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语文部编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 上册二 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袁隆平集体备课课件ppt
展开英国《每日邮报》2019年7月17日报道:近日,联合国粮农组织、国际农业发展基金、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世界粮食计划署和世界卫生组织共同发布了《世界粮食安全和营养状况报告》。报告指出,自2015年以来,全球饥饿人口已经持续上升了3年。2018年,全球有超过8.2亿人营养不良;非洲情况尤其令人不安,那里的饥饿率持续上升。在东非,约有30.8%的人口营养不良,是世界上饥饿率最高的地区。在亚洲,也有大约12%的人口正在面临饥饿。
中国农民说,吃饭靠“两平”。一靠邓小平(责任制),二靠袁隆平(杂交稻)。 西方世界称,杂交稻是“东方魔稻”。他的成果不仅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而且也被认为是解决下个世纪世界性饥饿问题的法宝。国际上甚至把杂交稻当作中国继四大发明之后的第五大发明,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
人物通讯是以写人物的思想和事迹为主的通讯。一般有一个或几个中心人物。如果是报道群体形象的,也往往突出几个比较典型的人物。人物通讯有系统报道某个人物先进事迹的长篇通讯,也有表现人物的片段事迹的人物素描、人物特写、通讯小故事。写好人物通讯的关键是抓住人物的特点,揭示出具有鲜明个性特征的人物的情怀和思想境界。要求写作中既见事,又见人,通过典型事例表现人物的精神风貌。常见的写法有:(一)通过矛盾冲突表现人物的思想境界;(二)通过人物的行动、对话等表现人物活生生的性格特征;(三)通过细节描写、心理刻画等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
课文主要写了哪几件事?这几件事分别体现了袁隆平哪些方面的品质?
1992年袁隆平给《人民日报》寄信,用事实来回应一篇贬斥杂交稻的文章。
1986年以来,袁隆平提出了杂交水稻育种的战略设想并将杂交水稻研究成功,为我国粮食大幅度增产作出了突出贡献。
第一部分“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是怎样来写袁隆平的?怎样表现他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一系列动词突出表现袁隆平认真细心的工作态度,描写了一个平凡的“农民”形象。正是这平凡的外貌与伟大的贡献形成了极大的反差,更突出了袁隆平的不平凡——深入实践。
袁隆平是怎样发现真理的?这一过程说明了袁隆平怎样的精神?
采用了倒叙的手法,追述了袁隆平科学实践的过程:发现特异稻(欣喜)-一护理特异稻(满怀希望)→试种特异稻(失望)一分析研究(自信)-一发现真理(收获)。
第二部分“创新是科学家的灵魂和本质”。袁隆平在研究杂交稻的过程中,遇到了什么困难?他是怎样解决的?
①权威论断的否定:杂交无优势。②有些人的嘲笑:对遗传学的无知。③有些学者认为:杂交制种困难,无法应用于生产。
以上三点都是袁隆平在研究中遇到的困难,但他并不迷信权威的每一个观点,而是认真分析,勇于创新,大胆试验,用事实证明了自己的培育杂交水稻的理论设想是科学的,是切实可行的。
第二部分可以分为几个层次?
可分两个层次。前五个自然段都是写袁隆平的研究情况,围绕不崇拜权威、勇于探索来展开。后两个自然段写袁隆平的独特发现和介绍他的创新成果。
第三部分“事实是科学家的空气”主要围绕什么来写?在选材上有什么特点?
这部分说明了袁隆平是“真理的侍者,是事实的追随者”。主要围绕“三不稻"来写。这部分在选材上的特点有两个:一是有个性,突出了袁隆平对于杂交水稻的认知与众不同。二是选材精,不庞杂。
面对谣言,袁隆平持怎样的态度?
面对贬斥杂交稻的文章,袁隆平用平和的语气,写了一封信寄给了《人民日报》,这封信最终刊登在《人民日报)上。他用事实,用具体的数据进行说明,充分地否定了那些谣言,捍卫了事实和真理。
第四部分“饥饿的威胁在退却”本文多处运用数据,请找出来并谈谈他们的作用。
这些准确的数据体现了新闻的真实性,说明了杂交水稻的优越性,突出了袁隆平的卓越贡献。
学习人物通讯“写了什么”:筛选信息、归纳信息、概括信息“怎么写的”:表达技巧、表现手法“为什么写”:培分析理解能力
这篇人物通讯“写了什么”? 这篇人物通讯通过具体事例展现了科学家袁隆平重视实践,实事求是,敢于向权威宣战,大胆创新的精神,也表现了他引领“绿色革命”的宏愿。文章高度评价了这位杂交水稻专家的研究成果的重大意义:不仅使中国率先在世界上实现了“超级稻”目标,而且对解决中国乃至全世界的粮食问题都具有重大意义。文章也表达了对袁隆平的崇敬之情。
“怎么写的”:一篇好的人物通讯,通过对人物一言一行的描写,人物仿佛“立”在我们面前,会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效果。本文“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就活生生得“立”在了我们面前,请同学们自主探究,作者是怎样使袁隆平“立”在我们面前的。
要点一:细节描写 比如“拍去身上的粉笔灰尘,掖着讲义夹,匆匆来到校园外的早稻试验田……把讲义夹放在田埂上,走下稻田一行行的观察起来”,几个动词突出了人物工作之认真细心,对科学的严谨,一丝不苟。这段文字描写了一位平凡的“农民”形象,正是这平凡的外貌与伟大的贡献形成了极大的反差,更突出了袁隆平的不平凡——深入实践。 其他比如:突然,他那敏锐的目光停留在一蔸形态特异、鹤立鸡群的水稻植株上。他屏气静神地伸出双手,欣喜地抚摸着那可爱的稻穗,激动得几乎要喊出声来”! 突然他的目光停留在一棵雄花花药不开裂,性状奇特的植株上,这正是退化了的雄蕊。他马上把这株洞庭早籼天然雄性不育株用布条标记。袁隆平欣喜异常,水稻雄性不育植株,终于找到了。 细节描写。是丰富通讯信息、把人物写得栩栩如生、把来龙去脉交代清楚的重要手段。
要点二:具体、典型的事例①2001年春节刚过,袁隆平领奖前仍在稻田里工作。 ②1961年袁隆平敏锐地发现了“天然杂交稻”的杂种第一代。③1964年袁隆平终于找到了水稻雄性不育植株。 ④1992年袁隆平发表文章批判贬斥杂交稻的文章。⑤1993年袁隆平要求对推广“玉米稻”持慎重态度。⑥1986年以来,袁隆平提出并实现了杂交水稻育种的战略思想,为我国粮食大幅度增产作出了突出贡献。(矢志为中国和世界人民作贡献)⑦袁隆平的两个心愿,要引导一场新的“绿色革命”。(矢志为中国和世界人民作贡献)搜集占有大量的资料之后,可选的事例很多,但是作者围绕主题,选取可以突出人物个性的事例,选材精,不庞杂。
作者用什么样的结构和手法将这些具体、典型事例贯穿起来的?
要点一:小标题的结构,体现布局谋篇的精细、巧妙全文按人物的品质和事迹分类,列小标题组织材料。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工作态度、方法创新是他的灵魂和本质——学术精神、品格事实是科学家的空气——道德操守、准则饥饿的威胁在退却——个人理想、志向 特点:条理清晰明白,重点突出;语句精妙、结构工整;内容深刻、突出主题;形式灵动、富于文采。
要点二:表达方式上,记叙为主,夹以描写、议论、说明袁隆平是怎样发现真理的,采用了倒叙的手法,追述了袁隆平科学实践的过程(那是1960年7月的一天——发起了挑战):发现特异稻(欣喜)→护理特异稻(满怀希望)→试种特异稻(失望)→分析研究(自信)→发现真理(收获),并在记叙的同事不断地穿插议论。
“为什么写”要点:全面地记叙杰出的世界级农业科学家袁隆平的优秀事迹和重大成果,号召我们学习他志向高远,开拓奉献,品格高尚,富有创新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意志。
1.通过学习这篇通讯,你对袁隆平有什么认识?从袁身上受到了什么启发?
要点:热爱并献身于农科研事业;勇于实践,敢于探索;解放思想,破除迷信,敢于创新;坚持真理,实事求是;矢志为中国和世界人民作贡献。
2.鲁迅在《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中指出:“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你认为袁隆平是“中国的脊梁”吗?请说说理由。
是“中国的脊梁”。理由是:①志向高远,开拓奉献,品格高尚。②自己的研究的领域里,为中国和世界人民作出了杰出的贡献。③具有杰出的才华、创新的精神和顽强的意志。
中职语文部编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 上册第三单元教学课件ppt: 这是一份中职语文部编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 上册<a href="/yw/tb_c4037087_t3/?tag_id=26" target="_blank">第三单元教学课件ppt</a>,共1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第4学时,寻促织赏情节,品变形析人物,知深意探主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部编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 上册第三单元教学ppt课件: 这是一份部编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 上册<a href="/yw/tb_c4037087_t3/?tag_id=26" target="_blank">第三单元教学ppt课件</a>,共1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第3学时,请在此处添加您的图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部编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 上册第二单元教学课件ppt: 这是一份部编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 上册<a href="/yw/tb_c4037077_t3/?tag_id=26" target="_blank">第二单元教学课件ppt</a>,共1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第7学时,相同之处,不同之处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