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卖炭翁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卖炭翁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诵读《卖炭翁》,了解诗歌主要内容。
2.了解讽喻诗,从一场买卖交易的表象来深入探究作者对宫市制度的讽刺。
3.感悟白居易“关注底层,兼济天下”的现实主义精神,培养人文情怀。
【教学重点】
1.诵读《卖炭翁》,了解讽喻诗,从一场买卖交易的表象来深入探究作者对宫市制度的讽刺。
2.感悟白居易“关注底层,兼济天下”的现实主义精神,培养人文情怀。
【教学难点】
感悟白居易“关注底层,兼济天下”的现实主义精神,培养人文情怀。
【教学过程】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走进一位老翁(图片展示),他正牵着一辆牛车,车上满满一车炭,迈向集市,他准备去卖掉他这一车炭。
可是这位老翁似乎忽略了一件事儿,那就是卖炭的时候他打算卖个什么价钱呢?不如我们在座的同学们参与进来,我来帮一帮他,我来帮他贴一张价签。标一个合适的价格。(板书:我+卖炭翁)
一、贴一张价签
请同学们结合注释自由朗读课文,然后根据老师屏幕上的提示,展开讨论,注意用原文,再加以分析,完成这个小探究。也就是这场买卖中的商品,这个炭,它的数量有多少,生产过程怎样,产地来源是哪里,运输难度怎样,劳动价值与市场需求怎样。好的,请大家开始吧。
(停几秒)同学们都读得很大声,我看到这两位举手了,请你们来说一说(播放录音)
你们说得真好,关于产地终南山,老师补充一点,王维的《终南山》中有:“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表明终南山地势高耸,沟壑众多,天气阴晴不定,可见老翁为了做好炭不惜长途跋涉,深入深山老林去取得好的原材料。因此我们大致推断:老翁的炭数量多,生产难度大,质量好,需求大,是好炭。那到底值多少钱呢?
唐代的物价自然与现在不同,老师找了份资料供大家参考。
小贴士:估算参照
韩国磐《唐天宝时农民生活之一瞥——敦煌吐鲁番资料阅读札记之一》(载《厦门大学学报》1963年第四期)
“吐鲁番大谷文书3046号记载:白柽炭壹斤,上直钱叁文,次贰文(下缺),赤柽炭壹斤,上直钱壹文伍分,次壹文(下缺)。”
天宝年间的经济是发达的,中间档次一斤1.5文到2文。白居易写这首诗歌时是元和四年,要晚几十年,且经历了安史之乱,物价应该更高,再者帝都的炭价一定比西北要高,诗人笔下的一车炭大约千余斤,为了稳妥起见,按最低计算,故估算为价值至少一千五百文。那么我们给他定价1500文吧。嗯,一车炭,称一称,可卖1500文,有点期待啊。
二、营一份温饱
可是,老翁似乎并不打算按当时市价标1500文。问他“卖炭得钱何所营?”他回答:“身上衣裳口中食。”原来,他所期待的,他所谋求的,只不过是换得能穿暖的衣和能吃饱的饭,只不过是营一份温饱而已。
这架天平,慢慢倾斜了。看来老翁对这份买卖的期望值并不高。为什么呢?请同学再读课文,到文中找找答案。我们来看一看这场交易的过程。(屏显:遇一场交易)
三、遇一场交易
(停几秒)同学们都有发现了吗?谁来说一说?
请你来告诉大家,你说,来了两位顾客,他们是“黄衣使者白衫儿”,是宫里的太监和他手下的打手。请你读这几句。
(录音,男生读)“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读得太过于轻松了吧。老师来读一遍。(师范读)感受到了吗?那么这两位顾客来买东西,态度如何呢?
谁来说一说?我看到你眼神放着光,来试一试吧。哦,你说这两人鲜衣怒马,翩翩而来。一副轻快的样子,一副居高临下的姿态。而且“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他们手里拿着文书嘴里称这是皇帝的命令,感觉是狐假虎威,他们吆喝着牛朝皇宫拉去,都不询问老翁的意愿就这样强行拉走炭车,这哪是买,这就是抢。
老师要为你的善于思考点赞。这两位顾客的态度极其高傲,飞扬跋扈,并且,请同学关注这两句话,仅仅两句,但是用到了大量的什么词?是的,你们说的很好,动词,把动词标出来,一“把”一“称”一“回”一“牵”,这说明什么呢?动作快?换个词,动作熟练,很好。那这份熟练还说明什么呢?是啊,你说的真好,这份高傲和熟练背后该有多少受害者啊。因此,在朗读时,应注意节奏要稍快,语气蛮横且傲慢。
最后给了多少费用呢?大声朗读,“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小贴士参考:
韩国磐《唐天宝时农民生活之一瞥——敦煌吐鲁番资料阅读札记之一》(载《厦门大学学报》1963年第四期)“吐鲁番大谷文书3097号记载:生绢一匹,上直钱四百七十文。……”
绫绢是真丝织物的两个品种名称。现代的绫与绢,为丝织物大类名称。“绫绢”是绫与绢的合称,“花者为绫,素者为绢”。(百度百科词条:绫绢)而纱是用棉、麻等纺成的细丝。(百度百科词条:纱)
绫和绢同类,纱较便宜,一匹等于四丈,假如我们都按最好的生绢价格,那么半匹红纱一丈绫也一定是不到350文。远远低于一车炭的价值。这不仅是强迫交易,更是压价收购,几近于掠夺啊。
这架天枰倾斜得更厉害了!
这场交易的实付值,小于老翁的期待值,更小于我们的预估值。
这是一场不公平的买卖。如果是我,那就摊子一掀不卖了呗。但老翁是怎样做的?
请大家找一找。是的,你找得非常准确。全文在此处只有三个字:“惜不得”。百般不舍,无可奈何。同学们关注到了细节。
这又是为什么呢?请大家再仔细去书上找一找答案。
这位同学非常细心,他找到了注释中的一句话:白居易在这首诗题后自注:“《卖炭翁》,苦宫市也。”“宫”指皇宫,“市”指采买。实际就是政府采购,设立之初原本对百姓和皇家都是利好,但是中唐以后,宦官掌权,甚至雇佣地痞恶霸常踞市场,以低价强制收购物品,有时不给分文,甚至还勒索“进奉”的“门户钱”及“脚价钱”。百姓们苦不堪言。
所以,原来这场买卖的背后,是中唐后期宫市制度对百姓的压榨和掠夺。(板书:宫市,掠夺,压榨)这样看来,老翁确实只能“惜不得”。
四、吼一声不平
作为谏官左拾遗的白居易在他的组诗《新乐府》中就将这一现象写了出来,讽刺当时的宫市制度。在这组诗中还有《新丰折臂翁》《杜陵叟》等等,也讽喻了其他许多社会不公的现象,正如他自己所说“惟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他的文字是有温度,是有力量的。看到社会不公,他没有冷眼旁观,而是和百姓们贴得很近,站在一起,他就是士大夫精神的代表。他为百姓发声,吼出这一声不平。
卖炭翁只是千千万万底层劳动人民的一个缩影,这一个个辛勤工作的“他”,这一个个遭遇不公的“他”,这一个个沉默不语的“他”(板书:“我”+“他”),白居易为沉默者发声,为沉默者不平。而与卖炭翁相遇的那个“我”呢?只是看见?只是围观?
鲁迅先生说“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所以,那个“我”,请对身边那个“他”多一份关心,多一份责任。没有人是一座孤岛,我们的命运紧密相连。不是“我”和“他”,而是“我们”(板书:“我们”)。
愿这一车炭火(板书画木炭),烧却一切掠夺与压榨,烧却一切不公与不平,愿这一车炭火将温暖与希望洒向人间,洒向“我们”。
作业:
今天我们学习了讽喻诗,由现象探究本质。课后请同学们以“卖炭老人回家后……”为开头,续写故事,学有余力的同学,借助今天所学,品读《新丰折臂翁》感受作者为民发声的可贵之处。
板书: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卖炭翁教学设计及反思,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资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卖炭翁教学设计及反思,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整体感知,读读品品,迁移理解,主旨探索,布置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卖炭翁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字词积累,初读古诗,叙事诗品味,讽喻诗品味,拓展延伸,布置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