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展开2024.04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乐府诗作为一种诗体的名称,是由汉代专门掌管音乐的一个官署名称——“乐府”而来的。汉代人把当时由乐府机关所编录和演奏的诗篇称为“歌诗”,魏晋六朝时人,才开始称这些歌诗为“乐府”或“乐府诗”。
汉代乐府机关,是汉武帝刘彻时开始设立的。《汉书·艺文志》说:“自孝武帝立乐府而采歌谣,于是有赵、代之讴,秦、楚之风,皆感于哀乐,缘事而发,亦可以观风俗,知厚薄云。”汉代以后,魏晋时代仍有乐府机关的设置,但未见记载有采集民间诗歌的事。只是两汉时代的乐府民间歌辞,有些还在演唱,这对于汉乐府诗歌无疑起了保存和流传的作用。至东晋后的南北朝时期,统治阶级纵情声乐,所设的乐府机关又开始收集民歌俗曲,因此,流传在当时南北朝的民歌,又被保存不少,仅南朝乐府诗流传下来的就有四五百篇,不仅数量多,而且与汉代的乐府诗也有不同的特色。两汉、南北朝乐府诗的来源,并不仅是民间作品,但乐府中的民间歌辞,无疑是乐府诗的精华。
在文学史上,所谓“乐府”或“乐府体诗”主要是指两汉和南北朝的乐府作品,但从后来的文体分类上讲,所谓乐府体诗的范围,则是包括历代作家仿制乐府的作品在内的。这种仿作的作品也有几种不同的情况:(一)按照乐府旧的曲谱,创作新辞,还是入乐的;(二)由于旧谱的失传,或由于创作者并不熟悉和重视乐曲,而只是沿用乐府旧题,仿效旧日乐府的艺术特色来写作的,实际上已不入乐;(三)连旧题也不袭用,而只是仿效旧日乐府作品的创作方法和某些形式特点,完全自立新题、新意,也是不入乐的。
利用乐府旧题写作乐府诗,是从汉末建安时代开始的。曹操首开风气之先,开始模仿两汉乐府民间歌辞来写作乐府体的作品,在这些作品中,有的是依汉乐府的旧曲创作出来的新辞,但大部分则是只沿用乐府旧题,属于不再入乐的作品。从这以后,文人创作的“乐府诗”,虽称为“乐府体”,但与音乐实际却没有关系了。隋唐以及隋唐以后,用乐府体写诗一直很盛行,如唐代大诗人李白、杜甫、高适和张籍等,都有许多乐府名篇,他们都不过是用乐府古题,学习古代民间乐府歌辞的“缘事而发”的现实主义精神,在形式上不拘字数,不避杂言而已。中唐以后,文学史上又出现了一种“新乐府”,它的倡导者和创作者是元稹和白居易,这种乐府诗的特点是所谓“即事名篇,无所依傍”,它不仅不依旧谱,不入乐,而且连乐府旧题也取消不用。
另外,前人在文体分类上,也有专从入乐不入乐的角度来规定“乐府”诗的范围的。按照这种意见,凡属古代的乐歌,后世的词、曲,均得称为“乐府”。这无疑是对“乐府”做十分广义的理解了。但从文体分类上讲,这一理解混渝了不同文体的界线,是不科学的。
在现存的两汉乐府和南北朝乐府中,民间歌辞是最值得我们珍视的部分。这部分作品继承了《诗经》中《国风》的现实主义传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在艺术上、体制上又分别有新的发展和不同的特点。单从体制上说,我们可以看到两汉乐府诗有如下的某些特点:(一)汉乐府诗打破了《诗经》基本上是四言体的格局,而创造了杂言体的诗歌,它往往三言、四言、五言、七言间出,而基本上以五言为主,七言句式也不少见,这样就为我国古典诗歌的主要形式五、七言体的出现,打下了基础;(二)汉乐府诗除抒情诗外,还出现了较多的叙事诗,如《陌上桑》《病妇行》《孤儿行》乃至《孔雀东南飞》等,对我国叙事诗的发展起了有力的促进作用;(三)两汉乐府诗一般根据乐调的反复而分为若干“解”,“解”相当于《诗经》中诗篇的“章”和唐宋词中的“阕”,表现了它的入乐的性质;(四)乐府诗篇中往往掺有某些表声词,如“妃呼稀”“羊夷吾”“伊那阿”“路訾邪”,以及一些单音词“梁”“之”“奴”等,它们都旨在表声而无关文义,声、辞往往相混,不细加辨识,就会造成理解上的困难;(五)乐府诗篇常用歌、行、曲、引、吟、谣等名称,这些名称与乐调的性质、声情有关。
至于南北朝时期的乐府民歌,又有些不同的特色。从题材上说,南朝乐府民歌以写男女恋情的内容为多,其体制上的某些特点是:(一)以五言四句的短章为主,它对后世“绝句”体诗的兴起有直接影响;(二)歌辞中经常运用双关隐语。就是用同音而不同义的字,把所要表达的意思掩盖起来,如用“丝”“梧子”等,代替“思”“吾子”等。北朝乐府民歌又与南朝乐府民歌有许多不同。现存的北朝乐府民歌总共约七十首,数量上没有南朝乐府民歌多,但题材却比较广泛。北歌的作品风格与南歌的婉转含蓄不同,一般表现得十分粗犷豪爽。
魏晋以后文人模写的乐府体作品,也有重要成就。
(摘编自褚斌杰《乐府诗体》)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乐府诗又叫乐府,在汉代时被称为“歌诗”,由专管音乐的官府负责编录、演奏。
B.元稹和白居易创作的新乐府,是相对于旧乐府而言的,实际上已不属于乐府诗范围了。
C.从文体分类角度界定乐府诗,容易混淆文体界线,泛化地理解乐府,不是科学分类。
D.汉乐府诗继承了《诗经》现实主义传统,又超越了《诗经》体制,开创了杂言体诗歌。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汉代和南北朝时尽管统治者设置乐府机关目的不同,但客观上都起到了保存和流传民歌的作用。
B.有些两汉乐府诗不好理解,有时是因为其中的单音节或多音节词只表声不表义,增加了辨识难度。
C.南朝乐府诗多用双关隐语,追求婉转含蓄的表达,这一特点可能与表现男女恋情居多的题材有关。
D.两汉与南北朝时期的乐府民歌有不同的艺术特色,这决定了它们在体制特点上也有许多不同之处。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诗歌中最有可能是南朝民歌的是(3分)
A.百媚在城中,千媚在中央。但使心相念,高城何所妨。(《淳于王歌》其二)
B.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西洲曲》)
C.男儿可怜虫,出门怀死忧。尸丧狭谷中,白骨无人收。(《企喻歌》其四)
D.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敕勒歌》)
4.下列选项中,哪一项更接近材料对乐府诗歌发展历程的表述(3分)
5.为什么民间歌辞被视为乐府诗的精华部分,请结合材料加以分析。(6分)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套不住的手
赵树理
白云岗公社大磨岭大队有个教练组,任务是教初参加农业生产的人学技术,两个做活质量最高的老农民当教师,陈秉正兼任组长,王新春兼任副组长。组员是流动的,经常分配在各小队。
组长陈秉正已经是七十六岁的老人了,按一般惯例,这样大岁数的人本来早就该不参加主要劳动,但组长陈秉正身体特别强健,在年轻时候一个人可以抵一个半人做活;如今虽说老了,一要劳动,可是这老头身段青年小伙子还有点比不上他。他教人做活,不但要求规格,而且要教架势。因为规则太多,徒弟们记着这样忘了那样。有时候腰太直了,有时候步子乱了,有时候下锄没有计划,陈秉正老人不住口地提醒着这一个,招呼着那一个,也常常随时打断他们的工作重新示范。
徒弟们练架势练得累了,老组长陈秉正便让他们休息一阵子。自己就招呼梯田下边沟岸上教徒弟们种田地的副组长王新春过来闲谈一会。陈秉正一见王新春就伸出手来和他握手,王新春却常是缩回手去躲开。王新春比陈秉正小十来岁,和陈很友好,就是怕和他握手,因为被他握住就像被钳子夹住那样疼。
陈秉正的手确实和一般人不同:手掌好像四方的,指头粗而短,而且每一根指头都展不直,里外都是茧皮,圆圆的指头肚儿都像半个蚕茧上安了个指甲,整个看来真像用树枝做成的小耙子。王新春对周围的青年人说:“没有那两只手,咱们现在种的这块地恐怕还是荒坡哩!这些地都是他老哥和咱们现在的大队长父子俩一攫头一攫头剜开、一条堰一条堰垒起来的。”
一次,有个年轻人练架势练得不耐烦了,说:“怨不得我们学不会,谁让我们没有长那样一双手哩!”陈秉正一本正经地说:“是叫你们学成我这手,不是叫你们长成我这手!不是开山,我这手也长不成这样;不过上辈人把山都开了,以后又要机械化了,你们的手也用不着再长成这样了!”
陈老人虽然不希望别人的手长成那样,可是他对他自己已经长成那样的一双手,仍然觉着是足以自豪的。土改以后,陈秉正老汉家里的收入也丰裕起来了。儿孙们为了保护老人那双劳苦功高的手,给他买了一双毛线手套。他接过来一看说:“这双手可还没有享过这个福!”向手上试着套了一套,巴掌不够宽,指头也太细、太长,勉强套上去把巴掌那一部分撑成 方的了,指头的部分下半截都撑粗了一点,上半截却都还有个空尖儿。儿子陈满红说:“慢慢用着就合适了!”老人带好了握了握、伸了伸说:“还好!”说罢脱下来交给满红媳妇说:“暂且给我放过去吧!”儿媳妇也说:“爹!你就带上走吧!到地里手不冷?”老人说:“戴上它搬石头不利落!”说着就放下走了。
以后谷坊闸完了,别的活儿又陆续接上来——铡干草、出羊圈、窖萝卜、捶玉米……哪一种活儿也不好戴着手套做,老人也就忘了自己还有一双手套。
一天,白云岗有个物资交流会。满红媳妇劝老人说:“现在这些杂活计又不用您教多少技术,您还是休息一天去逛逛吧!”老人答应了。老人换了一件新棉袄,用新腰带束住腰。满红媳妇说:“这回可带上您的手套吧!”说着把手套给他拿出来,他带上走了。
他走到白云岗,逛了半条街,走过公社门口,看见山货部新运来一车桑权,售货员忙着正往车下搬。这东西在这地方已经二年不见了,不论哪个队原有的都不够用。他以为机会不可错过。转眼工夫,就来了十来个人,每人拿着一柄看:见买权的越来越多,他把手套卸下来往怀里一装,胡乱抢到了五柄,其余的就叫别人拿完了。他付了钱,把权捆起来扛上,就返回原路走出白云岗村。一出了村,他觉得人也不挤了路也宽敞了,这才伸手到怀里摸他的手套。他摸了半天只有一只:放下篮子和桑权,解开腰带抖搜了一下,也仍然不见那一只。他知道一定是丢在山货部里了。他想:“丢就丢了吧!拿上它也没有多少戴它的时候!”可是走了不几步,就又想到孩子们好心好意给买上了,丢了连找也不找一趟,未免对不起他们,这才又扭回头来重新返回白云岗物资交流大会上的山货部来。幸而售货员早已给他拾起来放在账桌上,见他来找就还了他。
隔了好久,陈秉正老人又被评选为本年的劳动模范,要到县里去出席劳模大会。他除换上新棉袄和新腰带外,又把他的手套带上。
会议一共开三天半,老人又是听报告、又是准备发言,和大家一样忙个不停,直到第四天上午听罢了县委的总结报告,才算了结了一宗事。下午吃过午饭,人们差不多都想上街逛逛,老人束上腰带,戴上手套,也走出了房间。他住的招待所因为刚刚装修完,院子还来不及清理。院里有两截剩余木料碍着路,他总觉着不太顺当。他想:“把它转过一边不就好走了吗?”他把手套卸下来放在阶台上,就来动手转木料。等到把院子都清理完了,才发现手套又丢了。“算了,不找它了!这手套对我也没多大用处!”老人干脆放弃了。后来还是招待所的员工帮他找到,洗干净还给了他。
第二天他回到家,换过衣服之后便把手套还给儿媳妇说:“这副手套还给你们吧!我这双手是戴不住手套的!”
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交待王新春比陈秉正年轻,而且“怕和他握手”,表明陈秉正虽然年迈但身体硬朗强健。
B.第二段连续三个“有时候”,用徒弟们在劳动中出现的问题,侧面表现了陈秉正严肃认真的劳动态度。
C.年轻人练架势练得不耐烦时,陈秉正在一本正经的解释中饱含着劳动人民的骄傲和自豪。
D.陈秉正参加物资交流会、劳模大会都换上新棉袄、新腰带,与三仙姑去区上要“换上新衣、新手帕”一样。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对次要人物王新春涉笔不多,着重通过他引起并补充陈秉正的手与众不同之处及原因。
B.文章详细列举了侧干草、出羊圈、窖萝卜等一系列农活,表现了劳动人民的辛劳,为丢手套作了铺垫。
C.在白云岗丢手套后,陈秉正碍于孩子们的孝心勉强找一趟,其心理描写表明他对丢手套毫不在意。
D.本文和《小二黑结婚》都体现了作者深人生活、讴歌人民的共同创作追求,表现了时代的精神风貌。
8.如何理解文中两处丢手套的情节,请简要分析。(5分)
9.赵树理作品深入群众,最大特点就是“老百姓喜欢看”,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9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自明祖都江宁,而杨吴城濠围于城内,其水流日就狭。及其东至竹桥,有水穴城来会,古所谓青溪一曲者也。折而南流,至柏川桥,再会钟山之水。又稍南,过大中桥,则淮水入东关,与相灌注,杨吴城濠虽就狭,而会是三水,半里之间,势犹浩瀚。又其地北见鸡笼,东北见钟山。而东岸率果园菜围,杂植桃杏韭菘之属。山林映带,舟楫往来。虽居城中,殆无异于郊外。
予自归江宁,家凡六徙。近乃僦宅居是水之西。老屋百年,尘埃渗漏。每暑日激射,阴雨连绵,蒸炕沾淋,顾视无可逃避。予居之未尝不适也。独其屋仅四间自奉母处妻孥置厨囊外了无燕息之所意尚阙然。嘉庆十五年归自山东,始即第二室屏后一楹地,葺为小轩,颜曰“抱膝”。借书满架,置榻一张,偃仰啸歌,即获其所。然其为地,前近市廛,后连闺闼,而左则直接邻家;不壁而板,凡夫行旅之歌唱,妇孺之謼,鸡犬之鸣吠,嘈杂喧阗,殆无时不至。而当予神会志得,抗声高诵,家人每笑谓其音聒人。三者之声,盖往往为所掩也。昔诸葛武侯隐处隆中,抱膝而吟《梁甫》。时人问其志,但笑而不言。予之名轩,岂敢以武侯自命,盖亦陶公所云容膝易安之意而已。然子既厌薄文辞,又不汲汲然志在科举,斗室一间,讽书不辍。有相问者,予将何以答之耶?轩既葺,居者一年。明年,予为人所招,不恒在家。而其室遂废。然一时之兴,有不能忘,故追而记之。
(节选自管同《抱膝轩记》)
10.材料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独其屋仅四间A自奉母B处C妻D孥置厨爨外E了无F燕息之所G意H尚阙然。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殆,几乎,将要,与《六国论》中“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中的“殆”词义相同。
B.凡,总共,总计,表示总合,与《项脊轩志》“轩凡四遭火”中的“凡”词义相同。
C.榻,古时一种狭长低矮的坐卧用具,与《孔雀东南飞》“移我琉璃榻”中“榻”一样。
D.辍,停止,停下,与《陈涉世家》“辍耕之垄上”中的“辍”词义不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杨吴城濠的水流在与青溪一曲、钟山流水、淮水回合后,水势才变得激荡宽广。
B.抱膝轩地处城中,船舶来回穿梭,有交通之便,又被山林环绕,有郊外环境之美。
C.抱膝轩和项脊轩都是百年老屋,年久失修,在经作者修葺后,变成了理想的书斋。
D.抱膝轩之名取自诸葛亮隐居隆中时抱膝吟读之意,表明了作者和诸葛亮的隐士身份。
13.请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而当予神会志得,抗声高诵,家人每笑谓其音聒人。(4分)
(2)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4分)
14.为什么身居百年老屋,作者却“居之未尝不适也”?请简要分析。(3分)
(二)古代歌阅该(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5-16题。
水龙吟西湖怀古
宋·陈德武
东南第一名州,西湖自古多佳丽。临堤台榭,画船楼阁,游人歌吹。十里荷花,三秋桂子,四山晴翠。使百年南渡,一时豪杰,都忘却、平生志。
可惜天旋时异,藉何人、雪当年耻?登临形胜,感伤今古,发挥英气。力士推山,天吴#移水,作农桑地。借钱塘潮汐,为君洗尽,岳将军泪!
注:天吴,古代中国神话故事中的水神。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与《望海潮》相似,这首词开篇即总览了杭州历史名气之大,西湖自然风光之隽美。
B.词人选取西湖最具代表性的荷花和桂花,用不同时节的开放,极言西湖四季之美。
C.词人“登临形胜”感怀古今,联想到正是古代传说中的力士和天吴推山、移水开辟了西湖。
D.虽然都用铺叙手法,但《望海潮》用以赞美杭州,是投赠之作,而此词写作目的却并不相同。
16.这首词表达了词人哪些思想感情,请结合词意加以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10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离骚)节选》中“ , ”是亲人对屈原能够正道直行、严于律己、禀赋良善、公平均一的期望,也是屈原一生的信条。
(2)《早上五盘岭》中记载“江回两崖斗,日隐群峰攒”,李白的《蜀道难》中“ , ”两句,用夸张和神话直言山之高。
(3)当代青年应发挥自身聪明才智,心怀远大抱负,正如《蜀相》中诸葛亮“ , ”那样,积极投身于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中。
(4)钱塘江江水奔涌,波澜壮阔,在历史上像一道天然壕沟阻挡着北方敌人的人侵,对此《望海潮》中用“ , ”加以了描述。
(5)与《卜算子·咏梅》中“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的梅花类似,《扬州慢》中“ , ”也借花抒情。
三、语言文字运用(16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他是一个木匠的儿子,但他狂热地喜爱诗歌。
他的第一本诗集印了1000册,但很可惜,一本都没卖掉。他只好把这些诗集全都送了人。当时已功成名就的美国著名诗人朗费罗、洛威尔和霍姆斯等人,对这本小册子根本不屑一顾,而大诗人惠蒂埃甚至把它丢进了火炉里。因为在他们眼中,一个木匠的儿子, (1) 。
( )就在他几近绝望时,意外地收到了一位诗人的回信,那人对他的诗集大加赞扬,并说:“我认为它是美国至今所能贡献的最了不起的聪明才智的精华。”
这真诚的夸奖和赞誉,使他犹如在濒死的边缘,看到了希望的曙光。 (2) 。多年后,他成为美国甚至全世界公认的伟大诗人,他唯一的诗集也成了美国乃至人类诗歌史上的经典。
他就是沃尔特·惠特曼,那部诗集的名字叫《草叶集》。而当年那位写信对他予以赞美和鼓励的诗人,乃是当时美国文坛的名宿爱默生。
凡俗的我们在这个世界上行走,受到别人的非议和冷落是不可避免的。但我们千万不能被批评的唾沫淹没向上的渴望,被冷漠的眼神封锁萌动的激情。因为我们有理由相信,即使黑暗无边无际,但总有一盏灯火能为你点燃,为你驱散心灵上的阴霾,给你温暖,给你慰藉,给你信心和勇气,哪怕,那仅仅是一点微光。
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3分)
A.方方面面的冷落和骂声,把他的心顿时冻成了冰块,像寒冬的北风一样袭来。
B.他的心顿时冻成了冰块,方方面面的冷落和骂声,像寒冬的北风一样袭来。
C.方方面面的冷落和骂声,像寒冬的北风一样袭来,他的心顿时冻成了冰块。
D.像寒冬的北风一样袭来,方方面面的冷落和骂声,把他的心顿时冻成了冰块。
19.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4分)
20.对文学作品来说,标点标示的停顿,有时很有表现力。请分析文中画波浪线句子中的逗号是怎样增强表现力的。(4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爱国学生面对敌人枪弹的威胁而 ,他们通过举行游行示威、街头公开说演、开展抵制日货和支持国货运动、直接参与抗战、组建政治社团、开展政治请愿、发行爱国日刊等多种行为方式参与爱国的政治斗争,做出了很多惊天动地的事情。即便有许多的学生喋血身亡,但后继者依然 ,奋然前行。
①历史警示我们,也告诉我们:②爱国远远不像我们喊出慷慨激昂的一句口号那样简单、那样容易。③在改革的漫漫征途中,④更需要我们将红色基因传播,⑤将爱国热情转化为努力学习、成才报国的强劲动力,⑥为中华民族复兴梦想顽强拼搏。
2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该成语要出自《记念刘和珍君》一文。(2分)
22.第二段中有三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序号并修改。(3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语言文字运用I中惠特曼由于出身,不可避免地受到了美国诗坛众多大家的非议和冷落,但是他并没有“被批评的唾沫淹没向上的渴望,被冷漠的眼神封锁萌动的激情”,而是用微光点亮心灵,继续前行。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附答案): 这是一份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附答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共10页,《屈原列传》中太史公曰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2024学年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滕州市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滕州市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11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滕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滕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11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