息技术教科版 (2019)必修1 数据与计算<a href="/xx/tb_c3000035_t8/?tag_id=27" target="_blank">2.1 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过程教案</a>,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设计的依据,教材内容分析,学情分析,核心素养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点,教学方法与策略,课前准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信息技术教科版 (2019)必修1 数据与计算2.2 做出判断的分支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高中信息技术教科版 (2019)必修1 数据与计算2.2 做出判断的分支教案设计,共10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信息技术教科版 (2019)必修1 数据与计算2.2 做出判断的分支优秀第2课时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高中信息技术教科版 (2019)必修1 数据与计算2.2 做出判断的分支优秀第2课时教案及反思,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知新授,实践,解决实际问题,总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