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海口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4月月考地理试题B卷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5627452/0-1713420940626/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海南省海口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4月月考地理试题B卷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5627452/0-1713420940724/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海南省海口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4月月考地理试题B卷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5627452/0-1713420940822/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海南省海口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4月月考地理试题B卷
展开
这是一份海南省海口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4月月考地理试题B卷,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选择题(共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
脐橙是热带、亚热带水果,宜生长在年降雨量1600mm左右、年平均气温18~22℃、空气相对湿度在63%~71%的环境条件下。位于三峡库区的重庆市奉节县是著名的脐橙之乡,该县脐橙分布于长江两岸海拔不超过600m的坡地和阶地上。下图示意奉节县脐橙主要种植区分布。据此完成下面1~3小题。
1. 与其他产区相比,奉节脐橙具有较高的市场竞争力和占有率,关键在于( )
A. 销售渠道广B. 上市时间早
C. 品质优良D. 交通便利
2. 与乙种植区相比,甲种植区脐橙单产和品质普遍较高。主要原因是甲地( )
A. 光照更充足B. 空气相对湿度更大
C. 灌溉水源更丰富D. 土壤更肥沃
3. 奉节县600m以上地带很少种植脐橙,主要原因是( )
A 地形坡度陡B. 易受低温冻害影响
C. 日照时间不足D. 易发生洪涝灾害
菊花是一种短日照花卉,其开花期对日照时长非常敏感。当日照时长低于10小时30分时,某品种菊花才进入开花期。菊花是北京(40°N)、德州(36°N)、开封(34°N)、芜湖(30°N)等城市市花,下表为德州市不同日期的日出日落时间(北京时间)。读表,据此完成下面4~5小题。
4. 在自然状态下,该品种菊花在德州市进入开花期的时间可能是( )
A. 5月B. 8月C. 11月D. 12月
5. 仅从光照角度考虑,该品种菊花在下列四个城市中进入开花期的时间从早到晚依次是( )
A. 北京、德州、开封、芜湖
B. 北京、开封、德州、芜湖
C. 芜湖、德州、开封、北京
D. 芜湖、开封、德州、北京
土壤的冻结和融化过程受气温、积雪、地形、太阳辐射、地表覆盖条件以及人类活动等多种因素影响。我国某地区冬春固态降水量占年降水量的30%左右,某研究所对该地区不同海拔区域冻土层的研究发现,土壤冻结日数和土壤最大冻结深度随海拔的升高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下图为该地区不同海拔土壤的平均冻结日数和冻结最大深度的变化图。完成下面小6~8题。
6. 土壤冻结最大深度为80cm处的年降水量最接近( )
A. 700mmB. 550mmC. 400mmD. 900mm
7. 当海拔大于1200米时,影响该地区土壤冻结最大深度与海拔相关性的主导因素是( )
A. 太阳辐射B. 积雪厚度 C. 年降水量 D. 大气温度
8. 在全球变暖背景下,该地区土壤冻结最大深度的变化规律是( )
A. 低海拔地区和高海拔地区均减小
B. 低海拔地区增大、高海拔地区减小
C. 低海拔地区和高海拔地区均增大
D. 低海拔地区减小、高海拔地区增大
耕地具有经济生产、生态服务和社会保障等功能。洞庭湖地区是湖南省乃至全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现已进入城乡转型快速发展阶段,城乡作用强度剧烈,耕地利用逐渐多元化。下图示意1998—2018年洞庭湖地区耕地功能的演化过程。据此完成下面9~11小题。
9. 早期阶段,洞庭湖地区耕地功能实现主要得益于( )
A. 水热条件好B. 水域面积广阔
C. 政策补贴力度大D. 人均耕地多
10. 与早期阶段相比,中期阶段洞庭湖地区农业生产发生的变化是( )
A. 商品率降低B. 机械化程度提高
C. 粮食产值减少D. 农业劳动力增多
11. 图示三个阶段洞庭湖地区耕地生态服务功能的变化是( )
A. 较弱—增强—增强B. 较强—减弱—减弱
C. 较弱—增强—减弱 D. 较强—减弱—增强
目前发展循环经济是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最重要和最现实的选择。下图为河南省某地酒精化工集团基于“建设循环型经济社会”的产业构想。读图,完成12~14题。
12.当前,影响我国发展循环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最大障碍是( )
A.缺乏优惠的政策环境
B.长期存在的资源短缺
C.庞大的人口数量和较低的人口素质
D.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13.该产业构想对农业的影响是( )
A.加剧农村燃料、饲料、肥料相争的矛盾
B.有利于改善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民生活质量
C.增加农业生产成本,降低劳动生产率
D.提高农民素质,增强外出务工的竞争能力
14.发展循环经济是一项系统工程,它涵盖工业、农业和消费等各类社会活动,是“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经济增长模式。下列最符合循环经济模式的活动是( )
A.北方的退耕还草
B.湖区的混合放养
C.东北的大豆和小麦间作农业
D.珠江三角洲的桑基鱼塘
二、非选择题(共58分)
15.(8分)根据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树木伐倒后,树墩上有许多同心圆环,植物学上称为树轮(年轮)(如下左图)。树轮一年产生一环,最靠近树皮的圆环是最新形成的。科研团队可借助树轮推测树木当年生长的气候条件.确定冰川进退发生的时间;借助同一树种上树线和下树线树轮研究判定冰川进退状况。调查发现,冰川前进会对沿线树木造成伤害,冰川退缩迹地上过了一段时期后会有新的树种生长。
上世纪,我国某科研团队对祁连山地区圆柏分别开展了上树线和下树线树轮研究。上树线数据来自祁连山南坡林带,下树线数据来自祁连山北坡林带。他们利用调查的上树线和下树线数据,截取相同时段的年轮指数序列作成距平曲线(如下右图)。距平数据正负值可反映气候的冷暖干湿状况。
(1)分析科研人员利用祁连山区树轮可推测冰川前进或退缩时间的原因。
(2)分别指出祁连山地区上树线和下树线高度的最大制约性因素,并分析20世纪初祁连山区冰川快速退缩的原因。
16.(10分)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阿拉斯加是美国的海外州,拥有丰富的森林、矿产、海洋渔业等资源,面积为171万平方千米,人口仅60多万,人口密度0.42人/平方千米。安克雷奇是阿拉斯加最大的城市和主要港口。
阿拉斯加油气资源丰富,北部的油气资源通过管道输送到南部不冻港,再转运到美国本土加工炼制。这是世界上第一条深入北极圈的输油管道,有近一半的输油管道架空铺设,全长约1300公里。管道的建设面临恶劣环境的挑战,要穿越三座山脉、活跃的断层、广大的冻土层和定时迁徙的驯鹿和驼鹿。
(1)阿拉斯加北部油气资源并没有直接选择海运,而是在陆上修建输油管道,连通到南部沿海港口再出口。解释其原因。
(2)分析阿拉斯加地区一部分输油管道架空铺设的自然原因。
(3)试分析全球变暖对阿拉斯加农业和海洋运输的影响。
(4)简析阿拉斯加州人口容量最大的地区主要分布在中南部的自然原因。
(5)中国是阿拉斯加州重要的贸易伙伴,阿拉斯加地区与中国经济有很强的互补性。根据材料,推测阿拉斯加对我国进出口的主要农产品,并说明理由。
17.(10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亮布”是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苗族传统手工布料,因闪闪发亮而得名,是苗族人眼中最高档的布料。当地人们采摘天然染料蓝靛草将布料染色,晾干后涂蛋清,用木槌反复捶打,经过多次反复晾、涂、锤,可以使布面长久保持光泽。10多米长的“亮布”前后约要两三个月才能制作完成。“亮布”的制作工艺在苗家人生活中曾一度难觅其影,现已被当地政府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近年来,融水县亮布生产促进了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亮布生产作坊不断增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下图为融水苗族自治县交通线路分布图和亮布生产场景图。
(1)指出融水县最适宜生产亮布的季节,并说明理由。
(2)说明亮布曾是当地苗族人眼中高档布料的原因。
(3)分析亮布在苗家山寨中曾一度难觅其影的原因。
18.(1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某区域示意图。
材料二 下表为D地某村一些发展资料。
续表
(注:1亩=0.067公顷)
(1)近几十年来河口等深线向外海凸出越来越大,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如何采取措施改善?
(2)E、F两处中宜建设度假村的是哪一处?判断理由是什么?
(3)当地人民政府决定在A、B、C三地中建设一大型能源港口,应选择在哪一地点最适合?理由是什么?新建港口拟实行江海联运,最经济的实现方式是什么?
(4)由材料二可知,图中D村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有哪些?请为该村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两条具体措施。
19.(10分)下图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类型区划分示意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读图,描述我国可持续发展区域的空间分布规律;
(2)M地区在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环境问题主要是 环境污染严重 ,在经济可持续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N地区在可持续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严峻生态问题有________________。
20.(10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研究表明,中生代末期我国南部整体地势东高西低,古长江各段尚未连接在一起,古川江与古金沙江在甲地汇合后往南流。至新生代,我国东部岩石圈向海洋伸展变薄,西部青藏高原隆起,逐渐形成西高东低的阶梯状地貌,随后季风加强,古川江流向改变并经乙地向东流,长江各段最终连接在一起。下图示意中生代末期古长江流域周边地理事物的分布。
(1)与现代长江水系相比,描述中生代末期古长江流域水系特征;
(2)阐释新生代古川江流向发生变化并经乙地向东流的地理过程;
(3)甲地分布着长江流域唯一一处中生代前形成的钛磁铁矿,科研人员依据江汉盆地中的钛磁铁矿沉积物来判断古长江东西贯通的情况,简析其判断的科学道理。
参考答案
15.【答案】(1)冰川前进时,当年的树木表皮易受到伤害,树轮中就会留下伤疤,可借助树轮中伤疤来推断冰川前进时间;冰川融化一段时间后,冰川河床上沉积物(或冰碛物)就会有新的树木生长,可通过冰川退缩迹地上树木的更新情况,来推断冰川退缩的时间。
(2)制约上树线的主导因素是热量;制约下树线的主导因素是水分。原因:上树线年轮距平值主要为正值,下树线年轮距平值主要为负值,说明气候处于暖干时期;气温偏高,降水偏少,冰川快速退缩。
【解析】(1)气候寒冷的时候年轮长得比较窄,气候温暖的时候则比较宽,这可以反应当时气候的冷暖变化。冰川前进时,如果有石头砸中一棵树,树就会留下一个伤疤,而通过树轮就知道伤疤是何时形成的,可借助树轮中伤疤来推断冰川前进时间。通过知道冰川退缩后,树木需要经过多少年可以生长,有了这样的时间数据,研究人员可以采样相同的物种来计算冰川消退的时间。随着气温上升,冰川融化,冰河床上沉积物逐渐暴露,就在这片陆地上新树种开始生长。科学家可以通过冰川退缩迹地上树木的更新,向前推断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冰川退缩的时间。
(2)由右图可知,上树线在暖干时期年轮距平值主要为正值, 而在冷干和冷湿时期年轮距平值主要为负值,由此可推断制约上树线的主导因素是热量。由右图同样可看出,下树线在暖干和冷干时期年轮距平值主要为负值,而在冷湿时期年轮距平值主要为正值,由此可推断制约下树线的主导因素是水分。由右图可观察出,20世纪初上树线年轮距平值主要为正值,下树线年轮距平值主要为负值,说明气候处于暖干时期;在温暖、干旱的年份,气温高,冰雪融化量大,降水少,冰雪补给量小,因此冰川处于快速退缩的阶段。
16.【答案】(1)北冰洋沿岸纬度高,气温低,结冰期长,不利于海运;南部的太平洋沿岸纬度较低,且受阿拉斯加暖流影响,水温较高,有不冻港,适合海运。
(2)阿拉斯加地处环太平洋地震带,地震多发,且气候寒冷,冻土广布;架空铺设可减少因地震及冻融作用造成的输油管沉降及损坏;同时为野生动物迁徙留出通道。
(3)对农业的影响有全球变暖,热量和水分增加,农作物生长期延长;森林带北移,林业和种植业的规模将扩大;驯鹿业和狩猎业比重下降。对海洋运输的影响有全球变暖,气温升高,阿拉斯加沿海海区海水结冰期缩短,通航时间和通航里程变长,有利于海洋运输发展。
(4)自然资源是影响阿拉斯加人口的首要因素。因为阿拉斯加因纬度高,气候寒冷,中南部纬度相对较低,热量资源相对较好;中南部为河流下游平原和沿海平原,水资源丰富,人口容量大。
(5)阿拉斯加向中国出口海鲜、木材等,理由是阿拉斯加附近海域广阔,渔业资源丰富,并且针叶林广布,而中国人口众多,制造业发达,对水产品、林产品的需求大,市场广阔。阿拉斯加向中国进口粮食、蔬菜、水果等,理由是阿拉斯加纬度高,气温低,且山地多,种植业不利,而中国地域广阔,农业发达,农产品产量大。
【解析】(1)本题结合阿拉斯加所处地理位置进行分析,阿拉斯加北部位于北冰洋沿岸,纬度较高,气候严寒,当地气温低使得并冰封期长,不利于海运,海运容易遭遇海上浮冰而导致海难;而南部的太平洋沿岸纬度较低,受到阿拉斯加暖流的影响,水温较高,有不冻港适宜海运,因此阿拉斯加北部的油气资源在陆上修建输油管道,连通到南部沿海港口出口。
(2)影响交通运输线的因素可从地形地质、气候、生态环境等方面来分析;从图中阿拉斯加输油管道位于60°N~70°N之间,纬度高,有冻土分布,该地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多地震,架空铺设可减少冻融作用和地震对管道的破坏;架空铺设的管道可为野生动物留出通道。
(3)由于高纬区地区气候寒冷,发展种植业的热量不足,全球变暖会使高纬度热量改善,由于蒸发加强,对流旺盛,有利于降水的形成;温暖天数增多,农作物生长期延长,适宜耕种的土地将变多;森林带北移,原先的苔原带有部分可能被森林取代,林业和种植业的规模将扩大,传统依靠苔原的驯鹿业和狩猎业的经济地位会下降。全球变暖,气温升高,阿拉斯加沿海海冰结冰期将推迟,融化期将提前,海水结冰期缩短且海冰的覆盖范围都会减少,一年中适宜通航时间和通航里程都将变长,来往贸易的船只的频次将增加,有利于海洋运输发展。
(4)影响人口容量的自然因素主要由气候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图示阿拉斯加因纬度高,普遍气温较低,热量是制约该地人类活动的主导因素。中南部地区纬度相对较低,由暖流流经,热量条件相对较好。而且中南部平原面积较大,有众多河流入海,水源较充足,水运较便利,自然资源比较丰富,比较适合人类的生存繁衍。
(5)本题结合阿拉斯加的地理位置,从进口与出口两个方面分析,首先从出口方面来看:阿拉斯加附近地广人稀,海域广阔,有暖流流经,海水较温暖,渔业资源丰富,并且针叶林广布阿拉斯加,还有丰富的矿产资源,但是工业基础薄弱,劳动力不足,热量不足,平原面积狭小不适宜耕作,粮食、蔬菜、水果不能自给,但渔业林业发达;而中国人口众多,经济发展迅速,制造业发达,森林覆盖率不高,渔业产量相对不高,但地域广阔,南北跨度较大,地形多样,纬度较低,种植业发达,农产品丰富;故对水产品、林产品等农矿产品的市场需求较大;故阿拉斯加主要出口农矿产品、海鲜、木材等为主,而从进口方面来看:阿拉斯加向中国进口粮食、蔬菜、水果等
17.【答案】(1)秋季 理由:秋季降水相对较少,晴天较多且多风,利于亮布晾晒;气温适宜,湿度小,适宜人们在作坊内加工亮布。
(2)布料闪闪发亮,与众不同;手工工艺,工艺复杂,耗时长,产量低;使用天然原料染色,品质优良;加入蛋清捶打,成本较高等。
(3)制作工艺复杂,传承人老龄化严重,传统手艺近乎失传;城市化进程加快,苗家人外出务工经商增多,外来文化改变了人们的传统观念;对外通达度增强,外来化纤布料增多,对亮布造成巨大的冲击;制作亮布,经济效益较低;天然原料染色,亮布色彩较为单一等。【解析】(1)材料中说亮布的生产过程需要经过多次反复晾、涂、锤环节,10多米长的“亮布”前后约要两三个月才能制作完成,受天气状况影响大,广西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秋季降水相对少,晴天较多,光照充足,利于晾晒,所以最适宜秋季;而冬季气温低,春夏季雨水多不利于晾晒。
(2)材料中提到亮布因闪闪发亮而得名,说明具有独特之处,而且具有审美价值;当地人们采摘蓝靛草将布料染色,晾干后涂蛋清,用木槌反复捶打,经过多次反复晾、涂、锤,10多米长的“亮布”前后约要两三个月才能制作完成,说明工序复杂,耗费时间长,加入蛋清捶打,成本高。
(3)亮布生产经过多次反复晾、涂、锤工序复杂,耗费时间长,生产效率低,经济效益低,传承人老龄化严重,传统手艺近乎失传;“亮布”制作工艺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苗家人外出务工经商增多,外来文化改变了人们的传统观念;对外交流加强,外来化纤布料增多,对亮布市场造成巨大的冲击;天然原料染色较为单一等原因造成在苗家山寨中曾一度难觅其影。
18.【答案】(1)河流携带的泥沙淤积。做好流域内的水土保持工作,减少泥沙进入河流的数量。
(2)E处。E处为一小岛屿,F处为近海盆地。
(3)C地。深水航道、避风良港、港区用地广阔。开挖运河。
(4)大气污染、水体污染。植树造林、退耕还林;关闭红砖厂,对制糖厂进行技术改造,实现清洁生产;新增农产品加工业(果品加工厂);发展城郊生态农业。
19.【答案】(1)从沿海向内陆,可持续发展状况从良好向较差状态演变。
(2)环境污染严重 资源、能源不足
(3)气候干旱,植被稀少,土地荒漠化严重,生态脆弱
20.【答案】(1)各段水系未连接,流程短;流域面积较小,支流少;在江汉盆地形成向心状水系,东段水系汇入苏北盆地。
(2)(受板块挤压)甲地地壳持续抬升隆起,阻挡古川江南流,古川江最终由向西南流改为向东北流;青藏高原隆起使东部季风环流加强,降水增多,乙地东、西两侧河流整体侵蚀作用加强;乙地以东地区地壳陷落,巫山与江汉盆地高差增大,河流溯源侵蚀、下蚀作用加强,切穿巫山,袭夺古川江,使得古川江东流。
(3)甲地有古长江流域中唯一的钛磁铁矿,江汉盆地中的钛磁铁矿沉积物只能来自甲地;该矿风化后经流水侵蚀,当古长江贯通后,钛磁铁矿碎屑才被古长江流水搬运至江汉盆地沉积。
【解析】(1)河流水系特征主要从流程长短、流域面积、流向、弯曲状况、支流数量及形状等方面进行描述。据图可知,中生代末期古长江流域,长江各段未连接,分成数段,因此河流流程短,流域面积较小;受地形影响,支流少,在江汉盆地,地势中间低四周低,形成向心状水系;东段水系地势西南高东北低,水流汇入苏北盆地。
(2)读图,古川江的流向发生了两个变化,一由流向由西南转向东北,二向东切穿巫山,进而向东流;根据题干知识,西南地区受板块挤压作用,地壳抬升,阻挡了古川江向南流淌,所以古川江流向由西南转向东北;根据材料可知,随着青藏高原的隆起,新生代时期季风增强,所以降水量加大,流水的侵蚀作用增强同时东部地区地壳陷落,使巫山与江汉盆地落差加大,河水的下切溯源侵蚀作用增强,最终将巫山切断,袭夺了古川江,使古川江向东流。
(3)甲地有长江流域中唯一一处钛磁铁矿,那么江汉盆地中的钛磁矿物沉积物只能从甲地来,其形成的过程应该是甲地地壳抬升,受外力侵蚀作用,含有钛磁铁矿的矿石出露地表;钛磁铁矿经风化、侵蚀形成碎屑物,碎屑物经流水侵蚀以后,被流水搬运带走,沿着川江向东北,后向东流入江汉平原,流速减慢,钛磁铁矿碎屑在江汉盆地沉积形成。
日期
日出时间
日落时间
3月1日
6:45
18:08
6月1日
4:55
19:29
9月1日
5:45
18:44
12月1日
7:10
16:56
基本情况
面积
4.1km2
人口
1 835人
土地
类型
丘陵
5100亩
梯田
2200亩
经济果林
1300亩
甘蔗田
1600亩
湿地
500亩
经济
状况
农业产值
91万元
村办企业
3个红砖厂、1个制糖厂
工业产值
549万元
其他
空气质量
中等
水质
3~4类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海南省琼海市嘉积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四月月考地理试题B卷,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海南省琼海市嘉积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B卷,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海南省琼海市嘉积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A卷,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ed4b79351ae3a39596034d4bbb94b742.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