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人教版2019必修22023-2024学年高一生物下册期中复习+模拟卷
【期中模拟】人教版2019必修2023-2024学年高一下册生物 期中冲刺卷01.zip
展开
这是一份【期中模拟】人教版2019必修2023-2024学年高一下册生物 期中冲刺卷01.zip,文件包含期中模拟人教版2019必修2023-2024学年高一下册生物期中模拟卷01原卷版docx、期中模拟人教版2019必修2023-2024学年高一下册生物期中模拟卷01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3页, 欢迎下载使用。
1.以豌豆为材料进行杂交实验,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豌豆是自花传粉,闭花授粉的植物
B.进行豌豆杂交时,母本植株需要人工去雄
C.杂合子中的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时相互分离
D.所有圆粒豌豆的基因型都相同
【答案】D
【分析】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过程中,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详解】A、豌豆是自花传粉,闭花授粉的植物,A正确;
B、在实验中进行杂交时,要先除去母本未成熟花的全部雄蕊,然后套袋,待母本雌蕊成熟后,进行传粉,然后再套袋,B正确;
C、杂合子中的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时分离,C正确;
D、圆粒豌豆是显性性状,纯合子和杂合子都有可能,D错误。
故选D。
2.下列关于遗传实验和遗传规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非等位基因之间的自由组合会影响生物的表型
B.自交是自花传粉或同株异花授粉的植物的主要交配方式
C.孟德尔巧妙设计的测交方法可以用于检测F1的基因型
D.杂合子与纯合子基因组成不同,性状表现也不同
【答案】D
【分析】1、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试验中,实现3:1的分离比必须同时满足的条件是:F1形成的配子数目相等且生活力相同,雌、雄配子结合的机会相等;F2不同的基因型的个体的存活率相等;等位基因间的显隐性关系是完全的;观察的子代样本数目足够多。
2、测交的定义是孟德尔在验证自己对性状分离现象的解释是否正确时提出的,为了确定子一代是杂合子还是纯合子,让子一代与隐性纯合子杂交,这就叫测交。在实践中,测交往往用来鉴定某一显性个体的基因型和它形成的配子类型及其比例。
【详解】A、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之间的自由组合会产生不同的基因型,从而会影响生物的性状表现,A正确;
B、自交是自花传粉、闭花受粉或同株异花传粉的植物的主要交配方式,B正确;
C、测交方法可以检测子一代的基因型及产生配子的种类及比例,即孟德尔巧妙设计的测交方法可以用于检测F1的基因型,C正确;
D、杂合子与纯合子基因组成不同,性状表现可能相同,如豌豆的Dd与DD都可表现为高茎,D错误。
故选D。
3.研究发现遗传性秃头基因(a)的表达与高水平的雄激素有正相关,秃头基因纯合子(aa)在两性均表现为秃头,杂合子(Aa)则只在男性中表现为秃头,女性杂合子(Aa)表现为发量正常。现有一位秃头男士,其父亲发量正常,该秃头男士的妻子发量正常,不考虑突变等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他们的儿子一定会秃头B.他们的女儿一定不会秃头
C.他们的儿女都有可能秃头D.他们的儿子秃头风险小于女儿
【答案】C
【分析】秃头男士的基因型有aa、Aa,秃头女士的基因型为aa。现有一位秃头男士,其父亲发量正常(AA),说明该秃头男生的基因型为Aa,该秃头男士的妻子发量正常,其基因型可能为Aa、AA。
【详解】ABC、现有一位秃头男士,其父亲发量正常(AA),说明该秃头男生的基因型为Aa,该秃头男士的妻子发量正常,其基因型为Aa、AA,他们的儿子的基因型可能为aa、Aa(秃头)、AA(不秃头),因此,他们的儿子不一定会秃头。他们的女儿的基因型可能为aa(秃头)、Aa(不秃头)、AA(不秃头),可能会秃头。他们的儿女都有可能秃头,AB错误;C正确;
D、当后代基因型为aa时,女儿表现为秃头;当后代基因型为Aa、aa时,儿子都表现为秃头,他们的女儿秃头风险小于儿子,D错误。
故选C。
4.已知绵羊角的表型与基因型的关系如下表,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若双亲无角,则子代全部无角
B.若双亲有角,则子代全部有角
C.若双亲基因型为Hh,则子代有角与无角的数量比为1∶1
D.绵羊角的性状遗传不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
【答案】C
【分析】基因的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在杂合体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
基因型
HH
Hh
hh
公羊的表型
有角
有角
无角
母羊的表型
有角
无角
无角
配子遗传给后代。
【详解】A、双亲无角,如果母本是Hh,则子代雄性个体中会出现有角,A错误;
B、双亲有角,如果父本是Hh,母本是HH,则子代中雌性个体Hh会出现无角,B错误;
C、双亲基因型为Hh,则子代雄性个体中有角与无角的数量比为3:1,雌性个体中有角与无角的数量比为1:3,若雌雄比例相同,则子代有角与无角的数量比为1∶1,C正确;
D、绵羊角的性状遗传受一对等位基因的控制,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D错误。
故选C。
5.已知某植物花瓣的形态和颜色受2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控制,其中AA、Aa、aa分别控制大花瓣、小花瓣、无花瓣;BB和Bb控制红色,bb控制白色。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自交,后代有4种表型
B.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自交,后代中白色小花瓣植株占3/16
C.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自交,后代中能稳定遗传的植株有4种基因型、4种表型
D.白色大花瓣与无花瓣植株杂交,后代可能出现红色小花瓣
【答案】D
【分析】根据题意分析可知:植物花瓣的形态和花瓣颜色受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控制,因此在遗传过程中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且A对a是不完全显性,B对b是完全显性,所以红色大花瓣基因型是AAB_,白色大花瓣基因型是AAbb,红色小花瓣基因型是AaB_,白色小花瓣基因型是Aabb,无花瓣基因型是aa__。
【详解】A、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自交,Aa×Aa→子代表现型是3种,Bb×Bb→后代的表现型2种,但是基因型为aaB_和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无花瓣,表型相同,因此后代有5种表现型,A错误;
B、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自交Aa×Aa→后代小花瓣为1/2Aa,Bb×Bb→后代白色为1/4bb,因此后代中白色小花瓣植株占1/2×1/4=1/8,B错误;
C、AaBb自交,基因型为AABB、AAbb、aa_ _均可稳定遗传,共5种基因型,其中aa_ _没有花瓣,因此属于同一种表现型,共3种表现型,C错误;
D、白色大花瓣基因型是AAbb,无花瓣基因型是aa__,后代可能出现红色小花瓣(AaB _),D正确。
故选D。
6.甲、乙两位同学分别用小球做遗传规律模拟实验。甲同学每次分别从Ⅰ、Ⅱ小桶中随机抓取一个小球并记录字母组合;乙同学每次分别从Ⅲ、Ⅳ小桶中随机抓取一个小球并记录字母组合。将抓取的小球分别放回原来小桶后,再多次重复。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乙同学的实验模拟了遗传因子的分离和配子随机结合的过程
B.实验中每只小桶内两种小球的数量和小球总数都必须相等
C.甲同学的实验可模拟独立遗传的两对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时自由组合的过程
D.每次抓出的小球统计完后要放回小桶,抓球的次数越多则越接近理论数值
【答案】D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I、Ⅱ小桶中的小球表示的是一对等位基因D和d,说明甲同学模拟的是基因分离规律实验;Ⅲ、Ⅳ小桶中的小球表示的是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说明乙同学模拟的是基因自由组合规律实验。
【详解】A、Ⅲ、Ⅳ小桶中放的小球代表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乙同学模拟的是等位基因分离和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过程,A错误;
B、每只小桶内两种小球的数量必须相等,但每只小桶内小球的总数不一定要相等,B错误;
C、I、Ⅱ小桶中的小球表示的是一对等位基因D和d,说明甲同学模拟的是基因分离规律实验,C错误;
D、每次抓出的小球统计完后要放回小桶,并且抓球的次数越多则越接近理论数值,D正确。
故选D。
7.用某种高等植物的纯合红花植株与纯合白花植株进行杂交,F1全部表现为红花。F1自交,得到的F2植株中,红花为272株,白花为212株;用纯合白花植株的花粉给F1红花植株授粉,得到的子代植株中,红花为101株,白花为302株。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F2白花植株全为纯合子B.F2中红花植株的基因型有4种
C.F2的红花植株中纯合子比例为1/16D.F2中红花植株的基因型与F1红花植株的基因型相同
【答案】B
【分析】根据题意分析可知:某高等植物的纯合红花植株与纯合白花植株进行杂交,F1全为红花植株;F1自交得到的F2植株中,红花:白花=272:212≈9:7,属于9:(3+3+1)变式,由此可以确定该对表现型由两对基因共同控制,决定花的颜色的基因是由2对等位基因控制(假设A、a和B、b控制),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F1的基因型为AaBb,用纯合白花植株的花粉给F1红花植株授粉,即红花AaBb×白花aabb→1AaBb(红花):1Aabb(白花):1aaBb(白花):1aabb(白花)。
【详解】A、根据题意分析可知:某高等植物的纯合红花植株与纯合白花植株进行杂交,F1全为红花植株;F1自交得到的F2植株中,红花:白花=272:212≈9:7,属于9:(3+3+1)变式,由此可以确定该对表现型由两对基因共同控制,决定花的颜色的基因是由2对等位基因控制(假设A、a和B、b控制),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F1的基因型为AaBb,F1自交,得到的F2植株中,红花(A_B_):白花(A_bb:aaB_:aabb)=9:7,可见F2白花植株不全为纯合子,A错误;
B、由A项分析可知,F2植株中,红花基因型为A_B_,则F2中红花植株的基因型有4种,B正确;
C、由A项分析可知,F2植株中,红花基因型为A_B_,即1份AABB+2份AABb+2份AaBB+4份AaBb=9份,则F2
的红花植株中纯合子比例为1/9,C错误;
D、由A项和B项分析可知,F2中红花植株的基因型有四种,F1红花植株的基因型仅1种,D错误。
故选B。
8.已知玉米高秆(D)对矮秆(d)为显性,抗病(R)对易感病(r)为显性,控制这两对性状的基因独立遗传。现用两个纯种的玉米品种甲(DDRR)和乙(ddr)杂交得F1,再用F1与玉米丙杂交(如图1),结果如图2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两对等位基因遗传时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B.丙个体自交,产生的子代中矮秆抗病个体占1/2
C.如果图1中的F1自交,则F2中与亲本表型不同的个体占3/8
D.图2中的四种类型中都有纯合子和杂合子
【答案】C
【分析】两个纯合的玉米品种甲(DDRR)和乙(ddrr)杂交得F1(DdRr),再让F1与玉米丙杂交得到后代比例如图2。根据图2,子代表现高秆:矮秆=1:1,抗病:易感病=3:1,可以判断亲本丙为ddRr。
【详解】AB、据图可知,两个纯合的玉米品种甲(DDRR)和乙(ddrr)杂交得F1(DdRr),再让F1与玉米丙杂交得到后代比例如图2。根据图2,子代表现高秆:矮秆=1:1,抗病:易感病=3:1,F2中高秆抗病:高秆易感病:矮秆抗病:矮秆易感病=3:1:3:1=(3:1)(1:1),说明这两对等位基因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可以判断亲本丙为ddRr,丙个体(ddRr)自交,产生的子代中矮秆抗病(ddR_)个体占3/4,AB错误;
C、若图1中的F1(DdRr)自交,则F2中与亲本表型不同的个体(D_rr和ddR_)占3/16+3/16=3/8,C正确;
D、图2中矮秆易感病个体(ddrr)都是纯合子没有杂合子,D错误。
故选C。
9.如图是某二倍体雄性动物(2n=8)细胞分裂后期图像,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A.该细胞最可能在进行有丝分裂
B.与该细胞来自同一母细胞的另一个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很可能少于同时期的正常细胞
C.该细胞内无同源染色体
D.与该细胞来自同一母细胞的另一个细胞此时可能正在不均等分裂
【答案】B
【分析】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等于体细胞染色体数目,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粒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也等于体细胞染色体数目。
【详解】如图是某二倍体雄性动物(2n=8)细胞分裂后期图像,若为有丝分裂,则细胞内的染色体数目应为16条,而题图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10条,最有可能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正常情况下,此时细胞中无同源染色体,由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一对同源染色体未正常分离而移向同一极,导致其含有同源染色体,故与该细胞来自同一母细胞的另一个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很可能少于同时期的正常细胞,由于该细胞来自雄性动物,与该细胞来自同一母细胞的另一个细胞此时可能正在均等分裂,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10.下图表示某雄果蝇(2n=8)进行减数分裂时,处于四个不同阶段(Ⅰ~Ⅳ)细胞中遗传物质及其载体(①~③)的数量。下列叙述与图中信息相符的是( )
A.在Ⅰ、Ⅳ阶段的细胞内,都不含有同源染色体
B.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发生在Ⅱ阶段
C.在Ⅱ、Ⅲ阶段的细胞内,都可能含有两个Y染色体
D.Ⅱ→Ⅲ过程产生的两个子细胞的染色体组成相同
【答案】B
【分析】1、减数分裂是有性生殖的生物产生生殖细胞时,从原始生殖细胞发展到成熟生殖细胞的过程。这个过程中DNA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两次,产生的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是本物种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一半。
2、根据题意可知,②有的时期有,有的时期没,表示染色单体;③可以是①的2倍,因此③是核DNA,①是染色体。根据每个时期染色体、染色单体和核DNA数量关系可知,Ⅰ可以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Ⅱ可以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中期和后期;Ⅲ可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前期和中期,Ⅳ表示减数分裂结束产生的生殖细胞。
【详解】A、根据题意可知,②有的时期有,有的时期没,表示染色单体;③可以是①的2倍,因此③是核DNA,①是染色体。根据每个时期染色体、染色单体和核DNA数量关系可知,Ⅰ可以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Ⅳ表示减数分裂结束产生的生殖细胞,Ⅰ如果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存在同源染色体,A错误;
B、Ⅱ所处阶段可代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可发生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和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即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发生在Ⅱ阶段,B正确;
C、Ⅱ可以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中期和后期,细胞中只含有一条Y染色体,但该条染色体含有2条染色单体;Ⅲ可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前期和中期,可能含有Y染色体、也可能不含,如果含有Y染色体,只含有一条,但该条染色体含有2条染色单体,C错误;
D、Ⅱ可以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中期和后期,Ⅲ可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前期和中期,由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因此Ⅱ→Ⅲ过程产生的两个子细胞的染色体组成不一定相同,D错误。
故选B。
11.下图是某二倍体动物个体体内细胞分裂过程中物质或结构变化的相关模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动物是雄性动物,显微镜下能看到图1细胞连续动态分裂的过程
B.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发生在图1中细胞D和图2中的GH段所示时期中
C.处于图2中CD、GH、OP段时期的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有可能相同
D.图2中DE、HI、JK、PQ段都会发生着丝粒分裂
【答案】B
【分析】分析图1可知,图A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粒分裂,染色单体分开形成子染色体,处于减数
第二次分裂后期;图B没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粒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图C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粒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有丝分裂中期;图D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图2中,AE段核DNA数目加倍后又减半,表示有丝分裂;FK段核DNA加倍一次,连续减半两次,表示减数分裂;LM段染色体数目恢复至体细胞中染色体数,表示受精作用;MQ段染色体数目加倍后减半,表示有丝分裂。
【详解】A、图D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细胞质均分,为雄性动物,有丝分裂过程中细胞已经死亡,无法看到图1细胞连续动态分裂的过程,A错误;
B、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图1中细胞D同源染色体正分离,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图2中FK段表示减数分裂过程,GH段DNA已经完成复制,HI代表减数第一次分裂末期完成,GH段代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中期和后期,所以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发生在图1中细胞D和图2中的GH段所示时期中,B正确;
C、图2中AE段表示有丝分裂,其中CD段表示有丝分裂前期、中期和后期,染色体数目可能为2N或4N;FK段表示减数分裂,其中GH段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中期和后期,染色体数目为2N;MQ段也表示有丝分裂,其中OP段表示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数目为4N。因此处于图2中CD、GH、OP段时期的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不相同,C错误;
D、图2中DE为有丝分裂末期,着丝粒的分裂发生在CD段(有丝分裂后期);HI为减数第一次分裂末期,发生同源染色体被平均分配到2个子细胞中,着丝粒未分裂;JK为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着丝粒分裂发生在IJ段(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PQ段为有丝分裂末期,着丝粒分裂发生在NO段(有丝分裂后期),D错误。
故选B。
12.某同学进行观察玉米(2N=20)减数分裂的实验。图甲和图乙是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2个分裂时期图像,图丙是细胞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对数的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甲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染色体减半,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
B.图乙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每个细胞中有10条染色体
C.图甲对应于图丙的CD段,图乙对应于图丙的HI段
D.图甲和图乙的下一个时期每个细胞中核DNA分子数都会减半
【答案】D
【分析】图示分析:甲图细胞中同源染色体分向两极,是MI后期;乙图细胞分为四部分,是MII后期;丙图AF段表示有丝分裂,FJ表示减数分裂,其中FG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HJ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
【详解】A、甲图细胞中同源染色体分向两极,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染色体数目不变,细胞中存在同源染色体,A错误;
B、图乙细胞染色体分为4个部分,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每个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有20条染色体,B错误;
C、 图甲细胞中的同源染色体分离,对应于图丙的FG段,因为图甲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但是还是一个细胞,仍然有同源染色体;图乙细胞没有同源染色体,对应于图丙的HI段,C错误;
D、图甲和图乙的下一时期分别是减数第一次分裂末期、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细胞一分为二,每个细胞中核DNA分子数都会减半,D正确。
故选D。
13.下列有关生物科学探究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萨顿用假说—演绎法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
B.萨顿根研究发现控制果蝇眼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C.摩尔根用果蝇作实验材料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
D.摩尔根利用荧光标记法测定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相对位置
【答案】C
【分析】基因位于染色体上,且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详解】A、萨顿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提出了基因在染色体上,没有证明,A错误;
BC、摩尔根利用假说-演绎法,通过果蝇的红眼和白眼这一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证明了控制果蝇眼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不是萨顿证明,B错误,C正确;
D、摩尔根和他的学生们发明了测定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相对位置的方法,并绘制出第一个果蝇各种基因在染色体上的相对位置的图,并说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荧光标记法是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定位基因的方法,D错误。
故选C。
14.如图是果蝇的一个初级精母细胞中的甲、乙两条染色体,染色体上的黑点代表了部分基因(一个黑点就代表一个基因),其中有两对基因用(A/a)、(B/b)表示,这部分基因的位置是通过现代生物学技术标记显示出来的,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该细胞中还含有另外三对形态、大小相同的同源染色体
B.该图说明一条染色体上有多个基因,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C.图中所示的每对等位基因彼此分离时,非等位基因可以自由组合
D.该个体一定不可能产生基因型为AB和ab的精子
【答案】B
【分析】甲和乙为同源染色体,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甲和乙均含有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姐妹染色单体的分离发生在有丝分裂后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详解】A、根据题干信息初级精母细胞可知该果蝇为雄果蝇,雄果蝇中一对性染色体形态大小不同,A错误;
B、由图可知,每条染色体上含有多个荧光点,说明每条染色体上含有多个基因,故此图说明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B正确;
C、图中的非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不能自由组合,C错误;
D、甲乙这对同源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若发生了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互换,则可形成AB、ab的精子,D错误。
故选B。
15.现用一只隐性雌性个体与一只显性雄性个体杂交,不考虑突变。根据子代的性状表现判断基因的位置,不正确的是( )
A.若后代雌性为隐性,雄性为显性,则该基因可能位于片段I上
B.若后代雌性为显性,雄性为隐性,则该基因可能位于片段Ⅱ2上
C.若后代雌性为显性,雄性为隐性,则该基因可能位于片段I上
D.若后代雌性为隐性,雄性为显性,则该基因可能位于片段Ⅱ2上
【答案】D
【分析】在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Ⅰ)的相同位置上,存在相同的基因或等位基因;在XY染色体的非同源区段Ⅱ2上,Y染色体上没有与之相同的基因或等位基因;在XY染色体的非同源区段Ⅱ1上,X染色体上没有与之相同的基因或等位基因。
【详解】AC、用B、b表示相关的基因。若该基因位于片段I上,则隐性雌性个体的基因型为XbXb,显性雄性个体的基因型为XbYB或XBYb或XBYB,后代的表现型为:雌性为隐性(XbXb)、雄性为显性(XbYB)或雌性为显性(XBXb)、雄性为隐性(XbYb)或雌性为显性(XBXb)、雄性也为显性(XbYB),AC正确;
BD、若该基因位于片段Ⅱ2上,则隐性雌性个体的基因型为XbXb,显性雄性个体的基因型为XBY,后代的表现型为:雌性为显性(XBXb)、雄性为隐性(XbY),B正确,D错误。
故选D。
16.下图为利用金丝雀(ZW性别决定方式)羽色这对相对性状所做的杂交实验示意图,羽色受二对等位基因控制。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控制羽色的基因在W染色体上
B.两个实验中,F1中的绿色雄性个体都是纯合子
C.让实验二F1中的雌雄金丝雀相互杂交,后代羽色都表现为绿色
D.若控制羽色的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则可利用实验一快速判定F1个体的性别
【答案】D
【分析】题意分析:金丝雀的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雌性的性染色体组成为ZW,雄性的性染色体组成为ZZ。
【详解】A、由实验一中F1雌雄个体的表现型不一致,可判定金丝雀羽色的遗传为伴性遗传,由实验二的结果可判定绿色为显性性状。由于实验一的杂交子代中只有黄棕色雌鸟,故控制羽色的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A错误;
B、根据实验二结果可知,绿色为显性性状,黄棕色为隐性性状,故两个实验中,F1中的绿色雄性个体都是杂合子,若相关基因用B/b表示,则F1中雄性个体的基因型可表示为ZBZb,B错误;
C、实验二F1中的雌雄金丝雀的基因型可表示为ZBZb、ZBW,它们相互杂交,后代雄性的基因型为ZBZb、ZBZB,它们的羽色都表现为绿色,雌性(ZBW、ZbW)羽色有绿色和黄棕色两种,C错误;
D、若控制羽色的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则可利用实验一:隐性雄性×显性雌性,子代雌性全为黄棕色,雄性全为绿色,故可快速判定F1个体的性别,D正确。
故选D。
17.芦笋是石刁柏的幼苗,营养丰富,可供蔬食。石刁柏(2n=20)属于XY型性别决定的雌雄异株植物、石刁柏的抗锈病、不抗锈病和长叶、短叶两对相对性状各自分别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两株石刁柏杂交,得到F1的表现型及数目如下表,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长叶抗锈病
短叶抗锈病
长叶不抗锈病
短叶不抗锈病
雌株(株)
89
0
32
0
A.亲本石刁柏均为杂合子,但基因型不同
B.F1雌株中纯合子与杂合子的比值为1:5
C.控制抗锈病、不抗锈病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D.石刁柏的一个配子中有10条形态功能不同的染色体
【答案】B
【分析】1、基因的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在杂合体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2、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详解】AC、若抗锈病、不抗锈病受到等位基因A、a控制,长叶、短叶受到等位基因B、b控制,据表中数据可知,长叶:短叶=3:1,且雌性中没有短叶,说明控制长叶和短叶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抗锈病:不抗锈病=3:1,且雌雄比例相等,所以抗锈病、不抗锈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故亲代石刁柏的基因型分别为AaXBXb和AaXBY,AC正确;
B、亲代石刁柏的基因型分别为AaXBXb和AaXBY,F1中雌性有关长叶和短叶的基因型为XBXb和XBXB,有关抗锈病、不抗锈病基因型为AA、Aa、aa,故雌株的纯合子与杂合子的比值为1:3,B错误;
D、石刁柏(2n=20)表明石刁柏有2个染色体组,每个染色体组中有10条形态和功能不同的染色体,D正确。
故选B。
18.将含有R型肺炎链球菌的培养液加入试管甲,将加热致死的S型肺炎链球菌破碎后得到细胞提取物放入试管乙,并在试管乙中加入一定量的RNA酶;将试管甲、乙中的液体混合后得到试管丙。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分析,正确的是( )
A.加热致死的S型肺炎链球菌中蛋白质和核酸均失去功能
B.试管乙中加入RNA酶的目的是催化合成RNA
C.此实验并不能证明何种物质是S型肺炎链球菌的遗传物质
雄株(株)
43
48
15
13
D.试管甲、乙中的液体混合后,试管丙中S型肺炎链球菌的数量多于R型
【答案】C
【分析】分析题意可知:甲试管中有R型肺炎双球菌,在乙试管中含有加热杀死的S型菌的细胞提取物,在加入RNA酶后,将RNA水解,故剩余的物质有蛋白质、荚膜多糖、DNA 等,再将甲乙试管混合。
【详解】A、加热杀死的S型肺炎双球菌中蛋白质变性失活,失去功能,核酸变性后在低温条件下可复性,没有失去功能,A错误;
B、试管乙中加入RNA酶的目的是水解RNA,B错误;
C、此实验由于没有把蛋白质、荚膜多糖、DNA 等物质分开,故并不能证明何种物质是S型肺炎双球菌的遗传物质,C正确;
D、试管甲、乙混合后,试管丙中有一部分R型细菌转化成S型细菌,但转化率较低,故S型肺炎双球菌的数量少于R型,D错误。
故选C。
19.下列关于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离心前通常需搅拌,搅拌目的是使大肠杆菌外的T2噬菌体外壳和大肠杆菌分离
B.用35S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如果培养时间过长,将导致B的放射性增加
C.用32P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时,最后获得的子代噬菌体部分含放射性
D.用32P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离心后发现B有较弱的放射性,可能是因为少量T2噬菌体未侵染大肠杆菌
【答案】B
【分析】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
【详解】A、该实验搅拌的目的是让噬菌体未侵染细菌的部分(蛋白质外壳)和大肠杆菌分离,A正确;
B、用35S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由于35S标记的是蛋白质外壳,而外壳未进入细菌细胞内,所以培养时间过长对实验无影响,B错误;
C、DNA复制是半保留复制,以用32P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DNA为模板,最后获得的子代噬菌体部分
含放射性, C正确;
D、用32P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离心后发现B有较弱的放射性,可能是因为培养时间过短,少量T2噬菌体未侵染大肠杆菌,D正确。
故选B。
20.已知烟草花叶病毒(TMV)和车前草病毒(HRV)都能侵染烟草叶片,且两者都由蛋白质和RNA组成,下图是探索HRV的遗传物质是蛋白质还是RNA的操作流程图。请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本实验运用了对照原则,无空白对照组
B.实验过程中重组病毒的后代是HRV
C.该实验只能说明HRV的遗传物质是RNA
D.c过程能说明蛋白质外壳没有侵染能力
【答案】A
【分析】分析题图信息可知,用TMV的蛋白质外壳、HRV的RNA和TMV的蛋白质外壳与HRV的RNA组成的重组病毒感染烟叶,用TMV的蛋白质外壳感染的烟叶没有出现病斑,其他两组烟叶上出现的病斑是HRV的病斑,结果说明TMV的蛋白质外壳没有侵染作用,HRV的RNA和TMV的蛋白质外壳与HRV的RNA组成的重组病毒有感染作用。
【详解】A、a组和b组分别由TMV和HRV直接侵染烟草叶片,属于空白对照组,A错误;
B、将TMV的蛋白质外壳和HRV的RNA进行重组,获得重组病毒,其后代是HRV,B正确;
C、该实验只设计用HRV的RNA和TMV的蛋白质外壳重组获得的病毒侵染烟草叶片的实验,因此,该实验只能证明HRV的遗传物质是RNA,C正确;
D、c过程蛋白质外壳侵染烟草叶片,没有出现病斑,说明蛋白质外壳没有侵染能力,D正确。
故选A。
21.如图为某同学在学习DNA的结构后画的含有两个碱基对的DNA片段(“”代表磷酸),下列为几位同学对此图的评价,叙述正确的是( )
、
A.甲说:“物质组成和结构上没有错误”
B.乙说:“只有一处错误,就是U应改为T”
C.丙说:“核糖应改为脱氧核糖”
D.丁说:“如果他画的是RNA双链,则该图应是正确的”
【答案】C
【分析】DNA与RNA在组成成分上的区别:DNA中的五碳糖是脱氧核糖,RNA中的五碳糖是核糖;DNA中特有的碱基是胸腺嘧啶T,RNA中特有的碱基是尿嘧啶U。DNA分子的结构特点是:DNA分子是由2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链组成的规则的双螺旋结构,磷酸和脱氧核糖交替排列在外侧,构成DNA的基本骨架,碱基在内侧,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形成碱基对,且遵循A与T配对、G与C配对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详解】A、分析题图可知,图示的DNA的结构在物质组成和结构上都出现错误,不该出现尿嘧啶和核糖,且连接方式也错误,即脱氧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连接错了,A错误;
B、分析题图可知,该DNA模型至少有3处错误:核糖应改成脱氧核糖,U应改成T,脱氧核苷酸之间磷酸二酯键的位置也错了,B错误;
C、由题图分析可知,核糖应改成脱氧核糖,U应改成T,脱氧核苷酸之间磷酸二酯键的位置错误,故丙说:“核糖应改为脱氧核糖”,C正确;
D、即使画的是RNA双链结构,则该图也应该是错误的,磷酸二酯键的位置错误,D错误。
故选C。
22.若某DNA片段含有100个碱基对,腺嘌呤占DNA分子的20%,其中一条链上鸟嘌呤占该链的24%。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该DNA片段中(A+G)/(T+C)=1
B.该DNA片段一条链上嘌呤比例为44%
C.该DNA片段另一条互补链上鸟嘌呤占36%
D.该DNA分子共含有氢键260个
【答案】B
【详解】DNA是由两条单链组成的,这两条链按反向平行方式盘旋成双螺旋结构。DNA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排列在内侧。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并且碱基配对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腺嘌呤)一定与T(胸腺嘧啶)配对;G(鸟嘌呤)一定与C(胞嘧啶)配
对。
A、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可知,DNA分子中的A和T相等,G和C相等,因此嘌呤数和嘧啶数相等,即该DNA片段中(A+G)/(T+C)=1,A正确;
B、该双链DNA中腺嘌呤占20%,胸腺嘧啶也占20%,则每条单链中腺嘌呤和胸腺嘧啶共占40%,无法计算出单链上腺嘌呤的比例,故无法计算出嘌呤的比例,B错误;
C、该DNA分子中腺嘌呤和鸟嘌呤共占50%,则鸟嘌呤占30%,一条链上鸟嘌呤占24%,则另一条互补链上鸟嘌呤占30%×2-24%=36%,C正确;
D、该DNA片段中有腺嘌呤和胸腺嘧啶碱基对40个,有鸟嘌呤和胞嘧啶60个,前者碱基对之间有2个氢键,后者碱基对之间有3个氢键,共有氢键40×2+60×3=260个,D正确。
故选B。
23.如图表示发生在细胞核内的DNA复制过程,其中a、b、c、d表示脱氧核苷酸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此过程需要ATP、解旋酶和DNA酶等
B.新合成的子链中包含部分母链片段
C.合成的b、c链的碱基排列顺序互补
D.此过程需双链解旋结束后才开始子链的合成
【答案】C
【分析】DNA复制是以亲代DNA分子为模板合成子代DNA分子的过程,DNA复制的条件:①模板:亲代DNA分子的两条链;②原料:游离的4种脱氧核苷酸;③能量:ATP;④酶:解旋酶、DNA聚合酶。
【详解】A、该过程表示的是DNA复制,需要ATP、解旋酶和DNA聚合酶等,不需要DNA酶(其作用是水解DNA),A错误;
B、DNA的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新合成的子链中不包含母链片段,B错误;
C、DNA复制是以亲代DNA双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生成新子链,再分别和母链形成子代DNA的过程,由于a和d碱基互补,因此正常情况下合成的b、c链的碱基排列顺序也应互补,C正确;
D、DNA复制过程是边解旋边复制,即此过程在双链解旋结束前就开始了子链的合成,D错误。
故选C。
24.下图为环状DNA分子的复制方式,被称为滚环复制。其过程是先打开其中一条单链a的一个磷酸二酯键,游离出一个3'-OH和一个5'-磷酸基末端,随后,在DNA聚合酶催化下,以b链为模板,从a链的3'-OH末端加入与b链互补的脱氧核苷酸,使链不断延长,新合成的子链随b链的滚动而延伸。与此同时,以伸展的a链为模板,合成新的子链。最后合成两个子代双链分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DNA甲需要DNA水解酶断裂磷酸二酯键打开缺口
B.滚环复制中,b链滚动方向为逆时针
C.每条子链的合成都需要合成引物
D.DNA乙和DNA丙中新合成链的碱基序列相同
【答案】B
【分析】DNA分子的复制时间: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前的间期;条件:模板(DNA的双链)、能量(ATP水解提供)、酶(解旋酶和DNA聚合酶等)、原料(游离的脱氧核苷酸);过程:边解旋边复制;结果:一条DNA复制出两条DNA;特点:半保留复制。
【详解】A、DNA甲需要特异的酶断裂磷酸二酯键打开缺口,DNA水解酶会将DNA水解,A错误;
B、由图可知,以环状b链为模板,从a链的3’-OH末端加入与b链互补的脱氧核苷酸,使链不断延长,通过逆时针滚动而合成新的正链,B正确;
C、滚环复制前亲代双链DNA的一条链在DNA复制起点处被切开,其5'端游离出来,此后开始复制,由于DNA复制过程中子链的延伸在3'-OH端,结合图示可知,滚环复制在3′-OH端开始以切开的该链为引物向前延伸,不需要合成引物,C错误;
D、DNA乙(以b链为模板)和DNA丙(以a链为模板)中新合成链的碱基序列互补,D错误。
故选B。
25.关于基因和染色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基因主要位于染色体上
B.基因在染色体上是由萨顿提出的,而证实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是摩尔根
C.果蝇的X染色体比Y染色体短小,因此Y染色体上含有与X染色体对应的全部基因,而X染色体上不具备与Y染色体所对应的全部基因
D.同源染色体同一位置上的基因可能不同,但所控制的性状是一对相对性状
【答案】C
【分析】1、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基因在染色体上,并且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
2、萨顿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提出基因在染色体的假说,摩尔根运用假说-演绎法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
【详解】A、基因主要位于染色体上且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A正确;
B、基因在染色体上是由萨顿提出的,摩尔根利用假说-演绎法证实基因位于染色体上,B正确;
C、果蝇的X染色体比Y染色体短小,但Y染色体上并不含有与X染色体对应的全部基因,如控制果蝇眼色的基因只分布在X染色体上,C错误;
D、同源染色体同一位置上的基因可能不同,如等位基因,但所控制的是一对相对性状,D正确。
故选C。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0分。
26.某生物学兴趣小组以小鼠为实验材料,进行相关实验探究,图甲、乙、丙是某小取体内细胞的分裂示意图(仅显示部分染色体)。图丁中细胞类型是依据不同时期细胞中染色体数和核DNA分子数的数量关系而划分的。图戊表示该动物细胞分裂时期染色体数量变化曲线请据图回答:
(1)甲细胞所处时期是,它发生在图戊中的 (填序号)阶段。
(2)乙细胞的名称为 ,含有 个四分体,对应图丁的 (填字母)
(3)该小鼠为 (填写“雌性”或者“雄性”),判断理由是 。
(4)在图丁中a-e四个时期中一定具有同源染色体的时期是 。
(5)图戊A和B两个生理过程的名称分别是,它们对于维持小风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以及遗传和变异都十分重要。
(6)图戊中,曲线在①②阶段下降的原因是 。
【答案】(1) 有丝分裂后期 ⑥
(2) 初级卵母细胞 2 b
(3) 雌性 丙图细胞的细胞质不均等分裂
(4)a、b
(5)减数分裂、受精作用(顺序不能交换)
(6)同源染色体分离
【分析】1、题图分析:
图甲细胞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含有同源染色体,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图乙细胞是有丝分裂产生的子细胞(精原细胞);图丙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正在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丁图:a是有丝分裂后期,b是有丝分裂前期、中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中期和后期,c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d是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前期、中期,e是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
戊图:①表示减数分裂Ⅰ,②表示减数分裂Ⅱ,③ 减数分裂Ⅱ的后期,④是受精作用,⑤是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⑥是有丝分裂后期,⑦是有丝分裂末期;
2、减数分裂是有性生殖的生物产生生殖细胞时,从原始生殖细胞发展到成熟生殖细胞的过程。这个过程中DNA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两次,产生的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是本物种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一半。
【详解】(1)甲图发生了着丝粒分裂,有同源染色体,故处于有丝分裂的后期,对应戊图的⑥时期。
(2)由丙图可知,该细胞中发生了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应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细胞质不均分,为卵细胞的形成过程,所以该细胞为初级卵母细胞,四分体是同源染色体联会后配对形成的,据图可知,该细胞中含有2个四分体,对应图丁中的b时期。
(3)由丙图可知,该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根据丙图细胞的细胞质不均等分裂,为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则该小鼠为雌性动物。
(4)在图丁的5种细胞类型中,a处于有丝分裂后期,b处于有丝分裂的前期或中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一定含有同源染色体。
(5)图戊中A过程染色体先减半、再加倍,代表减数分裂,B过程中染色体数目恢复到正常,代表受精作用。
(6)图戊中①表示减数分裂Ⅰ,②表示减数分裂Ⅱ,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同源染色体分离是子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减半的最关键原因。
27. 如图为T₂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部分步骤和结果,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T₂噬菌体的化学成分是 ,用放射性32P 标记的是 T₂噬菌体的 。
(2)要获得32P标记的T₂噬菌体,必须用含32P的大肠杆菌培养,而不能用含32P的培养基直接培养,原因是 。
(3)实验过程中搅拌的目的是 。离心后放射性较高的是 (填“上清液”或“沉淀物”)。
(4)接种噬菌体后培养时间过长,发现上清液中放射性增强,最可能的原因是 。
(5)赫尔希和蔡斯还设计了35S的一组实验,理论上放射性只出现在上清液,而实际上沉淀物中也有少量放射性,原因可能是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结论是 。
【答案】(1) 蛋白质和DNA DNA
(2)T₂噬菌体是细菌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必须生活在活细胞中
(3) 使吸附在细菌表面的噬菌体与细菌分离 沉淀物
(4)培养时间过长,增殖形成的子代噬菌体会从细菌体内释放出来
(5) 搅拌不充分,一部分吸附在细菌表面的噬菌体未与细菌分离 DNA是噬菌体的遗传物质
【分析】1、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吸附→注入(注入噬菌体的DNA)→合成(控制者:噬菌体的DNA;原料:细菌的化学成分)→组装→释放。
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
【详解】(1)T₂噬菌体的化学成分是蛋白质和DNA,T₂噬菌体仅蛋白质分子中含有S,P几乎都存在与DNA分子中,用放射性32P 标记的是T₂噬菌体的DNA。
(2)T₂噬菌体是细菌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必须生活在活细胞中,因此要获得P标记的T₂噬菌体,必须用含32P的大肠杆菌培养。
(3)实验过程中搅拌的目的是使吸附在细菌表面的噬菌体与细菌分离;离心后放射性较高的是沉淀物,原因是32P存在于噬菌体DNA中,噬菌体侵染细菌时DNA进入细菌体内,所以沉淀物中放射性较高。
(4)若接种噬菌体后培养时间过长,增殖形成的子代噬菌体会从细菌体内释放出来,导致上清液中放射性增强。
(5)35S的一组实验,理论上放射性只出现在上清液,而实际上沉淀物中也有少量放射性,原因可能是搅拌不充分,一部分吸附在细菌表面的噬菌体未与细菌分离;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结论是:DNA是噬菌体的遗传物质。
28.科学家在研究DNA分子复制方式时进行了如下的实验研究(已知培养用的细菌大约每20min分裂一次,产生子代,实验结果见相关图示):如果两条单链均含15N,称为重DNA,离心时位于容器的下部;如果两条单链一条为15N,另一条为14N,称为中DNA,离心时位于容器的中部;如果两条单链均含14N,称为轻DNA,离心时位于容器的上部。
(1)实验一、实验二的作用是 。
(2)从结果C、D看,DNA复制具有 的特点。根据这一特点,理论上结果E中含14N的DNA分子所占比例为 。
(3)复制过程除需要模板DNA、脱氧核苷酸外,还需要 等条件。
(4)若对结果C中的DNA分子先用解旋酶处理,然后再离心,结果为F,请在图2中表示出 。
(5)若某次实验的结果中,结果C比以往实验结果所呈现的带略宽,可能的原因是新合成DNA单链中的N尚有少部分为 。
【答案】(1)对照作用
(2) 半保留复制 100%
(3)酶、能量
(4)
(5)15N
【分析】1、DNA复制条件:模板(DNA的两条链)、能量(ATP水解提供)、酶(解旋酶和DNA聚合酶等)、原料(4种游离的脱氧核苷酸)
2、DNA复制特点:半保留复制、边解旋边复制。
【详解】(1)实验应遵循对照原则,该实验中实验一和实验二起对照作用。
(2) 分析题图,根据细菌在14N培养基中培养得到的均为轻链DNA,细菌在15N培养基中培养得到的均为重链DNA,而结果C中杂合链DNA的条带位于轻链DNA和重链DNA之间,说明DNA复制具有半保留复制的特点。由于在含14N的培养基中培养,所以E中的DNA分子都含有14N。
(3) DNA复制过程除需要模板(DNA的两条链)、原料(4种游离的脱氧核苷酸)外,还需要能量、酶(解旋酶和DNA聚合酶等)条件。
(4) C中为杂合链DNA,对其用解旋酶处理后,分为轻链和重链两种,经过离心后分别位于轻链和重链位
置,如图所示:
(5)如果DNA的复制方式是半保留复制,若某次实验的结果中,结果C比以往实验结果所呈现的带略宽,可能的原因是新合成DNA单链中的N尚有少部分为15N。
29.下面有两组材料,请分析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I.豌豆种子中子叶的黄色与绿色由一对基因Y、y控制,如图为豌豆的两组杂交实验。
(1)豌豆子叶颜色中黄色为 性状,实验二黄色子叶戊的基因组成为 。
(2)实验一中黄色子叶丙与实验二中黄色子叶戊杂交,所获得的子代黄色子叶个体中能稳定遗传的占 。
Ⅱ.果蝇的灰身(D)对黑身(d)为显性,基因D、d位于常染色体上。为探究灰身果蝇是否存在特殊的致死现象,研究小组用多对杂合灰身雌雄果蝇进行杂交实验,统计并分析子代的表型及比例,完善预期结果及结论。
(3)若子代中 ,则灰身存在显性纯合致死现象。
(4)若子代中 ,则存在d配子50%致死现象。
【答案】(1) 显性 YY、Yy
(2)2/5
(3)灰身∶黑身=2∶1
(4)灰身∶黑身=8∶1
【分析】基因分离定律: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详解】(1) 实验二的后代出现了性状分离,表现为黄色子叶∶绿色子叶=3∶1,说明黄色子叶对绿色子叶为显性,说明实验二亲本的基因型为Yy,其自交产生的黄色子叶戊的基因型为Yy和YY。
(2)实验一中子代的比例为黄色子叶∶绿色子叶=1∶1,说明亲本黄色子叶甲的基因型为Yy,子代黄色子叶丙的基因型为Yy,其与实验二中黄色子叶戊(2/3Yy和1/3YY)杂交,所获得的子代黄色子叶个体所占的比例为1-2/3×1/4=5/6,子代中YY的个体所占的比例为2/3×1/4+1/3×1/2=2/6,因此,实验一中黄色子叶丙与实验二中黄色子叶戊杂交,所获得的子代黄色子叶个体中能稳定遗传的占2/5。
(3) 为探究灰身果蝇是否存在特殊的致死现象,研究小组用多对杂合灰身雌雄果蝇进行杂交实验,统计并分析子代的表型及比例,若灰身存在显性纯合致死现象,则多对杂合的灰身雌雄果蝇之间进行交配,后代出现DD(致死)∶Dd∶dd=1∶2∶1,即灰身∶黑身=2∶1。
(4) 若存在d配子50%致死现象,则群体配子D∶d=2∶1,则多对杂合的灰身雌雄果蝇之间进行交配,后代会出现dd的比例为1/3×1/3=1/9,即灰身∶黑身=8∶1。
30.果蝇红眼为野生型,白眼为突变型,摩尔根用果蝇进行了如下实验:
(1)根据以上实验结果可知,眼色的遗传遵循基因的 定律
(2)摩尔根根据实验结果,发现 从面提出了“控制果蝇眼色的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的假说。若控制眼色的基因用A、a表示,则F1中红眼果蝇的基因型是 。
(3)摩尔根等人通过测交验证他们提出的假说。下图是他们完成的测交实验之一:
①上述测交实验现象并不能充分验证“控制果蝇眼色的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的假说。
②为进一步验证“控制果蝇眼色的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的假说,请利用上述测交子代和野生型果蝇再设计一
个实验方案,并预期实验结果实验方案: (写出所用两只果蝇的基因型和表现型)。预期结果: (写出后代表现型及比例)。
【答案】(1)分离
(2) 白眼性状只出现在雄性个体中 XAXa、XAY
(3) 选择白眼雌果蝇与红眼雄果蝇进行测交 后代红眼雌果蝇:白眼雄果蝇=1:1
【分析】1、基因分离定律实质:在杂合子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当细胞进行减数分裂,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当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2、用果蝇做遗传学实验材料的优点是易饲养、繁殖快、染色体数目少、有多对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等。
【详解】(1)根据以上实验结果可知,子二代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说明眼色的遗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
(2)摩尔根根据实验结果,发现白眼性状只出现在雄性个体中,从而提出了“控制果蝇眼色的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的假说。若控制眼色的基因用A、a表示,亲代是红眼雌果蝇和白眼雄果蝇杂交,子一代全是红眼,说明红眼为显性,亲代基因型为XAXA、XaY,则F1中红眼果蝇的基因型是XAXa、XAY。
(3)为了充分验证摩尔根提出的“控制颜色的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的假说,应该选择白眼雌果蝇与红眼雄果蝇进行测交,亲本的基因型分别是XaXa、XAY,测交后代的基因型为XAXa(红眼雌果蝇)、XaY(白眼雄果蝇),且比例为1:1。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期中复习】2023-2024学年(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高二下册生物期中模拟卷02.zip,文件包含期中复习2023-2024学年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高二下册生物期中模拟卷02解析版docx、期中复习2023-2024学年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高二下册生物期中模拟卷02考试版docx、期中复习2023-2024学年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高二下册生物期中模拟卷02考试版A3版docx、期中复习2023-2024学年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高二下册生物期中模拟卷02参考答案docx等4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4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期中复习】2023-2024学年(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高二下册生物期中模拟卷01.zip,文件包含期中复习2023-2024学年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高二下册生物期中模拟卷01解析版docx、期中复习2023-2024学年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高二下册生物期中模拟卷01考试版docx、期中复习2023-2024学年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高二下册生物期中模拟卷01考试版A3版docx、期中复习2023-2024学年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高二下册生物期中模拟卷01参考答案docx等4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7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高一生物上学期期中模拟考试+期中模拟卷02(人教版2019),文件包含期中模拟卷02全解全析docx、期中模拟卷02考试版测试范围第1-4章人教版2019A4版docx、期中模拟卷02答题卡A4版docx、期中模拟卷02考试版测试范围第1-4章人教版2019A3版docx、期中模拟卷02答题卡A4版pdf、期中模拟卷02参考答案docx等6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7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