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期中讲练测】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 第9章 压强 (考点串讲)课件
展开1.压力(1)压力: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做压力。(2)压力产生的条件:压力是相互接触的物体因相互挤压使物体发生形变时在接触面之间产生的力。(3)压力方向:压力的方向与受力物体的表面垂直且指向受压物体。(4)压力作用点:压力的作用点在受压物体的表面上。
(5)压力与重力的区别
2.压强概念 (1)压强概念:压力的作用效果,数值上等于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2)压强公式: 。(3)压强p的单位是帕斯卡(简称为帕),符号是Pa。“1帕”的含义: 1米2的受力面积上受到的压力是1牛。(1pa =1N/m2)
一张纸平放时对桌面的压强约1Pa
成年大象对地面压强约2⁓3×105 Pa
3.减小压强方法(1)压力一定,增大受力面积。(2)受力面积一定,减小压力。(3)同时减小压力,增大受力面积。
应用:①轨道铺设在枕木上 ②汽车限重 ③书包带做得较宽
4.增大压强方法 (1)压力一定,减小受力面积。(2)受力面积一定,增大压力。(3)同时增大压力,减小受力面积。
应用:①地铁站台导盲带 ②车辆安全锤 ③速滑运动员的冰鞋装有冰刀
5.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 (1)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大小有关,在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2)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在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典例一:下列关于压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A.压力的方向一定垂直于物体间的接触面B.压力的大小一定等于物体的重力大小C.压力的大小一定不等于物体的重力大小D.压力的方向总与重力的方向一致
典例二:一个正方体冰块放置于水平桌面上,对桌面压强为p1,一段时间后,由于冰块熔化,质量减小了439.2g,则熔化的冰块的体积为 cm3。假设熔化后冰块形状仍为正方体,对桌面压强变为p2,p1:p2=5:4,则p2= Pa。(ρ冰=0.9×103kg/m3)
典例三:体育考试时,小鹏以3分20秒完成了1000米跑步测试,小仪在跑步过程中不幸扭伤了脚踝,小鹏到达终点后背着小仪去了医务室(途经的路面是水平的)。已知小鹏和小仪的质量分别是50kg和45kg。求:(1)小鹏完成1000米测试的平均速度;(2)前往医务室途中小鹏对地面的压力F压的大小。
【解答】解:(1)跑步的路程s=1000m,所用的时间t=3min20s=200s,他在1000米长跑中的速度:v= = =5m/s;(2)小鹏对水平面的压力等于两人的重力:F压=G=mg=(50kg+45kg)×9.8N/kg=931N。答:(1)他在1000米长跑中的速度是4.5m/s;(2)小鹏对地面的压力为931N。
1.液体压强的特点(1)液体除了对容器底部产生压强外,还对“限制”它流动的侧壁产生压强,固体则只对其支承面产生压强,方向总是与支承面垂直。(2)在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在同一深度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同种液体,深度越深,压强越大。
2.液体压强的大小理论推导:设想在密度为ρ的液面下有一高度为h、截面积为S的液柱这个液柱体的体积:V=sh这个液柱的质量:m=ρV=ρSh这个平面上方的液柱对平面的压力:F=G=mg=ρVg = ρgSh 平面S受到的压强:因此,液面下深度为h处液体的压强为:p=ρgh
3.液体压强的计算(1)计算液体压强的公式是p=ρgh。(2)液体压强的大小只取决于液体的种类(即密度ρ)和深度h,而和液体的质量、体积没有直接的关系。(3)运用液体压强的公式计算确定深度时,要注意是指液体与大气(不是与容器)的接触面向下到某处的竖直距离,不是指从容器底部向上的距离(那叫“高度”)。
由于细管子的容积较小,几杯水灌进去,大大提高了水的深度h,能对水桶产生很大的压强。这个压强就对桶壁在各个方向产生很大的压力,把桶压裂了。
4.不同形状的容器装液体时对容器底产生的影响
5.连通器(1)连通器:上端开口,下部相连通的容器。(2)原理:连通器里装同一种液体且液体不流动时,各容器的液面保持相平。
应用:茶壶 船闸 下水管道中的U形水管 地漏
典例一:如图所示,底面积不同的圆柱形容器分别盛有甲、乙两种液体,液体对各自容器底部的压力相等。现分别从两容器中抽出液体,且剩余液体的液面到容器底部的距离均为h,则剩余液体对各自容器底部的压强p、压力F的关系是( )A.p甲>p乙;F甲>F乙B.p甲=p乙;F甲<F乙C.p甲<p乙;F甲<F乙D.p甲>p乙;F甲=F乙
典例二:2023年6月18日是三峡船闸向社会船舶开放通航20周年。三峡大坝的船闸是利用 原理修建的;当大坝水深为80m时,坝底受到水的压强是 Pa。(g=10N/kg,ρ水=1.0×103kg/m3)
典例三:如图所示,底面积为200cm2的容器自重10N,装入10kg的水时,水的深度为30cm,g取10N/kg。求:(1)水对容器底的压强和压力;(2)容器对地面的压力和压强。
【解答】解:(1)水的深度h=30cm=0.3m,水对容器底的压强:p1=ρgh=1×103kg/m3×10N/kg×0.3m=3×103Pa;水对容器底的压力:F1=p1S=3×103kg/m3×200×10﹣4m2=60N;(2)容器重:G1=10N;水重:G2=m水g=10kg×10N/kg=100N;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力:F2=G1+G2=10N+100N=110N;
1.大气压强的认识(1)大气压强:大气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的压强叫做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大气压用p0表示。(2)产生原因:因为空气受重力作用并且具有流动性。(3)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①大气压的存在②大气压很大。
2.托里拆利实验(1)托里拆利实验过程①在长度大约1米、一端封闭、一端开口的玻璃管中灌满水银,排出空气。②一只手握住玻璃管中部,另一只手指紧紧堵住玻璃管开口端并把玻璃管小心地倒插在盛有水银的槽里。③待开口端全部浸入水银时放开手指,将管子竖直固定,当管内水银停止下降时,读出此时水银柱的高度。
2.托里拆利实验(2)托里拆利实验原理因为是玻璃管外部的大气压强支持着水银柱,所以大气压强就等于管内水银柱的压强。
P大气压=ρ水银gh =13.6×103kg/m3×9.8N/kg×0.76m =1.01×105 Pa
(3)实验结论:大气压p0=760mmHg=76cmHg=1.01×105Pa(其值随着外界大气压的变化而变化)(1标准大气压=1.01×105 Pa=760毫米水银柱)
3.大气压的特点(1)空气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且空气中某点向各个方向的大气压强都相等。(2)大气压随高度增加而减小;且大气压的值与地点、天气、季节的变化有关。一般来说,晴天大气压比阴天高,冬天比夏天高。(3)大气压变化规律:在海拔3000米以内,每上升10米,大气压大约降低100 Pa。(4)沸点与压强: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随气压减小而降低(如在海拔高的山上煮饭,煮不熟);随气压增大而升高(如用高压锅煮饭快)。(5)体积与压强:质量一定的气体,温度不变时,气体的体积越小压强越大;气体体积越大压强越小。
典例一:下列器材中,利用大气压原理工作的是( )A.滑雪板B.吸尘器C.密度计D.液位计
典例二:如图所示,用吸管吸饮料时,饮料在 作用下进入口腔,在高山上用吸管饮料,会 (选填“容易些”、“困难些”或“一样”);压力锅容易煮熟饭,是因为压力锅受热后,锅内的气压升高,液体的沸点 。
1.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1)流体:流动的物体,指的是液体和气体。(2)液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在气体和液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
发现两张纸不但不分开,反而会靠拢。
在火车站台边缘为什么要设一条安全线?因为当列车驶过时,列车周围的空气流速增大,压强减小。此时如果人站在安全线以内,人身体前后有压强差,因而有压力差,这个压力差会把人压向列车,非常危险。所以人必须站在安全线以外的区域候车。
2.飞机升力的产生原因 (1)飞机的升力的产生:飞机的机翼通常都做成上面凸起、下面平直的形状。(2)当飞机在机场跑道上滑行时,流过机翼上方的空气速度快、压强小,流过机翼下方的空气速度慢、压强大。(3)机翼上下方所受的压力差形成向上的升力。
典例一:小轿车已进入千家万户,以下关于小轿车的说法正确的是( )A.小轿车静止时,受到的重力和它对地面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B.小轿车在运动时,如果所有外力消失,他将逐渐停下来C.小轿车高速行驶时出现“发飘”现象,是因为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D.小轿车行驶时关掉发动机后,还要运动一段时间,是因为受到惯性作用
典例二 :如图所示,一充满水的圆形水管左粗右细,当水向右流动时,在 (细/粗)管中的水流速度大,压强 (大/小),a、b为同一水平面上的两点,水管中有一气泡,随水向右运动,气泡经过 (a/b)点时体积较大。
1、三个相同的容器,分别装有甲、乙、丙三种等质量的液体,液面位置如图所示,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分别为p甲、p乙、p丙,其中正确的是( )A.p丙>p甲>p乙B.p甲=p乙=p丙C.p甲<p丙<p乙D.无法判断
2、如图所示,用两食指同时压铅笔的两端,铅笔保持静止,左手指受到的压力为F1,压强为p1;右手指受到的压力为F2,压强为p2。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F1=F2,p1<p2 B.F1<F2,p1=p2C.F1=F2,p1>p2 D.F1<F2,p1<p2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列车刹车时,乘客身体向前倾倒,是因为列车具有惯性B.以行驶的列车为参照物,路边的树木是运动的C.站台处设置安全线,是因为列车行驶时周围空气流速大压强大D.铁轨下铺枕木是为了增大压强
4、如图所示为某同学自制的气压计,他将气压计由一楼拿到六楼时,细玻璃管中液面会升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用玻璃瓶和细玻璃管自制气压计时,瓶中的水不能装满B.细玻璃管中液面升高,说明大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变大C.利用自制气压计可以精确测量大气压的数值D.细玻璃管越粗水柱高度变化越明显
5、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 的存在;室外起风时窗帘会向外飘,是因为室外空气流速快压强 (选填“大”或“小”)的缘故。
6.如图所示,质量分布均匀的长方体重物A、B,密度、底面积(SA>SB)均不同,将它们放在水平地面上,它们对地面的压强相等,则重物的密度ρA ρB。现水平割去上半部分(如图中虚线所示),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强pA pB(均选填“>”“<”或“=”)。
7.小欣元旦在外旅游时,乘坐了如图所示的四轮电动巡逻车,巡逻车运动时所受的阻力为人和车总重的0.05倍。某次巡逻时,人和车的总质量为4.0×103kg,每个轮胎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为100cm2,求:(1)巡逻车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为多少?(2)巡逻车在水平路面上匀速行驶时受到的牵引力为多少?
【期中讲练测】苏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 专题03力(考点串讲)课件课件: 这是一份【期中讲练测】苏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 专题03力(考点串讲)课件课件,共3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方法模型归纳,巩固提升,知识清单,第一部分知识清单,力的三要素,物体对物体的作用,例题1,例题2,弹性形变,1发生弹性形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期中讲练测】苏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 专题02 从粒子到宇宙(考点串讲)课件课件: 这是一份【期中讲练测】苏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 专题02 从粒子到宇宙(考点串讲)课件课件,共3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第一部分知识清单,知识清单,方法模型归纳,分子动理论,摩擦起电,两种电荷,探索更小的微粒,宇宙探秘,巩固提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期中讲练测】苏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 专题01物质的物理属性(考点串讲)课件课件: 这是一份【期中讲练测】苏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 专题01物质的物理属性(考点串讲)课件课件,共4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第一部分知识清单,知识清单,方法模型归纳,质量的测量,密度的测量,密度的计算,物质的物理属性,巩固提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