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部编版小学语文小升初攻略
统编版语文小升初专项攻略:文言文阅读(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统编版语文小升初专项攻略:文言文阅读(含答案),共15页。
【甲】泰①幼敏悟,年数岁时,祖母集②诸孙侄,散枣栗于床上,群儿皆竞③之,泰独不取。问其故,对曰:“不取,自当得赐。”
(选自《梁书》)
【乙】融④四岁,与兄食梨,辄⑤引小者。人问其故,答曰:“小儿,法⑥当取小者。”
(选自《世说新语》)
【注释】①泰:王泰,南朝梁时期藏书家。②集:召集。③竞:抢。④融:孔融,东汉末年文学家。⑤辄:总是。⑥法:按照规矩(道理)。
1.王泰和孔融的故事可以用一个成语来概括,这个成语是( )
A.孔融让梨B.助人为乐C.让枣推梨D.情同手足
2.结合上下文,理解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
(1)群儿皆竞之: (2)人问其故:
3.孔融为什么总是拿最小的梨?用文中的句子来回答。
4.王泰和孔融有什么相似之处?请结合短文内容,说说你的理解。
读名著片段,答题。
时值隆冬,天气严寒,彤云密布。行无数里,忽然朔风凛凛,瑞雪霸靠;山如玉簇,林似银妆。张飞曰;“天寒地冻,尚不用兵,岂宜远见无益之人乎!不如回新野以避风雪。”玄德曰:“吾正欲使孔明知我殷勤之意。如弟辈怕冷,可先回去。”飞曰:“死且不怕,岂怕冷乎!但恐哥哥空劳神思。”玄德曰 勿多言 只相随同去
5.这一片段出自我国四大古典文学名著之一的《 》,作者是 。有一个成语跟这一情节相关,此成语是 。
6.给片段中画线的句子加上标点符号。
7.用波浪线画出这段文字中的比喻句。
8.解释下面句子的意思。
死且不怕,岂怕冷乎!但恐哥哥空劳神思。
课内阅读
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9.给下列各字注音。
盂( ) 沧( ) 孰( ) 汝( )
10.解释下列加点字词。
两小儿辩斗( )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 )
及其日中如探汤( )( ) 孰为汝多知乎( )
11.翻译下列句子。
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12.从文中哪句话可见两小儿辩论内容的复杂性?
13.“孰为汝多知乎?”你觉得这能怪孔子吗?这说明了什么?
14.两小儿的“辩斗”对你有什么启发?请联系实际谈谈。
文言文阅读。
怀素练字
怀素居零陵①时,贫无纸可书,乃种芭蕉万余株,以蕉叶供挥洒,名其庵②曰“绿天”。书不足,乃漆一盘书之,又漆一方板,书之再三,盘板皆穿。
【注释】①零陵:今湖南零陵。 ②庵:住所。
15.联系上下文,把加点字的意思写在横线上。
(1)乃种芭蕉万余株 (2)盘板皆穿
(3)名其庵日“绿天” (4)贫无纸可书
16.“乃漆一盘书之”中“之”的用法和下面相同的一项是( )
A.通国之善弈者也B.以子之矛陷子之盾C.书之再三,盘板皆穿
17.我们还认识了很多有名的书法家,请写出一位书法家的名字及其代表作品。
课内阅读。
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
18.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1)好书画
(2)一日曝书画
19.下列句子中,括号里补充的省略成分有误的是( )
A.(杜处士)所宝以百数。B.(戴嵩)尤所爱。C.一日(杜处士)曝书画。
20.判断对错,在解释正确的句子后面打“√”,错误的打“×”。
(1)“所宝以百数”的意思是“他所珍藏的古董宝藏有几百种”。 ( )
(2)“处士笑而然之”的意思是“处士笑了起来,觉得他说得对”。( )
21.文中牧童和处士“笑”的方式不一样,请找出来写在下面,想一想:这“笑”体现了两人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牧童: 性格特点:
处士: 性格特点:
22.这篇短文蕴含了什么道理?请用原文中的句子回答。
文言文阅读。
师旷论学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暮,何不炳烛①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②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③乎?”平公曰:“善哉!”
【注释】①炳烛:点烛。②盲臣:师旷为盲人,故自称为育臣。③昧行:在黑暗中行走。
23.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1)暮: (2)闻: (3)善:
24.本文题为《师旷论学》,那么“论学”的核心句是哪一句?概括起来是什么意思?
25.师旷论学的道理对你有何启示?
文言文阅读。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26.下面朗读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B.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C.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D.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27.文中“乃”的意思是 ;“示”的意思是 ;“夫子”指的是 。
28.文中“ ”表现了杨氏之子有礼貌、热情待客,“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表现了杨氏之子是一个 的孩子。
29.杨氏之子的回答妙在哪里?
文言文阅读。
余幼时即嗜学①。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②。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③。以是④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注释】①嗜学:特别好学。②怠:松懈。③逾约:超过预定的期约,过期。④以是:因此。
30.本文的中心句是 。
31.用自己的话说说“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这句话的意思。
32.下面不是作者最终能够“遍观群书”的原因的是( )(多选)
A.家里贫穷B.刻苦好学C.遵守约定D.手自笔录
33.读了这段话,我们想到了古人勤奋读书的诗句, , ;还有古人勤奋学习的故事,如: 等。
参考答案:
1.C 2. 代词,代指枣子和栗子。 原因,缘故。 3.小儿,法当取小者。 4.王泰将枣栗让给自家兄弟;孔融让出大的梨给自己的兄长吃,而自己吃小的。他们都懂得友爱、谦让他人。
【解析】1.本题考查对古文内容的掌握。
甲文主要写王泰小时候不去和一群小孩子争抢枣和栗子。
乙文主要写孔融四岁的时把大的梨让给哥哥。
故可用成语“让枣推梨”来概括。意思是:小儿推让食物的典故。比喻兄弟友爱。
故选C。
2.本题考查理解字词意思。
(1)群儿皆竞之:一群小孩子都参加了争抢枣和栗子。之:代词,代指枣子和栗子。
(2)人问其故:有人问他为什么这么做。故:原因,缘故。
3.本题考查对古文内容的掌握。
从乙文句子“人问其故,答曰:‘小儿,法当取小者。’”可知孔融总是拿最小的梨的原因是:小儿,法当取小者。
4.本题考查对古文内容的掌握。
甲文主要写王泰小时候不去和一群小孩子争抢枣和栗子。
乙文主要写孔融四岁的时把大的梨让给哥哥。
根据古文内容可知他们都懂礼貌,懂得礼让他人。
【点睛】参考译文:
甲:王泰小时候就很聪明,几岁的时候,他的祖母把各位孙侄一类晚辈召集到一起,把枣和栗子撒到床上,一群小孩子都参加了争抢,只有王泰不去争。问他原因,他回答说:“不去拿,自然就会得到赏赐。”
乙:孔融四岁的时候,和哥哥吃梨,总是拿小的吃。有人问他为什么这么做。他回答说:“小孩子食量小,按道理应该拿小的。”
5. 三国演义 罗贯中 三顾茅庐 6.:“ , 。” 7.山如玉簇,林似银装。 8.我连死都不怕,还怕冷吗?只是担心哥哥白费心思。
【解析】5.本题考查作家作品。
结合选段中人名“张飞、玄德”可知选自《三国演义》,《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作者是罗贯中;结合句子“吾正欲使孔明知我殷勤之意。如弟辈怕冷,可先回去。”可知描写的是拜访孔明的情节,因此和此有关的成语是三顾茅庐。
6.本题考查标点符号。
结合所给句子,可知是事玄德的语言,因此玄德曰后面是玄德说的话,使用冒号,上引号;“勿多言”一句话没有说完,句子后面使用逗号,“只相随同去”一句话结束,句子后面使用句号和下引号。
7.本题考查寻找关键句子。
结合所给文段,从句子“忽然朔风凛凛,瑞雪霸靠;山如玉簇,林似银妆。”可知句中把“山”比作“玉簇”,把“树林”比作“披上了银妆”,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8.本题考查句子翻译。
注意重点字词的解释:且:都;岂:怎么;恐:唯恐,担心;空劳神思:白白浪费心思。
【点睛】参考译文:正值隆冬时节,天气严寒,乌云密布。没走几里的路,忽然寒风凛凛刮了起来,瑞雪纷纷落下:山就像一簇簇玉石,树林好似银装素裹。张飞说:“现在天寒地冻,尚且不能用兵,怎么适宜去见没有任何好处的人呢!不如回到新野暂时躲避一下风雪。”刘玄德说:“我正是想让孔明了解我的殷切勤劳的心思。如果兄弟们害怕寒冷,可以先行回去。”张飞说:“我即使是死也不怕,怎么会害怕寒冷呢!只是担心哥哥您白白浪费自己的思绪精神。”刘玄德说:“不要再多说什么了,跟我一起去吧!”
9. yú cānɡ shú rǔ 10. 争辩,争论 认为 距离 到 热水 通“智”,智慧 11.太阳刚出来时像个大圆车盖,等到正午时就像个盘子,这不是远处的小而近处的大吗? 12.孔子不能决也。
13.不能。因为这是当时人不能解决的问题。一个人懂得的知识总是有限的,即使是博学多闻的孔子也会有所不知。 14.学无止境,我们应有谦虚好学的态度,不能取得一点点成绩就自满。
【解析】9.本题考查字音。
盂,读作yú;盛物的器皿。圆者为盘,方者为盂。
沧,cāng,暗绿色(指水);
孰,shú,疑问代词。①谁;
汝,rǔ,代词。表示第二人称,相当于“你”。
10.本题考查字词解释。
两小儿辩斗,两个小孩儿在争辩;辩斗:辩论,争论。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我认为太阳刚升起来时离人近;以:以为,认为。去:离。
及其日中如探汤,到了中午时就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热;及:到了。探汤:把手伸到热水里去。意思是天气很热。
孰为汝多知乎,谁说你知识渊博呢?知:通;智:聪明、智慧。
11.本题考查句子翻译。
日中:中午。车盖:古时车上的篷盖,像雨伞一样,呈圆形。及:到了。则:就。盘盂:过去吃饭的碗,盘子。盘:圆的盘子,盂:一种装酒食的敞口器具。为:是。
句子意思为:太阳刚升起时大得像一个车盖,到了中午时小得像一个盘盂,这不是远小近大的道理吗?
12.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结合原文的内容可以得出看出两小儿辩论内容的复杂性的语句是“孔子不能决也”,即孔子听了之后不能判断他们俩谁对谁错,连知识渊博的孔子都不能判断,可见两个小儿辩论内容的复杂性。
13.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孰为汝多知乎?”意思是:谁说你知识渊博呢?是反讽孔子不聪明。但这不能怪孔子,人无完人,一个人懂得的知识总是有限的,即便是像孔子这样知识渊博的人也会有不懂的知识,而且他们辩论的问题也是当时的人无法解决的。言之有理即可。
14.本题考查文章主旨。
两个小孩凭着自己的直觉,一个认为太阳在早晨离人近,一个认为太阳在中午离人近,为此,各持一端,争执不下,就连孔子这样博学的人也无能为力。这告诉我们,学无止境,我们应该做到谦虚好学,要活到老,学到老。答案不唯一,言之有理即可。
【点睛】参考译文:孔子到东方游学,途中遇见两个小孩儿在争辩,便问他们争辩的原因。有一个小孩儿说:“我认为太阳刚升起来时离人近,而到中午时离人远。”另一个小孩儿则认为太阳刚升起时离人远,而到中午时离人近。有一个小孩儿说:“太阳刚升起时大得像一个车盖,到了中午时小得像一个盘盂,这不是远小近大的道理吗?”另一个小孩儿说:“太阳刚出来时清凉而略带寒意,到了中午时就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热,这不是近热远凉的道理吗?”孔子听了不能判定他们谁对谁错,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知识渊博呢?”
15. 于是,就 穿透 命名 书写 16.C 17.王羲之 《兰亭序》
【解析】15.本题考查字词解释。
(1)乃种芭蕉万余株:于是种了一万多株芭蕉。乃:于是。
(2)盘板皆穿:板子和木板都被磨穿。穿:通过,透过。
(3)名其庵曰“绿天”:把他的庵叫做“绿天”。名:命名,取名。
(4)贫无纸可书:十分贫困没有纸来写书法。书:书写。
16.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乃漆一盘书之”的意思是又漆了一个木盘来书写。之:代词,指字。
A.句意:全国的下棋高手。之:助词,的。
B.句意:用你的矛来刺你的盾。之:助词,的。
C.句意:句意:反复地书写,最后木盘和方板都被磨穿了。之:代词,指字。
故选C。
17.本题考查文化常识。
写出一位书法家的名字及其代表作品即可。
示例:柳公权,代表作《玄秘塔碑》;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
【点睛】参考译文:
怀素居住在零陵的时候,贫穷得没有纸来写,于是种了一万多株芭蕉,用蕉叶来挥文洒墨,把他的庵命名为“绿天”。这样还是不够书写,于是就漆了一个木盘来书写,又漆了一块方板来书写,反复地书写,最后木盘和方板都被磨穿了。
18. 喜欢,喜爱。 晒。 19.B 20. × √ 21. 拊掌大笑。 活泼、率真,诚实。 笑而然之。 虚心、乐于接受意见。 22.耕当问奴,织当问婢。
【解析】18.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文词句的理解。
(1)根据阅读语句“好书画”爱好书画,可知其中“好”的意思是:爱好,喜欢。
(2)根据阅读语句“一日曝书”有一天晾晒书画,可知其中“曝”的意思是:晾晒。
19.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
(戴嵩)尤所爱。其中括号里补充的省略成分是(杜处士),错误。
故选B。
20.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语句的理解分析。
(1)“所宝以百数”意思是:他珍藏的书画作品有成百件。
故错误。
(2)“处士笑而然之”意思是:隐士笑了,认为牧童说得对。
故正确。
21.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重点信息的分析以及抓取。
根据阅读文中“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可知牧童是:拊掌大笑;可见牧童的性格是:活泼开朗;
根据阅读文中“处士笑而然之”可知处士:笑而然之;当牧童指出隐士的错误时,处士笑了,认为牧童说得对。可见处士的性格是:谦虚,乐于接受意见。
22.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文言文主旨概括能力。
根据阅读译文,可知最后一句,古人说:种田要问耕种的奴仆,织布要问织绢的婢女,这个道理是不变的。所以这篇短文蕴含的道理是“耕当问奴,织当问婢”。
【点睛】译文:四川境内有个姓杜的隐士,爱好书画,他珍藏的书画作品有成百件,有戴嵩画的牛一幅,他特别喜爱,用锦囊盛起来,用玉石作画轴,经常随身携带着,有一天晾晒书画,一个牧童看到了这幅画,拍手大笑说:“这画上画的是角斗的牛呀,牛在角斗时力量集中在角上,尾巴夹在两条后腿中间,但这幅画却画成牛摇着尾巴斗角,画错了啊!”隐士笑了,认为牧童说得对。古人说:种田要问耕种的奴仆,织布要问织绢的婢女,这个道理是不变的。
23. 晚 听说 好 24.核心句为: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概括起来就是学无止境,活到老学到老。 25.学习应贯穿于整个人生,生命不息,学习不止。
【解析】23.本题考查字词解释。
要根据文意进行推断,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还要注意文言文在出题中常常出以今释古的类型的题。同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
“恐已暮矣”的解释为:恐怕已经晚了。“暮”的解释为:晚。
“臣闻之”的解释为:我听说。“闻”的解释为:听说。
“善哉”的解释为:说得好。“善”的解释为:好。
24.本题题考查文言文的核心句。
“核心句”就是“中心句”,“中心句”就是“中心思想”,能够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句子就是“中心句”。本文的核心句为“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意思是年少的时候好学,就如同日出时的阳光;年青的时候好学,就如同太阳在中午时的阳光;年老的时候好学,就如同点亮火烛时照明的光亮。告诉我们学习要趁年轻,越早越好,而我们也要活到老学到老。
25.本题考查文言文的启示。
要答好此题,首先要整篇阅读文言文,理解全文,疏通文意,并要注意议论抒情的语句,充分把握内容,然后归纳出原文的中心。文章讲述了晋平公想要学习,却担心自己年龄已老。而师旷认为,人的一生都应该不断学习。他形象地比喻:少年好学,好像初升的太阳;壮年好学,好像正午的阳光;老年好学,好比蜡烛的光明,也可以照亮人生的里程,虽然光线微弱,但总比摸黑走路要好得多。这一比喻,很形象,人们容易理解,也容易接受,所以晋平公为之称善。师旷论学的道理告诉我们学习应贯穿于整个人生,生命不息,学习不止。意思对了即可。
【点睛】参考译文:晋平公对师旷说:“我今年七十岁了,想要学习,恐怕已经晚了。”师旷回答说:“晚了,为什么不把蜡烛点燃呢?”平公说:“哪里有作为臣子的人来戏弄君主的呢?”师旷说:“双目失明的我怎么敢戏弄君主呢?我听说,少年时喜好学习,就如同初升太阳的阳光一样(灿烂);中年时喜好学习,就像正午太阳的阳光一样(热烈);晚年的时候喜好学习,就像把蜡烛点燃一样明亮。点上火把在走路和暗中走路,究竟哪个好呢?”平公说:“说得好!”
26.B 27. 于是,就 给……看 孔君平 28. 为设果 有礼貌,机智 29.杨氏之子同样用姓氏来做文章。他使用否定句式委婉对答,既表现了应有的礼貌,又表达出“既然孔雀不是您家的鸟,杨梅自然也不是我家果”的意思,让孔君平难以反驳。
【解析】26.本题考查的是句子的停顿。
节奏的划分主要有两种方法,一是根据音节划分,即把一个音节作为一个停顿;另一种是按意义划分,即把意思上联系紧密的词或短语作一个停顿。在朗读时根据情况可灵活选择。
根据句子“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的意思:我可没有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可断句为: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故选B。
27.本题考查字词的解释。
“乃呼儿出”的意思是:就喊了他儿子出来。“乃”:于是,就。
“孔指以示儿曰”的意思是:孔君平指着杨梅给孩子看说。“示”:给……看。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的意思是:我可没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夫子”指的是孔君平。
28.本题主要考查对文言文人物形象的分析。
阅读文章,结合“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可知,恰巧他父亲不在家,孔君平就把这个孩子叫了出来。孩子给孔君平端来了水果,即从“为设果”中表现了杨氏之子有礼貌、热情待客。
孔君平看到杨梅,联想到孩子的姓,就故意逗孩子:“这是你家的水果。”意思是:你姓杨,它叫杨梅,你们本是一家嘛!这信手拈来的玩笑话,很幽默,也很有趣。孩子应声答道:“没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既表现了应有的礼貌,又表达了“既然孔雀不是您家的鸟,杨梅岂是我家的果”这个意思,使孔君平无言以对。表现了杨氏之子是一个有礼貌,聪明机智的孩子。
29.本题主要考查对句子的赏析能力。
结合文章可知,“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意思:没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这回答巧妙在哪里呢?孔君平在姓上做文章,孩子也在姓上做文章,由孔君平的“孔”姓想到了孔雀;最妙的是,他没有生硬地直接说“孔雀是夫子家禽”,而是采用了否定的方式,说“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婉转对答,既表现了应有的礼貌,又表达了“既然孔雀不是您家的鸟,杨梅岂是我家的果”这个意思,使孔君平无言以对。杨氏子表现了孩子应有的礼貌,他的语气委婉、机智、幽默而思维敏捷,既没有伤了两家的和气,又让人一笑而过。
【点睛】参考译文:在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一个九岁的儿子,非常聪明。有一天,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恰巧他父亲不在家,孔君平就把这个孩子叫了出来。孩子给孔君平端来了水果,其中就有杨梅。孔君平指着杨梅给孩子看,说:“这是你家的水果。”孩子马上回答:“我可没听说过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
30.余幼时即嗜学。 31.天气特别寒冷的时候,砚池里的墨水结成坚冰,手指不能屈伸,也不敢放松。天气特别寒冷的时候,砚池里的墨水结成坚冰,手指不能屈伸,也不敢放松。 32.A 33. 书山有路勤为径 学海无涯苦作舟 悬梁刺股
【解析】30.本题考查找中心句。
本文中的“余幼时即嗜。”意思是:我年幼时就非常爱好读书。后面的内容具体描写了“我”如何爱好读书,遍观群书的。故第一句是本文的中心句。
31.本题考查翻译句子。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这句话的意思:天气酷寒时,砚池中的水冻成坚冰,手指不能屈伸,我仍不放松抄书。
32.本题考查对文段内容的理解。
作者能够遍观群书,是因为作者喜欢学习,刻苦学习;把书中的内容亲手抄录了下来;遵守借书的规定时间。故很多人都愿意把书借给作者,于是作者能够遍观群书。所以家里贫穷不是最终原因。
故选A。
33.考查了对文段内容的拓展。
描写古人勤奋读书的诗句有很多,示例: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写得是每天三更半夜到鸡啼叫的时候,是男孩子们读书的最好时间。
关于古人勤奋读书的故事有很多,示例:囊萤夜读、闻鸡起舞等。
【点睛】参考译文:我年幼时就非常爱好读书。家里贫穷,无法得到书来看,常常向藏书的人家求借,亲手抄录,计算着日期按时送还。冬天非常寒冷,砚台里的墨汁都结了冰,手指冻得不能弯曲和伸直,也不放松读书。抄写完毕后,便马上跑去还书,不敢稍微超过预定的期限。因此后很多人都愿意把书借给我,于是我能够遍观群书。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统编版语文小升初专项攻略:诗词曲鉴赏(含答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给加点的字注音,翻译“欲饮琵琶马上催”,本诗写的是什么事情?,请把诗句补充完整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统编版语文小升初专项攻略:文言文阅读(含答案),共12页。
这是一份统编版语文小升初专项攻略:基础知识(含答案),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