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湖南省常德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原卷
      湖南省常德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原卷版).docx
    • 解析
      湖南省常德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
    湖南省常德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原卷版+解析版)01
    湖南省常德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原卷版+解析版)02
    湖南省常德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原卷版+解析版)03
    湖南省常德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原卷版+解析版)01
    湖南省常德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原卷版+解析版)02
    湖南省常德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原卷版+解析版)03
    还剩7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湖南省常德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湖南省常德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湖南省常德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原卷版docx、湖南省常德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2页, 欢迎下载使用。

    (时量:75分钟满分:100分)
    一、单选题(本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下列有关果醋制作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果醋制作利用的醋酸菌是一种进行有氧呼吸的原核生物
    B. 在果醋制作的过程中,应将发酵温度严格控制在30℃~35℃
    C. 糖源不足时,醋酸菌形成醋酸的过程为乙醇→乙醛→醋酸
    D. 果汁发酵后是否有醋酸产生,可用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检测
    【答案】D
    【解析】
    【分析】参与果醋制作的微生物是醋酸菌,其新陈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果醋制作的原理:醋酸菌是一种好氧性细菌,只有当氧气充足时,才能进行旺盛的生理活动。若氧气、糖源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糖分解成醋酸;若缺少糖源、氧气充足,醋酸菌将乙醇变为乙醛,乙醛变为醋酸。
    【详解】A、果醋制作利用的醋酸菌是一种好氧菌,进行有氧呼吸,属于原核生物,A正确;
    B、醋酸菌最适生长温度为30℃~35℃,即在果醋制作的过程中,应将发酵温度严格控制在30℃~35℃,B正确;
    C、当糖源不足时,醋酸菌先将乙醇转变为乙醛,再将乙醛转变为醋酸,C正确;
    D、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可以用于检测CO2,不能检测醋酸,D错误。
    故选D。
    2. 诗句“也是人间玉,无非香不同。初闻封鼻孔,细品引馋虫。”描述正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出的一种经过微生物发酵制作的大豆食品一腐乳。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微生物产生的脂肪酶能将豆腐中的脂肪分解为甘油和氨基酸
    B. 腌制腐乳的卤汤中需加入适当浓度的酒精,能抑制杂菌的增殖
    C. 温度过低,毛霉的菌丝会生长缓慢,不易进入豆腐块的深层
    D. 腐乳的风味因豆腐含水量、发酵条件以及铺料的不同而不同
    【答案】A
    【解析】
    【分析】影响腐乳的风味和质量的因素是盐的用量,酒的用量,发酵温度,发酵时间等;盐的浓度过低,不足以抑制微生物生长,可能导致豆腐腐败变质;盐的浓度过高,会影响腐乳的口味。后期发酵主要是酶与微生物协同参与生化反应的过程。通过腌制并配入各种辅料(红曲、面曲、酒酿),使蛋白酶作用缓慢,促进其他生化反应,生成腐乳的香气。
    【详解】A、毛霉等微生物产生的蛋白酶能将豆腐中的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脂肪酶可将脂肪水解为甘油和脂肪酸,A错误;
    B、腐乳制作时,卤汤中加酒精可以抑制微生物的生长,B正确;
    C、温度为15~18℃适合毛霉生长,温度过低,毛霉的菌丝生长缓慢,不易进入豆腐块的深层,C正确;
    D、因豆腐的含水量、发酵条件及加辅料的不同,可制成不同风味的腐乳,D正确。
    故选A。
    3. 野生型大肠杆菌能够在基本培养基中生长,突变菌株A和突变菌株B由于不能自己合成某些营养素,而不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科学工作者利用菌株A和菌株B进行了如下两个实验。实验一:将菌株A和菌株B混合后,涂布于基本培养基上,结果如图1;实验二:将菌株A和菌株B分别置于U型管的两端,中间由过滤器隔开。加压力或吸力后,培养液可以自由流通,但细菌细胞不能通过。经几小时培养后,将菌液A、B分别涂布于基本培养基上,结果如图2。下列推测错误的是( )
    A. 菌株A和B的代谢产物不能改变彼此的遗传特性
    B. 混合培养的菌株不一定都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
    C. 不同菌株间接触后才可能交换遗传物质
    D. 菌株A和菌株B含有相同的突变基因
    【答案】D
    【解析】
    【分析】根据题意,突变菌株A和突变菌株B由于不能自己合成某些营养素而不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实验一中将菌株A和菌株B混合后,涂布于基本培养基上,基本培养基上有菌落产生;实验二中将菌株A和菌株B分别置于U型管的两端,中间由过滤器隔开,培养液可以自由流通,但细菌细胞不能通过,将菌液A、B分别涂布于基本培养基上,培养基上无菌落产生,综合实验一和二可知,图1培养基上的菌落的产生原因不可能是菌株A、B互相提供营养素产生的,因此推测其可能是A和B混合后产生了新的菌株类型。
    【详解】A、实验一中将菌株A和菌株B混合后,涂布于基本培养基上,基本培养基上有菌落产生;实验二中将菌株A和菌株B分别置于U型管的两端,中间由过滤器隔开,培养液可以自由流通,但细菌细胞不能通过,将菌液A、B分别涂布于基本培养基上,培养基上无菌落产生,综合实验一和二的结论可知,菌株A和B的代谢产物不能改变彼此的遗传特性,因此推测可能是A和B混合后产生了新的菌株类型,A正确;
    B、据图可知,混合培养液中有可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的菌株,但不能说明混合培养的菌株都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B正确;
    C、由图2看出,将菌株A和菌株B分别置于U型管的两端,中间由过滤器隔开,使细菌细胞不能通过,结果培养基上无菌落产生,说明不同菌株间不接触不能交换遗传物质;而图1中不同菌株间接触后培养基上出现了菌落,说明不同菌株间接触后才可能交换遗传物质,产生了可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的菌株,C正确;
    D、若菌株A和菌株B含有相同的突变基因,则两者混合培养后不可能产生可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的菌株,D错误。
    故选D。
    4. 某学者利用“影印培养法”研究大肠杆菌抗链霉素性状产生的原因,先将原始菌种接种到1号培养基上,培养出菌落后,将灭菌绒布在1号上印模,绒布沾上菌落并进行转印,使绒布上的菌落按照原位接种到2号和3号培养基上。待3号上长出菌落后,在2号上找到对应的菌落,然后接种到不含链霉素的4号培养液中,培养后再接种到5号培养基上,并重复以上操作。实验过程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大肠杆菌抗链霉素的突变是发生在与链霉素接触之后
    B. 在操作规范的情况下,5中观察到的菌落数可能大于初始接种到该培养基上的活菌数
    C. 4号和8号培养液中,大肠杆菌抗链霉素菌株的比例逐渐增大
    D. 该实验缺乏对照实验,无法确定抗链霉素性状属于可遗传变异
    【答案】C
    【解析】
    【分析】影印培养法实质上是使在一系列培养皿的相同位置上能出现相同菌落的一种接种培养方法。通过影印培养法,可以从在非选择性条件下生长的细菌群体中,分离出各种类型的突变种。
    【详解】A、大肠杆菌抗链霉素的性状是由基因突变引起的,该突变发生在与链霉素接触之前,链霉素是对其起选择作用,A错误;
    B、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将菌种接种在5号培养基上,由于两个或多个细菌可能会形成一个菌落,在操作规范的情况下,5中观察到的菌落数可能小于初始接种到该培养基上的活菌数,B错误;
    C、3号与2号、7号与6号培养基中的菌落数的比值,是抗性菌落占全部菌落的比例,观察实验结果可知,4号与8号培养液中,抗链霉素菌株的比例在逐渐增大,C正确;
    D、本实验有对照实验,无链霉素的培养基为对照,可以确定抗链霉素性状属于可遗传的变异,D错误。
    故选C。
    5. 培养基是指供给微生物、植物或动物细胞(或组织)生长繁殖的,由不同物质组合配制而成的营养基质。针对下表中的三组培养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a组培养基可用于酵母菌的培养,该培养过程需用恒温培养箱
    B. b组培养基可用于分离含脲酶的微生物
    C. c组培养基可用于诱导植物愈伤组织再分化
    D. 上述培养基不仅要为相应的细胞提供营养物质还要为其生存和繁殖提供适宜的环境
    【答案】C
    【解析】
    【分析】筛选目的微生物时应该使用只有目的微生物能够生存,而其他微生物不能生存的选择培养基。选择培养基是指通过培养混合的微生物,仅得到或筛选出所需要的微生物,其他不需要的种类在这种培养基上是不能生存的。
    【详解】A、a组培养基含有机碳源,可用于培养异养的微生物,因此可用于酵母菌的培养,该培养过程需用恒温培养箱,A正确;
    B、b组培养基以尿素作为唯一氮源,含脲酶的微生物在该培养基上能生长,其它微生物在该培养基上因缺乏氮源而不能生长,可用于分离含脲酶的微生物,B正确;
    C、c组培养基含矿质元素、蔗糖等,但不含植物激素,而诱导植物愈伤组织再分化过程还需要植物激素的调节,C错误;
    D、上述培养基不仅要为相应的细胞提供营养物质,还要为其生存和繁殖提供适宜的环境,D正确。
    故选C。
    6. 普通六倍体小麦基因组庞大,研究相对困难。拟南芥基因组测序已完成,遗传背景相对清晰。用紫外线分别照射普通小麦愈伤组织的原生质体30s、1min、2min,再与拟南芥原生质体进行融合,可将小麦染色体小片段插入拟南芥基因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紫外线照射可随机破坏染色体结构
    B. 可利用灭活病毒促进两种原生质体融合
    C. 需设置单独培养的未融合原生质体作为对照组
    D. 借助拟南芥的遗传背景对小麦基因组进行研究
    【答案】B
    【解析】
    【分析】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染色体数目变异,其中数目变异中又分为整倍性变异和非整倍性变异。可遗传变异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这些变异的遗传物质均发生了改变。
    【详解】A、紫外线照射可随机破坏染色体结构,导致发生染色体变异,A正确;
    B、可利用PEG促进两种原生质体融合,灭活病毒只能用于动物细胞,B错误;
    C、为了排除无关变量的影响,对照组为单独培养的未融合原生质体,C正确;
    D、将小麦染色体小片段插入拟南芥基因组,借助拟南芥的遗传背景对小麦基因组进行研究,D正确。
    故选B。
    7. 猕猴桃是原产我国的野生藤本果树,营养价值较高,我国现有54个种,几十个变种,丰富的种质资源为猕猴桃遗传育种提供了方便。毛花猕猴桃为二倍体,果实大,维生素C含量高;软枣猕猴桃为四倍体,极耐寒,在-40℃下可安全越冬。某农科所利用这两种猕猴桃体细胞,通过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培育出了猕猴桃新品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将体细胞用含相关酶的等渗溶液处理可获得原生质体
    B. 灭活的仙台病毒不能用于诱导原生质体的融合
    C. 愈伤组织形成试管苗须经脱分化和再分化两个过程
    D. 杂种植株体细胞中有6个染色体组
    【答案】C
    【解析】
    【分析】植物体细胞杂交是指将不同种的植物体细胞,在一定条件下融合成杂种细胞,并把杂种细胞培育成新的植物体的技术。诱导原生质体融合的方法:物理法(离心、振动、电激等)和化学法(聚乙二醇等)。植物体细胞杂交的意义: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扩大亲本范围,培育作物新品种。
    【详解】A、植物细胞壁主要成分为纤维素和果胶,可将植物细胞置于含纤维素酶和果胶酶的等渗溶液(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中以获得原生质体,A正确;
    B、灭活的仙台病毒是诱导动物细胞融合的特有方法,不能用于诱导原生质体融合,B正确;
    C、由重组细胞形成愈伤组织属于脱分化过程,而愈伤组织形成试管苗属于再分化过程,C错误;
    D、分析题意可知,毛花猕猴桃为二倍体,软枣猕猴桃为四倍体,两者经植物体细胞杂交后有6个染色体组,D正确。
    故选C。
    8. 下图表示用草木樨状黄芪(2n=32)和木本霸王(2n=22)培育抗盐新品种的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过程①需要使用的酶是胃蛋白酶
    B. 灭活病毒不能诱导过程②中A和B的融合
    C. 过程②处理后得到的两两融合原生质体类型可能有3种
    D. 经过过程④所得到的愈伤组织细胞中含有四个染色体组
    【答案】A
    【解析】
    【分析】分析图解:图中①过程是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去除植物细胞壁,②过程是原生质体的融合过程,③过程是融合细胞再生出细胞壁,④过程是植物组织培养的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
    【详解】A、过程①需要使用的酶是纤维素酶和果胶酶,目的是去除细胞壁,A错误;
    B、过程②为植物原生质体的融合过程,其诱导方法有PEG处理、离心、电激等,用灭活病毒是诱导动物细胞融合的手段,不能用于植物原生质体的融合,B正确;
    C、若只考虑两两融合的情况,则过程②处理后得到的融合原生质体类型可能有3种,C正确;
    D、该题中的两个植物细胞各有两个染色体组,故两细胞融合形成的细胞内含有四个染色体组,D正确。
    故选A。
    9. 研究表明,髓系细胞触发受体2(TREM2)是一种免疫抑制受体,在肿瘤免疫逃逸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TREM2抗体药物有望提高肿瘤免疫疗法的疗效。下图为TREM2单克隆抗体的制备流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步骤①和步骤⑤分别向小鼠注射TREM2蛋白和分泌TREM2抗体的杂交瘤细胞
    B. 经步骤②诱导后融合的细胞既能分泌TREM2抗体又可无限增殖
    C. 步骤③和④的培养孔中均含有TREM2蛋白,依据的原理都是抗原一抗体杂交
    D. 步骤⑥和植物组织培养均需使用二氧化碳培养箱进行大规模培养
    【答案】A
    【解析】
    【分析】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
    (1)制备产生抗体的B淋巴细胞:向免疫小鼠体内注射特定的抗原,然后从小鼠脾内获得相应的B淋巴细胞;
    (2)获得杂交瘤细胞:①将鼠的骨髓瘤细胞与B淋巴细胞融合;②用特定的选择培养基筛选出杂交瘤细胞,该杂种细胞既能够增殖又能产生抗体;
    (3)克隆化培养和抗体检测;
    (4)将杂交瘤细胞在体外培养或注射到小鼠腹腔内增殖;
    (5)提取单克隆抗体:从细胞培养液或小鼠的腹水中提取。
    【详解】A、步骤①向小鼠注射TREM2蛋白,让小鼠发生免疫反应,获得能产生抗体的B淋巴细胞;步骤⑤向小 鼠腹腔注射杂交瘤细胞,目的是获得单克隆抗体,A正确;
    B、经步骤②诱导后融合的细胞只有杂交瘤细胞才能既能分泌TREM2抗体又可无限增殖,B错误;
    C、步骤三是特定培养基筛选杂交瘤细胞,步骤4是抗原抗体杂交,C错误;
    D、动物细胞培养过程中二氧化碳用于调节培养液的pH值,而植物组织培养的过程中不需要二氧化碳培养箱,D错误。
    故选A。
    10. 我国科学家成功地用iPS细胞克隆出了活体小鼠,部分流程如图所示,其中Kdm4d为组蛋白去甲基化酶,TSA为组蛋白脱乙酰酶抑制剂。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①过程的小分子化合物诱导小鼠成纤维细胞转化为iPS细胞
    B. ③过程中可使用具有感染能力的病毒来诱导细胞融合
    C. ②过程选用的卵母细胞一般需要培养发育至减数分裂Ⅱ期
    D. 组蛋白去甲基化和乙酰化有利于重构胚后续的胚胎发育过程
    【答案】B
    【解析】
    【分析】生物体基因的碱基序列保持不变,但基因表达和表型发生可遗传变化的现象,叫作表观遗传。除了DNA甲基化,构成染色体的组蛋白发生甲基化、乙酰化等修饰也会影响基因的表达。
    【详解】A、由图可知,①过程的四种小分子化合物可诱导小鼠成纤维细胞脱分化为iPS细胞,A正确;
    B、③为动物细胞融合的过程,诱导动物细胞发生融合所用的是灭活的病毒,B错误;
    C、作为受体细胞的去核卵母细胞一般处在减数分裂Ⅱ期,因此②过程选用的卵母细胞一般需要培养发育至减数分裂Ⅱ期,C正确;
    D、结合题图,重构胚在加入中Kdm4d的mRNA和TSA后,发育成克隆鼠,而Kdm4d的mRNA表达产物为组蛋白去甲基化酶,可以使组蛋白去甲基化,TSA为组蛋白脱乙酰酶抑制剂,抑制组蛋白脱乙酰酶的作用,保持组蛋白乙酰化,即组蛋白乙酰化和去甲基化有利于重构胚后续的胚胎发育过程,D正确。
    故选B。
    11. 小鼠体细胞克隆胚胎着床后胎盘发育显著异常可能是与克隆胚胎中H3K27me3印记基因过度表达有关,H3K27me3印记基因敲除极大提高了体细胞克隆的成功率。科学家分别测量H3K27me3印记基因敲除的克隆小鼠(甲组)、H3K27me3印记基因不敲除的克隆小鼠(乙组)和受精卵来源的小鼠(丙组)的体重和胎盘直径,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
    A. 克隆胚胎过大可能是克隆胚胎着床后成活率低原因
    B. 克隆胚胎过大的原因可能是克隆胚胎的胎盘过大
    C. H3K27me3印记基因过度表达抑制胎盘的发育
    D. H3K27me3印记基因的表达产物可能影响早期胚胎滋养层细胞的发育
    【答案】C
    【解析】
    【分析】1、动物细胞核移植技术是将动物一个细胞的细胞核移入去核的卵母细胞中,使这个重新组合的细胞发育成新胚胎,继而发育成动物个体的技术。该过程无精卵细胞的结合,属于无性生殖。
    2、早期胚胎发育至囊胚期时,细胞逐渐分化。聚集在胚胎一端的细胞形成内细胞团,将来发育成胎儿的各种组织;而沿透明带内壁扩展和排列的细胞,称为滋养层细胞,它们将来发育成胎膜和胎盘。
    【详解】A、与丙组相比,乙组(含有H3K27me3印记基因的克隆小鼠)体重和胎盘直径均高于丙组,乙组体细胞克隆胚胎着床后胎盘发育显著异常,成活率低,推测克隆胚胎过大可能是克隆胚胎着床后成活率低的原因,A 正确;
    B、乙组克隆小鼠的体重、胎盘直径均高于受精卵来源的小鼠(丙),说明克隆胚胎过大的原因可能是克隆胚胎的胎盘过大,B正确;
    C、甲组为H3K27me3印记基因敲除的克隆小鼠,乙组为H3K27me3印记基因不敲除的克隆小鼠,通过图可以观察到乙组的体重和胎盘直径都高于甲组,说明H3K27me3印记基因过度表达会促进胎盘的发育,C错误;
    D、滋养层细胞会发育为胎盘和胎膜,H3K27me3印记基因的表达产物可能影响早期胚胎滋养层细胞的发育,进而影响了胎盘的发育,D正确。
    故选C。
    12. 双特异性抗体(BsAb)是一种能够同时结合两种抗原的抗体。CD19和CD47是淋巴瘤细胞广泛表达的表面标记物,CD19在B细胞表面普遍存在,CD47在正常组织细胞上普遍存在。研究人员将两种产生不同抗体的杂交瘤细胞融合成双杂交瘤细胞,最终得到了能同时结合CD19和CD47的BsAb,它可以结合同一靶细胞上两种不同的抗原,通过这种“双靶向”模式增强对肿瘤细胞的选择性,在体内体外实验中均可显著杀伤淋巴瘤细胞。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获得BsAb的过程中,筛选双杂交瘤细胞的依据是抗原抗体的特异性结合
    B. 同时注射两种抗原后提取B细胞,获得大量同时分泌两种抗体的单个浆细胞
    C. 若BsAb的部分结构发生改变,可能会导致治疗效果降低
    D. 使用BsAb治疗对正常细胞的损伤小于联合使用CD19单抗和CD47单抗
    【答案】B
    【解析】
    【分析】单克隆抗体制备流程:先给小鼠注射特定抗原使之发生免疫反应,之后从小鼠脾脏中获取已经免疫的B淋巴细胞;诱导B细胞和骨髓瘤细胞融合,利用选择培养基筛选出杂交瘤细胞;进行克隆化培养和抗体检测,筛选出能产生特定抗体的杂交瘤细胞;将杂交瘤细胞用培养基培养或注入小鼠腹腔中培养;最后从培养液或小鼠腹水中获取单克隆抗体。
    【详解】A、获得BsAb的过程中,筛选双杂交瘤细胞的依据是其产生的抗体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A正确;
    B、浆细胞不能大量增殖,因此不可能获得大量同时分泌两种抗体的单个浆细胞,B错误;
    C、若BsAb的部分结构发生改变,对癌细胞识别能力减弱,可能会出现治疗效果降低的情况,C正确;
    D、CD19在B细胞表面普遍存在,CD47在正常组织细胞上普遍存在,使用BsAb可识别同时具有CD19和CD47的淋巴瘤细胞,而联合使用CD19单抗和CD47单抗,能杀伤淋巴瘤细胞的同时也可杀伤B淋巴细胞和正常细胞,因此使用BsAb治疗对正常细胞的损伤小于联合使用CD19单抗和CD47单抗,D正确。
    故选B。
    13. 澳大利亚科学家MichaelGabbett发现了一对“半同卵双胞”龙凤胎,他们来自母亲的基因完全一样,来自父亲的基因却只重合一部分。这次发现用事实告诉我们,“半同卵双胞”龙凤胎的基因相似度为89%。半同卵双胞胎的受精及胚胎发育过程如下图所示,图2细胞中包含3个原核,为1个雌原核和2个雄原核,一般情况下这种受精卵无法正常发育。但是,该受精卵在母体内恢复了分裂,形成了三极纺锤体(图3),并最终分裂成3个二倍体细胞(图4)。细胞A、B继续发育形成两个嵌合体胚胎,而细胞C发育失败。最终该母亲成功诞下两名婴儿。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1表示该异常胚胎的受精过程,此时卵子发育到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B. 图3细胞中细胞A、B、C染色体组都是由1个父系染色体组和1个母系染色体组组成
    C. 最终该母亲成功诞下的两名婴儿的性别不一定相同
    D. 可以在显微镜下观察到三个第二极体
    【答案】C
    【解析】
    【分析】受精作用是精子和卵细胞相互识别、融合成为受精卵的过程。精子的头部进入卵细胞,尾部留在外面,不久精子的细胞核就和卵细胞的细胞核融合,使受精卵中染色体的数目又恢复到体细胞的数目,其中有一半来自精子有一半来自卵细胞。
    【详解】A、图1表示该异常胚胎的受精过程,此时卵子发育到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A错误;
    BC、这个异常受精卵是由卵母细胞与2个精子受精,故图2细胞中的3个原核包括1个雌原核和2个雄原核,由图3分析可知,此时受精卵形成了三极纺锤体,并最终分裂成3个合子(图4),三个合子的组成可能是:1个合子由1个父系染色体组和1个母系染色体组组成,则另外2个合子的染色体组为1个父系染色体组和1个母系染色体组、2个父系染色体组,设母亲的染色体组成是XX,父亲的是XY,则最终该母亲成功诞下的两名婴儿可能都是XX,也可能是XX和XY,故最终该母亲成功诞下的两名婴儿的性别不一定相同,B错误,C正确;
    D、由于细胞A、B继续发育形成两个嵌合体胚胎,而细胞C发育失败,因此可以在显微镜下观察到两个第二极体,D错误。
    故选C。
    14. 限制酶和DNA连接酶是基因工程的工具酶,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大多数限制酶识别的核苷酸序列由核糖核苷酸组成
    B. 不同来源的限制酶可能识别相同的序列,甚至有相同的切点
    C. DNA连接酶能将单个核苷酸连接到已有核苷酸片段上
    D. E·cliDNA连接酶既能连接黏性末端,也能连接平末端
    【答案】B
    【解析】
    【分析】基因工程最基本的工具:①基因的“剪刀”---限制酶;基因的“针线”---DNA连接酶;③基因的运载体---质粒、噬菌体、动植物病毒等。
    【详解】A、限制酶能够识别双链DNA分子的某种特定的核苷酸序列,并且使每一条链中特定部位的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断开,因此大多数限制酶识别的核苷酸序列由脱氧核糖核苷酸组成,A错误;
    B、不同来源的限制酶可能是同一种限制酶,可以识别相同的识别序列,甚至有相同的切点,B正确;
    C、DNA连接酶可以连接两个DNA片段,而DNA聚合酶能将单个核苷酸连接到已有的核苷酸片段上,C错误;
    D、E·cliDNA连接酶只能连接黏性末端,不能连接平末端,D错误。
    故选B。
    15. 下表为常用的限制酶及其识别序列和切割位点,由此推断的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注:Y=C或T,R=A或G)
    A. 一种限制酶只能识别一种特定的核苷酸序列
    B. 若两种限制酶的识别序列相同,则形成的末端一定能通过DNA连接酶相互连接
    C. 不同的限制酶切割DNA分子后可以形成相同的黏性末端
    D. 限制酶EcRI进行一次切割,会切断2个磷酸二酯键,形成1个游离的5’末端
    【答案】C
    【解析】
    【分析】限制酶的特点:识别特定的脱氧核苷酸序列,并在特定的位点进行切割,切割后可能形成黏性末端或平末端。
    【详解】A、由图可知,由于Y=C或T,R=A或G,因此Hind II可以识别多种核苷酸序列,A错误;
    B、若两种限制酶的识别序列相同,则形成的末端不一定能通过DNA连接酶相互连接,如BamH Ⅰ和Sau3A Ⅰ,B错误;
    C、不同的限制酶切割DNA分子后可以形成相同的黏性末端,如BamH Ⅰ和Sau3A Ⅰ,C正确;
    D、一个限制酶切割一次,使DNA双链断开,会有两个磷酸二酯键断裂,形成2个黏性末端或平末端,形成2个游离的5'末端,D错误。
    故选C。
    二、不定项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题分。每小题至少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6. 地球上的植物每年产生的纤维素超过70亿吨,其中40%~60%能被土壤中产生纤维素酶的某些微生物分解利用。刚果红染液可以与像纤维素这样的多糖物质形成红色复合物,但并不与水解后的纤维二糖、葡萄糖等发生这种反应。在含有纤维素的培养基中加入刚果红,刚果红与纤维素形成红色复合物;而当纤维素被纤维素分解菌分解后,复合物就无法形成,培养基中会出现以这些菌为中心的透明圈(如图所示)。下列关于纤维素分解菌的分离与计数实验,叙述错误的是( )
    A. 分离纤维素分解菌的选择培养基应以纤维素为唯一碳源
    B. 对纤维素分解菌计数时应选择菌落数在30-300之间
    C. 采用平板划线法统计平板上菌落数,统计值比活菌实际数低
    D. 通过比较得知,菌落②中的菌株分解纤维素能力最强
    【答案】CD
    【解析】
    【分析】在微生物学中,将允许特定种类的微生物生长,同时抑制或阻止其他种类微生物生长的培养基,称为选择培养基。
    【详解】A、以纤维素为唯一碳源的选择培养基,能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才能存活,所以可以用来分离纤维素分解菌,A项正确。
    B、为了保证结果准确,一般选择菌落数为30~300的平板进行计数,B项正确。
    C、采用平板划线法能将单个微生物分散在固体培养基上,但没法进行计数;要计数应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来统计平板上菌落数,统计值比活菌实际数低,因为当两个或多个细胞连在一起时,平板上观察到的只是一个菌落,C项错误。
    D、菌落①小,但降解圈大,说明菌落①中的菌株分解能力最强,D项错误。
    故选CD。
    17. 三糖铁(TSI)培养基含有牛肉膏、蛋白胨、蔗糖、乳糖、微量葡萄糖、硫酸亚铁、氯化钠、酚红、琼脂等成分,可根据观察单一细菌对三种糖的分解能力及是否产生硫化氢,来鉴别细菌的种类。三糖铁(TSI)琼脂试验方法是:使用笔直的接种针挑取待测菌落,将接种针平稳刺入三糖铁固体斜面培养基内,然后沿原穿刺途径慢慢抽出接种针,最后在斜面上进行“之”字划线,36℃下培养18~24h,观察实验结果。酚红在酸性条件下显黄色,在碱性条件下显红色。细菌产生的硫化氢与铁盐反应生成黑色沉淀。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每次划线后需要灼烧接种针
    B. 若培养基出现黑色沉淀,可推测该细菌能够产生硫化氢
    C. 若细菌能分解乳糖和葡萄糖而产酸、产CO2,推测斜面为黄色、底层为红色且有气泡
    D. 若底层穿刺线四周出现扩散生长现象,可推测细菌是可以运动的
    【答案】ABD
    【解析】
    【分析】分析题干信息及培养基成分可知,三糖铁(TSI)培养基属于鉴别培养基,可根据观察单一细菌对三种糖的分解能力及是否产生硫化氢,来鉴别细菌的种类。
    【详解】A、每次划线前后都要将接种环放在火焰上灼烧灭菌,A正确;
    B、细菌产生的硫化氢与铁盐反应生成黑色沉淀。若培养基出现黑色沉淀,可推测该细菌能够产生硫化氢,B正确;
    C、细菌分解葡萄糖、乳糖产酸、产气,使斜面与底层均成黄色,C错误;
    D、细菌有运动能力,可由穿刺线向四周扩散生长,D正确。
    故选ABD。
    18. 某二倍体植物的黄果与红果、易感病与抗病为独立遗传的两对相对性状。纯合的红果抗病植株与黄果易感病植株杂交,F1均为红果抗病植株。科研人员欲利用上述获得的F1植株培育能稳定遗传的黄果抗病植株,下列培育方法能达到目的的是( )
    A. 让F1植株自交,从F2中选择黄果抗病植株连续单株自交
    B. 取F1植株的花药进行离体培养并用秋水仙素处理
    C. 对F1中红果抗病植株进行多次诱变处理,筛选获得所需品种
    D. 用秋水仙素诱导F1植株染色体数目加倍
    【答案】ABC
    【解析】
    【分析】纯合的红果抗病植株与黄果易感病植株杂交→F1均为红果抗病植株,可知红果抗病为显性性状。
    【详解】A、纯合的红果抗病植株与黄果易感病植株杂交→F1均为红果抗病植株,可知红果、抗病为显性性状,设红果和黄果分别由A和a控制;抗病和易感病分别由B和b控制,则F1红果抗病基因型为AaBb,F1自交,F2黄果抗病的基因型为aaB_, 从F2中选择黄果抗病植株(aaB_)连续单株自交能获得稳定遗传的黄果抗病植株(aaBB),A正确;
    B、F1红果抗病基因型为AaBb,AaBb能产生Ab、aB、AB、ab四种花粉,取F1植株的花药进行离体培养,再用秋水仙素进行染色体数目加倍,能获得稳定遗传的黄果抗病植株(aaBB),B正确;
    C、对F1中红果抗病植株(AaBb)进行多次诱变处理,从中筛选,可能获得稳定遗传的黄果抗病植株(aaBB),C正确;
    D、F1红果抗病基因型为AaBb,用秋水仙素诱导F1植株染色体数目加倍,获得的基因型为AAaaBBbb,为杂合子,不能获得稳定遗传的黄果抗病植株aaBB,D错误。
    故选ABC。
    19. 现已建立一种简便快捷、适用于诺如病毒常见流行株的胶体金免疫层析检测方法。即用常见流行株GII.4型诺如病毒的衣壳蛋白P颗粒作为抗原利用小鼠制备单克隆抗体1B10(浓度为5 mg/mL)和1D6(浓度2.2 mg/mL)。利用羊制备羊抗鼠抗体作为质控线组装成胶体金试纸条(见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单克隆抗体1B10和单克隆抗体1D6特异性识别同一种抗原决定簇
    B. 胶体金试纸条上使用的三种抗体由同一种杂交瘤细胞合成并分泌
    C. 检测时,在控制线和检测线出现两条色带时,表示结果阳性
    D. 胶体金试纸条可以用来检测所有类型诺如病毒感染导致的胃肠炎
    【答案】AC
    【解析】
    【分析】单克隆抗体是由单一B细胞克隆产生的高度均一、仅针对某一特定抗原的抗体。通常采用杂交瘤技术来制备,杂交瘤抗体技术是在细胞融合技术的基础上,将具有分泌特异性抗体能力的效应B细胞和具有无限繁殖能力的骨髓瘤细胞融合为杂交瘤细胞,杂交瘤细胞既能产生抗体,又能无限增殖。用具备这种特性的单个杂交瘤细胞培养成细胞群,可制备针对一种抗原的特异性抗体即单克隆抗体。单克隆抗体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以及可大量制备的特点。
    【详解】A、分析题干,单克隆抗体1B10和单克隆抗体1D6都是由GII.4型诺如病毒的衣壳蛋白P颗粒作为抗原制备的,因此它们特异性识别同一种抗原决定簇,A正确;
    B、经筛选后的一种杂交瘤细胞只能合成并分泌一种抗体,B错误;
    C、检测时,在控制线和检测线出现两条色带时,说明抗原和抗体发生了反应,表示结果阳性,C正确;
    D、检测时利用的原理是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因此胶体金试纸条不可以用来检测所有类型诺如病毒感染导致的胃肠炎,D错误。
    故选AC。
    20. 动物细胞培养是动物细胞工程的基础,如图所示,a是核移植技术,b是体外受精技术,c是胚胎分割技术,①②③依次表示其结果。据图回答,下面说法正确的有( )
    A. ①反应了动物细胞也具有全能性B. ②可以快速繁殖性状优良的奶牛
    C. ③中个体的基因型和表现型未必完全相同D. ①②③都属于无性繁殖
    【答案】BC
    【解析】
    【分析】1、动物细胞核移植技术体现了动物细胞核具有全能性。
    2、体外受精包括精子的采集和获能、卵母细胞的采集和培养、体外受精,该技术产生的动物称为试管动物。
    3、胚胎分割的特点:来自同一胚胎的后代具有相同的遗传物质,胚胎分割可以看做动物无性繁殖或克隆的方法之一。
    4、表现型=基因型+外界环境。
    【详解】A、a细胞核移植技术形成的克隆动物①反映了动物细胞核具有全能性,A错误;
    B、b体外受精技术不受个体生育率的限制,可以快速大量繁殖,B正确;
    C、胚胎分割技术得到的个体基因型完全相同,但表现型不一定完全相同,因为表现型还受环境的影响,C正确;
    D、b体外受精技术形成②属于有性生殖,D错误。
    故选BC。
    三、综合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50分)
    21. 甘蓝型油菜是由白菜和甘蓝杂交后染色体数目加倍形成的异源四倍体,甘蓝型油菜易感染黑胫病菌引起黑胫病,但黑芥能抗黑胫病,两者存在生殖隔离。科研人员采用如图所示的过程获得了抗黑胫病的甘蓝型油菜植株。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采用的植物细胞工程技术有_____,为了避免黑芥遗传物质对甘蓝型油菜产生影响,实验中利用X射线破坏黑芥染色体,可能会使染色体数目、结构发生变化。由于突变具有不定向性,参与融合的黑芥原生质体存在的问题有_____(答出1点),因此需要进行筛选。
    (2)步骤①可用_____处理植物细胞来获得原生质体,诱导两种原生质体融合的化学方法有_____(答出2种)。
    (3)获得的部分具有抗黑胫病的甘蓝型油菜不能产生正常配子,原因是_____。
    【答案】(1) ①. 植物体细胞杂交、植物组织培养 ②. 不能确定是否还存在抗黑胫病基因(抗黑胫病基因可能已被X射线破坏)
    (2) ①. 纤维素酶和果胶酶 ②. 聚乙二醇(PEG)融合法、高Ca2+—高pH融合法
    (3)这部分抗病植株中来自黑芥的染色体部分被破坏,可能有些来自黑芥的染色体已不存在同源染色体
    【解析】
    【分析】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是指将不同来源的植物体细胞,在一定条件下融合成杂种细胞,并把杂种细胞培育成新植物体的技术;该技术的原理是细胞膜的流动性和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小问1详解】
    题图中采用的植物细胞工程技术有植物体细胞杂交和植物组织培养。X射线处理的诱变具有不定向性,不能确定经X射线处理后的原生质体中是否存在抗黑胫病基因,所以需要进行筛选。
    【小问2详解】
    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步骤①可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处理植物细胞来获得原生质体,诱导两种原生质体融合的化学方法有聚乙二醇融合法、高Ca2+-高PH融合法。
    【小问3详解】
    由于X射线处理黑芥破坏细胞中染色体,导致获得的部分具有抗黑胫病的甘蓝型油菜减数分裂时联会紊乱,使其不能产生正常配子,因此获得的部分具有抗黑胫病的甘蓝型油菜不能产生正常配子。
    22. 暹罗芽孢杆菌有望作为饲料发酵剂和添加剂应用于畜禽生产,以实现绿色健康养殖。沙门氏菌、大肠杆菌和产气荚膜梭菌(厌氧菌)能引起家禽和家畜的肠道疾病,常使用氨苄青霉素进行治疗。为检测暹罗芽孢杆菌代谢物的抑菌能力,研究人员进行了如下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菌种培养涉及两种培养基,分别为LB培养基和FTG培养基,配制的培养基可用_____法进行灭菌处理。无菌操作要求对实验人员的双手进行_____处理。
    (2)要得出“暹罗芽孢杆菌对以上三种病原菌均有较好的抑菌活性,且不弱于氨苄青霉素”的结论,还需要设计怎样的实验?请完善下表中的实验设计:
    ①_____;②_____;③_____。
    请写出能得出以上实验结论的预期实验现象:_____。
    【答案】(1) ①. 高压蒸汽灭菌 ②. 消毒
    (2) ①. 等量含氨苄青霉素的LB液体培养基 ②. 含大肠杆菌的LB固体培养基 ③. 等量LB液体培养基 ④. 甲、乙、丙组结果均为1号孔周围无抑菌圈,3~5号孔周围有抑菌圈,且均不小于2号孔周围的
    【解析】
    【分析】培养基中含有水分,一般采用湿热灭菌中的高压蒸汽灭菌法;而金属、玻璃器皿等适合采用干热灭菌。
    【小问1详解】
    微生物的培养过程中,不同的材料灭菌或者消毒的方式不同,对培养基进行灭菌时常采用高压蒸汽灭菌法。无菌操作要求对实验人员的双手进行消毒处理。
    【小问2详解】
    本实验的自变量是培养基接种的菌体类型和是否有抗生素,根据实验设计需要遵循单一变量等原则,所以①②③处实验设计分别是等量含氨苄青霉素的LB液体培养基、含大肠杆菌的LB固体培养基、等量LB液体培养基。若暹罗芽孢杆菌对三种病原菌有较好的抑菌活性,且不弱于氨苄青霉素,则甲、乙、丙组结果均为1号孔周围无抑菌圈,3~5号孔周围有抑菌圈,且均不小于2号孔周围的。
    23. 双特异性抗体是指一个抗体分子可以与两个不同抗原或同一抗原的两个不同抗原表位相结合,目前最常利用杂交瘤杂交法来制备。长春花是原产于非洲东海岸的野生花卉,其所含的长春碱具有良好的抗肿瘤作用。下图1是科研人员通过杂交一杂交瘤细胞技术(免疫的B淋巴细胞和杂交瘤细胞杂交技术)生产能同时识别癌胚抗原和长春碱的双特异性单克隆抗体的部分过程。图2是某双特异性抗体作用图。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对③筛选出的杂交瘤细胞,还需进行_____和_____,才能筛选出足够量的既能无限增殖又能产生特异性抗体的杂交瘤细胞。
    (2)图2中①步骤注射癌胚抗原的目的是_____。图2方框内至少需要经过_____次筛选,才能获取单克隆杂交-杂交瘤细胞。单克隆杂交-杂交瘤细胞在体外培养时,需要满足的条件是充足的营养,无菌无毒的环境,适宜的_____,和适宜的气体环境等。
    (3)临床试验发现,从小鼠腹水中提取抗体具有外源性,直接注入人体治疗效果大大降低。因此鼠源性的双特异性单克隆抗体在注射到人体前需要进行人源化改造,除抗原结合区域外,其他部分都替换为人抗体区段,目的是降低_____。
    (4)与直接使用长春碱相比,将长春碱与双特异性单克隆抗体结合后给药,对人体的副作用更小,原因是_____。
    【答案】(1) ①. 克隆化培养 ②. (专一)抗体检测
    (2) ①. 刺激小鼠产生相应的B淋巴细胞 ②. 2##两 ③. 温度、pH和渗透压
    (3)免疫排斥反应 (4)双特异性单克隆抗体能将抗癌药物定向带到癌细胞所在位置,在原位杀死癌细胞
    【解析】
    【分析】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首先用特定抗原注射小鼠体内,使其发生免疫,小鼠体内产生具有免疫能力的B淋巴细胞。利用动物细胞融合技术将B淋巴细胞和骨髓瘤细胞融合,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中的两次筛选:第一次筛选:利用特定选择培养基筛选,获得杂交瘤细胞,即AB型细胞(A为B淋巴细胞,B为骨髓瘤细胞),不需要A、B、AA、BB型细胞。第二次筛选:利用多孔板法和抗原-抗体杂交法筛选,获得产生特定抗体的杂交瘤细胞。
    【小问1详解】
    为选出能产生专一抗体的杂交瘤细胞,要将从HAT培养基上筛选出的细胞稀释液滴入多孔培养板中,使多孔培养板每孔中有一个细胞,然后筛选出专一抗体检测呈阳性的细胞,进行克隆化培养,因此对③筛选出的杂交瘤细胞,还需进行克隆化培养和(专一)抗体检测,才能筛选出足够量的既能无限增殖又能产生特异性抗体的杂交瘤细胞。
    【小问2详解】
    图2中①步骤注射癌胚抗原的目的是刺激小鼠产生相应的B淋巴细胞;图2方框内需要经过2次筛选,先筛选得到对长春碱免疫的B淋巴细胞,后筛选出杂交—杂交瘤细胞;单克隆杂交一杂交瘤细胞在体外培养时,需要满足的条件是充足的营养,无菌、无毒的环境,适宜的温度、pH和渗透压,适宜的气体环境等。
    【小问3详解】
    由于从小鼠腹水中提取抗体具有外源性,直接注入人体后会被人体免疫系统识别和清除,因此鼠源性的双特异性单克隆抗体在注射到人体前需要进行人源化改造,除抗原结合区域外,其他部分都替换为人抗体区段,目的是降低免疫排斥反应。
    【小问4详解】
    双特异性单克隆抗体能将抗癌药物定向带到癌细胞所在位置,在原位杀死癌细胞,避免了对正常细胞的损伤,因而对人体的副作用更小。
    24. 某科研所对高产奶牛的繁殖进行研究,部分数据如下表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超卵是超数排卵简称,让供体达到该目的,则需要给供体注射_____,为调整代孕母牛的生理状况到适合胚胎移植,胚胎移植之前需要对供体和代孕个体进行_____处理。
    (2)由表格可知,并不是每个胚胎都可以使用,现对不可用胚胎进行检查,以分析原因,从中选择一个胚胎观察其染色体的数目,则最佳观察时期是_____,观察后染色体数目是配子的三倍,这是多精入卵造成的,多精入卵的产生说明_____失效。
    (3)诱导小鼠细胞与去核的卵母细胞融合通常采用的方法是_____,可用物理化学方法激活重构胚,如_____(至少两种)。
    (4)胚胎分割可以增加胚胎数量,在对胚胎进行分割时要注意_____。
    【答案】(1) ①. 促性腺激素 ②. 同期发情
    (2) ①. 有丝分裂的中期 ②. 透明带反应和卵细胞膜反应
    (3) ①. 电融合法 ②. 电刺激、Ca2+离子载体、乙醇、蛋白酶合成抑制剂
    (4)将内细胞团均等分割;注意分割次数,分割次数越多, 胚胎成活率越小
    【解析】
    【分析】胚胎移植的基本程序主要包括: ①对供、受体的选择和处理(选择遗传特性和生产性能优秀的供体,有健康的体质和正常繁殖能力的受体。用激素进行同期发情处理,用促性腺激素对供体母牛做超数排卵处理);②配种或人工授精;③对胚胎的收集、检查、培养或保存(对胚胎进行质量检查, 此时的胚胎应发育到桑葚或胚囊胚阶段);④对胚胎进行移植;⑤移植后的检查。
    【小问1详解】
    用促性腺激素处理供体可使供体超数排卵。为调整代孕母牛的生理状况到适合胚胎移植,胚胎移植之前需要对供体和代孕个体进行同期发情处理。
    【小问2详解】
    观察胚胎细胞染色体数目的最佳时期是有丝分裂中期, 此时染色体形态稳定,数目清晰。透明带反应和卵细胞膜反应都能防止多精入卵, 若胚胎细胞染色体数目是配子的三倍, 说明透明带反应和卵细胞膜反应失效。
    【小问3详解】
    常用电融合法诱导小鼠细胞与去核的卵母细胞进行融合, 供体核进入卵母细胞, 形成重构胚。用物理化学方法(如电刺激、Ca2+载体、乙醇、蛋白酶合成抑制剂)激活重构胚,可以使其完成细胞分裂和发育进程。
    【小问4详解】
    分割囊胚时要将内细胞团均等分割,否则会影响分割后胚胎的恢复和进一步发育。胚胎分割次数越多, 胚胎成活率越小。组别
    培养基成分
    a
    马铃薯、葡萄糖、琼脂、水
    b
    葡萄糖、尿素、NaCl、K2HPO4、酚红、琼脂糖
    c
    矿质元素、蔗糖、维生素、甘氨酸、水、琼脂
    限制酶名称
    识别序列和切割位点
    限制酶名称
    识别序列和切割位点
    BamH I
    G↓GATCC
    KpnI
    GGTAC↓C
    EcRI
    G↓AATTC
    Sau3A I
    ↓GATC
    Hind II
    GTY↓RAC
    Sma I
    CCC↓GGG
    组别
    培养基
    培养基处理
    小孔中添加的物质
    检测指标

    含沙门氏菌的LB固体培养基
    培养基上形成5个相同的小孔,标号为1~5
    1号孔:等量LB液体培养基
    2号孔:①
    3~5号孔:等量含暹罗芽孢杆菌的LB液体培养基
    抑菌圈的大小


    培养基上形成5个相同的小孔,标号为1~5
    1号孔:等量LB液体培养基
    2号孔:①
    3~5号孔:等量含暹罗芽孢杆菌的LB液体培养基
    抑菌圈的大小

    含产气荚膜梭菌的FTG固体培养基
    培养基上形成5个相同的小孔,标号为1~5
    1号孔:③
    2号孔:①
    3~5号孔:等量含暹罗芽孢杆菌的LB液体培养基
    抑菌圈的大小
    超排供体(头)
    头均获胚胎(枚)
    头均可用胚胎(枚)
    1501
    5.6
    3.6
    相关试卷

    湖南省浏阳市江湾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湖南省浏阳市江湾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湖南省浏阳市江湾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原卷版docx、湖南省浏阳市江湾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7页, 欢迎下载使用。

    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文件包含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x、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Word版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6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4届湖南省常德市高三模拟考试生物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4届湖南省常德市高三模拟考试生物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2024届湖南省常德市高三模拟考试生物试题原卷版docx、2024届湖南省常德市高三模拟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2页, 欢迎下载使用。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